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稿改)打印版

更新时间:2023-09-17 00:11: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前 言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水利建设步入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水利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民生水利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水利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水利改革不断深化,行业能力得到提升,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和小康咸阳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对水利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紧紧围绕突破水资源瓶颈制约、显著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三大目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水利管理,为

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咸阳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立足我市水利发展实际,研究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挑战,确定了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作为我市“十二五” 时期水利建设的行动指南。

目 录

一、咸阳市水利基本概况 ........................................................................................... 1

(一)自然概况..................................................................................................... 1 (二)社会经济概况............................................................................................. 1 (三)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2 二、咸阳市“十一五”水利建设回顾 ....................................................................... 2

(一)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成果显著..................................................................... 3 (二)防洪保安建设加快..................................................................................... 3 (三)城乡供水全面发展..................................................................................... 4 (四)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 4 (五)水土保持巩固提高..................................................................................... 5 (六)小水电建设有新突破................................................................................. 5 (七)渔业生产健康发展..................................................................................... 5 (八)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 5 三、咸阳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 6

(一)“十二五”时期我市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 6

1.“十二五”时期我市水利发展的主要矛盾............................................... 6 2.“十二五”时期我市水利发展的机遇....................................................... 8 (二)“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 ........................................................................... 10

1.指导思想.................................................................................................. 10 2.基本原则.................................................................................................. 10 3.主要目标.................................................................................................. 12 4.总体布局.................................................................................................. 14 (三)“十二五”水利发展实施重点................................................................. 15

1.水资源开发利用...................................................................................... 15 2.防洪抗旱减灾.......................................................................................... 17 3.城乡供水.................................................................................................. 22

4.农村水利.................................................................................................. 24 5.水土保持.................................................................................................. 25 6.水环境综合治理...................................................................................... 26 7.水资源节约保护...................................................................................... 27 8.地下水监测及管理.................................................................................. 28 9.水电站建设.............................................................................................. 28 10.渔业养殖................................................................................................ 28 11.水利信息化 ............................................................................................ 29 12.行业能力建设........................................................................................ 30 13.水利科技基础工作................................................................................ 32 14.水利改革及管理.................................................................................... 32 (四)投资估算................................................................................................... 37 (五)保障措施................................................................................................... 37

附表:1.咸阳市水利建设“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表 2.咸阳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表

3.咸阳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表 4.咸阳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大前期项目表

一、咸阳市水利基本概况

(一)自然概况

咸阳市地处关中腹地,属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东经 107°98′至109°10′,北纬34°11′至35°32′之间。全市总面积10196.4平方公里,南北长123~145公里,东西宽65~106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地势由南向北呈三个阶梯:一是南部渭河、泾河平原;二是中部台原区;三是北部高原丘陵沟壑区。

咸阳属暖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9.1~13.1℃,最高41.2℃,最低-26.7℃;全年无霜期180~220天;年降水量500~566毫米。

咸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渭河、泾河、沣河、漆水河、清峪河、三水河、泔河和冶峪河等,均系渭河水系。全市水资源总量7.43亿m,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29亿m,地下水资源量6.47亿m,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间的重复计算量为3.32亿m。全市人均水资源量149m,为全省水平的13.5%、 全国水平的6.5%,是全省各地市的倒数第二位,属资源性缺水地区。

(二)社会经济概况

咸阳市辖2区、1市、10县,共13个县级行政区;104

1

3

3

33

3

个建制镇、62个乡、16个街道办事处,共182个乡级行政区;2777个村民委员会。全市常住人口50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3.43万人。耕地面积550.17万亩,总灌溉面积385.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50.67万亩。

(三)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全市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万多处, 其中:万亩以上灌区21处,已注册水库58座,已建成取排水泵站1529处(座),各类机电井24206眼,农村供水工程8694处,小水电站8座。有效灌溉面积350.67万亩,修筑河道堤防196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03平方公里,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咸阳市“十一五”水利建设回顾

“十一五”水利建设任务指标全面完成,全市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9.1万亩,是规划目标64万亩的108% ; 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139.23万人,是规划目标79.64万人的17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83平方公里,是规划目标1870平方公里的101%;新修“四田”44.65万亩, 是规划目标32万亩的139%;完成水产品产量42062吨,是规划目标41200吨的102%;累计新增灌溉面积23.48万亩。全市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0.7亿元,是“十五”期间完成水利总投资14.2亿

2

元的216%。

(一)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成果显著

引石过渭咸阳供水工程于2008年3月26日开工建设,2009年9月28日全线贯通,2010年2月开始向市区供水试运行。共铺设压力输水管道60.38公里,新建30万吨/日净水厂1座,完成投资7.3亿元。

亭口水库工程于2009年5月经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农经?2009?1347号文批复立项,已完成了管理基地、移民安置、施工道路、枢纽泄洪排沙洞等工程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

