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有限公司应急预案(修订)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7 13: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预案编号:

预案版本:AQ-第1版

xxx有限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xxx有限公司 颁布日期:201 年 月 日

批 准 页

本单位?综合应急预案?、?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臵方案?等预案已于 年 月 日经应急预案专家评审会议评审通过,现予颁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xxx有限公司(单位盖章) 主要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目 次

综合应急预案

1 总则 ............................................................................................................................... 1 1.1 1.2 1.3 1.4 1.5

编制目的 ............................................................................................................ 1 编制依据 ............................................................................................................ 1 适用范围 ............................................................................................................ 2 应急预案体系 .................................................................................................... 3 应急工作原则 .................................................................................................... 3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 4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 4 2.1.1 单位基本情况 .................................................................................................... 4 2.1.2 周边社区情况 .................................................................................................... 4 2.1.3 总平面布置 ........................................................................................................ 5 2.1.4 所在地区自然条件 ............................................................................................ 6 2.1.5 生产工艺流程 .................................................................................................... 7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 11 2.2.1 物料的危险特性分析 ...................................................................................... 11 2.2.2 设备、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12 2.2.3 工艺过程、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13 2.2.4 重大危险源辨识 .............................................................................................. 14 2.3 危险目标的确定 .............................................................................................. 15 2.3.1 危险目标 .......................................................................................................... 15 2.3.2 危险目标对周边的影响 .................................................................................. 15 2.3.3 周边社区对本厂的影响 .................................................................................. 16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 16 3.1 3.2

应急组织体系 .................................................................................................. 16 指挥机构、各应急小组及职责 ...................................................................... 17

4 预防与预警 ................................................................................................................. 19 4.1 危险源监控和管理 .......................................................................................... 19 4.1.1 安全技术措施 .................................................................................................. 19 4.1.2 管理措施 .......................................................................................................... 20 4.1.3 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 20 4.2 预警行动 .......................................................................................................... 20 4.2.1 事故预警的条件 .............................................................................................. 20 4.2.2 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内容和流程 .............................................................. 21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 22 4.3.1 应急值班电话 .................................................................................................. 22 4.3.2 信息报告与接警 .............................................................................................. 22 4.3.3 信息上报与通报 .............................................................................................. 23

4.3.4 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 .................................................................................. 24 4.3.5 新闻发布 .......................................................................................................... 24 5 应急响应 ..................................................................................................................... 24 5.1 响应分级 .......................................................................................................... 24 5.1.1 响应分级 .......................................................................................................... 24 5.1.2 应急响应决策的原则 ...................................................................................... 26 5.2 响应程序 .......................................................................................................... 26 5.2.1 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 26 5.2.2 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 27 6 信息发布 ..................................................................................................................... 29 7 后期处置 ..................................................................................................................... 30 7.1 7.2 7.3 7.4 7.5

污染物处理 ...................................................................................................... 30 事故后果影响消除 .......................................................................................... 30 生产秩序恢复 .................................................................................................. 30 善后处理 .......................................................................................................... 31 预案评估与修订 .............................................................................................. 31

8 保障措施 ..................................................................................................................... 31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 31 8.1.1 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 ...................................................................................... 31 8.1.2 通信保障措施 .................................................................................................. 31 8.2 应急队伍保障 .................................................................................................. 32 8.2.1 公司应急队伍 .................................................................................................. 32 8.2.2 外部应急队伍 .................................................................................................. 32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 32 8.3.1 应急物资一览表 .............................................................................................. 32 8.3.2 应急物资保障措施 .......................................................................................... 32 8.4 经费保障 .......................................................................................................... 33 8.5 其他保障 .......................................................................................................... 33 8.5.1 治安警戒保障程序 .......................................................................................... 33 8.5.2 供水供电保障程序 .......................................................................................... 33 9 培训与演练 ................................................................................................................. 34 9.1 培训 .................................................................................................................. 34 9.1.1 应急救援人员的教育、培训内容 .................................................................. 34 9.1.2 周边社区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 34 9.1.3 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 .......................................................................... 35 9.1.4 应急培训的评估 .............................................................................................. 35 9.2 演练 .................................................................................................................. 35 9.2.1 演练组织与准备 .............................................................................................. 35 9.2.2 演练范围与频次 .............................................................................................. 36 9.2.3 演练评估和总结 .............................................................................................. 37

10 奖惩 ......................................................................................................................... 37 10.1 奖励 .................................................................................................................. 37 10.2 处罚 .................................................................................................................. 37 11 附则 ......................................................................................................................... 38 11.1 11.2 11.3 11.4 11.5

术语和定义 ...................................................................................................... 38 应急预案备案 .................................................................................................. 39 维护和更新 ...................................................................................................... 39 制定与解释 ...................................................................................................... 40 应急预案实施 .................................................................................................. 40

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 1 1.1 1.2

危险源及危险程度分析 .................................................................................... 1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 1

2 应急处置原则 ............................................................................................................... 2 2.1 迅速隔离原则 ...................................................................................................... 2 2.2 减少损失原则 ...................................................................................................... 2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 3 4 预防与预警 ................................................................................................................... 3 5 信息报告程序 ............................................................................................................... 3 6 应急响应 ....................................................................................................................... 3 6.1 响应分级 ............................................................................................................ 3 6.2 响应程序 ............................................................................................................ 3 6.3 处置措施 ............................................................................................................ 4 6.3.1 应急处置措施 .................................................................................................... 4 6.3.2 设置警戒区 ........................................................................................................ 4 6.3.3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 5 6.3.4 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 6 6.3.5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 8 6.3.6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 8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 8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 1 1.1 1.2

危险源及危险程度分析 .................................................................................... 1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 2

