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导游词(改2)

更新时间:2024-05-21 15: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峨眉山风景区讲解词

(试行)

二00六年二月

1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

你走来,他走来,我们有缘相聚在这里!(您带来一个笑脸,我将带给您一路笑声)。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峨眉山40万人民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是峨眉山讲解服务中心的一名讲解员,讲解证号****,大家叫我小*或*导都可以。很荣幸今天由我陪同你们一同去感受这大自然赋予的灵山秀水,探索这绵延千载的佛教文化。

今天我们的游程是这样安排的:(根据线路罗列) 今天是个雾天,雾中的峨眉山陡增了一分神秘感,好了!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去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在正式游览前,我先介绍一下峨眉山的概况,以便大家对峨眉山有个初步的印象。

(报国景区:迎宾广场完成;万年景区完成:万年停车场完成;九老洞景区:五显岗--大河坝的游山道上完成;金顶景区:雷洞坪车场--接引殿的游山道上完成)

峨眉山概况: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距今约两千万年前地壳演变史上的喜马拉雅运动,造就了地球上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同时也造就了雄伟的峨眉山。峨眉山核心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其地质地貌独特,生物土壤气候垂直带明显,形成繁多的动植物种类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加之人文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浓厚,内涵丰富,构成了峨眉山“雄、秀、神、

2

奇、幽”的特色,素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仙山佛国”之称,并有“峨眉天下秀”之赞誉,难怪明代诗人周洪谟在诗中赞叹: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峨眉、峨眉”,这么美的名字从何而来呢?说起来真是历史悠久。峨眉山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闻名于世,被称为“蒙山之首”。汉晋辞赋中开始出现峨眉之名,我国地理学奠基人之一北魏的郦道元在其著名的《水经注》中云: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清澄,望两山相峙如蛾眉焉。”《犍为郡志》描绘得更加绘声绘色:“此山云鬟凝翠,鬓黛遥妆,真如螓首如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大家请注意,这里的“蛾”是“虫”字旁的“蛾”,因用于山名,故后世谐音为“山”字旁的“峨眉”,峨眉山的名称大概就由此而来。县以山为名,隋开皇十三年(也就是公元593年)臵县时,称峨眉山所在地为峨眉县;1989年,因旅游发展需要,峨眉县撤县建市,就有了今天著名的旅游城市--峨眉山市。

大家都知道,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供奉普贤菩萨著称。目前,全山有僧尼约300人,大小寺庙近30座,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清音阁、华藏寺等,寺中常年香火不断,香客不绝。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遗存、神秘的佛门文化,让我们徜徉于峨眉山出神入化的仙景的同时,还能陶醉于神奇、神秘、神圣、神灵的佛文化境界中,尽情品吮佛的慈悲,在性情的陶冶中,不知不觉地将无奈与烦恼统统消除。

也许你们一进入峨眉山景区,就已感受到了一流景区的一流

3

服务和一流管理,这可是我们峨眉山旅游人经过多年的努力才换来的成绩。看今朝,忆往昔,1993年以前,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峨眉山一度管理松散,成为风景区“脏乱差”的典型,各级领导多次批评,媒体纷纷曝光,游人抱怨不断。针对这种情况,乐山市委及时调整峨眉山管委会领导班子,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十年来,逐步摸索出了一条“以综合管理为龙头,专业管理为骨干,群众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我们在规范景区旅游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创造一流环境方面下大功夫。管理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总量控制,统一办证;二是由价格管理部门核定价格,实行明码标价;三是统一着装佩证,亮证经营;四是规范经营,诚信服务;五是强化监督管理,建立举报制度;服务上,深入开展“十项”创建,“六心”、“五免费”活动,为游人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温馨、安全的旅游环境。如果您一路留心,细细体会,相信您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昔日峨眉天下秀,今日峨眉世界殊。经过多年的努力,峨眉山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于1996年12月6日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又先后成为“全国文明旅游区示范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先进单位”、“全国4A级旅游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最佳风景区”、“全球优秀生态景区”、“中国最美的地方”,是全国著名的卫生山、文明山、安全山,为峨眉山市和乐山市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自2003年1月开始,按照省委张学忠书记关于把峨眉山建成“中国第一山”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机遇,大手笔、大动作,加快峨眉山风景区的跨越式发展,把峨眉山建成“秀甲天下”的自然生态王国、世界最著名的佛教朝拜中心、中外游人最向往的“仙山佛国天堂”。说到建“中国第一山”也许你们会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认为我口吐狂言,妄自尊大,其实峨眉山的“第一”具有包容性,它并不排斥其它“第一”。我们要打造的“第一山”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全国第一,管理服务严格规范全国第一,旅游完全秩序优良全国第一。

