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09 18: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扬子鳄或称作鼍(tuó基本字义爬行动物,吻短,体长二米多,背部、尾部均

有麟甲。穴居江河岸边,皮可以蒙鼓。亦称“扬子鳄”、“鼍龙”、“猪婆龙”。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安徽、浙江、江西局部地区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其中,安徽宣城建有世界上唯一的扬子鳄保护区——宣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扬子鳄主要生活在安徽宣城地区和芜湖县地区。 生活环境 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 生长繁殖 等到6月上旬。扬子鳄在水中交配,体内受精。到了7月初左右,雌鳄开始用杂草、枯枝和泥土在合适的地方建筑圆形的巢穴以供产卵使用。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10~30枚之间。卵为灰白色,比鸡蛋略大。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此时已是夏季最炎热的季节了,很快,部分巢材和厚草在炎热的阳光照射下腐烂发酵,并散发出热量,鳄卵正是利用这种热量和阳光的热能来进行孵化。在孵化期内母鳄经常来到巢旁守卫,孵化期约为60天,大约两个多月的时间,母鳄在巢边听到仔鳄的叫声后,会马上扒开盖在仔鳄身体上面的覆草等,帮助仔鳄爬出巢穴,并把它们引到水池内。仔鳄体表有桔红色的横纹,色泽非常鲜艳,与成鳄体色有明显的不同。幼鳄9月出壳。具冬眠习性。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较难繁殖。在种良好的环境中和精心饲养条件下,扬子鳄于1980 年产下了中国第一批幼鳄,成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目前,鳄鱼一家安静舒适地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繁殖后代,其种群数量日益壮大。

生活习性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 1

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10~20枚。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 扬子鳄喜欢安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捕食方法

扬子鳄在陆地上遇到敌害或猎捕食物时,能纵跳抓捕,纵捕不到时扬子鳄,它那巨大的尾巴还可以猛烈横扫。遗憾的是,扬子鳄虽长有看似尖锐锋利的牙齿,可却是槽生齿,这种牙齿不能撕咬和咀嚼食物,只能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夹住”然后囫囵吞咬下去。所以当扬子鳄捕到较大的陆生动物时,不能把它们咬死,而是把它们拖入水中淹死;相反,当扬子鳄捕到较大水生动物时,又把它们抛上陆地,使猎物因缺氧而死。在遇到大块食物不能吞咽的时候,扬子鳄往往用大嘴“夹”着食物在石头或树干上猛烈摔打,直到把它摔软或摔碎后再张口吞下,如还不行,它干脆把猎物丢在一旁,任其自然腐烂,等烂到可以吞食了,再吞下去。扬子鳄还有一个特殊的胃。这只胃不仅胃酸多而且酸度高,因此它的消化功能特别好。

种群现状 19世纪,扬子鳄出没在长江下游,湖北、安徽、江西和江苏境内,喜在丘陵溪壑和湖河的浅滩上挖洞筑穴,不过这种爬行动物却离不开水。它在陆地上动作笨拙迟缓,一旦到水里,却如鱼得水。而这种水陆两栖的特点,导致了扬子鳄的悲惨命运。扬子鳄筑穴的浅滩多被开垦为农田,丘陵植被被大量破坏,丘陵地带的蓄水能力大大降低,干旱和水涝频繁发生,使扬子鳄不得不离开其洞穴,四处寻找适宜的栖息地。这种迁移过程又为自然死亡和人为捕杀创造了机会。扬子鳄多年来遭到大量的捕杀,洞穴被人为破坏,蛋被捣坏或被掏走。而化肥农药的使用也大大减少了扬子鳄的主要食物--水生动物的数量。目前扬子鳄分布范围缩减到江西、安徽和浙江三省交界的狭小地区。 70年代开始了大量的保护工作。1979年在安徽宣城建立了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1980年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行动,使扬子鳄的数量有所上升。1983年的普查,发现野生扬子鳄数量仅有500条。1992年的普查发现,野生扬子鳄的数量增加到900条。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更是取得突出成绩,近几年先后孵出幼鳄7000条。这是十分可喜的,人工繁殖的极大成功,为扬子鳄数量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2

