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学课改学习材料

更新时间:2023-07-23 14:2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改学习材料之一

如何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一、集体备课的好处

①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

②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提高教学水平;

③有利于开展教研活动;

④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⑥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

⑦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节减学校培训经费。

二、如何开展集体备课

(一)确定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及参加人员

1.实行组长负责制和校级领导包组制。

2.每周安排半天的时间集中进行(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调整)。

3.本组人员全程参加(请假以办公室登记为准)。

4.学校安排专人考勤,考勤结果记入教师个人和备课组量化积分考核中。

(二)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四定、六备、六统一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六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

3.“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作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可分层次),统一周练卷。

(三)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反思。

基本流程:

确立课题──组内讨论──确定主备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课后交流——反思──资料保存

(四)个人初备

基本要求:

脑中有纲(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

1

具体要求:

1.备教材:

“八点备课法”──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

(1)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准确备出单元、章节的重、难点以及解决重点的方法,突破难点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手段。

(3)备出教参上没有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财富(来于教参,又高于教参)。

(4)备出章节之间知识的过渡、衔接、拓展和深化。

(5)备问题的预设及设计意图。

2.备学生:

充分了解学情,备出不同层次及不同要求。

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为出发点,备出切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案。

3.备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4.备学法:预习法、设疑法、探究法等,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5.备教学手段:要详细列出教学手段,包括课前准备、过程实施、课后巩固等。

6.备教学过程:

(1)引入(2)教学环节(3)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

(4)总结(5)板书设计(6)练习设计(课堂和课后)

(五)集体研讨

在集体研讨活动中,主备教师要提供给本组教师统一的教案,然后由主备教师(中心发言人)说课。说课要涵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说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处理。

2.说学生

①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说学生在本章、本节、本课的知识积淀。学习本节课可能出现的知识障碍等困难及解决对策。

②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根据其特点所采取的教学对策。

③说教案的可适性。

3.说教法

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及其教育理论依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2

②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和学生实际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③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

④要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4.说学法

说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学习能力。具体要说清:

①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入学法指导。

③学法指导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

5.说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要有多样性、可选择性,要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要有具体要求,如课前准备、学生资料收集等。

6.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要求做到:

①说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包括预习、教学、训练、复习的安排。

②说教学环节的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进行新课学习,如何巩固新课成效,以及如何过渡衔接。

③说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

④说板书的设计,包括板书的内容,在教学中的展开程序,板书与教学的关系。板书设计要有针对性、概括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

⑤说作业设计:a说每一个作业(练习)题设计的意图和目的;b说学生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先期解决(预见性);c说不同层次的作业及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d 在下次集体备课或教研会上,说反馈后的巩固训练。

⑥说教学反馈,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预设与生成的处理)。

(六)修正教案

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

3

课改学习材料之二

河北省精英中学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

李金池校长由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到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后,借鉴衡水中学体现自主创新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构建实施了精英中学的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

1.精英中学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形态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6”,是指课堂教学中依次进行的六个环节,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教学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谓之“练”,这是在课后自习中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是为迁移运用。

2.精英中学高效“6+1”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

⑴导—课堂起点(2-3分钟):“导”包括“导入”和“导学”两个方面。

⑵思—自读深思(20分钟左右):这个环节好像洋思模式中的“先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看学案自主学习。

⑶议—小组合作学习(8-9分钟):合作学习时学生全部站起来。

⑷展--激情展示(6-7分钟):小组讨论之后,要进入展示环节,或口头表述,或到黑板上板演。

⑸评—点评精讲(4-5分钟):“评”是精讲,“评”是拓展,“评”是点睛,“评”是结论。在“评”的环节,教师主要是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讲线索、讲框架。

⑹检—检测反馈(4分钟左右):这个环节,主要是检验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学习目标落实情况。

⑺练—巩固迁移、学以致用。这个环节是在课外(自习课)进行的,主要形式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习题巩固训练,还有写随笔、小制作之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实现从“懂”到“会”、从“会”到“用”的转变,它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后环节。

3.精英中学李金池校长对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剖析

⑴高效课堂是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精英中学历经近两年的课改,不断地进行总结与探索,在借鉴全国各地先进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们自己的思考,创造出了一套符合精英中学发展的校本课改模式—高效“6+1”课堂。这一课堂模式,集众家之长于一身,体在上海、头在江苏、臂在山东、脑在陕西、魂在精英中学。这一模式自面世以来,立刻受到了师生们的普遍欢迎,旧的课堂秩序真正被颠覆了,强行灌输满堂讲的状况被彻底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真正被激发出来,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课学得快、记得牢、效果好。

