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评估汇报材料董校的

更新时间:2023-07-17 10:0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本情况:五峰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83名,其中专任教师76名,女教师32名,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38名,占教师总数的50.7%,专科学历的32名,占教师总数的42.7%,学历合格率达93.3%;具有高级职称的4名,中级职称的36名,初级及其以下职称的36名,;全校共设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43名,其中女生532名,寄宿制学生643名;师生比1:13.9。

我校实行年级组和教研组并行的管理模式。现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经验向同志们做一交流介绍。

一、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

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

我校本着教研必须为教学服务、教研必须和教学紧密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教导处为龙头、以教研组为基础、以教师为着眼点,实行“以校为本”教研的教研体系。教导处制定整体规划、学校教研课题,全面负责校本教研工作;教研组开展具体活动,以听评课活动,教学常规活动及督促检查、教师专业学习,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等工作为重点;教师以教学、教研、培训提高为三大任务。其总体规划可概括为123456工程:

1、一个目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两种渠道:校本培训;校本教研。

3、三个重点: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的管理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四个内容:德育工作;教法研究;学法探讨;教材评析。

5、五项措施:制度齐全;管理顺畅;分工协作;责任明确;奖罚

分明。

6、六种方式:自我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合作交流;课题研究;评比竞赛。

二、校本教研的管理:

1、课程建设

我校严格按国家规定课程计划设臵课程,安排课时,无任何随意增减课程、课时的情况发生。按照上级颁发的课程方案开设了综合实践课,校本课,有专任教师、有专门教材,学生100%参与。

2、校本教研的管理

我校建立了由校长统一规划,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教研组为核心载体,以校本培训为辅助,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体,德育、教法、学法为研究内容的校本教研机制。制定了《五峰中学校本教研规划》,《五峰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和《五峰中学校本教研计划》,出台了《五峰中学教研组建设规范》,力争做到统筹规划,分工协作,明确职责,突出重点。学校每学期有教学教研计划,各教研组、课任教师都根据学校教学工作总体计划制定相应的学期活动和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且认真实施,活动有检查、有记录。检查结果纳入对教研组、课任教师的年度考核。

学校提出了教研组以教学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为重点的方针,教研组对教师的“备、批、授、改、辅、考、培训、教研”等教学教研环节进行全面的规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对教师的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进行周签字制,并认真做好情况记录,及时督促教师做好补救工作,严防教学工作中不良问题的长期存在,以免影响教育教

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具体负责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教学创新等教研活动,年终对教师的备课、授课等情况做出全面的等级评价。信息技术组负责开展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评价、考核工作。教导处指导、督促、检查校本教研的实施情况。

三、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校本教研的基础。为此,依据我校实际,制定了《五峰中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方案》,《教师“一帮一”工作计划》、《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计划》、《教师岗位培训工作计划》、《校本培训工作方案》、《“名师良师”工程方案》、《关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关规定》、《关于加强教师课件制作能力培训的规定》、《网络教室上课申请安排》等一系列计划、制度,从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手段途径、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力求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充满创新活力、能够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进行新课改教学实验多年来,我校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中心校组织的通识培训;学校每学期都进行一次集中校本培训、学科培训,每周的教研组活动都安排新课改学习内容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学习,100%教师参加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学习内容以新课标、《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怎样教》为重点、以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主线。培训主要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集中学习,教研组专题学习,教师业余学习;以观看VCD、录像片(课堂实录、专家讲座),开座谈会、研讨会、

听评课、参观学习等形式为主。每位教师都有学习笔记、有心得、有反思、有再认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这一资源优势,我们把网络教室的资源运用和多媒体教学作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学校有了自己的网站,积极筹措资金开通了网校,网络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出台了《五峰中学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培训方案》,《五峰中学关于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规定》,建立了《五峰中学教师微机培训日志》,对全体教师每周进行定期培训。并给多媒体教室排课,教师填写《多媒体教室上课申报表》,并进行考核,尽快让广大教师掌握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目前大部分教师已掌握了相关技术,新的教学手段正逐步被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教师培训情况的考核,全面纳入教师学期、年度考核之中,以查笔记、查学习记录、写心得、教学反思等方式进行。