如今中国大约圈养了10,000头以上的扬子鳄,主要在位于安徽宣城市的中国扬子鳄繁殖中心,以及许多动物园里。从70年代起,中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中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中外专家联手促扬子鳄重生 总数已过万条 在美国布朗克斯动物园人工环境中出生和长大的扬子鳄(土龙),被引入崇明东滩野外栖息地后,首次成功繁育出下一代。 2009年7月14日,正在北京出席“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的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执行总裁John Robinson表示,“这为拯救极度濒危的扬子鳄提供了新的希望”。 据介绍,该项目是在中国国家林业局和上海市林业局的领导下,由华东师范大学、WCS所属的布朗克斯动物园、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湿地公园、浙江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四家通力合作、共同实施的,香港海洋公园提供了部分经费支持。 这次在野外发现了15个扬子鳄幼体是从美国引入的扬子鳄和中国长兴扬子鳄的后代。这些幼鳄的诞生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WCS与华东师范大学等多家合作伙伴10几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 “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激动人心的消息。”项目参与者、世界著名鳄鱼专家John Thorbjarnarson博士说,“这个小种群的成功,证明了把扬子鳄带回他们原有的分布区是有希望的。” 引入扬子鳄的计划始于1999年,当时WCS和安徽省林业厅、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在皖南开展了一个野生扬子鳄调查。皖南是中国仅存的野生扬子鳄分布区,但仅仅是扬子鳄曾经的广阔分布区中的一小块地方。调查发现,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在不断下降中,现有数量估计不足130只。 在2001年召开了一次扬子鳄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建议将人工繁育扬子鳄引入其栖息地。第一次引入是在2003年,安徽扬子鳄研究繁育中心将3只人工繁育扬子鳄释放到了宣城红星水库,当时那里还有野生扬子鳄分布。 为了提高野外扬子鳄的遗传多样性,WCS从北美引进了12只扬子鳄,其中布朗克斯动物园6只,迪斯尼动物王国和圣奥古斯丁鳄鱼养殖园各3只。在这些扬子鳄中,研究人员们挑选了3只,与浙江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提供的3只扬子鳄一起,于2007年6月,释放到了崇明东滩湿地。释放之前,WCS和上海野生动物园的兽医对它们进行了仔细的健康检查,并为他们安装了无线电追踪装置。 华东师范大学和崇明东滩湿地的监测人员发现,这些引入的扬子鳄成功地进入了冬眠,并且在第二年交配成功,在野外第一次产下16枚卵。 曾经在华东湿地广泛分布的扬子鳄(土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也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红色名录中的极度濒危动物,是世界上现存23种鳄鱼中最濒危的一种。中

3

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扬子鳄也是现存两种钝吻鳄之一,另外一种是生存状况非常好的美国钝吻鳄。

扬子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较难繁殖。1980年中国曾繁育出第一幼鳄,成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目前,浙江长兴县的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集生态、科研、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保护区,是中国目前唯一的扬子鳄自然繁育基地。 扬子鳄多年来遭到大量的捕杀,洞穴被人为破坏,蛋被捣坏或被掏走。而化肥农药的使用也大大减少了扬子鳄的主要食物——水生动物的数量。建国初期,浙江长兴县及周边地区曾出现大批野生扬子鳄,由于人类繁衍和大量湿地被耕种,导致扬子鳄栖居环境恶化,其自然种群数量日趋减少。

据《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介绍,目前扬子鳄等濒危物种放归自然的工作稳步推进。扬子鳄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全国扬子鳄总数已经达到1万多条。

保护级别

扬子鳄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CITES附录I,IUCN则列为极危。 1979年在宣州夏家度建立扬子鳄养殖场,开展人工饲养繁殖研究,1982年6月建立扬子鳄自然保护区,1983年 在保护区内设立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先后投资170万元,建成小型饲养库塘8座,分年饲养池10个,繁殖区1处,孵化、饲养、越冬系统1座。经过几年试验,基本成功,人工孵化成活率达95.4%,共已殖幼鳄2000余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1983年5月24日,为了宣传保护珍稀动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扬子鳄》特种邮票,全套2枚。

扬子鳄特种邮票

相关资料 扬子鳄又名鼍,将扬子鳄称为鼍,早在商殷的甲骨文里就有记载了。古人常认为鼍是龙的一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就将扬子鳄称为鼍龙。老百姓则将它称为土龙、猪婆龙。总之古代人们将扬子鳄视为“龙”。

扬子鳄是水陆两栖的爬行动物,喜欢栖息在人烟稀少的河流、湖泊、水塘之中,它大多在夜间活动、觅食,主要吃一些小动物,如鱼、虾、鼠类、河蚌和小鸟等。它忍受饥饿的能力很强,能连续几个月不进食。 人们常常用“鳄鱼的眼泪”来比喻那些假惺惺的人。因为人们看到扬子鳄在进食的时候常常是流着眼泪在吃一些小动物,好像是它不忍心把这些小动物吃掉似的。那么扬子鳄流眼泪是怎么回事呢?它的眼泪并不是出于怜悯,而是由于它体内多余的盐分主要是通过一个特殊的腺体来排泄的,而这个腺体恰好位于它的眼睛旁边,使人们误认为这个腺体分泌的带有盐分的液体就是它的眼泪,当它进食的时候,腺体恰好在分泌带盐分的液体,所以人们常常认为它是在假惺惺怜悯这些小动物了。

扬子鳄有冬眠的习性,因为它所在的栖息地冬季较寒冷,气温到0℃以下,这样的温度使得它只好躲到洞中冬眠。据观察,它冬眠的时间从10月下旬开始到第二年的4月中旬左右结束,算来扬子鳄冬眠的时间有半年之久。它用以冬眠的洞有些不一般,洞穴距地面两米深,洞内构造复杂,有洞口、洞道、卧室、卧台、水潭、气筒等。卧台是扬子鳄躺着的地方,在最寒冷的季节,卧台上的温度也有10℃左右,扬子鳄在这样高级的洞内冬眠,肯定是非常舒适的。它在冬眠的初始和即将结束的这两段期间内,

