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教参

更新时间:2023-06-05 08: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上

第一单元 和计算机交朋友

【单元内容简介】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课的第一个单元。计算机是当前广泛应用的现代信息处理工具,本单元从认识计算机开始,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Windows的基本界面、Windows窗口的组成、软件的打开与关闭等。对Windows系统来说,鼠标是操作计算机最重要的设备之一,而且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因此,本单元主要安排了鼠标的基本操作,也为后续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操作,认识Windows 7的界面,学会开关机及小键盘的使用,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软件的打开与关闭,养成良好的计算机课堂常规及计算机使用习惯。

【注意事项】

学生刚进计算机教室,初次接触信息技术课,除了教科书上的内容外,课堂常规教育也是一块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增加适当的始业教育的内容,如计算机使用习惯、课前有序进计算机教室的习惯、卫生习惯和离开计算机教室整理的习惯等。

1.本单元中,要注意学生使用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明白良好坐姿和正确操作方法的重要性。鼠标操作是重点,握鼠标的方法一定要正确,键盘操作仅仅作为了解。

2.课堂中语言要规范,鼠标的各类操作教师要使用规范的名称,不要用“点击”“指到”等不太规范的习惯用语。

3.上课前需要对学生进行摸底。部分学生可能对鼠标操作有一定的基础,对这部分学生要区别对待、分层教学,如鼠标基础操作可以简略些,但对一些规范性的要求还是要落实。

第1课 初识计算机

编写意图

本课是学生接触计算机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课从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常识出发,再呈现台式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常见终端设备,最后开机并观察计算机桌面。

“说说新朋友”中,教科书中选用了计算机在网络学习、科学计算、航空航天、设计制

造4个方面的应用示例,直观地介绍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总结计算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教科书还安排了一个练习。

目前,计算机的外延已经扩展了,除了常见的台式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也属于计算机的范畴。教科书在“认识新朋友”中,安排了目前学校计算机教室中最常见的计算机设备,旨在让学生从计算机的外观上来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由于关机涉及鼠标操作、开始菜单等知识,所以只安排了开机操作和桌面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回顾计算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的作用。

2.通过观察,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常见终端,能够准确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3.认识我的“计算机”界面,学会开机。

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说出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名称。

难点:感受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与素材

图片或实物若干(如数码相机、笔记本计算机、智能手机、打印机等)。

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这是学生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以了解、认识计算机为主,主要是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或多或少带着一些兴奋与新奇,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维持其新奇感,并使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说说新朋友”可以通过师生一起讨论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计算机,它们有什么作用,家人、亲戚使用计算机做什么,等等。 “认识新朋友”可以让学生观察计算机房的计算机,说说有哪些组成部分,并知道它们规范的名称。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各种外设和终端设备。

“和新朋友打招呼”主要是学习计算机的开机方法,认识“开始”按钮和桌面图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开机后,让学生看一看计算机桌面的组成。虽然教科书回避了关机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室进行整体关机,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会正确关机,并告诉学生,当使用完计算机后,要及时关机。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信息技术课,因此要适当增加一些信息技术课程的始业教育内容,如信息技术课有哪些基本要求,进机房要有序排队,进入机房要带哪些文具,哪些是不能带入机房的,下雨天进机房要注意什么,等等。这些内容不应简单地说教,而是要通过实践让学生明白道理。

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学习的能力,可以结合“说说新朋友”这个环节展开,以突破难点。

参考资料

计算机的发展史

自从1946年2月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加州问世以来,计算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按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来划分,共经历了四个时代。

从1946年到1959年,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

从1960年到1964年,由于在计算机中采用了比电子管更先进的晶体管,所以将这段时期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比电子管小得多,消耗能量较少,运算处理更迅速、更可靠。

从1965年到1970年,集成电路被应用到计算机中,因此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是做在晶片上的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这个晶片比手指甲还小,却包含了几千个晶体管元件。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运算处理速度更快。

从1971年到现在,被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电路,不过,这种集成电路已经大大改善,它包含着几十万到上百万个晶体管,晶体管更小,排布更精密,所以人们称之为“大规模集成电路”。

根据计算机的使用性能,又可分为巨型机、大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这四种类型。

第2课 可爱的鼠标

编写意图

鼠标是计算机常见易用的外部设备,也是图形化操作系统的基本设备之一。鼠标的种类和形状很多,教科书中选用了学校计算机教室中最常见的一种鼠标样式作为示例,让学生认识鼠标的基本外观。通过“用鼠标‘排座位’”,既让学生认识桌面上的各类资源图标,又能让学生逐步熟悉鼠标的指向、单击、拖放、双击等操作。“看看我的‘计算机’”这一内容安排,除了学习“双击”操作,更是意在展示计算机中的各种资源,如磁盘、库、文件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用鼠标查日期”是将鼠标的各种操作融合在具体的应用情景中,使学生对鼠标操作有一个整体的熟练过程。在“试一试”中安排了查找父亲节的日期,意在渗透亲情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鼠标、认识鼠标的基本组成,知道鼠标的正确握法。

