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总动员)2015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专题13 小说阅读之形象、语言(练)(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1-11 21:49:01 阅读量:1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13 小说阅读之形象、语言——练一练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15分)

关先生 安石榴

关先生教孩子们“一人两手,两手十指”。等他们会用笔了,又教《节气歌》,一边写一边念。屯子里的人路过私塾,听到一片欢叫:“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气干??”

关先生则斜着身子靠在太师椅上摇晃着脑袋,目光微醺。

关先生不收学费。他孤身一人,吃菜进园子就摘,不管是谁家园子。没粮就上财主家要,也不多拿,一个没有瓤子的枕头,只装大半下,提溜着就走,不说半个谢字。

关先生教孩子们庄稼事儿、庄稼字儿。孩子们念累了,就跟他打算盘。一年半载的,孩子的家长乐了,嘿!行,小子竟能当半拉家了。关先生有一小块地,挺远的犄角旮旯,种大烟。割大烟的时候,孩子们全是他的伙计。把烟浆子收在木盆里,放在当院的大太阳下晒,一点一点变成大烟膏子,满院子飘起一种奇异的香气。孩子们火爆的童音,在关先生高亢的嗓门儿引领下,跟着香气游走。

躲在树阴下的家长大骂:“造孽啊造孽!”关先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听到。以后,跑肚拉稀的、染风寒的孩子只需在关先生那里喝点大烟。

孩子只要不生病,个个都是虎羔子。两个孩子支起黄瓜架,关先生远远地觑着。长着鞋拔子脸的孩子挨了打,额头上鼓起大包,他流着大鼻涕,一边瞅关先生一边哭。

关先生大声说:“哭啥哭?找他家去。”

鞋拔子一会儿就回来了:“关先生,他爸爸把我赶出来了,不管。”关先生一指:“去,站在他家大门口骂他祖宗!”

半天,鞋拔子乐颠颠地回来了,张开手,擎着几个大钱:“关先生,他爸爸给我的,还说一会儿揍他。”

关先生没吱声,坐在那儿装烟袋。烟荷包里哐啷哐啷有动静。里面不光有烟丝,还有大钱。关先生的大钱是人家赏的。过年的时候,来讨对子的人空手成,扔俩大钱也成。攒了几年,到寒食节那天,关先生掂了掂,又跺跺脚,领孩子们出发了,徒步去八十里外的北陵。

孩子们进了正红门就玩疯了,满眼新鲜物件儿。一个孩子指着琉璃瓦房脊上一顺儿五个蹲兽问关先生是啥?

关先生说:“狻猊、斗牛、獬豸、凤、押鱼。”孩子没来得及问干啥用的,就被别的东西勾走了。又有孩子问蹲兽,几次三番之后,关先生看着孩子们瞎跑,就是停不下来,终于大发雷霆:“那五个东西是走投无路、赶尽杀绝、跟腚傍脑、顺风扯旗、坐山观火!”【注】

孩子们吓了一跳,肃静下来,关先生愤愤然:“混账东西,我刚才说的都听清楚了?它们都是败家的玩意儿,我领你们来不是看这些败家玩意儿,是拜谒祖宗的。这里埋着谁?我

- 1 -

们满洲人的祖宗皇太极!”

孩子们围上来,安安静静坐在关先生身旁,关先生就在一棵松树下讲起努尔哈赤,讲起皇太极、康熙。初春的太阳爽朗地照在关先生和孩子们的身上,有微风从松林中逶迤而过。关先生看看个个面貌肃穆的孩子,他们的天灵盖闪闪发光。关先生舒坦,想:乱世用不着中庸的斯文,乱世只要英雄的气血。

