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8年高考成语真题汇编 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01 19: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一)——成语答案

2018全国1 B 【解析】第一空:一应俱全,意为一切齐全,侧重在全。应有尽有,应该有的都有了,侧重在多。观察第一空语境可知,此处只是强调各种实验室都有,或者说很多实验室,而不是侧重在强调实验室种类的全面。因此,选应有尽有,更贴切。

第二空: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侧重在视野无阻碍,全能看见。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侧重在还原真相、理清本源。结合语境,显然,“犹如千里眼”,侧重在突破视野的各种阻隔,一览海底世界。此空选“一览无余”更合语境。

第三空: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完成。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此空选“轻而易举”更好,原因有二,第一,语意轻重程度上“轻而易举”更贴切,两者都用来形容办事容易,如果按容易程度比较的话,“易如反掌”比“轻而易举”要更容易。第二,语言表达习惯,“易如反掌”通常不作状语,我们常说“轻而易举地完成某事”和“完成某事易如反掌”。(注:也许有人会说网上百科上介绍说,可以作状语,但目前还未在辞书上查到相关依据。)

第四空: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此空的上文强调“进步”之后再加一把劲,应填“再接再厉”。

此类题型,不用词词皆通,做题时要用好排除法。比如,此题第二、四空,相对难度较低,用好排除法,易得出正确选项。

全国2 18.C 【解析】第一空:寿终正寝,比喻事物的消亡。无疾而终,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第一空上下文语境可知,此处是个假设句,但若真消亡,按句意,必是受到复制和模仿的影响导致的,并非自行消亡、自然终结。因此,此处只能选“寿终正寝”。

第二空: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结合语境,当然要讲的是名留青史的大师们,而非一时之间有影响的人物。因此,比较之后,选择“名垂青史”更为合适。

第三空: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侧重在“收容”。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侧重在“采纳”。结合语境,梅兰芳在京剧改革上主动创新,自然是采纳各方长处,为京剧创新所用。因此,选“博采众长”更合适。

第四空: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只是依样画葫芦,实际上并不理解。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根据词意可知,“照猫画虎”更适合用来形容京剧表演。

2018新课标3卷17.B 【解析】

第一空:波澜壮阔,形容气势宏伟或规模浩大。声势浩大,意思是声威和气势非常盛大。迁徙盛举,突出在规模宏大,因此选“波澜壮阔”更合适。

第二空: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强调随着别人走。此空中没有追随的对象。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显然,上文明确指出“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必然不会随遇而安。

第三空:宵衣旰食,指勤于政事,用在此处对象有误。应选“全力以赴”。

第四空:娓娓动听侧重叙述,引人入胜侧重在故事情节吸引人。此处修饰故事,宜用“引人入胜”。

2018北京卷 4、D 【解析】D.未雨绸缪:意思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

2018江苏 1、C【解析】特立独行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一般作谓语、定语。中古古代的儒家经典应该是经过古圣人身体体验,努力实行的。所以第一空选用“身体力行”,排除A、B项。

“耳提命面”,意思是不但当面教导他,而且提着耳朵叮嘱他。后用以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根据语境“说教”,第二空应选“耳提命面”。排除D项,因此答案选C。

“顿悟”,指猛然醒悟。“领悟”,就是体会,解悟。根据语境“躬亲实践”,“心得”也应选“领悟”。2018浙江 2.C【解析】A项“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川流不息,往来不断。C项的“关于”,

介词,①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兴修水利,上级已经做了指示。②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定语(后面要加‘的’),或在“是…的”式中做谓语。③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该句“关于绘本创作者”,指出对象,用“对于”。D项的“观照”也叫静观,美学名词,指人(主体)在超功利的状态下对事物(客体)特性进行观察、体验、判断、审视等特有的心理活动。

2017全国1 正确答案 B 解析重整旗鼓:指失败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意味深长:意味深长久远或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的出现,没有穷尽。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现差错。

考查方向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由解析可知①④⑤均不合语境,所以选 B 易错点“重整旗鼓”“万无一失”忽略语境,容易选错。

2017全国2 A 【解析: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②“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④“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A。】