2.通过给图标“排座位”、查看我的“计算机”,学会鼠标的指向、单击、拖放、双击操作。

3.通过探索计算机的“日期和时间”组件,巩固鼠标操作,感受计算机的工具性。 重点难点

重点:鼠标的指向、单击、拖放、双击操作。

难点:鼠标的双击操作。

环境与素材

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鼠标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加入一定的始业教育内容,强化信息技术课的课堂常规。由于从本课开始,学生要对计算机进行完整的操作,因此要使学生知道,正确的坐姿、正确握鼠标的方法对身体及更好地操作计算机有帮助。

教学“认识鼠标”时,可以展示各种各样的鼠标图片,介绍鼠标的历史。这个环节中,既要认识鼠标的结构,也要学习正确使用鼠标的方法。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手比较小,对于标准鼠标,可能需要将整个手腕放在鼠标上面作为一个支点,才能比较舒适地操作。

“用鼠标‘排座位’”,教学时要注意计算机桌面是否设置了“自动排列图标”,如果是自动排列,就无法任意拖动了,只能调整图标的顺序,教学时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也可以将此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增加右击的学习,先进行单击左键(单击)、单击右键(右击)的学习,然后学习拖放操作。具体设置方法是:在桌面空白处右击,选择“查看”,取消“自动排列图标”的勾选,如下图所示。

“看看我的‘计算机’”,其主要目的是学习双击操作,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机”中有哪些内容。双击是本课的难点,主要是部分学生双击的速度达不到要求,教学时,注意双击动作要领,一是要轻,二是要快,双击的过程中不移动鼠标,不拖泥带水。对个别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连续单击两次,再慢慢缩短两次单击的间隔时间。

“用鼠标查日期”,主要是巩固鼠标操作的练习,引导学生利用这个功能进行一些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的工具性。Windows 7中的“日期和时间”与Windows XP中有较大的区别,教学时,可以以某位同学的生日快到了,想利用生日那天出去游玩,但不知道是星期几,大家帮忙算一算来引出教学内容,当学生觉得有难度时,适时提出能不能请计算机来帮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可以拓展一下查找父母亲的生日是星期几,适当进行亲情教育的渗透。最后可以让学生探索一下,计算机中能查多少年份的日期和时间。 本课中没有加入“右击”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基础比较好,可以增加这个内容的学习。 注意:本课教学时,要注意个别左手操作鼠标的学生,教师对鼠标要进行一个左右键互换的设置,具体操作方法是:单击“开始”按钮,选择“控制面板”,单击“鼠标”,选中“切换主要和次要的按钮”。

练习实施建议

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下,扬声器按钮的单击和双击操作结果是一样的,这和Windows XP中的扬声器按钮不一样。之所以安排这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移动、指向、单击和双击操作。上课时,可以引申到其他图标,引导学生观察,指向某个按钮时,计算机一般会有提示这个按钮功能的说明,让学生知道这是学习计算机软件的一种方法。 参考资料

1.最早的鼠标

1968年的隆冬,Engilehbart博士在IEEE会议上向全世界展示了第一个鼠标产品,虽然它的结构并不复杂,整体是一个木盒子的形状,在盒子内部包含有两个相互垂直的轮子,每个轮子带动一个机械变阻器获得X、Y轴上的

位移,盒子的上面则有一个按钮开关提供连通信

号。无论从外形上还是从内部结构上看,这只“木

盒”机械鼠标和现在我们常见的光学鼠标有着天

壤之别。但是,恰恰是这款鼠标鼻祖的横空出世,

为我们在计算机输入设备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以至于在40多年后的今天,为全球

数以亿计的计算机用户带来了方便、灵活、快捷

的操作方法。

2.各种各样的鼠标

鼠标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设备,也是计算机显示系统纵、横坐标定位的指示器,

因形似

老鼠而得名“鼠标”。自1968年诞生以来,已历经4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随着消费型计算机的普及,鼠标的工作方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早的机械滚轮鼠标到如今主流的光电鼠标,再到中高端的激光鼠标 鼠标的每一次变革无不给用户带来使用上的快感。此外,随着人们对办公环境和操作便捷性的要求日益增高,无线鼠标逐渐得到普及。

鼠标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按是否有连接线可以分为有线鼠标和无线鼠标。有线鼠标按接口类型又可以分为串行鼠标、PS/2鼠标、总线鼠标、USB鼠标。无线鼠标是指没有线缆直接连接到主机的鼠标,一般采用27M、2.4G、蓝牙技术实现与主机的无线通讯。

第3课 玩转鼠标

编写意图

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天性。在游戏中,他们往往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本课安排的涂色游戏、拼图游戏都是侧重于鼠标操作的益智游戏软件,巧妙运用它们可以让学生尽快熟悉鼠标的操作。在学生已认识了鼠标及鼠标的左、右键,初步学会了鼠标的移动、指向、单击、双击、拖放操作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益智小游戏为载体,进行熟练鼠标技能操作训练,更能激发学生探索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巩固鼠标的移动、单击、拖放、双击操作,学会打开和关闭软件。

