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更新时间:2023-06-07 19: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下)第二单元《陋室铭》教学设计

仲 跻 健

教学目的:

1、能通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疏通文意,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诵读品味,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3、能结合内容联系现实谈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仿写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与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没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我认为:衣不在好,整洁就成;家不在富,温馨就行,虚荣心是要不得的。有时我们面对自己所拥有的,不知道珍惜,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意识到它的可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一下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所表现出的情趣,我们从中或许能领悟出一些道理。

二、介绍作者、文体特点

1、简介作者刘禹锡和“铭”文体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

2、了解“陋室铭”由来的故事;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 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四、精读品析,文本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

(1)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2)作者自我感觉陋室不陋,那么你能说说原因吗?

(3)文章最后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2、主旨探究

(1)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通过描写陋室的景、人、事,暗示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是逃避现实、脱离劳动人民的表现,这样做缺少了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3、齐读课文后,请同学圈画出自己认为有鲜明表现力的字眼或节奏韵律较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开发资源、拓展探究

1、创设情境导入:我们一起赏析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老师这里还有一篇《考试铭》,就请大家一起来点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 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2、组织学生发言,师生互动,学生点评,老师小结。

六、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的作业

七、课后作业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模仿本文仿写一篇或几句情趣高雅的《 铭》,通过某事物表达出自己的情操和志趣。

2、整理译文,背诵全文。

八(下)第二单元《陋室铭》教学设计

天平初中 仲跻健

教学目的:

1、能通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疏通文意,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诵读品味,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3、能结合内容联系现实谈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仿写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二、介绍作者、文体特点

1、简介作者刘禹锡和“铭”文体的特点。

2、了解“陋室铭”由来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四、精读品析,文本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

(1)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2)作者自我感觉陋室不陋,那么你能说说原因吗?

(3)文章最后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2、主旨探究

(1)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2)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3、齐读课文后,请同学圈画出自己认为有鲜明表现力的字眼或节奏韵律较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开发资源、拓展探究

学生阅读《学生铭》,联系现实,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六、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的作业

七、课后作业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模仿本文仿写一篇或几句情趣高雅的《 铭》,通过某事物表达出自己的情操和志趣。

2、整理译文,背诵全文。

2008年3月18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jh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