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通 写 作 教 案

更新时间:2024-07-02 17: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普 通 写 作 教 案

绪论

教学目的:

1、 把握现代写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 2、 了解普通写作课程的任务。

3、 明确现代写作课程的框架体系以及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写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 2、 明确学习普通写作的目的。 3、 了解写作课程的学习框架和体系。 4、 掌握写作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掌握现代写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 2、 了解写作课程的学习框架和体系。 3、 掌握写作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对比学习法

第一节 现代写作的含义与作用

一、现代写作的含义

什么是写作,因为视野的广狭与概括的层面不同,有多种说法。《现代汉语词典》将写作解释为?写文章?,这仅仅是进行指明现象的词义解释。语言学家陈望道称写作

1

是?用文字传达意义的制作?,这讲到了写作的载体、作用与行为特征,但是仍然欠周全和精当。

写作,它是一个过程,一个有体系的完整过程。从单纯的意义上讲它可以理解为用文字记录并制作文字作品的过程。但是,从完全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劳动。有多个步骤,有一定的含义和特征。

这样看来,写作定义必须包含以下的要素 ①写作反映的对象是主、客观世界。 ②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 ③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④写作的动力来自于社会交往的需要。 ⑤写作的物质材料是语言文字、符号。 ⑥写作的主体是社会的人。

从这些要素我们可以得出:写作就应是以特定的文化心理、认知结构为中介,通过感知认识生活获得思想、感情、知识等,并借助篇章化的语言符号给予表现的系统工程。 我们的教材把写作又特称为:现代写作。现代写作是写作发展到现代,具有了现代科学特征后的一种形式。(书P2)现代写作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广泛运用是与1980年12月中国写作学会的成立以及写作学科的迅速发展同步的。为了理解现代写作,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去理解写作的现代

2

化特征。

首先,从现代写作的诞生。写作行为的产生,是以文字的出现为前提条件的。但是这不是唯一条件,写作的产生还源于社会需求的产生――传播信息的需要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后来文字的发展和使用逐渐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和特权,书面语表达形式和口语表达形式逐渐脱离,形成了文言文。而后到唐宋,才出现了和口语接近的白话写作。到了20世纪初,随着?五四?运动时期的?白话文?新文学运动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写作的真正开始。

其次,是现代写作文体的发展。在我国古代,文体种类繁多(书P2),随着白话文的发展,有一些以文言文表意的文种使用越来越少,逐渐被改造或是消亡了。现代人又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创造出一些适应于现代社会的文种。比如:新闻类文体、财经类文体、司法类文体、行政公文类文体等。这些文体被称作专业应用类文体。

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应用类文体,所以现代写作的工具性得到了加强,现代写作由此而凸现出很强的工具化特征(书P3)。

然而,我们这门课程要讲授的写作是普通写作,也即是这些专业应用写作的基础。正因为出现了这些现代文体,所有现代普通写作也有了一些适应于将来写作专业应用类文体的变化。

其三,现代写作的空间意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

3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的心灵和社会空间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现代写的内容比较普遍意义上的写作大大拓展了两个空间――内在的主观空间,即心灵领域的空间(包括人的思维方式、方法、价值观念等的变化和融合)和外在的客观空间,即世界领域空间。

思考回答:请同学举出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心灵空间和世界领域空间的扩展。〔国内与世界的联系加强带来了一系列的外在和内在空间的变化和融合〕

二、现代写作的作用

(书P1)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且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这段话实际上是说明了写作的作用。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这就是写作最基本的作用所在。这也是写作的个人功能。

其次,我们看到的是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这就是写作的社会功能。也就是写作起沟通桥梁作用的功能。社会功能又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作为普遍意义上的写作有文化积累和传播重要手段的功能。由于现代写作更强调了写作作为应用性质的存在。现代写作就更强调的是写作作为存在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和现代管理借助的必要手段两大功能。(书P4)