4

入眠的程度不深,受到刺激能够有反应。中间这段时间较长,且入眠的程度很深沉,就好像死了似的,看不到它的呼吸现象。

刚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扬子鳄,首先要全力以赴去觅食,这时洞外已经是暮春时节了。过不多久,体力充分恢复后的扬子鳄们,雌雄之间开始发出不同的求偶叫声和雌雄一呼一应,在百米之外可听到雄鳄洪亮的叫声,雌鳄较为低沉的叫声。它们以呼叫声做为信号,逐渐靠拢,聚合到一起。这时大约已经到了6月上旬。扬子鳄在水中交配,体内受精。到了7月初左右,雌鳄开始用杂草、枯枝和泥土在合适的地方建筑圆形的巢穴供产卵,每巢约产卵10~30枝之间。卵为灰白色,比鸡蛋略大。卵上面覆盖着厚草,此时已是夏季最炎热的季节了,很快,部分巢材和厚草在炎热的阳光照射下腐烂发酵,并散发出热量,鳄卵正是利用这种热量和阳光的热能来进行孵化。在孵化期内母鳄经常来到巢旁守卫,大约两个多月的时间,母鳄在巢边听到仔鳄的叫声后,会马上扒开盖在仔鳄身体上面的覆草等,帮助仔鳄爬出巢穴,并把它们引到水池内。仔鳄体表有桔红色的横纹,色泽非常鲜艳,与成鳄体色有明显的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扬子鳄的群体中,雄性为少数,雌性为绝对多数,雌雄性的比例约为5∶1。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是一种有趣的自然规律。动物学家们经过研究才发现:鼍科动物的受精卵在受精的时候并没有固定的性别。在它的受精卵形成的两周以后,其性别是由当时的孵化温度来决定的。孵化温度在30℃以下孵出来的全是雌性幼鳄,孵化温度在34℃以上孵出来的全是雄性幼鳄,而在31~33℃度之间孵出来的,雌性为多数雄性为少数,如果孵化温度低于26℃或高于36℃,则孵化不出扬子鳄来,扬子鳄的受精卵在孵化时大多在适宜孵化雌性的气温条件下,这就造成了雌多于雄的情况。

自然保护区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皖南山区与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地跨宣城市的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泾县以及芜湖市的南陵县等五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30′~119035′,北纬30°18′~31°18′之间,属野生动物类型

2

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3 300hm。保护区于1982年成立,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是野生扬子鳄及其栖息地。本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植被带,丘陵地区植被主要为灌木、草本,还有人工营造的马尾松、国外松、杉木、茶树,以及毛竹、油桐等经济林。珍稀濒危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杏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樟等5种。保护区内已知野生脊椎动物有5纲34目86科340种,其中鱼类有5目14科54种;两栖类有2目7科24种;爬行类有4目10科50种;鸟类有16目41科176种;兽类有7目14科36种。在脊椎动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扬子鳄、云豹、黑麂和梅花鹿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虎纹蛙、鸳鸯、白鹇、勺鸡、长耳鸮、穿山甲、小灵猫等26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面积44300公顷,1975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扬子鳄及其生态环境。

5

本保护区地处江南古陆与金陵凹陷的过渡地带,全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错综复杂,沟塘、渠、坝星罗棋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池溏、沟冲、山洼和水库中,分布有中国特有的,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数量极其稀少,被国家的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采取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相结合的措施,使扬子鳄的种群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直属安徽省林业厅,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正县级单位。

为拯救扬子鳄这一濒危物种,1979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在原宣城县(现宣州区)南郊创建“安徽省扬子鳄养殖场”(隶属宣城县林业局,副科级建制),1983年3月原国家林业部和安徽省政府联合投资扩建为“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直属省林业厅,处级建制,占地1567.4亩);此前的1982年6月,省政府批准设立“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隶属原宣城行署林业局,科级建制),1986年省级扬子鳄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直属省林业厅,处级建制。1988年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合署办公,系“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下辖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泾县、南陵县等四县一区。2007年6月经安徽省编办批准“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正式更名为“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管理局主要职能是保护恢复扬子鳄野生种群及栖息地和人工繁殖饲养扬子鳄。现有职工70余人。近三十年来,在国家林业局、安徽省林业厅、地方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经全体职工共同努力,扬子鳄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扬子鳄野外种群急剧减少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人工圈养的扬子鳄总数近万条,社区群众的自觉保护意识普遍提高,有“活化石”之称的古老物种扬子鳄开始展露其强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扬子鳄保护事业前景广阔。

研究进展

早在3 000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字就有关于扬子鳄的记载,但直到1879年才由福韦尔(Fauvel)命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而公诸于世。有关扬于鳄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先后在扬子鳄生态学、组织学、胚胎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整个研究历程粗略地可分为2个时期。

1.拯救扬子鳄物种的研究(1982~1992年)

