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典方法理论大全(MBA商学院)

更新时间:2024-06-15 14: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SWOT分析模型 .......................................................................................................................................... 3 SCOR模型 ................................................................................................................................................... 7 SFO模型 .................................................................................................................................................... 14 SCP分析模型(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Model,结构-行为-绩效模型) ..................................... 16 安索夫矩阵 ................................................................................................................................................. 19 三维商业定义(Three Dimensional Business Definition) ...................................................................... 20 ADL矩阵 ................................................................................................................................................... 22 安迪·格鲁夫的六力分析模型 ................................................................................................................. 24 标杆分析 ..................................................................................................................................................... 25 SERVQUAL模型 ....................................................................................................................................... 28 鱼骨图(Cause & Effect/Fishbone Diagram) ............................................................................................... 30 头脑风暴法 ................................................................................................................................................. 32 PDCA循环 ................................................................................................................................................. 36 帕累托法则(Pareto Principle,80/20法则) ................................................................................................. 39 SMART原则 .............................................................................................................................................. 41 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 42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 ....................................................................................... 46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 57 波特竞争战略轮盘模型 ............................................................................................................................. 59 定向政策矩阵(Directional Policy Matrix,指导性政策矩阵,简称DPM或DP矩阵) ........................ 60 二元核心模式(dual-core approach) ...................................................................................................... 63 服务金三角(Service Triangle) .................................................................................................................... 64 福克纳和鲍曼的顾客矩阵 ......................................................................................................................... 65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F) ............................................................................................................. 73 全面质量管理 ............................................................................................................................................. 81 朱兰的质量三元论 ..................................................................................................................................... 82 DMAIC模型 .............................................................................................................................................. 83 六西格玛(Six Sigma) ................................................................................................................................. 85 差距分析(Gap Analysis,又称缺口分析、差异分析)........................................................................ 88 CSP模型 .................................................................................................................................................... 89 QSPM矩阵 ................................................................................................................................................. 93 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SPACE矩阵) ................................................................................................. 95 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 .......................................................................................................................... 97 BCG三四规则矩阵 ................................................................................................................................. 101 波士顿经验曲线(BCG Experience Curve) ......................................................................................... 103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n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IFE矩阵) ........................................................ 107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 ................................................................................................................ 108 内部-外部矩阵(Internal-External Matrix,IE矩阵) .................................................................................. 109 大战略矩阵(Grand Strategy Matrix) .........................................................................................................110 变革五因素 ................................................................................................................................................ 111 策略方格模型(Strategic Grid Model) ..................................................................................................112 波特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 ....................................................................................................................113 多点竞争战略 ............................................................................................................................................116 杜邦分析法(DuPont Analysis) .............................................................................................................118 GE矩阵(GE Matrix/Mckinsey Matrix) .....................................................................................................119 盖洛普路径(The Gallup Path) .................................................................................................................. 124

0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 ............................................................................................................................... 126 价值链信息化管理 ................................................................................................................................... 127 竞争优势因果关系模式 ........................................................................................................................... 129 竞争对手分析工具(Competitor Analysis) .......................................................................................... 130 完整价值链分析(VCA)的基本原理 .................................................................................................. 134 脚本法(Scenarios,Scenario Analysis) ....................................................................................................... 139 KT决策法(KT Matrix) ............................................................................................................................. 144 扩张方法矩阵 ........................................................................................................................................... 145 利益相关者分析(StakeholderAnalysis) ................................................................................................... 147 雷达图分析法 ........................................................................................................................................... 149 卢因的力场分析法 ................................................................................................................................... 153 六顶思考帽(Six Thinking Hats).......................................................................................................... 154 华信惠悦人力资本指数(HCI,Human Capital Index) .............................................................................. 156 横向价值链分析 ....................................................................................................................................... 159 行业内战略集团分析 ............................................................................................................................... 160 基本竞争战略(Generic Competitive Strategies) ...................................................................................... 161 竞争战略三角模型(Triangle Model) ....................................................................................................... 164 价值网模型(value net) ............................................................................................................................. 165 绩效棱柱模型(Performance Prism) ......................................................................................................... 167 利润库分析法 ........................................................................................................................................... 170 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 173 麦肯锡7S模型(Mckinsey 7S Model) ..................................................................................................... 174 麦肯锡三层面理论(Three aspect theories) ......................................................................................... 176 麦肯锡逻辑树分析法 ............................................................................................................................... 180 诺兰的阶段模型 ....................................................................................................................................... 182 PEST分析模型(PEST Analysis) ........................................................................................................ 184 PESTEL分析模型 ................................................................................................................................... 188 PAEI管理角色模型 ................................................................................................................................. 190 PIMS分析 ................................................................................................................................................ 191 佩罗的技术分类 ....................................................................................................................................... 195 企业素质与活力分析 ............................................................................................................................... 196 QFD法 ...................................................................................................................................................... 198 ECR系统(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有效消费者反应系统) ........................................................... 203 SECI模型(SECI Model) .......................................................................................................................... 205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法,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 ....................................................... 213 树状图(Tree Diagram or Dedrogram) ...................................................................................................... 214 关联图法 (Inter-relationship diagraph) ................................................................................................... 216 KJ法又称A型图解法、亲和图法(Affinity Diagram ......................................................................... 217 信息孤岛 ................................................................................................................................................... 220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 ......................................................... 223 价值链管理(Value Chain Management,VCM) ................................................................................ 225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 ................................................................................................... 226 企业价值关联分析模型 ........................................................................................................................... 228 企业竞争力九力分析模型 ....................................................................................................................... 235 企业战略五要素分析法 ........................................................................................................................... 237 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PCMM) ................................................... 237

1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人力资源经济分析 ................................................................................................................................... 240 RATER指数 ............................................................................................................................................. 241 RFM模型 ................................................................................................................................................. 242 瑞定的学习模型 ....................................................................................................................................... 243 GREP模型 ............................................................................................................................................... 244 3C战略三角模型 ..................................................................................................................................... 247 汤姆森和斯特克兰方法 ........................................................................................................................... 250 V矩阵 ....................................................................................................................................................... 251 陀螺理论(Gyroscope Theory) ............................................................................................................. 254 SIPOC模型 .............................................................................................................................................. 256 战略钟模型 ............................................................................................................................................... 258 战略地图(Strategy Map) .......................................................................................................................... 259 组织成长阶段模型(Growth_Phases Model) ...................................................................................... 261 战略选择矩阵 ........................................................................................................................................... 263 管理要素分析模型 ................................................................................................................................... 264 战略群模型 ............................................................................................................................................... 265 综合战略理论 ........................................................................................................................................... 265 重要性-迫切性模型(PQM) ................................................................................................................. 268 知识链模型(Knowledge Chain) .......................................................................................................... 270 知识价值链模型(Knowledge value chain, KVC) .................................................................................... 271 知识螺旋(Knowledge Spiral) ................................................................................................................... 279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 ............................................................................. 287 组织结构模型 ........................................................................................................................................... 293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 ............................................................................. 296 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Value Chain Model) .................................................................. 307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311 PIMS分析(Profit Impact of Market Strategies) .................................................................................. 319 企业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 ...................................................................................... 326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业务流程重组) ................... 329 360度薪酬 ................................................................................................................................................ 332 目标管理 (mbo) .................................................................................................................................. 334 鱼缸会议 ................................................................................................................................................... 336 情形分析图 ............................................................................................................................................... 336 TDC矩阵(Time Distance Complexity Matrix) ................................................................................... 337 QQTC模型 ............................................................................................................................................... 338 PARTS战略(Participators、Added values、Rules、Tactics、Scope) .............................................. 344 布莱克的管理方格理论(Management Grid Theory) ......................................................................... 345 布雷德福的敏感性训练理论(Sensitivity Training) ........................................................................... 347 情绪ABC理论 ........................................................................................................................................ 347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 ................................................................................................................. 349 “复杂人”假设 ....................................................................................................................................... 350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 351 霍桑效应 ................................................................................................................................................... 353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 ........................................................................... 354 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 355 戈夫曼拟剧论(Goffman's Dramaturgical Theory) .............................................................................. 357

