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三)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11 02: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全国十大著名道观 1、北京白云观

见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二):道教两大祖庭 2、武汉长春观

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蛇山)中部,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王重阳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而得名。是我国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为历代道教活动场所,称“江南一大福地”。 历史上著名的江西的庐山也设有长春观的下院。 该观被武汉市列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长春观

长春观历史悠久,道学源远流长。相传古代,此地为湖汊,因多松树而称之为“松岛”。楚地崇巫,故秦汉以后,此地设有“先农坛”、“神祗坛”、“太极宫”,为王侯祭祀天地、祖先之地。据传道教始祖老子曾应弟子之邀赴庐山“会五老”,曾经过鄂州双峰山麓的“长

松岛”。后人附会此“松岛”即是“长松岛”,并建“老子宫”以纪念。 长春观一带在三国时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被称为“紫竹岭”。《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就发生在长春观旁的螃蟹甲,长春观东院亦有孟宗祠亦纪念此事。《鄂州志》中还言:“时有黄鹤飞腾于紫竹间”。观旁的白鹤井有白鹤泉一口,是仙鹤们饮水之处。又称吕仙炼丹井。此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修长江大桥后被封,但仍存。

北宋期间,双峰山建有元庆观,嗣承龙虎山阁皂派符箓金丹教义,为天师道道场。南宋的朱熹在他的《鄂州社稷坛记》中真实地记载了这里设坛祭祀的情景:鄂州“城东黄鹄山,废营地一区。东西十丈,南北倍差,按政和五礼画为四坛”。

元初,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因助元太祖成吉思汗平定天下有功,多次受封赏,并掌管天下道教。丘处机仿佛教创十方丛林制度,派弟子至荆湖之地的武汉创办道教丛林,在松岛修建长春观。丘处机号长春子,全真派北七真中称长春真人,弟子遂将此观定名长春观,以祭奉其师。丘处机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因此也得民众拥戴。每年农历正月十九为长春真人圣诞,长春观要举行隆重盛大的丘祖会,武汉民俗称之为“迎春会”,也称“燕九节”。《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为此作有《燕九竹枝词》:“才是星桥又步云,真仙不遇心如结”,描绘了这一盛会。

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曾对长春观进行大规模维修和重建。楚昭王朱桢过生日,至黄鹄山长春观为其父朱元璋祈寿降香,取“长春观”长春二字,将黄鹄山改称长春山。明世宗嘉靖年间,该观 “仙真代出,为湖北丛林特著,屋宇间,道友万数,香火辉煌”。 长春观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曾进行维修和重建,长春观此时被誉为“江楚名区,道子云集之处,黄冠皈依之所”。观内珍藏的全套明版《正统道藏》,是全国仅存的四部道藏之一。著名的音韵学者钱大昕,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慕名而来长春观阅查《道藏》,在来成楼写下了《三洞旋华序》。但咸丰二年(1852)又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太平军与清军曾三次争夺武昌城,长春观为其大帅指挥部,又因太平军信基督教,视佛、道二教为异端,逐毁长春观和宝通寺。清王朝在湖北督办军务的钦差大臣官文有首七律《观焚》记其兴废感慨:“古观焚如岁月迁,问谁火里种青莲。 春风料峭双峰树,郁气氤氲万缕烟。 每意沧桑增阅历,欲寻洞府学神仙。 有缘到此空休返,且上回头普渡船”。 同治二年(1863),龙门派十六代传人何合春自武当山来此,发愿重修长春观。得到得官文及江南提督军门李世宗等地方官员和士绅的赞助,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整个观宫仿明代建筑模式,以斗拱铆榫纯木结构,重修了“三皇殿”、“紫微殿”、“玉皇阁”、“来成楼”、及殿后登山石级,使长春观“庙貌森严,回复旧观。”同治四年(1865),在北京白云观主持传戒的大律师张耕云,应长春观监院于本贤、金教法之邀来观开坛说戒,盛况空前。

长春观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也有着光辉灿烂的一页。早年的“辛亥革命”的策划者曾以道观为掩护居此处筹划起义事宜; 1926 年,北伐军叶挺独立师驻扎长春观,并在三皇殿设

立前线指挥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曾在观内暂住。起义中,藏经阁、来成楼、三皇殿均遭炮弹击损。邓演达在此督战,衣袖被子弹击穿,俄国翻译纪德甫殉难在观内。为此,郭沫若有诗同痛悼:“一弹穿头复贯胸,成仁心事底从容。 宾阳门外长春观,留待千秋史管彤”。民国14年(1925)侯永德任监院期间,得到督军萧耀南、士人项竹坪的损资而修藏经阁。黎元洪赠匾“大愿圆满”,萧跃南赠匾“道岸同登”。 1931年,侯永德道长又谋得湖北省主席夏斗寅的支持捐资,对道观进行大规模的修缮,长春观建筑群格局终于完成。全观面临武珞路,背依双峰山,依山而筑,层层递进,错落有致。中为5重大殿,现存4重,依次为灵宫殿、太清殿、七真殿、三皇殿。东西4院,原为乾坤两道清修之所,现保存部分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对原在黄鹤楼旧址的吕祖阁拆迁,遂由政府拔款,将吕祖阁的神像等迁入长春观,并对长春观进行维修。“文化大革命”中,长春观作为“四旧”被毁:神像被捣毁,宗教活动被迫停止。文革结束后,1982年政府拔款,重修长春观殿宇,重塑神像,1984年宗教活动得以恢复并对外开放。

