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志的编纂方法

更新时间:2024-06-16 03: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路桥施工企业志编写辅导稿

——公司志的编纂方法

(此资料系四川路桥集团公司史志办公室

开办志书编写辅导班的讲稿, 未经讲者审阅,仅供参考)

集 团 史 志 办 2011年06月22日

ONTENTS 目 录

前言 4 一、概述的编写 5 (一)“概述”的由来及作用 5 (二)分子公司、部门志“概述”的主要内容 7 (三)“概述”的基本写作模式 8

二、篇目的设置(之一) 10 (一)横排竖写 11 (二)反映时代特点 12 (三)反映公司企业特点 13 (四)反映专业特点 14 (五)科学性 14 (六)注重标题设计 15 篇目设计的基本方法 15

三、篇目的设置(之二) 19 四、志书标题(之一) 27 (一)标题必须简明 27 (二)标题必须前后照应 29

(三)标题文字须响亮 31

五、志书标题(之二) 32

1

(一)标题拟定的几点原则 32 (二)标题命名的体式 35

六、志书资料的选用 37 (一)要运用反映主体的资料 37 (二)要运用彰明因果的资料 37 (三)要运用典型资料 39 (四)要选用背景资料 39 (五)要选用比较资料 40 (六)要选用“之最”、“第一”资料 40 (七)要选用系人资料 40 七、修志基本叙述方法 42 (一)竖写 42 (二)述而不作 44

八、志书的语言文体要求 49 九、公司人物志的编写(之一) 54 (一)关于指导思想 54

(二)人物立传入志的原则 55 (三)人物志撰写的“四个为主” 55 (四)人物传的基本条件 57 (五)记述人物传的关键环节 58 (六)志书人物要讲究文学性 60 十、公司人物志的编写(之二) 62

2

(一)人物志的性质 62 (二)人物志的体例 63 (三)人物志的文体风格 66

十一、关于以事系人 68 (一)廊坊交通志办对“以事系人”见解 68

(二)陕西咸阳渭城区史志办的见解 70 (三)福建泉州市鲤城区志编委谈“以事系人” 71 (四)福州市地方志编委说“以事系人” 75 (五)以事系人还须注意一些问题 77

十二、志书中的数据和统计图表 80 十三、志表的制作与使用 85 (一)标题 85

(二)表体 86 (三)表注 87 (四)计量单位 87

十四、照片的选择与运用 89 (一)照片的基本要求 89

(二)照片的选择 90 (三)照片的运用 90 (四)图片说明写作 91

十五、修志中的重复交叉处理 94 十六、附录的编写 97

3

前 言

在集团公司领导班子的关心支持下,由集团史志办主编讲稿并主持开办的公司志、部室志编纂辅导班,共办了四期。一期讲志书编写的“始末法”与“专题法”,二期讲“志书体例和横排竖写”,三期讲“志书质量和主编总纂”,四期讲“公司志的编纂方法”。与此相配套,集团史志办先后出台了“公司志质量(评分)标准”、“公司志行文规则”、“公司志总纂规则”、“公司志稿评审和验收规则”等试行办法。修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参加公司志、部室专业志的编写人员只要认真熟读、理解辅导稿和各项规则,并在详尽地占有修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出一本高质量的公司志、部室专志是完全可能的。希望各位修志同仁,全力投入,精心编写,我们的修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集团史志办 何永杰 二O一一年七月

4

一、概述的编写

现在各地编修志书,一般在卷首都设有“概述”篇,“述”与记、志、传、图、表、录已成为志书写作的基本体裁。

(一)“概述”的由来及作用

所谓“概述”,就是概括记述之意,一般分为总述、综述、概述、绪言、序、小序等几种,通放在志、编、章、节之首,在志前为总述或综述,在编前为概述或绪言,在章、节前为序或小序。通常我们说的“概述”,一般指志书中置于卷首的开篇之作,即总述或综述。志书的概述,就是量、度一地、一业之梗概而述之,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对一地、一业的历史与现状、规律与特点、优势与劣势等作概括记述。 “概述”的由来,最早始于民国26年(公元1937年)黄炎培主编的《川沙县志》。该县志在每志之前,都设有“概述”一篇,其用意,在于“简略说明本志内容之大要”,使读者“读概述后,进而济鉴全文,其繁者可以用志不纷,其简者亦将推阐焉而有得,或竟不读全文而大致了了”(《川沙县志导言》)。自此以后,“概述”作为一种志书文体,渐为修志者采用,并从宏观取材,以高屋建瓴之势把“概述”从编前移向志首。1981年7月,中国地方志协会拟定的县志《建议篇目》中,其首编即是概述,编下设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建置沿革、人口、县城乡镇各目。1984年6月,我国著名方志学家董一博等人在评全国五部新县志的学术讨论会上提出:概述是一种创新的体裁,将其放在志首,其意在于概括全志大要,发挥见解,寓策论于其中,便于领导者决策资治。此后,在志书卷首设“概述”篇作为一种固定体