最后,书上还讲到一点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

4

思考题:请同学思考为什么写作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

第二节 现代写作的特性和规律

一、写作的特性 (一)个体创造性

个体创造性,是由写作这种特殊劳动的个体化和主观性决定的。

写作是带有主观性的,它不仅体现在对事物流露的个人情感体验与分析认识上,还因为这是个体性精神生产,有充分的自主意识,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作者的个性特征。因为人的认识成程度、审美角度、美学风格等都是有差异的。(书P6最后一行)。

(二)实践操作性

写作的实践性,就写作本身而言,是指写作愿望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劳动的行为过程。写作要做到?意与物称?、?文能逮意?,充分表达出内在情意,必须经过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和提笔行文的操作过程。不经过艰苦的实践活动,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头脑里有好的想法、构思,不把它们用文字确实地表达出来,也就是通过提笔操作把构思变成文章等文字符号,就只能叫做想法和构思,不是写作,所以说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把构思通过具体操作变成文字的过程。

5

(三)动态综合性

写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一套专门的理论体系。这就说明写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文字的主题(思想、思维方式)、材料(来自于观察、收集、整理)、结构、语言(构思、行文)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写作是一种高智能的复杂的具有专才精神生产活动。 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写作的构成要素来看,写作必须包含作者、生活、文字、修辞、文体、读者、等等要素。

第二,从写作的过程来看,每次写作,不论它是多么复杂或简单,都必须包括四个环节——搜集材料、加工构思、动笔起草和评定修改。其中的每个环节中又包含着许多内容。

第三,从写作的所涵概的范围看,也是相当广博的,一切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创造性劳动都属于写作研究的范围。

第四,从写作学科的边缘性来看,写作学必须与语言学、文艺学、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发生关系,写作课必须适当地讲授有关学科的内容。

而且写作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和活动行为,它需要思想、生活、文化等多方面的修养,是作者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单靠语言表达能力是不行的。写作的综合行,还体现在运用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思维

6

学等多学科知识上。每个人对这些方面的掌握、理解不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这些方面的掌握、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这些因素都是处于一个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是动态因素。

二、写作的规律

写作规律是?指写作这一复杂的精神生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反映程序及人在认识、反映过程中的思维规律、行为法则。?它们是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法则或基本规律。

对写作规律的总结,各家意见尚不统一,论述的角度和侧重点各不相同。综合各家观点,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四体化一律、三重转化律、四环操作律和知行结合律。 ⒈四体化一律 ①何谓四体?

主体——是指进入写作状态的人。写作过程各个阶段和各环节,都受写作主体的主宰,它是写作的主导方面,是写作过程中最具有能动性的方面。

客体——就是写作的具体对象,亦即写作主体赖以能动地反映和加工制作的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

载体——就是用语言文字有规律的排列来传递信息的组织系统。主要指具有承载和传递功能的语句、段落、文章、书籍。

受体——写作的诉诸对象,即读者。

7

②四体化一

写作四体,是写作的四个要素,其作用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制约。四者间是一种既相依赖又相排斥的对立统一关系。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在对立中达到统一,一次写作活动才会顺利地发生和完成。 具体而言,要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既作者如何认识和反映生活的关系;主体和受体的关系,即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主体和载体的关系,即作者必须深入地了解写作中的物质材料——语言及其组织;客体和载体的关系,即社会生活和文章体裁的关系;客体和受体的关系,即社会生活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载体和受体之间的关系,即读者和文体之间的关系。 ⒉三重转化律

每一次写作都必须经过由物到意,由意到文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即由物到意的飞跃)解决的是作者和生活间的矛盾,它是写作中的认识行为;第二次飞跃(即由意到文的飞跃)解决的是作者和文章间的矛盾,它是写作中的表现行为。

为了完成这两次飞跃,作者的心理必须进行三次转化,也就是内化、意化和外化。

所谓内化,就是变外物为内物,变身外之物为储存于脑中的感知之物,并使之被写作主体化解、容纳。它是写作的准备阶段,也称感知的积累阶段。

8

所谓意化,就是在作者的心理作用下,将所感知的事物意态化,让它与主体的精神或思想融合,形成不同于外界原物的意念与形象。它是写作的设计亦即意象的孕育阶段。 所谓外化,就是将孕育成形的意象,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使之定型为作品,使思维成果物态化。它是写作的完成亦即表意行文的阶段。