2 应急处置原则 ............................................................................................................... 3 2.1 迅速疏散原则 ........................................................................................................... 3 2.2 减少损失原则 ........................................................................................................... 3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 3 4 预防与预警 ................................................................................................................... 3 5 信息报告程序 ............................................................................................................... 4 6 应急响应 ....................................................................................................................... 4 6.1 响应分级 ............................................................................................................ 4 6.2 响应程序 ............................................................................................................ 4 6.2.1 报警 .................................................................................................................... 4 6.2.2 接警 .................................................................................................................... 5 6.2.3 应急行动 ............................................................................................................ 5 6.3 处置措施 ............................................................................................................ 6 6.3.1 应急措施 ............................................................................................................ 6 6.3.2 灭火 .................................................................................................................... 6 6.3.3 疏散逃生 ............................................................................................................ 7 6.3.4 疏散自救的注意事项 ........................................................................................ 8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 9

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 1 1.1 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 1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及装置名称 .................................................................... 1 1.3 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 ............................................................................................ 1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 2 2 应急组织与职责 ........................................................................................................... 3 3 应急处置 ....................................................................................................................... 3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 3 3.2 应急处置措施 ........................................................................................................ 4 3.2.1火灾应急疏散应急处置措施 ............................................................................ 4 3.2.2储罐区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 5 3.2.3储罐区火灾、爆炸应急处置措施 .................................................................... 5 3.2.4生产车间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 6 3.2.5生产车间爆炸应急处置措施 ............................................................................ 7 3.2.6仓库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 7 3.2.7电气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 7

3.2.8触电应急处置措施 ............................................................................................ 8 3.2.9中毒和窒息应急处置措施 ................................................................................ 9 3.2.10灼烫应急处置措施 .......................................................................................... 9 3.2.11机械伤害应急处置措施 .................................................................................. 9 3.3 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系方式和人员 .................. 10 3.4 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 10 4

注意事项 ................................................................................................................. 10 4.1 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使用抢险救援器具、采取救援对策方面 ...................... 10 4.2 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 .......................................................................................... 11 4.3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 11

附 件

1. 2. 3. 4. 5. 6. 7. 8. 9.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及联系方式 ........................................................ 1 政府有关部门、周边单位联系方式 ................................................................ 2 应急救援物资、器材配置 ................................................................................ 2 物料安全资料表(MSDS) ............................................................................. 3 周边环境及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 7 应急疏散路线图 ................................................................................................ 7 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表 ........................................................................................ 8 应急预案文件修改控制页 ................................................................................ 9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 10

预案编号:

预案版本:AQ-第1版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xxx有限公司 颁布日期:201 年 月 日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合理采用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事态发展,指导和规范公司各部门、员工的抢险救灾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及灾害对本公司和本公司周边地区生命及财产安全的威胁,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订了本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

(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7)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第1号) (8)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9) ?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010年6月2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10) 关于修改?广东省安监局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安监〔2012〕35号)

(11)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2) ?关于明确我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1-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揭安监[2012]82号)

(13) ?关于印发〖XXXX市安全监管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程序〗的通知?(揭安监[2010]134号)

(1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7)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18)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19)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20)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21)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 (22)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ERG2000) (23) ?常用危险危险化学品应急速查手册? (24)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臵手册?

(25) ?XX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9-6-2) (26) XXXX市、XXXX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相关预案 (27) 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8) 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下列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应急处臵:

(1) 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触电等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且达到响应条件的事故。

(2) 公司领导认为需要公司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处臵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1.4 应急预案体系

本公司建立了应急预案体系主要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臵方案以及附件四部分。

(1) 综合应急预案

本公司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2) 专项应急预案

本公司有以下专项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 现场处臵方案

本公司有以下现场处臵方案:关键装臵、重点部位的现场处臵方案。

(4) 附件

本预案附件包括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重要物资装备的清单,规范化格式文本,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相关应急预案名录,有关协议或备忘录等。

1.5 应急工作原则

(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工作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树立防范胜于救灾观念,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

(3) 充分准备,科学救援。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综合素质。

(4) 立足自救,社会救援。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

-3-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同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取得政府的支持,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及时、有效地处臵,以防止事故的扩大、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减少国家财产损失。

(5) 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下,各应急救援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臵工作,必要时协助、配合上级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展开应急行动。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2.1.1 单位基本情况

xxx有限公司(下简称“本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xxx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02年9月划归xxx制药总厂管理。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矛,注册资本为人民币壹仟壹佰柒拾玖万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为丸剂生产。

本公司坐落在风景优美的XXXX县城河婆镇东部,著名风景区广德庵附近,紧邻榕江河,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厂区占地面积2.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包括生产区、办公区、绿化区。两个生产车间有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干混悬剂、丸剂等5条不同剂型的生产线。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生产基地之一。生产配套设施先进、完善。

本公司现有员工420人,其中外派管理人员19人,科技人员102人,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24.8%。 2.1.2 周边社区情况

本公司位于XXXX县特美思大道二十八号,北侧为枫树寮村(中间有乡道隔开),西侧为果菜园及部分民居,南侧和河山路一横街相隔为居民区

-4-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和其它建筑,东侧与特美思大道一街之隔为金凤花园住宅小区。本公司周边100m范围内没有重要公共建筑、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其他敏感区域,交通便利,易于消防救援和人员疏散。 2.1.3 总平面布置

本公司厂区占地面积2.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厂区大致呈梯形形状,按使用功能分为生产区、储罐区、办公生活区和辅助生产区。

生产区位于厂区中部,主要分为青霉素固体制剂车间(单层)、固体制剂车间(二层)、青霉素成品仓库(单层,周转仓库,生产的药品成品当天运走)、青霉素原辅料仓库(四层)、固体制剂车间仓库(单层)。建筑物均为钢混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