为进一步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紧张有序的开展,学校始终坚持在每周一早召开行政例会,在认真总结上周管理工作的同时,安排和部署新一周的工作,并通过《周工作安排表》,将学校、教导、德育和总务等部门在一周内的主要工作、上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有关要求等内容及时打印下发到各处室,要求全体教师认真解读,明确一周内学校开展的主要工作及相关要求,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的放矢。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周工作安排》这一有效载体,突出了人文精神,设立了“每周一语”栏目,为全校教师寄语有关班主任工作培训、师德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文章,为广大教师的业务自修提供了必要的养料。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在职学习和离职进修。同时,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由专人负责,组织实施,将教师队伍建设与“四培双带”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机制,制订评选办法,着力培养校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校本教研

1、加强领导与统筹规划: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研组的工作实行行政领导包干负责制,包干领导在参加教研组各种会议与活动、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本组教师的课堂听课、评课并指导教师的工作。学校制订《教师成长记录册》,将校本教研的具体内容归纳为一体,便于教师操作,便于学校总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研究的效益。

2、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评课活动。主要形式有:新老师汇报课、教研课、对比课(同课异构课)、公开课、示范课,尝试课。

3、 “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开展了中、青年教师“一帮一”活动,对新教师进行对口帮扶活动,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从备.批、授、辅等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帮助,力争在短时间内使青年教师成为我校的教学骨干力量。

4、集体备课与课题研究

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组,教研组有集体备课小组,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了人员、场地、时间、内容的统筹规划与落实,学校确定了 “七年级分层教学”实验课题,制定了具体方案,与此同时,加强了教研向课堂教学的扩展与延伸的力度,语文组专门

开展了以《加强材料识记,提高作文水平》为课题的校级教学研究及实践活动;各教研组也分别确定了自己的教研课题,目前所有课题实验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小组活动。学校以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方式发展学生专长,共成立了文学小组、数学小组、英语小组、物理小组和乒乓球、田径队、篮球队、合唱队、学生小乐队、舞蹈队、美术组、书法组共12个活动小组,各活动小组做到“四定”、“四有”:定计划、定人员、定时间、定场地,有专任教师、有活动记录、有活动器材、有活动总结。

6、多种竞赛(比赛、评比)活动。

(1)开展创新课比赛活动,分年级组进行,每学期一次,并评选出5-6名最佳讲课教师:每年推出4-5名学校骨干教师。

(2)开展“人人讲好一堂课改课”活动,并组织教师观摩、评点。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这项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且有详细的听课记录,教研组有评课记录,认真做好评课工作,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取得新突破。讲课教师从备课、说课、上课等各个方面精心准备,不断探索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新途径。

(3)学期评比:教案评比,板书设计评比、作业批改评比、教学反思与教学随笔评比、课件设计、优秀论文等各项评比活动,评出其中的优秀教师,并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

8、走出去、请进来。

几年来,我校先后组织教师到湟中羊圈中学、大通新城中学、平

安沈家中学、互助一中、丹麻中学、威远镇逸夫中学、民族中学、哈拉直沟中学、西宁青藏花园学校、兰州六中等参观学习,并召开座谈会,学习交流新课改经验。和哈拉直沟中学、丹麻中学、高寨中学开展了四校联片教研专项活动。并及时出版了 “青藏花园行”“兰州六中行”两期《教研园地》专刊。同时邀请青藏花园学校领导到我校进行了专题报告;邀请了我县哈拉直沟、双树、高寨等学校优秀教师到我校进行了示范交流教学。

五、成果展示。

1、创办“一报两刊”( 即《德育简报》、《澄花》和《教研园地》)。 德育处每周出版一期《德育简报》,充分发挥简报短、精、快的优势,及时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进展,介绍德育工作的新经验,解决德育工作的新问题。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晴雨表”,师生德育竭求的“及时雨”。

在整合原教研组创办的《丰收》、《数学天地》《政史天地》的基础上,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建立了五峰中学“澄花文学社”,定期出版校园文学刊物《澄花》,现在已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一方沃土;

学校主办《教研园地》设有多个栏目,旨在展示我校教研教改的新成果,推出各地教研教改的新经验,介绍各地教研教改中的不同观点及争鸣,并向中心校《五峰教苑》及教育局教研室推荐上报优秀论文。