柏岭寺水库于2010年9月13日由省发改委以陕发改农经[2010]1474号文批复了工程可研,初步设计已通过省水利厅审查,开工在即;红岩河水库项目建议书于2008年7月通过省水利厅审查,工程可研设计已全面开展。

(二)防洪保安建设加快

“十一五”期间先后完成了兴平庄头、阜寨、武功韩家坎、郑家、秦都马家寨、渭城长兴等73处防洪工程建设,共新建加固堤防工程42.39km;全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全面启动,淳化冶峪河治理项目已付诸实施;完成了玉皇阁、老鸦咀、贾河滩等1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已全部竣工验收;修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138处,修复各类抗旱工程380

3

多处;主要河流、水库、城市防洪设施与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进一步完善,防洪抗旱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城乡供水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1400多处,解决了139.23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数增加到337.55万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80%,广大农民群众饮水条件进一步改善。

全市10个县城供水新增供水管网38公里,新增日供水能力4.5万吨,县城建成区供水覆盖率达到93%以上,初步达到了安全保障的县城供水体系。

咸阳市城区新建供水管网和配套引石过渭工程实施城网改造,共改扩建城市供水管道29公里,扩大了供水范围,供水普及率提高到85%以上。

(四)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助资金项目和羊毛湾水库大型灌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新增灌溉面积23.4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9.1万亩,改善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提高了水利工程设施的供水能力和灌溉保证率,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

4

(五)水土保持巩固提高

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黄河生态、坡改梯和坝系建设等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83平方公里;新修淤地坝100多座,为我市建设山绿水清良好生态环境打好基础。2010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在我市的乾县、礼泉、泾阳进行了现场观摩,代表高度评价我市水土保持治理成果。

(六)小水电建设有新突破

新建成泾河文泾水电站,装机48Mw,年均发电量1.9亿kw·h,工程投资2.9亿元。全市水电站达到8座,总装机85Mw,年均发电量3.47亿kw·h。

(七)渔业生产健康发展

全市渔业养殖总面积达到3.16万亩,推广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0.68万亩,年水产品产量达8600吨,渔业年总产值8200万元。市渔政站荣获农业部“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荣誉称号。

(八)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

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并取得阶段成果,2008年、2010年被陕西省政府和水利部列为节水型社会试点市,推进计划

5

用水与定额管理,全市各行业用水量保持稳中有降,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50m,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57%,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16%,全市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9。

3

三、咸阳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我市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科学研判“十二五”时期我市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对于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市水利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十二五”时期我市水利发展的主要矛盾

第一,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和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我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和调蓄工程少,大型调蓄工程更少,调控保障能力严重不足。渭河、泾河等较大河流尚无控制性蓄水工程,无法对有限的水资源实行高效利用。随着彬长旬能化基地建设及西咸新区的加快推进以及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仍然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制约因素。预测到十二五末,年社会总需水量13.75亿立方米, 目前水利工程总供水能力12.8亿立方米,实际年供水量仅为11.6亿立方米,不能满足需水要求。必须在重大蓄水、调水工程建设、洪水资源利用和节水型社会

6

建设等方面取得大的突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和薄弱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的矛盾。目前我市的防洪减灾体系仍不健全,主要河流渭河虽然实施了防洪工程建设,但未能根本消除洪水威胁,泾河尚未实施防洪工程,境内中小河流防洪体系远未形成,一些重要城镇设防标准偏低,山洪灾害防御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建设滞后,防洪压力越来越大。另外,旱灾对我市农业生产影响巨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是全局性、甚至是灾难性的。应未雨绸缪,提早谋划,加快抗旱水源和设施建设。

第三,城乡供水需求快速增长和供水保障能力薄弱的矛盾。城乡供水设施建设滞后,满足不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目前我市城区引石过渭供水工程配套管网工程尚未完全建成,供水量远未达到设计标准,地下水仍是城区主要水源,供水水源单一,管网老化漏失严重、供水管理单位经营困难,供水保障程度不高;多数县城供水水源不足,供水时常出现紧张局面,部分地区水质不达标,城乡供水普遍缺乏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水源,一旦出现极端自然灾害或水质污染事件,城市居民生活将无水可饮、工业生产将无法正常运转、必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对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人口迅速增加,落地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和达产

7

达效,城乡用水需求将呈现倍增态势,供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供水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

第四,保证粮食持续增长和农业灌溉设施薄弱的矛盾。确保粮食安全是水利工作的重要责任,但目前灌溉水源严重紧缺、灌溉设施老化、灌溉面积不断减少、灌溉管理单位困难多包袱重,保障粮食稳步增产有较大困难。必须进一步加快现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千方百计开发新的水源,扩大灌溉面积,要落实扶持政策,增强灌溉管理单位的发展活力。

第五,日益加快的城镇化建设进程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水土流失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防治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在未来发展中,由于各方面需求的增长,使水生态环境面临更大压力,加之气候变化因素,河流来水减少、过度开发利用、污水排放增加,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尤其是水质污染,将直接影响到生活用水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