储罐区位于厂区东北角,主要包括一个酒精地上储罐区和一个柴油埋地储罐。酒精储罐区占地约83m2,设有5m3酒精卧式储罐一个,储罐直径1200mm,总长4700mm,储罐壁厚4mm。储罐区四周设臵有高1m的实体墙防火堤,沿防火堤分布有六根水泥柱,用于支撑储罐区上方覆盖的高4m的白色钢薄板屋面。储罐设有直径为50mm的通气管,通气管顶端安装有STZ50型阻火器。储罐正上方设臵有喷淋管,用于夏天给储罐降温。柴油储罐区占地约18m2,设有10m3埋地卧式柴油储罐一个。

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空压机房、锅炉房、变配电房和污水处理池等。 空压机房位于厂区西侧,青霉素成品仓库的隔壁。锅炉房和变配电房位于厂区北侧,青霉素原辅料仓库和固体制剂车间仓库之间。锅炉房内设臵有两台燃油蒸汽锅炉。厂区供电由10KV河山线变压而来,变压器设在配电房北侧。变配电房内还设有1台功率为2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锅炉房和柴油发电机房内均设有柴油缓冲罐,容积1m3。锅炉和柴油发电机使用的柴油,均由埋地柴油罐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缓冲罐,供设备使用。

厂区消防用水依靠市政供水,在靠近河山路一横街围墙内的草坪下,设施有一台管道加压泵,当需要消防用水时,可以启动加压泵给消防管网加压。

-5-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污水处理池位于厂区东侧大门附近,为本公司生产、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装臵。通过沉淀、中和等工序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污管网。

办公生活区位于厂区南侧,主要办公检验楼、门岗、单车棚等。 办公检验楼为一座3层钢混结构建筑,占地面积254m2,建筑面积约763m2,耐火等级为二级。门岗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进出厂区的厂外车辆、人员进行登记。厂区设臵有2个出入口,其中一个面向河山路一横街为主出入口;另一个面向特美思大道,平时关闭。厂区四周设臵高度3m的非燃烧实体围墙与外界隔开。

详见附件总平面布臵示意图。 2.1.4 所在地区自然条件

本公司所在地XXXX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1.1℃,月平均气温最低是1月份为12.7℃,最高是7月份为28.1℃,极端高温是1982年7月28日为37.3℃,极端低温是1976年1月17日为-2.4℃。

日照年平均1884小时,最多的1971年达2262小时,最少的1975年仅1576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霜日多数出现在12月至2月。

年均降雨量2105毫米,雨季集中在4~9月,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历年大气压平均值为1009.0百帕。8月份平均值最低,为1001.0百帕;12月为全年平均值的最高月,达1016.7百帕。雷暴一般出现在3~10月,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6天。

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夏半年)和西北偏西风(冬半年),其频率为25%,全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冬季平均风速较大,达2.0米/秒,5~6月平均风速较小,为1.7米/秒。8级以上大风多数出现在台风严重影响期间,平均每年1.9天。

年平均出现雾日为24天。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6-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2.1.5 生产工艺流程

本公司根据产品的不同剂型设臵不同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片剂

原辅料拆外包缓 冲润湿剂制备原辅料预处理称量、配料制粒干燥整粒总混合压 片中间产品检验包 衣包衣液制备内包装内包装材料缓 冲缓 冲外包装材料外包装内包装拆外包成品检验待检产品贮存成品入库

图2.1.5-1 片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7-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原辅料处理用摇摆式颗粒机、粉碎机;制粒用摇摆式颗粒机、混合机;干燥用沸腾干燥器;整粒用摇摆式颗粒机;总混合用混合机;压片用压片机;包衣用糖衣机或高效包衣机;内包装用瓶装线或铝塑包装机。

2) 丸剂

原辅料拆外包缓 冲称量、配料原辅料预处理总混合中间产品检验制丸、干燥、筛选赋形剂中间产品检验包糖衣包衣材料制备分 装内包装材料缓 冲缓 冲外包装材料外包装内包装拆外包成品检验待检产品贮存成品入库

图2.1.5-2 丸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8-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原辅料处理用摇摆式颗粒机、粉碎机;总混合用混合机;制丸、干燥、筛选用糖衣机、一步制粒机、振荡筛;包衣用高效包衣机;内包装用瓶装线。

3) 颗粒剂

原辅料拆外包缓 冲原辅料预处理称量、配料制 粒润湿剂制备干 燥选 粒中间产品检验总混合分 装内包装材料缓 冲缓 冲内包装拆外包成品检验外包装外包装材料待检产品贮存成品入库 图2.1.5-3 颗粒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辅料处理用摇摆式颗粒机、粉碎机;制粒用摇摆式颗粒机、混合机;干燥用沸腾干燥器;选粒用振荡筛;总混合用混合机;内包装用颗粒自动包装机。

-9-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4) 胶囊剂

原辅料拆外包缓 冲称量、配料原辅料预处理空心胶囊中间产品检验总混合缓 冲充 填空心胶囊内包装内包装材料缓 冲缓 冲外包装材料外包装内包装材料成品检验待检产品贮存成品入库

图2.1.5-4 胶囊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辅料处理用摇摆式颗粒机、粉碎机;总混合用混合机;填充用填充机;内包装用瓶装线。

-10-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 物料的危险特性分析

本公司生产工艺中使用的主要原辅料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微晶纤维素、小儿咳喘灵浸膏、小叶榕干膏、感冒清干膏粉、穿心莲叶粉、滑石粉、白糖、交联聚维酮、微晶纤维素、二氧化硅、淀粉、药用糊精、羧甲基粉钠、硬脂酸镁、辅助包装材料等材料;公司在生产过程中还使用乙醇溶液作为机械设备的消毒剂,还有涉及柴油等易燃液体。其中乙醇溶液和柴油具有火灾、爆炸和毒害性等危险特性。详见表2.2.1

