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20 23: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

第一课: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用长纸棒与短纸棒模拟顶竿实验,研究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胶水、剪刀、报纸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你们看过杂技团演员表演的顶竿杂技吗?演员顶起很高的竿子,还要做出各种表演,真惊险啊!

有人说,那么高的竿子多难顶啊,不如换个短竿顶。你认为哪个好顶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1、制作实验器材,方法如下:

①、将报纸分成A、B、C三份。

②、将A从长边搓卷起,搓成一根长纸棒,用胶水粘好。 ③、将B从短边卷起,搓成一根短纸棒,用胶水粘好。 2、实验一(顶长纸棒)

①、由组长设计一张记录顶棒实验的表格。

②、在老师组织下,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每人顶两次。 3、、实验二(顶短纸棒)

①、继续由组长设计一张记录顶棒实验的表格。。 ②、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每人顶两次。 4、思考问题并回答:

①、通过两次实验,长纸棒与短纸棒哪个好顶? ②、这是为什么?

5、长短纸棒倾倒实验:

①、试验程序:将长纸棒和短纸棒分别立在桌面上,同时松手,纸棒倾斜倒下。 ②、实验观察:看哪个纸棒先倒下。 ③、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小结:通过对比观察,我们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倒得慢。

通过实验发现长纸棒倒得慢。顶长纸棒时来得及移动身体以保持纸棒的平衡,防止纸棒倒下,所以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可见,长竿比短竿好顶。 (三)探索延伸

课下继续活动,通过课中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是不是越长越好顶呢?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第二课:有取得“毛细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毛细管的作用。

2、初步掌握毛细管的粗细与液面上升高度的关系。 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认真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水碗、碟子、红色水、放大镜、小木板、粗细不同的吸管、水杯、布条、海绵、芹菜梗、小砖头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见过水往高处流的?是怎样流上去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什么样的物体可以使水自动地向上移动。

①、取一条面巾纸和一条塑料条,分别放在装有红色水的碗中。

②、手不要动,保持一段时间。观察面巾纸和塑料纸的现象。

③、拿出纸条和塑料条放在桌上,用放大镜观察两种材料是否有极细的管道。 小结:面巾纸有极细的管道,可以使水慢慢上升。没有细管道的塑料纸不能使水慢慢上升。

④、用同样的方法实验观察:粉笔、布条、铁丝、海绵、橡皮筋、小砖头有没有细微管道,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⑤、思考问题:使水慢慢上升的物品中,细微管道是不是起了作用?细微管道是不是越粗越好?

2、实验二:管的粗细与水上升的关系。

①、把一组内径大小不一的透明吸管用胶带固定在小木板上,吸管下端要摆齐。 ②、将小木板垂直放入碗中。

③、手不要动,保持一段时间。观察每根吸管中水升高的情况。

④、思考问题:上面的试验中,粗吸管中水升得高还是细吸管中水升的高?是不是吸管内径越细,水上升的越高?

⑤、小结:能够吸水的各种物质,本身构成并不严密,有许多细小的管道存在,我们把这种管道叫“毛细管”。

3、实验三,芹菜梗毛细管的作用

①、在水杯中加入二分之一的红色水。

②、把一段长10厘米的芹菜梗插入杯中,保留一段时间。

③、取出芹菜梗,用小刀横向切开浸水一端的芹菜梗,看到芹菜梗有细小的孔吗?你发现小孔中有红水吗?

④、思考问题:说一说,芹菜梗的毛细管在芹菜生长中的作用。 (三)探索延伸

1、小实验——让纸花“开花”。

①、做一朵小纸花。

②、在碟子中倒入约0.5厘米左右深的水。 ③、把“四瓣简易花”放在水中。

④、仔细观察,花瓣慢慢向外开放。

⑤、想一想:纸花在水中绽放,其中有毛细管在起作用吗? 2、地下水沿土壤缝隙上升,供植物生长,就是毛细管作用。

3、把毛巾搭在水盆边上,一端浸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

4、盖房时为了防潮,在地基上铺一层油毡,这是为了防止水分沿着砖或地基的毛细管上升。你说对吗?

第三课:标准化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标准化的内容。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各种型号的铅笔、不同品牌的味精袋、A4、B5纸、直尺、螺杆和螺母。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铅笔是重要的书写工具。我们观察过铅笔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在制作铅笔时有没有标准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一)产品的质量标准

1、实验一

①、分别将1H、2H、HB、1B、2B、3B等型号铅笔在同一张纸上画一下,用力大小要一样,观察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 ②、观察思考:分小组议论

③、课堂发言:你感觉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一样吗??