2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常人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 ........................................................................................................ 359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 361 利克特的支持关系理论(Support Relation Theory) ........................................................................... 362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 363 X理论和Y理论(Theory X and Theory Y) ............................................................................................. 366 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heory)............................................................................................. 367 心理定格(Frames) ............................................................................................................................... 373 团体力学理论 ........................................................................................................................................... 373 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 .......................................................................................................................... 375 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Leadership Continuum) .................................................................................. 376 “自我实现人”假设(Self-Actualizing Man) .................................................................................... 378

如您还喜欢类似文章

请复制微信公众号: 白衣骑室 到微信搜索+关注 找你想要的... 白衣骑室:一个基于有温度和深度的企业管理平台。 扫码+关注:

SWOT分析模型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 SWOT分析模型简介

在现在的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SWOT模型含义介绍

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优劣势)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3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1、 机会与威胁分析(OT)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过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这种变化几乎对所有企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环境分析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企业职能。

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示环境威胁,另一类表示环境机会。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环境机会就是对公司行为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该公司将拥有竞争优势。

对环境的分析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比如,一种简明扼要的方法就是PEST分析,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波特的五力分析。 2、 优势与劣势分析(SW)

识别环境中有吸引力的机会是一回事,拥有在机会中成功所必需的竞争能力是另一回事。每个企业都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这可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检核表”的方式进行。企业或企业外的咨询机构都可利用这一格式检查企业的营销、财务、制造和组织能力。每一要素都要按照特强、稍强、中等、稍弱或特弱划分等级。

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或者说它们都有能力向同一顾客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如果其中一个企业有更高的赢利率或赢利潜力,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企业比另外一个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换句话说,所谓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主要目标——赢利。但值得注意的是:竞争优势并不一定完全体现在较高的赢利率上,因为有时企业更希望增加市场份额,或者多奖励管理人员或雇员。

竞争优势可以指消费者眼中一个企业或它的产品有别于其竞争对手的任何优越的东西,它可以是产品线的宽度、产品的大小、质量、可靠性、适用性、风格和形象以及服务的及时、态度的热情等。虽然竞争优势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企业比其竞争对手有较强的综合优势,但是明确企业究竟在哪一个方面具有优势更有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扬长避短,或者以实击虚。

由于企业是一个整体,而且竞争性优势来源十分广泛,所以,在做优劣势分析时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做详细的对比。如产品是否新颖,制造工艺是否复杂,销售渠道是否畅通,以及价格是否具有竞争性等。如果一个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优势正是该行业企业应具备的关键成功要素,那么,该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也许就强一些。需要指出的是,衡量一个企业及其产品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只能站在现有潜在用户角度上,而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上。 企业在维持竞争优势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因为一个企业一旦在某一方面具有了竞争优势,势必会吸引到竞争对手的注意。一般地说,企业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建立起某种竞争优势;然后就处于维持这种竞争优势的态势,竞争对手开始逐渐做出反应;而后,如果竞争对手直接进攻企业的优势所在,或采取其它更为有力的策略,就会使这种优势受到削弱。

而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主要的是三个关键因素: 1、建立这种优势要多长时间? 2、能够获得的优势有多大?

3、竞争对手做出有力反应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企业分析清楚了这三个因素,就会明确自己在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中的地位了。

显然,公司不应去纠正它的所有劣势,也不是对其优势不加利用。主要的问题是公司应研究,它究竟是应只局限在已拥有优势的机会中,还是去获取和发展一些优势以找到更好的机会。有时,企业发展慢并非因为其各部门缺乏优势,而是因为它们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例如有一家大电子公司,工程师们轻视销售员,视其为“不懂技术的工程师”;而推销人员则瞧不起服务部门的人员,视其为“不会做生意的推销员”。因此,评估内部各部门的工作关系作为一项内部审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能获胜的公司是取得公司内部优势的企业,而不仅仅是只抓住公司核心

4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能力。每一公司必须管好某些基本程序,如新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对订单的销售引导、对客户订单的现金实现、顾客问题的解决时间等等。每一程序都创造价值和需要内部部门协同工作。虽然每一部门都可以拥有一个核心能力,但如何管理这些优势能力开发仍是一个挑战。 SWOT分析步骤

1、 确认当前的战略是什么?

2、 确认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波特五力或者PEST)

3、 根据企业资源组合情况,确认企业的关键能力和关键限制。

4、 按照通用矩阵或类似的方式打分评价 把识别出的所有优势分成两组,分的时候以两个原则为基础:它们是与行业中潜在的机会有关,还是与潜在的威胁有关。用同样的办法把所有的劣势分成两组,一组与机会有关,另一组与威胁有关。

5、将结果在SWOT分析图上定位

5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或者用SWOT分析表,将刚才的优势和劣势按机会和威胁分别填入表格。

6、 战略分析

举一个科尔尼SWOT分析得出战略的例子。

6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成功应用SWOT分析法的简单规则

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对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有客观的认识; 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区分公司的现状与前景; 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考虑全面。

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比如优于或是劣于你的竞争对手; 保持SWOT分析法的简洁化,避免复杂化与过度分析; SWOT分析法因人而异。

一旦使用SWOT分析法决定了关键问题,也就确定是市场营销的目标。SWOT分析法可与PEST analysis和Porter's Five-Forces analysis等工具一起使用。市场营销课程的学生之所以热衷于SWOT分析法是因为它的易学性与易用性。运用SWOT分析法的时候,要将不用的要素列入相关的表格当中去,很容易操作。 SWOT模型的局限性

与很多其他的战略模型一样,SWOT模型已由麦肯锡提出很久了,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以前的企业可能比较关注成本、质量,现在的企业可能更强调组织流程。例如以前的电动打字机被印表机取代,该怎么转型?是应该做印表机还是其他与机电有关的产品?从SWOT分析来看,电动打字机厂商优势在机电,但是发展印表机又显得比较有机会。结果有的朝印表机发展,死得很惨;有的朝剃须刀生产发展很成功。这就要看,你要的是以机会为主的成长策略,还是要以能力为主的成长策略。SWOT没有考虑到企业改变现状的主动性,企业是可以通过寻找新的资源来创造企业所需要的优势,从而达到过去无法达成的战略目标。

在运用SWOT分析法的过程中,你或学会碰到一些问题,这就是它的适应性。因为有太多的场合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所以它必须具有适应性。然而这也会导致反常现象的产生。基础SWOT法分析法所产生的问题可以由更高级的POWER SWOT分析法得到解决。