关先生疲惫地闭上嘴,感到丹田之气慢慢地、汩汩地从头上、指尖、汗毛孔溢出,七十三岁的关先生没有慌张,觉得值。

清明的深夜,私塾灯火通明,孩子的家长都聚集在这里。关先生是孩子们搀扶着进来的。气喘吁吁的关先生坐在太师椅上感到了异样,他扭过头去,看到墙上挂着两面旗,一面日本膏药旗,一面满洲国五色旗。有人告诉他明天私塾就改名叫国民义塾了,孩子们必须学日语。关先生挣扎着站起,把旗一个一个扯下来,扔在地上:“狗屎!”他蹒跚着一步一步往自己的屋里走,突然一仰头,发出一种划破夜空的悲鸣:“祖宗啊,祖宗!”所有的人惊在那儿,一动不能动。

太阳照常升起。孩子们来上学,没有听到关先生的吟诵。关先生还躺在被窝里。鞋拔子把手放在关先生的鼻子下面,气息皆无,再一摸,冰凉。

这是清明第二天。

公历1938年4月6日的早上。

【注】走投无路、赶尽杀绝、跟腚傍脑、顺风扯旗、坐山观火五个词汇是东北民间对古建筑上五个蹲兽的戏称。蹲兽的学名不好写,读着还拗口,便有了这种类似无厘头的称谓。 1.文中的加点的字词很精彩,请任选两处赏析。 (4分)

(1)关先生则斜着身子靠在太师椅上摇晃着脑袋,目光微醺。 ..(2)两个孩子支起黄瓜架,关先生远远地觑着。 .(3)鞋拔子乐颠颠地回来了,张开手,擎着几个大钱。 .

- 2 -

2.关先生是个私塾老师,请结合小说内容概述关先生在教学方法方面有何特点。 (5分)

3.小说中的关先生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件事情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写出你的理解和

感悟(6分)

决问题的独立意识角度阐述均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在乡下 [法国]莫泊桑

两所茅屋并排坐落在小山脚下。蒂瓦什、瓦兰两户庄稼人为了养活各自的一群孩子,终年辛苦劳作。两个母亲在这堆孩子里勉强可以认出哪些是自己的,两个父亲则常常要叫错三个名字才叫对自己的孩子。两家人都勉强靠着汤、土豆和新鲜空气活下去。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坐在那张用了50年的木桌子前,每人面前的盆子里盛着土豆、白菜、洋葱煮的汤。星期日,汤里熬上块牛肉,就觉得跟吃酒席一样丰盛。

一天下午,一辆从城里来的马车停在茅屋前。一对年轻夫妇中的女人跳下车向孩子们跑

- 3 -

去,她抱住两个最小的孩子中的一个——蒂瓦什家的那一个,亲热地吻他肮脏的脸蛋、沾满泥土的金色卷发。下星期她又来了,把那个娃娃抱在怀里,拼命塞给他蛋糕吃。以后她每天都来,口袋里装满糖果和零钱。她是亨利·德·于比埃尔太太。

一天早上,她丈夫和她一起下了车,径直走进了蒂瓦什家的茅屋。年轻女人说:“好心的人,我想把你们最小的男孩带走,我们想收养他。”德·于比埃尔先生表态:“孩子将来就是我们的继承人,我们还要送你们一笔终身年金,每月100法郎。”农妇勃然大怒,站了起来。“你们要我把夏洛给卖了吗?不行!那简直太卑鄙了!”男的也表情严肃,不断点头,赞成妻子的话。乡下女人怒不可遏:“出去!给我出去!”

德·于比埃尔太太固执地问:“那另外一个小的不是你们的吧?”蒂瓦什大伯回答:“不是,是邻居的。”瓦兰夫妇正在吃饭,他们用刀子挑一点黄油。节俭地抹在面包片上。德·于比埃尔先生提出了他的建议,两个乡下人摇头。但是得知每月可以得到100法郎,两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决心已有七八分动摇了。

他们在苦恼中长时间沉默,犹豫不决。那庄稼汉问:“这1200法郎年金立字据吗?”得到肯定后,乡下女人说:“100法郎换孩子太少了,我们要120法郎。”

已经急得跺脚的德·于比埃尔太太立刻答应了。她丈夫立字据的时候,她又额外送了100法郎给瓦兰夫妇。村长和另一位邻居也很乐意当证人。年轻女人欢天喜地,像从铺子里买到一样喜爱的小玩意儿似的,抱着啼哭的小娃娃走了。蒂瓦什夫妇立在门口,一声不响,也许有点懊悔吧。

从此,蒂瓦什夫妇和邻居闹翻了。蒂瓦什大婶大骂他们无耻,挨家挨户对人说,除非是丧失人性才会出卖自己的亲生儿子,简直卑鄙龌龊。有时候她抱着夏洛,炫耀地说:“我没有钱,可我不卖我的孩子!”