2.“十二五”时期我市水利发展的机遇

第一,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中央决定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对西部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同时

8

强调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我市已被确定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点开发区域,为我市大干快上水利项目,更多争取中央水利投资创造了条件,是我市水利大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机遇。“十二五”时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启动和实施的重要时期,咸阳作为大西安的核心组成部分,必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快速发展,也将推动我市水利实现跨越发展,为咸阳打造“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提供最有效的水资源保障。

第三,我市优化发展布局的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市全力推进西咸新区、高新区建设,加快彬长旬能化基地、县城产业园建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城镇日益兴起,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对城市供水、防洪保安、生态环境,既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十二五”时期必将是我市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推进民生水利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和加强管理的攻坚时期。要提高加快水利发展对促进全

9

市经济社会发展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

(二)“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水利发展改革的战略部署,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实现保障水资源供给、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三大目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水利管理,着力提高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力、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土资源保护能力、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全面提升水利对供水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的保障和服务能力,以水利的跨越式发展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求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饮水安全、防洪安全、水保生态建设放在水利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改

10

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

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市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切实防止人类对水的侵害,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统筹不同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统筹水源建设、防洪保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水电渔业等领域协调发展;统筹地表水、地下水开发利用互补,水量水质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项目带动,实现重点突破。要紧紧抓住水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主攻目标,科学谋划和建设好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点项目,突出抓好重点水源和防洪生态工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办水的路子,拓宽筹融资渠道,强化监督管理,加快建设步伐,以项目带动实现突破式发展。

坚持节约保护,转变发展方式。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承载能力,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缓解我市水资源紧缺的根本措施,通过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节水、严格保护、科学管水、综合开发、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

11

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按照加强依法行政和建设法制社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增强水行政执法能力,提高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依法加强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等工作,切实保障水利服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按照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权制度、投融资机制、资源性收费、水价机制和建设与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尽快使水利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坚持科学治水,发展现代水利。用现代治水理念改造传统水利的管理方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特别要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资源管理调度、防汛抗旱、灌区管理、城乡供水和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现代化。

3.主要目标

“十二五”我市水利建设规划任务指标:

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新修“四田”面积30万亩;解决农村190万人

12

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水产品产量50400吨。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60.2亿元。

“十二五”期间我市水利发展与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1)全面建成亭口、柏岭寺、红岩河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满足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用水要求,积极争取引汉济渭、东庄水库工程分配水量,为咸阳长远发展作好水资源储备。

(2)开展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供水保障。继续下大力气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改造低标准农村饮水设施。

(3)实施渭河、泾河重点段防洪工程,达到规定的设防标准,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建设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监测预警系统,完善抗旱和供水应急设施,有效控制和减轻灾害损失。

(4)加强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基本建成渭河、泾河、沣河及地下水生态保护体系,河流水生态环境得到初步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状况得到扭转,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加快羊毛湾大型灌区和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组织实施好小型农田水利和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6)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中心,以2011-2013年

13

实施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为契机,带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迈出新的步伐。通过强化技术改造、污染防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使主要水源地及重点保护区水质全面达标。

(7)建成亭口水库坝后电站,新增水电装机1800kw。 (8)全市发展水产品养殖面积4万亩,年养殖产量达到1.2万吨,渔业年产值达到1.3亿元,渔民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9)水利依法行政取得重大进展,水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水资源统管统配取得重大突破。深化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公共管理、服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4.总体布局

在“十二五”水利发展总体布局上,北部地区以开发建设能源基地水源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建设亭口水库、柏岭寺水库、红岩河水库,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水资源,继续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和淤地坝系建设,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中部地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普及井灌区暗管,渠灌区渠道硬化和设施栽培精灌,加快推进东庄水库建设步伐,着力解决中部及“旱腰带”地区生产生活用水

14

问题;南部地区以渭河、泾河、沣河防洪、生态治理工程为重点,修复河流生态,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优化配置,保证城市及新区建设防洪和供用水安全。

(三)“十二五”水利发展实施重点 1.水资源开发利用

“十二五”期间,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以解决水资源制约瓶颈为重点,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增强保障为原则,全面建成彬长旬能化基地重点水源工程及输配水管网工程,配合加快推进东庄水库建设,加大利用境外调水力度,增加水资源调控和供给能力,为城乡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供水保障。

建成亭口水库。亭口水库地处我市长武县境内,由枢纽工程、反调节蓄水工程、彬长矿区输配水工程三部分组成,配合反调节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7180万立方米。亭口水库枢纽工程属综合利用的大(二)型Ⅱ等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泄洪排沙洞、输水洞、坝后电站等主要建筑物组成。水库正常蓄水位893.0m,最大坝高48.6m,总库容2.427亿m,电站装机1800kw,年发电量660万度;反调节蓄水工程是亭口水库的配套工程,工程规模为总库容991万m,调节库容700万m;彬长矿区输配水工程由7个配水加压站和88公里输水管道组成。工程建设开发的主要任务是给彬长矿区企业