SCOR模型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简称SCOR模型)是由国际供应链协会 (Supply-Chain Council) 开发支持,适合于不同工业领域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1996年春,两个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咨询公司——Pittiglio Rabin Todd & McGrath (PRTM) 和 AMR Research (AMR)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有效的供应链,实现从基于职能管理到基于流程管理的转变,牵头成立了供应链协会 (SCC) ,并于当年底发布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 SCOR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是供应链的诊断工具,它涵盖了所有行业。SCOR使企业间能够准确地交流供应链问题,客观地评测其性能,确定性能改进的目标,并影响今后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开发。流程参考模型通常包括一整套流程定义、测量指标和比较基准,以帮助企业开发流程改进的策略。SCOR不是第一个流程参考模型,但却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参考模型。SCOR模型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供应链管理流程的一般定义、对应于流程性能的指标基准,供应链 “最佳实施” (best practices) 的描述以及选择供应链软件产品的信息。

SCOR(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把业务流程重组、标杆比较和流程评测等著名的概念集成到一个跨功能的框架之中。SCOR是一个为供应链伙伴之间有效沟通而设计的流程参考模型,是一个帮助管理者聚焦管理问题的标准语言。作为行业标准,SCOR帮助管理者关注企业内部供应链。 SCOR用于描述、量度、评价供应链配置:规范的SCOR流程定义实际上允许任何供应链配置;量度;规范的SCOR尺度能使供应链绩效本衡量和标杆比较;供应链配置可以被评估以支持连续的改进和战略计划编制。

7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SCOR的涵盖范围 SCOR包括:

所有与客户之间的相互往来,从定单输入到货款支付

所有产品(物料实体和服务)的传送,从你的供应商的供应商到你的客户的客户,包括设备、原材料、配件、大批产品、软件等。

所有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从对累计总需求的理解到每项定单的完成。 SCOR不试图描述以下每一个商业流程或活动: 销售和市场(需求的产生) 技术研究开发 产品开发

一些关于货物运送后技术支持的元素 SCOR呈现但并不清楚定义: 培训 质量

信息技术管理

行政(非供应链管理) SCOR模型结构

SCOR模型按流程定义可分为三个层次,每一层都可用于分析企业供应链的运作。在第三层以下还可以有第四、五、六等更详细的属于各企业所特有的流程描述层次,这些层次中的流程定义不包括在SCOR模型中。 SCOR模型的第一层描述了五个基本流程:计划(Plan)、采购(Source)、生产(Make)、发运(Deliver)和退货 (Return)。它定义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范围和内容,并确定了企业竞争性能目标的基础。企业通过对第一层SCOR模型的分析,可根据下列供应链运作性能指标作出基本的战略决策:

SCOR模型建立在5个不同的管理流程之上

8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计划

需求/供应计划 评估企业整体生产能力、总体需求计划以及针对产品分销渠道进行库存计划、分销计划、生产计划、物料及生产能力的计划。

制造或采购决策的制定、供应链结构设计、长期生产能力与资源规划、企业计划、产品生命周期的决定、生产正常运营的过度期管理、产品衰退期的管理与产品线的管理等。 采购

寻找供应商/物料收取

获得、接收、检验、拒收与发送物料

供应商评估、采购运输管理、采购品质管理、采购合约管理、进货运费条件管理、采购零部件的规格管理

原材料仓库管理

原材料运送和安装管理

运输管理、付款条件管理以及安装进度管理 采购支持业务

采购业务规则管理、原材料存货管理 生产

生产运作

申请及领取物料、产品制造和测试、包装出货等。

工程变更、生产状况掌握、产品质量管理、现场生产进度制定、短期生产能力计划与现场设备管理 在制品运输

生产支持业务

制造业务规格管理、在制品库存管理 配送

订单管理

订单输入、报价、客户资料维护、订单分配、产品价格资料维护、应收帐款管理、受信、收款与开立发票等

产品库存管理

存储、拣货、按包装明细将产品装入箱、制作客户特殊要求的包装与标签、整理确认定单、运送货

9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产品运输安装管理

运输方式安排、出货运费调教管理、货品安装进度安排、进行安装与产品试运行 配送支持业务

配送渠道的决策制定、配送存货管理、配送品质的掌握和产品的进出口业务 退货

原料退回

退还原料给供应商:包括与商业伙伴的沟通、同时准备好文件资料以及物料实体的返还及运送。 产品退回

接受并处理从客户出返回的产品:包括商业伙伴的沟通、同时准备好文件资料以及物料实体的返还及接受和处理。

SCOR模型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绩效衡量指标

反映供应链性能特征,高层绩效测量可能涵盖了多个不同层次的SCOR流程。衡量供应链的表现与理解其运作都是一样必要的。 衡量工作必须结合企业的目标。 衡量工作要有可重复性。

衡量工作必须能对更有效地管理供应链提出见解。 衡量一定要适于所评测的流程活动。

10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第二层:配置层

在第二层配置层中,由26种核心流程类型组成。企业可选用该层中定义的标准流程单元构建他们的供应链。每一种产品或产品型号都可以有它自己的供应链。

11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每一个SCOR流程都分三种流程元素进行详细描述: 计划元素

调整预期的资源以满足预期需求量。计划流程要达到总需求平衡以及覆盖整个的规划周期。定期编制计划流程能有利于供应链的反应时间。计划流程同时综合模型中的部分及企业。 执行元素

由于计划或实际的需求引起产品形式变化,需要执行的流程包括:进度和先后顺序的排定、原材料及服务的转变及产品搬运。 支持元素

计划和执行过程所依赖的信息和内外联系的准备、维护和管理。 第三层:流程元素层

SCOR的实施及收益

SCOR可以用于以下途径:

为支持新产品生产而计划,建立和规划一个公司 为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再造

在企业范围内实行SCOR流程,并将第一级衡量标准作为管理层的评价标准 将物流工作组按照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五个方面进行重组 用于多重组织中的协同预测以及制定合同和采购订单

12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SCOR 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及收益记录: 消费食品行业

项目建立时间 (开始至完工)—3个月 投资额—$50,000 US

第一年投资回报—$4,300,000 US 电子行业

项目建立时间(开始至完工)— 6个月 投资额—$300-500万 US

第一年投资回报— $ 23,000万 US 软件和计划编制

SAP公司APO的关键性能指标(KPIs)就是以SCOR模型为基础 航空和国防业

以SCOR为基准、利用SCOR的测量指标来规定各项性能标准、为合同和购货定单提供依据 完善供应链带来的效益:

13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SCOR的运用意义

SCOR模型中所有流程元素都有流程元素的综合定义;循环周期、成本、服务/质量和资金的性能属性;与这些性能属性相关的评测尺度,以及软件特性要求。值得注意的是,SCOR不是软件指南,而是业务流程指南,但它也可作为供应链管理软件开发商的参考。在许多情况下,改变管理流程即可使企业获得最佳业绩而不需要开发软件。

SCOR模型是一个崭新的基于流程管理的工具,国外许多公司已经开始重视、研究和应用SCOR。大多数公司都是从SCOR模型的第二层开始构建他们的供应链,此时常常会暴露出现有流程的低效或无效,因此需要花时间对现有的供应链进行重组。典型的做法是减少供应商、工厂和配送中心的数量,有时公司也可以取消供应链中的一些环节。一旦供应链重组工作完成,就可以开始进行性能指标的评测和争取最佳业绩的工作。

企业在运营中自始至终必须努力提高其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在提高其自身运作效率的同时,企业可以开始同供应商和客户一道发展被称为 “扩展企业”(Extended enterprise)的一种供应链成员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SCOR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是供应链的诊断工具,涵盖所有行业。SCOR使企业间能够准确地交流供应链问题,客观地评测其性能,确定性能改进的目标,并影响今后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开发。国外许多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已经开始依照其在国外应用SCOR的经验在中国应用SCOR。在中国,SCOR也开始越来越受到本土大型企业的关注。

