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畜牧业十二五

更新时间:2024-05-20 03: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1—2015年)》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林水利、农林水务、农业水利)委(局),畜牧兽医局,市级有关单位:

《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年)》是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而编制,衔接了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和《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相关规划,按专家论证建议意见认真进行修改,经过市农委2011年第8次主任办公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

1

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1—2015年)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2

二〇一一年九月

3

目 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畜牧业现有基础与面临形势 .......................................................................................................... 3 第一节 发展成效 ....................................................................................................................................... 3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 5 第三节 主要任务 ..................................................................................................................................... 12 第二章 总体目标与战略重点 .................................................................................................................... 11 第一节 总体目标 ..................................................................................................................................... 11 第二节 战略重点 ................................................................................................................................... 15 第三章 产业布局 ........................................................................................................................................ 18 第四章 体系建设 ........................................................................................................................................ 21 第一节 畜禽良种繁育 ............................................................................................................................. 21 第二节 饲草饲料生产 ............................................................................................................................. 22 第三节 动物疫病防控 ............................................................................................................................. 24 第四节 产业化经营 ................................................................................................................................. 26 第五节 质量安全监管 ............................................................................................................................. 28 第六节 科技创新与推广 ......................................................................................................................... 29 第七节 信息化服务 ................................................................................................................................. 32 第五章 重点工程 ........................................................................................................................................ 34 第六章 保障措施 ........................................................................................................................................ 35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 35 第二节 完善扶持政策 ............................................................................................................................. 35 第三节 创新体制机制 ............................................................................................................................. 39 第四节 推进畜牧业法制建设 ................................................................................................................. 40 第七章 环境资源分析 ................................................................................................................................ 42 第一节 畜禽养殖粪便利用现状 ............................................................................................................. 42 第二节 环境控制措施 ............................................................................................................................. 42

1

前 言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大库区与大山区并存,城乡二元结构异常突出、区域差异十分明显的特殊直辖市,畜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保障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一五”期间,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场拉动下,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顺利起步,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 “十二五”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针对“十二五”时期我市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快转变重要历史机遇期的新形势和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养殖农民增加收入的新任务,为加强对全市畜牧业发展的指导而编制。《规划》总结了“十一五”我市畜牧业发展取得的“四大成就”,分析了“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四大机遇”、“六大挑战”,确立了以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围绕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稳量提质发展生猪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草食牲畜优势产业、适度发展禽蜂特色产业,按照一个区县布局一个支柱产业、一至二个优势特

1

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和饲料兽药等相关项目方面予以支持。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持续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1000万人口、1000平方公里的特大都市加快建设,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将大大提速,2010年重庆市地方财政收入达1991亿元,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国民收入分配有条件更多的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各种资源将更多的投向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政策环境将持续向好。

(二)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全国居民人均动物性蛋白摄入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占全国人口总数57%的农村人口畜产品消费仍处于低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动物蛋白消费量占蛋白摄入总量的比重为60%,我国还不到40%。2010年,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5%。随着我市城镇化步伐加快,主城绕城高速以内将加快两江新区、保税港区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原有畜禽养殖基地外迁、城郊观光型畜牧业将向外延展。根据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规划提出到2015年实现500万农民变市民的目标,由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对畜产品消费需求将大幅增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消费也将进入新一轮的升级阶段,对畜牧业生产的拉动作用将日益增强。

(三)资源要素相对集中。我市拥有荣昌猪等20个地方优良畜禽品种(系)资源,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渝荣I