④、师生共同总结:铅笔芯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叫铅笔浓度。标准化的第一个标准是产品的质量标准。

⑤、观察你手中的味精袋上的说明,你发现它们的质量标准分别是什么?说一说产品质量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二)产品的规格标准 2、实验二

①、用直尺测量A4纸的长与宽。 ②、提问:A4纸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③、于其他组交换测量结果。

④、思考发言:你发现了什么?

⑤、总结:A4纸和B5纸长与宽的尺寸是标准化的品种规格标准。标准化的第二个标准是产品的规格标准。

⑥、验证: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研读发现与探索和科学两本书的说明。(关于规格标准注明方法可能不一样。有的写“规格”有的写“开本”)。 (三)产品的通用标准 3、实验三

①、用3各同一规格不同外形的螺母在同一螺杆上分别做旋紧实验。 ②、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③、总结:螺杆和螺母的零件一般都有通用性。标准化的第三个标准是产品的通用性标准。

④、试着说一说产品通用性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二、探索发现

1、认识了产品的质量标准。

2、学会了产品通用性标准、产品规格标准的分析。

3、发现标准化就是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和产品通用性等方面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 三、探索延伸

讨论:李彤一般穿23号鞋子很合适。某天姑姑从外地买了一双23号鞋子回来,可李彤穿着很挤脚,这是怎么回事?

第四课:一纸托“千斤”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改变纸的形状,它的承重能力也会改变。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砝码、草版纸片、复印纸、剪刀、胶水、硬币、废报纸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演示观察:教师那一张纸,它会向下垂。适当折叠后,这张纸能在水平方向保持住,并告诉同学,它还能承受一定的重量。 二、学习新课

(一)单张纸承重实验

1、实验一

①、指导实验:把纸条折成V形或L形,平拿,你发现什么?在上面放上1-2枚硬币,纸条还能挺住吗?。

②、把一张纸折成波浪状,放在两摞书之间,它能支撑一本书的重量吗?换成废报纸,再试一试。

③、把纸横向剪开卷成两种筒状,用胶水粘牢,立在桌面上。看那种形状的筒承重大? ④、把实验一至实验三的结果记录下来,分成小组交流。

(二)用报纸卷成圆筒形空心纸管,检验报纸在改变形状以后的承重能力。 2、实验二

①、在教师指导下,制作空心纸管。

②、对空心纸管整形。(全长为12厘米,做4-5个,选出3个准备实验) ③、把3支纸管粘在一起。

④、圆筒形纸管的承重实验:桌上放两摞书,书间距是8厘米。高度5厘米。把连在一起的3支纸管架在上面。做承重实验。

⑤观察放在纸片上的重物和砝码,看看它的承重是多少。 ⑥、思考:你还能将纸设计出其它形状吗? 三、探索发现

1、研究方法:设计科学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2、物体承受的重量与它的形状有关系。 3、组装简单实验装置的方法。 四、探索延伸

1、观察身边的瓦楞纸箱,为什么这样做?

2、联想改变纸的形状,承重力会改变,其它物质呢?

第五课:空气的压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拔压注射器、拉塑料袋、拉塑料衣钩等实验,研究空气的压力。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塑料袋、塑料瓶、细绳、塑料吸盘衣钩、注射器、橡皮帽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扛起一袋米,肩上会有压力,这是因为米有重量。

空气也有重量,是不是空气对地面上的物体也有压力?我们做几个实验,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一)演示实验——空气有压力

1、实验一

①、将注射器活塞推入到底部,把针管里的空气排出。 ②、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出口,把活塞向外拉再松手。

思考:两个沙盘实验,物品进入沙子中的深度有什么不同?你能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道理解释这一现象吗?

提示:1、这与坦克那两幅宽宽的履带有关系。

2、履带要比车轮接触地面面积大很多,所以能在松软和泥泞的土地上快速行驶而不被陷入泥土中。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压向另一个物体,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小,越容易压进去。 (四)、探索延伸

讨论:1、骆驼善于在沙漠上行走,为什么蹄子不容易陷进去? 2、书包带做的宽一些有什么好处? 3、滑雪板有什么作用?

第七课:叶子能吸尘增湿

一、教学目的:

1、进行植物叶子的蒸腾现象和吸附现象进行实验观察。 2、研究植物叶子对改善空气质量所具有的作用。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盆叶片比较大的植物、透明大塑料袋、粉笔灰、白纸、放大镜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植物多的地方空气质量比较好,这是为什么呢?植物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空气质量呢?今天我们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叶片的蒸腾现象: ①、将套有塑料袋的花盆移到桌上。 ②、观察塑料袋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③、打开塑料袋,仔细观察塑料上的液体,判断液体是什么?

思考问题:袋子上出现了水珠,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袋子中植物叶片上是否也有水珠? 提示:叶片会产生水珠,这种现象叫蒸腾。植物的蒸腾现象可以給空气补充水分,让空气变得湿润。

2、实验二:植物叶片可以吸滞尘埃吗?