2017全国3 正确答案 D 【解析: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正确;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使用对象错误;等而下之,由这一等级逐级往下。形容逐渐下降或降低。正确;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正确;滥竽充数,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错误;滔滔不绝,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使用对象错误。故选D。】

天津卷【解析:选D。观点:①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②专指政治观点:没有正确的立场,就不会有正确的观点。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利用观念系统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实践、总结等活动,从而不断丰富生活和提高生产实践水平。观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等特点。1 思想意识,传统观念 2 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理念:1、信念:人生~。2、思想;观念:经营~|文化~。“含义”是指字、词、话语等所包含的意义.“涵义”与“含义”的意思完全相同,两者是一对异形词.内含: 1.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 2.内容。 3.犹含蓄。内涵:①内在的涵养:他是个内涵很深厚的人,绝不会恃才傲物的。②逻辑上指概念中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涵养,是指滋润养育;培养。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内涵是涵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劳燕分飞: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②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③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④分道扬镳: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⑤同日而语:指不同时间的同一事物相比较。⑥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⑦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⑧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江苏卷 A 【解析: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求治:想办法治理好国家。此处和国家治理没有关系,所以选“精益求精”。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此处不涉及老眼光,应该选“耳目一新”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此处不仅强调数量多,还强调有美感,应该选“美不胜收”。因此答案是(A)】

2017山东卷【解析:D(D)项“不言而喻”意思是“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不合语境。】

“不言而喻”不能修饰“证明”。知人善任: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2016年全国 I 卷)【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要关注语境、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问题。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并行不悖,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不合语境。奉为圭臬,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全国II卷)【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要关注语境、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问题。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望文生义。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望文生义。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不合语境。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注意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孔颖达正义: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讳莫如深: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出处《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安步当车:安:安详,从容,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出处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16全国III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①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此处成语用于表示当地传统文化典籍十分丰富,成语使用正确。②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此处成语不合语境,被误用来形容观众们欣赏小香玉的表演,句中并没有观众们用新眼光欣赏他的意思,成语使用不正确。③一言九鼎:形容言语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此处成语不合语境,被误用来形容藏族姑娘卓玛的诚信精神,成语使用不正确。④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此处成语用来形容公安人员按照调查所得线索捉拿在逃人员,成语使用正确。⑤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此处成语用来形容书法作品流畅飘逸,成语使用正确。⑥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此处成语望文生义,被误用来形容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成语使用不正确。

(2016山东卷)D 试题分析: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也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者不现实的理论、方案等。A项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B项扣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者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又作动人心弦。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多指激动人心。C项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16年浙江卷)【答案】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

A.甘之如饴: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B.亦庄亦谐:形容既严肃又风趣。

C.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D.竹筒倒豆子:喻坦诚,无保留。甘之如饴,用于修饰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能接受,适用对象不当。不同风格的音乐,不属于艰难、苦难。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此题中A项甘之如饴,用于修饰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能接受,适用对象不当。不同风格的音乐,不属于艰难、苦难。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江苏卷)【答案】B

【解析】标新立异:标,用文字或其他记号表明。意思是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一样。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跟大家不一样。)“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此处宜用前者。“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此处宜用后者。“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此处宜用后者。我感觉本题的答案值得斟酌一下。第一个空选“与众不同”是没有争议的。关键在于第二个空。本分析认为“机敏”与“敏锐”两个词强调的重点不同,但我想更应该看一下这两词使用的对象,这是一个拟人化的句子,“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把生活当作人来写,而作为整体的人,一般都用的是“机敏”,而“敏锐”更多的是用于人的观察力、目光等,只用来表达人的部分的特征。这句话或还原为:其实生活很机敏,它的目光很敏锐,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机敏的人才有敏锐的目光,而不是敏锐的人。至于“浮躁”与“焦躁”,《现代汉语辞典》解释“浮躁”为“轻浮急躁:性情浮躁”,解释“焦躁”为“着急而烦躁:焦躁不安、心里焦躁”。就现在一般的语言习惯来说,“浮躁”多用于集体的或个体的轻浮急躁的心理状态,而少针对具体的事情,而“焦躁”多用于具体行为时的心理状态。所以,第三个空格处用“焦躁”也未尝不可,因为这里是针对追求“具体目标”而言的。