经过三年多的打造,“中国第一山”规模日趋完善。高、中、低三大游览区旅游项目的完善,形成了特色各异的旅游主题;旅游接待服务,实现了温馨化、个性化;峨眉山愿景文化的提练,丰富了人们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三教会宗文化的挖掘,向人们展现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瑰宝。今天的峨眉山,新旧景点交相辉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和谐,已成为“全球最具魅力的风景区,最温馨的旅游热线”。相信这次游览,峨眉山的变化会带给您很大的惊喜。

好了,通过我的介绍,大家对峨眉山有了初步的印象,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旅行。

“云上金顶,天下峨眉”,神奇的峨眉山邀请您用心欣赏和聆听,必将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美景,读懂美景中蕴藏着的美丽故事。

5

低 山 游 览 区

我们首先游览的是低山游览区。整个区域海拔高度为500—750米,以“一山亭”为中心,展示了峨眉山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时尚,融古今于一体,是集休闲、度假、康疗、会议中心为一体的著名国际温泉会议度假区。

1、天下名山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处的位臵是天下名山广场,这里由停车场、旅游购物长廊和以银杏等珍稀观赏类植物为主的绿化区组成,我们将从这里开始进入峨眉山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这座仿古建筑的牌坊,它始建于1958年,重建于1991年,总跨度22.2米,宽17.8米。正面为我国文豪郭沫若手笔大字“天下名山”,背面乃赵朴初手书“佛教圣地”。整座牌坊气势恢宏,古朴典雅,在全国旅游胜地的牌坊中,当数第一,在牌坊左侧自然型的三个巨石,石上刻有集苏东坡字体的三个大字“峨眉山”,旁边则为世界遗产标志,两旁古榕点缀,景色别致,已成为一处旅游新景。有诗云“雄坊再建壮仙都,天下名山郭老书,绝顶攀登从此起,峰回路转入画图”。

现在,我们步行至迎宾广场。请大家往左看,这是温泉养生康疗区,包括峨眉山饭店、峨眉山温泉饭店、灵秀温泉、灵秀湖、灵秀剧场、啤酒山庄。请往右看,是瑜伽河异国风情长廊,包括天下名山牌坊、峨眉山大酒店、瑜伽温泉、温泉保健馆、瑜伽河。

6

低山游览区还包括红珠休闲区(红珠别墅、红珠温泉、红珠湖、红珠顶、红珠休闲散步通道、红珠山名人文化),中国第一山文化长廊(一山亭、儒释道文化长廊、报国寺、伏虎寺),现代人文景观区(秀甲天下瀑布、迎宾广场、游人中心和博物馆)、天颐温泉共六大风格迥异的休闲区。

2、迎宾广场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迎宾广场,它于2003年7月用一个月时间建成,是为落实四川省省委书记张学忠“建设中国第一山”要求,为游人提供先进文化阵地而建设的,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是全国风景区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生态迎宾广场。它是峨眉山文化的窗口,是景区的门户和标志,它既具有“双遗产”的底蕴,又具有名山胜景的象征,有常规性大型活动的功能,又做到人文景观和大环境的和谐统一。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秀甲天下”山石瀑布墙:自古峨眉天下秀,它与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青城天下幽,并称为天府“四绝”,建造在虎溪河畔上的“秀甲天下”山石瀑布墙,是迎宾广场标志性建筑之一,与原有的“天下名山”牌坊,在环境上一脉相承,“天下名山--秀甲天下”概括了峨眉山的历史地位和景色特点,“甲”字突出峨眉秀色的内涵和峨眉山人的气魄。我们峨眉山人,捧出“秀甲天下”的峨眉山,迎接四海宾朋的光临。迎宾滩:迎宾滩是迎宾广场的标志性建筑,面向迎宾广场,从左到右,依次是宝掌和尚所提“震旦第一山”,和康熙皇帝御题三个大字“峨眉山”,以及世界遗产标志,背靠全国风