15

3

3

3

工业供水及彬县、长武两县县城生活供水,同时兼有减淤、发电等作用。亭口水库工程估算总投资24.80亿元,其中枢纽工程15.05亿元,反调节蓄水工程1.77亿元,输配水工程7.98亿元。“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包括枢纽工程、反调节蓄水工程、彬长矿区输配水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投资23亿元,为彬长矿区发展奠定坚实的供水基础。

建成柏岭寺水库、红岩河水库。 柏岭寺水库是《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确定解决旬邑县城镇和工农业供水的重要水源工程,位于旬邑县三水河中游的柏岭寺村,为小(一)型水库,大坝为砼重力坝,坝高39.5米,总库容990万立方米,建成后年供水量1506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7亿元。工程已于2010年开工,“十二五”中期建成供水。

红岩河水库是《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彬长矿区总体规划》中确定解决彬长矿区供水的重要补充水源工程 ,位于泾河左岸支流红岩河干流出口以上1km处,为中型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69.5m。总库容8062万m,建成后平均年供水量2366万立方米,供水对象为彬县城区居民和工矿企事业单位,工程总投资7.3亿元 。加快前期工作步伐,力争早日开工,“十二五”期间建成供水。

积极配合东庄水库建设。泾河东庄水库工程是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水利项目,是国务院近期批复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和《渭河流

16

3

(四)投资估算

“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160.2亿元。分工程投资规模如下:

1.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置方面计划实施亭口水库、柏岭寺水库、红岩河水库建设,开展东庄水库施工准备工程,估算投资42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26.2%;

2.防汛抗旱减灾49.7亿元(含防汛抗旱、中小河流防洪整治、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占规划总投资的31%;

3.城乡供水21.8亿元(含农村供改水、县城供改水、城市供水),占规划总投资的13.6%;

4.农村水利19.9亿元(含小水重点县建设、灌区节水改造、新增粮食产能等项目),占规划总投资的12.4%;

5.水土保持10.7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6.7%; 6.水环境综合治理15亿元(万亩水面工程),占规划总投资的9.4%;

7.地下水监测设施建设及渔业养殖1.1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0.7%。

(五)保障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发展紧迫性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的

37

重要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时期。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切实把加快水利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和强化服务上,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更多更好的水利服务。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勇于肩负起时代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思路,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忧患意识,敢想事、敢干事、能成事,不断增强加快水利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实施项目带动为突破,全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争创水利建设新业绩。

2.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争取中省对我市水利建设更大的资金投入,市级财政要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建立财政预算内水利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逐年增加水利专项资金,为咸阳水利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利用市场手段,采取信贷融资、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推动水资源配置、水电开发、城镇防洪安保工程,以及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安全、灌区改造、水保生态等民生水利项目加快发展。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对各类涉水投资捆绑使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3.科学制定规划,加强前期工作

38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时研究调整水利发展战略,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组织编制我市境内较重要中小河流流域综合规划及治理规划、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等一批重要规划,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事关民生的水利专项规划,加强水利规划与省、市有关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引领水利科学快速发展。对纳入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要积极研究制定政策,组织力量,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中、省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加强防洪骨干工程、重要水资源调配工程以及惠及民生的各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市、县财政要加大水利前期工作预算经费,保障前期工作顺利开展。

4.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

在深入研究、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强化水资源和水利发展规划的调控与约束作用,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正确处理节约保护水资源与加快水利发展的关系,坚持在节约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节约,不断增强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正确处理新修水利工程和配套完善的关系,注重对现有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和整修完善,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作用。把正确处理水利的长远发展和重点解决当前突出的民生水利问题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推动民生水利建设。统筹

39

城乡水利协调发展,统筹区域水利协调发展。提高水利公共服务能力,规范水利行政行为,不断提高水利工作、水利设施服务社会的能力。要建立健全水旱灾害、重大水污染、水事纠纷等水利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应急机制和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水利应急管理和保障能力。

5.实施人才兴水战略,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兴水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解决水利单位人才青黄不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人事两宜,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加强水利行业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加强水利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进一步加强水利干部作风建设,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之风,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倡导勇于进取、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树立善于谋事、敢于干事、能干成事的责任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减少会议、文件和应酬,扑下身子抓落实,努力形成务实创新、和谐守规、奋进有为的工作氛围。

6.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职责

加大目标责任考核力度,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扶贫等职能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合作,合力做

40

好水利各方面的工作。各级水利部门要全力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做好技术服务。坚持两手抓,扎实推进水利行业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全面兴起水利建设新高潮提供坚强的组织领导和保驾护航作用。加大水利宣传力度,形成关注水利、支持水利、发展水利的社会氛围。