7

号猪配套系等5个品系,引进了红安格斯等15个优良畜禽品种资源,外来优良品种齐全;饲料饲草基础良好,年产玉米230万吨、薯类作物 270万吨以及丰富的秸秆资源,有可利用草地 2874万亩,稍加改造和推广氨化青贮等技术年可饲养970万个黄牛单位,我市气候条件优越,适宜推行种草养畜模式,走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生态循环产业发展道路;拥有26个生猪、3个肉牛、4个山羊国家优势区县;我市是国家六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之一;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能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劳动力需求,有一批畜牧业专业科研院所、学校进行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经过二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以荣昌县为核心区,以合川区、黔江区、涪陵区、长寿区等30个畜牧业重点区县为拓展区,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畜禽规模养殖污染、畜产品质量、各环节利益连接机制、畜牧业融资、畜产品市场波动大的五大难题正在破解,正在为我国现代畜牧业尤其是西南农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探索道路,积累经验。

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成效初显。西部最大的畜产品交易市场—中国(荣昌)畜产品交易市场、全国首个以生猪为主的远期交易所—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和全国第一个生猪现货交割库及拍卖中心建成并顺利运营。西部一流、国内领先的丰都恒都肉牛、渝北阿兴记种兔、开县聚鑫肉兔、黔江六九种猪、荣

8

昌雨润生猪,垫江清水湾肉鹅、梁平大舜肉鸭等均已投产见效,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种、养、加、销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和利益连接机制正在加快形成。

二、面临挑战

(一)保障畜产品市场供给矛盾突出。当前,我国动物蛋白消费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城镇与农村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国内畜产品消费总量增长空间很大;随着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推进,占我国人口总量57%的农村居民将成为未来畜产品消费增长的主体。我市2010年末有城镇人口1529万人,到2015年将增加到2000万人以上,主城区居民对畜产品消费将由猪肉向牛羊兔禽肉转变,小城镇及农村市场对猪肉消费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对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消费呈现刚性增加,而畜牧业生产发展受到饲料、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制约增产十分有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保障市内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任务艰巨。

(二)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畜牧业生产方式总体上仍处于落后阶段,近50%的生猪由年出栏50头以下的散户提供,畜禽分散饲养和小规模养殖将在较长时期存在,畜禽个体生产性能、动物营养和健康总体水平不高,养殖场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畜牧业标准规范不完善,导致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三)资源和市场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约束加剧。我国蛋白

9

饲料总体不足,玉米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随着玉米深加工业和畜禽规模养殖业的发展,供求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我市人口多,山地多,人均资源少,规模养殖用地受自然条件和用地政策的限制,用地矛盾越来越突出;饲草饲料资源匮乏,大量农作物秸秆未充分利用,饲草资源利用不足,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畜牧业资源特别是饲料资源和市场波动将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

(四)疫病和质量安全事件对生产冲击越加突出。近年来频发的动物重大疫病、投入品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使畜牧业遭受较大损失,社会愈加关注畜产品质量安全,养殖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监管体系不健全,不可预见的类似因素还会持续增加,致使对畜牧业生产的冲击越加突出。

(五)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与投入不足成为新的瓶颈。畜牧业是弱质产业,尤其是养殖环节利润不高,市场和疫病风险交织,致使养殖农户自我积累发展能力差。“十一五”期间,虽然社会资本对畜牧业投入有所增加,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与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投入的严重不足,成为畜牧业进一步发展新的瓶颈。

(六)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任务更加艰巨。我市地处三峡库区,保护长江淡水资源不被污染是首要任务,养殖场扩大规模受到自然条件极大限制,在一些养殖集中地区,尤其是城市郊区,养殖场环境污染控制难度和治理成本不断加大。“十一五”

10

时期,尽管落实了畜禽养殖“三区划分”、规模养殖用地规划和污染设施的“三同时”及生态循环利用示范、沼气工程建设等减量化处臵、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措施,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但局部区域生态环境污染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粪污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

第二章 总体目标与战略重点

第一节 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循环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企业为主体,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创新现代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突出养防并重理念,走品牌化发展、名牌化引领、产业化经营道路,围绕一条主线、实现二个转变、发展三大产业、完善七大体系的“1237”工程建设,即以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为主线,加快畜牧业养殖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生猪、草食牲畜、禽蜂三大产业,加快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饲草饲料生产、动物疫病防控、产业化经营、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科技创新推广、信息化服务七大体系,保障主要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11

