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册半期考试试卷10

更新时间:2023-09-12 05: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地理必修模块(Ⅲ)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线的是 A.文化区 B.行政区 C.气候区 D.商业区和住宅区 2、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的发展阶段是

①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③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③→⑤→④→①→② D.⑤→④→③→②→①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低于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最大

5、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 深居内陆,地形阻挡 C. 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 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6—7题:

6.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 7.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

9. 为了加强三个经济地带的互补与合作,应从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 ①劳动密集型 ②资金密集型 ③资源密集型 ④ 技术密集型 A . ① ② ③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① ② ④ 10. 有人把当今世界经济称为“地球村”经济,是因为:( ) A. 世界经济规模日趋减小

B 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 C 世界各国经济差距越来越小

D 世界各国经济相互独立、日益分离,日益区域化

读图3“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11—15题:

图3

11.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来说,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12.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13.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14.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15.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受到破坏。据些回答16~18题。

16、造成田纳西河流域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A、扩大耕地面积 B、修建水库 C、获镊炼铜用的木炭 D、矿山开采

17、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

A、光化学污染 B、酸雨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物污染

18、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土地退化

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

C、炬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D、氯氟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间 读中国局部地区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该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山脉是温带荒漠的大致分界线,相当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甲所在的河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出现过断流现象

C.乙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D.丁地铁路线是兰新线上的一段

20丁地沙漠化问题严重,铁路有受风沙覆盖的危险。丁地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种植温带落叶阔叶林,防风固沙 ②用芦苇、稻草扎成方格状挡风墙,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③用芦苇、稻草扎成方格状沙障,截留水分,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进行固沙 ④改建铁路进入黄河谷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21~23题。 21、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22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23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读三江平原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冲击形成三江平原的“三江”是指( ) ) A黑龙江、松花江、嫩江 B.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

C.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D.松花江、嫩江、牡丹江

25、三江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高粱

26、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西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45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下图是甲~戊5个国家三个产业就业人口结构的等边三角形图。据图回答27~29题。

27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8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A.丁 B.乙 C.丙 D.戊 29经济发展阶段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期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戊

印度洋海啸所带来的灾难让世人震惊,但这场灾难中也发生了一些幸运的事情:当人们在灾难面前惊恐万分的时候,有一些人则利用现代手段死里逃生。据斯里兰卡海啸救援机构人员称,36名英国游客被困在斯里兰卡南部海滨的希克杜沃海滩,其中一名游客的手机发出求救信号,帮助救援人员发现了他们的地点。海啸救援中心负责人表示,海啸发生后,当地的所有电话公司加入到营救行动中,他们通过跟踪手机信号发现手机用户的地点。这是斯里兰卡首次在救援中利用高技术手段并获得成功。此外,摩根士丹利公司香港总部的35名员工也依靠国际漫游手机,最后成功获救。据此回答30题:

30、材料中提到的这些发出求救信号,帮助救援人员发现他们的手机具有的特殊功能是( ) A.彩信 B.GPS定位 C.求救 D.拍照

第Ⅱ卷 综合题(共40分)

31.读图1-1-3,完成下列各题:(9分)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区名称是:

A ;B C (2)三大自然区划分界线分别为:

A与B之间大致以 为界,A与C之间大致以 为界,B与C之间以

为界。

32.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

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

变化:

生态问题:

人为原因: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mm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