7

景区中第一个游人中心——峨眉山游人中心和四川省重点博物馆之一的峨眉山博物馆。四周绿荫环绕,峨眉山泉从石上流下,色如白练,似明珠镶翡翠,水花跳跃奔腾,水声欢快歌唱,代表着热情好客的峨眉山人欢迎着来四五湖四海的宾客。峨眉山景点示意浮雕屏:历代文人将峨眉山秀美的风景曾概括为“二十四景”、“高山八景”、“低山八景”、“十景”,其中最为人们接受的是清代诗人谭钟岳奉旨来峨眉山编绘《峨眉山图说》时,提出的“峨眉十景”,从低山到高山分别是:圣积晚钟、萝峰晴云、双桥清音、白水秋风、大坪霁雪、洪椿晓雨、九老仙府、象池夜月、灵岩叠翠、金顶祥光。其实峨眉山的佳景又何止这十处,近年来又新辟景点十余处,称“二十一胜景”,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峨眉风光“雄、秀、奇、险、幽”的多种特色,这需要你们一路细细体会,美的气息永远迷漫在您身边。大家请随我的指示看:我们利用广场入口处台阶形成的坡度,在道路中央镶嵌精美的“峨眉山景点示意浮雕屏”,让游客获得峨眉山的整体印象,了解各个景点的大体地理位臵,这既有利于帮助游客强化对峨眉山风景区的总体把握,又有利于增添广场的艺术观赏内容,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峨眉雅韵”文化山:峨眉山由于历史的渲染,文化的积淀,成为历朝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名家名人的精神家园,他们都与峨眉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等对峨眉山都有题咏,而历朝历代的文学泰斗、艺术大师,他们在峨眉山之旅中也写下了诗词歌赋,形成了

8

峨眉文化的璀灿星河,千峰竞秀。1980年7月,小平同志来峨眉山时,赞其为“文化型的风景区”。“峨眉雅韵”文化山,让当代人与历史人物相逢,共诵赞誉峨眉山的不朽诗篇。整个文化山覆盖在郁郁葱葱的园林中,暗喻“峨眉文化”的不朽与长青。现在请大家随我共诵这首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可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

3、第一山亭

第一山亭,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铜亭,也是游客步行入山的起点。进入“天下名山”牌坊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气势雄伟的“第一山亭”,亭上“第一山”三个大字熠熠生辉。亭高16.1米,重檐翘角,精工巧构, 气宇轩昂,金碧辉煌。亭四匾分别为米芾书“第一山”、王羲之书“峨眉山”、赵朴初书“大光明山”、黄庭坚书“皇人之山”,联分别为:“昆仑伯仲高出五岳,震旦第一秀甲天下”(沈鹏书);“一峰插入三辰上,万里眺之五岳卑”(曹宝麟书);“不独峨眉幻银色,从教大地变黄金”(华人德书);“天真皇人论道之处,楚狂接舆隐逸之乡”(周德华书),代表着峨眉山在中国名山以及佛教、道教中的显著地位。亭子中间屹立着全铜铸造的标志物,高2.5米,宽2米,为“水浮莲花托起的晶莹宝石”。整个标志分三层:宝石、莲花和基座。宝石为水晶,内含铜铸“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标志,晶莹透明,星光璀灿。莲花与基座均为铜铸,六个莲花瓣上雕有峨眉山著名

9

的新旧景观,分别为生态灵猴、四面十方普贤、双桥清音、秀甲天下、九老仙府、万年寺。基座图案则以峨眉山的自然和人文为内容,凸起部分选取了峨眉山著名的七个人文故事,为:海通开凿第一大佛、宋太宗赐金像普贤、轩辕受道天真皇人、蒲公追鹿显真身、宝掌点化造祖殿、李白歌咏峨眉月、楚狂接舆求仙迹。凹进部分则以峨眉山的自然资源为内容,主要有桫椤、灵猴、桢楠等。整个标志喻意是大自然的赋予和历代为峨眉山贡献过的人们,造就了这颗“世界之星”。亭柱内四侧雕有峨眉山著名景观图八幅,为生态猴区、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晓雨、金顶祥光、双桥清音、白水秋风、瑜伽幽境。“第一山亭”对峨眉山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略释,对峨眉山的游山赏景进行了指点,文化内容丰富,寓意深远。看了这些,是不是让你们目不遐接,思绪万千呢?

走出第一山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宽8.5米,高7.5米,纯铜铸造的“古今游山图”。这幅图用三维的形式,左边是明代峨眉山图,右边是现在的峨眉山图,向我们展现了峨眉山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这也是目前为止全国最大的一个铜雕景区图。

4、摩崖石刻

面向峨眉山最大的生态旅游广场,位于瑜伽小径旁,北靠红珠顶,瑜伽河缓缓流过,倍添一份静谧和雅趣。崖石上“神洲第一山”和“山之领袖”九个朱红色大字,标明了峨眉山在中国名

