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

更新时间:2023-12-20 06: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代汉语词汇 单音词和复音词

知识回顾

1、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及特点 2、单音词的弱点

(1)单音词多义造成的语义模糊性 (2)单音词又容易形成同音词 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历史

为了使语言按自身的规律向表达日趋精密的方向发展——复音词越来越多了。

汉代以前(较慢)→ 魏晋六朝之后,(加快步伐)→五代十国之后(突飞猛进)。 一、单音词

(一)汉语单音词演进为复音词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情况: ? 1、在原单音词上加词头或词尾。(这类词我们称之为附音词)如:

爷——阿爷 一——第一 夏——有夏 母—阿母 欣——欣然 燕——燕子 石——石头 率—率尔

2、以原单音词为一个语素,再加一个相关语素构成复音词。或利用两个单音的同义词作语素,构成复音词。如: 艰——艰难 恐——恐惧 知——知道 将——将军

洪——洪水 减——减少  道、路—道路 朋、友—朋友

? 3、原单音词换成词形全异的复音词。如: 途——道路 伐——攻打 好——漂亮 师—军队 息——呼吸 御——抵挡 池——护城河 亡—丢失、逃跑

? (二)在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进程中,偏正式构词法始终占据首要位置。

有人抽样调查,古今汉语复音词中,偏正式合成词占到二分之一左右。如“后”可构成:后人、后代、后辈、后妈、后门、后院、后路、后台;后备、后悔、后怕、后退、后卫、后防、后来;背后、幕后、今后、日后、午后、事后;过后、产后、售后;尔后、然后,等等。

? (三)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一个双音词 古代汉语两个单音词的组合,有些表面上很像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但二者所指不同,不能以今释古。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②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④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霍光传》)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⑦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⑧将军向宠,性行淑均,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同上)

⑨先帝不以臣卑鄙。(同上

? 例①“知”,懂得;“道”,道理。例②“消”,消减;“息”,增长。例③“其”,它们的;“实”,果实。例④“结婚”,结为亲家,指霍光之女嫁给上官桀之子。例⑤“曾”,曾经、已经;“经”,经历过。例⑥“城”,城镇;“市”,买卖。“入城市”指进城卖丝。例⑦“痛”本意是生理上的痛苦,引申作程度副词,作“甚”、“十分”讲;如:痛苦、痛骂、痛饮。“恨”:遗憾、不满意。例⑧《说文》:“试,用也。”同义词连用,即“任用”。例⑨卑:地为低下;鄙:知识浅陋。

类似的情况古书中常见,如“革命”指变革天命,“响应”指像回声一样地应和,“指示”是指出来给人看,“前进缶”,指走向前献上缶,“非常”是不平常,“虽然”指虽然如此或即使如此,“故事”指过去的事或老规矩,“妻子”指老婆孩子,“聪明”指听力好、视力好。我们要随时牢记古代汉语单音词为主这个特点,不要轻易地将古书中相连的两个单音词看作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 思 考(1)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周易·丰)

(2)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赵策) (4)屈原行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楚辞·渔父)

(5)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蔺列传) (6)因其富厚,交通王侯。(晁错论贵粟疏) (7)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8)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史记·项羽本纪) (9)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白居易琵琶行序) (10)以致天下怨谤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1消,消减。息,增长2 衣,上衣。裳,下衣/3 地,地方。方千里。纵横各千里. 4.颜,两眉之间。色,色泽。形,形体。容,容貌。) 。5指,指点。示,给人看。6交,交结。通,交往7.特,特地。征,征召8.山东,崤山的东面,泛指秦以外的六国或关中以东的地方9 。因,因而。为,作10. 。以,因而。致,招来 ? 二、复 音 词

? 复音词可分为两类:只含有一个语素的是单纯复音词,含有两个以上语素的是合成复音词。 ? (一)单纯复音词

? 1、定义: 单纯复音词只包含一个语素,记录单纯复音词的每个字都只起标志音节的作用,各自不为义,不能拆开逐字解释,

几个字作为一个整体才能表示该词的意义。 ? 2、分类

单纯复音词又分为:联绵词、音译外来词两种。

联绵词是汉语中固有的,音译外来词是通过译音方式把其他民族语言的词吸收到汉语中来的。 ? (1)联绵词

联绵词又称“联绵字”、“连语”,由两个音节构成。两个音节一般都有语音的联系,包括: ? 双声 叠韵 ? 双声兼叠韵 重言 ? 非双声叠韵连绵词 ? 双声联绵词:

参差 仿佛 伶俐 陆离 坎坷 犹豫 唐突 匍匐 踌躇 倜傥 ? 叠韵联绵词:

逍遥 彷徨 依稀 从容 须臾 蹉跎 徘徊 龙钟 窈窕 逶迤 ? 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辗转 缤纷 缱绻 优游 燕婉 ? 重言联绵词: 摹拟声音:

坎坎 丁丁 溅溅 潺潺 淙淙

⑨今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项羽本纪》) ⑩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荀子·天论》)

