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3-07-21 10: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遵义县第一中学2015—2016-2高一第一次联考试卷

历 史

第I卷(选择题)共27题,每题3分共81分

21.《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犁,试诸土壤。这里的“恶金以铸锄犁”指的是

A.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 C.春秋时畜牧业发达

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B.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中使用 D.春秋时牛耕推广

22.“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

A. B.

C. D.

23.《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抑商”的思想 C.“盐铁专卖”的政策

B.“靠天吃饭”的观念 D.“精耕细作”的特点

24.《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中华民族的“安土重迁”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巩固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农耕经济的发展

25.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重农政策长期推行阻碍农业生产发展 ②人口增长的压力 ③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④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阻碍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6.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织造技术。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27.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 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 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 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

28.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制瓷业历史悠久,制瓷技术高超,瓷器主要通过丝绸之路销往国外。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周时期开始烧制出原始瓷器

B.宋代五大名窑大多分布在江浙一带

C.元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秘色瓷 D.明清时期青花瓷、彩瓷等争奇斗艳

29.《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ǜ,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A.自然经济解体

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

B.家庭手工业发展 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30.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通过以上材料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东京是北宋时的一个大商业都会 ②东京的商品交易规模大 ③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上的限制 ④东京有热闹的娱乐场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31.明代徐一夔在《始丰稿·织工对》中记载,钱塘织工“对曰:‘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此记载实际上反映了明代 A.钱塘地区织工极端贫困 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钱塘地区丝织业发达 D.织工是个低贱的职业

32.《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D.商人地位的提高

33.《新唐书》载:"(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降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不足 B.便利了商品流通

C."飞钱"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职能 D.大大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

3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史实的是

A.流通铜贝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35.《唐国史补》载: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使,“有蕃长为主,领市舶使籍(登记)其名物,纳舶脚(税),禁珍异。蕃商有以欺诈入牢狱者”。市舶所入,“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材料表明唐政府管理外贸的措施有

①设置市舶使 ②外国商船来华须交纳税费 ③外商须遵守唐朝法律 ④仅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3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此田亩最有可能是 A.天子赐予的井田 C.租种的诸侯土地 A.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地主实力强大,专制王朝也无法控制

C.土地兼并是正常现象,即使是开明的政治家也会忽略这一现象 D.专制王朝禁止农民私自开垦荒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

38.《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

B.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D.因军功而受赏的土地

37.中国古代地主占有大量良田,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

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 A.“为田开阡陌封疆” C.统一度量衡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奖励军功

39.清黄遵宪有诗曰:“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你认为诗中海禁的“大错”应表现在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③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 ④导致了中国国势日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0.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41.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返回之时)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率领这支船队的航海家应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42.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

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引导下,人们又有新认识。下列词语正确反映了上述说法的排列 A.侵犯;发现;文明相遇 C.发现;侵犯;文明相遇

B.文明相遇;发现;侵犯 D.发现;文明相遇;侵犯

43.马克思如此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促使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44.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点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

A.掠夺来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 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

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 D.没有发生“价格革命”

45.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46.英国在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中规定: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这一规定 A.旨在保护其本土航海贸易垄断 C.有利于缓和与荷兰的紧张关系 A.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 C.强大的海军才是争霸的根本

B.保证了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D.对世界贸易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B.岛国比陆国更具有竞争力 D.胜利总是站在正义者一方

47.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中,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9分)

4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材料三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五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2分)

(2)材料二中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 (2分)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现象。(4分)

(4)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4分)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3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21.B 22.B 23.D 24.D 25.D 26.B 27.C 28.D 29.B 30.C 31.C 32.D 33.D 34.B 35.C 36.B 37.A 38.B 39.D 40.D 41.B 42.C 43.D 44.A 45.C 46.A 47.A

48.(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户个体经营)。(2分)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私有制)。(2分)

(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2分)内在联系: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分)

(3)新现象:材料三说明出现了商帮;材料四说明出现了一批繁荣的工商业市镇。(4分)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4分)消极影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jy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