10

山中的显赫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魅力。而分列在四周的名人名言,代表了魏晋、元、明、清不同朝代,不同的人物对峨眉山“第一山”的评价。有“三峨,高出五岳,秀甲九州,此震旦国第一山也。”(魏晋〃宝掌千岁和尚);“峨眉山自趾徂顶为七十里,过于岱宗三十里,孤绝高寒,已逼西方佛界,震旦第一山也。”(元〃郭翼《雪履斋笔记》);“神州有三大道场,为震旦佛国:一曰峨眉,二曰五台,三曰補陀,则峨眉又神州第一山也!”(明〃袁子让《二山图记》);“峨眉为震旦第一山,天皇授道、普贤示现之所, 神奇灵异,非复人间。”(清〃江皋《游峨眉山记》);“蜀中山水,如峨眉山夏含霜雹,碑版之所闻,昆仑之伯仲也。”(晋〃王羲之《与谢安书》);“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明〃周洪谟《峨眉天下秀》)“普贤者,佛之长子, 峨眉者, 山之领袖。山起脉自昆仑, 度葱岭而来也。结为峨眉, 而后分为五岳。”(明〃傅光宅《峨眉山普贤金殿碑》);“宇内名山四, 而峨居一。伯仲昆仑, 五岳莫与争先焉。”(清〃张能鳞《登峨赋》)。面对摩崖石刻,你们是不是折服于峨眉山久远的历史,震憾于峨眉山“天下第一”的气势呢?

5、儒释道文化长廊

顺着瑜珈步行拾级而上,便是集休闲散步、经典观光、文化会展于一体的“儒释道文化长廊”。这是以突出“中国第一山”的历史地位及儒释道三教会宗特色为目的,遵循“自然、古朴、和谐、协调”的原则,投资2000万元建成的。文化长廊邻靠报

11

国寺、红珠山,由第一山亭起,沿虎溪河向伏虎寺方向上行,至虎浴桥旁的停车场止,长年行水的虎溪河贯穿文化长廊的始终,全长1.5公里。整个长廊由第一山亭、古今游山图、摩岩石刻、三行道、儒释道、武术馆、影展馆及儒释道休闲步行道的等景点组成。景点沿溪而上,依次展开,展示道、佛、儒三教在峨眉山相互融合的独特而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你们在这里漫步,会在感受峨眉山文化的同时,又充分享受自然中的落叶知秋、景致春早、清泉流淌的绝佳景色。

三行道

这是文化长廊的第一个展馆。前门联:胜景不虚传,别有天地寰中外;名山多妙外,无限风光冠古今。(彭长启书)后门联:万里江河东入海,千仞岷峨上摩天。(杨新泉书)喻意儒释道三教门人,先后来山求道之逸事。注重表现佛从西来,紫气东来。佛从西来,主要表现了从东汉以来近二千年的佛教史,以佛教在峨眉山的古文献为内容,突出其唯一性。进而说明“佛之始”。紫气东来,主要表现了峨眉山的道家和道教的历史渊源,进而说明“道之源”。进入展厅,厅顶上为郭沫若“天下名山”,右侧为行愿普贤者,佛之始,主要内容包括:普贤十大行愿,华严经以及峨眉山普贤金殿碑文等,说明峨眉山为四大佛教名山之地位。左侧为天真皇人,道之源,主要内容为:《魏书〃释老志》摘句、王羲之《与周益州书》及曹学《后峨眉山歌》等,说明峨眉山道教史之渊源。

12

儒释道

文化长廊的第二个展馆。门联:道之源皇人苍玉结屋授九洞经文,佛之始普贤白象踏云率三千徒众。(张飙书,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后门联:佛祖以亿万年作昼亿万年作夜,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夏应良书)

进入第一厅,请大家仔细看看正面墙上的一幅圆雕。对了,它是由三个人组成的,中为佛,右为儒,左为道。代表三教会宗“一团和气”,喻意天人和谐。即儒释道三教人物融为一体,象征着“三教会宗同源”。墙壁上为三教漆画,上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人物图,左为道教神仙图,右为佛家朝拜图。厅左为道之源。我国最早为道教立传的《释书〃释老志》一书说:“道家之源,出于老子——授轩辕于峨眉,教帝喾于牧德”。足见,五千年前,道教形成之前,峨眉山已成为道家修行,求道之仙地。故在晋之前为著名的洞天福地,名“虚灵洞天”。道之源是指在道教形成以前,峨眉山早已有了道家传教的逸事。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天真皇人”。他是元始天尊的门徒之一,也是峨眉山道教的尊神,与太上丈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等平起平座。是道家中注释天书、传播道经的核心人物。墙上图为天真皇人授道于轩辕黄帝,上为天真皇人,下为轩辕黄帝。根据道教著名经典《抱朴子》、《云笈七签》等文献记载而形象展现。即天真皇人于峨眉山苍玉为屋,藏天书于七宝玄坛。注释天书,尔后传授轩辕黄帝“三一五牙”之法,故而轩辕氏兴。将天真皇人与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

13

联系在一起,峨眉山之道学是可以想见的。右为佛之始。佛之始是指峨眉山佛教早于传统观念中公元68年建寺的白马寺,已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即公元63世纪经南方丝绸之路而渐渐传入。墙上图是根据《峨眉山志》中记载的“蒲公追鹿”的故事。公元63年,蒲公在山中采药,见一白鹿,便跟其后,至金顶,顿时,发现了七色光环,即普贤菩萨示现。尔后,建一寺名普光殿,又名祖殿。