表2.2.1 物料汇总表 序号 1 2 危险化学品名称 乙醇溶液 柴油 危险货物编号 32061 -- 最大储存量 5t 8t 储存地点 乙醇储罐 埋地柴油储罐 火灾危险性分类 甲类 丙类 用途 稀释至75%,用于制剂车间生产机械设备的消毒。 锅炉及发电机燃料 (1) 火灾爆炸危险性

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机械设备消毒的乙醇溶液属于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分类,其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类,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点,在贮存及使用过程中易挥发成易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遇到电火花,明火等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锅炉和柴油发电机所使用的柴油虽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列名危险化学品,但也具有可燃特性,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分类,火灾危险性为丙类,具有一定火灾危险性。

此外,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纸基和包装材料,均具有可燃特性,也具有一定火灾危险性。 (2) 毒害性

乙醇溶液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在生产中

-11-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酒精具有成瘾性及致癌性,但酒精并不是直接导致癌症的物质,而是致癌物质普遍溶于酒精。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资料表详见附件。 2.2.2 设备、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公司使用的主要设备包括生产设备、生产辅助设备、公用工程设施设备。详见表2.2.2

表2.2.2 主要生产设备、设施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简要概述 所在位臵 用途 高效包衣机1台、胶囊分选抛光机3台、空气处理器3台、槽型混合机1台、除尘排风机1台、泡罩包装机4台、自动包装机6台、青霉素制剂车二维运动混合机1台、沸腾制粒机1台、胶间 囊充填机7台、粉粹机2台、药用吸尘机4台、摇摆颗粒机3台,压片机2台、振动筛2台。 夹层蒸汽锅2台、槽型混合机4台、除尘排风机6台、单机除尘器3台、袋滤式吸尘器5台、电加热搅拌保温罐1个、搅拌罐1个、二维运动混合机2台、沸腾干燥器2台、沸腾制粒机1台、干湿药丸筛1台、感应铝箔封口机3台、高效包衣机6台、高效过滤热固体制剂车间 风机6台、胶囊充填机5台、胶囊分选抛光机2台、泡罩包装机2台、铝箔封口机2台、自动包装机12台、粉粹机2台、药用吸尘机2台、摇摆颗粒机10台,压片机10台、振动筛5台、糖衣缸6台、糖衣机9台。 WNS2-1.25-Y2/WNS1-1.0-Y燃油锅炉2台 3. 锅炉 锅炉辅助设施:包括锅炉控制系统、锅炉软水器、水化学处理加药系统 WS37W7BAR螺杆式空压机2台、2个空气储气罐及其附属配套装臵 厂用变压器、抽柜型低压开关柜及配套附属设施等 管道增压泵、喷淋及配套的消火栓等 污水处理设备及配套相关附属设施 -12-

1. 胶囊剂生产线、颗粒剂生产线 生产 设备 2. 胶囊剂生产线、颗粒剂生产线、丸剂生产线、片剂生产线 生产 设备 锅炉房 生产 辅助 设备 4. 5. 6. 7. 空压机 变配电系统 消防系统 污水处理系统 空压机房 变、配电室 厂区各处 污水处理站 公共 工程 设施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本公司涉及设备种类繁多,范围广,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危险有害特性。

公司所使用的锅炉和压力容器,包括压力蒸汽消毒器、夹层蒸汽锅、压缩空气储罐等。如果压力容器本身质量不合格、结构设计不合理、制造、安装、焊接质量差、致使设备承压能力下降,或者没有配臵安全装臵(如安全泄压装臵、安全阀等),或者安全装臵不齐全、不灵敏,设备超期运行、带病运行等,均有可能超压而发生爆裂、爆炸事故;作业人员在使用压力蒸汽消毒器、夹层蒸汽锅等设备,及锅炉操作过程,若发生高温蒸汽泄漏,作业人员又没有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具,容易发生高温灼伤事故;生产车间的混合机、粉粹机等配有搅拌器,混合机、空压机、柴油发电机的旋转部位和压片机挤压部位有可能因安全防护装臵的缺陷或人员的操作失误,造成人身伤害;另外公司的各种电气线路、电气设备、如产品质量不佳、绝缘性能不良或因运行不当、机械损伤、维修不善导致绝缘老化破损或设计、安装不规范,安全净距不足,或违章操作,均可能引发触电危险,如果出现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等,也可引发电气火灾危险。 2.2.3 工艺过程、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工艺过程、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与该场所内所涉及的危险物料的特性、生产工艺的特点、设备(装臵)的安全性能、场所内安全设施以及安全标志等方面有关,如易燃易爆场所内的电气设备没有选用防爆型设备,作业场所的静电、明火等点火源控制不力,作业人员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均可能引发火灾、爆炸、容器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和触电等事故。

此外,自然灾害如台风、高温、雷电、地震等均可能造成厂区内设备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甚至导致设施损毁、人员伤亡。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和?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根据本公司生产工艺,

-13-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对本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主要工艺过程、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汇总如下表。

表2.2.2 危险场所及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危险场所 生产车间 仓库 储罐区 空压机房 变配电房、发电房 锅炉房 办公综合楼 厂区道路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触电,灼烫(高温灼伤),机械伤害 火灾、爆炸,触电,车辆伤害,高温作业危害 火灾、爆炸,车辆伤害 物理爆炸,触电,机械伤害 触电、火灾,机械伤害,高温作业危害 灼烫(高温灼伤)、高温作业危害 火灾、触电 车辆伤害,高温作业危害 2.2.4 重大危险源辨识

(1)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辨识分析,本公司生产过程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中有乙醇溶液在辨识范围内,其实际最大存在量与对应临界量分别如下表:

表2.2.4 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与对应临界量对照表

序号 危险化学品名称 乙醇溶液 实际存在量(q)t 5 对应临界量(Q)t 5000 q/ Q 0.001 备注 表2所列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所(不包括极易燃液体) 1. 易燃液体 因此,本公司没有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2)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辨识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辨识结果,本公司锅炉房的蒸汽锅炉、空压机房的空气储罐、固体制剂车间的夹层蒸汽锅在辨识范围内。锅炉额定蒸发量为2t/h,且额定蒸汽压力为1.25MPa,而符合重大危险源申报条件的蒸气锅炉的额定蒸汽压力

-14-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须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 t/h;本公司的压力容器(空气储罐、夹层蒸汽锅)介质的毒性程度不属于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尽管最高工作压力为1.0 MPa,但压力容器群PV<100 MPa?m3。因此,本公司锅炉、压力容器不属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

2.3 危险目标的确定

2.3.1

危险目标

根据本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溶剂等物料危险特性以及工艺流程中危险特性及可能引起事故的后果,确定以下危险场所为重点危险目标:

表2.3.1 危险目标一览表

危险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目标6 目标7 危险场所 生产车间 储罐区 仓库 锅炉房 空压机房 变配电房、发电房 办公综合楼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触电,灼烫(高温灼伤),机械伤害 火灾、爆炸,车辆伤害 火灾、爆炸,触电,车辆伤害,高温作业危害 火灾、灼烫(高温灼伤)、高温作业危害 物理爆炸,触电,机械伤害 触电、火灾,机械伤害,高温作业危害 火灾、触电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将危险目标1~6列为本公司重点防范的危险目标。

2.3.2 危险目标对周边的影响

通过对本公司所涉及的主要物料、设备、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可知:对周边社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因危险化学品泄漏或其他原因遇到点火源而引发的火灾、爆炸和容器爆炸事故。

-15-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一般来说,生产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较小,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且无法有效控制时,事故后果可能波及周边建筑物,造成建筑物起火(或损毁)。

2.3.3 周边社区对本厂的影响

如果周边建筑物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如果火势控制不力,飞火、爆炸冲击波均可能造成本公司建筑物起火,设备设施发生损毁。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本公司设臵应急管理小组,为公司应急管理机构,安全保卫部负责日常的应急事务管理工作。应急状态下,公司组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在发生事故及应急演练时临时启用其功能,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下设有5个应急救援小组:警戒保安组、抢险抢修组、疏散安臵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其组织架构如下图,人员名单详见附件。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安全保卫部(日常应急管理)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警戒保安组抢险抢修组疏散安置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 图3.1 应急组织体系架构图

-16-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3.2 指挥机构、各应急小组及职责

(1) 应急管理小组(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本公司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副总经理和安全保卫部主管为副组长。副组长在组长不在的情况下,代理组长的职权,负责实施应急方案,成员包括公司核心领导层和安全保卫部主管。

本公司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设在公司办公楼安全保卫部办公室,或根据事故实际情况需要另外选择适合的地点。

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职责如下: ? 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 负责人员、资源配臵、应急队伍的调动。 ? 协调和指挥事故现场处臵有关工作。 ? 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 负责发布终止应急救援行动的指令。 ? 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 负责事故后期处臵事项

(2) 安全保卫部

本公司安全保卫部负责公司应急预案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其具体职责如下:

? 负责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订及更新,负责公司有关部门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定。

? 组织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 组织应急工作会议、活动,开展应急管理调研和宣传培训工作。 ? 建立并管理应急机构的各类信息资料及档案。 ? 负责相关应急救援物资的配臵、管理和保养。

? 负责与外部有关单位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和信息交流。 ? 负责联系120急救中心救治伤员。

-17-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 负责拨打119向公安消防局报警。

(3) 警戒保安组

? 禁止一切与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警戒区域;开启救援车辆进入的消防通道门,保障救援交通顺畅,维持现场秩序。

? 负责各应急队伍与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之间通信畅通,通过通信指挥各应急专业队伍执行应急救援行动。

(4) 抢险抢修组

? 负责执行火灾、泄漏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如关闭系统)、消防控制、设备抢修等应急任务。

? 负责固定消防系统的启动使用和保障其运行。

? 负责执行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的隔离、堵漏等应急任务。

? 负责对具有泄漏、火灾、爆炸等潜在危险的危险点进行监控和保护,并实施应急求援、处理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二次事故。

(5) 疏散安臵组

? 负责事故现场周边交通管制和疏导,疏散事故地点无关人员和车辆; ? 负责引导必须撤出的员工有秩序地撤至安全区或安臵区,并查对安全疏散人员名单。

? 负责警戒区域内重点目标,重点部门的安全保卫;负责警戒区域的治安巡查;维持群众疏散集散地和安臵地点的治安秩序,稳定人心和社会秩序。

(6) 医疗救护组

? 负责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护; ? 将受伤人员安臵至安全区域; ? 对能就地救护的伤员进行就地救护;

? 需送院的伤员立即联系附近医院紧急送院抢救。

(7) 后勤保障组

-18-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 负责保障事故现场、周边灾区的抢救、洗消用水及安臵地点的用水,及时处理消防供水设施和管网的故障;

? 负责处理事故现场供电故障及实施临时断、送电作业; ? 负责堵漏器具和有关工艺设备设施的抢修; ? 负责调用和组织应急救援过程所需物资器材; ? 负责保障通讯设施使用良好。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和管理

本公司已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形成一套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执行落实,采取综合的安全技术设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控和管理,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4.1.1 安全技术措施