SFO模型

战略中心型组织(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SFO)的概念是平衡计分卡创始人哈佛商学院卡普兰教授与诺顿博士于2000年正式提出的。SFO是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以五项实施原则为指导的高绩效组织管理形式。 这五项原则是:

1)高层领导积极推动变革; 2)战略的有效传达; 3)组织的整合和统一;

4)把战略转化为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 5)使战略成为一个持续的流程。

这些组织的执行官们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把各业务单位、职能部门、团队、个人与企业战略目

14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标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关注于有关战略的关键管理流程—基于战略的计划、资源分配、预算、定期报告以及战略性管理会议,从而获得突破性的业绩。 2005年8月,卡普兰教授与诺顿博士及其咨询机构在对原SFO的核心流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战略中心型组织模型(见图1)。同时在SFO的实施方法、工具等方面提出了更为有效的方法,并且充分整合了最新的IT 技术,将其全面融入了新的SFO模型中。 SFO模型主要内涵

SFO模型包括三个部分(如下图1): 一个核心管理流程。建立以战略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的计划-整合-学习-改进的闭环绩效管理流程; 一套组合实施工具。包括实施方法、模版、流程,促使组织能将战略执行落到实处; 一个先进IT平台。包含支持核心管理流程高效运营的不同应用组件。

1.一个核心管理流程

新SFO的核心管理流程更加提升了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管理优势并吸收了戴明PDCA经典绩效管理模型,形成了以战略管理为中心,以目标导向的集成计划、组织整合、人力资本整合、报告与分析、持续提高为过程控制的计划-整合-学习-改进的闭环绩效管理流程。

战略管理:帮助企业形成以战略为中心的管理流程,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管理核心能力。 集成计划:在战略计划、财务计划、营运计划间建立连接形成集成计划,为企业建立一个达成业务战略、高效部署资源的框架。

组织整合:确保企业战略能有效分解到业务单位与职能部门,保持战略执行的纵向一致与横向协同。 人力资本整合:明确员工的学习与成长战略,确保员工个人的目标、发展规划与企业战略得到有效整合,从而使企业战略最终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成为员工的日常工作。

报告&分析:建立一个对关键业绩驱动因素进行监控、评估与分析的体系,使得企业各层级能迅速理解关键业绩驱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持续提高:确保组织能够高效利用流程与工具识别问题根源,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提高企业绩效的解决方案。

15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2.一套组合实施工具

针对核心管理流程中的每个阶段,卡普兰教授与诺顿博士及其咨询机构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与开发了系列的实施工具与方法。同时在计划、滚动预测、业绩分析等多个方面也进行了方法的开发与补充。

3.一个先进IT平台

IT平台是新的战略中心型组织着力强化的部分。新的SFO 对基于企业战略整合IT系统、评估IT系统战略准备度、整合企业级商业智能与数据架构、应用绩效管理组件以及数据呈现提出了指导性框架。 SFO的实施

SFO作为企业绩效管理的全球最佳实践之一 ,其建设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各个组织可根据自身的管理基础、亟待解决的问题、期望建立的核心能力等,在SFO的整体框架规划指导下,从三个不同层面切入。 1.从战略管理切入

通常通过实施平衡计分卡达到描述、评价与管理战略的目的。 2.从营运管理切入

计划预算在企业绩效管理中是比较常见的切入点。计划预算事实上就是一套数字化了的战略目标体系,并通过将其分解到组织各层次、各个项目、各项活动中而将战略目标转化为了具体的经营目标,因此计划预算作为企业战略与运营的衔接系统,比较容易成为企业绩效管理实施的基础和出发点。另外,对于包括多个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境外分支机构需要处理不同会计准则与不同法律约束背景下的财务数据的企业也常可从合并报表环节切入。 3.从IT平台切入

包括数据管理与分析功能的IT平台在确保管理流程成功执行企业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对于已实施ERP具有大量数据资源的企业,商业智能系统BI也往往称为企业建立BPM的常见切入点。

SFO的管理与CFO角色的转变

2005年5月卡普兰教授与诺顿博士在“战略管理办公室宣言”中指出,战略中心型组织一般都在总部设置了一个全新的机构,即战略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所有与战略相关的活动。并指出战略管理办公室一般有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建立一个由CEO直接领导的机构,另一种模式是由CEO与CFO双重领导的模式。后一种模式突出体现了IBM在2003年全球CFO调查报告中所指出的CFO角色转变的特征,同时也是海波龙(Hyperion)在大力推行BPM与BI应用时所预言的一种趋势。IBM在报告中指出,CFO的职责正在快速扩展。CFO的重心正在从“企业运营者”向“企业绩效的管理者和战略优化者”转变。传统上仅仅作为财务信息管理者的 CFO们,将在所有的关键性信息(诸如,客户、供应链、员工等)上担任类似的角色以确保这些信息的一致性、精确性和实效性,而这正是监测和推进企业绩效管理的关键。

SCP分析模型(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Model,结构-行为-绩效模型)

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结构-行为-绩效)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该模型提供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一市场行为(Conduct)一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产业分析框架。SCP 框架的基本涵义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在各个方面的经济绩效。

SCP模型,分析在行业或者企业收到表面冲击时,可能的战略调整及行为变化。 SCP模型从对特定行业结构、企业行为和经营绩效三个角度来分析外部冲击的影响。

16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外部冲击:主要是指企业外部经济环境、政治、技术、文化变迁、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变化; 行业结构:主要是指外部各种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所在行业可能的影响,包括行业竞争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化、细分市场的变化、营销模型的变化等。

企业行为:主要是指企业针对外部的冲击和行业结构的变化,有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企业方面对相关业务单元的整合、业务的扩张与收缩、营运方式的转变、管理的变革等一系列变动。 经营绩效:主要是指在外部环境方面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在经营利润、产品成本、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SCP模型分析框架 一、外部冲击(Shock) 技术突破

政府政策/管理改变 国内 国际

口味/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行业结构(Structure)

市场结构是指特定的市场中的企业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关系。一个特定的市场属于哪种市场结构类型,一般取决于下面几个要素: 1、交易双方的数目和规模分布

完全竞争市场存在众多的买者和卖者,企业的规模很小以至于不能单独对市场上的价格产生影响,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一般情况下,随着交易双方数目的减少,双方的规模会相应增大,价格变动的潜力越来越强,出现垄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到了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卖方垄断(买方垄断)。

2、产品差异化

在理想的完全竞争情形下,企业出售的都是同质的产品,只能通过价格进行竞争。在现实的世界中,产品间总是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随着产品差异化程度的增大,不同企业间产品的可替代性变弱,企业获取垄断地位的可能性相应变大。但产品差异化所带来的消费者主观上的满足和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导致的福利损失之间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 3、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

特定的市场中,市场份额(某个企业的市场销售份额比重)、市场集中度(少数几个最大规模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与市场结构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市场份额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少数几个企业的市场支配势力越大,市场的竞争程度越低。 4、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意味着进入某一特定市场所遇到的各种障碍①,主要包括:国家立法、机构政策针对少数特定厂商授予特许经营权所形成的政策性壁垒;在位厂商采取措施抵制新厂商进入而形成的策略性壁垒;因资源分布的区域性导致某地厂商无法取得该资源而不能进入特定行业的资源性壁垒;潜在进入者获取行业核心技术的困难所形成的技术性壁垒;在位厂商的绝对成本优势所构成的成本性壁垒;此外,市场容量、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也会构成进入壁垒。 (1) 需求经济学 替代产品可获得性