41

域重点治理规划》中的控制性防洪骨干工程。枢纽工程由钢筋砼面板碓石坝、左岸溢洪道、右岸排沙泄洪隧洞及取水口等部分组成。最大坝高228m,总库容30.08亿m, 属大(Ⅰ)型水利工程,估算工程总投资61.6亿元,计划建设工期8年。“十二五”期间积极配合省水利厅完成东庄水库前期设计审批工作,完成“三通一平”等施工准备工程,计划投资10亿元。

充分利用境外调水。积极争取省内跨流域调水骨干工程—引汉济渭工程给咸阳的最大配水量,开展引汉济渭调水水权认购,为咸阳中南部各县区以及西咸新区长远发展作好用水储备。

开展水源工程前期研究工作。在确保亭口水库、柏岭寺水库、红岩河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郭家庄水库、枣林湾水库、响石潭水库等中型水库和地掌沟水库、蚂蚁沟水库、王家咀水库、北庄水库、马坊沟水库等小型前期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开展西郊水库、宝鸡峡泔河水库、泾阳张家山泉群水向咸阳供水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为“十三五”期间及将来水源工程建设做好前期工作。

2.防洪抗旱减灾

“十二五”期间,我市防汛抗旱减灾总体思路:坚持“一个中心、四个加强、两个确保、三个提高”,以整治渭河、

3

17

泾河、沣河3条主要河流为中心;加强中小流域防洪治理,加强防汛指挥调度能力化建设,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强防汛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确保河流不决堤、水库不垮坝、城镇不受淹、重要设施不冲毁、山洪灾害不群伤的防洪安全,确保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全面发展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全市粮食安全的目标,坚持新建与改造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提高基本农田规模和质量,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1)渭河治理工程

按照省委、省政府“彻底根治渭河”的战略部署,遵循“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渭河特性及沿岸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全面开展渭河咸阳段99.08km全线综合整治,加宽加高堤防91.6km,新建堤防7.5km,其中渭河咸阳城区、秦都、渭城及泾渭新区段堤防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设防,武功、兴平段堤防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防;新建交通桥3座,修建蓄滞洪闸2座;改建碍洪铁路桥组3座,滩区清障整理17.81km;栽植堤肩行道林76km(不含泾渭新区)、堤外防护林30.5km;修建生态景观公园12处,建设生态湿地公园1处,新建水质生态监测断面4处,建设管理设施4处。总投资38亿元(不含景观投资)。“十二五”期间,把我市渭河打造成防洪安澜的屏障、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路堤结合

18

2

的滨河大道、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重现渭河黄金水道的历史辉煌。

(2)泾河综合治理工程

以重要支流治理项目为载体,加快泾河综合治理力度,泾河沿线长武、彬县、礼泉和泾阳等县重要防护河段布设七段19.58km,布设平顺护岸17处10.6km,新建磨盘坝246座,全面提高泾河防洪能力,为沿河各县及西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泾河干流咸阳段一期防洪工程规划总投资5.0亿元。

(3)中小河流防洪整治

以新修堤防、护岸护坡、河道清淤、清障等工程措施为主,计划整治完成冶峪河、三水河、漆水河、黑河、泔河、沣河、红岩河、三岔河、百子沟、漠谷河、姜家河、新河、清河、浊峪河等14条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根据14条中小河流的防洪现状,安排8个县城、9个乡镇防洪工程项目,6个农田防护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内容为新建堤防护岸176.75km,河道整治清淤126.3km,清淤清障94.7万m。非工程措施方面,建设河流、水库监测预警系统,设立流域降雨监测自动雨量站和自动水位站;开发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系统,绘制洪水风险图和洪水避难转移图。中小河流规划治理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十二五”期间力争我市有重要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得到全面治理。

19

3

(4)山洪灾害防治

“十二五”期间,安排处于全省二级重点防治区的北部长武、彬县、旬邑、永寿、淳化和中部乾县、礼泉、泾阳、三原等9县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建设。山洪防治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实施有防洪任务的杨家河、南沟、鸦儿沟、辛店沟、底角沟、姜家沟、好畤河、东河沟、西河沟、宋家沟等10条沟道防洪工程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0.97亿元。山洪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实施有山洪防治任务的9个县,规划建立自动雨量监测站123处,自动水位监测站85处,9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指挥中心,121个乡镇山洪灾害防治分中心和2009个村级预警自报中心,计划完成总投资0.54亿元。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建设规划总投资1.51亿元。

(5)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十二五”期间,为彻底解决我市水库病害问题,规划完成小河、苍儿沟、南坊、红岩、黑豹峪、三岔河、弥家河、谭沟、梨园沟、马家山、后沟(永寿)等11座小(一)型水库和子房沟、辛店、新庄、龙王沟、武家山、延府沟、胡家、芋村东沟、芋村西沟、高刘沟、南注泔、马坊、城前头、北坊、郭门、白马沟、后沟(淳化)、乔尔沟、木张、天河沟等20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计划总投资1.21亿元。具体为:2011年规划治理8座小(一)型水库,计划