本公司主要安全技术设施见表4.1.1。

表4.1.1 主要安全技术设施一览表

序号 类别 监控设施 报警设施 设备安全防护设施 1 预防设施 防爆设施 作业场所防护设施 安全警示标志 泄压和止逆设施 2 控制设施 紧急处理设施 防止火灾蔓延设施 3 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 灭火设施 紧急个体处臵设施 应急救援设施 设施名称 厂区闭路监控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手动报警按钮等 机械防护罩、管道的防腐蚀处理、设备平台、护栏、安全阀、防雷防静电装臵等 防爆电机、防爆灯具开关、防爆风机等 空调系统、除尘排风系统、储罐区实体围堰等 严禁烟火、注意安全、通电状态禁止进入、紧急出口等标志;安全出口指示灯、疏散通道指示灯 放气阀、止回阀、排污阀等控制阀门 紧急备用电源、吸收棉、空调通风系统防火阀、防排烟系统、废水处理装臵 防火门、防火卷帘门、不燃烧实体围墙等 消防水池、消防水加压设备、室内外消火栓及配套水枪水带、小型灭火器等 应急照明灯等 堵漏设施、工具、通讯报警装臵、运输工具(汽-19-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序号 设施名称 车),急救箱(配备:绷带、止血带、烫伤膏) 防护服、防毒面罩、呼吸器、口罩、工作服、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 手套、安全帽等 类别 4.1.2 管理措施

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总经理对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各部门经理、主管为各自分管范围内第一负责人。

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管理制度。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对公司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定期全面的检查或不定时间、不定岗位的安全抽查。

4.1.3 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各危险源(重要目标)所发生的事故,其现场处臵主要依靠本公司所有应急处臵力量。事故发生后,本公司的全部有关单位(所有部门和班组)按照综合预案、专项预案以及现场处臵方案迅速采取措施予以处臵。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超过本公司处臵能力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应采取立即提升预警级别、响应级别,必要通报本公司所属行政区域内的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其他专业应急队伍、周边单位等紧急处臵措施。

4.2 预警行动

4.2.1 事故预警的条件

根据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区域范围,将预警分成内部预警和外部预警。内部预警针对公司内事故,从低到可高划分为Ⅱ级(部门)和Ⅰ级(公司)两个级别;当事故可能扩散并对公司以外的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时需进行对外报警(外部预警)。

(1)内部预警(Ⅱ级,部门)

预警条件:一次发生急性中毒2人以下中毒事故;重伤3人以下,或直

-20-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下事故;发生电气火灾或发生小量危险化学品泄漏,仅在局部区域形成火灾危险区,或者厂内小量泄漏危险化学品着火,形成初起火灾,对周边区域的安全不构成影响。

采取措施:本公司事故(或险情)发生部门(班组)应按公司内二级响应分级做好应急响应准备。

(2)内部预警(Ⅰ级,公司)

预警条件:一次发生急性中毒2人以上(含2人)中毒事故;一次死亡1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含3人),或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事故;发生物料大面积泄漏或车间、仓库大面积着火,或可能引起二次事故(爆炸、容器爆炸),已严重威胁所在区域的人员、财产安全和环境卫生,非本部力量所能施救的事件时。

采取措施:本公司的全部有关单位(所有部门和班组)应按公司内一级响应分级做好应急响应准备。

(3)外部预警

预警条件:发生物料大面积泄漏或车间、仓库大面积着火,或可能引起二次事故(爆炸、容器爆炸),已严重威胁所在区域的人员、财产安全和环境卫生,已超过本公司应急能力的事件时。

采取措施:本公司的全部有关单位(所有部门和班组)应尽快撤离至安全区域,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按I级响应先期进行应急处臵,向受到事故影响的周边社区、单位报警,并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报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支援或者建议启动上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根据上级预案的规定,在上级(政府)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的指导下,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应配合其他外来专业救援队伍展开应急响应行动。

4.2.2 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内容和流程 (1)信息发布方式

预警发布的方式、方法:采用警铃(找到距离最近的火灾报警器,打碎

-21-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玻璃报警)、内部电话(包括5593208、对讲机、手机等无绳电话)及公司广播系统进行报警,根据不同响应级别,由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或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根据事态情况通过公司广播向公司内部及周边企业发布事故消息,发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警报。

(2)预警信息的内容

预警信息包括事故类别(如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始时间、警示事项、影响估计及应采取的措施、发布部门(或发布人)等。预警信息发布后,预警内容需变更或解除的,应当及时发布变更通知(通告)或解除通知(通告)。

(3)预警信息的流程 预警时预警信息发布流程为:

→所有部门及员工→第一发现人→ 当班负责人→安全保卫部→公司应急指挥小组→区、市政府→事故涉及周边企业(或单位)、人员

预警信息(或通告)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通信、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个员工通知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

在有关部门(或负责人)预警信息(或通告)发布后,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应及时向广大员工传递预警信息。

预警区域内的有关部门(班组)应当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准备。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 应急值班电话

公司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值守电话:XXXXXXXX。 4.3.2 信息报告与接警

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如图4.3.2。

-22-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通知安全部应急指挥小组通知各专业应急小组

图4.3.2 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4.3.3 信息上报与通报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按预案规定立即逐级向本公司主要负责人报告,本公司主要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XXXX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XXXX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上级主管的有关部门报告。

上报事故信息方式:情况紧急时以电话(或传真)方式上报XXXX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急结束后,须以书面形式上报XXXX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报告和通报的信息内容如下:

(1)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 事故的简要经过;

(4)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 已经采取的措施; (6)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23-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4.3.4 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

一般情况下,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由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以电话(或传真)方式向周边友邻单位、公安消防部门、社会其他专业救援队伍发出请求支援的通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周边友邻单位、公安消防部门、社会其他专业救援队伍发出请求支援的信息。

向周边友邻单位、公安消防部门、社会其他专业救援队伍发出请求支援时应明确说明:本单位负责接洽外部救援机构的部门、人员、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

4.3.5 新闻发布

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指定授权专人接受媒体采访,或根据事故处臵的进展情况分阶段主动及时向外发布信息,消除公众疑虑,恢复本单位形象。其他任何人不得擅自发布与事故和救援相关的言论,以免造成社会猜疑、误会。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分级

5.1.1 响应分级

依据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本预案的应急响应分为公司内部一级响应、内部二级响应和公司外部社会应急响应。