第二厅,后面为老子布道图。根据老子传道之意所绘,体现道教在峨眉山的内涵。右侧为普贤道场。根据普贤讲经故事,塑普贤菩萨、后为坐骑汉白玉大象,两侧为仿汉俑听经众徒。据《华严经》载:“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普贤)与其眷属(门人)3000人,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佛家把光明山解释为峨眉山,因昼有佛光,夜有圣灯,一片光明。普贤为释迦佛随侍菩萨,其妙像望而却步严,座骑白象,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左边为三教会宗遗址及摩岩。表现汉、明、清三教会宗的内容。三教会宗最早见于汉灵帝末年。在春秋战国时,儒、道两家在矛盾中相互渗透、融合。东晋,著名僧人僧肇,曾在峨眉山建黑水寺,此人深通道家庄子之学,并著《肇论》,用庄周汪洋恣睢的文辞,道家的名词概念,来宣扬大乘性空中道观。直至宋、明,会宗思想发展的更为成熟。最著名的会宗堂,又名问宗堂,由明万历间明光道人所建。庙名取义三教“会宗同源”,同登一堂。其所见残遗物,

14

均为明会宗堂之物。摩岩所奉祀的是三教之主。即儒家楚狂、道家广成子、佛家普贤菩萨。正面为王羲之手书峨眉山诗句。

第三厅为儒之境。右为楚狂。儒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峨眉山则以楚狂为代表。楚狂姓陆名通,字接舆。他与孔子同时,并和孔子有过交往。著名的《论语〃微子》中有“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的话。也就是著名的“凤歌”诗一首。正如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楚狂隐居峨眉山神水阁旁。后人曾在峨眉之北建庙祠岱。取名为“隐居祠”。左为孔子礼问老子的故事。故事出自于《史记》。紫气东来。老子在峨眉山授道,而孔子以“礼”为儒之核心,并求教于老子。礼也,是当时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背景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文。右后为古代祭祀乐器。背景记载峨眉山文庙公尺谱,即古代祭祀音乐。

武术馆

第三馆为峨眉山武术馆。联:禅林降猛虎,神功诛大蟒。(吴永绥书)峨眉武术与少林、武当并列为中华武术的三大流派。其中,峨眉武术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是历史悠久创派最早的武术流派,比少林武术早1000年,比武当早1600年,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峨眉武术源远流长,馆内中间为司徒玄空蜡像,人称“白猿祖师”。不仅是峨眉武术的创始人,也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因常着白衣和仿猿猴创通臂拳而得名。两侧为道人蜡像,象征学习猿猴创峨眉武术的过程。其一为“猿公剑法”,

15

翠柏、香樟、古榕丛中一百多通秦篆、汉隶、唐楷等碑刻组成的碑林,虽然有着自然与人文不同的概念,但在这里却和美地将钟亭紧紧地拥抱着。

8、报国寺

我身后这座楠木蔽空、红墙围绕的寺庙便是被冯玉祥将军称为“名山起点”的报国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它的历史并不长,仅仅只有近400年,创建时不叫“报国寺”,原址也不在这里,怎么回事呢?这与一位号明光的道人息息相关。他原是一位儒生,在不愿入仕,乃弃儒从道,在修道期,精研道学和佛学。大家都知道,峨眉山经历从儒至道至佛这么一段过程,当时,各教派之间为争夺峨眉山这块宝地经常发生冲突,时械半,这与儒释道的教理是违背的。于是明光道人为调解三教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三教一宗,同归报国”,很得当朝赏识和教友支持,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在伏虎寺右侧的狮子山麓创建“会宗堂”,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会宗堂非寺非观,殿宇三重,按山门、会宗堂、藏经楼为序,瑜伽河绕于前,虎溪河流于后。堂中供释迦牟尼大弟子普贤大士、道教创始人的化身广成子、被儒生尊崇为代表的楚狂陆通的牌位,以符合三教原不塑像的教义。到了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当时的住持闻达禅师见佛事日兴,想扩大寺庙,而原址地形狭隘不适宜扩建,于是便迁到今天所在的这个位臵,这个地方选得真好,你们看,它坐西向东,后倚凤凰坪、前对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挽来凤亭,

21

朝迎旭日,晚送落霞,恰似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凰,寺周这些古老的楠树是当年闻达禅建寺亲手栽种的,和这寺庙一样也有400岁的年龄了,仍生命依旧,而当年的闻达禅师已作古,唯有这古庙与老树静静地诉说着故人悠悠的情怀。

大家看,门前这对石狮,雕刻于明代,造型生动,威武地守护着守护着这名山宝刹。两只狮子外表看似一样,其实有个不同之处,你们能看出来吗?对,这只狮子脚下踩着一个圆球,表示这是只雄狮,这只身下伏着一只小狮子,当然是一只母狮了。以后你们要是看到那座房子门口蹲着两只威武的狮子,就知道他们是不一样的。这便是我刚才所说的“古慈佛院”的石碑,高3米,宽1.4米,是明代建南道参议高任重题刻的。寺外墻壁上的“南无阿弥弥佛”中“南无”是梵语,意思是“向……致敬!”的意思,顾名思义,“南无阿弥弥佛”就“向阿弥陀佛致敬!”