20

投资3738万元;2012年规划治理6座小(二)型水库,计划投资2107万元;2013年规划治理3座小(一)型水库和3座小(二)型水库,计划投资2375万元;2014年规划治理6座小(二)型水库,计划投资2203万元;2015年规划治理5座小(二)型水库,计划投资1648万元。

(6)防洪指挥调度系统及物资储备

根据全国防汛指挥调度系统二期建设规划,按照采集存储自动化、数据传输处理网络化、决策支持数字化、调度指挥现代化的“四化”目标要求,全面建立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及羊毛湾水库的现代化防汛指挥调度体系,建设覆盖三河(渭河、泾河、沣河)六库(1大型5中型)及黑河、三水河、红岩河等易雨易涝重点部位的水情测报自动监测系统、视频工情监测站点83个,开发洪水预报系统、汛情监控系统、会商决策系统、预警调度系统,实现市、县、乡并上联省防总的四级防汛远程可视会商系统。

增加防汛物料储备,及时更新报废储备到期的物资,同时加强防汛物资储备管理,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强县级防汛物资专用仓库建设,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市防汛物料储备总价值达到1300万元。

(7)抗旱减灾体系

大力开展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计划投入资金0.77亿元,在全市新打机井267眼、维修机井120眼、改造抽水

21

站100处、新建抽水站25处。更新改造配套县城供水管网;实施西咸新区咸阳区域新建供水管网和部分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抗旱应急供水能力,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农业灌溉用水及城镇居民生活用水。

建立完善全市旱情监测预报体系:以市抗旱办为中心,建立一个地市级旱情监测中心,在城区设立1处旱情信息采集点,在11个县市区分别建立县级旱情信息采集分站,并利用互联网相互联通,及时收集、整理、传输实时旱情信息;在现有的土壤墒情监测点基础上,分别在北部、中部、南部建立3个较为先进的土壤墒情测报点,并在建立固定土壤墒情测报点基础上,配备移动式土壤墒情监测设备,以便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土壤墒情;不断完善旱情测定和上报制度,做到反应迅速、测定准确、统计全面,为抗旱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抗旱物资储备方面,针对干旱灾害特点、规律和分布情况,储备必要的抗旱物资,加强抗旱物资储备、使用和管理,满足抗旱工作需要。规划建立市级抗旱物资储备库,同时分北部、中部、南部开展抗旱物资储备试点。共规划建设4个抗旱物资储备库,全市储备抗旱物资总价值500万元以上。

3.城乡供水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

22

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以加强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为目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群众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

主要建设任务: (1)农村安全饮水

在农村供改水方面,全市农村供水拟投入资金10.6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707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90万人(其中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75万人,提高饮水安全标准人口115万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以上;继续加大全市十三个水质监测中心监测能力建设,实施十三个县区(市)县城供水和万人以上的农村饮水工程信息化建设项目,建立十三个信息化管理中心,供水工程管理初步实现信息化;建立13个饮水安全应急仓库建设;加大供水专业管理机构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工程专业化管理进程,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饮水专业化管理机构。

(2)城镇供水

一是根据西咸新区建设规划,西咸共建区咸阳区域375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需完成对西咸共建区咸阳区域供水管网和部分老城区供水管网配套改造建设,维修更新供水管网,共敷设供水管道210km,建设总投资6亿元;同时改造水处理设施,提高水量水质保障,增加供水能力,对市

23

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调度中心和水质检测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总投资6000万元;二是实施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对全市县城供水水源和管网进行改造升级,规划投入4.66亿元。

4.农村水利

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目标,以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在发展节水灌溉的指导思想上,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地下水开发与地表水利用并重,工程建设与管理并重。在节水模式选择上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南部各县灌区以渠道混凝土衬砌工程建设为重点,发展规模灌溉。机井灌区以机井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建设为重心;北部台塬区以修建集雨水窖、微型节水工程为主。

主要建设任务:

(1)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十二五”期间,实施我市泾阳、兴平、礼泉、乾县、武功、三原、长武、渭城等县市区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总投资5.0亿元。

(2)羊毛湾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羊毛湾灌区末级渠系改造为主,规划衬砌渠道853.17km,新建抽水站3座,建设灌区水量调配自动化系统等,总投资4.8亿元。

(3)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全面开展对冶峪河、红旗、秦庄、七里川、东沟、漆水河等14个灌区渠首引水设

24

施及渠首提水泵站设施进行改造更新项目建设;完成对泔惠渠、冶峪河、红旗、党家堡、高庄等16个灌区内54座泵站进行维修改造;对干支渠渠系骨干工程进行改造,改造衬砌长度301.62km;配套各类渠系建筑物1319座;改造末级渠系工程,改造长度1593.54km;新建输水管网长100km,配套各类渠系建筑物21974座。项目总投资4.87亿元。

(4)新增粮食产能项目:规划2011-2015年在泾阳、三原、兴平、武功、乾县等县市区衬砌各级渠道2203.5公里,配套各类建筑物14312座,新打配套机井455眼,铺设输水管道287km,更新改造抽水站21座。项目总投资3.1亿元。

