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个性的关系-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3-09-09 10: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个性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教学模式和教学个性的关系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指的是教学活动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一定的基本方法,即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教无定法,指的是具体的教学灵活多变、充满灵性、富有个性。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是具体而随机的,教学方法的采用往往带有教师个性化特点。教学个性化是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个性)特色性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和表现。教学模式代表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科学化的追求,是力图找到教学活动的操作规则。教学个性则是对教学活动中教师主体性的体现,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充分发挥,二者相辅相成。但语文的教学模式,往往由于本身的特点缺乏灵活和变通性,常常被诟骂成“教学中的八股文”,这主要是因为一些老师学习别人的教学模式后一成不变、照本宣科造成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模仿某种教法和模式,是一种不科学、不严谨的做法。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呢?语文教学模式容易导致机械操作、千课一面的局面,就像上公开课一定要有声画并茂的课件、小组讨论和激励的掌声一样,程式化严重,令人乏味。笔者认为,理想的境界应是提倡研究教学模式,毕竟人的发展都是“模仿――创造――再模仿――再创造”的发展过程,但

不主张教学“模式化”,因为语文教学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主体行为。我们常常听到抱怨某种模式、某种教法、某种教参的声音,说它们束缚了教师的思想等。其实错不在此,错在我们拿别人的东西禁锢了自己,学习、借鉴别人,没有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只是一味模仿,最后往往是邯郸学步,使自己的个性迷失在别人的模式中。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要因人、因时而异,不能拘泥于某种教法,墨守陈规,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学中能教会学生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张扬教学个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并不是放任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大放厥词,在学生中进行不负责任的感情宣泄,也不是任由语文教师披露不良个性。对教学个性的理想追求应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纵心所欲而不越矩”。

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个性的关系实则是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的问题。教学模式虽然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具有操作性强、整体一致等特点,但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比仍理论性太强、太抽象。我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将课堂教学活动分为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这“六步”的确充分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自学、交流、检测并总结,但不是意味着这六步在每堂课上都是不可或缺的。语文课文的体裁、内容是多变的,课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胃口”也不会是一成不变、毫无异同的,“六步法”恐怕很难千篇一律地一贯到底。它应该有变式,形成变式的条件是文章本身的特点

和学生理解课文的难易程度,比如浅显的文章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和“答疑”就可以不用或少用。任何学科教学理论要走向实践,还需要转化为能够体现某个教学模式的各种教学策略,而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就要靠教学个性。模式从普遍性、必然性、理论性出发规定“度”,教学个性则是以特殊性、偶然性、灵活性为依据调整“度”;教学模式离开了教学个性,就会变得僵硬;教学个性离开了教学模式,则流于零乱、随意、低级;模式与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情境,都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优秀教师的经验是,认真学习教学模式,尽快抛弃既定的教学模式,力求创建自己的教学风格。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一般模式的变式,是一种动态的、没有“程式”的教学。它的真谛是教学的个性,是学习、汲取古今中外语文教学模式的精粹,熔于一炉,创造语文教学上独有的“自我”。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个性应紧密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生活实际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我们学习新课标精神,要树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实

践证明,恰当的教学方法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最可贵的是得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虽然教学有法,但我们还必须不断创新,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努力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个性还应与学生个性发展及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人”,即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有些学生性格外向,善于模仿,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口头表达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和表现自己,促进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一些学生性情较为内敛,活动预热慢,但喜欢思考分析,对于这些学生一方面要鼓励他们积极交流,另一方面要发挥他们的长处,把他们在书面练习上的优势展现出来。在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大力弘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的主导倾向。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和精髓所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塑造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教学个性感染学生,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笔者带的学生素质平平,语文基础不牢,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形成内在的需要和动机?就更需要在教学模式和教学个性

上进行创新。因此,每一节语文课,笔者都认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熟悉和利用学生的所见所闻,努力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共同点,引发学生共鸣,主动参与教学,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同时积极培养学生接近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将教学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在课堂上运用和发挥,感受到课堂的亲和力,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的教学模式与教学个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吸收良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在这基础上寻找、挖掘自己的优势,善于将自己的个性魅力、风格与教学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敢于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敢于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造就出自己教育生涯中那道亮丽的风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kn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