2.在玩小游戏的过程中,感受计算机的魅力,激发探索计算机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鼠标的基本操作。

难点:对待游戏的正确态度。

环境与素材

把“涂色游戏”、“拼图游戏”等小游戏提前安装在学生机中,并在学生机的桌面创建快捷方式。

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掌握鼠标的各项操作技能。

“选一选,涂一涂”中的涂色游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料,搭配涂色,使鼠标单击与指向操作达到相应的训练要求。

“移一移,拼一拼”中的拼图游戏是一个既能锻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熟练操作鼠标的游戏。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拼完整默认的图形作为热身练习,然后,让学生试着摸索游戏软件的其他功能,接着,由小组展开讨论,进行技术交流,并汇报。在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结合练习提议拼图比赛,在游戏比赛中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升华,技术得到肯定。

网络上类似的小游戏软件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游戏软件,当然,要选择那些健康、简单、有童趣的软件。同时应提醒学生不要玩迷信、暴力、色情的游戏,不要沉溺于游戏。

练习实施建议

两个练习都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其中的练习1要让学生通过说来强化。在游戏时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要让学生知道本课游戏的目的是能熟练地操作鼠标。 参考资料

玩转鼠标滚轮

目前流行的鼠标,大多在左、右键中间加了一个滚轮。它的作用有许多。

(1)实现翻页功能。在浏览网页时,用手指滚动滚轮,网页即可上下翻动,免去了移动鼠标和单击滚动条之苦,非常直观易用,因而鼠标滚轮又有“Internet鼠标”之美誉。而且,在包括Microsoft Office在内的众多编辑窗口和浏览窗口中进行编辑和浏览时,滚轮也可以方便地取代滚动条实现上下翻动功能,特别是对大文档的浏览编辑。

(2)实现图片翻帧。在ACDSee中,当打开多个图像文件时,通常是使用“工具”栏中的“Previous”和“Next”按钮前翻或后翻图片。其实,此时使用鼠标滚轮可以方便地翻动图片。

(3)让屏幕自动滚动。在许多编辑窗口,比如在Word中,按下鼠标滚轮,会在编辑窗口出现一个黑色的上下双向箭头,把鼠标指针移动到该双向箭头的下面,则屏幕自动向下滚动,鼠标指针离开双向箭头越远,屏幕滚动越快。要向上滚动屏幕,只需把鼠标指针移动到双向箭头上面即可。

(4)快速取得最佳视图。除上述翻动功能外,滚轮鼠标的另一个显著功能就是在按下Ctrl键时,滚动滚轮可以方便地对许多窗口的显示内容进行自由地缩放,从而得到最佳的视图。

(5)在Internet Explorer 8里对链接按鼠标滚轮可以打开新选项卡。

第4课 巧用计算器

编写意图

为了体现计算机的工具性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巩固鼠标的操作技能,同时初步尝试键盘操作(本课主要使用小键盘),本课安排了计算器这一工具的教学。

计算器的操作既可以用鼠标,也可以使用键盘,本课安排了两种使用方法的介绍,一方面告诉学生操作计算机的不仅仅只有鼠标,另一方面引发学生进行比较,感受两者各自的优势。

“教你一招”中用快捷方式打开计算器的方法既复习了前一课的知识,又让学生知道打开软件有多种方法。“用键盘指挥计算器”特意安排了一幅完整的键盘实物图,既让学生对键盘有初步的整体认识,也明确了小键盘的位置,同时对Num Lock键和Num Lock指示灯做了特别强调。

教学目标

1.通过打开计算器,认识计算器的界面,巩固打开软件的方法。

2.学会用鼠标、键盘等方式操作计算器,体会软件操作方式的多样性。

3.在用计算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鼠标、键盘操作计算器。

难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器操作方式。

环境与素材

1.学生机上的计算器设置为标准型,在桌面上建好计算器的快捷方式。

2.准备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练习的趣味数学题。

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所有程序”中的“附件”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演示、竞赛等方法来开展。

在教学中,教师可用一个实际的计算器应用情景引出本课任务。在“找到计算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然后进行尝试操作,让学生了解多种打开软件的方法。

“用鼠标指挥计算器”主要是巩固鼠标的使用,并掌握用鼠标操作计算器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器上常用按钮的功能。

“用键盘指挥计算器”中的键盘其一是主键盘,其二是小键盘。教师需强调在使用小键盘时检查Num Lock指示灯。对小键盘的指法没有要求,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操作,不必强求。教师可结合三年级数学的计算要求来设计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让学生练习,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练习实施建议

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操作计算器的方法来探索数学规律,教师也可适当补充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