⑵高效“6+1”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强调过程和方法。每节课都要做到环环相扣,让所有学生都紧张、高效。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等,让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横七竖八的解剖,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最后能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究其根本,是要让学生变“学懂”、“学

4

会”为“会学”、“会用”。

⑶高效“6+1”课堂要求将课堂的主角从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才会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这种自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⑶教师要快速地转变教育观念,解放思想,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比老师有更好的创新思维。把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能得到发挥,避免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遏制。同时,高效“6+1”课堂给老师的备课、讲课、知识储备、业务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改学习材料之三

学案的编写原则

“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学案的编写是前提,也是关键。

学案是学案导学的载体,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精讲点拨的依据。学案编写的质量如何,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在学案编写上下些功夫。学案决不仅仅是学习提纲,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更不是练习题集,它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更是师生间围绕文本的对话,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的学习过程。为此,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学案编写践行的核心理念与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

这一理念的基本要求: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面向学生的一切,让每位学生各方面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与显现;三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个性特色。

二、学案编写的主要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首先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编写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站在发展学生的角度去编写学案内容,找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结合点。编写出的学案必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必须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2.基础性原则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三维”是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无论是“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

5

态度与价值观”,都要建立在“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之上。所有教学都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基础”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红线。

3.“导学、诱思”原则

“学案导学”不同于其它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导学、诱思”。“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它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这就要求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既要有难度,又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而“诱思”是指在学案中应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要能表现出较强的“磁性”,促使学生产生悬念,吸引、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当然,要想发挥学案“诱思、探究”的优势,在编写高质量学案的同时,还应重视课堂上的导学,才能完美体现学案导学的优点。

4.针对性及分层原则

导学的方式还与导学的对象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学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实施分层诱导,即:对后进生宜创设低台阶、高密度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以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对中等生则应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对优等生则应蜻蜓点水,仅点拨关键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5.系统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还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要尽可能地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巩固)”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针对一个具体知识点设计的学案而言应是这样,针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知识内容设计的学案更应该是这样。因此,学案中既要有知识的剖析、深化和拓展,又要有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巩固练习)。这样,才符合“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学习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复习学案的设计,除了要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外,还应该尽可能地挖掘各课节或各章节之间的隐性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6.灵活性、艺术性原则

学案导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学案导学绝不应是呆板僵化的固定模式。教学实践证明,任何拙劣的诱导,不但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真正发展,反而会成为解题思路的障碍,因而,教师应在学生依据学案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搜集学情来补充完善学案,使学案走向开放,必要时可编制辅助学案,使导学变得更加流畅、合理。对于疑难问题,教师不可直接讲授,不将自己较高文化层次的思路强加给学生,使其硬性接受,而应设计具有一定艺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诱发学生思考。

7.合作性原则

好的学案应该是学科教师共同劳动的结晶。我们提倡学生的学习是合作学习,也提倡教师的教学是合作教学。通过备课组集体教研编写学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备课组集体教研编写学案,不

6

仅可以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的力量,还为每位教师提供了合作学习,分享经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机会。备课组合作编写学案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先集体讨论,后由主持人集思广益地综合;也可以先由主持人主笔,再结合同学科教师的意见与教学经验进行修改。一个学案形成后,同学科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去检验它,丰富它,补充它,修改它,使学案日臻完善。

课改学习材料之四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组,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格差异等因素,合理安排,使之成为一项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而不是随意组合、信手拈来的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讨,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当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认识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尝试应用。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成合作小组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另一种是由老师进行分组。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时,往往会出现学习困难生、纪律不好的学生组合困难的现象;由老师进行分组,教师为学生分组时,通常是有意识地把不同学习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以期达到相互带动、相互影响、各有所获、共同提高的目的。但如果小组成员差别过大,往往会适得其反,进一步拉大小组成员之间的差距,使善于表现的学生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从而处于支配地位;使原本寡言的学生更加沉默,从而处于服从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组长对组员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一个组员都有事干;在小组讨论时,要给每个组员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小组代表汇报时,要使每个组员都有相对均等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应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原则。具体步骤是先拟定小组概况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