①、每组一盆绿色植物,将一张白纸套在植物茎上,另一张白纸平放在花盆上面。 ②、将两包同样多的粉笔灰分别从两个花盆上方相同的高度撒下。

③、比较两张纸上粉笔灰的多少,观察纸上少的一部分粉笔灰落在哪里了?

④、思考问题:职物的叶片是否有细致尘埃的作用呢?室外的树叶是否也有这样的作用呢?

⑤、观察室外树叶的叶片。用放大镜观察,是否有灰尘?

思考问题:树叶上有灰尘吗?谈谈你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感想。。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说明植物的叶子可以使空气变得更湿润。同时植物的叶子可以阻滞尘埃落下来,减少浮沉对空气的污染。

我们发现大量种植花草树木,可以使空气变得更加湿润清洁。

树叶表面粗糙不平,能吸附大量飘尘,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如此往复,植物叶片能起到拦阻和吸附尘埃的作用。是空气净化。 (四)探索延伸

1、观察家中的盆花,研究哪种植物起到吸尘增湿的作用大些?

2、在树林中散步,你有什么感觉?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第八课:测量的技巧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参与实验,研究特殊情况下测量的技巧。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配备:尼龙线绳、圆铅笔、直尺、三角板、硬币等 。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测量和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我们要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往往需要测量。测量中,很多仪器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各样的测量任务,但有些测量,现有工具不能直接测量。下面我们做几个小实验,学习一些测量的技巧。 (二)学习新课,活动过程: 1、实验的技术准备

①、看书,判断左、中、右三种观察尺的方法哪种正确?。

②、提示:做每个实验都要思考一下,注意减少测量中的误差。每个实验都要多做几次。 1、实验一,借用线绳测量(测量铅笔杆的周长) ①、用尼龙线绕铅笔1圈,在测量线的长度。

②、用尼龙线绕铅笔5圈,在测量线的长度,将5圈的长度数除以5。. ③、思考:这两种方法哪个准确一些? 2、测量地图上一段河流的长度

①、可用尼龙线沿河流走向放好线,在测量线的长度。 ②、思考:这个方法能估量出这段河流的长度吗? 3、实验二,测量圆杆铅笔的直径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两个三角板和一个直尺测量。 ②、思考问题:哪种方法准确一些? 4、实验三,测量一元硬币的厚度

用直尺测量一枚硬币好测量吗?想一想,测量一摞硬币,再除以硬币的枚数,行不行?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发现,在不好测量的情况下,只要多动脑筋,就会想出好方法。 (四)探索延伸

想一想,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第九课:反冲作用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用气体和液体实验,研究气体和液体的反冲作用。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意识。 二、教学准备:

气球、打气泵、吸管、喷嘴、皮筋、胶带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宇宙飞船是靠什么力量飞向太空的?喷气式飞机是靠什么力量飞向蓝天的?气垫船是靠什么力量在水面上遨游的?我们现在研究一下。 (二)活动过程

1、实验一。气体的反冲作用

①、把气球吹大,用手指捏住气球喷嘴。 ②、松开手指放飞气球。

③、观察气球,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思考:气球是不是以最快的速度到处乱窜,直到里面的空气放完?是什么力量使气球到处乱窜?

2、带定向纸条的气球运动试验: ①、安装喷嘴,用皮筋捆紧。

②、用胶带将纸条粘在喷嘴上,把气球吹大,用手指捏紧。

③、捏气球的手靠近地面,气球向上,喷嘴向下,把手松开,观察气球,有什么现象发生?

3、有轨道的气球运动试验

①、把吸管穿在绳子上,把绳子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物上,把绳子绷紧。 ②、把气球吹大,用手指捏住气球喷嘴。

③、用胶带把气球粘在吸管上。

④、把气球拉到气球口方向的一端,松开手指,观察气球运动的状态。 ⑤、思考:气球是否会向气流喷出相反的方向飞去?

小结: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气球在这个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

4、实验二,液体的反冲作用

①、将液体反冲实验器材准备好,用手提着大饮料瓶,下面放好接水盆。 ②、向瓶内注水,

③、观察大饮料瓶的运动情况。

④、思考观察:饮料瓶运动的方向与水流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三)探索发现

1、通过气体的三个实验,证实了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喷出的气体有反冲作用。

2、通过液体实验,证实了液体喷出时也有反冲作用。 3、人们常常利用气体和液体的反冲作用来为我们服务。 (四)探索延伸

1、宇宙飞船靠什么飞向天空?

2、气垫船靠什么力量浮在水面上飞快的前进?