参考资料

Windows 7中计算器的实用功能

Windows 7中的计算器除了最基本的数学计算之外,还增加了日期计算、单位转换、油耗计算、分期付款月供计算等非常实用的功能。

1.日期计算

计算两个日期间隔的天数,即从现在起到某月某日,要经过几月几周几天。

单击“查看”菜单中的“日期计算”菜单项,然后在右侧的详细窗格里输入目标日期,再单击“计算”按钮,即可得出结果。

2.单位转换

Windows 7中,计算器的单位转换功能也非常实用。

单击“查看”菜单中的“单位转换”菜单项,在右侧的详细窗格里选择要转换的单位类型,选择具体的待换算单位和目标单位,输入要转换的数量即可。

3.油耗计算

单击“查看”菜单,选择“工作表”菜单项中的“油耗(l/100km)”,即可计算油耗。

4.计算月供

Windows 7能帮助我们计算消费信贷的每月还款额,以确定应该选择哪种还款年限和贷款额度。

单击“查看”菜单,选择“工作表”菜单项中的“抵押”,即可计算每月还款额。

第二单元 有趣的“画图”

【单元内容简介】

学生已经积累了计算机硬件、Windows系统、鼠标、键盘等基础知识,也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了初步感受。“画图”是Windows自带的程序,是一款标准的Windows下的应用软件,操作比较简单,界面简洁。计算机绘画学习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本单元安排了“画图”程序的教学。在利用计算机绘画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又能了解用计算机绘画的一般方法,同时进一步熟练鼠标的操作技巧。

本单元各课内容如下表所示: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用“画图”程序绘画的方法,创作一幅比较完整的作品,还要进一步熟练鼠标的操作,感受Windows下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理解复制、粘贴,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在完成作品、展示作品的过程中,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字绘画的魅力,形成初步的设计与创作意识。

【注意事项】

1.“网络画廊”中的作品及上课中用作范例的作品,教师都应精心挑选,要将美丽自然和有创意的画展示给学生,范例作品还应突出本课的关键知识点。

2.计算机“画图”教学中要借鉴美术原理,同时突出数字绘画的优势。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这种绘画创作在美术原理上与美术课绘画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为计算机绘画服务,如美术绘画中色彩的搭配、画面的布局、物体的比例等。

3.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设计,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在作品展示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评论他人的作品,从而学会多角度审美。

第5课 参观网络画廊

编写意图

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画图”程序学习计算机绘画。学生对计算机绘画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本课安排学生通过浏览器来欣赏其他学生的计算机绘画作品。一方面,操作上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计算机绘画作品有直观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绘画做铺垫。

本套教科书各册均渗透了网络的知识,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浏览器,着重是认识浏览器的界面,学会网页浏览,因此在“参观地址”中回避了网址的输入。但为了让学生对键盘输入网址具有初步的感知,练习中安排了输入网址浏览作品。窗口操作是使用软件的基础,本课中首先安排了“最大化”按钮和滚动条的学习,以更方便地浏览绘画作品。 教学目标

1.认识浏览器界面,了解Windows标准窗口的组成,学会打开和关闭浏览器。

2.通过欣赏计算机绘画作品,体会计算机绘画的特点,激发利用计算机绘画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Windows标准窗口的组成,体会计算机绘画的特点。

难点:体会计算机绘画的特点。

环境与素材

收集计算机绘画作品,将其制作成一个简单的网页。

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是接触计算机绘画的第一课,所以把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绘画的兴趣放在首位,借助浏览器查看计算机绘画作品,可以采用演示法展开教学。

在教学“参观工具”时,让学生认识浏览器的图标,突出浏览器的打开方法。

在教学“参观地址”时,可以降低难度,将事先准备好的快捷方式发送给学生,供学生直接打开网页进行浏览。在浏览过程中,提示学生观察鼠标指针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尝试打开超链接。

在教学“参观画廊”时,可以通过解决在浏览时遇到的问题,从而引出两个基本的窗口操作——“最大化”按钮和滚动条。

其中浏览器的使用是很重要的,但其教学的目的应当放在“工具”两字上。教师应当通过浏览作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的过程,让学生寻找计算机绘画的特点。

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练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如果学生已有网络浏览基础,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网址,结合在认识浏览器的教学中完成,让学生自己输入网址;如果学生基础较薄弱,可以在教师示范引领下尝试完成。

参考资料

1.将大量优秀学生作品快速制成网页的方法

第一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收集到一个文件夹中,如student文件夹,建议将文件名取成中文,并且包含作者、作品名等信息。

第二步,利用ACDSee将图片制作成网页。操作方法:在ACDSee中选中所有图片,选择“工具—格式转换”,将图片转换成JPEG格式,并删除原有的BMP格式文件;在ACDSee中选中所有图片,选择“动作—创建—HTML”,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标题等信息后,就可以创建出基本的HTML文件。

2.其他计算机绘图网址

http:///jczp/dnhh/index.html。

第6课 初识“画图”程序

编写意图

“画图”程序是一个标准的Windows系统下的应用程序,通过这个程序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常用应用程序的操作方法。本课是“画图”的入门课程,重点在于介绍画图的基本界面和常用工具。