二、主要任务

(一)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随着散养农户大幅下降、主城8区和城市周边逐步退出养殖业,应加强畜产品保供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以保护规模养殖场(户)的养殖积极性为重点,加快建立畜牧业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生产稳定和市场供给。以生猪调出大县和优势区县为重点,推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建设为手段,确保生猪生产总量保持稳定;持续推进“两翼”林下养殖和禽蜂特色产业发展,确保以鸡蛋为主的蛋产品和兔肉基本自给;继续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提高牛羊肉及牛奶的自给率。

(二)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完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建立健全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养殖环节管理,强化疫病防控和投入品监管;健全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提高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能力。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循环农业发展,实施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发展模式,推广粪污治理先进工艺和适用技术,实现粪污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深入推进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产业中的比重,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12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适度规模标准化的发展方向。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在坚持适度规模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积极推广健康养殖,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二)坚持结构和布局优化的发展重点。突出优势区域和产业布局, 科学规划,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布局,集中连片发展,引导形成一区县一个畜牧支柱产业、一至二个优势特色产业,使“一县一品”格局更加鲜明。

(三)坚持种养结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种植业与养殖业资源可循环利用特点,推广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种养业的副产品资源化利用,建设环境友好型畜牧业。

(四)坚持质量和效益优先的发展目标。加快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进程,强化各环节质量控制,打造知名品牌和名牌产品,推进产业升级和效益提升,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坚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培植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六)坚持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发展动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现代科技、现代设施设备装备畜牧业,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

13

(七)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产发展与动物疫病防控并重的理念,落实到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以监定免、以检促防”和强制免疫措施,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发展目标

到2015年,以实施畜牧业示范区 “1135”工程为主线,即建成一个全国畜产品信息物流中心;建设一批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保供基地;建成以生猪为主的畜禽良种供种、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高地;有效破解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五大难题,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建成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实现猪肉、禽肉、兔肉和蛋类产品基本自给,牛羊肉及牛奶自给率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末,全市畜牧业实现以下六大重点目标:

——主要畜产品实现有效供给。出栏生猪稳定在2300万头左右,出栏肉牛、山羊、肉兔、家禽分别达到80万头、400万只、4000万只、3.5亿只以上,存栏奶牛、毛兔分别达到5万头、300万只以上,保有蜜蜂70万群以上;肉、蛋、奶、蜂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240万吨、55万吨、18万吨和5万吨。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70%,规模养殖标准化率达到65%,生猪出栏率达到140%,奶牛平均单产达到5000千克;畜禽产品商品化率、优质率达到80%,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0家,其中年产值超50亿元的2家、超10

14

亿元的5家;创建国内畜产品知名品牌10个;认证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有机畜产品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加80个、60个、20个。

——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肉、蛋、奶比重达到75%、19%和6%;猪肉、牛羊兔肉与禽肉产量结构比例达到76%、9%和15% 。生猪、牛羊兔、禽蜂优势基地产量分别达80%、70%、65%。

——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实现工业饲料产量200万吨,畜牧业产值520亿元,占农牧渔业总产值的40%,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200元。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率大幅提高,科技创新与现代应用体系得到完善,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

第二节 战略重点

“十二五”全市畜牧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统筹考虑优势资源和发展要件,实施重点探索与突破,推进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把握好以下战略重点。

一、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 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是农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重点。科学合理规划布局,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畜种结构,增强发展活力,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适度规模养殖;提高圈舍等设施建

15

设质量,提升养殖各环节机械化、自动化装备水平;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高度重视畜禽养殖粪污的减量化处臵、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养殖规模大、集中地区养殖场(户)且耕地较少的地区要采取工业化处理工艺生产有机肥或达标排放。