5

例,在各地志书修编中得到认同和实施,并一直沿用至今。 “概述”的作用,近代修志人士多有讨论。黄炎培说,他在《川沙县志》中设概述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一般方志,偏于横剖,而缺乏纵贯,则因果之效不彰”的缺陷。董一博对概述的作用曾明确提出六点见解:一是可以立体鸟瞰全志;二是可以打破园囿,使门内外比比相通;三是关系明确,因果相生,揭示规律;四是扬长避短,开发优势,示人以康庄大道;五是申大势,说大略,主纂纵论天下;六是节时捷取,符合认识程度。概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摄全志,概括全貌。按体例要求,志重横剖,横排竖写,以时纵述各行各业兴衰起伏情况,而分类横排后的篇、章、节、目,结构复杂,述说详尽,内容繁多。而概述则是对全志内容进行大势大略的勾划,述其大要,从整体上展示其兴衰起伏,使读者对一地总情总貌有一个立体性的认识,起到了提要钩玄、画龙点睛、鸟瞰全志内容的作用。读者看了概述,“竟不及读全文而大致了了”。 二是贯通各方,形成整体。因专志“偏于横剖”,分别记述各行各业的历史与现状,各篇、章、节在同一个层次之间,均属平列关系,是相互独立、不相联系的。概述则纵横贯通,统合古今,统领各篇,衔接各章,融合各节。读者可以通过概述,完整的看到一地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情况。

三是彰明因果,揭示规律。概述的设置,打破了专志“园囿自守”、“独立栏界,互无关系”的状况,可使诸多事物之间、各门类之间的牵联和因果关系彰明,把全志所记的历史与现实都置于不断运动、变

6

化的发展之中,揭示其发展规律。这样读者就能正确认识和看待当时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发挥方志鉴古知今的作用。

四是扬长避短,彰显特色。概述的设置可以弥补专志 “述而不议”、“寓褒贬于记述之中”等不足,采用述议结合的方法,总论本地区的大势大略,对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长处和短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比较,对它们之间的相互矛盾、产生原因、地区发展的潜力与远景等作进一步评述,直述观点,使读者对一地的长处、优势、特点有更深的了解。

五是节时省力,方便览读。举凡各地志书,少则十几万、数十万言,多则百万、数百万言。如无概述引导,要想知晓全书内容,势必尽读全文,读者既费时又费力。有了概述,读者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志书之梗概,了解一地的大势大略,获取一地、一业之优势。 (二)分子公司志、部门志“概述”的主要内容

关于概述的内容有多种说法,就我们集团志书而言,我们认为,“概述”应写六个方面的内容:

1、从历史的角度、全局的角度,运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整个公司或部室的历史和现状,展现公司和部室的基本面貌;

2、从集团、本公司角度出发,写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其核心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要注意记述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即生产力在不同时期的重大发展进步;生产关系在不同时期的重大变革。所谓生产力的重大发展进步,主要包括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发明创造,新材料、新工艺、

7

新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生产规模的扩大,职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等等。所谓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主要包括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以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对公司企业的重要影响等。在重点记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变化的同时,顺理成章地记述当时生产的品种、数量、质量以及产值、利税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3、畅谈公司长短优劣之势,兴衰治乱之由,总结经济教训,探讨客观规律,以申昔日喻今者,论现实以开拓未来之意;

4、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重大事件,以为鉴戒之资; 5、例列对企业转折起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现实名人; 6、企业发展中的新工艺、新生事物以及新的发展方向。 (三)“概述”的基本写作模式

“概述”的写作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分志浓缩式。一般市志、县志通常采用此模式,它将分志内容进行高度浓缩,每一块浓缩成一段,最后合并为一篇概述。这种方法相对简易,但概述的整体篇幅难以控制,企业、部门特点不易显现出来。

二是特点式。其结构和写法是:将一地的特点和优势归纳成几个方面,以此为中心线索,列出小标题,分别予以概述。这种体式是在分志浓缩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文内更强调突出地方特点或特色。如《江阴市志》列了六个小标题:延陵古邑,江海门户,鱼米之乡,工商名区,义勇之邦,人文渊薮。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

8

象,过目难忘。缺点在于:一是对总撰者要求较高,要对一地的特点准确把握,提炼到位,否则容易引起争议;二是概述各特点时易形成块块结构,通篇联系的紧密度有所欠缺。

三是史纲式。其写作模式是将历史时期划分为若干阶段,分时段进行纵述,不设标题,夹叙夹议。如江苏财政志,分为古代、清代、民国、建国后、总结、议论六段。其写作要点是:须注意归纳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强调事物发展的连贯性。其缺点是容易写成史体,因而削弱述体的功能,同时容易忽略事物的局部,在全貌上反映有所不足。

四是总体论述式。其写作模式是:先扼要纵述一地、一业发展的大势大要,后用归纳的方法,或述其特点,见一地、一业之长;或述其经验教训,为后来之鉴。其要点是须对地情要了然于胸,高屋建瓴,夹叙夹议,言简意赅。其缺点是归纳难度较大,叙议结合中议论的把握也不好控制,过和不及均易失度。

以上几种模式是概述写作中的基本体式,它们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也各有利弊。在实际撰写工作中,各种模式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撰写者可以根据概述的作用、内容、模式的理解,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精巧构思,采众模式之长,避某模式之短,站在全志的高度,将一个公司、一个部室的全局性、转折性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把企业精神提炼出来,既起到从宏观统摄全志的作用,又能表现整体的内在机制。真正地起到概括和提纲挈领的作用,写出高质量的志书概述。

9

二、篇目的设置(之一)

篇目是志书的框架结构。篇目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是否符合志体,直接关系到志书质量高低,决定着修志工程的成败,历来为方志学家所重视,《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也指出:“确定志书的框架和篇目,是关键性的一环。”在修志工作开始时,篇目即是纲目,是收集资料的向导;在志书编纂中,篇目是志书编写的提纲;在志书编纂完成后,篇目是志书的目录。