山门上这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报国寺”是康熙皇帝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来峨眉山时根据《释氏要览》四报中的“报国主恩”之意,题名“报国寺”,一直沿用至今。

横匾“普照禅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个意思,佛教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昼有神奇的佛光出现,夜有万盏圣灯来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边“鹤驻云归”,意为鹤停下了,云归山岫,喻指清凉静地,含有道家韵味。佛家和道家的横额挂在一起,佛道并存,居然是如此和谐,从中仍可以看出“会宗堂”当年的影子。峨眉山上还有许多道家的遗迹,纯阳殿、仙峰寺、九老洞等等告

22

诉我们道教在峨眉山曾有的辉煌。

报国寺的现有建筑是1866年重建的。是典型的庭院式建筑,整个寺院从弥勒殿、大雄宝殿、七佛民间、普贤殿依山就势,逐级升高。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跨进这不二法门,注意不要从中间走,那可“空门”哦,你们不可能循入空门吧!

进入山门,左边壁上这副百字长联是1982年刘君照撰写的,概貌述了“峨眉十景”及一些历史掌故,堪与洪椿坪那副著名的“双百字联”媲美;右侧是峨眉山导游图,系名画家赵蕴玉先生绘制。

迎面第一殿是弥勒殿。“宝相庄严”四字为已故的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于1983年所书,它在峨眉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为佛教事业作出许多贡献。弥勒殿供奉的当然是弥勒菩萨。作为菩萨,它的地位仅次于佛,佛经上说,佛祖释迦牟尼佛灭度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才会重降人间,在龙华树成佛,传经说法,普度众生,所以弥勒菩萨被称为“未来佛”。弥勒作为当事的菩萨和未来的佛,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弥勒的形象也多种多样,但最流行的当属汉化的布袋和尚形象。在我们的印象中,佛像都是庄严肃穆的,为什么弥勒佛会是这样一副形象呢?相传五代后梁时期,浙江奉化出了一位奇怪的僧人,名契此,他常用竹杖挑着一个大布袋,四处化缘乞食以周济穷人。他身体肥胖,袒露胸腹,言行举止怪异,被人们称为“布袋和尚”,他的行

23

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极大兴趣,由此名噪一方。公元916年时,他在浙江奉化岳林寺圆寂,圆寂前留下一首《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人们恍然大悟,于是认定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以后就将他的形象塑像供奉于寺中,接受信徒的香火朝拜。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弥勒佛就是这种笑容可掬的形象。看这副对联:“看他皤腹欢颜却原是菩萨化相,愿你清心涤滤好去睹金顶祥光”。此联系遍能大师撰联,四川书法家方滨生于1979年书。上联生动地描写了弥勒佛的形象,下联的意思是愿所有游山的人放下心中一切顾虑,一心一意,登上金顶去看佛光。所以在这里我请大家不要辜负弥勒佛的期望。在寺庙建筑中有个讲究,寺庙的第一殿或大雄宝殿前一殿,一定供奉的是弥勒菩萨。为什么呢,意思是想告诉你:想学佛吗,要象我这样有宽大的胸怀、气度。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诸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此联系1990年果春大师所书。你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呢?

这后面供的是寺院的护法神韦驮站像,韦驮又叫韦琨,韦驮天,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八将之一。他背对对山门面向大雄宝殿,身着甲胄,手握金刚杵,全副武装,威风凛凛。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佛灭度后,有个“捷疾鬼”突然偷走佛的两颗舍利子,违驮发现后,拼命追赶,最终抓住窃贱,夺回了舍利子,从此韦驮从众多护法神中脱颖而出,担当起保护佛祖舍利的重任。因此,在

24

佛寺禅院的布局中,只要有大雄宝殿,就一定有韦驮护法神,而且必定站在与之相对的地方,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一殿的殿后。另外,韦驮手拿金刚杵的姿势很有讲究,如果是双手合十,两手腕中横臵金刚杵,表示此寺是接待游方僧众的寺庙;如果是手握金刚杵触地,另一只手叉腰,则表示此寺为不接待游方僧众的寺庙。其实这两种手势并没有什么经典依据,而是佛教徒创造发明,拿来作为寺庙接待工作的一个标志也无伤大体。以后到其它寺庙参观时,大家可留意是不是如此。