二、转变组织方式,切实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生产经营水平高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现代化的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建立健全畜牧业产业链内部的民主管理制度、价格保护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和风险分担制度,推动建立民主、公平、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养殖场(户)的利益,稳定生产、保障供给,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型、营销型和综合型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畜牧业组织化水平。

三、转变调控方式,建立畜牧业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高效率、快节奏的生产和市场监测系统,健全监测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生产和市场形势研究,完善信息发布服务和预警机制,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防范市场风险;要完善和落实好生产调控预案,努力保护好畜禽基础生产能力;通过必要的政策手段应对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更好的稳

16

定生产,确保市场有效供应,保障养殖农民的合理收益。

四、转变管理方式,构建和完善公共监管机制

加快健全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人员配备,提升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坚持全程监管原则,全面实施畜产品、畜牧业投入品和畜牧业生态环境的制度化监测,全面实施畜禽免疫标识制度和牲畜信息档案制度,完善畜产品质量监控和追溯机制,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快速响应突发事件,避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给畜牧业带来严重冲击。

五、转变服务方式,强化科技支撑和行业保护

加强生产服务,普及主推品种和节本增效、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适用技术,加强生产技术培训,引导养殖场(户)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加强市场服务,严格检验检疫,优化市场环境。加强科技服务,着力强化畜禽品种选育和改良,大力开展畜牧业先进技术攻关和集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构建公益性的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为主导,科研机构为龙头,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合作组织、民营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队伍等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的新型畜牧业科技研发、转化和推广体系。加强救助服务,继续完善和规范重大动物疫情处臵的损失补偿制度,尽量减少动物疫病对养殖场(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加大对畜牧业保险等方面的补贴投入,切实增强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17

第三章 产业布局

一、生猪

重点布局在荣昌、合川、江津、万州、涪陵、黔江、永川、南川、开县、云阳、长寿、綦江、垫江、奉节、梁平、潼南、大足、铜梁、忠县、丰都、酉阳、彭水、巫山、武隆、巫溪、秀山等26个优势基地区县。其中:地方优良品种荣昌猪、合川黑猪、渠溪猪、罗盘山猪和盆周山地猪保种场、保护区分别布局在荣昌、合川、涪陵、丰都和潼南等有条件的区县。

二、草食牲畜

(一)肉牛:重点布局在丰都、云阳、彭水、石柱、綦江等5个区县。

(二)奶牛:重点布局在巴南、渝北、荣昌、长寿、合川、万州、垫江、黔江等8个区县。

(三)山羊:重点布局在涪陵、大足、城口、酉阳、云阳、巫溪、巫山、奉节、武隆等9个区县。

(四)家兔:重点布局在开县、渝北、巴南、江津、璧山、永川、綦江、万州、忠县、石柱等10个区县。

三、禽蜂

(一)肉鸡(含土鸡):重点布局在城口、秀山、南川、巫溪、渝北、涪陵、江津、潼南、璧山、丰都、忠县、开县、奉节、巫山、武隆等15个区县。

18

(二)蛋鸡(含土鸡):重点布局在长寿、巴南、合川、潼南、大足、垫江、黔江等7个区县。

(三)水禽(鸭鹅):重点布局在铜梁、梁平、永川、酉阳、荣昌等5个区县。

(四)蜜蜂:重点布局在南川、城口、梁平、石柱、彭水、秀山等6个区县。

详见重庆市“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布局表。

重庆市“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布局表

区 县 数量 大渡口区 江北区 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 南岸区 北碚区 万盛区 双桥区 渝北区 涪陵区 南川区 巴南区 长寿区 江津区 璧山县 合川区 永川区 綦江县 潼南县 铜梁县 大足县 生猪 26 ★ ★ ★ ★ ★ ★ ★ ★ ★ ★ 禽蜂 家兔 10 ★ ★ ★ ★ ★ ★ 肉鸡 15 ★ ★ ★ ★ ★ ★ 蛋鸡 7 ★ ★ ★ ★ ★ 水禽 (鸭鹅) 6 ★ ★ 蜜蜂 6 ★ 草食牲畜 奶牛 6 ★ ★ ★ ★ 肉牛 5 ★ 山羊 9 ★ ★ 一小时经济圈 19

