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运动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7 22: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运动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学习目标】

1.会分析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会分析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能够绘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图 【学习内容】 一、地质作用

概念: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做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主要表现形式 能量来源 外力作用 二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包括 、 和 、地壳运动 1.岩浆活动

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向上运动,或留在地层,或喷出地表,凝结形成的岩石称为 ;留在地层的又称为 ,喷出地表的又称为 。 2.地壳运动 (1)、地壳运动分类 按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分类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对地壳表面形态的影响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从而引起地势的高地起伏和海陆变迁 实例 (2)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构造地貌 主要类型:褶皱和断层

褶曲 背斜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地表形态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 未侵蚀的背斜顶部有时成为山岭, ,两翼岩层 但不少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 蚀成谷地 岩层向 拱起 向斜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 ,两翼岩层 岩层向 弯曲 未侵蚀的向斜槽部成为谷地,但不少向斜槽部部分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地垒 形态 对地形的影响 实例 华山、庐山、泰山 两个断层之间的岩块 对 ,两边的岩块相对 地堑 两个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 ,两边的岩块相对 (3)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

①岩层向上拱起的是______,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打隧道较好。

②________是适合地下水的含水层构造. 此外______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③建筑、工程、隧道等选址应避开断层应避开______构造

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渭河 平原

(4)、板块构造学说(图见课本P55)

(1) 全球岩石圈分为____大板块,即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 )板块、 板块,在图中标注出来。

(2)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 (4)世界上有哪两大火山地震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质作用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经受 运动、 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为 。 三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主要包括 、 、 和 。

外力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风 、 流水 、 冰川 、 海水 等。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表解如下: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流水侵蚀 对地貌的影响 侵蚀作用风力侵蚀 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搬运作用 流水堆积 堆积作用风力堆积 冰川堆积 海浪堆积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①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留在地层或喷出地表,形成 。 ②岩石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 ③已生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 。

④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随地壳的隆起,突出地表,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新的沉积岩。

⑤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______,又成为新的岩浆。 根据上述过程概述试着完成下图: 变质变 图 岩浆

第三节 地壳运动和变化练习

(2010·淮安高一检测)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加勒比海岛国海地(首都太子港19°N、72°W)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16时53分发生了里氏7.3级大地震,海地损失惨重。50人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已奔赴海地进行救援活动。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活动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地壳运动属于的地质作用是( ) A.外力作用 B.火山喷发 C.内力作用 D.搬运作用 2.海地首都太子港所在的板块为( )

A.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 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3、4题。 3.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板块属于( ) 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 4.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 )

A.生长边界 B.陆地边界 C.消亡边界 D.海

洋边界

2010年2月27日,智利南部康塞普西翁市发生里氏8.8级大地震,智利震中与四川盆地震中(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几乎完全对穿。据此回答5~7题。 5.此次地震与哪两个板块运动有关( )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6.2010年世界地震频繁发生,可以看出( )

A.地球表面的岩石是一个整体 B.地球表面的岩石可以分为7大板块 C.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D.地震多发区都位于板块的碰撞地区 7.成因与地震较接近的自然灾害是( )

A.泥石流 B.水土流失 C.滑坡 D.火山爆发 8.右图中不属于断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地貌景观图,完成9、10题。 9.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

10.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分别是( )

A.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风力堆积 D.流水侵蚀风力搬运【来 11.(2010·西城区高一检测)在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最为著名(如图)。但其“玉颈”由于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女王头”独

特的地貌对应的外力作用是( )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C.化学溶蚀、风力沉积 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2010·洛阳高一检测)图2

66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2.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 A.冲积扇,流水沉积作用 B.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来.全C.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 D.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 13.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 )

A.海平面上升 B.沿海地壳下沉 C.黄河入海泥沙减少 D.该区植树造林

(2010·济南学业水平模拟)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贯穿大自然运动和演化的全过程。来自太阳的外部力量激荡着江河海流,孕育出风云变幻;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驱动着褶皱与断层,营造出高山深壑。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背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 15.下列地形地貌,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喀斯特地貌B.东非大裂谷 C.恒河三角洲D.风蚀蘑菇 16.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浆——岩石——岩浆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运动过程

B.只有沉积岩能变成岩浆岩 C.沉积物只源于岩浆岩和变质岩 17.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源: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

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来.源:全,品?中&高(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多选)。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3-1

(1)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 A为 ;B为 。

(2)此时,背斜在地形上是_ _,原因是_ _;向斜在地形上是 __ ,原因是 _ 。 1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

(2)B图是____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______地区;近年由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图是_____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的_________地区。 (4)沿C图中④③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黏土、粉砂 D.砾石、粉砂、黏土 20、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运动的四个组成部分:A ;B ;C ;D 。 (2)D和E均属于 (岩)。

(3)C经过 作用转化为D;B经过 作用转化为C。 (4)一般地说,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的是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ln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