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手册(第三次修改稿)

更新时间:2023-03-09 16: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甘肃三泰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检测检验中心

STAQ/ZS—2008

质 量 手 册

版本编号;第一版 受控状态:受控

发放编号;ZS01-20080606

2008年6月1日发布 2008年6月6日实施

目 录

前言 发布令 公告 公正性声明 质量方针声明 0.1 批准页 0.2 修订页 0.3 概况

0.4 主题及适用范围 0.5 质量手册的管理 第一部分 管理要求

第1章 组织 第2章 质量体系 第3章 文件控制

第4章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 第5章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第6章 合同评审 第7章 申诉和投诉

第8章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第9章 记录 第10章 内部审核 第11章 管理评审 第二部分 技术要求

第1章 人员

第2章 设施和环境条件

第3章 检测和校准方法 第4章 设备和标准物质 第5章 量值溯源 第6章 抽样和样品处置 第7章 结果质量控制 第8章 结果报告 附件:

1、质量职能分配表 2、程序文件目录 3、测量量值关系溯源链

前 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客户为中心、强化现代服务理念,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检测工作、实现科学化管理已成为众多检测中心的追求目标。

2008年4月,国家安监总局等同采用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颁布了《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准则》,我中心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顺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贸易、科学技术全球化的潮流,我们于2008年5月依据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准则》,编制并颁布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一系列管理体系文件。该管理体系文件是我中心管理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规范全中心员工达到质量目标要求最适用、最切实的内部质量法规,对推动我中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质量手册(第一版)及其系列管理体系文件的实施,将为我中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更好地履行国家和社会所赋予的职责,满足广大客户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

发 布 令

为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管理工作更好地按国家标准运作,本中心依据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准则》,结合单位组织结构、人员、实验环境等方面的情况,编制了《质量手册(第一版)》及其相关的管理体系文件,经中心主任办公会议审定批准,现予以颁布,并自2008年6月6日起实施。

本手册是阐明我中心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描述管理体系的内部法规性文件,是指导我中心建立、健全并实施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为准则,全中心职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三泰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检验中心

中心主任:

2008年6月1日

公正性声明

为全面贯彻有关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的政策、法规、标准和条例,保证我中心检测工作的运作符合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特作如下声明:

1、本中心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其检测和科研活动采取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其检测成果均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2、本中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从事各项业务活动,并对相应的检测结果负责,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保证检测工作不受任何行政领导部门、个人意见和任何外来因素的干预,为所有客户提供科学、公正、准确、满意的服务。

3、本中心检测工作严格遵守公正、准确、科学、高效的工作原则,保证检测结果和检测报告不受任何可能影响其技术判断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它方面的影响。

4、全中心职工决不参与任何可能会降低我中心技术能力、判断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检测诚信度的活动。

5、本中心承担为客户技术和检测结果保守机密信息的义务,尊重客户的知识产权,对客户提供的各类原料、器材、设施的设计原理、技术条件和配方等各种资料严格保密,决不利用客户的技术和资料从事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

6、凡属安全生产事故仲裁检测等专项检测,相关检测人员实行亲友回避制度,以确保公正。

7、本中心全体人员恪尽职守,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并接受各界人士和单位对我中心公正性的监督和检查。

甘肃三泰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检验中心

中心主任:

2008年6月1日

质量方针声明

为保证检测工作公正、科学、准确、规范,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特颁布质量方针声明,请全体员工遵照执行。 1 质量方针

本中心的质量方针是:行为公正、方法科学、数据准确、工作高效、服务规范。 行为公正——不受任何行政、商务、财务和其他压力的影响,保持判断的独立性和诚实性;

方法科学——优先使用国家、行业、国际、区域标准颁布的方法和其他被证明是可靠的方法;

数据准确——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应满足约定采用的检测方法的要求; 工作高效——严格按合同的时间要求进行检测,及时提交检测报告;

服务规范——以“用户至上”为服务宗旨,严格履行检测合同,向用户提供优质、规范的服务。 2 质量目标

2.1 质量体系目标

本中心按照GB/T 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准则》的要求建立了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争取5年内实现实验室环境和技术装备现代化,检测、监控、办公自动化、数据处理计算机化,拓展与强化检测质量管理体系,使我中心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2 检测质量目标

检测报告不得有数据或结论性差错,其它缺陷率小于1%; 检测数据质控合格率大于99%; 承诺的检测时限完成率大于98%; 客户满意率98%以上;

仪器设备完好率100%,周检率100%; 现场检验便携仪器的配备率大于95%。

3 质量承诺

3.1 职业行为

本中心全体员工以“科学、公正、专业、服务、”为职业道德标准,在所有管理活动、质量活动和技术活动中严格遵守以下职业规范:

3.1.1 科学的工作态度

以科学的态度开展质量活动、技术活动和检测工作,质量管理和关键岗位人员必须依据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人员依据国家标准、规范或客户指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如实记录检测数据,提供真实、客观的检测数据。

3.1.2 公正的职业道德

全体员工严格遵守《保证实验室诚信度程序》,履行《公正性声明》,自觉维护本中心的公正地位和信誉。

3.1.3 专业的技术水平

全体员工必须接受本中心安排的培训和教育,使管理人员掌握与本中心检测范围或客户要求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和信息,检测人员达到与本中心检测范围或客户要求相适应的技术水平。以客户和社会的潜在需求为目标,为客户提供权威、准确的技术服务。