荣昌县 万州区 梁平县 城口县 丰都县 垫江县 忠 县 开 县 云阳县 奉节县 巫山县 巫溪县 黔江区 武隆县 石柱县 秀山县 酉阳县 彭水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渝东北 ★ ★ ★ ★ ★ 渝东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第四章 体系建设

第一节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以建设生猪为主的全国畜禽良种供种高地为目标,进一步增强良种供种能力,强化地方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推进畜禽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重点对良种繁育、技术支撑和监督管理等三大系统进行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质好效高的新型良种繁育体系,构建服务到位、工作高效、检测有力的技术支撑系统,构建监管有效、措施及时、有法可依的监督管理系统,使种畜禽实现持续育种、改良,良种供应能力、质量水平明显提高,种畜禽质量监测等管理手段明显改善,畜禽育种科技支撑与创新技术体系基本形成,地方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外种猪联合育种全面展开,种业自主品牌、运营效率、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一、实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建设40个(含“十一五”期间已建成的22个)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健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明显提高保种能力,确保我市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加大对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实现有序开发利用。

二、开展畜禽良种培育与推广

围绕建设基础好、技术力量强、设施设备优的种畜禽场建设目标,规划建设10—15个畜禽原种场(核心育种场)和一批

21

畜禽良种繁育场,80个种公畜站,建立畜禽良种选育登记制度,逐步探索完善畜禽良种繁育和推广的政策扶持体系,建成良种推广体系的示范基地。

三、加强种畜禽质量监测

改扩建部级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中心1个,新建市级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中心1个,加快场内生产性能测定设施建设步伐,开展种畜禽性能测定工作,建立种畜禽生产信息数据库,使种畜禽生产信息和质量检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制定完善种畜禽生产和出场标准,为种畜禽生产和质量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完善监督管理系统

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主导,以科研院(校、所)为依托,鼓励和支持种畜禽场(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和扩大,组建大型种业集团,加大对、种畜禽场、种公畜站、畜禽人工授精站生产经营的监管,定期对种畜禽场进行评估和功能定位。同时利用技术支撑系统,引入竞争机制开展种畜禽的测定、拍卖,提高种畜禽质量和供种能力,逐步完善监督管理系统。

第二节 饲草饲料生产体系

按照“提高门槛、减少数量,转变方式、增加效益,加强监管、保证安全”的原则,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环保工业饲料产品;鼓励饲料生产企业竞合,建立饲料行业诚信体系,推行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增强饲料企业竞争能力;进

22

一步健全和完善饲料工业监管、检测和执法体系,保障饲料工业安全、优质、高效、协调发展。加强传统青贮等特色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在秸秆资源量丰富和牛羊优势区域,继续推行秸秆养畜,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进程;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建立人工草场和饲草饲料基地,继续开展草地改良、草场建设,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和保护基本草原;加强草原监理,提高草原生态监测水平,逐步实现草业及畜牧业基地化、特色化、产业化、生态化。

一、强化饲料生产与检测监管

加强饲料科技研究,努力解决饲料工业发展中的突出技术问题5—8个,引导建设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生产企业5-8个,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重庆市兽药饲料检测所建设,新建区域性饲料检测机构3-5个,年培训特有工种人员200人以上;建立安全评价、检验检测、监督执法三位一体、市区县(自治县)职能各有侧重的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对40个区县(自治县)的饲料监督执法机构建设,提高监管执法能力。

二、加强草原监理和病虫害治理

完善重庆市草原监理站建设,新建区县级草原监理站5—10个,草原固定监测站3个,动态监测观测点300个。改扩建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面积90万亩、新建20万亩,实现每年治理草地病虫害、鼠害面积20万亩,草地“三化”综合治理面积达到200万亩。