2.扬子鳄组织胚胎学及生理学等基础理论的研究(80年代末~现在)

6

扬子鳄

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曾称霸于中生代,那时,地球是它们的天下。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而绝灭了;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扬子鳄长约2米,背部暗褐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的角质鳞片。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七八月产卵,幼鳄9月出壳。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独特的捕食方法扬子鳄如在陆地上遇到敌害或猎捕食物时,能纵跳抓捕,纵捕不到时,它那巨大的尾巴还可以猛烈横扫。遗憾的是,扬子鳄虽长有看似尖锐锋利的牙齿,可却是槽生齿,这种牙齿不能撕咬和咀嚼食物,只能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夹住”然后囫囵吞咬下去。所以当扬子鳄捕到较大的陆生动物时,不能把它们咬死,而是把它们拖入水中淹死;相反,当扬子鳄捕到较大水生动物时,又把它们抛上陆地,使猎物因缺氧而死。在遇到大块食物不能吞咽的时候,扬子鳄往往用大嘴“夹”着食物在石头或树干上猛烈摔打,直到把它摔软或摔碎后再张口吞下,如还不行,它干脆把猎物丢在一旁,任其自然腐烂,等烂到可以吞食了,再吞下去。扬子鳄还有一个特殊的胃。这只胃不仅胃酸多而且酸度高,因此它的消化功能特别好。

善于打洞的扬子鳄扬子鳄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度过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面积44300公顷,1975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扬子鳄及其生态环境。

本区地处江南古陆与金陵凹陷的过渡地带,全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错综复杂、沟塘、渠、坝星罗棋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池溏、沟冲、山洼和水库中,分布有我国特有的,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数量极其稀少,被国家的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采取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相结合的措施,使扬子鳄的种群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7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

8

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关于扬子鳄,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浙江省长兴县一个叫尹家边的小村庄里。1982年,尹家边的农民捕获到一雌一雄两条扬子鳄,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怀着“决不让国宝在我村失传”的朴素信念,自发建立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自然保护区。尹家边的村民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宝——扬子鳄自行做窝12次,产下了236枚卵,并孵出幼鳄208条,存活了170条。人们保护了扬子鳄,扬子鳄一定会为人类造福

9

中安在线消息,自1979年建成以来,宣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已繁育扬子鳄1万多条,有“中国鳄鱼湖”之称,为全球最大的扬子鳄种源基地。

近年来,该中心采取合理、多种的饲料搭配喂养,越冬鳄成活率在98%以上,促进了种鳄的繁殖能力,扬子鳄的数量每年以1000多条的速度在增长。但随之也出现扬子鳄的生活环境与其数量增长不相匹配的问题,中心内最大的水塘面积为2亩,按标准只能容纳14条扬子鳄,目前却生活着450多条,严重饱和。 据介绍,扬子鳄的研究保护工作已从抢救、人工繁殖进入野外放归阶段。自2005年以来,已经陆续放归9条扬子鳄,生存状况良好,今年还将放归6条扬子鳄。同时,野生鳄卵的自然孵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06年保护区内有3个地点产蛋5窝,在自然状态下孵出幼鳄68条。

通过野外放归和自然孵化,可恢复其野生种群,以防种群灭绝。专家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努力,扬子鳄目前已经摆脱了濒临灭绝的险境,人工繁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完全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规模养殖,它的开发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但是,周边地区扬子鳄养殖和开发也在积极进行之中。江苏已有企业从该中心引进上千条扬子鳄进行养殖和开发;浙江长兴县每年都从中心引进扬子鳄,去年一次性引进100多条。该县还从2002年启动“浙江扬子鳄种源自然繁育扩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我国目前唯一的扬子鳄自然繁育基地,并集保护繁衍、科研教育、旅游观光、公益活动、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自然古生态景区——中国扬子鳄村。

可以想见,若干年之后,苏浙等地扬子鳄相关产业初具规模,该中心却只能将扬子鳄作为原材料输送,而且在价格方面不再有谈判的优势。

10

其实从去年以来,该中心围绕扬子鳄养殖和旅游开发进行了一些努力。据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创建鳄鱼湖旅游品牌,提升景区品位,保护区对景区环境进行了整治,种植了万余株风景幼树和6000平米草坪;并筹资30万元,开辟了一条2公里卵石、砾石旅游观光环形游步道,一举晋升为国家级3A级自然风景区。此外,还启动了扬子鳄初级产品开发。

截至目前,扬子鳄皮革实验室基建及机器调试工作完成,将小批量地实验性地加工扬子鳄皮,同时试验了扬子鳄保健酒的开发,推动扬子鳄油膏和肉干生产。但是,受政策、原材料、经费和市场准入等限制,扬子鳄开发利用只停留在小打小闹阶段,无法大张旗鼓地干。而且随着野外放归工作的持续进行,保护经费将捉襟见肘。

作为“国宝”扬子鳄的最后栖息地,宣城市也是最适宜其生存的地方。扬子鳄规模养殖该怎样进行,商业开发如何突破,“中国鳄鱼湖”的旅游发展如何“提速”,这都值得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关注和思考。(