17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产品差异性 增长率

变更性/周期性 (2) 供给经济学 生产商集中度 进口竞争 生产商差异性

固定/可变成本结构 产能运用 科技机遇 供给曲线

进入壁垒/退出壁垒 (3) 产业链经济学 供应商讨价能力 顾客讨价能力 信息市场失败 纵向市场失败

三、企业行为(Conduct)

企业行为是市场结构、经济绩效的联系纽带,企业行为通过各种策略对潜在进入者施加压力从而影响市场结构。但必须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讨论企业行为方有意义,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微弱的市场控制力决定了企业广告、窜谋等行为的无效性,企业可以按照市场价格销售任何数量的产品。 (1) 营销 定价 批量

广告/促销 新产品/研发 分销

(2) 产能改变 扩张/收缩 进入/退出

收购/合并/剥离 (3) 纵向整合 前向/后向整合 纵向合资企业 长期合同 (4) 内部效率 成本控制 物流 过程发展 组织效能

四、经营绩效(Performance)

经营绩效是指特定市场结构下,通过特定企业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入等方面达到的状态。 (1) 财务 盈利性 价值创造

18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2) 科技发展 (3)雇佣对象

安索夫矩阵

产品/市场方格也往往被称作:Ansoff矩阵(Ansoff Matrix)、产品市场扩张方格(Product Market Expansion Grid)、成长矢量矩阵(Growth Vector Matrix)。

策略管理之父安索夫博士于1975年提出安索夫矩阵。以产品和市场作为两大基本面向,区别出四种产品/市场组合和相对应的营销策略,是应用最广泛的营销分析工具之一。

安索夫矩阵是以2 X 2的矩阵代表企业企图使收入或获利成长的四种选择,其主要的逻辑是企业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成长性策略来达成增加收入的目标。如图所示:

1、市场渗透(Market Penetration)——以现有的产品面对现有的顾客,以其目前的产品市场组合为发展焦点,力求增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采取市场渗透的策略,藉由促销或是提升服务品质等等方式来说服消费者改用不同品牌的产品,或是说服消费者改变使用习惯、增加购买量。

2、市场开发(Market Development)——提供现有产品开拓新市场,企业必须在不同的市场上找到具有相同产品需求的使用者顾客,其中往往产品定位和销售方法会有所调整,但产品本身的核心技术则不必改变。

3、产品延伸(Product Development)——推出新产品给现有顾客,采取产品延伸的策略,利用现有的顾客关系来借力使力。通常是以扩大现有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推出新一代或是相关的产品给现有的顾客,提高该厂商在消费者荷包中的占有率。

4、多角化经营(Diversification)——提供新产品给新市场,此处由于企业的既有专业知识能力可能派不上用场,因此是最冒险的多角化策略。其中成功的企业多半能在销售、通路或产品技术等know-how上取得某种综效(Synergy),否则多角化的失败机率很高。

19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二)对供货商而言,客户并不是主要的客户 (三)对客户而言,并无适当的替代品

(四)供货商的产品对客户而言,转换成本高

(五)供货商的产品对客户的成败具重要的影响地位 (六)供货商易向前整合

三、客户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客户的议价力量除了决定于其购买的数量以外,客户对产品的知悉程度、转换成本的高低以及自身向后整合的可能性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客户若有下列特性,则具较强的议价能力: (一)购买者众,采购量大 (二)采购标准化的产品 (三)转换成本极少 (四)客户信息充足 (五)客户易向后整合

四、潜在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潜在竞争者目前并不在此一行业中,但一旦环境改变,潜在竞争者将随时准备进入市场内。潜在竞争者通常会带来一些新产能,不仅分享既有市场,也会拿走一些资源。

Aaker认为,业界中凡采取市场及产品扩张策略、垂直整合策略、拥有特殊能力或资产待价而沽等策略的公司均为潜在的竞争对手。

一般新进入产业之厂商主要的进入障碍包括: (一)规模经济 (二)专利的保护 (三)资金需求 (四)品牌的知名度 (五)转换成本 (六)产品差异化 (七)配销通路 (八)政府政策

五、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方式

此因素是所有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任何新技术、新方法及新科技都可能会颠覆旧有的秩序,设立新的游戏规则,从而创 造一个新的环境。替代产品或服务决定了产业中厂商订价上限,等于限制了一个产业可能获得的投资报酬率。当替代产品或服务在价格/性能上所提供的替代方案愈 有利时,对产业利润的限制就愈大。

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点: (一)替代产品或服务具较低相对价格 (二)购买者面临较低的转换成本 (三)替代产品或服务具较强的功能 六、协力业者的力量

协力业者系指与自身企业具有相互支持与互补关系的其它企业。在互补关系中,该公司的产品与另一家公司的产品互相配合使用,可得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协力业者间的利益通常互相一致,也可称之为通路伙伴,彼此间产品相互支持,并拥有共同的利益。但任何新技术、新方法或新科技的出现,都可能改变协力业者间的平衡共生关系,使得通路伙伴从此形同陌路。

标杆分析

标杆分析法的定义

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从而提出

25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benchmarking是将本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状况和环节与竞争对手或行业内外一流的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评价自身企业和研究其他组织的手段,是将外部企业的持久业绩作为自身企业的内部发展目标并将外界的最佳做法移植到本企业的经营环节中去的一种方法。实施benchmarking的公司必须不断对竞争对手或一流企业的产品、服务、经营业绩等进行评价来发现优势和不足。 总的来说,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就是对企业所有能衡量的东西给出一个参考值,benchmarking可以是一种管理体系、学习过程,它更着重于流程的研究分析。 Benchmarking法起源于Xerox公司,施乐曾是影印机的代名词,但日本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勤奋不懈地努力,在诸多方面模仿美国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操作方法。日本竞争者介入瓜分市场,从1976年到1982年之间,占有率从80%降至13%。施乐于1979年在美国率先执行benchmarking,总裁柯恩斯1982年赴日学习竞争对手,买进日本的复印机,并通过“逆向工程”,从外向内分析其零部件,并学习日本企业以TQC推动全面品管,从而在复印机上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Benchmarking法的主要作用是:

(1)做竞争对手的Benchmarking,有助于确定和比较竞争对手经营战略的组成要素。

(2)通过对行业内外一流企业的Benchmarking,可以从任何行业中最佳的企业、公司那里得到有价值的情报,用于改进本企业的内部经营,建立起相应的赶超目标。

(3)作跨行业的技术性的Benchmarking,有助于技术和工艺方面的跨行业渗透。

(4)通过对竞争对手的Benchmarking,与对客户的需求作对比分析,可发现本公司的不足,从而将市场、竞争力和目标的设定结合在一起。

(5)通过对竞争对手的Benchmarking,可进一步确定企业的竞争力、竞争情报、竞争决策及其相互关系,作为进行研究对比的三大基点。 Benchmarking的分类

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所针对的企业运作不同层面将benchmarking分为三类,即战略层的benchmarking、操作层的benchmarking和管理层的benchmarking。