因此,我认为,第一题应该选A,而不是B.或者选AB都可以的,因为“浮躁”与“焦躁”在这里区分度不大。(2016年天津卷) B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顿挫缓急指顿与挫、缓与急;

凝重,包含厚重的意思,更强调庄重稳重;

波动,比喻不安定;起伏不定.波澜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与书法相搭配该用“顿挫缓急”,;“蓬勃之势潮水般”形容水流较急,该用“涌”而不能用慢慢的“淌”排除AC;与“细若游丝”相搭配,不能是“波动”,而是很细微的“波澜”,排除AD;

【答案】B【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词语的考查,重点在语境,易混词语。词语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同义或近义词既要注重实词,又要重视虚词,特别要注意从去年开始出现的一些意义虽并不那么相近却较易混淆的“准同义词”的选择。1.语感法。要求听准、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如“凝重”和“厚重”的选用。2.正确释义法。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如“抑扬顿挫”和“顿挫缓急”。3.望词生义法。在遇到自己不能准确解释,或确定选择的时候,不妨可以用“望词生义法”。顾名思义,望词生义就是看到词语,根据自己在平时的构字、用词地学习和领悟中,估计和推测该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涌”和“淌”。“波动”和“波澜”4.联想想象法。如果所给选项中,有的词语很不容易区别或很难理,就可以把词语中比较费解的语素,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式进行组词或造句。而且,组的词或造的句是我们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人人皆知的。这样可以化难为易,把抽象变为具体,把知识联系生活。自然,做题就不是很困难了。5.排除带入法。排除,即把最不可能的干扰选项排除掉,再把相似的两项带入句子,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技巧,最终选出答案。

(2015新课程卷I)答案: C(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考虑)

(新课标全国卷II)答案:B(“墨守成规”的意思是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2015湖南卷)【答案】B【解析】坚贞不屈:坚定而有节操,绝不屈服。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前者突出不屈服,后者强调不动摇。对应“矢志不渝”应用“坚定不移”;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不松懈。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前者突出自身的努力,后者突出新生事物的发生,根据“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应选“自强不息”;百废俱兴: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百废待兴: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新中国成立之初”应是“待兴”;奋起直追:指鸟类振翅起飞,紧紧的追赶上去。奋发图强:振作精神,谋求富强。此处写“中国人民”宜用“图强”。

试题分析:本题结合语境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恢复新课标卷的成语考法。语料出自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第四集《中国力量》与第一集《百年逐梦》,贴近“中国梦”。原文是“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立足今天、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尽心本职,也算是为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回

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不再像一个半世纪前那样遥远,甚至也不像一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万道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重庆卷)答案:B (A 施行,指方针政策等从某一天发生效力。B 高妙,意思是高明巧妙,美善之至。不能用来形容色彩,因此错误。C 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D 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山东卷)答案:A (A 穿靴戴帽: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的,例行的政治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B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目的相反”错,只是不统一。C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物品。D 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只形容罪行)

(安徽卷)答案:A (A项,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B项,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C项,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D项,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广东) 答案:D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戎马倥偬:戎马: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繁忙。形容军务繁忙。

名不见经传:指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不出名、没有名气或者太隐秘、太偏僻,还有很神秘的意思。不容置喙:容:容许,允许。置:安放;喙:嘴。。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

(天津卷)答案:A(情趣:指志趣、志向或情调趣味。有时也指情意。情调:是人们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指人情感活动表现出来的基本倾向。冷峻深沉:思想感情不外露,遇事沉着冷静。冷峭阴沉:形容冷气逼人、态度严峻、话语尖刻。温和娴雅: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举止文雅。平和更加侧重于心态的平静、心平气和即使是激愤的情感也是以淡泊之音表现出来。冲淡平和:即淡泊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是指心灵的宁静、情感的柔和。至关重要:关:比喻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举足重要: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足以影响全局)

