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大学生性观念及婚恋观的研究 精品

更新时间:2023-10-16 14: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标题】大学生性观念及婚恋观的研究 【作者】封 艳

【关键词】大学生 性观念 婚恋观 教育 【指导老师】王佳权 【专业】心理学

【正文】

1 问题的提出

观念是一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所特有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它使人的心理处于准备状态,具有行为的倾向性。通过查阅文献并进行整合,将性观念定义为——个体或群体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各种性现象(包括性错乱、性交易、性取向、性道德、性交往等)的看法、态度和评断,是指导其行为的心理因素,包含认知方式、情感表达、行为倾向这三个层面。将婚恋观定义为——人们对婚姻、恋爱及两性关系的态度和基本看法,是婚恋的主观重要标准。 “性”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但其科学史并不算长。1886年,德国出生的奥籍精神病学家克拉夫特——埃宾(Chaed Voneafft—Ebing)所著的《性心理学》才作为现代性心理学的奠基之作问世。至此,开始了漫漫的性学研究。而性观念因既涉及个体又涉及群体,故其为性心理学与性社会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国内学者也争相对其进行研究定义。 潘绥铭认为:性观念是由性科学知识和性价值观共同构成。性科学知识即人对人类整体的客观性活动的科学认识,性价值观是指人对自身和他人性活动的主观感受与评价。

朱琪和徐震雷说:性观念是“对性的总的认识和态度。包括对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性规范和性文化等的总的认识和态度,有恋爱观、婚姻观、对性别角色的看法等。可分为社会性观念和个体性观念。”

彭晓辉写道:性观念是群体与个体在对诸如性生物学、性医学、性心理学及性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结合一定时期、一定地域或国家的文化、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的价值准则和法律规定所形成的对人类性活动的总体认识和理性思维。

而根据中国婚恋观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时期:传统时期,严厉的封建礼教禁锢和扼杀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情和婚姻。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婚姻不是个人的事,且在婚姻里男女也享有着完全不对等的待遇;过渡期,20世纪80年代前,尽管从“五四运动”开始就一直大力提倡婚姻、恋爱自由,但真正能做到婚恋自由的为数甚少。婚恋仍拘泥于阶级、政治立场等多种形式之中,不过却为现代婚恋观的形成埋下伏笔。现代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渴望爱情、肯定爱情、尊崇爱情的氛围,大多数青年追求组建感情丰富的精神型家庭。在婚恋次序上也逐步转化为先恋爱,后结婚,亦有边恋爱边结婚的。此时强调双方平等,自由,注重爱的情趣与质量,也就是开始真正形成大学生婚恋观的重要时期。

刘亚丽认为“婚恋观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基础问题的看法,是人生观的重要构成因素和具体体现”。

徐明认为“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 同时随着西方文化与生活方式在国内的传播与渲染,从某些角度上来说影响了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人群,特别是站在文化前沿的大学生们。他们不加分析地引进了一些颓废,庸俗的西方

价值观念,欣赏并产生一些不良的性观念和婚恋观。总而言之,正确的性观念和婚恋观的引导是必要和亟待解决的。

1.1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近十年中关于大学生性问题的调查研究较多,但很少有较为深入地探究个体或群体性观念成因以及形成的心理过程的调查。在方法上,多使用文献综述法或自编的问卷进行大样本的问卷调查,有的配以访谈,较多使用描述性统计对资料进行分析,较少使用质的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归纳。同时,因为中国的特殊情形,国内对大学生恋爱观研究起步较晚,真正开始较为全面研究已经在90年代左右了。90年代以来,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和观念更大程度地开放和更新,大学生谈婚恋问题已是再也不能回避的领域了。

以下是目前国内对大学生性观念的研究现状:

中小规模调查或单一现象(如:婚前性行为、同居行为等)的观念进行调查。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的近十年中,许多从事社会学、青年学和大学生思想教育上作的专家和学者,很多高校的研究者以本地、本校进行调查对象的选取,地域性较强。

针对某个群体进行的调查研究,如:东北师范大学王杨的硕士毕业论文所进行的《师专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个案研究》。

对性观念,也有从不同视角进行的研究,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如:湖南师范大学李美英所进行的《大学生性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西南师范大学骆一所进行的《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初步编制》。目前国内较具代表性的有中国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曾著有《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和访谈调查而得。