3.1.4 高效优质服务

以客户满意为服务宗旨,主动征询客户要求,高效完成检测任务,及时出具检测报告,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3.2 检测服务质量 3.2.1 检测质量

本中心郑重承诺,由本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能保证公正、客观、准确、有效。保证测量的溯源性,当客户有要求时能够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和表述。

3.2.2 服务水平

本中心郑重承诺,本中心服务水平能达到GB/T 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准则》,达到国内同类注册认可实验室的服务水平。

3.3 遵守标准

本中心管理层郑重承诺,本中心严格按照GB/T 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准则》建立了管理体系,保证管理体系遵循标准要求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有效性。

3.4 实施管理体系

保证全体员工熟悉管理体系文件,严格按照管理体系文件开展各项质量活动和技术活动。保证认真执行质量方针、按期实现质量目标。

甘肃三泰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检验中心

中心主任:

2008年6月1日

质 量 手 册 标题:批准页 第 0.1 章 第 1 页 共 1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选择性封面待确定)

质 量 手 册

STAQ /ZS 01—2008

手册版号:第一版

生效日期:2008年6月1日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批准日期:2008年6月1日

受控状态:受控 发 放 号:07 持 有 人:资质申报

质 量 手 册 标题:修订页 第 0.2 章 第 1 页 共 1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修 订 表

修订序号 章节条号 修订内容 批准人 批准日期

质 量 手 册 标题:概况 第 0.3 章 第 1 页 共 3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概 况

1 检测中心识别

名 称:甘肃三泰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检测检验中心 地 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西关(张肃公路一公里处) 邮 编: 电 话: 传 真: 电子信箱:

2 检测中心发展史及背景

2.1 甘肃三泰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三泰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2003年8月,是一家专业从事安全工程技术咨询、安全检验检测、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评价评估安全技术咨询服务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

公司下设一部两中心——综合管理部,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安全评价中心。2003年12月,公司首先取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授予的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资质, 2006年7月,公司取得安全评价乙级资质,资质证书编号为:APJ-(甘)-001-2006。资质业务范围涉及金属、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化学品及医药制造业,燃气生产及供应业,炼焦业。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邮政、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

2004年5月,公司在原张掖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监测站和张掖市天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检测室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检测检验中心。

质 量 手 册 标题:概况 第 0.3 章 第 2 页 共 3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张掖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监测站成立于1992年,是甘肃省张掖地区(现张掖市) 最早组建的专业从事职业安全卫生检测检验的机构,原属地区劳动处。多年来,承担了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各类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验工作(如作业场所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等职业危害项目的监督检验),拥有从事职业卫生检验检测的一批仪器设备和检验人员。后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原劳动处作为劳动卫生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能调整,不再承担职业安全卫生检测检验任务,其设备仪器闲置至今。

张掖市天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原为张掖地区通用机械制造厂,是国家定点西北农机专业生产厂家。是甘肃省河西地区最大、最具规模的一家机械制造加工企业,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大型水工机械、压力容器等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在1956年至2002年期间,承担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大量新建项目、机械产品的制造安装工程,开发出大量的新产品。其所属的机械检测检验室具备化学分析、金相检验、机械性能试验、超声波探伤等检测手段,取得省质量管理局颁发的二级计量证书,为其开展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技术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3年,该厂经改制后转移经营方向。

2004年5月,甘肃三泰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收购张掖市天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机械检测检验室和原张掖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监测站的设备仪器160余套,聘用原机构的部分技术骨干和检验人员,组建成立了检测检验中心。

近年来,本中心根据国家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积极筹备,增加、培训人员,购置设备、仪器,配合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承担了当地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机电设备的检测检验任务。

2.2检测中心概况

检测中心的法人性质:企业法人(持有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检测中心的组织形式:独立法人 检测中心的法人经济性质:股份制

质 量 手 册 标题:概况 第 0.3 章 第 3 页 共 3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检测中心的检测类别:第三方检测(公正检测、委托检测、监督检测和鉴定检测) 检测中心的工作形态:固定场所。

甘肃三泰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检测检验中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目前拥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办公场所面积540 m2平方米,其中检测中心280m2。拥有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设施163台(套),原价值近120万元。检测室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完全具备按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和出具公正数据的能力。

公司目前在册员工38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人,专业涉及采矿、选矿、机械制造、电器、焊接工艺与技术、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化学工程、安全工程、精密电子机械、工业分析等方面。中心人员经过正规培训、考核具备上岗资格,掌握部门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完全胜任检测工作的需要。

检测中心拥有检测检验技术人员22人,专业涉及矿山、机械、电气、化工、安全工程、工业分析等方面。其中: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13名,已有8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

检测中心组建成立后,即着手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积极筹备申请计量认证。2007年,《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2号)颁布实行后,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落实检测检验的要素和手段入手,在培训、配备检测检验设备仪器和技术人员的同时,根据《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准则》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了质量手册、程序控制文件和各类作业指导文件,改进了质量控制目标,积极申请质量认证和资质申报工作。

质 量 手 册 标题:主题及适用范围 第 0.4 章 第 1 页 共 1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主题及适用范围

1 主题

质量手册是阐明本中心的质量方针并描述管理体系的文件,是本中心建立和有效运行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质量手册主题内容包括: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资源和质量职能分配;

(3)影响质量的管理、执行、验证或评审工作的人员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4)管理体系要素的具体描述; (5)质量手册的管理规定等。 2 适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我中心开展检测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检测项目及与检测质量有关的所有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 3 编制依据