战略层的benchmarking:是将本公司的战略和对照公司的战略进行比较,找出成功战略中的关键因素。

操作层的benchmarking主要集中在比较成本和产品的差异性,重点是功能分析,一般与竞争性成本和竞争性差异有关。

管理层的benchmarking涉及到分析企业的支撑功能,具体指人力资源管理、营销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等(MIS)。其特点是较难用定量指标来衡量。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将benchmarking分为对竞争对手的benchmarking和瞄准一流企业的benchmarking。前者一般仅限于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其目的主要是发现竞争对手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其优点,取长补短;根据其不足,选择突破口。而后者的范围就要广得多,可挑选任何业绩优良的企业。其好处是更能博采众长;另外,由于不存在竞争关系,交流信息的障碍少。

Benchmarking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对竞争对手所做的benchmarking主要是操作层的benchmarking,而对一流企业所做的更多的是管理层的benchmarking。benchmarking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研究开发、采购、制造、仓储、运输物流、销售、营销、人力资源及劳资关系、财务、管理(规划、组织)。 Benchmarking的对象和学习的主题 下面是当时Xerox Benchmarking的对象 Company American Express AT&T Dow Chemical Process 应收帐款流程 研究开发流程 供应商认证流程 26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Florida Power & Light Ford Motor,Cummins Engine Hewlett-Packard L.L. Bean Marriott Proctor & Gamble Texas Instrument 品质方案 工厂布置 研究开发流程;工程作业 物料管理;配送作业 顾客调查技术 行销 策略导入 要决定对什么进行benchmarking,最好从思考使命和关键成功要素开始,策略—>使命—>关键活动—>关键成功要素。使用的工具可以有柏拉图分析、鱼刺图、KPI。当时Xerox benchmark学习团队确定的十个焦点问题是:

什么是影响组织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例如,顾客满意度、费用比例、资产报酬率的表现) 什么因素造成最大困扰(例如,绩效未达预期)? 提供给顾客什么产品或服务? 哪些因素决定顾客的满意度?

已经认定哪些明确的组织问题(营运方面)? 组织的哪些部分感受到竞争压力?

组织里的主要成本(或成本驱动因素)是什么? 哪些功能所占的成本百分比最高? 哪些功能最有改善的空间?

要使组织能在市場上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由哪些功能着手最佳(或最具潜力) Benchmarking的主要步骤

比较结果能让企业了解所处的地位和差距,但却无法告诉企业如何缩小差距或超越对手。比较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过程中能学到HOW-TO 当时的Xerox benchmarking流程是: 决定要benchmarking的对象 确认比较的组织

决定资料连结的方法且连结之 决定目前绩效量度单位 计划未来绩效等级

交流benchmarking的调查结果,增加赞同感 建立实用的目标 发展活动计划

执行明确的活动和监控发展 重新调整benchmarking管理

而一般的benchmarking流程则包括:

1、实施benchmarking主要有确定内容、选择目标、收集分析数据、确定行动目标、实施计划和跟踪结果。

2、确定要进行benchmarking的具体项目;

3、选择目标。确定了进行benchmarking的环节后,就要选择具体的benchmarking对象。通常,竞争对手和行业领先企业是benchmarking的首选对象;

4、收集分析数据,包括本企业的情况和被benchmarking企业(可以是竞争对手,也可以是非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数据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本公司目前的状况以及被benchmarking的企业状况的基础之上,数据必须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和活动,而不仅仅是针对经营结果;

5、确定行动计划。找到差距后进一步要做的是确定缩短差距的行动目标和应采取的行动措施,这

27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些目标和措施必须融合到企业的经营计划中;

6、实施计划并跟踪结果。benchmarking是发现不足,改进经营并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整个过程必须包括定期衡量评估达到目标的程度。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就需修正行动措施。 最后要注意的是研究较大的流程需花费比较多的资源,且分散注意力容易失去focus,研究较小的流程则所能获得的改善成果比较有限,两者需要平衡。 下面是一个确定benchmarking学习的适当流程范围例子:

SERVQUAL模型

SERVQUAL为英文“Service Quality”(服务质量)的缩写,该词最早出现在1988年由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帕拉休拉曼(A.Parasuraman)、来特汉毛尔(Zeithaml)和白瑞(Berry)三个合写的一篇题目为《SERVQUAL:一种多变量的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度量方法》的文章中。 SERVQUAL理论是依据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理论在服务行业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其理论核心是“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即:服务质量取决于用户所感知的服务水平与用户所期望的服务水平之间的差别程度(因此又称为“期望-感知”模型),用户的期望是开展优质服务的先决条件,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就是要超过用户的期望值。其模型为:Servqual 分数= 实际感受分数- 期望分数。

SERVQUAL将服务质量分为五个层面:有形设施(Tangibles)、可靠性(Reliability)、响应性 (Responsiveness)、保障性(Assurance)、情感投入(Empathy),每一层面又被细分为若干个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让用户对每个问题的期望值、实际感受值及最低可接受值进行评分。并由其确立相关的22 个具体因素来说明它。然后通过问卷调查、顾客打分和综合计算得出服务质量的分数,

近十年

来,该模型已被管理者和学者广泛接受和采用。模型以差别理论为基础,即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与顾客从服务组织实际得到的服务之间的差别。模型分别用五个尺度评价顾客所接受的不同服务的服务质量。研究表明,SERVQUAL适合于测量信息系统服务质量,SERVQUAL也是一个评价服务质量和用来决定提高服务质量行动的有效工具。 SERVQUAL计算公式

SERVQUAL计算公式:SQ = 622i = 1( Pi - Ei )式中: SQ 为感知服务质量;

28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Pi为第i个因素在顾客感受方面的分数;

Ei 为第i个因素在顾客期望方面的分数( i = 1 ,2 ,3 ,.....n , n = 22) 。

由上式获得的SQ 是在五大属性同等重要条件下的单个顾客的总感知质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顾客对决定服务质量的每个属性的重要性的看法是不同的。

因此,通过顾客调查后,应确定每个服务质量属性的权重,然后加权平均就得出了更为合理的Servqual 分数。

公式为:SQ = 65j = 1wj 622i = 1( Pi - Ei )( i = 1 ,2 ,3 , ......,22 , j = 1 ,2 ,3 ,4 ,5)wj 为第j 个属性的权重。

将此时的SQ 分数再除以因素数n( n = 22) ,就得到单个顾客平均的Servqual 分数。

最后,将调查中所有顾客的Servqual 分数加总,再除以顾客数目m ,就得到某企业该项服务产品平均的Servqual 分数,即Servqual = 6mi = 1SQiPm SERVQUAL模型的五个尺度

SERVQUAL模型衡量服务质量的五个尺度为;有形资性、可靠性、响应速度、信任和移情作用。

SERVQUAL模型具体内容有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含22个小项目,记录了顾客对特定服务行业中优秀公司的期望。第二部分也包括22个项目,它度量消费者对这一行业中特定公司(即被评价的公司)的感受。然后把这两部分中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就得到五个维度的每一个“差距分值”。差距越小,服务质量的评价就越高。消费者的感受力期望的距离越大,服务质量的评价越低。相反,差距越小,服务质量的评价就越高。因此SERVQUAL是一个包含44个项目的量表,它从五个服务质量维度来度来能够顾客期望和感受问卷采用7分制,7表示完全同意,1表示完全不同意,*表示分值相反。以下是三位学者提出的五个维度。 (1)有形性(Tangibles)

有形性包括实际设施,设备以及服务人员的列表等。其组成项目有:1.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2. 服务设施具有吸引力;3. 员工有整洁的服装和外套;4. 公司的设施与他们所提供的服务相匹配 (2)可靠性(Reliability)