中国鳄鱼湖即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位于宣城市区南郊其中共有1000余只扬子鳄。在这里可以参观鳄鱼观赏池、鳄鱼表演场、标本展览厅。同时,保护区内还有餐厅和宾馆供游客就餐和休息。

这里是一处岗峦起伏的丘陵,境内有高大乔木和灌木丛林,泽边草丛荆棘,植被覆盖良好。沟壑、池塘、山洼、水库贯串其间,连成水网,是一处适宜扬子鳄栖息繁衍的理想生态环境。

鳄鱼湖始建于1979年,是我国最大的扬子鳄保护基地,占地面积100公顷。经过20年的人工饲养繁殖,扬子鳄数量已由当初野生收集到的140余条,增加到1万余条,并具备年繁殖1500条的能力,扬子鳄已渡过“濒危线”。这一成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赞誉。

11

鳄鱼湖湿地公园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科研基地,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观光胜地。先后开辟了熊池、猴岛、鹿园、竹楼、跑马场、垂钓区、鳄鱼表演、儿童乐园等20多个景点。展览厅运用声光手段对旅游观光者进行生态、环保等科普知识和美学教育。中国鳄鱼湖已初步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为基调,以扬子鳄为龙头景点,多种珍稀动物为观赏主体的公园式旅游格局。

宣城鳄鱼湖地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城南5公里夏渡林场内。自驾车路线:宝城高速出口到宝城市区到楼溪路到宝港路到罗渡到景区。乘车路线:5路旅游公交可以直达。首班时间早晨6点,未班晚上7点。10辆车同时运营,10分钟左右一班,票价1元。(星期六、星期天直接到,平时到夏渡,走几步路就能到)。 该中心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面积44300公顷,1975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扬子鳄及其生态环境。本区地处江南古陆与金陵凹陷的过渡地带,全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错综复杂、沟塘、渠、坝星罗棋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池溏、沟冲、山洼和水库中,分布有我国特有的,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数量极其稀少,被国家的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采取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相结合的措施,使扬子鳄的种群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日前,记者在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了解到,经过20多年的努力,人工繁殖饲养扬子鳄已攻克孵化、成活、饲养三道关,目前,研究中心存鳄总数超过9000条,具备可繁殖幼鳄1500条~2000条的能力。但是,野生扬子鳄数量呈下降趋势,由70年代末的200多条减少到100条左右,种群保护形势仍很严峻。扬子鳄是孑遗物种,属我国特有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历史上扬子鳄在长江下游分布很广,70年代分布范围缩小为皖浙交汇处,数量从20年代的1万多条锐减至200条左右,处于濒危状态。

为保护、拯救这一珍稀物种,1979年安徽省林业厅在宣城市夏渡林场创办了扬子鳄养殖场,1983年经安徽省ZF批准建立了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198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同年,为便于管理,对两个机构进行了合并。保护区下设宣州、泾县、广德、朗溪、南陵5个管理站,履行扬子鳄野生种群及其生境保护管理职能;研究中心主要职能是进行扬子鳄人工繁殖、科学研究工作。

从1979年开始,当时的养殖场用了4年时间,攻克了扬子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产蛋)难关,又经过3年的努力,扬子鳄蛋的人工孵化、幼鳄成活率突破90%,达到国外同类水平,1986年,扬子鳄的人工繁殖、饲养技术通过原林业部鉴定。1988年人工繁殖、饲养的第一代第一批扬子鳄性成熟开始产蛋,并人工繁育出第二代扬子鳄,实现了从鳄――蛋――鳄的“传种接代”生殖循环,扬子鳄挽救工作已成功完成。由于条件有限,中心目前处于鳄满为患的境地。

据介绍,野生扬子鳄数量减少的原因有二:一是化学农药污染环境,造成扬子鳄中毒;二是保护区部分土地权属不明,保护区占地4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一部

12

分扬子鳄生活的池塘属于当地群众,保护区管理难度较大。放归人工饲养的扬子鳄,复壮野外种群势在必行。

扬子鳄与恐龙类、翼龙类源出于一祖,从中生代繁衍至今。据调查,扬子鳄仅存于我国,且分布区窄小,数量稀少。扬子鳄可以为研究大陆漂移、生物进化等世界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保护生物多样化,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扬子鳄,是一种极其珍贵而古老的爬行动物,为中国特有种。模样长得很丑,头和躯干扁平,全身皮革质鳞,具纵棱。口大,颌绿具锥状的齿,体呈黑黄色或褐色,背部有矩形鳞片,腹鳞较软,略呈矩形,灰白色。前肢五趾,没有蹼;尾部颜色灰黄相间,长而侧扁,粗壮有力。栖息于水塘、江河、湖泊、沼泽及滩地。穴建于近水处,隐蔽于芦苇或草丛中,性惰凶猛,用其尾巴为武器捕提食物。以河蚌、蛙、鱼、水鸟和小型的哺乳动物为食。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目前,己在、安徽宣城、郎溪、广德、南陵和烃县建立了一个面积为433平方公里的杨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扬子鳄,又名土龙。2亿年前古老爬行动物,历经干劫万难.数量锐减,分布范围缩小。1970年前,赣、苏、浙地区的扬子鳄已基本灭绝,唯独安徽宣城地区尚存2000余条。为保护这种古生物“活化石”。国家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动物。