(1) 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准则》; (3) ISO 10013:1995《质量手册编制指南》; (4) 其他特殊要求。 4 质量手册实施目的

(1)保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指导各项检测业务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3)指导程序文件、质量活动计划、质量记录的编制; (4)向客户作出质量承诺;

(5)提供实施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的依据。

质 量 手 册 标题:质量手册的管理 第 0.5 章 第 1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质量手册的管理

质量手册是指导本中心开展各项质量、行政和技术活动的规范性文件。质量手册的管理主要是保持手册的现行有效性并明确管理者和持有者的责任,从而保证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 1 职责

(1)质量手册(包括修订本)由中心主任批准和发布实施,并负责解释。 (2)质量手册由中心主任授权、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技术负责人组织会审,并负责保持其现时有效性。

(3)质量手册(包括修订本)由办公室统一编号、登记、发放和回收。 2 手册的版本

(1)同一版本的手册分成受控和非受控两种版本。

(2)受控本有统一编号并由综合管理部登记发放,内容有更改时,应及时用更改页换回受控本持有者手中的被更改页,以保证质量手册的现时有效性。

(3)非受控本仅作发放登记,不编号。 3 手册的发放与回收

(1)质量手册由综合管理部统一编号发放、登记后,发放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内审员各一册,并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和查阅。

(2)手册换版后,持有受控本者应以旧版换取新版本。

(3)本中心以外人员需要时,经中心主任批准可以借阅或领取非受控本。 (4)手册持有人员离开本单位时,应交回质量手册。 4 手册的修订

(1)一般在每年管理评审后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并提出修订意见。中心员工如认为手册的某些内容需要修改或补充,也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质量负责人提出建议和意见。

(2)质量负责人起草修订稿并报中心主任审批。

质 量 手 册 标题:质量手册的管理 第 0.5 章 第 2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3)质量手册为活页装订,按页控制。修订稿经批准和签发后,由中心统一打印修改页并为全部受控本持有者更换有关部分,旧页次回收并注销。 5 手册的换版

(1)当编制手册所依据的标准、法规有较大变动时,本中心工作类型、范围和工作量变化较大、现有管理体系与之不相适应时,本中心体制或组织结构有较大变化时,本中心调整质量方针目标时,或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重大问题时,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手册换版时,质量手册应予换版。如无特殊情况,一般每3年换版一次。

(2)决定换版后,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新版本,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 (3)新版本自中心主任签发颁布声明之日起生效,旧版本同时废止并予收回。 6 持有者的责任

(1)全中心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质量手册,了解本中心质量方针和目标及本岗位职责,熟悉各项规定并严格遵照执行。

(2)受控本限在本中心内使用,持有者必须妥善保管,不得自行更改、涂划,不得遗失、外借或翻印,如意外丢失,应及时报告所在科室主任并作书面检查,经质量负责人核实情况后方可补发。

(3)更改页下发后,应按更改后要求执行。 (4)持有人调离时须交回质量手册。 7 手册的宣贯

(1)质量手册是本中心检测工作质量技术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是开展检测工作的规范,全中心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和熟悉质量手册的规定和要求。

(2)在质量手册或其修订本生效前,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使其了解管理体系的管理和技术要求,对手册条款作必要的说明和解释,以便得以正确贯彻。

(3)质量负责人组织制定宣贯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宣贯。

(4)对新调入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时应包含质量手册的学习内容。

第一部分

管 理 要 求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1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第1章 组 织

1.1 总则

合适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本中心有保证各类管理人员履行其职责所需的权力和资源;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和重要质量岗位的职责、职权和相互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建立质量监督制度;有适当的措施和程序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以体现我中心的诚信度。 1.2 法律地位

本中心为独立法人。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测,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设独立帐户和独立核算机制,能保证检测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1.3 实验室职责

本中心依据GB/T 1548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准则》的要求,建立了管理体系。保证中心的检测工作既符合GB/T 1548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准则》的要求,又满足客户要求,社会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需求。 1.4 管理体系覆盖范围

管理体系应覆盖本中心所有的质量活动、技术活动及其相关场所,包括本中心内、离开本中心的所有采样及检测场所。 1.5 公正性措施

本中心分别发布了公告和公正性声明,并制订了《保证实验室诚信度程序》,保证管理层和员工不受任何对检测工作质量有不良影响的、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2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1.6 组织机构

中心主任是本中心的最高管理者,负责全中心机构设置、资源配备和职责分配。中心设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一名,分别负责技术工作及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完善。全中心分设综合管理部、检测室2个科室。

甘肃三泰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经理) 检测检验中心主任 (经理兼) 安全评价中心 (主任) 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综合管理部 技术负责人过程控制负责人机械室 电气室职业危害室

图1-1 组织机构图

评价一室 评价室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3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甘肃省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 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甘肃省质量技术 监督管理局 业务考核 业务管理 行政管理 计量认证 甘肃三泰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检验中心 各生产经营单位

图1-2 外部关系示意图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4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1.7 中心管理层岗位职责

1.7.1 中心主任

(1)中心主任是全中心最高管理者,本单位的法人代表。对全中心检测业务、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等工作全面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条例,以及上级指示和决定; (3)根据市场的发展和形式的要求,组织制定并审定中心中长期检测发展规划、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负责制定中心质量方针和目标,主持建立管理体系,批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批准内部审核计划,主持实施对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管理评审;

(5)确认资源需求并给予充分配置,确保资源(人员、资金、环境、设施、仪器设备、信息、所需物品等)满足检测工作需要;