我们集团史志办已先后评审了一些公司志和集团机关部室志的纲目,也就是篇目。在所见的篇目中,不乏精心琢磨、成功之作,但也有一些篇目不尽科学。有的超越界域,归属失当;有的前后失顾,领属倒置;有的种属同名,词义含混;有的标准不一,子项相容。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做到概念明确和掌握好概念的划分这两个关键的问题。

合格的志书篇目,一般应具备4个条件:一是门类完备,特点鲜明。篇目设计时,志书的要项不能缺,公司特点、行业特点、时代特点也要反映出来,有特点的篇目才有个性。二是布局合理,主体突出。篇目的排列先后十分讲究,同时还要注意突出志书的主体内容。三是层次清楚,领属得当。志书篇目的排列应讲究逻辑、有序、领属得当。四是标题简洁、明晰、准确。

设置篇目,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这里所说的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志体的实际;二是本公司、本部门、本专业的实际,即它们的特点。

10

(一)横排竖写

横排门类是志体的一大特征,它是指按事物的性质横向分类,“事以类聚,类为一志”,先分大类,再分小类;竖写,是指以时间为序纵向记述。

篇目的拟订必须坚持志书“横排竖写”的基本原则,就编目拟定本身而言,主要是必须处理好“横排”的问题,而“横排”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分类问题,要看准分类对象,选好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横排门类必须坚持社会分工与科学分类、当地(或本部门、本专业)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事实告诉我们,尽管有许多的科学分类方法,比如统计学中的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与国际通行标准是基本接轨的,但它并不适合于志书的分类操作,原因很简单,如果用这一分类去编纂志书,在编纂组织、材料组织上就会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应坚持社会分工与科学分类、当地(或本部门、本专业)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其次,横排门类必须坚持标准相统一的原则。一部志书包罗万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就如同一个个子系统,全书大的分类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每一个组成部分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由于志书的内容复杂,我们不可能在全书中只采用一个标准。就全书而言.需要采用社会分工与科学分类、当地(或本部门、本专业)实际相结合的办法;就一部综合性志书的同一部类而言,各分志的分类标准应基本保持一致;就某一具体分志(或

11

专志)而言,在分类时需要考虑采用适当的分类方法,以充分反映所记述的事业或行业的基本状况。

第三,横排门类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横排门类是志书编纂体例的要求,具体实践中必须根据记述对象的属性灵活掌握,切不可机械地搬用工具书的概念,或是依照形式逻辑的一般要求,过分追求形式的整齐划一。若是简单地依照形式逻辑的要求分类,越是具体到章节,问题也就会越多。同样道理,形式逻辑与工具书都是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高度理论概括。志书的分类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志书的记述对象出发,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一般原理,在做到内容归属得当的前提下,求得志书章节的大体合理,相对均衡,而不必过分拘泥于一些书面的约束和规定。

由于方志所记述的事物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在记述一些具有特殊性的事物时,还应考虑纵横结合的问题。纵横问题实际上是指在志书中如何处理时间与事件的关系问题,即在拟订篇目、安排层次时,是先分期还是先分类的问题。方志学界已形成共识,即先分类后分期,也就是要先横排后竖写。在志书篇目的具体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宜横则横,宜纵则纵,纵中有横,横中有纵,纵横结合,使篇目既符合志体,又便于把内容写清楚。 (二)反映时代特点

反映时代特点是编纂新方志的重要原则之一,拟订篇目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时代特点是指志书断限内各历史时代所独有的人和事,或各历史时代的人和事所独有的特点以及当代人用当代观点所记述

12

的各历史时代的人和事。

为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在拟订篇目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要贯彻“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原则,“今”和“近”详述了,时代风貌就突出。二要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中,精心提取有时代色彩的事物,予以立目,如桥梁的建设、公路和铁路的施工,便可分别明显标目;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营管理及其成就,那就更是拟订志书篇目时应该注意立目的内容。

我们编修公司志、部室志应充分反映时代特点,拟订篇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出记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果,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突出记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在指导公司企业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作用;

第三,突出记述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转换机制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 第四,突出记述公司员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是伟大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第五,突出记述进入新世纪公司里的新人新事和新道德、新风尚,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及作用。 (三)反映公司企业特点

13

反映企业特点是编纂公司志的又一重要原则。企业特点是指本公司所独有的事物或与外公司相比占优势的事物。公司企业特点一般可以分为技术特色、管理特色、产品特色、员工特色、文化特色等几种类型。

反映公司特点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单独立志法。即对一公司具有非常特殊地位的事物立专志记载。二是升格法。即对一公司有特殊地位的事物,由目升格为节,或由节升格为章加以记载。三是排列优先法。即对有一定优势的事物在排列顺序时,优先排列。四是浓墨重彩法。即对有一定特点的事物,记载时可适当加大篇幅。采取上述方法反映公司特点时,要注意不滥用,避免造成篇目结构混乱和内容归属失当等问题。 (四)反映专业特点

反映专业特点也是编纂公司志的重要原则。专业特点也叫行业特点,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一公司独有的技术业务、经营范围或与外公司相比占有一定优势的技术业务、经营范围。反映这类行业特点可考虑采取列专志法、升格法、优先排列法等。二是指一公司内部各业务之间比较各自具有的特点。反映这类业务特点一要采用浓墨重彩法,二要采取“详独略同”法,即对有特点的东西详记,对共性的东西简记、少记或不记。 (五)科学性