本课中的范例是用“铅笔”“刷子”这两种常用绘图工具绘制的,利用这两种工具就可以完成简单的绘画作品,而“橡皮”作为一种修改工具,初学绘画时常要用到。通过这三种工具的使用,学生可以初步体会计算机绘画的特点和“画图”工具的一般使用方法。

“画图”中的工具很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不一,学生的绘画兴趣也各不相同,教科书中安排了“试一试”“教你一招”来让学生探索不同工具的特性,试着画出各具特色的作品。

教学目标

1.巩固通过“开始”按钮打开程序的方法,认识“画图”界面。

2.通过探究,了解“铅笔”“刷子”“橡皮”等绘图工具的特点。

3.感受计算机绘画的乐趣,激发计算机绘画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画图”程序界面。

难点:探究“铅笔”“刷子”“橡皮”等绘图工具的特点。

环境与素材

准备几幅用“铅笔”“刷子”画的范例。

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是学生正式开始用计算机画图的第一课,重点是通过“画图”界面认识典型的Windows应用程序界面。教学时,可以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展开。

“打开画板”是打开“画图”程序,并对界面进行介绍。先通过观察认识“画图”界面,再提出“画图”界面中4个部分的名称,让学生会认、能说。这也是今后上课时培养学生规范表达术语的基础。

“找到工具”是让学生通过尝试,找到绘画所需要的工具,通过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作品,了解“铅笔”“刷子”“橡皮”等绘画工具的特点。

在“用好工具”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体会不同笔头、不同粗细、不同颜色的“刷子”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形成“要什么,找什么”的应用理念,而不是“有什么,用什么”。 “修改图画”是绘画过程中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应灵活处理,当学生碰到问题时,视具体情况实施。

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练习是对教学内容的回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各种形状的树的图片给学生做参考,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所创新。

参考资料

计算机绘画

计算机绘画是一门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新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和传统美术创作为一体的交叉学科。近几年,数字化信息技术改变了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的活动方式,拓宽并丰富了艺术领域,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计算机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是相对于传统绘画而言的。计算机绘画与一般的纸上绘画的区别在于,它是用计算机的技术手段和技巧进行创作完成的。

计算机绘画不但大大地改变了绘画艺术原有的模式,还改变了绘画者原有的思维流程,它不再拘泥于一种单纯的形式,创造者可以无限次地在一张画纸上修改,不计材料与成本,直到满意为止。

第7课 多变的形状

编写意图

在上一课学习基本绘图工具的基础上,从本课开始,将逐步培养学生绘画作品的整体创作能力。本单元的主要范例作品是学校教学楼和周边环境的绘制,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便于发挥“画图”程序中主要工具的作用。

本课是范例作品创作的第一课,着重利用“画图”中的形状组,如“直线”“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形”等形状来绘制教学楼的外形轮廓。绘画是一个复杂的创作过程,经常需要反复调整,因此,“撤消”“重做”是很实用的功能,而且在其他软件中也是经常用到的。 计算机作品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反复调用、反复修改,而这一切都基于“文件”这一最重要的概念。由于本课的作品将在下一课中继续完善,因此从本课开始,对于学生作品都要求保存,逐步接触文件、文件夹等学习内容。

本课练习中的第一幅图是在“椭圆形”“圆角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基础上做适当添加,再构画出一条条活泼可爱的鱼,这是一种基本的创作;第二幅图由常见的基本形状拓

展到心形,并通过几种图形的组合叠加,设计创作出灵活生动的作品,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教学楼轮廓,掌握“直线”“矩形”“椭圆形”等形状工具的应用,了解Shift键在图形绘制中的功能。

2.通过绘图中的反复调整过程,掌握“撤消”“重做”按钮的功能。

3.通过保存文件,学会把文件保存在默认文件夹中的操作。

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矩形”“椭圆形”等工具的使用。

难点:保存时文件名的确定和输入。

环境与素材

准备范例。

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通过多种形状工具的实践应用,进一步熟悉“画图”程序的使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主创作,不必拘泥于范例。

“画大楼”主要教学的是画直线、画矩形,利用“直线”“矩形”形状绘图与利用“绘图工具”绘图有一定的区别,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注意体会。“教你一招”中按Shift键后画规则图形具有普遍性,应当让学生熟练掌握画直线、矩形等规则图形的基础。

因为有了画直线的基础,在“画窗子”的教学中就可让学生尝试掌握绘画技巧。在“画大楼”和“画窗子”这两部分的教学中,对学生绘画的精确性要求不宜过高。

在学生今后的绘画过程中,“撤消”“重做”操作的作用较大。“画错了,不要紧”的教学,应让学生理解“撤消”“重做”操作的作用。

保存文件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文件名的确定和输入。在“保存自己的画”的教学中,可以建议学生用作品名称、学号或日期等来命名。要注意让学生记住自己的文件名,以便于下节课打开这个文件。在保存文件时,由于学生还没有建立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可以不要求他们选择保存地点,按默认地址保存即可。