(6)在中心内建立适宜的沟通机制,主持中心主任办公会议和中心事务会议,研究和确定本中心检测、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与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事宜进行沟通;

(7)确保实验室人员理解他们活动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8) 签批重要文件,负责中心内部机构配置、人员聘用、考核和奖惩工作,组织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及修改;

(9) 组织起草阶段性和年度工作总结,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全中心职工大会报告;

(10)行使必须由中心主任处理或特殊情况下需由中心主任处理的重大问题。 1.7.2 技术负责人(任免需报国家安监总局备案)

(1)全面负责中心技术工作运作和确保运作指令所需的资源; (2)负责组织全中心人员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3)组织制定科技发展计划,组织认证重大技术项目的可行性;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5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4)负责中心内外的技术交流、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仲裁工作; (5)主持新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技术审核;

(6)负责检测仪器设备的申购、停用、报废的技术审核;

(7)负责批准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周检计划,负责检测方法的确认和批准; (8)负责检测工作所需环境条件和设施配置的技术审核; (9)负责技术活动中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审批; (10)负责各类技术纪录格式的批准; (11)负责分包、租借用设备的技术审核;

(12)负责对检测过程中技术问题允许例外偏离的批准; (13)负责解决日常检测工作中的各类技术问题; (14)完成中心主任交办的其它事项。 1.7.3 质量负责人

(1)全面主持全中心质量管理工作,并有直接渠道接触决定检测室政策或资源的最 高管理者;

(2)负责组织建立管理体系并确保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3)负责组织编制、修订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4)具体组织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

(5)负责新项目的评审,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的准备工作; (6)负责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组织实施; (7)负责指导和组织质量监督活动的开展; (8)负责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持证上岗考核; (9)负责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质量保证的监督; (10)负责组织对分包方能力的评审; (11)负责客户申诉投诉的处理;

(12)负责组织各类记录格式的设计,批准质量记录格式;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6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13)负责质量活动中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审批;

(14)负责检测报告质量、仪器设备管理状况和样品管理状况的监督; (15)负责质量活动中允许例外偏离的批准;

(16)负责质量事故的分析调查、编写事故分析报告; (17)负责应急检测管理工作; (18)完成中心主任交办的其它事项。 1.7.4 授权签字人

授权签字人是指在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上签字并负有责任的人员。授权签字人通常由中心按条件推荐,认证认可现场评审组在现场评审时逐一考核认可,并将考核结果及相应建议上报,最终由总局批准后方可履行职责。

授权签字人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相应的职责和权力;

授权签字人的主要职责是审查检测报告的完整性、项目齐全性、检测依据和结论的正确性,并负责批准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有权拒绝签署不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并责成有关人员改正。

(2)具有相应的工作经历和工程师以上职称; (3)熟悉授权领域内的技术工作;

(4)熟悉相应的检测管理程序和记录、报告审核程序; (5)掌握有关检测项目的限制范围; (6)掌握有关仪器设备的校准状态; (7)具有对相关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8)熟悉国家标准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 1.7.5 科室负责人

(1)在中心主任和管理层领导下,组织本科室人员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各项任务; (2)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检测室工作秩序,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遇到较重大问题及时向主管中心领导汇报;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7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3)根据全中心的工作计划安排,落实本室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并负责督促检查,及时向中心领导通报需要解决的问题;

(4)技术类科室负责人必须在本领域内工作5年以上以确保有能力校核本室各类检测分析数据、报表和检测报告,确保各类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质量;

(5)协助质量负责人做好本科室管理体系运行的组织,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跟踪验证及客户抱怨处理;

(6) 指导并组织本室的科研课题,积极开展横向技术服务;

(7)组织全室人员进行政治业务学习和技术交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调动全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负责考核本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

(8)负责起草本室的阶段性和年度工作总结; (9)完成中心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1.8 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1.8.1 质量监督员

中心配有适当比例的质量监督员对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地监督。 (1)质量监督员必须经过管理体系相关知识培训、熟悉检测方法、程序和本科室各项业务工作、了解检测目的、有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评价的人员担任;

(2)监督管理体系在本科室的执行和运作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向科室主任或质量负责人汇报并作记录;

(3)负责本科室范围内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验证;

(4)检查本科室检测方法标准、规程和规范的有效性和使用的正确性,监督环境条 件及仪器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检测记录是否完整、正确,书写是否规范;

(5)对本科室的检测质量进行连续的监督,当发现检测工作不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时,有权暂停检测工作;

(6)排除干扰,不受任何压力影响,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独立性。 1.8.2 内审员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8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1)内审员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并获得内审员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2)服从质量负责人的安排,在内审组长领导下参加中心内管理体系的审核,参与编制内审报告;

(3)负责内审结果中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和潜在不符合项的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跟踪和验证;

(4)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保证审核的客观、公正。 1.8.3 检测人员

(1)检测人员须经过培训,熟练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标准检测方法及有关法规,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遵守质量手册的规定,严格按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开展检测工作,按时完成任务,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3)熟悉所使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负责日常维护、使用和运行检查,做好使用、维护和运行检查记录;

(4)负责编制所使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自校方法、维护计划和运行检查计划; (5)做好本检测室内务整理工作; (6)承担开展新项目的准备工作;

(7)校对本科室其他检测人员的检测原始记录;

(8)当检测仪器设备、检测环境条件或被测样品不符合检测技术标准要求时,检测人员有权暂停工作,并及时向室主任报告;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10)积极参加有关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1.8.4 检测采样人员