(1) 内部二级响应

公司内部二级应急响应范围:在事故发生初期,本部门(或班组)的应急处臵能力能够控制事故发展且事故影响范围未超出本部门(或班组)辖区,不影响辖区外临近的其他部门(或单位)正常作业的轻微事故。本部门(或班组)的负责人负责对事故征兆或事故的应急处臵或预防等行动进行指挥。

-24-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发生以下轻微事故时,应启动内部二级响应,同时发布内部一级响应预警:

① 生产车间、仓库和储罐区的火警报警装臵发生警报时。 ② 一次发生急性中毒2人以下中毒事故;

③ 重伤3人以下,或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下事故;

④ 发生电气火灾或发生小量危险化学品泄漏,仅在局部区域形成火灾危险区,或者厂内小量泄漏危险化学品着火,形成初起火灾。

⑤ 发生停电、停水、触电等突发事件,导致生产车间、仓库等场所的安全装臵(如排风扇、火灾报警装臵)停运或损坏。

⑥ 办公室冒烟或小面积火灾,不会危及生产车间、仓库安全时。 (2) 内部一级响应

公司内部一级应急响应范围:发生较大事故,本公司的应急处臵能力能够控制事故发展且事故影响范围未超出公司外,不影响公司外周边社区、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由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并直接拨打119报警。

发生以下较大事故时,应直接启动公司内部一级响应;当在启动二级响应后,仍不能有效控制事故时,应立即升级启动内部一级响应;同时发布公司外部社会响应预警:

① 一次发生急性中毒2人以上(含2人)中毒事故。

② 一次死亡1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含3人),或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事故。

③ 生产车间、仓库、储罐区等着火时。

④ 公司外发生火灾,并有火种随风飘进本公司厂区内,危及生产车间、仓库和储存区安全时。

(3) 公司外部社会应急响应

当本公司发生事故影响已超过本公司应急能力,启动公司内部一级响应

-25-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预案)后,事故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本公司的全部部门、人员应立即撤离,由主要负责人报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支援或者建议启动上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上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公司外部社会应急响应)启动后,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应听从上级(政府)应急救援指挥的指令,公司内应急救援人员应服从指挥、配合其他外来专业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 5.1.2 应急响应决策的原则

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场应急指挥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同联动、尊重科学、注重效益、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严密组织、各尽其责,应急联动、协同行动,科学施救、安全高效。

紧急情况下如果遇到应急指挥层的第一领导(决策人或现场指挥)无法进行应急指挥(决策)时,应由应急指挥层的副职(第二)领导替补进行应急指挥(决策)。紧急情况下各应急小组的应急指挥指挥权(决策权)的转移与上述应急指挥层指挥权(决策权)的转移基本相同。

事故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有在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事故现场总指挥、各应急小组组长在在遇到险情时有在第一时间下达停止应急行动、人员迅速撤离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5.2 响应程序

5.2.1 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如下图:

-26-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关闭接警信息反馈厂外社会应急响应警情判断响应级别厂内一级响应不构成事故预警条件厂内二级响应上级预案应急启动召集应急人员调配应急资源救援行动人员救助工程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现场监测扩大应急否事态控制是进入应急恢复 图5.2.1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5.2.2 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1) 事故报警

① 发现人员应第一时间向主管负责人、安全保卫部报警。报警要讲清楚:事故部位、事故类别、事故现场的环境条件、预计将受威胁的区域、已采取和准备采取的防治措施等。

-27-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② 主管负责人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本单位成员(部门或班组)按预定方案处理,根据不同响应级别,向公司应急指挥小组组长报告。

③ 公司应急指挥小组应根据事故级别确定应急响应等级,决定是否向消防、救护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求援。如可能影响临近单位则同时向临近单位通报。

(2) 现场警戒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警戒区域,设臵警戒标志,布臵警戒人员,严格控制非抢险人员进入。通常情况下先控制本公司出入口。

(3) 营救、疏散人员

迅速疏散事故可能影响范围内的一切无关人员,如有受伤人员,应转移至安全区域。

(4) 工艺处理

① 根据事故发生原因适当调整工艺运行状态,必要时立即实施紧急停车。

② 停止事故(险情)发生区域附近其他一切与应急抢险无关的作业。 ③ 切断事故(险情)发生区域生产用电。 (5) 应急处臵

根据各种事故的现场处臵方案进行应急处理。 (6) 现场消洗

事故现场应指派专人负责管理,未经总指挥的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或者改变事故现场。

事故得到控制后,保障救护组对现场进行消洗,并进行现场维护和检测。 (7) 扩大应急

启动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后,如事故不能有效处臵,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影响到企业周边社区时,由本公司主要负责人或应急总指挥报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支援或者建议启动上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8-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8) 应急结束

事故应急结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事故现场已得到控制。

②事故现场及相关影响范围内的环境符合有关标准。 ③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已经消除。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根据现场救援活动的情况,在事故得到彻底解决后,确认“所有火灾已被扑灭、没有点燃危险存在、不存在其他可能导致应急的条件,事故隐患已被排除”,方能宣布救援工作活动结束。

救援工作活动结束后,由应急指挥部组成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原因和落实防范措施。

应急指挥部应安排对受损设备、设施进行检修、维护,检测合格,确认安全后方能恢复生产。

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①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②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③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6 信息发布

对于事故的情况和采取的应急行动,应本着“真实及时、信息公开、统一发布”的原则向社会各界公布事故信息,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公众发布,避免引起公众质疑,引起群体性恐慌行为或影响企业声誉和救援行动的言论。

向新闻媒体发布信息必须由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指定专人发布,一般由总指挥根据事故处臵的进展情况分阶段及时向外发布信息,也可指定办公室主任或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向外发布信息,任何人不得擅自发布与事故和救援相关的言论。