1.小组规模

小组的组建,一般是4人,而且要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组内成员的差异互补。分组完毕后,不再随意调换组内成员,尽量保证小组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有研究证明:4人组成的小组最为灵活高效,它便于随时调整配对形式及人员搭配,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确定小组人数后,将班上的学生总

7

数除以四得出班上的小组数,如果能被4整除,那么商数就是班上的四人小组数,如果用4除不尽,多余的可能是1、2、3、人,那么可以使一个、两个或三个小组分别是5人或3人。

2.将学生分类

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分组时,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此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其性别、民族、社交能力、性格、成绩等。成绩上“好、中、差”搭配,社交能力上口若悬河的和沉默寡言的学生搭配,性格上活泼好动的与内向沉稳的学生分搭配。这样不仅有助于小组角色分工,也可以让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利用互补优势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这样组与组之间才有可比性,使合作学习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

综合各种能力选择出小组长,每小组各设小组长1名,个别小组还可增设副组长。认命组长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1)组长必须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2)组长必须是小组中成绩相对靠前的人;

(3)组长必须是勤奋学习、合作学习的楷模;

(4)组长必须是自控型的性格;

(5)组长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然后按照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家庭情况等的差异进行分组,尽量要分得客观、准确。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内异质能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可能(因为差异也是一种资源);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基础。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

3.组员编号

所谓组员编号,就是给各小组的成员编上1号、2号、3号、4号等的序号,用学生在组中的序号来区分其在组内的学业水平。

(1)能保证所有小组的相同编号的同学的成绩是相差无几的,当老师在小组活动中,只需要点学生的编号——例如每个小组的1号站起来回答问题或是代表小组发言——那么老师就能知道所有层次的学生对该问题的掌握程度。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请每一组的某号代表本组发言,大家就会同心协力帮助他,为他的发言做准备。在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时,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叫每一组的某一号,根据这位同学解答问题的情况给小组加分或减分,此时,组内的其他成员都为发言同学

8

加油助威,发言同学惟恐为小组抹黑而全力以赴,班内气氛就会变得热烈起来。在小集体的支持及压力下,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而公平竞赛又能够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当进行配对合作或是帮扶计划的时候,老师只需要让面对面的两名同学合作便能保障所有的配对都是优生与成绩较差学生的组合。

4.座位的安排

位置编排的目的本着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课堂中学生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参与的程度,把课桌排成有利于师生、生生的讨论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作群体。为每个学生创设了和谐、“无威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相互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座位的布置与安排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有效率的小组座位应该是使小组内的所有成员紧密坐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分享学习材料,并且小声说话,不影响其他小组。教师应该明确,座位形式的变化,是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学习条件,在合作学习具体实施时,不应刻意或过分专注于座位形式的研究。到底该怎样排列座位,应以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为原则,在这种原则下,完全可以探索其他的形式。

5.小组形象设计。

小组形象

小组成员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及能力设计本小组的形象。

(1)组名——各组成员可以进行讨论,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提出一个最能代表小组特色的名字。

(2)口号——各组造势的口号,可以自己创建,也可以选择一些名人名言、诗句等。

(3)小组标志——各组设计本组标志,绘制出综合组名与小组特点的标志图案。

6.小组实行动态管理

当某一小组分定后,应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如果频繁地变动,将使刚产生的凝聚力消失,才培养起来的团体意识消解,评价也不易操作。运行一段时间后,教师观察,对确实不能合作的小组,在两三周后可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对小组作出调整时要及时了解合作不下去的原因,让学生明白此次调整的意图,切忌把某些人随意调来调去,使小组成员混乱,导致合作无法进行下去。

7.明确组内分工。

组内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只有细致明确的分工,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为使全体成员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建立组内成员的平等关系,组内各角色实行轮换制,

9

还要注意各角色的培训工作。

课改学习材料之五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好课的标准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即“五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衡量是否符合优质课的三个标准

理念层面:

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依标施教,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操作层面:

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次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策略层面:

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是否能扬长避短,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能否做到狭路相逢是勇者,同时出奇制胜。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下面具体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加以阐释。

一、从理念层面看

(一)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是由自己决定的;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所创新。

2.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学习是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

10

设有生成。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否则就没有探究价值,或无法探究。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并且因为每个小组成员的资源、角色以及责任不同,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就是说组员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之上的,有一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