(1) 检测采样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承担现 场采样检测任务;

(2)熟悉本岗位现场采样检测有关标准或技术规范,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工艺流程、检测对象的分布和种类及相关的环境条件;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9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3)熟练掌握现场采样布点原则、采样技术及采样期间的工况要求,严格遵守各项 标准或技术规范,确保采集样品的代表性;

(4)熟练掌握现场采样检测所用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技术性能以及校准、调试、维护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技术。

(5)认真做好现场采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采样器具和现场检测仪器均应达到有关标准或规范要求;

(6)认真做好现场采样或现场检测原始记录,要求字迹清楚、内容完整、编号无误,并经相关人员核对。做好样品交接工作。采样人员必须在采样单上签字;

(7)掌握现场采样检测的安全常识和注意事项,高空作业和危险地带采样必须有防护措施。

1.8.5 检测报告编写人员

(1)熟悉有关管理标准、质量标准、检测方法标准、技术规范及有关法规,熟练掌握检测综合评价技术,在检测报告中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2)严格遵守质量手册的规定,按要求编写各类检测报告(报表),合理评价检测结果,必要时对检测结果提出意见和解释;

(3)按时完成编写任务,确保检测报告(报表)内容完整、数据结论正确、版面美观;

(4)积极参加有关培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1.8.6 质控人员

(1)熟悉质量保证工作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2)遵守质量手册的规定,严格按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开展工作,深入采样现场和实验室监督检查检测质量保证工作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定期向质量负责人报告检测质量保证工作情况;

(3)制定和实施本科室质量保证工作技术方案,定期组织分析质量控制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纠正;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10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4)协助有关人员研究解决质量控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5)定期检查、统计各检测项目的质控数据、质控率和合格率; (6)做好本科室年度质控工作计划和总结,准时上报; (7)帮助检测人员解决有关质控方面的技术问题。 1.8.7 样品管理员

(1)严格执行程序文件的有关规定,主动热情做好收样、发样、退样工作; (2)做好样品的符合性检查工作;

(3)负责样品唯一性标识工作,防止样品混淆;

(4)做好样品保管工作,保持样品间清洁整齐,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8.8 仪器设备管理员

(1)具有一定的仪器设备管理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主要环保仪器设备的市场信息及发展动态;

(2)负责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贯彻执行和监督,组织检查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运行检查、维护和维修情况;

(3)熟悉和掌握中心内仪器设备的性能、用途及使用情况,负责建立全中心仪器设备档案并协助档案室实行动态管理;

(4)根据《计量法》有关规定,编制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仪器设备量值的可溯源性;

(5)负责检测仪器设备状态标识管理;

(6)协助有关科室编报仪器设备购置、更新年度计划,经批准后负责新购仪器的调研、选型、订购、验收、调试工作,保证新购仪器设备的质量;

(7)对需要维修、报废的仪器设备,列出清单,阐明理由,经中心领导批准后组织 实施。凡需报废的固定资产,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做到实物帐目与财务帐目一致。

1.8.9 合同管理员

(1)负责客户委托项目接洽;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11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2)确认并签订简单任务、例行和常规检测的合同或委托书; (3)及时与客户沟通合同签订后的任何偏离或修改; (4)保管签订后的合同及有关记录,第二年初移交档案室。 1.8.10 档案管理员

(1)熟悉档案管理业务和库存的档案卷宗,负责检测科研资料、数据、报表、业务文件的收发、登记、保管等工作,按科技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索取、装订、立卷、归档。

(2)负责受控文件的登记、发放等日常管理工作; (3)负责受控文件档案管理及借阅工作;

(4)跟踪标准、规范、规程等技术文件的有效性,及时收集有关标准,保证技术文件的现行有效;

(5)负责检测报告副本、原始记录、仪器设备档案、人员技术业绩档案等的归档保存; (6)负责分包实验室评审记录、服务商和供应商记录、合同评审记录、人员培训记录、仪器设备管理记录、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记录、抱怨处理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

等各项质量活动记录的归档保存工作; (7)严守档案机密,保护客户的信息和所有权;

(8)妥善保管档案,防止霉变和虫蛀。在销毁失去利用价值的档案材料前,必须与有关技术人员共同鉴定,并经中心领导审定批准,造册注销;

(9)加强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档案作用,为检测科技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1.8.11 仓库管理员

(1)负责化学试剂、玻璃器皿、仪器设备等物资的保管工作;

(2)建立健全物资材料帐目,做到完整、准确、清楚,定期按帐目清理物资,保证帐物一致,及时掌握库存物资余缺情况;

(3)对过期试剂及时分离处置,并做好标志;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12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4)入库物资及时上架,做到分类存放、有条不紊、不乱堆乱放。严禁将易燃、易爆、剧毒药品与其它物资混放,注意防潮、避光。剧毒药品放在保险柜内,钥匙由两人保管,领用发放需经室主任批准,并严格登记;

(5)库房应保持整洁、通风、干燥,严禁烟火,无关人员不得入内,确保国家财产 不受损失;

(6)严格执行仓库管理制度,认真办理领借用手续,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做到不怕麻烦,随要随领。

1.8.12 化学试剂、玻璃仪器及其它消耗性材料采购员

(1)负责化学试剂、各类气体、玻璃器皿、去离子水、低值仪器设备及其它消耗性材料等物资采购;