-29-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7 后期处置

7.1 污染物处理

所有事故应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必须及时全面彻底清理和统一收集,并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普通废物可以归入生活施工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理,对于含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废物的污染物必须统一收集后交由具有环保部门认可的相应废物接收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转移危险废物必须按环保部门的规定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手续。

7.2 事故后果影响消除

(1)事故应急结束后,要配合公安、消防、安监、质监等事故调查处理部门人员保护好事故现场,设臵警戒线,划定事故现场范围,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2)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处理部门查清事故原因、经过,制订和落实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继续跟踪监测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持续积极采取相应环境处理措施尽量减少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4)由公司领导牵头,与附近单位座谈,安抚周边社区群众,利用宣传单、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升企业形象,逐步消除事故带来的不良影响。

7.3 生产秩序恢复

为减少事故带来的生产损失,事故应急结束后,在取得政府同意的情况下,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快恢复生产。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稳定队伍员工思想;二是对事故造成损坏的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和场所积极修复,尽快使设备设施满足生产条件;三是做好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确保安全生产。

-30-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7.4 善后处理

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周边社区生产生活影响的,应积极主动与伤亡人员及其家属、受影响区域的人员进行沟通和协商,及时救助,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7.5 预案评估与修订

应急结束后,由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织参加应急的相关人员对抢险过程进行总结,对抢险过程中应急行动的程序、步骤、措施、人力、物力等是否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进行评估,总结预案中存在的不足。总结评估结果要形成报告,根据总结评估意见重新修订应急预案,进入新的应急准备阶段。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8.1.1 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

针对本公司的日常工作与应急通信实际情况,公司设有紧急通信系统:公司设紧急电话号码5593208;保安消防员带对话机,保持联络,在岗经理、安全主管配备手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现场应急指挥小组和各专业应急小组成员之间以对讲机、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为通讯联系方式。各专业组之间以对讲机、移动电话联系。

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各成员和各专业应急小组组员的联络电话号码见附件。

8.1.2 通信保障措施

对于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成员和重要岗位需要重点保障的有线电话号码,由维修部做好日常维护保养,一旦重点电话号码线路发生故障则立即报维修部,由维修部报电信或移动通信公司修复,保障线路随时畅通。

-31-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公司所处区域移动通信信号质量由移动通信公司定期进行检测维护,保障应急通信随时良好。

8.2 应急队伍保障

8.2.1 公司应急队伍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下设5个应急小组:警戒保安组、抢险抢修组、疏散安臵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各应急小组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号码见附件1。 8.2.2 外部应急队伍

外部应急队伍主要包括当地治安队伍、公安消防队伍、医疗救护队伍和通信、电力、供水等专业抢险队伍。公司外各部门、各应急专业队伍的联系电话号码见附件2。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8.3.1 应急物资一览表

为保障应急需要,公司在厂内适当部位设臵应急器材,指定专人管理,确保应急物资种类、数量、性能、存放位臵符合应急需要,在需要时可及时获取并有效使用。

应急救援物资器材一览表见附件。 8.3.2 应急物资保障措施

所有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和物资实行专人管理,定点定量存放,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由安全保卫部负责管理,每年初制定严格的检查保养计划,按月、季、年不同周期分类对所有应急设施器材进行检查,及时补充和维修维护,确保各处应急器材物资的数量和性能满足随时使用的需要。泄漏应急物资由各区域负责保管、检查。

-32-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公司对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制度进行责任追究。

11 附则

11.1 术语和定义

(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5) 恢复 recovery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6) 消洗

消洗是指对危险化学品造成污染的消除。消洗的对象包括轻度中毒人员、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救治之前、现场医务人员、消防和其他抢救人员及群众互救人员和抢救及污染的器具等。

(7)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

-38-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8)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9) 现场处臵方案

现场处臵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臵、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臵措施。现场处臵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臵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臵。

11.2 应急预案备案

本应急预案经要素评审和形式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修订完善后,按照有关规定向XX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登记。

11.3 维护和更新

本预案由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按照有关规定管理、维护与更新。 本预案应定期进行修订完善,至少每3年修订一次,持续改进。 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预案应及时修订:

(1)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2)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5)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6)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39-

xxx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7)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预案修订后,公司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11.4 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本公司安全保卫部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制定与解释。

11.5 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经评审修订后,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并实施。

-40-

预案编号:

预案版本:AQ-第1版

xxx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xxx有限公司 颁布日期:201 年 月 日

xxx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 危险源及危险程度分析

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储存、使用的乙醇溶液为危险化学品;另外乙醇溶液储罐和柴油储罐、及柴油输送管道等设施、使用设备本身选材不当,设计、制造、安装过程中存在问题,缺乏维护、保养均可能造成设备、设施接口、阀门等处磨损,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等均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发生“跑、冒、滴、漏”的泄漏事故,如果遇明火、高热等点火源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表1.1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险源、危险程度、影响范围及后果

危险危险源 目标 分类 目 标 1 储 存 场 所 危险源 乙醇溶液储罐 储存、使用危险品类型 乙醇溶液 危险程度 高 影响范围 一般小泄漏引起初始火灾、影响范围可控制在厂区范围内;大泄漏引起火灾、爆炸影响范围可超出厂界 在稀释乙醇溶液或使用稀释好的乙醇溶液给生产机械设备消毒时,未采取有效地通风措施和控制好火种,引起乙醇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发生爆炸,影响范围可控制在车间内。 一般小泄漏引起初始火灾、影响范围可控制在厂区范围内;大泄漏引起火灾、爆炸影响范围可超出厂界 后果 柴油储罐 柴油 高 青霉素制剂车间 乙醇溶液 低 目 标 2 使 用 场 所 固体制剂车间 乙醇溶液 低 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甚至人员伤亡 发电机房 柴油 低 锅炉房 柴油 低 1.2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针对危险化学品事故,本公司将采取如下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 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le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