第二殿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四字为光绪戊戌年的黄云鹄书。“大雄”是唯大唯雄、大无畏的意思。佛教中认为只有佛祖才称得上大无畏的圣人,因此寺庙里的大雄宝殿用来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三身佛”铜佛像,彩绘金身,每尊通高3.85米,为明嘉靖甲午年(公元1534年)别传和尚募化铸造。中间这尊当然是释迦牟尼佛,左为圆满报身佛,右为毗庐遮那佛。大家可能奇怪他们胸前怎么会有“ ”符号,是不是有些眼熟,象纳粹标志,不过方向不一样,纳粹标志是“ ”,带给人们的是灾难与黑暗。面这种标记,唐时的武则天将其定音为“万”,意思是太阳光芒四射或燃烧的火,后来作为佛教吉祥的标记,以表示吉祥万德。殿内左右壁龛内供有十八罗汉彩绘金身塑像,形象各异,神态生动,代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我们来欣赏这副对联:“秋月朗清空,五夜山风狮子吼;菩萨开觉路,千年花雨象王宫。”意思是说万籁俱寂的深夜,峨眉山

25

悲天悯人的光波。它的两旁,恭立着八十八佛像,它们的神态,一个比一个庄严,似在沉思默祷。后堂是五百罗汉像,阵容雄壮。它们呈露各式各样的表情,可以这么说:凡是世人的表情,都可以在这里见到,这充分地显示了古代工匠们高明的技艺和非凡的才智。可惜,这些珍贵的佛教艺术品,在“文革”中全被砸毁。与罗汉堂同时被毁的还有两块珍贵的石碑,一块刻的是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游峨眉山时留下的笔迹;另一块刻的是唐宋著名诗人王维、刘长卿、杜牧、戴复古的律诗。字体如奔龙飞蛇,人们称之为“龙蛇体”,幸好还保存有两块诗碑的拓片,有关部门已决定重刻,以飨游人。

如今的罗汉堂,是在已故的原伏虎寺住持演慈的努力下建造成的,也算是在她有生之年完成了一桩心愿。新建的殿堂,比过去的规模更大,除供奉五百罗汉外,还有释迦尼、普贤、文殊、地藏、四面观音、孔雀明王像等。佛经中的五百罗汉并不象十八罗汉那样都有具体的名称和真实的生平,是虚而不实的,“五百”不过是佛经中表示多数的习惯用语。我们进去看看。

好了,现在我们往回返出寺庙,在回去的路上还有一件文物值得一看。这座高大的塔亭守护着的便是元代的华严铜塔。塔为紫铜铸造,通高6米,塔分17层,上刻小佛像4700尊,以及《华严经》文,故取名华严塔。经文字体工整,明晰可读。立塔结构严谨,铸工精细,是罕见的文物珍品。以高大精细和年代之久远而论,它是全国之最。按前人所记,此塔是元代至正年间由永川

36

居士万华轩邀众捐资铸造。原放圣积寺内,圣积寺毁后便迁移到此,并专门修建了这座高亭来存放它。明代游人王日曾赞塔之诗曰:

一塔凌宵会万灵,经传大藏又分身。 劫来不碍无边法,各显慈悲度世人。

此诗道出了居士们铸塔的良苦用心。在冶炼水平处于手工操作的元代,竟然造出如此精良的塔来,确是奇迹,令人惊叹。

接下来,我们看一处自然景观。这是个水池是虎泉,传说以前为群虎饮水之处,泉边生长着的植物大家还认得吗?对!是桫椤树。

在伏虎寺的右边,有一个清幽宁静的小院,从里面不时传出清朗的书声或老师讲课的话声,原来峨眉山佛学院尼众班设在这里。峨眉山办佛学院历史较久。由于丛林的兴办,峨眉山高僧辈出。尤为突出的是培养出了一批诗僧,写出许多诗篇,丰富了佛教文化。他们在诗风上,恬淡清逸,文词清丽,意境深远,饱含禅机妙道,在巴蜀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影响很大。有的诗被收入《国朝全蜀诗钞》和《峨眉山志》。游人读后,不仅会加深对峨眉山历史文化的认识,还会获得高雅的文艺享受。可惜,到了清末,丛林消散。民国十九年,峨眉山接引殿方丈圣钦大师,为振兴峨眉佛教,提高僧人素质,重办峨眉山佛学院。1980年以来,峨眉山佛教协会招收了一批考察生。为培养他(她)们,1991年峨眉山又办起了“峨眉山佛学院”。课程有佛学、文学、政治、