(2)熟悉各室所需试剂、玻璃器皿和各类消耗性材料的规格、型号、用途。选择质量有保证的供应商,确保采购质量;

(3)对近期购置不到的物品,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做好衔接工作; (4)协助仓库管理员做好采购物资的交接工作,做到票、物相符; (5)收集采购材料的各类证书和供应商记录。 1.9 各科室职责

1.9.1 综合管理部

(1)负责中心主任办公会议的组织工作,担任会议记录,整理会议纪要,负责会议决定事项的催办检查;

(2)负责中心内外文件的收发、处理和督办,中心内行政文件的起草、打印; (3)负责本中心印章、介绍信的管理工作;

(4)负责标准资料、图书、期刊、受控文件和档案管理工作;

(5)负责人事、干部和劳资工作,管理人事档案,办理干部职工晋升、调动手续,负责对职工考勤及津贴的审核;

(6)负责检测报告编号、盖章、登记和发放;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13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7)负责制订人员教育培训计划; (8)组织实施年度考核工作;

(9)负责财务管理,税务、社会保险的办理工作; (10)加强现金管理,汇审发放工资,做好往来决算工作; (11)会同综合管理室做好固定资产的台帐管理工作。 (12)负责中心内车辆的使用调度管理;

(13)负责中心安全、消防、保卫、水电、卫生、绿化等管理工作; (14)负责实验室产生的固废和废液的处置; (15)负责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来人接待工作; (16)负责办公用品、劳保用品发放等后勤保证工作。 1.9.2 检测室

(1)贯彻执行本中心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按年度计划和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完成检测工作;

(2) 负责本室技术业务和质量管理工作;

(3)安排本室检测工作,承担监督检测、事故检测、纠纷检测等指令性检测任务,承担委托检测业务;

(4)负责本室仪器设备的周期检定工作;

(5)组织本室人员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

(6)负责本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标识、维修等环节的管理以及新购仪 器的选型调研工作;

(7)负责本室新开展项目的调研工作;

(8)负责本室标准物质的管理,合格供应商、分包方调研和资质材料的收集; (9)负责本室出具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校核工作;

(10)收集、整理本室检测报告副本和检测原始记录,年初送档案室归档; (11)负责本室质量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评审; (12)负责本室检测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13)负责本室实验室管理工作; (14)负责检测网络的日常管理工作;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14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15)负责本室牵头的检测业务的合同评审工作; (16)完成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10 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检测工作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是本中心工作的主干线;支持服务工作是为技术工作服务的,为技术工作运作做好资源准备,起后勤和保障作用;质量管理工作起着策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作用,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高效地实现预期的目标。

1.11 权力委派

为保证检测业务和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中心对关键管理人员实行权力委派。以 下人员不在岗位时,由其代理人履行其职责。任何形式的权力委派均应由委派人作出书面委派记录。

(1)检测中心主任不在岗时,由授权人代行其职责; (2)技术负责人不在岗时,指定质量负责人为其代理人; (3)质量负责人不在岗时,指定中心分析室主任为其代理人; (4)科室主任不在岗时,由其指定的代理人行使职责。 1.12 质量监督

1.12.1 应配备熟悉检测方法和程序、了解各项检测任务的目的、懂得如何评价检测结果的人员为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的监督。

1.12.2 质量监督员以书面形式聘任并授权。

1.12.3 质量监督员在质量负责人的指导下按计划、独立地开展质量监督活动。 1.12.4 对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形成检测报告的全过程实施连续的监督活动,并做好记录,监督中发现问题时,质量监督员有权停止检测工作并提出纠正措施,必要时,上报质量负责人处理。

1.12.5 质量监督活动按《质量监督工作程序》进行。

质 量 手 册 标题:组织 第 1 章 第 15 页 共 1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1.13 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

1.13.1 保守客户秘密、维护客户合法权益,对来自于检测业务的所有信息(包括样品、技术资料、检测结果等)采取保密和保护所有权措施,检测报告的发送由专人管理,杜绝检测人员利用客户的技术和商业信息从事牟利活动。

1.13.2 建立《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保证保密和保护所有权措施得以实施。

支持性文件

STAQ/CW 02-2008 保证实验室诚信度程序 STAQ/CW 14-2008 质量监督工作程序

STAQ/CW 01-2008 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

质 量 手 册 标题:管理体系 第 2 章 第 1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第2章 管理体系

2.1 总则

管理体系是指控制实验室运作的质量、行政和技术体系。应建立、实施和维持与承担的检测工作类型、工作范围和工作量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以保证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2 职责

2.2.1 中心主任负责主持建立管理体系,制订本中心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2.2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宣贯,并保证其现行有效性; 2.2.3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本中心的技术活动和检测报告的质量保证。 2.3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公正性声明

详见《公正性声明》和《质量方针声明》。 2.4 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

本中心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 2.4.1 质量手册是阐述质量方针、目标,并描述本中心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2.4.2 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描述为实施管理体系要素所涉及各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或方法);

2.4.3 作业指导书是指导开展检测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程序文件的细化。是以用指导某个具体过程、事物形成的技术性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包括仪器设备操作、维护及期间核查规程,自校仪器的自校方法,在用的未列入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各类检测方法及采样制样方法等。

记录是管理体系运行以及持续改进的证据,包括检测原始记录和质量活动记录,具有可追溯性。 2.5 管理体系的运行

为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质 量 手 册 标题:管理体系 第 2 章 第 2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1)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确保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理解、获取和执行;

