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梯田红米稻作文化_一项亟待研究和保护的农业科学文化遗产

更新时间:2023-05-10 01: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合性遗产,其价值挖掘、动态保护、可持续利用涉及到生态、农业、林业、水利、民族、民俗、经济、管理、旅游等众多学科和部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第五是社区,社区或以社区为基础的机构更能适应当地特定的社会和生态条件,更能代表当地的利益和喜好,更了解当地生态变化过程和传统的资源管理实践,能更容易通过当地适应的传统途径和管理实践调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对他们所代表的当地人生计有关的自然

(P49~50)〔3〕

资源管理决策和行动更有责任感。具体到哈尼梯田,目前应当采取的是国际组织指导、政府主导、企业协助、科技支撑、社区参与的机制。

四、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的三个有效途径

目前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这对于哈尼梯田的保护也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合成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展。保护,,农民收入,。哈尼梯田由,农业发展还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很少施用化肥农药,也为未来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二,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强调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它是一种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代人们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在遗产地开展生态旅游,不但可以有效

地保护农业遗产,而且可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保持原来的生产方式。哈尼梯田的景观及其少数民族文化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现在哈尼梯田也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发展。然而过度的旅游开发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也是在遗产地开发旅游所最担心的。包括观光农业等的生态旅游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很有效的形式,积极而有序的开发则对遗产保护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生态旅游的旅游收益可以用来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旅游能带动建筑、交通、餐饮、娱乐、通讯、商业的同步发展,农民可以从中获益,从而愿意参与农业遗产的保护。

第三,建立生态与文化保护的补偿机制,争取获得国家在文化保护、生态保护方面更多的支持。近几年关于生态补偿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曾经完成了一些研究工作,目前最关心的就是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相对脆弱、文化又非常丰富的地区,,我相信我们,。

〔参考文献〕

〔1〕闵庆文.关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中文名称及其他

[J].古今农业,2007,(3).

〔2〕耿艳辉,闵庆文,成升魁等.多方参与机制在GIAHS保护中的应用———以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为例[J].古今农业,2008,

(1).

〔3〕周丕东.社区自然资源管理方法的理论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01,29(4).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自然遗产领域的研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

任,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农业与农业文化研

)究。

元阳梯田红米稻作文化

———一项亟待研究和保护的农业科学文化遗产

朱有勇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

传统农业中可持续要素的发掘研究工作。我们的研究得到国家和国际上的关注。我们所主持的一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其中

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研究元阳梯田传统农业中的可持续要素。

我们对元阳梯田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从元阳梯田形成的地质结构到土壤条件,从梯田的水资源到水系分布,从栽培方法到品种结构等,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我们对元阳梯田的系统研究中,我们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哈尼人民世世代代连续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问题。在现代稻作中,一般现代水稻新品种在大面积种植三至五年后就要被淘汰,就需更换新的水稻品种。这种状况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水稻生产成本,而且加速了种质资源的消耗。元阳梯田水稻红米老品种连续种植数百年没有被淘汰,其中蕴含着很深奥的科学问题。如果我们深入研究,解析元阳红米持久种植的科学机理,并把其机理应用到现代育种工作中去,延长现代品种的使用寿命,将会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减轻农民的种粮负担,尤其能大大节约种质资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

现在元阳梯田种植的水稻红米品种,根据哈尼人们的口头传说,已经连续种植了上千年。这种说法没有文字记载依据,更没有实物证据此,,稻谷穗。,通过研究发现:它们的种子外观形态、双峰乳突显微结构和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对照品种均有显著差异,而与目前梯田种植的品种一致,证实元阳梯田长期大面积种植同一个水稻品种,至少已有一百年的历史。这一情况在世界上同类梯田中实属罕见,在广西龙脊梯田、菲律宾梯田及越南、柬埔寨等其他地区梯田中,都未有过这种情况,元阳梯田红米品种成为研究农业作物品种可持续利用最为宝贵的材料。我们认为,元阳梯田连续种植红米品种的历史远远不止一百年,但遗憾的是,由于我们人力有限,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古老的谷穗来加以证实。我们希望地方政府动员群众,查找老谷种线索,证实红米品种种植更长的年限,从而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哈尼人的贡献。

为什么元阳红米连续种植数百年不被淘汰?这是一个很深奥的科学问题,也是一个自然之谜。我们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有自然科学的因素,有哈尼农耕制度的因素,也有民族文化的因素。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我们从分子水平发现,该品种内部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是现代改良品种的3倍。这种基因多样性使得该品种有良好的适应性,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其他自然因素变化,它都能发挥出良好的适应缓冲作用,能长期保持产量稳定和阻止病虫害的爆发流行。另外,该品种需肥量不大,适应了元阳梯田不使用化肥农药的传统农耕习惯,如果对其施用化学氮肥反倒很容易感染稻瘟病的特性。元阳梯田天然形成了无公害大米的生产环境和栽培条件,是理想的有机米生产基地和传统农耕文明的自然保护基地。另一方面,,稻草,。