志书立目,一定要准确,符合科学性。立目标题,要符合科学概念,避免出现不准确、不科学的志目。志目的序次排列,分类立目,

14

要合乎逻辑,符合科学性。 (六)注重标题设计

篇目标题是志书的眼睛,须求简明、朴实、正确、醒目,用精练的文字准确地概括出篇、章、节、目的内容。标题的用语,不能过大、过于笼统,要力求贴切。志书中的大目、子目、细目,要层次分明,显示合理的前后顺序,彼此的统属关系。在拟订篇目时,必须认真推敲,力求内容和形式统一、整体和局部合辙。 篇目设计的基本方法有: 1、在继承旧志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新方志是在旧志基础上的延续、发展和进化,因此,拟定新方志篇目,一方面要继承旧志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要立足新情况进行创新。创设新的志目,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内容立目反映。另外还要克服旧志只注重横排,片面地孤立地记述事物的缺点,注重反映事物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2、合理安排方志篇目的次序

篇目的层次序列安排也是篇目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一部志书,几十个篇章,数以百计的类目、子目,要做到有章有序,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有:第一,科学性原则。新方志内容繁杂,对篇目排序的科学性、逻辑性的要求也很高。排序时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的精神,把新方志篇目顺序设为总述、大事记、自然环境、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附录。公司志的篇目则要包含技术业务、经营管理、公司治理等内容。第二,

15

以时序为原则。以时序排列,首先是对纵向排列的篇目,要以时间先后排序。其次是以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第三,先统后分的原则,即先记具有综合性或共性的内容,后记具有独立性或个性的事物。第四,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即先安排老、大、特,后安排一般性事物。上述原则只是一般性原则,在编修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3、统一分类标准

志书门类的划分需按照一定的标准。志书所记述的每一事物在划分门类时,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划分,否则会出现篇章设置繁杂、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篇目的门类是以客观事物的属性划分的,但客观事物往往有多重属性,具体采取以何种属性划分门类,是篇目设置时应认真考虑的问题。但不管采用何种标准,均应在一部志书中对同一事物采用一种分类方法,以保证记述的逻辑性。如果不按照统一标准划分事物,记述时就会出现混乱现象。

4、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对概述的使用

设计篇目时,除了在卷首设总述外,还要在卷前、在卷下的章中设概述、无题前言、无题小序。通过设立总述、概述等,使各卷、各章节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既体现方志横排门类、以类系事的原则,又注意反映事物间的联系,避免把事物割裂开来、分别记述的弊端。 5、妥善处理篇目中的管理篇章

新方志在篇目中增设管理篇,是对旧志体例的一种创新。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人们对这种发展着的事物认识逐渐加

16

深时,就会产生管理的愿望,管理机构随之出现。事物的发展与管理活动息息相关,其发展的成败除了受内部矛盾的制约外,还与管理是否科学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志书篇目中设管理篇,并要把管理篇的内容写好,才能更好地发挥志书的资治作用和借鉴作用。管理部分的篇目设置应考虑:其一,管理部分从大的方面应达到基本统一。管理的第一项应为管理机构,第二项应为管理体制,以下依次列管理项目。其二,设置管理篇目切忌面面俱到,把部门工作的方方面面均列入志书,而应着重记述重要的管理项目。其三,管理篇目应重点记述有特色的内容。其四,不可越级管理。管理有它的层次性和系统性,记述时,只要求写同一层次的管理,不要越级记述。其五,管理部分要与公司发展部分相呼应。任何形式的管理都会对公司生存发展产生影响,影响或好或坏。在记述管理部分时,应反映出各时期管理方式的不同,对公司生存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反映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为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6、篇目应反映记述内容

志书记载的内容决定应采取何种形式的篇目,篇目反过来又规定了志书所记述的内容。篇目与内容的关系处理的好坏,会影响志书的质量。因此应做到篇目与内容相协调,避免列了篇目没有内容,或篇目包涵不了内容,或篇目与内容完全不符等现象发生。应因事设目,力求内容与篇目吻合。

7、篇目设计应体现其功能

篇目在志书编纂之初是资料收集的向导,在志书编纂中,又是志

17

书编纂的大纲,志书出版后,又成为方志的目录,便于读者查阅。因此篇目对志书的编写应起到指导作用,对全书的内容具有协调作用。篇目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其在各个阶段的不同作用,使篇目的作用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也是篇目设计的总要求。由于对事物的认识有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初拟的篇目往往与科学、全面反映事物的要求有差距,因而篇目的修订也伴随志书编纂的全过程。

志书篇目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志书水平的高低、价值的大小,是修志中须严格对待的问题。篇目设计应从本公司、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恰当地设立门类,逐步优化,更好地展现志书的内容。

18

三、篇目的设置(之二)

篇目框架是志书的主体,框架是否完整正确,直接关系到志书的质量。修志是一项千秋大业,要达到经世致用,必须坚持质量第一。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在,“搞好篇目设计,是完成志书编纂的一半”。只有把篇目设计好、布局好、排列好,才能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作用,可见篇目设计的重要性。

篇目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求做到“事以类聚”,把同一属性、同一概念的事物聚合在一起。一些志书的篇目设计,常犯的错误就是概念不明确,不知其概念所指的对象、范围,因而措词不佳 使人费解。

