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7 18: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儿社会教育

幼儿社会性教育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及幼儿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控制自我、掌握和遵守社会准则的教育过程。 幼儿社会教育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环境,那么幼儿园无疑是幼儿生活的第二个社会环境,这个社会环境比起家庭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更有意识、更有目的、更有计则。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与手段,将社会规范、道德价值观以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下一代,这对于加速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孩子进入幼儿园,这是从婴儿期进入幼儿期转化过程。幼儿在生活上、学习上等方面都与以前不同。入园后,新的主导活动对幼儿身心素质提出新的挑战,孩子应主动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需要,特别时新生入园后的第一学期是孩子主动适应新环境的关键时期。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

1形成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和积极生活的态度,具体包括:对家庭、幼儿园、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对周围社会生活事件的关注,对他人尊敬、友好、关心、同情以及自尊、自信等良好的情感和自立、自主精神等等;

2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增进幼儿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和对社会中各种身份的人所应有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了解,培养他们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能力,道德判断能力(辨别美丑善恶、是非对错的能力),移情能力(设身处地站在他

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验其感受的能力)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如同伴之间的纠纷)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品德,包括文明礼貌、合作友好、守纪自律、诚实勤俭等等。

开展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途径

一、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能使幼儿掌握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规范。

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和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包括进餐、睡眠、盥洗、来园、离园、自由活动、散步等。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生活经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活动,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执行成人的要求和适应集体生活的规则。这样就在自身需要和客观要求、主观能动性和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下,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幼儿个体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极其丰富。幼儿要接触许多事物,了解许多物品的名称、性能和用途,这对于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有促进作用。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应引导幼儿不断克服困难,去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

二、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⒈开展以大带小的混龄活动。

大班和小班幼儿结合成姐妹班。大班幼儿相互认识,彼此熟悉,成为好朋友。外出散步,参观时她们“手拉手”,游戏时她们扮演爸爸妈妈和宝宝,穿梭在各个游戏角。“元宵节”她们一起做元宵,吃元宵。大班幼儿对弟弟妹妹无微不至的照顾,无疑是为小班幼儿在以后的社会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楷模,也提高了彼此的交往能力。

⒉开展富有意义的劳动实践

主要利用种植园地,自然角的照养来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克服困难,体验快乐。我园根据幼儿园场地充裕的优势,开辟了供孩子户外劳动的种植园地。师生一起拔草、松土、播种、施肥、到收获。幼儿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欢呼,深深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也热爱上了劳动。 ⒊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社会性角色,幼儿能身入其境的体验到角色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责任、义务等。如:幼儿在理发店扮演“理发师”、在大排挡扮演“厨师”等角色,初步了解了相应的职业规范。交往技能和协助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实现

即把幼儿放在具体的生活环境,在自身的认识冲突中获得认知、体验,形成态度和习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认知上,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通过练习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例如:教育幼儿学会等待和礼让,在集体活动中要不推不挤。拿“盥洗”来说,幼儿对“为什么不推不挤”没有一种内在的需要和自觉的行为。那么就可让其实践在前,并观察幼儿行为,再组织讨论“每个人都挤着洗手会发生什么事?”“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幼儿自己找出答案。这时再让幼儿实践,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幼儿认知,巩固行为,最终形成自觉的习惯。

社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更不能离开社会而发展。幼儿期是人社会化的起始阶段,他们将来能否积极适应各种社会环境,能否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的生活经验和受教育的状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kr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