(5)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计划投入资金2.1亿元,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新修基本农田24万亩,改造提高基本农田13.5万亩,田间设施配套14.5万亩,土壤改良12万亩,保障全市粮食安全。

5.水土保持

以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预防保护与重点治理并重,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并举;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

25

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按照因地制宜、分区防治,因害设防、统一规划,保在建、保续建等规划原则,我市按南部阶地区、中部旱腰带地区及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三大区域分区按项目重点规划;主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坡耕地综合整治、能源开发区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新建各类淤地坝378座;其中实施易发生灾害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专项工程规划项目,共新规划淳化县的秦河、小池沟、润镇沟,永寿县的封侯沟、高流沟、石桥头、好畤河,乾县的漠谷河、杨家河、泔河,礼泉县的小河、凉马、碾子沟、百井沟,旬邑县的百子沟、苍儿沟、三水河城区段、好寺河和长武县的黑河流域上下段、磨子河、鸦儿沟综合治理小流域21条,各流域重点以坡改梯工程、坡面水系和截留排导工程、淤地坝、沟道拦沙工程、水保林等为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6.34平方公里。水土保持项目规划总投资10.7亿元。

6.水环境综合治理

坚持人工和自然修复相结合,有效遏制水生态恶化的趋势,不断提高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渭河干流水生态修复为突破,努力改善河流湿地生态环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6

以西咸新区建设为依托,在渭河干流咸阳城区段、沣河和泾河下游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造渭河城市休闲景观带、泾河生态产业景观带和沣河“大水大绿”生态景观带,工程总投资15亿。

7.水资源节约保护

创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推动全社会的节水工作。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基础,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健全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积极培育和强化公众节水意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手段调控、加强需水管理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等措施,建设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节水在内的节水型社会。

农业节水:通过对灌溉设施的改造,发展先进的灌溉方式,提高灌区用水效率和效益,使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

工业节水: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一五”下降25%以上,平均在37m;

生活节水: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3%、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70%;

生态节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处理回用率达到33%;

3

27

水资源保护:对重点饮用水水源地通过水质监测、水环境保护、污水再利用(减少排污量)、地下水超采区限采等措施进行保护。

8.地下水监测及管理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地下水基本监测站建设工程、地下水水环境监测工程、地下水超采区监测工程和开采量监测工程,安装自记水位仪237套,新增水环境监测点51个,更新改造监测井82个,建设开采量监测井1168个,规划总投资2453.5万元。

9.水电站建设

“十二五”期间,建成亭口水库坝后水电站1座,电站装机容量为1.8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为660.0万kw·h,年利用小时3600小时。

开展泾河干流上的东庄水库水电站和长武县景家河水电站前期工作,东庄水库坝后电站最大装机容量60Mw,年发电量为2.03亿kw·h,年利用小时2500小时;景家河水电站装机容量1.98Mw,年发电量672万kw·h,年利用小时3556小时。

10.渔业养殖

以开发荒滩、荒水资源和商品鱼基地挖潜改造为重点,

28

努力提高成鱼产量和渔业生产经济效益;以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为中心,切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名优水产品养殖为依托,大力发展以垂钓、餐饮为一体的都市休闲渔业;以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和水产养殖实用技术推广为龙头,努力促进产业升级,渔民增收。

“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宜渔荒滩荒水综合渔业建设项目、池塘改造项目、小水库及库汊养鱼项目、网箱养殖项目、微流水养鱼项目、休闲渔业产业群项目、水产种苗项目、渔政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水生动物疾病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和水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等10大类61个子项目,规划总投资8720万元。“十二五”末全市渔业养殖面积达到4万亩,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2万吨。

11.水利信息化

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协调有序推进,统一技术架构,强化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功能较为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体系和安全可靠的信息保障体系,构建与水利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以水利信息化促进现代化。主要建设任务是:防汛、综合、水资源管理。

咸阳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根据全国防汛指挥调度系统

29

二期建设规划,按照采集存储自动化、数据传输处理网络化、决策支持数字化、调度指挥现代化的“四化”目标要求,全面建立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及羊毛湾水库的现代化防汛指挥调度体系,建设覆盖三河(渭河、泾河、沣河)六库(1大型5中型)及黑河、三水河、红岩河等易雨易涝重点部位的水情测报自动监测系统、视频工情监测站点83个,开发洪水预报系统、汛情监控系统、会商决策系统、预警调度系统,实现市、县、乡并上联省防总的四级防汛远程可视会商系统。以市抗旱办为中心,建立一个地市级旱情监测中心,在城区设立1处旱情信息采集点,在11个县市区分别建立县级旱情信息采集分站,并利用互联网相互联通,及时收集、整理、传输实时旱情信息。

咸阳市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加强水利门户网站建设,建立全市水利信息数据库,努力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