如有部分志稿篇目设有“管理体制”章,其章之下的节,设有所有制、企业管理、管理机构等。很显然,这个章节的设计犯了概念不明确的错误。管理体制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简称,指的是“国家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中划分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权限与职责,处理他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这个概念并不包括所有制,也不包括企业管理。所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简称,指的是“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企业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进行的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各项管理活动的总称。”再从它们的外延来看,管理体制包括计划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物资管理体制、劳动管理体制、物价管理体制、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在我国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中央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一类是通过改革逐步建立的“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所

19

有制有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形式,在我国具体可以分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包括独资、合资和合作经营)等形式。企业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劳动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因此,这三个概念无论其内涵还是外延,都是各不相同的,不能人为的硬拉在一起,作为“管理体制”的概念来表达。而且,“管理体制”与“所有制”和“企业管理”之间不是属种关系。把它们作为属种关系来处理,作为一个概念来表达,明显地犯了概念不明确,措词不当的错误。

又如,有的交通志稿设“航道整治”章,下分三节,其中第二节“淤塞”。这也是犯了概念不明确,措词不准的错误。航道整治顾名思义是指修整治理船只航行的道路,淤塞是指“滞塞,不流通。”没有淤塞和其他阻碍航行的东西,何来整治,整治的内容就是针对包括“淤塞”在内的阻碍航行的障碍物。所以,淤赛是整治的前提之一,整治不能包括航道是如何淤塞的。

篇目设计,关键是横排门类,按一定的标准将事物分类横排,一般不按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状况竖排,这实际上涉及到概念的划分。

概念的划分是指“按一定标准把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种概念,以明确概念的全部外延。”如“人”这个概念进行划分,按性别可分为男人、女人;按年龄构成分为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划分运用到志书的篇目设计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门别类,明确事物(概念)的全部外延。如“运输”的设置,可按运输方式分为铁

20

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运输五大类。这里,关键是要掌握好划分的原则,即按同一的标准划分,否则,就导致篇目设计的混乱。划分的规则共有四条:

一是“划分后的子项外延之和与母项之和必须相等。”否则要犯划分过宽或划分不全的错误。前举“运输”的外延之和,与划分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运输的外延相加是相等的。如果少列一项,就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如果多设一项,按我国目前的运输方式来讲,就犯了过宽的错误。当然,就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而言,不一定五种运输方式都具备,志书在记述这种情况时,必须实事求是。如果本地、本部门确实没有,不设是允许的,并不违背志书的体例,但是,绝对不允许多设。如某市志设“文学作品”节,下分五目:

一、小说 二、诗歌 三、散文 四、剧本 五、美术

在上述五目中,就多设了“美术”,犯了划分过宽的错误,因为“文学作品”的外延包括不了美术。

再如某市志设“宗教”章,下分三节: 第一节 道教 第二节 基督教 第三节 伊斯兰教

21

上三节漏了项“佛教”,因该地区有佛教。显然,这样设置的篇目,不能充分反映当地宗教史。

二是“每项划分标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否则就要犯划分标准不同一或者混淆标准的错误。这样划分的结果,既达不到明确概念的目的,又不能划分概念的全部外延。如某县志设“林业”章,下分五节:

第一节 植树造林 第二节 用材林 第三节 经济林 第四节 林木保护 第五节 育林费

上述五节的划分出现了两个标准。一是按工作划分,植树造林、林木保护、育林费。二是按林木种类分为,用材林、经济林。

又如某县志的“粮食收购”节,下设六目: 一、征购 二、收购 三、统购 四、合同订购 五、小品种收购 六、机动粮收购

上述六目出现了三个划分标准:一是按收购的方式划分,征购、收购(与节同名不妥)、统购、合同订购;二是按品种分,小品种收

22

购;三是按管理权限分,地方机动粮收购。这里,正确地划分应以收购的方式为标准,因为粮食的品种和地方机动粮收购都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收购方式中记述。也可以粮食品种为标准来划分。

划分标准不同一,是指一个层次确定一个划分标准。即在同一层次要用这个标准来划分到底,而不是指只能用一个标准来划分。所有层次如前举“粮食收购”的划分,就可以用收购的方式或品种两个不同的标准来划分,但两个标准不能同时采用。选择了收购方式标准就不能用品种标准;用了品种标准就必须舍去收购方式标准。一部志书划分篇目的标准过分单一,也是不符合事物纷繁复杂的客观实际的。具体到一个事物(概念)用什么标准去划分,应从各单位、各公司的实际,从不同事物的客观属性出发,并要从便于记述等多方面来考虑。

三是“划分的种概念必须不相容”。否则就要犯子项相容的错误,也达不到划分概念的目的。如某市交通志设“桥梁”节,下分三目:

一、 古桥 二、民间小桥 三、公路桥

上述三目标题不仅划分标准不同一,出现了三个标准,同时“古桥”概念不明确、这里三个标题都是相容交叉的。“古桥”不能排斥有“民间小桥”,“民间小桥”也包含有“古桥”;“公路桥”不会都是政府修的,也不一定都是大桥。