(2)对控制实验室运作的质量、行政和技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控制; (3)配置相应的设施和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检测环境;

(4)配备足够的、能胜任岗位职责要求的各类人员并有计划组织培训;

(5)建立、完善实验室的改进机制,有效利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预防和纠正措施等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

(6)积极组织、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 2.6 最高管理者的责任

2.6.1 应提供建立和实施管理体系以及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承诺的证据。 2.6.2 应将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定要求的重要性传达到组织。

2.6.3 当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的变更时,应确保保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质 量 手 册 标题: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第 5 章 第 2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5.4.3 对已购的影响检测质量的重要供应品、试剂和消耗材料,必须经检查或以其他方式验证了符合相关检测方法的要求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并保存符合性检查或验证活 动的记录。 5.5 记录

综合管理部应保存服务和供应品采购计划、接收记录、使用意见的反馈、合格服务商和供应商名单及其评价等记录。

支持性文件

STAQ/CW 07-2008 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 STAQ/CW 12-2008 记录控制程序

质 量 手 册 标题:合同评审 第 6 章 第 1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第6章 合同评审

6.1 总则

本中心已制订并实施《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对客户的委托、检测合同和投标书进行有效性评审,以充分理解客户的期望和需求,确保本中心全面、按时履行合约的能力和资源,使客户和本中心对合同及其变化达成一致。 6.2 职责

4.2.1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新的、复杂的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4.2.2 合同管理员负责常规和简单合同的评审。 6.3 投标书与合同要求

对客户委托、检测合同和投标书按《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进行评审,使客户要求或标书与合同之间的所有差异在工作开始之前得到解决,每项合同都能被本中心及客户所接受。 6.4 评审应确保

6.4.1 对包括检测方法在内的客户要求应予充分规定、形成文件并使合同执行人员充分理解;

6.4.2 本中心确实具有满足客户要求的能力; 6.4.3 选择适当的、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检测方法。 6.5 分包

如合同中有项目(或工作)需分包,必须由本中心对分包方的资源能力进行评审,确保能满足客户要求或投标书及合同的需求。 4.6 合同记录

每次合同评审均应留有记录,包括在合同执行期间就客户要求或检测结果与客户进行讨论的有关记录。合同记录由合同管理员收集、保管,下一年初交档案室存档。

质 量 手 册 标题:合同评审 第 6 章 第 2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6.6.1 对例行、常规工作和简单任务,由合同管理员直接在合同上签名并注明日期即可;

6.6.2 对重复性的例行工作,如果客户要求不变,只需在初次进行评审; 6.6.3 对于新的、复杂的或先进的检测任务或合同,则应当保存更为全面的记录。 6.7 合同的偏离和修改

4.7.1 对合同签订后的任何偏离应由项目负责人或合同管理员及时与客户沟通; 4.7.2 在执行合同期间如需修改合同,应重复进行评审过程,并将修改内容及时

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包括客户;

4.7.3 保存合同的偏离、修改及与客户沟通的有关记录。

支持性文件

STAQ/CW 05-2008 合同评审程序 STAQ/CW 11-2008 记录控制程序 STAQ/CW 06-2008 分包管理程序 STAQ/CW 27-2008 检测工作程序

质 量 手 册 标题:申诉和投诉 第 7 章 第 1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第7章 申诉和投诉

7.1 总则

本中心已建立并实施《申诉和投诉处理程序》,认真受理客户申诉、投诉,并对申诉和投诉处理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作为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依据,增强客户对本中心工作质量的信心。 7.2 职责

7.2.1 质量负责人负责客户投诉的受理,检测室主任、项目负责人负责其它不满意信息的受理,质量负责人组织投诉调查与处理;

7.2.2 各主管部门配合质量负责人做好投诉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7.2.3 综合管理部负责投诉记录的归档保存。 8.3 受理与查处

当收到来自客户或其他方面(包括员工、管理部门、社会媒体、公众等)对本中心检测工作提出投诉和其他不满意的信息时,质量负责人应按《申诉和投诉处理程序》及时受理,认真调查和处理。 7.4 纠正、预防

在确认投诉事实后,相关责任科室应主动配合质量负责人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7.5 处理结果

经调查核实,确因本中心工作质量原因造成客户方损失的,应与客户沟通,必要时给予一定的赔偿。 7.6 反馈

投诉调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应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给客户。 7.7 审核

当投诉内容涉及本中心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有效性时,质量负责人应按《内部审核程序》对涉及的要素和部门组织附加审核。

质 量 手 册 标题:申诉和投诉 第 7 章 第 2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7.8 定期分析

质量负责人定期对投诉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以及本中心管理工作和检测工作需改进的方面,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7.9 投诉记录

综合管理部应保存所有投诉记录,以及针对投诉所开展的调查和相关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记录。

支持性文件

STAQ/CW08-2008 申诉和 投诉处理程序 STAQ/CW09-2008 纠正措施程序 STAQ/CW10-2008 预防措施程序 STAQ/CW11-2008 记录控制程序 STAQ/CW12-2008 内部审核程序 STAQ/CW13-2008 管理评审程序

质 量 手 册 标题: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第 8 章 第 1 页 共 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第8章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第一节 纠正措施

8.1 总则

为消除和防止不符合工作的再度发生,本中心已建立并实施《纠正措施程序》,对可能再度发生的不符合工作分析原因,选择和实施纠正措施,并对纠正措施的结果进行监控。 8.2 职责

8.2.1 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运作活动中纠正措施的审批; 8.2.2 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体系活动中纠正措施的审批;