1979年在宣州夏家度建立扬子鳄养殖场,开展人工饲养繁殖研究,1982年6月建立扬子鳄自然保护区,1983年 在保护区内设立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先后投资170万元,建成小型饲养库塘8座,分年饲养池10个,繁殖区1处,孵化、饲养、越冬系统1座。经过几年试验,基本成功,人工孵化成活率达 95.4%,共已殖幼鳄2000余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地球上已生存了2.3亿年。为了对扬子鳄实施保护、恢复其种群,中国在安徽宣城市

设立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采用人工圈养方式实施保护。目前,该保护区存鳄数已从当年的200多条增至1万多条。 然而,扬子鳄的野生种群数量这几年不升反降,该保护区内完全野生的扬子鳄目前仅有49条。另据调查,扬子鳄分布范围也已缩减到江西、浙江和安徽三省交界的狭小地区,野外数量低于150条,而且正以每年4%至6%的速度下降。 世界上现存的鳄类有25种左右,大多分布在非洲、中美洲、亚洲南部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扬子鳄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鳄是分布于偏北的种类。而扬子鳄与世界上其他鳄类不同的是,它是惟一的冬眠种。

扬子鳄原来分布较广,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江河湖泊都有发现,而现在只限于长江下游地区,数量已极少。

为了挽救这一濒危动物,国家近年已在安徽宣城郊外建立了扬子鳄养殖场和扬子

13

鳄繁殖研究中心。技术人员采用自然受精人工孵化技术,1987年已卵化出800条幼鳄。在浙江安吉县灵峰寺和长兴县管埭两地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和饲养的机构,负责保护当地的扬子鳄资源。

扬子鳄酷似小型的密西西比鳄,体长平均仅1.8米,但是3000年前的个体可达到3米。扬子鳄仅生活于长江中下游的沼泽、池塘和湖泊中,以蜗牛、贝类、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挖洞越冬。扬子鳄繁殖习性接近密西西比鳄,在7月交配,10月底孵化。扬子鳄属濒危物种,野外仅存数百条。

扬子鳄最长可达2米,最重达40公斤,是鳄鱼家族体型最小的。除了全身的鳞片,扬子鳄的上眼睑还有骨状的鳞片。它的头部粗壮,嘴稍微向上翻。大部分的鳄鱼都是2-5只群居。扬子鳄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夏季产卵,平均有10-50粒卵。幼鳄为黑色,有鲜黄色的横带。扬子鳄的牙齿比其他牙齿尖利的鳄鱼更适于磨碎食物,因此它们可以大量吃硬壳的软体动物。为了躲寒,扬子鳄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6到7个月)在它们错综复杂的洞穴中冬眠。大部分鳄鱼在夜间活动,因此白天大部分时间和寒冷天气下它们都会躲在洞穴里。扬子鳄的生命周期一般为60年。

4月到10月间气温上升,扬子鳄会在夜间出来觅食。主要吃水生无脊椎动物,因为它们的牙齿最容易磨碎蜗牛和蚌类,此外还吃一些脊椎动物,如鱼。它们也从来不放过任何捕猎老鼠和鸭子的机会。

将天然湿地发展为农业用地是对扬子鳄的最大威胁,水坝建设也改变了扬子鳄栖息的自然环境。而且,大量使用农药和杀虫剂导致扬子鳄的食物减少。 由于扬子鳄数量太少,很容易近亲繁殖,导致疾病的产生,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变弱,并出现生殖问题。

为了得到扬子鳄的肉而进行的盗猎,对原本已濒临绝种的它们更是雪上加霜。由于考虑不够周密,在中国进行的扬子鳄圈养计划反而进一步减少了它们的数量。此外,农民经常会把扬子鳄当作有害的动物而消灭它们。扬子鳄身体的某些部分还被用来制成传统药材。

今年夏天,

丁由中和吴巍在红星水库边的老张家里住了6天。他俩是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

14

学院的博士,扬子鳄放归试验项目课题组成员。而老张,已经当了20年的“护鳄员”。

9月10日晚8时许,丁由中和吴巍从水库边登上小船。水面上,只亮着丁由中头戴的一盏夜灯。他趴在船头,仔细寻找着扬子鳄的踪迹,不时压低声音回头示意:“往大坝那边划。”

红星水库距安徽省宣城市郊的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30公里,是国家扬子鳄保护区划定的13个保护点之一,被认为有七八条野生扬子鳄。

船上只观测到两条扬子鳄。北侧一条在船离得很近时才缓缓沉入水中,而南侧的一条,刚刚观察到双眼的反光点,就一下子不见了。丁由中对吴巍说:“我觉得前面那条多半是咱们放归的,一点也不怕人;后面那个是野生的,你看它多机敏。”