又某县志书设“商业”章,下分八节: 第一节 百货

23

第二节 五金 第三节 糖、烟、酒 第四节 肉、禽、蛋 第五节 蔬菜 第六节 煤炭、石油 第七节 饮食业、服务业 第八节 工矿贸易

上述八节不谈前七节标题的问题,第八节“工矿贸易”就与前七节中的不少内容是相互交叉重复的。工矿贸易是我国为适应工矿企业需要而设立的一种贸易单位,它经营的范围同样有百货、五金、糖烟酒、饮食业等,因而这样划分的结果,子项是相容的。

四是“划分必须按属种层次进行”。即由被划分的属概念到它所包含的最近的种概念。否则就要犯越级划分的错误。如某市志书设“文物”章,下分七节:

第一节 恐龙化石 第二节 燊海井 第三节 硅化木 第四节 古寨 第五节 碑刻石雕 第六节 古墓 第七节 古树

上述七节中且不谈概念明确不明确(碑刻是石刻的一种)的问题,

24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都犯了越级划分的错误。燊海井是一个单独概念,指的是一口井,其它的都是普遍概念,反映的不是具体的哪一个古寨、古墓或古树。因而,它们不能处于同等的位置。如把“燊海井”改为古盐井就正确了。另外,“恐龙化石”和“硅化木”虽不是单独概念,但都是化石,宜合并设一节化石就可以了。

又如某市志设“河流”章,下分五节: 第一节 沱江 第二节 釜溪河 第三节 荣县河 第四节 威远河 第五节 釜溪河支流

很明显,第五节标题犯了越级划分的错误。釜溪河支流是普遍概念,不能跟单独概念沱江、釜溪河、荣县河、威远河相提并列,处于一个位置上。

此外,在篇目设计上常常出现属种同名的现象,即划分后的子项与划分前的母项名称相同。这在不少志稿篇目中屡见不鲜。如一部志书设“地质”章,第二节也是地质。同样设“集镇农房建设”章,下分“集镇”、“农房”两节。也是这部志书设“运动员、裁判员”等,下分“运动员”、“裁判员”两节。这种章节同名或者节目同名没有达到概念划分的目的。概念不会因人为地分为章、节,其内涵和外延就发生变化。这样划分的结果,不具有章领节、节统目的领属关系。

综上所述,要搞好志书的篇目设计,关键是要做到在明确概念,

25

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掌握好概念划分的规则,并根据实际情况来横排门类。为此,作为一个志书的编修者,不妨学一点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以便为搞好志书的篇目设计奠定基础。

26

四、志书标题(之一)

志书篇目,由大小标题组成。因此,标题文字之当否,在志书中,十分重要。标题就如志书篇章的窗口和眼睛。一个人的眼睛,可以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志书篇、章、节、目的标题文字,则能反映篇、章、节、目的主题思想。一个好的标题文字、给人以清新明亮,犹如人之目光炯炯;坏的标题,则使人混浊模糊,好似人之沉沉欲睡。所以,志书标题文字,大有学问,值得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有的修志专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新编方志评点》中的“标题三忌”,“标题不当九种”。《方志记事技巧》一书作者张伯龄所提出的“标题不能重复”等等,读之,使人深受教益。我们体会到:除专家之言外,尚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标题必须简明;二、标题必须前后照应;三、标题文字须响亮。

(一)标题必须简明

所谓“简”系指文字简洁,所谓“明”系指恰当准确。一句话,叫做用语不多,恰到好处。段玉裁主修的《富顺县志》是我省方志界人士公认的好书。其标题文字如何呢?兹引用如下:

卷一:建置 疆域 城池 治署 山川(上下)

卷二:古迹 田赋 户口 盐政 里镇 风俗 防汛 坊表 坟墓 学校

卷三:坛庙 官司 官宦迹 卷四:科第 乡贤 (上下) 卷五:孝义 文苑 祥巽 烈女 外纪

27

近年出版的新方志,省外的姑且不说,本省出版的《营山县志》,《仁寿县志》等方志的篇目标题文字很值得我们借鉴:

《营山县志》 第二十九篇 民俗 第一章 生活习俗 第一节 服饰 第二节 饮食 第三节 居住 第四节 行、旅

第二章 礼仪习俗 第一节 生育 第二节 婚嫁 第三节 寿辰 第四节 丧葬 《仁寿县志》 第二十一篇 教育 第一章 基础教育

第一节 书院、义学、私塾 第二节 幼儿园 第三节 小学 第四节 中学

从以上三书章节标题文字,大体可以看出有以下两个特点:

28

1、用字少。

段修《富顺县志》全书五卷二十七章,标题仅五十九字。标题文字最多的仅三字。《富顺县志》、《仁寿县志》所举章节,最多只“书院”、“义学”、“私塾”三词。 2、题意鲜明,内涵清晰。

段修《富顺县志》之“城池”决不会误解为“场镇”。“田赋”决不会理解为“赋税”。《仁寿县志》之“书院”决不会理解为“私塾”。《营山县志》之“饮食”决不会理解为“吃饭”。再如段修《富顺县志》之“官宦迹”仅在“官宦”一词之后,用“迹”一字表明了“官宦事迹”何等得体。

(二)标题必须前后照应

所谓“前后照应”就是前后一致,大标题统帅小标题,小标题隶属大标题。两者关系协调,逻辑严密。但有的志书却不是这样。

XX县志 二十二篇 科技 第三章 科技管理

第一节 科技服务 第二节 人员管理

章的标题为“科技管理”。那么节就应是管理些什么,如“制度”、“范围”等等。但是,此章第一节却是“科技服务”。这一个“服务”、一个“管理”两者都不同范畴,怎么能够捏合在一起?当然仅此决没否定此书。此书本篇第一章,章节设置就不错。章名“机构”,篇名

