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练习)

更新时间:2023-04-15 11: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祈祷(dǎo)诘问(jié )亘古(gèn)锲而不舍(qìè)

B.愧怍(zuó)迸溅(bìng)商酌(zhuò)果实累累(lěi)

C.矜持(jīn)伛偻(gōu)炽热(chì)屏息凝神(bǐng)

D.脐橙(jì)污秽(huì)吞噬(shí)鲜为人知(xiān)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狼籍够呛珊瑚惨绝人寰B.妥帖鼓躁蹂躏略胜一筹

C.忻然锯齿紧俏熙熙攘攘D.博弈坍塌屏嶂毛骨悚然

3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 每见瘦金体,总想起紫赤的臂膊和肌肉突起的小腿。

② 瘦金体三字有风雅气,瘦筋体三字有稼穑味。

③ 叶圣陶先生有文章说:“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

④ 瘦金体,又名瘦筋体。

⑤ 瘦筋,筋瘦,夏天,从水塘里挑水浇园的农夫筋瘦筋瘦。

A.②④①⑤③B.②④⑤①③C.④②⑤③①D.④②⑤①③

二、现代文阅读

第1 页共13 页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典出《旧唐书·魏微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

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代谏臣魏徵病故后,唐太宗在哀痛之余对朝臣的感叹之言。意即对照铜镜可以整理好衣帽,借鉴历史能够预知世代兴衰,听取他人教训才能明了自身得失对错。

②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传承的古老国家,中华民族很自然会形成记录和反思历史的传统、或者说正是因为善于借鉴历史经验才能成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延续。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和历史意识,不仅创造了多种史书体例,形成了丰富的史料资源,而且善于总结历史规律、反思经验教训,形成历史反思的文化传统。“以史为鉴”的意识,早在《尚书》论证“以周代商”的合法性时就出现了,《诗经·大雅·荡》则明确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说法。此后,这一思想沉淀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

③“以史为鉴知兴替”,首先要求我们具备忧患意识。《周易·系辞上》有言:“生生之谓易。”世间万物生生不已,一切皆处于流变之中。变动不居的世界要求人们居安思危、革故鼎新。汉代刘向《说苑》讲:“故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没有哪个朝代仅通过安于现状就能保持永续不衰,贤明与否决定着国运或安昌或危亡。明知不愿走向危亡却不采取可以安昌的方法,这无异于缘木求鱼。类似的告诫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荀子·成相》问“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晋葛洪《抱朴子》言“前事不忘,将来之鉴也”;唐房玄龄等人《晋书》讲“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显而易见,“以史为鉴”首先强调从前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不要重蹈历史覆辙。换言之,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功成名就之时更要防患于未然。对于国家而言,太平盛世并不必然长存,越处盛世越要警惕潜在危机。这就是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④“以史为鉴知兴替”,要求我们具备务实精神。以史为鉴是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借鉴,要解决的也是真实的现实问题,它针对的是理论教条和抽象空谈。明清二朝更替之际,儒家学者在震惊之余做出深刻反思,意识到理学不务实际、空谈心性致使明朝衰败灭亡。顾炎武《日知录》有言:“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空谈误国,古今皆然,因此学术要“经世致用”。这即清代实学之用意。真正的学术应源于生活并助推生活,因此章学诚主张“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史学所以能够经世乃在于其“非空言著述也”,而是“切合当时人事”。清代实学“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表明,可为世人明鉴的历史一定是修己安人、治国安邦的务实之学。后人以史为鉴更要避免教条僵化和高谈宏论,而应以务实精神应对现实问题。

⑤“以史为鉴知兴替”,更要明白未来指向。“以史为鉴”意味领悟历史演变规律,把握社会发展大势,这是

一种面向未来的历史态度。《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知道吗?”孔子答:“商朝

第2 页共13 页

继承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那继承周朝的某个朝代,即使在一百代以后,它的礼仪制度也是可以依此类推而知道的。”明了兴替损益的规律,甚至可以放眼百世之久。这就是说读史可使人明智,鉴往可预知未来。但预知未来并非目的,未来的意义在于当下。既然历史规律已经提示社会走向,人可以反思社会走向和当下利弊,这就使未来视角具有了批判现实的意义。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正是这种以未来视角反思当下的历史意识使黄宗羲看到君主专制的弊病,指出应“以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一深刻的民主理念和公仆意识在两百多年后引起梁启超等人的重视,成为戊变法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以未来视角反思现实生活,根据历史经验推动现实走向合理,这才是“以史为鉴知兴替”的深意所在。

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也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应有的历史凝思。正是因为勇于解放思想、敢于革故鼎新,中国才能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少,当前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改革发展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我们要从历史与实践的经验中不断汲取智慧,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4 . 结合全文内容,具体来说,“以史为鉴知兴替”蕴含哪几个方面的内涵?