? 例①“园圃”偏指“园”,因为植树为园,种菜为圃。例②“寒暑”偏指“寒”,因为羽毛的作用是御寒,不是抗暑。例③“车马”偏指“车”,马是不可造的。例④“得失”偏指“失”,下面讲的正是过失所产生的后果。例⑤“升概”偏指“升”,因为“概”是量米粟时刮平斗斛的木板,打酒用不着它。例⑥“缓急”偏指“急”,文章讲的是女孩在急难时无用处。例⑦“异同”偏指“异”,文意是奖善惩恶,宫中府中不应有异。例⑧“作息”偏指“作”,文意是整天辛勤劳作。例⑨“出入”偏指“入”。例⑩偏指“饥”(穰:丰收)

? 还应指出,一个语素表义、另一语素陪衬在古代汉语中只是联合式合成词的特殊用法,同样的语言形式并非总是偏义,而且并非总是合成词。如:

①以九职任万民, 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周礼·天官·大宰》)

②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例①“园圃”指栽培蔬菜和树木的职业,例②“寒暑”指两个季节,例③“车马”指两种事物,都不偏指任何一方。 而在现代汉语中,却存在着地道的偏义复词,如“国家”只指“国”,“窗户”只指“窗”,又如“妻子”、褒贬”、“动静”、“质量”、

“教学”、“不顾个人安危”。等。

? 注意:(二) 古代汉语联合式构词中分类

? ① 同义复词。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组成,这两个语素往往可以单独作为单音词使用。 “寡君不敢顾婚姻。” 《左传·成公十三年》

“婚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 《诗经·郑风·丰序》

“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尔雅·释亲》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左传·宣公二年》 “居处恭,执事敬。” 《论语·子路》

属于这一类的双音词还有:饥馑、恐惧、阻隘、朋友、康庄(康指五通的路,庄指六通的路)、宇宙、驽钝,等等。 ? ② 反义复词。反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语素组成,每个语素也可单独成词。例如:乾坤(“乾”代“天”,“坤”代“地”)、臧否(“臧”表赞美,“否”表批评)、呼吸,等等。

? ③ 变义复词。变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成,但

这两个语素组成合成词后,其原先的含义发生了引申变化。 “骨肉归复于土,命也。” 《礼记·檀弓下》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 《吕氏春秋·精通》

“非疏骨肉而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 《韩非子·五蠹》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 《战国策·燕策二》

?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报任安书》

社稷——“社”本指土地神,“稷”本指五谷神,“社稷”代指国家。 消息——“消”本指消失,“息”本指滋长,“消息”引申指“音信”、 ?

“音讯”。如蔡琰《悲愤诗》:“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爪牙——“爪”、“牙”本指野兽的脚爪、獠牙,“爪牙”喻指“国家的猛将”。如《国语·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风水——“风”、“水”组合成双音词,表示宅地、坟地的地势、方向,用以附会吉凶祸福。等等。 ? 2、附加式合成词

附加式合成词是以一个实义语素为中心,在它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虚义语素组成的。根据虚义语素的位置,可分为前加式和后加式两类。

? (1)前加式,即在实义语素前加上词头。

古汉语中常见的词头有“有”、“其”、“言”、“于”、“薄”、“阿”等。

? “有”常用于专有名词、一般名词和形容词之前。如:有周、有夏、有殷、有虞;有政、有帝;有忡、有洸、有溃。 ? “其”一般用于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前面。如,《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其获,十月陨?。”

? “言”用于动词之前。例如,《诗经·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 “于”也用在动词之前。例如,《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薄”也用在动词之前。例如,《诗经·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

“阿”一般用于名词前,如:阿爷、阿母、阿叔、阿姊、阿兄、阿弟、阿妹、阿子、阿公、阿姑、阿姨、阿娇(人名)、阿瞒(曹操小名)、阿蒙(人名)、阿环(仙女名)。 ? (2)后加式,即在实义语素后添加词尾。

古汉语中常用的词尾有“然”、“乎”、“焉”、“尔”、“如”、“若”等,它们一般用在形容词或动词之后。带词尾的双音词几乎都是形容词。

例如:潸然、喟然、欣然、飘然、勃然、沛然、填然、油然、焕乎、确乎、惄焉、率尔、莞尔、荣如、辱如、纷若、沃若,等等。

? 词尾也可用在双音词之后,构成三音节的形容词,如:飘飘然、欣欣然、恂恂如、徐徐焉,等等。

? 也有少数双音词与典故有关,其结构比较复杂,难以用正常方法分类。例如:

友于——《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意思是只有孝

心笃厚的人才会对兄弟友爱。后来,取句中“友于”二字,表示“兄弟之间的友爱”,如《后汉书·史弼传》:“陛下隆于友于。”有时则直接以“友于”表示“兄弟”,如曹植《求通亲亲表》:“今之否隔,友于同忧。”“友于”二字,“友”作动词,“于”是介词,其结构类型难以确定。

? 金兰——《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ù,气味)如兰。”后来取“金兰”二字表示交友投合、友情深厚。

? 《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公,山涛;嵇,嵇康;阮,阮籍)后引申为结拜兄弟之辞,如“义结金兰”、“金兰簿”等。“金兰”二字似为“联合式”,但又不同于我们上文分析过的各种联合关系。等等 ?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kw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