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和语文课的整合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15 02: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科学课和语文课的整合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 寻找学科间的契合点

平昌县南风小学 何巧琳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化学物理等,所以,它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在不断深入研究中,我发现,如果将科学和其他学科融入一起,学科之间相互整合,深入挖掘学科中的内在联系,对科学教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学教学也不会“干瘪无味”,而是变得丰富多彩,文化味十足。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让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要将科学教学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起来,是一个比较棘手的事情。科学课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这不但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具备敬业的精神、渊博的知识、较强的经验与方法,还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等。语文和科学的整合,语文教师要上出其中的科学味儿,得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作支撑;科学老师要上出具有文学韵味的科学课,也得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才行。

小学科学与语文这两门学科,看起来毫不相关,但我们如果将相同年级、甚至同一学期的小学科学与语文用心比对,会发现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是与科学课内容相近、相联系的,如果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既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实现两门课程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合使用,让教师少花不必要的功夫。我经常和

各年级的语文教师进行沟通和探讨,从两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出发,寻找语文和科学两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科学和语文两门学科从知识点、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等多角度进行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尽最大可能整合课程资源,如果将科学和语文有机整合成功,在两科教学中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语文知识上好科学课。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果实和种子》中的“种子是怎样旅行的”这一课时,我就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来解读这一问题。首先我采用语文课本中的第一段话来引入主题,“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啥办法?”这一问题的抛出,立刻就引来了孩子们的一番议论,预习过课文后,许多孩子都能说出种子的旅行方式:种子可借助风力、弹力、水力以及动物来进行传播。 然后我又叫孩子们朗读这篇文章,当读到“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微轻轻风一吹,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这里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出了是借助了风力;继续往前读:“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走到田野、山洼。”这时用心的孩子都能发现这是借助了动物来传播种子;后面还有一个小节“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这里就是借助了弹力,当然,再借助多媒体对后面的知识加以拓展,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复习,孩子们很快就能掌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在这里,语文知识对这一课的内容就有了很大的帮助。又如我在教学《根和茎》这一课的时候,很多孩子会把缠绕

茎和攀援茎弄混淆,于是我又想到一篇语文课可以帮我的忙——《爬山虎的脚》,文中写到:“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通过让孩子们朗读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这一段话,孩子们很快就会知道原来它有卷须盘,这就是区分缠绕茎和攀援茎最好的例子,当然,读了这段话,也让孩子们知道了平时应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后来我布置了作业,写观察日记,这无形之中,也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语文素材,为以后写作文打下了基础。这样的科学课和语文课的结合,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而且也学会了很多的科学知识。

再如,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就强调了科学的学习精神和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教学这些文章时,也可以把科学这入其中,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中,居里夫人是如何成功的,这需要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还要有远大执着的追求,再联系我们平时的科学活动,遇到困难时,您有没有努力地去完成一项实验,直到发现真理,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这些文章中都强调了科学的学习态度,书中指出: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这些很好的例子都说明一个问题,在科学学习中,一定要处处留心,平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想办法找个答案,其实这个过程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

二、利用科学教学拓展语文课。

在科学书的每一单元前,都配有精美的图画,还有一首短小精致的小诗,在上每一单元前,我都会让学生带有感情色彩的去朗读这首小诗,然后再仿照这种句式进行补充,在这里既要做到对仗工整,首尾呼应,还要做到有科学性。如在教学三年级《关心天气》和四年级《无处不在的力》时,让孩子们加以补充再进行朗读,无意间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成了小诗人,并且用词准确、生动,也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运用到诗中,原诗是这样的:“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但我知道,当树枝摇晃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孩了们补充出来的有:“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但我知道,当彩旗飞舞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还有:“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但我知道,当小草向我们点头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把语文知识融入了生活,发现科学知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多留心,就会有收获。

三、科学和语文的资源共享

科学课非常注重“观察与记录”,观察是思维的基础,记录是思维的再现,观察和记录是需要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作为支撑,如果经常将科学和语文有机整合,就能做到科学中有语文,语文中渗透科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科学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亲历“猜测——假设——实验论证——得出结论并运用”的探究过程,并融合较多的语文元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有规范的语言表述思维过程:如实验的操作方法、实验记录单的填写、实验原理的解释、实验没取得成功的原因等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往往掌握了科

学知识,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我要求学生把“摆的研究”、“压缩空气”等各种实验和语文结合起来,把科学的严谨态度和语文的表述能力结合起来,由于这些实验都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可当作写作的题材。例如我在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时,本次活动课的主要目的有,从科学课的角度出发,1、能够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围绕小动物进行一些简单探究活动。从语文课的角度出发,能概括小动物的特征,能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保护之情。在准备本活动前,我先让孩子们饲养了一只自己最想研究的小动物,然后每天定时写观察日记,记录下小动物的成长过程。当然也有一些孩子的饲养不成功,我就帮他们总结失败的经验,并征询一些其他同学的意见,然后再写成经验再彼此交流。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之后,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了各种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唤起他们对动物的热爱。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从语文角度出发,本课围绕:认识动物——喜欢动物——保护动物这样一条主线,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认知经历了:了解——理解——喜欢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认识、观察、思考、创造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爱护动物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为以后的习作收集了素材。很多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后,语文老师再布置作文,经过多次尝试,我发现学生对科学实验更有兴趣,描述和记录更具体细致,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更加到位;语文老师也有同感,学生的经历丰富了,写作素材也多了,写出来的作文更加生动,有条理性,语言也更准确了。

当然,科学与语文的结合不仅仅只体现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地方它们是意境相通的,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的科普文章,科学说明文,需要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实验及收集数据。在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各学科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就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科学是有“生命”的,我们的科学教育也应该是朝气蓬勃的,有生命的!科学和其他学科,原本是相互联系的。在科学教育中汲取其他学科教法、学法,让学习浑然一体,让学生的学习处处皆科学,生活无处不科学,科学教育自然“活”了起来,学生对科学课也就“喜闻”且“乐见”了。

科学活动要从课堂走向课外,拓宽我们科学的教育途径,语文是科学之母,数学是科学之父,艺术是科学之魂,体育是科学之根。做到各学科之间融汇贯通、全面发展。我相信通过我们科学教师与语文教师通力合作,取长补短,一定能听到具有文学韵味的科学课,具有科学趣味的语文课。愿孩子们学会细致地观察,严谨的实验,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轻松自主地探索无限美好的科学大世界,成为文理兼通的全面人才。

当然,科学与语文的结合不仅仅只体现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地方它们是意境相通的,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的科普文章,科学说明文,需要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实验及收集数据。在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各学科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就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科学是有“生命”的,我们的科学教育也应该是朝气蓬勃的,有生命的!科学和其他学科,原本是相互联系的。在科学教育中汲取其他学科教法、学法,让学习浑然一体,让学生的学习处处皆科学,生活无处不科学,科学教育自然“活”了起来,学生对科学课也就“喜闻”且“乐见”了。

科学活动要从课堂走向课外,拓宽我们科学的教育途径,语文是科学之母,数学是科学之父,艺术是科学之魂,体育是科学之根。做到各学科之间融汇贯通、全面发展。我相信通过我们科学教师与语文教师通力合作,取长补短,一定能听到具有文学韵味的科学课,具有科学趣味的语文课。愿孩子们学会细致地观察,严谨的实验,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轻松自主地探索无限美好的科学大世界,成为文理兼通的全面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om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