饲养池里“鳄满为患”

去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的合作项目———人工养殖扬子鳄向野生环境的实验性放归,就在红星水库进行。两雌一雄三条扬子鳄,成了回归野外的第一批使者。

从2001年开始,人工养殖扬子鳄的放野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这意味着: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已由保证一定数量的个体存活,过渡到野生种群的恢复。

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是国家林业局下属的中国扬子鳄保护区管理机构。1979年中心开始筹建时,有人说扬子鳄已经绝迹了。

在今天的地球上,很难找到比扬子鳄生存渊源更长久的物种了。它是中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动物,而且是世界上惟一的冬眠鳄种,存活了两亿多年,战胜

15

了数不胜数的地质、气候和生物灾难,这比什么都更能证明它作为生命的意义,它所携带的生物基因,对人类有极为珍贵的研究价值。

为保护扬子鳄这一珍稀物种,安徽省林业厅于1979年在宣城设立扬子鳄养殖场,1983年安徽省ZF批准成立了扬子鳄研究中心,而国务院于1986年批准成立了扬子鳄国家保护区,同年两个机构合为一体。

1983年,研究中心攻克了扬子鳄人工养殖的技术难关。副主任王朝林说:“从那时候起,我们就可以宣布:扬子鳄在中国永远不会灭绝!”

今天的繁殖研究中心有着“中国鳄鱼湖”的名号,并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种源基地。方型的水泥养殖池一个挨着一个,水面上,扬子鳄密密匝匝。天气好的时候,它们纷纷爬上池边的水泥平台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每当有人在池边蹲下,上百条扬子鳄忙不迭地躲回水中,相互蹬踏着,伴着此起彼伏的“扑通”声,激起一片水花。

池边有小鸡小鸭向游人出售。一旦有人驻足,就能看到一条条波纹聚拢过来———露在水面上的鳄头顶着绿藻,缓缓游向岸边。它们习惯等着要吃的了。

池边不远处用隔离墙隔开的水域,是专供优良个体繁殖的地方。每年的繁殖数量约为1000余条。

然而,后代的畸形率正不断上升。原因在于:人工繁育的条件下不能实现自然选择,同出一处的种源不能形成不同的遗传特性。如此大量的“近亲繁殖”,十几二十年尚可,再往下,物种必然退化。

而一种生命被豢养起来,是不亚于灭绝的生存危机。经历过自然选择、经历过遗传特性筛选的野生扬子鳄,其承载的生态学意义,是人工养殖个体无法企及的。

16

野生扬子鳄几近灭绝

然而,当繁殖中心的扬子鳄日渐兴盛时,野外的扬子鳄却正以每年4%-6%的速度递减,持续滑向灭绝的边缘。1985年,中外联合专家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拉网式调查,认为野生扬子鳄的数量约在500条左右。但2003年一次的调查显示,野生数量已下降到不足120条,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濒危的鳄类。

如果说野外大熊猫减少,主要是受其自身繁殖能力退化、竹子开花等非人为因素的影响,那么,生命力旺盛的野生扬子鳄锐减,则大多是人犯下的错。“人鳄相争”的残酷现实,早已注定了扬子鳄的生存危机。

扬子鳄属肉食性动物,喜在圩堤上挖穴打洞,长而粗的尾巴会扫倒成片的稻谷。于是在其主要分布区,农人视其为有害动物,曾“见鳄杀鳄,见洞堵洞,见巢毁巢,见蛋砸蛋”。“全身都是宝”,也使它厄运连连。上世纪50年代全国上下灭钉螺、“送瘟神”的时候,以螺壳类为食的扬子鳄“食物中毒”,又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

扬子鳄曾有三种典型的栖息环境:江河水域,平原湿地,以及丘陵中的池沼地带。随着整个江南地区人口密度的迅速增长,江河流域的丰沃之地被开垦出来,原有的湿地也被改造成农田,于是目前存活的野生个体,基本都在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丘陵池沼。

如何战胜“濒临灭绝”对扬子鳄的野生种群恢复工作而言,需要避免一场新的“人祸”,那就是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

作为科研单位,课题组在与地方乡镇尝试洽谈土地、水域产权或承包权问题时很困难。

17

王朝林说:“保护区面积433平方公里,实际上扬子鳄生存的区域仅有41公顷。现有的扬子鳄主要栖息在面积很小的池塘,保护区划定的13个保护点相互间高度隔离,绝大多数位于村庄附近,四周为农田所包围。”

保护区没有土地使用权,13个保护点的土地、水塘,均属当地村集体所有。红星水库边一块两三亩的土地在中心的要求下被恢复成湿地,王朝林说,为此研究中心每年须补偿承包此处的农户。而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这该由当地ZF给予补偿。

保护野生扬子鳄所具有的稀有基因,究竟是谁的利益?似乎越是所有人的利益,越没有人能够担当。

“保护的主要困难,是缺少栖息地。”王朝林说,辟出专门的区域恢复湿地,是目前惟一的可行之道。

而在寸土寸金的长江中下游,在巨大的人口和粮食生产压力下,这一点谈何容易。“在安徽、浙江、江苏这些地方,哪还找得到能保存天然湿地的地方?哪里不是成片的农田、成片的开发?”