“文革”后长春观“燕九节”的祭拜活动

长春观有闻名于世的“三绝”,那就是全国仅留一块的“天文图”、带有藏族风格及欧式风格的建筑、乾隆帝御赐“甘棠”石刻。国内本有三块《天文图》碑,为道教天文学家所留,上刻有“谕旨”二字。一块在杭州玉皇山,一块在陕西某观,一块即在长春观。前两块皆毁于文革,仅留长春观一块全图碑,乃为一绝,是极珍贵的天文学文物;长春观是我国道教唯一的一个带有藏族风格及欧式风格的建筑群。原因有二,一是清末助建长春观的钦差大臣官文乃满族人,崇信藏传佛教,所用工匠受其影响,将藏族吉祥物大象及藏红花图案装饰于殿堂。二是清末长春观主持侯永德原本是左宗棠手下的一员将官,后出家为道人,主持长春观时受西方思潮影响,以欧式风格和中式风格相结合,修建了全国唯一的欧式建筑为主体的道教建筑——道藏阁,其屋檐上用水泥“堆塑”而成的传统花饰,其工艺现已失传,堪为一绝;再则是位于道藏阁前的乾隆亲书石刻“甘棠”二字,也是在道教建筑中为数不多的帝王题词,亦为一绝。

长春观内全国唯一以欧式建筑为主体的道藏阁

长春观的建筑特色颇有特色,形成一个分为左、中、右三路依山势而上、层层递进的建筑群体,结构严谨,布局得体。

中路主体建筑为五进:灵官殿、二神殿、太清殿、太清殿左为鼓楼,右为钟楼、古神坛、古先农坛,两坛之间为“地步天机”和“会仙桥”。右路为十方堂、经堂、大客堂、功德祠、大士阁和藏经阁等;左路为斋堂、寮堂、邱祖殿、方丈堂、世谱堂、纯阳祠等。

主要建筑为砖木结构,斗拱飞檐,梁柱栏板和殿内神龛的雕刻,细腻生动,精致典雅,具有典型的湖北道教建筑艺术特色。 灵官殿

位于中路一进,进山门后之首殿。殿内供奉道教镇守山门之神王灵官。殿宇居高临下,极为威严气派。

长春观灵官殿

太清殿

位于中路二进, 穿过灵官殿后天井,即是长春观大殿太清殿。大殿正中供奉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左奉关尹子文始先生,右奉南华真人庄子。太清殿左侧有和合洞,供奉和合二仙。

观在历史上规模较大,它与北京的白云观,四川的常道观并称为我国的三大名观,亦称为中原第一道观。经明清和近代兵燹,现仅存玉皇阁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山西古县亦有同名道观延庆观。

延庆观位于包公湖东北部,东为相国寺、西接包公祠,是开封市包公湖风景区重要景点之一,著名的元代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

开封延庆观

延庆观系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在此传教并逝世而修建。王重阳字知明,陕西咸阳人,生于北宋政和二年(1112),卒于金大定十年(1117)。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宋王朝南渡,大片北方领土落入金人之手,民族矛盾尖锐、战乱频繁之际。王重阳能文擅武,美须髯,形质魁伟,任气好侠,作为宋朝遗民,他对金人残暴的民族压迫强烈不满,于是自称得道,佯狂垢淤,在终南山南时村掘地为穴,封土高数尺,居于其中,号“活死人墓”,以此表示对金人统治的愤懑和不合作。 后他赴山东宁海等地传教,创立全真教。全真教为道教教派,也称全真道或全真派。因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名。该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重阳祖师带领马、谭、刘、丘四祖师西归中原,在开封传道,住在今延庆观所在地的一家王氏旅店,次年无疾而终,享年78岁,