3.探究学习的深度。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没有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问题指的是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或是关键、重要之点。“问题产生于当某一生物具有一个目标,但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之时”。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完全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但只要一点体现得好,就是一节好课。

(二)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节课也是如此,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依标施教。“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另外,在当前学业考试命题中,我们依据的也是课程标准,不可能是哪套教科书。所以,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不是我们所关注的。

3.“两个基本点”之二,就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选择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综合,也可以是学教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等。

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不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而是博采

11

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更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结尾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所谓实践性,就是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二、从操作层面看

(一)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

1.联系阅读。“联系”即综合,或彼此接上关系,“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联系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就是学习,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阅读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我们要看学生是否进行了阅读,而且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主动问答。“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肯尼思吕胡拂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美国斯特尔G 卡尔汉),“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美国布鲁巴克)。可见,主动问答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

3.自主讨论。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活动。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自评互判。自评是指自我评价,即以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判即相互评价,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即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伙伴的优点,以期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促进。就是说,只有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标准、学习目的,并对达到目的的程度等负起责任时,他才是在真正地学习,才会对自己学习的方向真正地负责。

关于相互评价,朱智贤、林崇德研究认为,中学生评价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关于这一点在其他年级的学生中是少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开展相互评价。

以上四个环节,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要做到的,但只要一个环节做得好,就是一节好课。

12

(二)次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1.引人入胜。“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引人入胜指的就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2.精导妙引。“精导”即精心指导,“妙引”即巧妙引领。精导妙引就是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其目的是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教学高潮。

3.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从而使学生步入人文精神之胜境,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所以,一节课不仅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而且还应有一个回味无穷的结尾。

三、从策略层面看

(一)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

一节好课,除了开头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间要有高潮,不一定要“高潮迭起”,但至少要有一个“高潮”。所谓高潮,就是一节课中最兴旺发达的阶段(亮点),或矛盾冲突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冲突点)。教师精导妙引,用艺术性的手法掀起教学的高潮,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教师掀起的教学高潮,有强烈的激励功能、鲜明的愉悦功能、很强的促学功能和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所以,在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指导、巧妙引领,努力掀起教学高潮。

当然,在制造高潮的过程中,不能“头”“尾”不顾、随意拖堂。因此,在“信马由缰”的教学过程中,该“出手”(开头)时就出手,该“收手”(结尾)时就收手,努力做到“收放自如”。

(二)是否能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不同的人特点不同。一节课能否成功,是看教师是否能够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别人可能会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有的甚至是他们这些专家成功的法宝,对这些意见或建议,教师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参考”,符合自己“习惯”的可以“吸纳”进来,但决不能“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一般来说,教师只要坚持这样做,终有一天会达到“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之境界的!

13

(三)能否做到狭路相逢是勇者,同时出奇制胜。

优质课展评,是高水平的较量。在高手如云、强手如林的情况下,要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气势,做到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当然,也不能有勇无谋,在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的,其中一条重要的“战术”,就是“出奇制胜”,就是要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露一手”,以收“豁然开朗”或“拍案叫绝”之效!一般来说,“出奇制胜”的“战术”往往是没有“套路”或“招式”的,因为“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平淡见真奇”!

■给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十点建议

1.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要做到灵活多变,引“生”入胜。

2.课堂上,教师进入状态,精神饱满;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还要幽默。让课堂上有笑声,学生才会愿意上你的课。

3.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教师要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符合你的学生的实际,符合你的学生的口味。

4.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讲,讲出自己的理解,讲出自己的特点,讲出自己的风格,千万不要照本宣科。

5.课堂上教师的全部功绩在于“引导”。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教师“引导”出来的。好教师就是善于“引导”的教师。

6.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偷懒”。教师“懒”一点,学生才会"勤"一点。一名“懒”教师会培养一班“勤”学生,相反,一名“勤”教师,就会培养一班“懒”学生。

7.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装傻”。教师“傻”,你的学生才会聪明,否则,教师太聪明,你的学生一定会变傻。

8.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踢皮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要当“保姆”,什么事情都包办。教师要学会把皮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9.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出学科的难点;一定要从学科本身的特点确定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10.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的生成,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要注意学生的思路,千万不要在任何情况下,都按自己预设的教案进行。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ns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