写作主体只有超越了感知上、思维上和语言上的三道障碍,实现了三重转化,才能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三重转化?律,着重研究的是写作活动中写作主体的思想和心理流程,它构成了作者论的主要内容。 ⒊四环操作律

任何类别的写作,无不包括采集、运思、表述、评改四道环节。写作行为过程,就是写作主体对这四道环节进行操作的过程。

?四环操作律?,回答的是怎样写的问题,构成了写作论的主体内容。 ⒋知行结合律

也就是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结合的规律。

?知?、?行?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的有效途径。?文无定法?,但?文有活法?,写作者应懂得写作理论知识,学习、借鉴前人的写作经验,继承发扬优秀的写作传统,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写作实践,做到在写作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学习了一定的

9

理论和方法,并不一定有很高的写作水平,这就要通过实践来消化、吸收各种理论,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 如果背离了这一规律,将后产生两种偏向:一是只孤立地学习理论,不去刻苦训练,结果眼高手低,嘴巧笔拙。二是只顾埋头苦写,不去学习相关理论,无视科学理论的指导。则是一种盲目的实践,必然多走弯路,事倍功半。 三、学习写作的方法 ㈠重视作者的全面的修养

常言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也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革命文学》)因此,要想把文章写好必须注重作者自身的各种修养。 ⒈热爱生活,积累实践经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热爱生活,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地观察、理解、分析和感悟,才能不断获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也只有投身到生活中去,写出的作品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效用,走出个人的小天地。

关注社会和人生,不能一味地赶时髦,追形势,要能透过各种表现现象,洞察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发现、坚持真善美,并敢于同各种假丑恶斗争。 ⒉锻炼思想,陶冶感情

10

从总体上来看,写作是一种社会行为,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所以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者必须从在国家、社会、集体、群众的大局出发为自己的写作定位。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思想,陶冶感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

⒊积极地进行艺术实践,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 写作,特别是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创造。一个合格的作者必须积极地从事艺术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认真系统地阅读一些艺术作品,积极地思考一些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原理和规律,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不断地运用和验证学来的知识,这样才能逐步使自己生长出?艺术的细胞?。

⒋要训练思维,提高智能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根据客观事物制作成文章,需要有多方面的智能。在认识和摄取客观事物时,作者需要有观察能力,发现能力,采集能力;在构思过程中,需要有综合、分析能力,筛选加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表达时,需要有结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修改能力。整个写作过程,就是以思维为核心组织各种能力和技能的过程。没有积极的、高质量的思维,就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

11

㈡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写作是一种有规律的实践活动,自觉地学习写作的理论,认识写作规律,就会知道何对何错,如何修正,减少盲目性。

不少人轻视写作理论的指导作用,认为不学理论知识也可以写出文章来,其根据是有的作家没有学习写作理论,也可写出很好的作品来。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所有会写文章的人,都是自觉不自觉地通过不同途径,积累了较深厚的写作理论和知识素养。

梁启超说:?我不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会巧,但我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有巧的可能性。又敢说不懂规矩的绝对不会巧,无规矩的绝对不算巧。?(《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㈢多写多练,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径是自己的实践。这是写作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写作课实践性强的最有力的证明。写作实践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重大作用是任何其他途径也无法替代的。

只有在写中才能贯彻和运用已学的理论,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在写作中将?理论?化为?技能?。 在写作中发现毛病,及时纠正,逐步提高。

在写作中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需要解决,这是才能积极地、切实地思考和题体味写作知识和技能。

12

清代唐彪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功夫,其益相去甚远也。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疏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亦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读书作文谱》) ㈣精读范文,从中体会学习写作技巧

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文赋》)他认为观察事物可以引起文思,研读古籍也可以引起文思。其次,阅读还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第三,阅读由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

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从写法上加以借鉴仿效。读多了,写多了,仿的次数也就多了,慢慢就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且能有所改进和创造。

课后作业:1、通过学习写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请思考我们学习普通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2、请预习教材P13第四节的内容,画出这门课程的