从本课开始,应当让学生保存每次的绘画成果,并且要让他们逐渐养成随时保存文件的习惯。

练习实施建议

在练习实施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分析范例的几何图形构成,教师视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次练习,可以选择范例画中的一个进行模仿,也可自主创作。要提醒学生注意保存并记住文件名。

第8课 多彩的图画

编写意图

文件管理的能力是整个信息技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技能,有关文件的操作将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上一课已涉及文件的保存、打开等基本操作,本课在上一课基础上安排了文件的打开、保存等操作。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上一课保存下来的文件,是本课教学内容的素材,自然就涉及文件的打开操作。在完成了教学楼的轮廓后,对教学楼的布局进行进一步调整,利用“选择”工具可以方便地移动图块。对于大块内容的填色,如教学楼轮廓的美化,用“用颜色填充”工具是最方便的。

在本课的填色练习中安排了蜗牛和月亮的位置移动,这是考虑到区域选定技能是下一节

课的基础,对内容的移动操作有助于让学生建立“对象”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打开和修改已有作品,学习利用菜单打开文件的方法,巩固文件保存方法。

2.通过调整教学楼布局及美化教学楼,掌握“选择”“用颜色填充”工具的用法。

3.通过作品评价交流,体会色彩搭配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难点:合理搭配色彩。

环境与素材

1.范例。

2.第7课完成的学生作品。

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教学内容趣味性强,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手段来组织。 “打开图画”中,教科书已经用图例清晰地说明了打开文件的操作步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自学后自己操作。

教学“修改图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移动对象时应先“选择”,然后将对象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鼠标指针的变化,只有当指针变成十字形时,才能移动选中的部分。由于移动时,有可能会覆盖原有的图画,这时就可以引出“透明选择”的需求。

“为图画填色”教学时,需注意图形是否封闭、“用颜色填充”工具的“定位点”,这对成功填充颜色至关重要。

要提醒学生注意保存修改完成后的作品,同时观察再次保存与初次保存的区别。

第8课是在第7课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作品。因为学生基础不一样,可能存在个别学生没有完成第7课作品的情况,此时可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上节课典型学生画例,使学生先顺利完成第8课的教学任务,再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画例作品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挑选一些不完美的作品,如太阳放的位置不合适,教学楼中有些地方没有封口,等等。

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的练习是围绕选定区域的位置移动和颜色填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移动和填充的辅助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进度补充一些其他类似的练习,增加学生的选择性。 参考资料

配色原则

(1)色调配色:指具有某种相同性质(冷暖调、明度、艳度)的色彩搭配在一起,色相越全越好,最少也要三种色相以上,如同等明度的红、黄、蓝搭配在一起。大自然的彩虹就是很好的色调配色。

(2)近似配色:选择相邻或相近的色相进行搭配。这种配色因为含有三原色中某一共同的颜色,所以很协调。因为色相接近,所以也比较稳定,如果是单一色相的浓淡搭配,则称为同色系配色。出彩搭配有紫配绿、紫配橙、绿配橙。

(3)渐进配色:按色相、明度、艳度三要素之一的程度高低依次排列颜色。特点是即使色调沉稳,也很醒目,尤其是色相和明度的渐进配色。彩虹既是色调配色,也属于渐进配色。

(4)对比配色:用色相、明度或艳度的反差进行搭配,有鲜明的强弱。其中,明度的对比给人明快清晰的印象,可以说只要有明度上的对比,配色就不会太失败,如红配绿、黄

配紫、蓝配橙。

(5)单重点配色:让两种颜色形成面积的大反差。“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一种单重点配色。其实,单重点配色也是一种对比,相当于一种颜色做底色,另一种颜色做图形。

(6)分隔式配色:如果两种颜色比较接近,看上去不分明,可以靠对比色加在这两种颜色之间,增加强度,整体效果就会很协调了。最简单的加入色是无色系的颜色和米色等中性色。

(7)夜配色:严格来讲这不算是真正的配色技巧,但很有用。高明度或鲜亮的冷色与低明度的暖色配在一起,称为夜配色或影配色。它的特点是神秘、遥远,充满异国情调、民族风情,如翡翠松石绿配黑棕。

第9课 复制与变换

编写意图

在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计算机绘图知识后,本课安排了“复制”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体会计算机绘画的“神奇”功能,进一步激发计算机绘画的兴趣。由于复制后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变换”就可以突破这一局限,巧妙利用“变换”,可以使简单图形变成艺术作品。“变换”在“画图”中主要包括翻转、重新调整大小与倾斜等操作,教科书中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翻转作为示例呈现。

