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详勘大纲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24 07: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工程概况

1.1地铁工程总述

××地铁工程线路全长33.2km,高架段长2.3 km,地面线长1.5 km,地下段长43km,设置15座车站,包括换乘站4处,设车辆段1处,设主变电所2所,并设控制中心一座。

根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根据本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2勘察的目的与任务

2.1勘察目的

根据初勘掌握的场地工程地质特点,并结合主体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选择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地质勘察。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并作出初步评价。查明沿线的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性质、特征、范围,并提出对不良地质的治理措施,对拟建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定性评价,为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2.2勘察任务

按现行相关规范以及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详细勘察主要任务为:

(1)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复杂地段、特殊地段或有施工特殊要求的区段应进行重点勘察并提出评价及处理方案。

(2)查明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应注意对地震液化,软土震陷、填土年代、填土厚度、水质污染等情况的调查。

(3)查明沿线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历年最高水位,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的评价。

(4)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补充初步勘察的不足。进一步查明地下水的性质并做出评价。需要降水施工时,应分车站、区间提出降水方法及有关计算参数。

(5)依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设计及施工方法的要求,按区间综合各项指标以数理统计的方法分层,提出设计所需要的技术参数。

1

(6)分析沿线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及管线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提出防护措施。

(7)查明沿线河湖沉积物的发育、分布,有无古建筑遗址,结合工程提出评价。 (8)初勘阶段在九华山发现地下人防,详勘时将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即超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像法两种方法查明人防的分布范围及埋深情况,以便勘探布孔时避开人防。

(9)在综合勘探的基础上,完成工程场地的详勘岩土工程地质报告,评价稳定性和适宜性,提出针对工程类型的设计及施工工程措施建议,包括不良地质与特殊土的评价及处理措施,施工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等;

(10)对设计、施工单位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技术交底。

3勘察工作的依据、执行的规范、标准

3.1执行的技术标准与依据 3.1.1国家规范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版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50266-1999) (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9)《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 50145-2007 (1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11)《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1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3)《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97-98) (14)《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15)《地铁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03版GB50299-1999 (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7)《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1994

2

(18)《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

(1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3.1.2行业规范

(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2)《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 (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240:2008)

(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8)《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 (9)《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 (10)《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 (11)《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 (12)《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 (13)《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 (14)《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范》(TB10038-2001) (15)《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16)《岩石与岩体鉴定和描述标准》(CECS 239:2008) (17)《工程建设水位地质勘察标准》(CECS 241:2008) (18)《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J10014-98 (1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8 (20)《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 (2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22)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 3.2其他依据

地铁工程地质勘察招标文件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设计院提供的初步设计线路平、纵断面。

3

说明:执行上述标准的过程中存在矛盾或标准、规范、规程有更新时,则以新的规范及最高的规范、规程或标准作为工作依据。

4 场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概述

4.1 自然地理、气象、水文

××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酷热而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气温15.3℃,一月份平均气温1.9℃,绝对最低气温-14℃;七月份平均气温28.2℃,绝对最高温度43℃。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mm之间 ,年降水量分配不均,6~8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年际中6月下旬至7月中旬阴雨天气多,是本地区梅雨季节。

区内地表水系较为发育。 4.2 地形与地貌

线路经过地区主要由侵蚀堆积岗地区、冲积平原区和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组成。 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线路中部的一带。秦淮河冲积平原区分布宽窄不一,平面上呈弯曲形宽带形态。侵蚀堆积岗地区在构造剥蚀丘陵区周边大面积分布,近地表广泛分布上更新统下蜀组粉质粘土,因长期侵蚀作用,岗地和冲沟坳谷相间发育展布,地面高程一般变化在20~35m之间,岗谷相对高差5~10m。 4.3 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

本区在区域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断块区的下扬子断块构造单元区,地处宁镇弧和宁芜盆地交接部位,区域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南京地区受燕山期区域构造活化,发育多个次级构造单元,褶皱体受构造破坏严重,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和北西向张扭性横向断裂比较发育;而凹陷和断陷区则控制了巨厚的中生界地层的发育分布。

在新构造运动期间,受太平洋板块西缘碰撞俯冲影响,地应力主要来自东南方向,南京地区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升降差异运动,但不强烈。据地震历史资料,本区破坏性地震稀少,主要受周边地震波及影响,为区域地质相对稳定地区。

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l8306—200l《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属第一组。 4.4 不良地质作用

本标段存在或者潜在可能发生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有:高岗地区发生的斜坡坍滑、

4

膨胀土、地震时的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开挖工程中可能出现边坡滑塌、隧道顶板冒落、突水、涌砂以及降排地下水可能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 4.5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4.5.1工程地质条件 4.5.1.1土体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工程沿线土体厚度变化较大,其中冲积平原30~40m,侵蚀堆积岗地及剥蚀低山丘陵区厚度较小,变化在0~20m。

根据成因时代、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沿线土体可划分为①、②、③、④四个工程地质层,其中①层为人工堆积物,②层属全新统沉积,③层属上更新统沉积,④层属中更新统沉积。各工程地质(亚)层分述如下: 4.5.1.2 岩体工程地质条件

区内基岩埋藏不深,由老至新主要发育有三叠系下统青龙组 (T1q)(工程地质层代号V一1’,下同)、三叠系中统周冲组(T2z)(V—l2)、三叠系黄马青组(T2h)(V一13)、三叠系上统范家塘组(T3f)(V—l4),侏罗系象山群(J1-2x)(V一2),白垩系下统葛村组(K1g)(V--31)、白垩系上统浦口组(K2p)(V--32),以及燕山期闪长斑岩(δ0兀)(V一41)、辉长岩(V25)(V一42)。

三叠系青龙组(V--11层)属半坚硬一坚硬岩组,中厚层,以灰岩为主,其次为泥灰岩、泥岩。灰岩岩溶中等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

周冲组(V一12层)角砾状灰岩属半坚硬一坚硬岩组,中厚层,角砾棱角状,以灰岩为主,直径大小1.0~10.0cm不等,为钙质基底式充填,具坚脆性。该岩组岩溶非常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三叠系马青组(V~13层)粉砂岩夹泥岩属半坚硬一软质岩岩组,中厚层块状,问有钙质泥岩夹层,抗压强度相对较低。岩体强风化层厚度一般2~4m,最大达8.5m。

三叠系范家塘组(V一14层)砂岩夹泥岩属半坚硬一软质岩岩组,中厚层块状,间有钙质泥岩夹层,抗压强度相对较低。岩体强风化层厚度一般2~3m。

侏罗系象山群碎屑岩(V一2层)抗压强度相对较高,属半坚硬岩体,而白垩系粉砂岩夹泥岩(V一3层)抗压强度相对较低,属软弱岩体。岩体顶部强风化,其中侏罗系象山群(J1一2x)砂岩强风化层厚度相对较小,一般1~2m;白垩系浦口组(V一32层)一般可达5~1lm。白垩系葛村组(V一31层)强风化层厚度大体处在二者之间,一般在3m左右。强风化岩体之下为中一弱风化岩体。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nc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