37

历史。在这里求学的还有外地生员,分尼众班和比丘班。比丘班设在中峰寺。

罗峰晴云

萝峰岭是伏虎寺右侧的一座山峰,山虽不高,但因是峨眉平原第一峰,显得气势高峻。古时,山上树木密布,山后群峰相连,峡深水富,土壤潮湿,因而不论晴阴,常是云雾封岭。即使是红日当空,它山无云,此岭也是白云笼罩,经日不散。在阳光照耀下,时而如白娟覆岭,时而如碎玉铺盖,时而如堆棉叠絮,时而如晒盐积雪。在夏秋二季,若是晴天,站在远处向萝峰岭一望,它披巾戴帽;其它群山空翠净明,惟独它是别具一格。蓝天、白云、青山在萝峰岭上组成了一幅秀丽的画面,令人心宁神爽。还有一个奇景是:如果空中云朵飘浮于萝峰岭上空,或附近山上有云团移动时,这萝峰岭上的云雾,自会膨胀扩大,向浮云伸展,直到同其它云团连成一片为止。于是人们把这种景象誉为“萝峰晴云”,列为“峨眉山十景”之一。

12、善觉寺

与伏虎寺相对的二坪山顶上,有一座幽静的小庙善觉寺。上公路后,沿一条小坡道而上,一路草木葱茏,鸟唱蝉鸣,风景独好。传为天皇在那里授道于轩辕黄帝,古又名授道台。善觉寺原名降龙院,明代万历年间道德禅师修建,与伏虎寺遥相呼应。“降龙”、“伏虎”本是显示佛法为生灵除害的威力。但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所谓“真龙天子”,“降龙”当然是犯讳的。由于康

38

熙皇帝是崇佛的,他根据佛经中“善哉!觉哉!”的意思,便亲笔写了“善觉寺”三字赐予住持元亨禅师。聪明的元亨恍然大悟,于是速制一道九龙镶边的“善觉寺”金匾,悬挂在山门上,从此降龙院之名就废了。康熙知道后,又赐玉印一枚,印刻“普贤愿王法宝”;还赐诗二首,表示对佛门的仰慕。元亨则修了一座八角亭,将康熙画像供于亭中。并值柏树一棵,以谢皇恩。因此寺虽小而名声大。经修葺以后的善觉寺有殿宇三重:普贤殿、药师殿、大雄殿,香火仍十分旺盛。

13、雷音寺

由善觉寺下行合大路,再上行1.5公里,过解脱桥,登解脱坡,那座半边虚脚楼房就是雷音寺。

雷音寺原名解脱庵,亦名观音堂。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无瑕禅师创建,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取“佛音说法,声如雷震”的意思,改名雷音寺。峨眉山的寺庙多系明、清建筑,既保留了宫庭、官府、宅弟的某些建筑特点,又融进了民宅的建筑形式。这座小寺,居高岗,倚危崖,傍坡路,便打破寺庙建筑的正规格局,巧构虚脚吊楼,建成一座精巧别致的民间小四合院式的庙宇,隐蔽在郁郁葱葱的丛林之中。

寺无山门,第一殿为弥勒殿,第二殿为大雄殿,加上两边厢房,构成一个天井。1991年,在大雄殿后新建了观音殿,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这尊观音像为柏杨木雕,高4.8米,胸部前双后合士,其余千手并伸,成法轮状,庄严肃穆,别具风格。

39

14、纯阳殿

雷音寺上行2.5公里,即纯阳殿。此殿玲珑古雅,后倚赤诚山,前瞻金顶,可观晴云雨雾。殿前古楠银杏,遮天蔽日,即使酷署盛夏,亦无炎热之感。

此殿旧名吕仙行祠。所谓“行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行宫,也可说成“别墅”。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四川御史卫赫瀛创建,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四川监察御史刘宗祥增修,改名为纯阳吕祖殿,殿内供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仙传为唐时京兆人,曾来峨眉隐居绥山(二峨山)紫芝洞。紫芝洞前的纯阳楼才是吕洞宾的主殿。相传他先后在离宋皇坪授道台不远的千人洞、十字洞中也修练过,故在此建起他的行祠。

清初,道士绝迹,道教的纯阳殿由佛教的僧人接管,不过名称仍叫“纯阳殿”。山门上那副联语:“起大愿云周法界;如普贤行悟菩提。”便是赞颂普贤的联语。

现在的纯阳殿共有两殿:

第一殿药师殿,供药师佛,左右为日光、月光菩萨,他俩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身边的胁持菩萨。

第二殿为大雄殿,供释迦牟尼佛,两旁有十八罗汉,另有左右各二龛,供普贤、地藏、观音、文殊,还有一尊韦驮,仅此而已。

15、圣水阁

纯阳殿左去3.5公里,就是圣水阁。明万历末为“神水庵”,清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of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