前几课学生的绘画基本以模仿为主,对“画图”程序的操作技能先打下基础,从本课开始,将逐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教科书选择从花的设计开始,将花作为“种子”,目的在于:其一,画花比较简单方便,用前两节课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实现,一朵装饰性较强的花无论怎样变化,它都能有一个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其二,装点校园离不开鲜花,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校园的;其三,比较符合“种子”概念的提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图像的复制、移动等操作,知道选择的重要性,理解“复制”“粘贴”功能。

2.通过对图形的变换(翻转),掌握“画图”中图形的翻转、删除等操作方法,体验计算机绘图的神奇。

重点难点

重点:复制、粘贴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复制”“粘贴”功能。

环境与素材

1.范例,几朵不同姿态的花。

2.将作业中所需的图复制到学生机的默认文件夹中。

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从本课开始,学生绘画由使用工具直接绘制到对绘制好的图形进行变换,由“绘”到“变”,这就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抽象思维。因此本课适合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对复制、粘贴、翻转等操作,要让学生多实践多尝试,从而理解这些概念。

对接触计算机不久的学生来说,理解复制、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复制,按学生的思维,复制后就能出现一个一模一样的内容,不需要粘贴操作。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复制的例子,如复印机。首先要从很多页文件中选择一页要复印的内容——选择;然后复印机对复印的文件内容进行扫描——复制;复印机复制出一页相同的文件——粘贴;复印机扫描一次可以复制多份文件——粘贴也可以使用多次。通过这样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复制和粘贴的概念,明白选择的重要性。

具体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在白纸上设计一朵花作为“种子”,然后将它在“画图”程

序中实现,体现出一个创作、设计的过程。

在接下来复制的教学中,可以用选种子、记种子、画种子、移种子这样的步骤来展开。强调复制前必须告诉计算机复制的内容,即选种子,帮助学生理解选择的重要性,然后单击“复制”按钮是记种子,单击“粘贴”按钮是画种子,这样就可以出现一朵一模一样的花,让学生感受到复制和粘贴的神奇。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学习“教你一招”时,画几朵一模一样的花就不难理解了。移种子在这里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尝试,如果不将粘贴出来的花移走会出现什么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于“变换”,Windows 7下的“画图”与Windows XP下的有较大的差别,主要分剪裁、重新调整大小和倾斜、旋转3个方面,教科书中仅仅以旋转中的翻转作为例子。有了复制这个环节的基础,在变换环节中,学生对“变换前要先选择变换对象”就容易理解了,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变化的功能,使他们能理解这些变化产生的结果,以便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变化操作。

对于“清除”的教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到实际的情境中。例如,学生想要删除一部分复制的对象,用原来学过的“橡皮擦”比较费时,“撤消”又会把后续的操作也取消掉,这时因需而提出“清除”,学生印象就会更深刻。

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练习主要是让学生练习选择和移动,当然也可以先复制、粘贴,再进行移动操作。教师要提醒学生考虑图画中的整体布局。

参考资料

剪贴板

剪贴板(Clip Board)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是Windows内置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小小的剪贴板架起了一座彩桥,使得在各种应用程序之间传递和共享信息成为可能。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剪贴板只能保留一份数据,每当新的数据传入,旧的数据便会被覆盖。

第10课 使用“帮助”

编写意图

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基本完成了一幅作品的创作。为了解决填充时找不到泄露点、局部精细修改时看不清画面这些问题,教科书开篇就安排了调整显示比例的内容。教科书范图没有采用前几课中的例子,主要为了体现分层的理念,引导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重新创作作品。

很多程序都提供“帮助”功能,能利用“帮助”来自学探究程序功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能力。“画图”程序的“帮助”说明文件相对来说浅显易懂,而小学生自学能力有限,教科书在这里让学生先体验“帮助”的作用,为今后更好地进行自学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画图”工具的用法,但是还有很多工具的用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如改变画布的大小对于作品创作就是一项重要的技巧,通过“帮助”来学会这项技巧就更具实践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图形的细节绘制,学会“放大镜”工具的使用。

2.学习利用“帮助”文件改变绘图区域的大小的方法,体会“帮助”的作用,初步具备自学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文件的使用方法。

难点:在“帮助”文件中找到所需内容。

环境与素材

1.范例。

2.如果采用GHOST方式安装系统,有可能没有带“画图”的“帮助”文件,需提前下载好。

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教学分成两部分相对独立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的顺序,或者将其融合在一起来展开。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是调整显示比例。Windows 7中“画图”程序改变显示比例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提供了专门的“查看”选项卡,可以单击位于“画图”窗口底部缩放滑块

上的“放大”或“缩小”按钮,以增大或减小缩放级别。教学时,可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扩展,使学生能根据需要调整查看比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放大镜的内容与使用“帮助”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帮助”文件来学习调整显示比例。 学生首次接触“帮助”文件,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体会到,“帮助”是个很好的学习助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采用讲授演示法或任务驱动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打开“帮助”文件难度不大,较难的是要让学生先找到“帮助”的内容,然后还要会看“帮助”。由于“帮助”文件的叙述专业术语较多,所以比较难读懂,这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理解能力。