可靠性是指可靠的,准确地履行服务承诺的能力。其组成项目有:5. 公司向顾客承诺的事情都能及时完成;6. 顾客遇到困难时,能表现出关心并帮助;7. 公司是可靠的;8. 能准时地提供所承诺的服务;9. 正确记录相关的记录。 (3)响应性(Responsiveness)

响应性指帮助顾客并迅速的提高服务水平的意愿。其组成项目有:10. 不能指望他们告诉顾客提供服务的准时时间*;11. 期望他们提供给及时地服务是不现实的*;12. 员工并不总是愿意帮助顾客*;13. 员工因为太忙一直与无法立即提供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 (4)保证性(Assurance)

保证性是指员工所具有的知识、礼节以及表达出自信与可信的能力。其组成项目有:14. 员工是值得信赖的;15. 在从事交易时,顾客会感到放心;16. 员工是礼貌的;17. 员工可以从公司得到适当的支持,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5)移情性(Empathy)

移情性是指关心并为顾客提供个性服务。其组成项目有:18. 公司不会针对顾客提供个别的服务*;19. 员工不会给与顾客个别的关心*;20. 不能期望员工了解顾客的需求*;21. 公司没有优先考虑顾客的利益*;22. 公司提供的服务时间不能符合所有顾客的需求*。 SERVQUAL模型的发展演变

PZB(1985) 对于服务品质构面(determinants of service quality)提出十点分析,其为消费者服务品质感受的主要成分:

1.可靠性(reliability):一致性的绩效、表现,并重视对消费者承诺。 2.反应性(responsiveness):员工提供服务之意愿和立即性。

3.胜任性(competence):服务人员是否拥有执行服务专业知识和技巧。

29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4.接近性(access):接近性系指容易接触或联络。

5.礼貌性(courtesy):服务人员服务顾客或电话接听,都要能殷勤有礼、尊重、体贴与友善。 6.沟通性(communication):以消费者能「听得懂」的语言沟通并且倾听

7.信用性(credibility):以客户利益为最优先,带给消费者信赖感、信任和诚实感受。 8.安全性(security):消费者能免于担心危险、风险式疑惑等状况。 9.了解性(understanding/knowing the customer):对顾客需要之了解。 10.有形性(tangibles):服务的实体证据以及其它服务设施等。 SERVQUAL模型的运用

SERVQUAL模型广泛运用于服务性行业,用以理解目标顾客的服务需求和感知,并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管理和量度服务质量的方法。

在企业内部,用SERVQUAL模型来理解员工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从而达到改进服务的目的。 SERVQUAL模型的局限性

SERVQUAL是建立在服务质量的概念性模型上的,给予五个缺口在五个不同的维度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评分系统,根据分值得高低对评价对象的服务质量进行量化的评判。在形式上通过问卷的发放收集顾客对评价对象的感知质量和与其服务质量,最后通过一定的加权计分。

首先,SERVQUAL评价模型的开发者对服务行业的划分方面是“按照服务接触水平将服务分为高接触度服务,中接触度服务和低接触度服务。” 这样的划分本身有其局限性,那么基于这种划分方法的SERVQUAL评价模型必然有其局限性,它无法更好的说明在以上划分行业之外或者介于之间的行业的特性。

其次,SERVQUAL评价模型是在五个维度中开展调查分析的,五个维度依次是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在面对不同行业时,五个维度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存在着权重的赋值以及问卷设计上前后次序的两方面问题,这都影响着SERVQUAL评价模型的运用和正确性。 再者,SERVQUAL 评价模型的研究是基于三个行业(电话维修,银行零售和保险业)中的五家公司调查的样本基础上进行的。一方面,其样本容量的有限性导致了SERVQUAL无法把问题说清楚和客观。另一方面,在行业的选择上,电话维修,银行零售业务和保险业三个行业无法全面的反映出所有服务行业的共同特点,至少对旅客运输这类质量递减行业的特点没有被表现出来。 最后,就是SERVQUAL评价模型是一种事前研究,即在顾客最终体验服务产品带来利益前就对SERVQUAL的问卷做出了回答。服务产品的特点告诉我们,顾客从消费服务产品中得到的利益往往具有不可感知性,很难被察觉,或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消费服务的享用这才能感觉出利益的俄存在。也就是说,顾客的期望和感知可能在时间上具有很强的间断性,但SERVQUAL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却需要时间上的连续性,以保证研究的顺利开展。

鱼骨图(Cause & Effect/Fishbone Diagram)

鱼骨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展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因果图”。鱼骨图原本用于质量管理。 一、鱼骨图定义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以下称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同时,鱼骨图也用在生产中,来形象地表示生产车间的流程。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BS):一种通过集思广益、发挥团体智慧,从各种不同角度找出问题所有原因或构成要素的会议方法。BS有四大原则:严禁批评、自由奔放、多多益善、搭便车。

二、鱼骨图的三种类型

30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鱼骨图基本结构

A、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对问题进行结构化整理)

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

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 三、鱼骨图制作

制作鱼骨图分两个步骤:分析问题原因/结构、绘制鱼骨图。 1、分析问题原因/结构。

A、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如人机料法环测量等)。 B、按头脑风暴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C、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D、分析选取重要因素。

E、检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确保语法简明、意思明确。 分析要点:

a、确定大要因(大骨)时,现场作业一般从“人机料法环”着手,管理类问题一般从“人事时地物”层别,应视具体情况决定;

b、大要因必须用中性词描述(不说明好坏),中、小要因必须使用价值判断(如?不良);

c、脑力激荡时,应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仅限于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执行的内容。对人的原因,宜从行动而非思想态度面着手分析; d、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间有直接的原因-问题关系,小要因应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对策; e、如果某种原因可同时归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请以关联性最强者为准(必要时考虑三现主义:即现时到现场看现物,通过相对条件的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强的要因归类。) f、 选取重要原因时,不要超过7项,且应标识在最未端原因; 2、鱼骨图绘图过程

A、填写鱼头(按为什么不好的方式描述),画出主骨 B、画出大骨,填写大要因

C、画出中骨、小骨,填写中小要因 D、用特殊符号标识重要因素

要点:绘图时,应保证大骨与主骨成60度夹角,中骨与主骨平行 四、鱼骨图使用步骤 (1)查找要解决的问题; (2)把问题写在鱼骨的头上;

31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3)召集同事共同讨论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尽可能多地找出问题; (4)把相同的问题分组,在鱼骨上标出;

(5)根据不同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总结出正确的原因; (6)拿出任何一个问题,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7)针对问题的答案再问为什么?这样至少深入五个层次(连续问五个问题);

(8)当深入到第五个层次后,认为无法继续进行时,列出这些问题的原因,而后列出至少20个解决方法。

五、鱼骨图案例分析

鱼骨图分析法是咨询人员进行因果分析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简捷实用,比较直观。现以某炼油厂情况作为实例,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其市场营销问题进行解析,具体如图所示:

图中的“鱼头”表示需要解决的问题,即该炼油厂产品在市场中所占份额少。根据现场调查,可以把产生该炼油厂市场营销问题的原因,概括为5类。即人员、渠道、广告、竞争和其它。在每一类中包括若干造成这些原因的可能因素,如营销人员数量少、销售点少、缺少宣传策略、进口油广告攻势等。将5类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分别以鱼骨分布态势展开,形成鱼骨分析图。

下一步的工作是找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可以根据现场调查的数据,计算出每种原因或相关因素在产生问题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以百分数表示。例如,通过计算发现,“营销人员数量少”,在产生问题过程中所占比重为35%,“广告宣传差”为18%,“小包装少”为25%,三者在产生问题过程中共占78%的比重,可以被认为是导致该炼油厂产品市场份额少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针对这三大因素提出改进方案,就可以解决整个问题的78%。该案例也反映了“20:80原则”,即根据经验规律,20%的原因往往产生80%的问题,如果由于条件限制,不能100%解决问题,只要抓住占全部原因20%,就能够取得80%解决问题的成效。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BS法)。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而现在则成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在群体决策中,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易屈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形成所谓的

32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削弱了群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损害了决策的质量。为了保证群体决策的创造性,提高决策质量,管理上发展了一系列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头脑风暴法是较为典型的一个。

头脑风暴法有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通常简称为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也称反头脑风暴法)。前者是在专家群体决策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后者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

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群体决策时,要集中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说明会议的规则,尽力创造在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一般不发表意见,以免影响会议的自由气氛。由专家们“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头脑风暴法的激发机理

头脑风暴何以能激发创新思维?