(2015年四川卷)答案:A (A 中的“届时”指的是到时候、那时候,还没有发生的某项活动或某项事件,与句中“日前”“进行了交流”相矛盾) 熟稔:十分熟悉。声名鹊起:声名: 1.名声。 2.声教和名教。鹊起: ①指见机而作或乘时崛起:志在鹊起豹变。②比喻名声勃兴:声誉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2015江苏卷)【答案】B 【解析】先了解这三组近义词语的解释。徘徊:(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豫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积聚:积累。积淀:(1)积累沉淀;(2)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结合语境,可采用“先易后难,逐个排除”的方法。三组词语中“废寝忘食”和“宵衣旰食”区别最明显,从使用对象看,前者适用所有人,后者多用于帝王,结合语境中“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排除“宵衣旰食”,进而也排除了A、C两项;其次是“踟蹰”和“徘徊”,从使用范围看,前者多用于人的心理,范围较小,后者使用范围则较大,结合语境中的人类“历史”,只能用“徘徊”,这样就只剩下B项。当然“积聚”和“积淀”区别也较明显,二者语义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聚”,后者侧重“淀”,结合语境中的“智慧”,只能选后者。

【点评】从题型看,《考试说明》的“典型题示例”中这种题型已明确列出,近几年江苏也一直在考,考生平时训练一定也不会少,因此考生对这种很题型熟悉;从内容看,考查的三组近义词语(成语)区别很明显,语境用词指向也很明确,不存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现象。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今年词语考查难度有所降低,考生容易上手,一开始就让考生坚定了信心。

(2015年浙江卷).答案:B 解析:A项,“何况”指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B项,“结余”指结算后余下的,如“他工资不多,但每月都有结余”。“节余”指因节约而剩下的钱财。句中明确表明是“省吃

俭用”,所以,应该用“节余”,而不是“结余”。C项,“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适用对象广泛可指人可指物。“休戚相关”一般只能指有福祸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 D项,“蔚然成风”指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褒)

(2014年课标 I)【答案】C 【解析】所给的三个成语意思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每个成语所偏向的重点是有区别的:“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理应接受。①句的中心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很明显是道义上的,故应填“义不容辞”;②句主要说的是“父亲们所承担的义务”,所以应该填“责无旁贷”;③句主要强调的是“不推让”,应填“当仁不让”。故只有选C项。

(新课标卷II)【答案】B 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题中各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仔细分辨各句语境。【解析】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时采取预防措施。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准备。防微杜渐: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2014年全国大纲卷)【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试题解析】A项,“盖棺论定”的意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前面说的是“历史人物”,符合语境。B项,“敝帚自珍”意为“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句中的吉他是朋友多,不是自己的宝贝,用错对象了。C项,“风声鹤唳”意为“唳:鹤鸣声。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叫阵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句子说的是小镇春天美景,不符合语境。D项,“叹为观止”意为“叹:赞叹;观止:看到了止境。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子说的是高票价让人们无法亲临现场,用“望而却步”比较合适。(2014年北京卷)答案:C 解析: C“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但这一准备工作仅限于后勤工作,不包括“抢占市场”等行为。A“按下葫芦起了瓢”,意思是顾了这头丢那头。B“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意思是自家人不说客气话。D“君子之交淡如水”,指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

(2014年湖北卷) D。【解析】滋养:①养育;培养,如滋养身体;②养分;养料。如丰富的滋养。滋润:①湿润,不干燥,如:滋润的土地;②浸润;使湿润,如:雨露滋润禾苗壮。滋养,一般做拟人的修辞,荆楚文化对国画的作用,用“滋养”比较好。//创作风格,一般多用形式多样,故第二空选“多姿多彩”。“绚丽多彩”多用于色彩繁多。//“顽固”程度重,更能体现故乡的味道在人脑海中根深蒂固。//框定:多指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此处用锁定,强调难以摆脱。

(山东卷) 【答案】D 【解析】 A项,“不寒而栗”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反戈一击”指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所给语境是蓝军对另一方的行为,用词不当。C项,“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是上级对下级而言,句意是代表们积极发言,应该是会议组织者广开言路,而不是代表。

D项,“各有千秋”意思是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用在此处恰当。(2014年安徽卷)【答案】A 【解析】 A项,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含褒义。