他作有千余篇诗词传于后世。其弟子为纪念重阳祖师,在他羽化的地点汴京太宁坊王氏客店修建了一座重阳观,作为纪念全真教开山宗师之所。

王重阳死後,其弟子马钰等七人分别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继续传道,创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清静七派,称为“北七真”。其中王重阳最小的一位弟子丘处机丘处机因为成吉思汗征服中原出谋划策,又以“敬天爱民之本”,“清心寡欲为要”,以戒杀、清心寡欲等养生之理劝喻元太祖,使太祖深深折服,称丘处机为神仙赐给虎头金牌、玺书,令其掌管天下道教。邱与弟子还抵燕京后,蒙古达官显贵争着与之交往恳请驻大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从此该观成为全真道祖庭之一。丘处机时代,全真教在中原达到鼎盛时代。 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全真教徒栖云真人王志谨主持重阳观教务,受丘处机遗命,重修重阳观。大兴土木,历时近三十年,形成广袤七里,规模宏大,气压诸方的道教圣地。元帝赐名“大朝元万寿宫”。元末红巾军攻占开封,万寿宫毁于战火。

明洪武六年(1373),更名延庆观。延庆观是隋大业年间605—618四川青城山腰第三混元峭壁间的“天师洞”的别名,这个“天师洞”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传道的地方,开封延庆观沿用天师洞的别名,表明它与道教圣地有着源远流长的继承关系。崇祯十五年﹙1642﹚道观被黄河水淹没。清康熙七年﹙1668﹚赵足行等人倡约善男信女捐资重修延庆观。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口水涌入城,道观又一次被淹没,水退后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再度重修。光绪二十年和三十四年又两次修葺,使道观稍具规模。其布局自南向北为大门,背为戏台。大门两侧有左右两掖门,入门为吕祖殿三间﹙祀吕洞宾﹚,殿东西各置厢房三间,陪房五间,殿后为三清殿五间及东西厢房各三间,后为玉皇阁,阁西有道房三间,东偏院为三官殿﹙祀天、地、水三官﹚三间。

近代又几经灾难,仅存留玉皇阁,文革中又遭破坏。文革后,1984年延庆观开始大规模整修。

延庆观祭祀的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

延庆观坐北朝南,在建筑上保留了宋元时期汉文化同蒙古文化融合的显著特征。现观内面积1500平方米,院内建筑呈中、左、右三路分布格局。中路为二进院落,从南至北依次为穿心殿、玉皇阁、三清殿;左路有六十甲子殿、八仙醉酒殿廊等;右路是重阳殿。最著名的景观有:汉白玉雕玉皇大帝、玄武大帝铜像、蒙古骑狮武士、八仙醉酒图、木雕、砖雕。 玉皇阁

又名通明阁,原系元太宗五年(1233)兴建的重阳观内斋堂。金末重阳观已毁,玉皇阁就成为重阳宫内仅存的元代建筑。是一座汉蒙文化巧妙结合的、具有元代特征的明代无梁阁,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在中国道教史、艺术史、古建筑史和民族史上都有其独特价值。 玉皇阁坐北朝南,通高18.25米,共三层。下层为方形,4坡顶,室内下方上圆,4角砌出密集斗拱,顶似蒙古包,中层呈棱状,8面壁体上附加相互连接的8座悬山式建筑山面。上层为8角阁室,南北各辟1门,室内置玉皇及左右侍臣石雕像。阁顶作攒尖式,琉璃瓦顶上施铜质火焰玉珠。结构奇特,色彩绚丽。阁内供有真武铜像一尊,亭内为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像。近年来,新修建有东西道房、三清殿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明代正德十四年所立的“重修金子山玄天上帝殿记”的碑文记载,“玉皇阁”原名叫“玄天上帝殿”,为什么匾额上写的是“玉皇阁”呢?这里面有一段赵登科梦游灵霄殿的神话传说。 相传,祖籍新安县井沟村的一位秀才,姓赵,名良辰,字登科。后迁居济源县南窑村。他虽是一个文人,却擅长经营煤矿开采。几年来,家业越来越大,只是三十出头的人了,跟前还没有一儿半女,心中常闷闷不乐。他本着行善积德的思想,经常为民修桥补路,为神建庙塑像,颇受乡里百姓尊崇。于是太白金星托梦对赵登科说:“修建玉皇阁,功德无量。你日后将多子多孙。”醒后就同住持道长杨生钦和杨三光等几个道长商量,拟定修建玉皇阁事宜,筹足银两,很快开工。第二年(嘉庆二年)春天建成后,赵登科还在“玉皇阁”门上刻了一幅:“在昔一朝骑白爵,于今万古莅青霄”的楹联。此后玉皇阁一直完好地挺立于荆紫山绝顶。新安县政府已将其列入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新安县的重要旅游圣地之一。

延庆观玉皇阁

玉皇阁内还有文物汉白玉雕玉皇大帝、玄武大帝铜像、蒙古骑狮武士雕像,被称为延庆观“三绝”:

玉皇大帝:观内原存文物,雕刻精细,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蒙古骑狮武士:蒙古武士头戴尖顶卷边毡帽,脚穿筒靴,身穿皮毛衣服,纹路清晰,充分体现了汉蒙文化的结合;玄武大帝铜像: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造,高1.96米,重一吨。真武即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所信奉。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玄武为真武,称“真武帝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o9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