29

“科技”。这就上下关系明确,前后互相照应。再看节:

第一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两节均隶属机构,十分合乎逻辑、得体。至于前后标题用词重复,问题亦不少。兹举例如下:

XX志书科技章 第一节 科技机构 第二节 科技活动 第三节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第四节 科技信息 XX县志 第十篇 交通 第二章 运输

第一节 人畜力运输 第二节 汽车运输

第三节 自行车、摩托车运输 第四节 木船运输

XX县志

第二十八篇 公安司法 第三章 检察

第一节 刑事检察 第二节 法纪检察

3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第四节 监所检察

以上三书之章辖节,均贯以“章”之名称,“科技”,“运输”,“检察”唯恐读者看不懂,实际则完全多余。因为章之标题已说得明明白白,无须赘述。可惜,作者硬要“穿靴戴帽”。读之冗繁,使人烦闷。 (三)标题文字须响亮

响亮之字,读之使人高昂,低沉之字,读之使人晦气。 《段志》全书标题所用之文字或响亮如洪钟,或清脆似横笛。诸如:“防汛”,“盐政”,“坛庙”,“官师”??《营山县志》之“饮食”、“居住”、“生育”、“婚嫁”、“寿辰”等等文字亦多爽朗。读之,给人快感。

我们公司志、部室专业志的标题用语当以此为戒为师,切勿混浊模糊,力求标题简明响亮。

31

五、志书标题(之二)

志书标题是篇、章、节、目所记述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显影。标题是用语词来表示,它反映事物的概念,具有事物的特有属性。通过标题,使读者理解章节内容,评价志书体例。标题是篇目的名称,虽然不是篇目,但却依存于篇目。因此标题与篇目的关系极为密切,互为表里,共相衬托。所以在拟定标题时,应竭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不当的标题中,一般常见有政论式标题:“隶属关系的变化与工作方针”,“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及现状”;有艺文式标题:“在困难中走出标准计量情报服务的路子”、“与人民生活、健康、安全相关的产品标准制定”、“计量测试为提高经济效益作贡献”;有总结式标题:“计量器具生产制造中的违法处理”、“支援农业开展计量测试情况”、“人民来信来访处理”;有口号式标题:“对企业质检人员培训及指导”、“市场大检查”等等。除此之外,亦有其他种形式的标题。

(一)标题拟定的几点原则

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指出:“志体坏于标题不得史法,标题坏于艺文不合史例”。如何拟定标题才得史法呢?根据实践,必须考虑几个基本点:

1、同一性。所谓同一性系指章、节内的命题,应在同一层次的标准范围。《X县标准计量志》第二章计量,第三节计量管理: 一、建立计量标准器 二、企业计量管理 三、衡器管理

32

四、供电计量管理 五、物价计量信得过活动 六、颁发《计量检查证》 七、计量违法处理

这节各目的标题有三种层次。一是从计量管理整体工作出发:建立计量标准器、企业计量管理、计量违法处理;二是从计量管理单项工作出发:衡器管理、供电计量管理;三是从开展某项活动出发:物价、计量信得过活动、颁发《计量检查证》。由于同节内标题的层次不同,故而不符合志书体例要求。

2、独立性。所谓独立性系指标题在志书中的独立存在,要求既不雷同,也不相容。若雷同,则高层次标题即形同虚设。即使于他篇、章、节出现,亦属重复不妥;如相容,则彼此包涵,杂乱不清。《X县林业志》第二章种子育苗: 第一节 种子 第二节 育苗 第三节 育苗技术 第四节 树种引进

一、二节标题与章标题雷同,三节与二节标题相容,违背了统属关系。如将章标题改为“育种”,下分三节,一节种子,二节种树,三节培育。不仅避免章、节同名,而且更切实,符合志体要求。

3、关联性。所谓关联性是指篇、章、节中标题的领属关系,应前后照应,使之副实。标题过大或过小,都与内容不完全符合,是为

33

失其统帅,命题不当。《X县计量志》第三章计量管理:

第一节 计量器具管理 一、衡器管理

二、厂矿企业计量器具管理 三、医用血压计管理 第二节 市场管理

章的标题系计量管理,而计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国家计量制度的统一,量值的准确一致。因此,计量管理基本分为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两个部分。该章内无量值传递,检定测试方面的管理和内容,显然章的标题过大,致使标题与应含内容不符。以计量器具管理而言,除工业计量器具管理外,一般有商贸计量器具、医药计量器具和生产计量器具的管理。而“衡器管理”、“血压计量管理”仅管理内容之一,所以标题过小。

4、简明性。所谓简明性系指标题简单、明了不拖沓、不冗长。一般弊病是在标题前部分加上定语,以表示更“清楚”。《X市标准计量志》第二篇标准化的第三章标准文献情报:

第一节 标准文献的收集和情报关系的建立 第二节 编纂情报的搜集和情报关系的建立 第三节 标准化文献情报的传递使用

这章的中心内容是情报,情报的特有属性就是情报资料的收集、储存和应用。因此,章的标题改为“情报”,一、二、三节的标题,分别为收集、储存、应用。如此也决不会因标题简洁而词不达意或混

34

淆不清。同样,该志书第二篇第二章第一节标题为“1979年和1983年两次贯彻国家标准局,关于技术标准大检查大整顿的通知和对XX市工业企业执行各级标准情况的调查”,竟长达51字,实属累赘之极。