5 .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6 . 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现代文阅读

带斑的苹果

年迈的父母执意在乡下生活,说是城里没有拉家常,太寂寞。又说进了城一根菜一根葱都要买,花钱多舍不得。还说:“树老皮会裂,人老性格变。饮食起居和年轻人合不来,有了磕绊大家不愉快。”父亲的性格十分倔强,认准的事不会改变,只好随他们的意。

到了节假日,我们就骑着车子去看望双亲。我们知道二老不爱吃糕点心之类的食品,就捎上几斤苹果,父亲还嗔怪了好一阵,说常回家看看我们就高兴了,以后不准买东西的。妻子说,老年人多吃苹果有利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几斤水果就让我们表表孝心吧。妻子是护士,她的话很有效,我们带去的水果就留下了。可是从旧社会里熬过来的人总是一粒豆子都要磕成两瓣吃,后来我们又带去新鲜水果时,看到以前的苹果已经出现烂斑。妻子对饮食很是讲究的,把拣出来的坏苹果就往垃圾筒里扔。母亲一看急了,连忙从垃圾筒里捡了起来,然后用水冲了冲削了皮,切去腐烂的部分,有滋有味地吃着。那一天,我们破天荒看到父亲一人吃两个苹果,当然是生了斑开始腐坏的苹果。“好好的苹果不吃,偏要等到坏了才吃,真是没办法!”我无可奈何地笑了笑,妻子说,他们喜欢吃坏苹果,以后就拣坏的买。

第3 页共13 页

这是一个双休日,我和妻子下乡了。妻子打开沉甸甸的包笑着说:“爹妈喜欢吃坏苹果,今天我挑的全是坏苹果,三毛钱一斤,是好苹果的五分之一价钱。”说着,她把苹果一只一只拾进纸箱,父亲拿起两只苹果嗅了嗅,摸了摸,笑着说:“虽然是坏苹果,味道倒挺香的,还没破皮烂肉,以后就买这种苹果。”这次苹果是妻子买的,我下班回家时,她已全部装进了包。现在听父亲这么一说,我也凑上前去,擦了擦近视镜片上的雾气,拿起几只苹果端详着,只见每只苹果上都有开始霉烂的斑点,有的拇指面大,有的黄豆粒大,有的一只苹果上有几块褐色的,黑色的烂斑,我心里“咯噔”一下凉了:说是买坏苹果给父母吃,怎么当真全买坏苹果吗?妻子却没有在意我的表情突然由晴转阴,她动作麻利地削着皮。母亲说这苹果不像坏苹果呀!妻子说:“表皮上刚变色,不能久放,要抓紧吃掉。”

又一次假日下乡,我打开妻子准备好的包,只见依旧是斑痕点点的坏苹果。我再也搂不住火,“呼啦啦”一下把包倒了个底朝天,红红绿绿的苹果骨碌碌滚了一屋子。

“怎么啦,你神经有毛病?”

“不是我神经有毛病,而是你良心有毛病。每次带给我爹妈的全是烂苹果,你心里愧不愧!”

妻子一下沉默了。她瞪了我一眼,嘴角抽搐了一上欲言又止,转身取来一条白毛巾扔在我面前。

“干什么?”我不解地问。

“你自己擦呀,看看是不是烂苹果。”

我疑惑地拿起毛巾在苹果上一擦,那些黑色的、褐色的斑点立刻就不见了。我瞪大眼睛,更加疑惑。

“告诉你吧,这些苹果都是新鲜的优质苹果,上面的黑斑褐斑是我涂上去的。”这时我才明白父母不让我们花钱买苹果,买了好苹果总是舍不得吃,于是妻子就想了这么个点子,让他们心里坦然,多吃苹果。

我感到先是脸上热乎乎的,接着心里热乎乎的。猛然搂住了妻子。

7 . 根据故事情节,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我”的心理反应。

第4 页共13 页

8 . 下面这句话很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进行品味。

母亲一看急了,连忙从垃圾筒里捡了起来,然后用水冲了冲削了皮,切去腐烂的部分,有滋有味地吃着。

9 .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这句话中两个“热乎乎的”表达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我感到先是脸上热乎乎的,接着心里热乎乎的。

10 . 联系小说内容,说说文中的妻子是怎样一个人?