教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通过“帮助”文件来自学修改绘图区域的大小。反馈时,不仅应关注如何改变绘图区域大小这一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如何利用“帮助”文件来学会这一技巧的过程。

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的练习是使用“帮助”文件,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借助“帮助”文件探索更多工具的用法,而不仅仅局限于“颜色处理”的探索。

参考资料

“帮助”文件可按F1键打开。

如果采用GHOST方式安装的Windows系统,有可能精简了“帮助”文件,可以从完整安装的计算机中将“画图”的“帮助”文档找出来,复制到学生机相应的目录中。

第11课 晒晒我的作品

编写意图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画图”程序创作成果的展示。画图作品展示方式有很多,设为桌面背景最易于体现个性化,打印则更便于交流和评价,这两种方法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实施。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作品展示,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因此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份简单的评价表,从作品内容选择、构图合理性、色彩搭配、形状多样等方面作为引导,注重技术和艺术两方面的评价与欣赏,使学生在展示分享、欣赏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评价水平与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设置桌面背景、打印作品等方式交流、展示作品,了解打印机的使用方法。

2.通过作品的欣赏与交流,初步体验作品评价方法,提升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设置桌面背景、打印作品等方式交流、展示作品。

难点:客观地评价作品。

环境与素材

1.学生已完成的作品。

2.在教师机上安装打印机,如需要学生自己实践打印,将打印机共享并在学生机上安装好网络打印机。

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后,学生需要完成一幅较完整的作品,教师要搭设各种平台,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绘画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兴趣。

“展示作品”是将作品设置成桌面,操作方法比较简单,但对学生而言,能将自己的作品变为桌面是非常兴奋的,用这种方法展示作品,让同学来观看自己的桌面,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将作品设为桌面时,要注意一点,只有保存过的作品才可以进行设为桌面操作。对于“填充”“平铺”“居中”这三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打印作品”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成果的肯定,对学生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每个学生自己接打印机不现实,建议教师机安装一台网络打印机,学生的作品发送到教师机或通过教师机共享打印。打印作品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对话框中选项的具体含义,仅仅学会打印是简单的,学会读懂对话框中的选项,则在以后学习同类问题中均会受益。

欣赏作品时,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评价。尤其要发现同学作品的优点,同时可以真诚地提出改进的建议。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的表格,从“构图”“色彩”“形状”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后,最好能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大家的建议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的练习是一个综合性内容。全家福在含义上是比较宽泛的,不一定仅仅是一家人,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全家福的含义。

参考资料

Windows 7如何共享打印机

第一步:取消禁用Guest用户。确保“账户已禁用”选项没有被勾选。

第二步:共享目标打印机。

第三步:进行高级共享设置。

第四步:查看工作组。

第五步:在其他计算机上添加目标打印机。

第三单元 神奇的“画王”

【单元内容简介】

作为本册教科书的最后一个单元,再次安排绘图内容的学习,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尝试中学习;目的之二,是让学生在两种不同的绘图程序中,初步感受到程序是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理念设计、编写出来的。另外,“金山画王”作为一款专为儿童设计的绘画程序,在易用性、

趣味性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即

使不识字的孩子也能轻松上手。

本单元知识体系是以“金山画王”中的三个单元“画板、图库、暗房”来安排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由浅入深,技能由简至繁,方法由简单到综合。

本单元各课内容如下: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用“金山画王”进行绘画的一般方法,探究各种工具的使用;能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综合运用“金山画王”提供的素材,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体会与“画图”程序的不同之处,初步培养不同绘图工具的综合运用能力。

【注意事项】

1.注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素材,有的放矢地进行作品规划,然后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创作。

2.由于“金山画王”的文件操作方式不同于“画图”,在保存与打开文件时,需要教师进行强调与引导。

第12课 有趣的画板

编写意图

本课是学习“金山画王”的起始课,由于界面与学生之前接触的“画图”程序风格迥异,是非Windows标准窗口,因此教科书首先安排了“金山画王”界面的认识。为了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程序的能力,教科书通过“教你一招”来提醒学生借助“金山画王”自带的提示功能和辅助说明来探究更多工具、命令的用法。

“金山画王”开启后的默认工具是“画板”下的“画笔”,同时“画笔”也是学生创作、修改作品的基础工具;而同在“画板”下的“仙女袋”工具对初次接触“金山画王”的学生来说,不仅富有趣味性也很容易操作,因此在“金山画王”的众多工具中,教科书着重介绍了这两个工具的使用。

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索、运用“金山画王”中的各种工具,教科书练习部分给出一个相对宽泛的主题。童话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可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更好地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学会启动和关闭“金山画王”,并了解其界面的组成。

2.通过蘑菇房的绘制,掌握“画笔”“仙女袋”“调色板”的使用方法。

3.借助提示与辅助说明功能,探索工具使用的一般方法,体验创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金山画王”界面,掌握“画笔”“仙女袋”的使用方法。

难点:探索“金山画王”工具使用的一般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le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