第一,联想反应。联想是产生新观念的基本过程。在集体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每提出一个新的观念,都能引发他人的联想。相继产生一连串的新观念,产生连锁反应,形成新观念堆,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热情感染。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集体讨论问题能激发人的热情。人人自由发言、相互影响、相互感染,能形成热潮,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地思维能力。 第三,竞争意识。在有竞争意识情况下,人人争先恐后,竞相发言,不断地开动思维机器,力求有独到见解,新奇观念。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类有争强好胜心理,在有竞争意识的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

第四,个人欲望。在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个人的欲望自由,不受任何干扰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头脑风暴法有一条原则,不得批评仓促的发言,甚至不许有任何怀疑的表情、动作、神色。这就能使每个人畅所欲言,提出大量的新观念。 头脑风暴法的要求 ①组织形式

参加人数一般为5~10人(课堂教学也可以班为单位),最好由不同专业或不同岗位者组成; 会议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

设主持人一名,主持人只主持会议,对设想不作评论。设记录员1~2人,要求认真将与会者每一设想不论好坏都完整地记录下来。 ②会议类型

设想开发型:这是为获取大量的设想、为课题寻找多种解题思路而召开的会议,因此,要求参与者要善于想象,语言表达能力要强。

设想论证型;这是为将众多的设想归纳转换成实用型方案召开的会议。要求与会者善于归纳、善于分析判断。 ③会前准备工作

会议要明确主题。会议主题提前通报给与会人员,让与会者有一定准备;

选好主持人。主持人要熟悉并掌握该技法的要点和操作要素,摸清主题现状和发展趋势; 参与者要有一定的训练基础,懂得该会议提倡的原则和方法;

会前可进行柔化训练,即对缺乏创新锻炼者进行打破常规思考,转变思维角度的训练活动,以减少思维惯性,从单调的紧张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以饱满的创造热情投入激励设想活动。 ④会议原则

为使与会者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和激励,达到较高效率,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原则:

——禁止批评和评论,也不要自谦。对别人提出的任何想法都不能批判、不得阻拦。即使自己认为是幼稚的、错误的,甚至是荒诞离奇的设想,亦不得予以驳斥;同时也不允许自我批判,在心理上调动每一个与会者的积极性,彻底防止出现一些“扼杀性语句”和“自我扼杀语句”。诸如“这根本行不通”、“你这想法太陈旧了”、“这是不可能的”、“这不符合某某定律”以及“我提一个不成熟的看法”、“我有一个不一定行得通的想法”等语句,禁止在会议上出现。只有这样,与会者才可

33 2008-12-10

长春工业大学 杨刚 整理

能在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在别人设想的激励下,集中全部精力开拓自己的思路。

——目标集中,追求设想数量,越多越好。在智力激励法实施会上,只强制大家提设想,越多越好。会议以谋取设想的数量为目标。

——鼓励巧妙地利用和改善他人的设想。这是激励的关键所在。每个与会者都要从他人的设想中激励自己,从中得到启示,或补充他人的设想,或将他人的若干设想综合起来提出新的设想等。 ——与会人员一律平等,各种设想全部记录下来。与会人员,不论是该方面的专家、员工,还是其他领域的学者,以及该领域的外行,一律平等;各种设想,不论大小,甚至是最荒诞的设想,记录人员也要求认真地将其完整地记录下来。

——主张独立思考,不允许私下交谈,以免干扰别人思维;

——提倡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任意思考。会议提倡自由奔放、随便思考、任意想象、尽量发挥,主意越新、越怪越好,因为它能启发人推导出好的观念。

——不强调个人的成绩,应以小组的整体利益为重,注意和理解别人的贡献,人人创造民主环境,不以多数人的意见阻碍个人新的观点的产生,激发个人追求更多更好的主意。 ⑤会议实施步骤

会前准备:参与人、主持人和课题任务三落实,必要时可进行柔性训练。

设想开发:由主持人公布会议主题并介绍与主题相关的参考情况;突破思维惯性,大胆进行联想;主持人控制好时间,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创意性设想。

设想的分类与整理:一般分为实用型和幻想型两类。前者是指目前技术工艺可以实现的设想,后者指目前的技术工艺还不能完成的设想。

完善实用型设想:对实用型设想,再用脑力激荡法去进行论证、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扩大设想的实现范围。

幻想型设想再开发:对幻想型设想,再用脑力激荡法进行开发,通过进一步开发,就有可能将创意的萌芽转化为成熟的实用型设想。这是脑力激荡法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该方法质量高低的明显标志。

⑥主持人技巧

主持人应懂得各种创造思维和技法,会前要向与会者重申会议应严守的原则和纪律,善于激发成员思考,使场面轻松活跃而又不失脑力激荡的规则;

可轮流发言,每轮每人简明扼要地说清楚创意设想一个,避免形成辩论会和发言不均; 要以赏识激励的词句语气和微笑点头的行为语言,鼓励与会者多出设想,如说:“对,就是这样!”“太棒了!”“好主意!这一点对开阔思路很有好处!”等等; 禁止使用下面的话语:“这点别人已说过了!”“实际情况会怎样呢?”“请解释一下你的意思。”“就这一点有用”“我不赞赏那种观点。”等等;

经常强调设想的数量,比如平均3分钟内要发表10个设想; 遇到人人皆才穷计短出现暂时停滞时,可采取一些措施,如休息几分钟,自选休息方法,散步、唱歌、喝水等,再进行几轮脑力激荡。或发给每人一张与问题无关的图画,要求讲出从图画中所获得的灵感。

根据课题和实际情况需要,引导大家掀起一次又一次脑力激荡的“激波”。如课题是某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可以从产品改进配方思考作为第一激波、从降低成本思考作为第二激波、从扩大销售思考作为第三激波等。又如,对某一问题解决方案的讨论,引导大家掀起“设想开发”的激波,及时抓住“拐点”,适时引导进入“设想论证”的激波。

要掌握好时间,会议持续1小时左右,形成的设想应不少于100种。但最好的设想往往是会议要结束时提出的,因此,预定结束的时间到了可以根据情况再延长5分钟,这是人们容易提出好的设想的时候。在1分钟时间里再没有新主意、新观点出现时,智力激励会议可宣布结束或告一段落。 头脑风暴法的原则

头脑风暴法应遵守如下原则:

1.庭外判决原则。对各种意见、方案的评判必须放到最后阶段,此前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

34 2008-12-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k9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