23

四、推进人工种草和饲草加工

加强专用青贮玉米的研发,建立专用青贮玉米制种基地;新建红三叶、十字马塘、牛鞭草等牧草品种繁育核心场、资源圃各1个,建设保护区1万亩以上;新建扁穗牛鞭草等繁殖基地1万亩,皇竹草等繁殖基地1万亩,红三叶等繁育基地1万亩;人工种植牛鞭草、皇竹草、百喜草、芦苇、白三叶等牧草10万亩;建设集中成片种植用于加工贮藏的紫花苜蓿、红三叶、饲用玉米、甜高粱、多花黑麦草等优良高产牧草基地200万亩;引导发展饲草加工企业2—3个,年加工草颗粒、草捆、草粉等草产品10万吨。

五、大力推行秸秆养畜

扶持开展秸秆养畜联户示范、示范场和青黄贮饲料专业化生产示范建设,重点支持建设秸秆青贮氨化池、购臵秸秆处理机械和加工设备、畜禽养殖和秸秆饲料加工基础设施改造以及畜禽品种改良等,增强秸秆处理饲用能力,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进程。

第三节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按照“整合、完善、巩固、提高”的要求,全面构建较为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水平,增强对重大动物疫情和动物产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应急反应和控制能力,保障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安全。

24

一、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

改扩建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1个,使其具备诊断高致病动物病原微生物的资格和能力;改扩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扩大动物疫病监测范围和能力;新建市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为动物疫病诊断和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新建市兽医菌(毒)种保藏中心,有效地保护微生物资源,维护实验室生物安全;以重庆动监110指挥中心为基础,新建重庆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中心1个,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与实时动态指挥能力;在荣昌、涪陵、万州和黔江等地新建片区实验室4个,更新添臵其它35个县级(渝中区除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仪器设备,提高动物疫病监测能力并达到病原学监测水平;新建标准化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分所)500个,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水平。新建市级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库;改扩建县、乡防疫物资储备库基础设施并配臵仪器设备,确保全市动物疫病防控物资的有效存储和供给;完善村级冷链设备,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提供保障。

二、强化动物卫生监督

改扩建市、区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并配臵仪器设备,提高监督执法能力;新建市级和4个区域性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提高无害化处理能力;新建4个区域性动物检疫隔离场,对引入动物进行有效隔离,降低疫病传入风险;优化调整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布局,新建铁路、航空和港口动物卫生监督检

25

查站4个,配臵必要的工作用房和仪器设备,提高检查站控制和阻断跨地区动物疫情传播和扩散的能力。

三、健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建立市级数据库1个,作为全市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系统的数据中心;分别改造40个区县(自治县)、1000个乡镇、34个检查站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系统,配臵必要的数据采集仪器设备,建立数据采集终端,完成数据采集和传输。

四、加强动物防疫技术支撑

新建市级兽医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加强对兽医人员的基础教育、继续教育和动物疫病防控技能培训;建设市级执业兽医考试考务信息系统和执业兽医考试网站与远程教育信息网络平台,按国家规定对执业兽医进行考试。

第四节 产业化经营体系

以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为目标,培育畜产品现代加工企业集群,提高全市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对畜禽适度规模养殖保供基地建设的带动能力。

一、扶持畜牧产业龙头企业

按照“求精求强不求多”的原则,突破所有制和地域的限制,培育或引进一批畜牧业养殖、加工、保供龙头企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或引进10—20个起点高、规模大、外向型、带动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引导做大做强2个年产值超50亿元、5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加工龙头企业,创造良好

26

的产业发展环境,使其发展壮大成为引领畜牧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带动相关产业和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同时,鼓励通过引进三资、培育主体,整合资源、组装主体,提高大户、改造主体,搞好改制、创新主体的方式发展各种类型的新型股份畜牧企业,以形成各主要产业和主导产品生产的企业集群,优先和重点扶持以畜禽育种、畜禽产品加工为核心,养殖、加工、贸易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二、培育畜牧业经济组织