B项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望文生义。

C项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适用对象错。

D项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不合语境。)(2014年辽宁卷)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情做得快。用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洞若观火: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清楚得好像看火一样。外圆内方:圆:圆通;方:方正。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出处]《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李贤注:“言延外示方直而内实柔弱也。孔子曰:‘色厉而内荏。’”

(2014年四川卷)【答案】D。 A选项中“今后”一词,是“此后,从这以后”的意思,“这”是一个时间点,而李劼人不可能听一次评书就掌握了四川方言中幽默的精髓,“以后”以此更恰当。B选项中“从而”一词的使用是与“进而”一词混淆了的。“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此外,如

果进一步采取的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看作是前一行动所产生的结果,那么既可以用“进而”,也可以用“从而”,但意思上还是有差别的。C选项主要是成语的意思理解错误,“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D选项中“息息相关”,是“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处恰当。

(2014年江苏卷)【答案】C【解析】用心: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匠心:巧妙的心思。别树一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别有洞天: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浑成:天然形成。饱满:丰满、充足。

依据语段中的“艺术家”“神奇”“煞费心血”“不露痕迹”“奇绝”等字眼,第一空应选填“匠心”一词,突出“巧”字;“园林”是风景胜地,所以排除“别树一帜”;“点睛之笔”不能用“饱满”一词来修饰,因为“点睛之笔”所用之笔墨少而恰到好处,不是

(2014年浙江卷)【答案】A。

【解析】 A项,“推托”是借故拒绝或推辞,使用正确;B项,“不只”应改为“不止”;“不只”是连词,表递进。而“不止”是副词,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后面应该有数量词语。C项中“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此处应为“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销售行情不火爆。D项,“大而化之”意思为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广东卷)【答案】A【解析】 A项“连篇累牍”,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多为贬义,原句并未体现出贬义。B项“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用在此处正确。C项“梳理”,本指用梳子整理(须、发等),也指纺织工艺中用植有针、齿的机件处理纤维,使之整洁的过程。语段中用以指对细节的整理,使用正确。D项“受众”,指的是传媒信息、文艺作品等的接受者。从宏观上来看,“受众”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受众”又可以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适用对象正确。

(2014年江西卷)【答案】D。【解析】【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也可以用来指一个人或者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语的总汇。“词汇”还可以指语言中词汇的某个特定部分,例如:“基本词汇”“一般词汇”“科技词汇”“外来词汇”“方言词汇”“行业词汇”。“词汇”不论用来指哪类词语,都表示某种词语的“总汇”。也就是说,是指词语的某种集合体,因此,“词汇”不能用来指单个儿的词。这是目前使用“词汇”时往往出现错误的地方。对此,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说:“一部词典只有一个词汇,不能有几千几万个词汇。我们只能说这部词典共收录两万个词,或两万个单词。”因此,“这篇文章里有不少新词汇”“读范文的时候要注意学习词汇的使用”“这几个词汇的意思要细心体会”之类说法中的“词汇”都应当改为“词”或“词语”。可见,(1)中应选“词语”。“不免”、“难免”和“未免”的区别:1、“未免”这个词用得最少、用起来也最为简单。它必须与“程度副词‘太、过分、过于、不大、不够、有点、有些……’以及数量词‘一点、一些’合用”,否则句子不成立。如果想对某个超出正常范围的事件、情况进行主观评价进行表达的时候,出于礼貌最好用上“未免”。2、“不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若表示一种理想结果或中性结果时,应使用“不免”;若表示一种不理想的结果时,可以用“不免”,也可以用“难免”。

3、如果要表示具有消极意义的某种客观事件发生或客观结果出现的“不可避免性”时,我们常常选择“难免”,也可用“不免”,但是在否定句式中只能用“难免”而不能用“不免”的。

4、“未免”和“不免”的词汇化程度较高,它们一般不会离合使用,而且主要用来修饰主干谓语而不是做谓语;而“难免”在不同,经常离合使用,尤其是在做主要谓语时。根据第一点,

(2)中应选“未免”。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3)中应选“无可非议”才合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m9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