8.2.3 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不符合工作原因分析、纠正措施的识别和实施; 8.2.4 不符合工作识别人负责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8.3 原因分析

发生不符合工作的科室负责人应首先组织调查分析,找出可能再度发生不符合的根本原因。

8.4 纠正措施的选择和实施

8.4.1 发生不符合工作的科室负责人指定责任人制定纠正措施,应选择最能消除和防止不符合再度发生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的力度要与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由此问题造成的风险大小相适应。

8.4.2 技术运作方面的纠正措施由技术负责人审批;质量活动方面的纠正措施由质量负责人审批。

8.4.3 纠正措施审批后,相关科室负责人应在要求的时间内组织实施纠正措施。 8.4.4 当纠正措施涉及需要修改、完善管理体系文件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修订、变更并予以实施。

质 量 手 册 标题: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第 8 章 第 2 页 共 5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8.5 纠正措施的监控

不符合工作识别人负责纠正措施实施情况的跟踪验证,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消除发生问题的根源。 8.6 附加审核

当不符合工作导致违反本中心质量方针或程序,或对本中心管理体系的运作是否 符合检测能力认可准则产生怀疑时,质量负责人应在纠正措施实施后立即按《内部审核程序》对涉及的要素和部门组织一次附加审核。 8.7 记录

不符合工作的原因分析、纠正措施内容及其跟踪结果、附加审核等均应记录,并作为管理评审输入。

支持性文件

STAQ/CW09-2008 纠正措施程序 STAQ/CW03-2008 文件控制程序 STAQ/CW12-2008 内部审核程序 STAQ/CW13-2008 管理评审程序

第二节 预防措施

8.8 总则

本中心制订并实施《预防措施程序》,以识别潜在不符合的原因和所需的改进,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类似不符合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借机改进。 8.9 职责

8.9.1 技术负责人负责提出技术运作活动中潜在的不符合及其原因分析,并对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审批;

8.9.2 质量负责人负责提出质量活动中潜在的不符合及其原因分析,并对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审批;

8.9.3 质量监督员和质控员分别负责技术运作和质量活动中潜在不符合工作的识别和预防措施的监控;

8.9.4 责任科室负责制定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8.10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事先主动识别改进机会的过程,而不是对已发现问题或投诉的反应。 8.11 预防教育

将预防教育纳入人员的培训计划,提高全员预防意识,增强监控和识别潜在不符合的能力,为预防措施的实施和控制奠定基础。 8.12 潜在不符合监控和识别

8.12.1 建立质控样和典型项目的监控指标体系,检测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和趋势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偏离;

8.12.2 质量监督员在监督活动中识别潜在不符合,分析可能发生的原因; 8.12.3 质控人员、质量负责人通过对质控样的抽查和统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情况的分析,掌握监控指标的变化趋势,以识别潜在的不符合;

8.12.4 通过管理评审、内审以及内、外部的交流与沟通,各管理岗位人员从技术运作和质量活动中寻找和发现薄弱环节,对潜在不符合进行识别和分析。 8.13 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对识别出的潜在不符合进行分析,确定发生潜在不符合的原因和改进机会。执行《预防措施程序》,并监控、验证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8.14 预防措施评审

预防措施可能涉及程序评审,趋势和风险性分析以及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8.15 潜在不符合识别、预防措施的确定

潜在不符合的识别,预防措施的确定、实施、监控和验证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支持性文件

STAQ/CW10-2008 预防措施程序 STAQ/CW12-2008 内部审核程序 STAQ/CW13-2008 管理评审程序

第三节 改进

8.16 总则

持续改进是实验室的一个永恒目标。我中心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一种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寻求对其过程改进的机会,确保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17 职责

8.17.1 中心主任负责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实施情况的考核和管理评审,营造一个激励改进的氛围与环境;

8.17.2 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运作活动中管理体系的改进; 8.17.3 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管理活动中管理体系的改进;

8.17.4 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质量、行政和技术活动中管理体系的改进; 8.17.5 不符合和潜在不符合工作识别人负责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8.17.6 检测报告批准人员负责对检测报告质量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分析; 8.17.7 质控员负责质控数据的统计分析; 8.17.8 监督员负责对检测人员实施监督。 8.18 改进方向

制订并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改进方向; 8.19 不断改进

通过质量监督、质量保证、数据分析、内外部审核,发现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寻求改进机会,做出适当改进安排; 8.20 实现改进

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对其跟踪验证,实现改进;

8.21 确定新的改进目标

在管理评审中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发现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持续改进机会,评价改进效果,确定新的改进目标。

支持性文件

STAQ/CW09-2008 纠正措施程序 STAQ/CW10-2008 预防措施程序 STAQ/CW12-2008 内部审核程序 STAQ/CW13-2008 管理评审程序 STAQ/CW14-2008 质量监督工作程序 STAQ/CW32-2008 质量控制程序 质 量 手 册 标题:记录 第 9 章 第 1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9.1 总则

第9章 记录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本中心已建立并实施《记录控制程序》,对记录的识别、收集、索引、使用、存档、维护和处置等进行控制,为检测工作和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提供证据。 9.2 职责

13.2.1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各类记录格式的设计,批准质量记录格式; 13.2.2 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记录格式的批准; 13.2.3 综合管理部负责各类记录归档。 9.3 文件存档

管理体系运行和技术运作中形成的各类记录均应及时收集、标识、编目、存档。 9.4 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包括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投诉处理记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k8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