(二)标题命名的体式

关于标题的命名,一般有以下几种体式: 1、以名词作标题

事物名词的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全体及内部联系。也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及对象所具有的特有属性。如“监督产品”章内节的标题“药品”,它包括中药、西药、草药及其各种成药、针药、水药和药材;对这些药品制造、销售、使用的管理;对这些药品的监督检验。照此类推,名词选作标题是比较普遍的。如桥梁、公路、图书、文艺等。

2、以偏正词组作标题

偏正词组由修饰和被修饰两部分组成。修饰部分为“偏”在前,被修饰部分为“正”在后。常以名词+名词的结构作标题。如城市噪声、土壤质量、诗歌;也有用动词+名词的组成作标题。如研究成果、改造私房、化妆、布景等。 3、以动宾词组作标题

动宾词组有表示动作和受动作影响的两部分组成。这种关系叫主从关系。用动词+名词的词组作标题者,如普查人口、检测仪器、说书;亦可用动词+动词的组成作标题,如发行宣传、发放登记、治理污染、演唱等。

35

4、以联合词组作标题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并列在一起,不分主次,其并列部分用顿号分开。并列词系名词者,如交通、邮电、财政、金融;并列词系动词者,如调解、仲裁、执行。不用顿号分开而用连词连接者,如标准化与质量、废弃及烟尘。

5、以固定词组作标题

固定词组结构比较稳固,一般不折开使用,表示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如国际标准、量值传递、检定系统、神话、电影等。

6、以主谓词组作标题

主谓词组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彼此间存在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有名词+名词的格式,如专业人员、恐龙化石;有动词+动词的格式,如突击活动、维修服务等。

确定好志书篇章节之标题,是修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勿等闲视之,参加公司志、部室专志的编修人员一定要多下功夫。

36

六、志书资料的选用

搜集、整理、考订、鉴别资料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得当则因果彰明,脉络清新,规律可见。否则,将会前功尽弃。

历来编史修志,都是按照一定的宗旨选择资料,而不是漫无边际地兼收并蓄。我们编写公司志、部室志也是这样,要使公司志、部室志很好地提供“服务”,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且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时代特色,必须对资料进行合理筛选,正确地运用。

(一)要运用反映主体的资料

主体资料是志书的核心资料,它能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体现事物的特点。例如,在整个集团公司志中,记述全集团公司各个职能系统、各个分子公司发展的分志是全志的主体部分;而在各分志中,本行业的各项主业则是记述主体,各项主业的发展变化构成集团公司的发展主线。资料作为记述的基础,如果哪个资料游离于主体之外,不论它有多么生动,都属于无用资料。 (二)要运用彰明因果的资料

因果关系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公司志、部室志要想避免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罗列,而深入反映事物的本质,便要注意择用那些彰明因果的资料。这类资料能反映事物及事件的原委,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各种事物的发展有各种不同的结果,有的一因多果,有的一果多因,同一事物的发展,由于不同原因也可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而采用不同资料。对此,

37

一般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其一,要从事物的普遍联系考察因果关系。地方史志记载一定地域内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资料,而这两方面是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的。一方面,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必须以自然界为基本条件,自然条件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一定地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往往影响着该地域内的工业、农业、牧业乃至商业、贸易等事业的发展。各个地域内都因自然条件不同而有着各自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民情风俗的特点。因此,新方志关于自然状况的记载,应着重从地方的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因果关系,从如何充分利用地方资料源、发挥地方优势着眼去运用资料,不必面面俱到。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又是自然条件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各地利用自然资源是否合乎规律,往往是造成地方生态环境好或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记载自然状况,还应注意从人们作用于自然界的结果方面去运用资料。我们的公司志,也要学会从事物普遍联系中详述因果联系。

在地方的社会状况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彼此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经济基础决定着政治、文化状况;政治、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状况影响着经济、文化事业的兴衰起伏,而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就是在各类事业的内部,也普遍存在着因果关系。如在经济领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与流通,生产领域中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也都互为因果。因此,要从各类事业相互联系的角度运用资料。

其二,要从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考察因果关系。在事物发展的过程

38

中,其前后发生的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着因果关系。只是有的直接,有的则较为间接。我们编写公司志、部室志在记述一项事物或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要瞻前顾后,注意照应前后发生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事物发展的原因一般要注意追溯,而对其主要后果一般要注意探寻。

总之,彰明因果的资料,能使公司志、部室志很好地反映历史经验教训与事业发展的规律。 (三)要运用典型资料

典型资料在公司志、部室志记述中,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这类资料,一方面是由于它最具有代表性,最能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选用典型资料并充分展示这些资料,能够做到文约事丰。否则,资料堆砌太多,好像流水账,哪条也说不清楚,说不充分。典型资料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也最有利于在广度和深度上表达事物的发展进程、发展全貌和多样性。有先进事物的典型,有落后事物的典型;有新生事物的典型,也有腐朽事物的典型;有成功的典型经验,也有失败的典型教训等等。每一类事物,都要注意运用有代表性的典型资料。

在运用典型资料的时候,要注意典型资料应能代表同类事物的共性及其所反映的因果关系和经验教训,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四)要选用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对主体资料是从属关系,它能为主体资料提供因由,展示原委,它是主体资料的存托和不可缺少的注释。历史上任何事物规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mz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