第十课:王莲与牛蒡子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植物的形态及结构的研究,探究其对人类发明创造的启示。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判断能力。 二、教学准备:

搜集书刊、报纸、图片、打印纸、尼龙搭扣、放大镜、剪刀、胶水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在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种种形态,人类借鉴植物的种种形态及结构,创造出许多发明。 (二)学习新课 1、阅读课文(王莲): 2、动手仿制王莲叶片 ①、用打印纸剪成圆形。

②、将另一张纸按书中图示剪成长条(叶脉)。 ③、用剩余的纸,剪成小纸条(横筋) ④、把叶脉和横筋安图所示粘好。 3、动手试一试,叶片的称重量。

实验观察:人们利用王莲的结构,可以有哪些发明创造?

思考问题:通过实验,对于烟雾你有什么看法?如果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怎样呢?你有什么看法? 4、牛蒡子

①、阅读课文了解牛蒡子。

②、用放大镜观察尼龙搭扣的结构。 ③、仔细观察尼龙搭扣开合的工作原理。

④、实验观察:尼龙搭扣还有哪些应用?

思考问题:牛蒡子表面长满了无数小钩刺的作用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几个有这样结构的实例吗?

(三)探索发现

在对王莲、牛蒡子的研究中,发现许多植物在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种种状态和结构,给人类的发明提供了启示。人类利用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创造出许多性能优越的新技术,新发明。 (四)探索延伸

研究:模仿植物的某种形态和结构,搞一些小发明。如:锯子的发明。

第十一课:缓冲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与信息的交流,研究缓冲现象的存在。 2、探讨一些事物应用缓冲的道理。

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粉笔、报纸、塑料薄膜小降落伞等。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足球运动员见足球飞过来,不管从多远的地方飞过来,都用头去顶。但是,对面飞来的是一块小砖头,他却不敢用头去顶,为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活动过程 1、实验一:粉笔的投放实验

①、站在地面上,手持一支粉笔,高举过头顶,松手使粉笔自然落下。 观察:粉笔怎样?什么原因造成粉笔断裂? ②、将粉笔用报纸包好,重复上面实验。 观察:粉笔怎样?为什么没断?

③、将粉笔绑在小降落伞上,从高处扔下。 观察:粉笔怎样?

小结:粉笔与地面没有直接碰撞,报纸起到了减缓冲力的作用;小降落伞起到了减小碰撞粉笔的力量。

2、实验二:橡皮筋的作用。 ①、用细线将重物悬挂在铁架台上。

②、在重物下方放一个有厚毛巾的托盘。

③、将重物举到一定高度,突然松手释放重物,拴重物的细线会出现什么现象? 思考?

1、细线会被拉断码?

2、是不是重物下降时的冲力将细线拉断的? ④、将细线换成橡皮筋,再重复上面的实验。

⑤、试验中,认真观察重物上下运动的状态,了解橡皮筋的伸长、缩短与重物上下运动的关系。

思考:橡皮筋的弹性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一些物品能对运动物品起到缓冲作用。缓冲在生活中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四)探索延伸

1、试着分析,球场上的草地对运动员有什么保护作用? 2、包装盒及包装盒内的填充物对所包装物品有什么好处?

第十二课:死海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制作,验证液体的浓度与浮力的关系。 2、探讨死海不沉的秘密。

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水杯、胶圈、曲别针、吸管、食盐、鸡蛋、水盆、烧杯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故事引入课题:(死海不沉的故事)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让鸡蛋扶起来

①、把鸡蛋放入清水杯中,鸡蛋沉入水底。 ②、向水杯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动。

③、实验观察:鸡蛋会怎样?出现了什么现象?

思考:1、鸡蛋浮起来了,这是不是说明盐水的浓度逐渐增大,鸡蛋受到的浮力也在不断变大,当浮力大于鸡蛋的重量时,鸡蛋就浮起来了? 2、是不是说明液体的浓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2、实验二,制作小浓度计

①、将吸管的一端折过来。

②、在吸管折处放两个曲别针,再用橡胶圈绕好。 ③、在吸管上均匀的标好刻度。

④、将吸管浓度计放在水中调试,让它恰好竖立着浮在水中。 3、实验,

①、取两个玻璃杯,一个盛淡的食盐水,一个盛浓的食盐水。 ②、先把小浓度计放在淡的杯中,观察到什么刻度。 ③、再把小浓度计放到浓的杯中,观察到什么刻度。

思考问题:通过实验,是不是说明小浓度计可以测量液体的浓度? 4、实验三,检测食盐水的浓度

将课前制作好的三种不同浓度的食盐水放入三个杯中,用小浓度计监测,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你能分辨出哪杯浓度高些?哪杯浓度低些? 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死海的秘密了吗? (三)探索发现

1、通过研究,我们证明了盐水的浓度与浮力的关系。 2、证明了盐水浓度越高,浮力越大的道理。 3、弄清了死海不死的秘密。

(四)探索延伸 读一读课后小知识,考虑:装满货物的大轮船在大海中航行,要不要考虑含盐浓度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ld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