崔 2014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

更新时间:2023-05-30 08:3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新资料

最新资料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 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 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 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最新资料

二、近三年全国卷考查情况:高考试卷 选文体裁 2010年 外国小说 2011年 中国小说 2012年 中国小说 《马裤先生》(老 舍)

《保护人》(莫泊桑) 《血的故事》(林 海音)

11(1)

涉 及 11(2)

5选2选择题 5选2选择题 5选2选择题 (情节、人物形象等) (表达技巧、人物 (表达技巧、人物 形象、情节、主题、 形象等) 语言等)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的作用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探究小说标题

故事情节的作用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探究人物形象

考 11(3) 故事情节的作用 点 探究标题(从主题思 11(4) 想、人物塑造、情节 结构等角度探究)

最新资料

命 题 分 析

通过以上表格的综合比较,可以得出全国卷近几年在小 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 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1个5选2的选择题,3个 主观简答题,分值为25分。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 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 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 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 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 题。

最新资料

三、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的形象。人物与事件是文艺作品 中的重要因素,人物一般地说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核心。叙事 性文艺作品大多是通过对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

关系的描写来 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生活意义、展现人生理想的。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 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 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的具体事件构成。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 还有序幕和尾声。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 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环境: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 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 体关系。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最新资料

2、小说的主题

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狭义)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 (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 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

3、环境、情节、人物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就其中一个角度命题 时往往要把四个方面都考虑进去。

最新资料

四、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1.阅读文章时边阅读边圈点勾画重要信息、关键语句。 2.阅读后先明确三点:①明确写作对象及对象特点或主要事件、

人物;②理清文章脉络;③明确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3.审题要细致深入,既要关注问题,也要关注分值。 4.树立文本意识,答案要从文章中来。 5.答案组织要点面结合。 6.答题思路要清晰,用语要准确,不写错别字,能分点作答的

尽量分点,标出① ② ③。

最新资料

如何读懂小说小说的常识(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 文学体裁。

最新资料

1、人物

A、正面描写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小 说 三 要 素

2、情节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 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3、环境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 的历史背景

最新资料

如何读懂小说

1、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是由小说人物的性格、言行生发 的一件件事情的有序组合,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 小说就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和情节。在了解了故事情节的基础 上,可以进一步把握小说人物,理解小说人物的性

格和命运。 阅读小说要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 故事的来龙出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 握故事内容,尤其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 故事情节中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 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 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 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 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 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最新资料

3、注意环境描写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 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 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 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 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4、领悟小说主题 (1)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 (2)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 (3)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 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 (4)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 题。

最新资料

五、几个命题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 4.理解小说标题

5.概括探究主题6.品味语言特色

7.分析写作技巧

最新资料

第二部分

题型剖析

命题角度一:情节

最新资料

小说的情节: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 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 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题型:1.情节概括类; 2.情节手法类(情节安排的好处或合理性等); 3.情节作用类(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最新资料

知识储备:1、情节的运行方式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情节的曲折 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绝 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 才抵达胜利的彼岸,即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性。情节的摇摆

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 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如“欧· 亨利式的结尾”——在小说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

最新资料

4.情节叙述顺序 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 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 述

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使主题更加鲜明) 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最新资料

(一)概括小说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

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最新资料

解题指导:1.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

分文章结构。如《面包》开端是“妻子夜里醒来发现丈夫不在”,发展是“妻子在厨房发现丈夫偷吃

面包”,高潮是“丈夫掩饰自己的行为”,结局是“第二天晚饭妻子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最新资料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如《面包》的线索就

是面包;有对比冲突线索,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

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面包》也可以从场面入手,第一个是卧室内的场面,第二个是厨房内的对话场面,第三个是第二天晚 饭时的场面,抓住这些场面,就能概括出本文的故事 情节。

最新资料

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 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 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如《面 包》第一个场面答案为:“妻子深夜发现丈夫在 厨房偷拿面包。”

最新资料

[参考答案] ①妻子深夜发现丈夫在厨房偷拿面包。 ②丈夫撒谎掩饰。 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p7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