“十二五”期间加快畜牧业的组织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鼓励和扶持养殖场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或建立新型股份合作企业。重点建设重庆市畜牧业协会(含生猪、奶牛、肉牛、山羊、家兔、家禽、蜜蜂分会)、完善畜产品加工协会和饲料工业协会,有效提高畜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基本生产单位规模,加快解决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养殖户的被动和弱势地位。

三、建设畜牧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体系

加强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区域性中心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及区县(自治县)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等现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创造条件支持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实现1000亿元交易额,鼓励重庆生猪交易市场开展电子交易,创新交易方式,拓展功能,提升水平;积极引导规模较大、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的畜牧企业进入畜禽屠宰加工领域,进行畜禽产

27

品屠宰分割加工,加快发展现代畜产品配送和流通体系,建立市场销售网络;进一步加大畜产品分级、保鲜、加工、包装、贮运等适用型技术的研发力度,开发适合于超市销售的肉类分割、分级、预冷保鲜产品、分割冷冻制品和深加工熟制品,大力发展各类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奶类制品、地方特色畜产品和动物营养保健品;积极培育和扶持发展集生产、贸易、加工、配送为一体的衔接产地和销地市场的龙头企业,积极推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大型连锁超市、流通配送企业、大型客户集群结成合作联盟,拓展畜产品直销市场,发展超市连锁经营,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十二五”期末,全市要形成10个以上有一定影响和带动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建成2个以上出口创汇的外向型畜牧龙头企业。

第五节 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以打造全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高地为目标,扎实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手段建设,进一步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大对养殖场、屠宰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等环节畜产品的检测力度,增加检测项目,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

一、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分别在全市区域中心城市建立兽药饲料检验检测分中心。在15个区县(自治县)建立畜产品质量追溯示范体系。推广应用电子标签(RFID)等电子识

28

别技术,开展畜产品认证、产品标识审定、标签编码管理、标签信息查询等,建立畜牧业生产经营全程控制的信息安全追溯系统,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执行畜牧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及休药制度,规范和指导养殖户科学用料、用药。建立畜禽养殖场(户)生产、免疫、用药台帐和质量追溯制度,严格执行畜禽养殖标识、免疫标识制度,建立畜禽养殖档案。

二、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积极推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商品畜禽集中屠宰制度,尽量减少活畜禽的大范围流通;积极争取建设农业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完善基础设施,配臵设施设备,提高监测能力,扩大监测范围;强化市、县两级饲料兽药执法队伍建设,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提高快速、准确和应急处臵能力。

三、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

选择10个重点畜产品龙头企业和10个大中型农贸市场,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监管平台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平台等,强化畜产品的食用安全保障。

第六节 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

以建设全国畜牧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加快畜牧科技的研发、创新、集成和推广,建立健全畜牧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等三大体系,加强市农业系统畜牧技

29

术推广、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畜牧科技协作,培育畜牧科技创新主体,不断提高畜牧业现代科技水平。形成与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畜牧科技源头创新体系、畜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和高效养殖技术创新示范体系。到2015年,畜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率达到80%以上,科技进步对全市畜牧业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主要畜禽品种良种率达到90%以上。

一、完善现代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

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龙头企业,建设和完善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西部兽药研发评价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畜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新成立2~3个畜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持续、稳定地支持20~30个科技创新团队,开展资源保存、新品种(系)培育、节本增效、产后加工增值、疫病防治、产品质量监管、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技术攻关。加强科技协作,组建覆盖现代畜牧工程技术领域的区域畜牧科技创新中心。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着力构建功能合理、机制灵活、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开放式畜牧科技创新平台。

二、健全现代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

强化以区县(自治县)畜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发挥其在畜牧技术推广中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基层畜牧技术支撑体系改革试点。完善畜牧兽医包片负责制和挂牌责任制,建立岗位责