咸阳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建立全市水资源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水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水资源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系统,改造扩充水资源监测与信息采集站点,建设全市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及调配决策支持系统。

12.行业能力建设

水文监测站网规划。在我市中小河流新建4处水文站,

30

分别为三水河水文站、红岩河水文站、四郎河水文站及泔河水文站。

三水河水文站:在马栏引水处或埝里村下游设水文站,研究我市北部稍林土石山区洪水和泥沙特性,为马栏引水和柏岭寺水库的管理运行服务。

红岩河水文站:设于彬县永乐乡马家河附近红岩河干流上,观测流量、水位、泥沙和水质,服务于红岩河水库的管理和运行。

四郎河水文站:设于四郎河郭家庄上游适当位置,观测流量、水位、泥沙和水质,为郭家庄水库的前期工作服务。

泔河水文站:泔河干流自上而下依次有杨家河水库、泔河一库和二库,三个库是我市乾县、礼泉县北部重要的骨干水源工程,在杨家河水库上游适当位置建水文站,观测流量、水位、泥沙和水质,为三库的运行管理服务。

水资源水环境监测。新建咸阳水环境分中心,建设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网,完善市县两级监测网20处;对已划定的地下水超采区进行水质监测,建立水质监测点12处。

建立全市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切实履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职责。

水保监测。完成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在我市的设置的监测站点建设,加强区域水土流失监测。

31

墒情监测。在现有的土壤墒情监测点基础上,分别在北部、中部、南部建立3个较为先进的土壤墒情测报点,并在建立固定土壤墒情测报点基础上,配备移动式土壤墒情监测设备,以便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土壤墒情。

水利执法基础设施。加强水政监察队伍执法装备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执法保障程度。

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水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素质优良的水利人才队伍,为全市水利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13.水利科技基础工作

开展全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优化配置研究,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做好理论研究。2011年至2012年完成我市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开展咸阳市城市规划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分析研究;开展重点河流流域综合规划等专项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开展《咸阳水文手册》修编工作,为我市水利工作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

14.水利改革及管理

“十二五”时期,要按照“突破瓶颈制约、突出民生水利、促进人水和谐、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新要求,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强涉水事

32

务社会管理,深化七项改革,强化七项管理,不断增强水利行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1)水利改革

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支持,加强统筹协调,用好灌排机具购置补贴、财政贴息和“一事一议”政策。建立完善“政府规划、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民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加快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对灌区末级渠系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放开经营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责任。

深化水价改革。按照国家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要求,逐步推进水价改革,对不同水源和不同类型用水实行差别水价,建立有利于促进合理配置水资源、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水价机制。逐步将水利工程向城镇供水的水价调整到合理水平。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国有水管单位的性质,继续分类推进水管单位人事、劳动、分配、职称等相关制度改革。足额落实公益性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两项经费,全面落实水管单位职工社保政策。水管单位要积极推进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和人员,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

33

完善水利投融资机制。要建立财政预算内水利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政府要加大水利投入,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现有基础上稳定和逐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中水利投资的比重。

加大依靠市场机制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力度,推动供水、水电走向市场,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

建立基层水利发展新机制。加强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建设,明确乡镇水管站的性质,解决体制和编制问题。不断加强基层单位管理设施建设,逐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大力改善基层水利工作条件。创造条件吸引、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水利单位工作。加强基层防汛抗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市、县两级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完善专业防汛抗旱队伍、民防队伍和解放军、武警部队四位一体的防汛抗旱减灾机制。

(2)水利管理

加强防洪抗旱减灾应急管理。推进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编制渭河、泾河等重要河流干流重点段、大中型水库的洪水风险图,严格实施洪水影响评价制度。

修订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进一步做好河流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的编制和修订,推进抗旱应急水量调度预案编制工作,特别注意抓好基层抗旱预案的编制。编制实施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加强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

34

设。

加强防汛预警、预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水旱灾害损失评价体系。以城市、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和人口密集区为重点,完善转移安置群众的应急机制。

加强河道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河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河道利用、管理和保护制度,落实河道分级管理的职责。严格执行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的管理;制定和完善河道采砂规划,严格管理河道采砂活动,探索和建立河道采砂长效管理机制;保障河流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制度,加强对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的跟踪监管,确保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到位。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监督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依法从严控制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等区域的开发建设活动,保护天然植被和生态环境。在能源富集、开发建设集中地区,要加强预防监督,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有效遏制开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

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面落实“三项”制度,严格

35

基本建设程序;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强化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计划、资金使用、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条件市场准入制度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准入制度,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确保水利建设质量和安全。

强化水利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和落实水利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考核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机制。围绕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做好安全生产检查、督察、指导工作,严格执行水利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全面落实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强化水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大力推进水政监察队伍及其能力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执法保障程度;继续组织开展河道、水资源、水土保持、水工程管理等专项执法,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水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治意识。

深化水利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落实水行政许可管理制度,加强对被许可行为的监督。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ko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