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更新时间:2023-04-20 19:47: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1、 哲学与世界观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这是从哲学的研究对象角度下的定义,在 理解这个定义时,必须首先弄懂什么是世界观, 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是什么关 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了 世界观,它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们活动中的 落实。二者关系用图示意如下: 决定 体现

世 界 观

方 法 论

具体科学 部分世界

整个世界 一般规律5

特殊规律

(3)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统治思想,是 为统治阶级提供理论武器,进行辩护和宣传 的工具。哲学为社会的统治阶级提供一定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 形态。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弗雷德里希· 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1820.11~895.8原话出自《路德维 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 典哲学的终结》一书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 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什么 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 界? 哲学家依照 他们如何 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 营。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还有另一个方面 这个问 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 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 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 反映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 别。

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 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 之性也。荀 子10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不 知周也。俄然觉, 则遽遽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 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 论》11

庄子与惠子问答 《庄子· 秋水篇》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2

不可知论代表:康德

我要终止知识, 以便给信仰留下 位置。

康德(Kant,1724-1804)13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要指的

是西方哲学史 上15-19世纪存在的唯物主义学说,其代表人物 是:

霍布斯 (Thomas Hobbes, 1588-1679)

狄德罗 (Denis Diderot, 1713-1784)

霍尔巴赫 (Holbach,

1723-1789)14

霍布斯的机械论霍布斯力图运用 他的机械唯物主义来 解释人。人和自然并 无本质的区别。人似 钟表,心脏即发条, 神经乃游丝,关节似 齿轮,生命是肢体各 部分的和谐运动。

人是机器?关节 齿轮

心脏神经

发条游丝15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 义,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 世界本原的思想,吸取了近代自然科学的 成果,是从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唯物主 义世界观,在许多细节方面更加清晰准确 了。不过它同样受到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状 况的限制,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 不彻底性等严重缺陷。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指的是19世纪以来的唯物主

义,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弗雷德里希· 恩格斯 (Karl Heinrich Marx, (Friedrich Engels, 1818~1883) 1820.11~1895.8)

卡尔· 马克思

约瑟夫· 狄慈根 (Joseph Dietzgan, 1828-1888)17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实物、物质无非是各 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 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 出来的”。 ——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 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 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 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 ——列宁18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物 质 范 畴 的 意 义

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 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 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 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 证法的统一, 克服了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 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mi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