13

学习框架体系,并总结出学习好这门课程的方法。

第三节 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与学习方法 在看本课程的体系以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写作的科学构成:

写作学科构成表(表格)

写 作 文学创作 小说创散文创诗歌创剧本创非文学写作 应用文写作 公文新闻写日用文普通写作 叙事文议论文说明文 作 作 作 作 写作 作 体 体 体 〖注〗:

①先按反映生活的方式(是否允许虚构)分成文学和非文学写作。

②在非文学中按作用区分。

③表中只是大致的界分,并非十分分明。

一、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

14

主体 写作的主导 技法 客体 基础和本源 载体 写作的成品 反馈 受体 成品的接 受对象 物 感 思 文 二、现代写作的学习方法 1、 灵活掌握理论知识。

2、 注重通过实际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注意打好字、词、句的文字基本功。 4、 培养平日细心观察,养成注重资料收集的习

惯。

5、 注重拓展思维,打破常规思维方式,学会逆向

思维。

课后作业:请预习第二章第一节的“写作主体的素

养”的内容,并进行自我归纳,形成讲稿。下节课先由同学讲授。

第一章 写作的主体和客体

教学目的:

1、 掌握写作主体的含义。

2、 了解写作主体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3、 掌握写作客体的作用以及构成。

15

4、 掌握写作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要求:

1、 掌握培养写作主体所需素质和能力的途径。 2、 掌握写作客体的作用和构成。

3、 能够运用写作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写作

技能。

教学重点:

1、 了解写作主体需要掌握的素质和能力。 2、 掌握写作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3、 掌握写作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对比学习法

什么是写作主体,简单地说就是?人?――在写作思维和行为当中的人。写作主体在整个写作过程当中始终起一个主导作用。

俗话说?文如其人?,作者决定文章的面貌。作者决定文章的因素有下面我们将讲到的几个方面。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作者的素养,是指写作主体从事写作或创作必须具备的素质和修养,即主客观条件。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写作主体的素养,即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

16

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一、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

生活素养是人们从事文化创造活动的根基。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那什么是生活素养呢?就是作者对生活的经历,在参与生活中的感受、体验和对生活的见解。简单地说,就是要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给你的每一次经历、每一个经验,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好奇和热情,动脑思考、用心感悟生活哲理。

思考题:白岩松说“渴望年老”,请结合写作主体需要的生活素养解释“渴望年老”的含义。

二、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

所谓学识修养,就是指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学问、见识等。也就是写作主体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客观世界结构和运行规律方面的知识。

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包括:

1、关于写作的基础原理:文字、词语、句法结构、修辞知识,写作原理等;这些是关系写作的直接知识,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要求的是?深度?。

17

2、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中外历史知识、中外文化知识、自然科学常识、艺术知识、生活常识等。还包括人的世界观、哲学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艺术观、审美观、宗教观。这些是关系写作的间接知识,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要求是?广博?。

三、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 四、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

审美是一个人对美的判定标准,是一个人对美的鉴赏能力和欣赏品位。简单对说就是写作主体对?什么是美?的认识和对?怎样对待美?的判定。

这里的?美?是广义的?美?。不仅仅是指好看的人或是景物、物品。还指美好的感情、情趣、精神等等。也指文章的结构匀称、语言流畅、逻辑清楚等等。

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会很明显地表现在文章当中。文章的审美属性是通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表现的。刚才说的文章的结构匀称、语言流畅、逻辑清楚就是属于文章的形式方面;文章中提及的事物、人物的美,以及文章所反映出的内涵、精神等就是属于内容的美。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智能结构

一、智能结构的构成

18

①智能因素 智能结构 ②非智能因素 兴趣、情感、动机、意志、气质、性格、生活、经验 二、观察力和感受力

(一)观察力 1、观察和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基础。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即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观察力是构成人的智力的要素之一,它不只是单纯知觉问题,而且包含着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 ,因此又把观察力称为\思维的知觉\。它也不只是单一的视觉活动,而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分析器的活动的过程。

观察力、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表现力、创造力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l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