目前,国家林业局已经编制了中国扬子鳄保护行动草案,准备投巨资在皖、浙、苏三省的适宜地区加强栖息地建设。

18

中国鳄鱼湖即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其系国家AAA级景区,位于宣城市南郊三公里处的夏渡林区,现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10000余条,是世界上最大的扬子鳄种群基地,境内有岗峦起伏的丘陵,有高大乔木和灌木丛林,泽边草丛荆棘,植被覆盖良好。沟壑、池塘、山洼、水库贯串其间,连成水网,是一处适宜扬子鳄栖息繁衍的理想生态环境。

鳄鱼湖始建于1979年,是我国最大的扬子鳄保护基地,占地面积100公顷。经过20年的人工饲养繁殖,扬子鳄数量已由当初野生收集到的140余条,增加到1万余条,并具备年繁殖1500条的能力,扬子鳄已渡过“濒危线”。这一成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赞誉。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恐龙同时,历经几次“大灭绝”而奇迹般繁衍至今,在地球上已生存了2.3亿年,有“活化石”之称。随着

19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导致生存环境恶化和人类的捕杀,扬子鳄巳濒临灭绝。为了对扬子鳄实施保护、恢复其种群,中国在安徽宣城市设立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采用人工圈养方式实施保护。目前,该保护区存鳄数已从当年的200多条增至1万余条。 研究中心掌握了扬子鳄人工饲养繁殖从鳄到卵、又从卵到鳄的全部过程,其鳄鱼研究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为什么取名扬子鳄呢?扬子鳄的名字与它产地有关,当地人把这种动物叫做“土龙”或者叫做“猪婆龙”,扬子鳄这个名字,是外国人定的,根据它的栖息地——长江(扬子江)而命名。扬子鳄喜欢在水里嬉戏觅食,俗称“鳄鱼”。其实它不是鱼,而是龟、蛇一类的爬行动物,扬子鳄是卵生的,卵内有羊膜羊水,和鸡蛋一样必须在陆上孵化。幼鳄出壳就无鳃、有肺,不经学习就会游泳,也会像人游泳般进行“换气”——呼吸。古人称扬子鳄为“鼍”(音“陀”),这是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见了这个字,很容易使人想到全身披着鳞甲、长着一条长尾巴的动物。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因扬子鳄的外形有点像龙,俗名又沾个“龙”字,所以在我国历史上早就身价高贵。传说2000多年前,越王勾践为了复国曾祭祀鳄鱼,希望能得到它的庇护。后来,果然依仗三千铁甲吞灭吴国,报仇雪耻。可见,鳄类在我国影响久远。

研究中心掌握了扬子鳄人工饲养繁殖从鳄到卵、又从卵到鳄的全部过程,其鳄鱼研究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中国鳄鱼湖在研究保护的同时,也对扬子鳄的产品进行了开发,目前已开发出扬子鳄鲜肉、肉干、标本、皮鞋、皮带、挂件以及营养酒、鳄油冻裂灵等产品远销海内外。

中国鳄鱼湖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科研基地,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观光胜地。自1987年以来,先后开辟了熊池、猴岛、鹿园、竹楼、跑马场、垂钓区、鳄鱼表演、儿童乐园等20多个景点。展览厅运用声光手段对旅游观光者进行生态、环保等科普知识和美学教育。中国鳄鱼湖已初步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为基调,以扬子鳄为龙头景点,多种珍稀动物为观赏主体的公园式旅游格局。

湖核心区1600余亩,岗峦起伏,松竹藤萝,遮天蔽日,奇花异草,四时飘香,湖泊、池塘星罗棋布,波光潋滟。除扬子鳄外,这里还有梅花鹿、穿山甲、

20

野猪、孔雀、野鸡、白鹭等珍禽异兽。置身其中,松风竹影,鸟语花香,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驰目骋怀,顿忘尘俗之忧。

自1987年开始,中国鳄鱼湖逐渐对游客开放。通过二十多年的旅游开发,现已建成鳄鱼观赏池、鳄鱼表演场、标本展览厅、餐厅、招待所等景点和休闲娱乐项目。截止目前,中国鳄鱼湖先后共接待中外游客逾百万人次,现每年有10多万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游览,而且游客量在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鳄鱼湖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广大青少年极具吸引力。

21

野猪、孔雀、野鸡、白鹭等珍禽异兽。置身其中,松风竹影,鸟语花香,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驰目骋怀,顿忘尘俗之忧。

自1987年开始,中国鳄鱼湖逐渐对游客开放。通过二十多年的旅游开发,现已建成鳄鱼观赏池、鳄鱼表演场、标本展览厅、餐厅、招待所等景点和休闲娱乐项目。截止目前,中国鳄鱼湖先后共接待中外游客逾百万人次,现每年有10多万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游览,而且游客量在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鳄鱼湖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广大青少年极具吸引力。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nw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