大规模的对性行为尺度(接吻、爱抚、性关系)的调查,分为多个方面进行调查。较为突出潘绥铭教授曾于1991年3月对北京高校的大学生做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潘绥铭,1995)。结果发现,大学生中的性行为相当普遍。但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性行为的发生率具有很大的差异。潘绥铭教授于1997年在全国高校中做的抽样调查报告《全国大学生的异性交往》,主要侧重于大学生异性交往行为的研究;1997年3月和4月,使用邮寄调查的方式研究。成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一书,主要从生理发育、家庭背景、自我评价、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性爱观念、异性交往程度、恋爱程度、性骚扰程度、对于性教育的需求、制约性行为的因素、同性性行为、独自性行为和人际性行为等13个方面,运用自制的LOCIC TESTE软件进行测谎检验和派生变量进行分析,其结果和结论最具有权威性、可信性。但是,因为仅限于在全国的本科生中进行这项研究,对占相当比例的专科生的调查没有涉及,是一个缺失。

国内对大学生恋爱观研究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婚恋观,要算为90年代。而对于大学生婚恋观念的调查现状如下:

研究恋爱和婚姻的统一性。孔燕等编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更加注重情感上寻求快乐,把恋爱的成功与否看得不那么重要。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恋爱与婚姻无关,据一项对北京、上海等9个地区l2所大学3360名在校生的调查发现: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和目的是不清晰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生理和心理需要、排遣寂寞、感情寄托、从众等,基于这样的动机,大学生往往重视恋爱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 对婚前性行为的集中研究。众多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对婚前性行为上的看法较之以前是开放的、较为宽容的。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一项调查,结 果显示:中国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的开放程度有所增强,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比例为54.08%,而在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这一

比例为75.3%。

对婚姻问题上的主观自主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在“婚姻问题上你倾向于听谁的意见”,选择“听自己意见”的城市与农村青年都占到了3/4的比例,但是选择“听父母的意见”的比例却很小,这表明青年在婚姻问题上和自主观意识更加突出,突现出现代观念的气息。尽管大学生们对在校大学生结婚普遍认同,但在实践中真正想付诸行动的并不多。

1.2对所查文献的评述

已有研究大都侧重于性观念和婚恋观的单方面研究,且研究的论述不够全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张瑜2008年的《论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只是专注于大学生的婚恋观;郭小燕等2008年的《西安市某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性观念问卷调查》,只是专注于大学生的性观念,如此等等。而性观念包括了对婚恋观的看法,婚恋观又涵盖了对性问题的看法。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把性观念和婚恋观结合起来研究,因为性是婚恋的一部分,而婚恋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性的维系。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只把性教育作为一个点缀。如张晓文等2003年的《大学生的性爱观及其教育对策》提到性教育,但并未体现性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有类似问题的还有郭霞的《对大学生性观念及婚恋态度的调查和思考》,李阳等2007年的研究《广西大学生的性观念与心理健康研究》等。虽然意识到性观念的影响,但未能将性教育细化、深化,一定程度丧失了性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注重高校学生对性行为、性观念及性知识知晓情况。如周生建等《重庆市部分非医学高校学生性观念及性行为的调查》,赵瑞芳2007年的《对高校大学生性认知、性观念的调查研究》;在科学上对性知识和性观念等进行系统而详尽的调查,但却忽略了对大学生的性心理探究和了解,也忽略了错误的性观念导致的直接影响,且对大学生性观念和婚恋观的整体论述不够。

对大学生性观念及婚恋观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强调婚前性行为的作用。如江剑平2001年的《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和性态度现状分析》等;关注婚前性行为对性观念和婚恋观的影响,但婚前性行为只是性观念的一部分,较为片面的反应大学生的性观念。个人观点认为,此类文献在婚前性行为的方面下重笔墨,而性观念的涵盖面要大很多,其对婚恋观的影响不止于此。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于大学生性观念及婚恋观的研究在文献中都进行了诸多阐述和分析,但他们并没有将其放在一个结合的位置上来进行思考,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性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阐述内容多倾向于主观事实常忽略了性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阐述,这样就使得高校性教育没能得到充分的重视,使得人们忽视了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加之部分研究结论较为片面,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因而婚恋观和性观念的结合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

1.3现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阅读所查文献之后发现,国内对大学生性观念的研究切入点涣散,研究较不全面,而潘绥铭教授的关于性观念13方面的调查只对本科生进行了调查,有一定缺失。而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结果为现在的大学生婚恋观趋于开放,他们与传统的婚恋观有所背离,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情的态度较为宽容。结论略显片面。而性观念和婚恋观结合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不能体现此二者的交互作用。国内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大部分是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但也有人使用访谈和综述法。虽然国内不乏对大学生性观念和婚恋观的研究,但对这两个观念的结合研究甚少,且较多的文献专注于性生理和性知识方面的研究,而对大学生的性心理研究并不深入。对于目前的研究,笔者认为,大体上存在以下的问题:1、实际中对性观念和婚恋观的重视程度低,研究中虽认识了大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jf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