一连好几年,她天天含沙射影地骂。到最后,蒂瓦什大婶竟然相信自己比当地任何人都高出一等。人们也以她为榜样,都说:“那条件可是非常吸引人的。蒂瓦什大婶真是个好母亲。”夏洛长到18岁了,他从小听惯了引人不断重复的话,也认为自己比同伴们都高出一等,因为他没被卖掉。

瓦兰夫妇靠着年金生活得很舒适,蒂瓦什夫妇无法平息的怒火就是从这一点来的,他们一直很贫困。

夏洛21岁那年,一天早上,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两所茅草屋前。一位挂着金表链的年轻先生搀扶着一位贵妇人走进了瓦兰的茅屋,就像是他自己的家一样。

“你好,爸爸;你好,妈妈。”瓦兰夫妇不胜惊讶地站起来,

乡下女人结结巴巴地说:“是你吗,我的孩子?是你吗?”年轻人搂住她,一边吻她,一边又说:“你好,妈妈。”

他们相认以后,做父母的立刻领儿子见了村长,见了村长助理,见了教堂神父、见了小学教员。

- 4 -

夏洛站在自己茅屋门口,望着他们走来走去。

晚上吃饭的时候,夏洛对两个老人说:“你们一定是傻瓜,才会让人家把瓦兰家的孩子带走。”

母亲固执地回答:“我们不愿意出卖孩子。”

蒂瓦什老大爷生气地说:“你责备我们把你留下了吗?”

年轻人粗暴地回答:“你们简直是糊涂虫,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我要是离开你们,也是你们自作自受。”

老妇人低声哭着说:“累死累活把你养大,竟落得这么个下场!”

那小伙子冷酷地说:“与其现在这样,还不如不生我。我看见那一个,肺都要气炸了。我本来应该是那样子的。这件事我永远不会饶恕你们!”

两个老人流着泪,一声不响。

年轻人打开门,一片说话声传进来。瓦兰家正在庆祝孩子的归来。 夏洛踩了一下脚,朝他父母嚷道:“土包子!” 他消失在黑夜里。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两个同样贫困而快乐的家庭,两对同样艰难地做出了选择的夫妇,当初和睦亲近的邻

里,在金钱的浸染下,都偏离了原本的轨迹。

B.城里来的年轻女人亲热地吻小夏洛肮脏的脸蛋,拼命塞给他蛋糕吃,又不惜花大价钱

带走小瓦兰,表现了她善良且喜爱孩子。

C.“100法郎换孩子太少了,我们要120法郎。”这里没存眼泪,没有犹豫,提高价码

的要求,显示了乡下女人的冷静、精明、善于算计。

D.蒂瓦什夫妇没有卖掉自己的孩子,一直贫困;瓦兰夫妇让人带走了孩子,靠年金生活

得很舒适:看来幸福只会垂青明智、务实的选择。

E.小说带我们走入了法国19世纪下半叶的农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多样,看到偶然机

会对人的重要影响,更看到了被金钱扭曲的心。

5.小说多次变化对同一人物的称谓,试举两例简析它们的作用。(6分)

- 5 -

6.小说中蒂瓦什大婶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7.小说的结局和贯穿全文的对比历来为人称道,你更欣赏哪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

法。(8分)

【答案】观点一:我更欣赏小说结局,这样的结局:是使情节跌宕起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

性。没卖掉享受了二十多年母爱的夏洛,看到邻家孩子举止优雅、生活优裕,就抱怨斥责

【解析】

- 6 -

- 7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jno.html

微信扫码分享

《(寒假总动员)2015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专题13 小说阅读之形象、语言(练)(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