11 . 作者故意把故事的真相跳移到作品的结尾写有什么好处?

三、句子默写

12 . 默写填空

(1)______,若出其中;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 ______,洪波涌起。

(3)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

(4)“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唐朝诗人王湾也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各题:

[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言家事》)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第5 页共13 页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3 .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

③及卒,如其所言_____

④悉仰于官_____

14 . 翻译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5 . 下列选项中与“夫君子之行”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学而时习之

16 . 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五、诗歌鉴赏

17 . 古诗文阅读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醉”字用的极好,请简要分析?

第6 页共13 页

六、名著阅读

18 . 阅读名著,完成小题。

(1)小明班上举办《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会,请帮他完成下面内容。

(辨人物)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是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性格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曾经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他”指的是(填人名)。

(忆历史)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

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讲故事)《红星照耀中国》还宣扬了国际主义精神,其中白求恩大夫就是一个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人。请你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白求恩大夫的英雄事迹。

(2)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材料一)彭德怀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是他步行过来的,常常把马让给走累或受伤的同志,看戏途中,他把棉衣披在身旁小号手身上。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

(3)小明很喜欢读《昆虫记》,下面是他摘抄的语段,阅读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语段一它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艰难万分地往上滚动那巨大的粪球。它一直是倒退着在推动。我在寻思,它是运用何种稳定神功把这么个庞然大物稳定在斜坡上的。啊!稍一协调不好,它便白忙活半天了:粪球滚落下去,把它也连带着摔下去了。然后,它又开始往上爬,不一会儿又摔了下去。它随即又往上爬,这一次走得挺好,艰难路段总算通过了,原来是一个禾本植物的根在作怪,让它摔下去好几次……

语段二地窖已挖好,是一个在松土地上挖的洞,通常是在沙地上挖,洞不深,有拳头般大小,有一条细道与外界相通,细道大小正好够让粪球进入。粮食一入地窖,它便躲在家里,用藏于角落里的杂物把地窖入口堵住。大门一关,外面根本看不出这里下面有个宴会厅。大功告成,它高兴万分;宴会厅里全都登峰造极!餐桌上摆满了奢华食物;天花板遮挡住当空烈日,只让一丝温馨湿润的热气透进来;心平气静,环境幽暗,外面的蟋蟀合唱声阵阵,这一切都有助于肠胃功能的发挥。

第7 页共13 页

①语段中描写的昆虫是《昆虫记》的作者是

②有人评价《昆虫记》能“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联系语段一,说说选段中的昆虫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③戏剧家罗斯丹评价这本书的作者“这个大科学家……像文学家一般地写”。联系语段二中画线句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七、综合性学习

欢庆祖国70华诞,请你参加“我和我的祖国”的主题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盛大阅兵,研读解说词)

一曲深情的《红旗颂》奏响,致敬方阵的21辆礼宾车徐徐驶来。在第一辆礼宾车上,是6位新中国缔造者的亲属代表,3位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属代表和9位老红军、老八路军、老解放军。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无数先辈筑起了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铸就了坚强不屈的民族脊梁,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功臣,永远值得人们尊敬、爱戴和敬仰。

一部民族史,一部奋斗史,一部英雄史。英雄胸前的勋章、奖章凝结着人民的敬意,后代手中的荣耀牌和纪念物铭刻着国家的记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天,让我们再次向共和国的英雄和先锋致敬!

19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加点词“深情”“礼宾”“缔造”“铭刻”的词性全不相同。

B.画线句的主干是“先辈筑起长城”。

C.“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用双重否定句式,突出强调了英雄、先锋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D.“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一句朗读时语速要慢,语气要肯定,“不能忘记”应重读。

20 . 假如你是一名记者,阅兵式结束后,你要采访礼宾车上的一位老红军,请你写出采访的目的并围绕目的提出一个问题。

采访目的: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______________

第8 页共1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mz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