30

任、人员动态管理和工作考核等制度,加强跟踪、检查、评估和表彰,建立长效推广机制。

加强畜牧科技协作,组织专家研究确定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并围绕其开展试验和示范;支持畜禽饲养技术标准的编制,健全完善我市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标准体系。积极对接国家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点做好生猪、肉牛、奶牛、山羊、肉兔、水禽、蛋鸡、蜜蜂等畜牧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建设,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科研、推广相结合的路子。

三、强化现代畜牧业科技培训体系

把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推动力,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管理和专业人才。加强对畜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推进现代畜牧业知识更新,开展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强化兽药饲料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支持有关高等院校办好涉牧学科专业,培养大批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的专门人才;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作用,开展面向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依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平台,采取课堂讲授与现场展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养殖适用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活动。

31

第七节 信息化服务体系

以打造全国畜产品信息物流中心为目标,依托“金农”工程、重大动物疫病110指挥系统及部市共建畜牧业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统计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我市畜产品生产、疫病防控、市场竞争和物流商贸的信息现代化。

一、建设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系统

建立重庆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系统,重点采集、监测优势畜产品生产和价格数据,加强畜牧业生产与养殖效益信息采集与监测,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完善处臵预案,提高应急调度与指挥救援的能力,保障畜产品供应和农民增收。

二、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

利用“物联网”等技术,通过对畜禽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繁殖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环境监控、远程诊断等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畜产品产量和品质,减少养殖场废弃物排放,增加养殖效益。积极支持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建设,努力扩大生猪交易量,适时增加畜禽交易品种。加强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示范建设,推广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建设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完善畜产品电子交易体系。不断拓展重庆畜牧网、重庆兽医网、重庆动物卫生监督网等行业网站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发挥技术推广、政策宣贯、产品展示、企业推广的综合效力。

32

三、完善畜牧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数据库

完善市、区县(自治县)畜牧兽医技术支撑机构、养殖单位、专业合作社、畜牧兽医专家信息库等数据库。集成1007个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34个公路检查站、20000户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户、信息。

个畜牧专业合作社和200名畜牧兽医专家33

50

第五章 重点工程

“十二五”期间,共建设七大类重点工程共120个建设项目,共计投资196.6亿元。详见附件表(“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及投资概算表)。

34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养殖农户增加收入是我市“十二五”畜牧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各地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转变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规划指导、政策落实、协调服务职能,组织实施好各项重大工程,不断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协调发改、财政、国土、水利、金融、环保、科委等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协同工作,制定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信贷、用地、物资、人才、技术、信息、流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确保各项强牧惠牧政策的落实,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深入研究,科学分析,准确把握畜牧业发展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畜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积极探索、总结成功经验,抓好典型经验的推广,确保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

第二节 完善扶持政策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业主投入为主,吸引

35

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针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快完善扶持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投入机制。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在继续实施国家生猪、奶牛良种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实现重点区县全覆盖,逐步将肉牛、肉羊、蛋鸡和肉鸡纳入补贴支持范围,大力推广使用优良畜禽品种,增加补贴数量。在认真实施国家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同时,逐步扩大畜种范围,加大对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种养生态循环示范建设投入,推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强化畜禽及牧草种质资源保护,持续增加资源保护经费,保护畜禽及牧草多样性,争取中央畜禽良种工程项目推进畜禽及牧草育种工作。加强对各区(县)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积极争取增加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数量和资金规模,积极争取中央对肉牛、奶牛、山羊、蛋鸡的奖励政策,支持畜牧业优势区(县)发展优势特色畜种。增加饲料、兽药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经费,加大抽检频次,提高饲料、兽药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草原治理和南方易灾地区草地生态保护工程。支持开展草原生态监测和草原鼠虫害及毒害草防治,提高草地防灾减灾能力。支持开展畜牧业生产统计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生产、生态、价格等信息,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支撑。积极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兽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mi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