2、开通了校园广播——校园之声,并由专人负责,开设了校园动态、一周要闻等栏目,每周一中午试播,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3、每学年开展一次“校园文化艺术周”活动,集中展示学生、教师的文化艺术活动的成果。目前已成功举办了4次。

六、取得的成绩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广大教师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校园内捷报频传。

1、获奖情况

近三年来,我校有14名教师获县级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最佳讲课教师等荣誉称号,我校青年教师米世平在全省“珠穆朗玛杯”课件制作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张万莲在全县数学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和全省初中数学课说课大赛三等奖。学生参加县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学生达38人次,在青海省首届“特长杯”绘画、摄影、艺术作品比赛中,6名学生的6件作品获优胜奖, 有4名学生被评为地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3名同学被县教育局授予“首届百名道德小标兵”荣誉称号。近三年体育达标率平均为98.1%,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率为100%,在校学生巩固率平均为99.7%.

2008年,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成绩:优秀生上线27名,被县一中和民中录取的有109名,录取率为62.6%。175名学生被县职业中学录取,录取率为88.8%。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的高度评价和表彰奖励。在全省第一届中小学校园电视节目评选活动中,我校信息办制作的专题片《我的家乡——五峰寺》和《“两免一补”——放飞农村孩子的求学梦》均获优秀奖;在全年初中数学竞赛中,王洪乾同学荣获省级一等奖,马贵琳、王振龙同学荣获省级二等奖,雷万云、王兴院、张得民同学荣获三等奖,薛兴世、马福存、刘生芝同志获指导教师奖;在第十八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苏延鹏、刘青、赵统强同学荣获省级一等奖,雷有全、郭建忠同学荣

获省级二等奖,田刚、马冬香、曹志宏同志荣获指导教师奖;在青海省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雷占宝、张树祥、董维新、马之旭、常玉章等五名同志撰写的教学论文荣获二等奖。在全省第七届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唐艳、戴朝男、李生辉三名同志撰写的教学论文分获二、三等奖;在全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讲课比赛中,温海菊同志荣获二等奖;桓寿邦同志被评为海东地区教学能手;董维泰同志被评为全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国彩虹同志被评为县级优秀讲课教师,唐艳、国彩虹、戴瑛三名同志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米世平同志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感动——2008”全县青少年书信写作比赛中王艳、薛守菊、苏延兰、王开慧等四名同学获奖。

2、教风学风发生的新变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能想办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的热情。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如上课时教师的笑容多了、情感丰富了、鼓励的话语多了、让学生活动的场面多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现象多了,爱提出问题的学生多了、创造教学情境的做法多了,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气氛浓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旧的教学观正在逐步淡出,新的教学观正在逐步形成。

七、困难和问题:

教师认识上:对传统教育带给教师和学生的沉重压力、负担,有着切肤之痛;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非改不可;但认为制约新课程改革

的不是教师不愿意,而是社会因素,家庭(特别是家长)因素。社会、家庭对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及社会上奉行的人才标准、高考制度、用人制度等不发生根本转变,单靠教育部门和教师的努力,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教学现状方面: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转变都很大,也普遍感觉到学生比以前活了,课堂气氛好了,师生关系融洽了。但课堂教学中还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全面整合三维目标,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不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还停留在浮浅的层面上。同时,由于学生基础较差,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赶不上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教学中有时感到力不从心,由于缺少专家组的指导,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甚至于感到束手无策,影响了课改的积极性。教师培训有待于深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仍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

教学条件方面:虽然建立了实验室、图书室、网络室等教学资源;但数量少,加之其他因素制约,许多问题只有好想法,但没有条件实行。

教材方面:部分教材难度大,如英语,和本地学生实际不相符,学生完全掌握有困难;部分教材内容专业性强,不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如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等,学生兴趣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综合实践课本,理论联系不上实践。

中小学教育衔接方面:部分课程衔接不上,如英语、计算机课。由于小学没有专业教师,这些课程基本上开不了,到中学后,学生没

小学基础,教师授课难度大。

各位领导,以上的情况汇报,都是我们在课改教学研究中实实在在的总结,对成绩我们决不夸张,对困难和问题也决不回避,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进行批评指正,以促进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ma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