我们对元阳梯田传统农业瑰宝的研究,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太多的科学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还有太多的可持续要素需要发掘,为人类造福。最令我们担心的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元阳梯田的保护将面临着挑战。如果按现代经济学的指标体系和价值观念来判断与行事,元阳梯田传统农耕文明将会很快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消失,人类将失去一块宝贵的农业遗产。因此,从自然科学工作者的角度而言,我们迫切希望元阳哈尼梯田尽快申请世界农业遗产保护,以立法形式保护好这一世界传统农耕文明宝地,为子孙后代留下这个无可替代的农业遗产。同时,也希望政府增加投入,完善各种保护设施,寻找绿色旅游和有机食品生产等新的发展路子,使元阳哈尼梯田焕发新的生机,形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让千年的农耕文明永葆青春。

(作者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的研究)

的同时,也带来商业化冲淡了古城文明,纳西人搬迁出城出现“古城空城计”的危机。因此在开展旅游业的时候,应该格外强调对梯田和哈尼文化的保护,并以此为设计旅游线路和设施的前提。这就是“世界遗产旅游怎么管理”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开会,研讨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业二者关系的问题,笔者参加过2001年10月在丽江召开的该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第五届年会,会上,来自二十二个国家的400多位代表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提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模式,这经验和模式都可供参考。

目前,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核心区出现了一些破坏了哈尼梯田真实性、完整性,危及到申遗成功的问题,除前面提到的在“老虎嘴”架钢桥、安大理石栏杆外,许多牌楼、建筑与哈尼传统文化完全不符,尤其是大量民居住房已由传统的蘑菇房改为水泥房。这种种问题的发生,是由对保护与发展二者关系认识的不正确和处理的缺乏智慧与技巧造成的。

为了促进申遗,笔者参加了最近由云南省社科联组织的专家考察组,并提出八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形成,并于2007理局提出的建议,为旅游的重点,)范围,18平方公里,分勐品、坝达、多依树、牛角寨四大片区,这样范围太大,保护成本太高,而且前三片区连在一起形成一大板块。范围大、板块结构,导致保护成本太高,保护效果

不佳,甚至会造成因保护不力,达不到申遗要求,

而使申遗失败。建议以上四片区分点进入核心申遗范围,各点也不连片。如各片区只选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几个村子,这样总共有一、二十个村子,每个村子均严格按照哈尼族古规古理的要求设寨神林、建蘑菇房、安分水木刻、村民一律穿民族服装,梯田农耕生产、生活、宗教礼仪等等各方面,一依古制(除蘑菇房内部可改造得宽敞明亮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外)。核心区不开展旅游业,更不作为旅游重点。核心区外围设缓冲区,可进行适度旅游,缓冲区外再设幅射区,着重发展旅游业;形成核心区、缓冲区、幅射区的三层申遗结构。核心区严格保护,缓冲区适度开发,幅射区着重开发,以此解决点与面、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对核心区因严格保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如重点旅游区)予以补偿(关于此条,笔者另有详细意见呈报红河州政府,此不赘)。

、具有巨大价值,,它的进入世界,运,申遗成功的日子将很快到来。

2007年,原文有2万多字,这里只节选部分。2008年元阳县梯田旅游节期间《云,南日报》曾专版刊载过部分内容)。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

)家组组长,文化人类学家。

〔责任编辑:燕 妮〕

RemarksontheApplicationforWorldCulturalHeritage

oftheHaniPaddy-RiceTerraces

EditorialNotes:InHongheHaniandYiEthnicAutonomousPrefectureofYunnanProvince,therearethou2

sandsofacresofpaddy-riceterraces,makingaspectacularanddistinctiveagriculturaleco-landscape.Thepaddy-riceterraceshavebeenbuiltbythewiseandcreativepeopletakingadvantageofthespecialgeographicalclimate.TheyaretherareethnicculturalheritageoftheHanipeopleaswellasthelivingculturallandscapeheritagesharedbyall.InordertopopularizethecultureoftheHanipaddy-riceterracesthroughouttheworld,2001,inchargeofap2plicationforworldculturalheritageoftheHanipaddy-riceterraces.Itishopedthattheseendeavorswillcontributeallthemoretothewell-beingofthelocalpeople.InChina,theHanipaddy-riceterraceshavebeenlistedinthepreparatoryprogramsapplyingforworldculturalheritage.InMarch2009,attheinvitationofYunnanProvincialFed2erationofSocialSciences,expertsofdifferentdisciplinesfrom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ChineseAcade2myofScience,YunnanProvincialAcademyofSocialSciences,YunnanUniversity,andYunnanAgriculturalUniver2sitywenttothecorezoneofHaniTerracedFieldsinYuanyangCounty,HonghePrefecture,startinginvestigationsinfavoroftheapplicationwork.Theexpertshaveprovidedconstructivesuggestions,theoreticalorpractical,onthecon2servationandexploitationofthepaddy-riceterracesandonthetaskofapplication.Theirideasarepresentedheretoarousewiderattentionandtobeinmemoryofthefourth“CulturalHeritageDay”ofChin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jx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