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对马哲课态度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4-05-31 10: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分数

评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对马哲课态度的调查报告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正确而伟大的哲学,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等教育中的马哲课却遇到了一些尴尬,大学生对马哲课不重视,出现了上课出勤率极低等现象。本报告希望能就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对马哲课的态度进行调查,为马哲课的发展改革提供参考,使马哲课能更好地发挥其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同时借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基础,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和人文素养,力争早日实现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中国传媒大学

2

第一部分 简介

一、调查背景

21世纪是世界各国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从根本上来说,所有竞争的胜负都取决于人才素质水平的高低,人才将成为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而更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质。今天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他们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我们的高等教育只有按照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在注重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注重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发展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辩证的思考,学会分析和判断纷杂的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思维也更加活跃,这给高校的马哲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怎样对马哲课进行改革,使之更好的发挥其重要的知道功能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北京广播学院是一所极有特色的艺术类高校,于2004年8月正式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这次更名也标志着我校开始了向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转变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在充分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和实践性的同时对马哲课等公共基础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这些公共基础课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直接目的是了解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对马哲课态度现状及产生态度的原因,发现问题,思考对策,为学校马哲课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意见,为学校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学校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提供决策意见。

3

三、调查范围及内容

(一)调查总体

定位在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这个群体, 由于每一级的学生都在大一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我们认为在时间跨度只有四年时间的前提下,以大一学生为调查主要对象能够基本上反映整个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对待马哲课的态度。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对马哲课态度,涵盖学生上马哲课的频率、时间,对马哲课的兴趣、认识、建议以及相关原因等几个方面。

四、研究方法

(一)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采取文献查阅、抽样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等研究方法

(二) 抽样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中国传媒大学的大一新生。考虑到理学院和政治与法律学院没有大一新生,本次抽样调查选取了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动画学院、广告学院、电视与新闻学院、影视与艺术学院、计算机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媒体管理学院与外国语学院十个学院进行抽样调查。计划发放问卷200份,考虑到各学院人数的差异,按照各个学院人数比例在各个学院分发问卷。对于被问卷的学生则是随机抽取。最终我们计划分发的问卷如下表所示:

学院名称

文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动画学院 广告学院

电视与新闻学院 影视与艺术学院 计算机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 媒体管理学院

问卷数

15 35 20 15 20 15 15 20 15

4

外国语学院 问卷总数

20 200

(三) 实际样本来源统计

分发200份问卷,收回197份问卷,有效问卷共193份,其中文学院有效问卷13份;信息工程学院有效问卷34份;动画学院有效问卷19份,广告学院有效问卷15份;电视与新闻学院有效问卷20份;影视与艺术学院有效问卷15份;媒体与管理学院有效问卷13份;外国语学院有效问卷20份。

(四) 个案访谈

为了解更深入的情况,使调查结果有更为详尽的内涵,我们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对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了深度采访,我们分别采访了马哲课出勤率较高和出勤较低的两名同学,并且我们还对一名已经工作了的师哥进行采访,从一名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来谈谈马哲课的影响,为了使本次调查有更加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还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教马哲课的李淑文博士。

5

第二部分 统计分析

一、基本状况

(一) 样本总体的马哲课出勤情况

图1-1 对调研中收到的问卷进行统计,发现中国传媒大学学生马哲课的出勤率较低,仅有40%的学生能够基本上每节课都到,只有12%的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会去,偶尔去或者点名才去的学生占48%的比例,总的来说,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对于马哲课的出勤情况不容乐观,马哲课旷课现象较为严重。这一方面说明中国传媒大学在学生上课出勤上的管理比较宽松和自由,另一方面说明马哲课在学生群体中不受欢迎,马哲课不能够吸引学生们前去上课。

171@%样本总体的马哲课出勤情况只要没有别的特殊、紧急情况(如生病等)我都会去 一半以上的时间会去偶尔会去 点名才去(二)样本总体去上课的时间

图1-2 在最后点名的时间到21% 上课之前准时到50%样本总体去上课的时间 迟到一段时间29% 6

如图,对于马哲课,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仅有一半的人会在上课之前准时到教室等待上课,29%的学生迟到一段时间才到达教室,而21%的学生在最后点名的时间到教室,可见,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对于马哲课的重视程度比较低,随意迟到、应付老师点名的现象较为普遍,占到学生比例50%。

(三)样本总体在马哲课上的课堂表现 图1-3

从以上图表,我们可以知道即使是到教室上马哲课的学生,他们的课堂表现也差强人意,更多的人在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比例高达52%。而认真听老师讲课,做笔记的学生仅有21%,还有另外一部分学生自己看马哲的书本。对此,我们揣测是不是由于老师授课方式不足以激起学生认真听课的欲望。这也是我们在原因分析中所要着力探讨的。

做与课堂毫不相关的事情,如发短信、聊天、睡觉等52%样本总体在马哲课上的课堂表现 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21% 自己看马哲的书本27%(四)样本总体课外阅读状况

图1-4 只会看指定的跟考试有关的书籍51%会,我对这方面很有兴趣;8%样本总体课外阅读状况从来没有关注过41% 7

对于马哲课外的扩展阅读,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阅读和考试相关的书籍,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仅有8%的人去看真正课外的理论性书籍,而且大约40%的学生从来不进行马哲方面的扩展阅读,这让我们有一丝担忧。这可能与学生总体课外阅读率比较低有关,但是就马哲阅读来说,这样的比例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五)样本总体对学习马哲的认识

图1-5 从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得知超过一半以上(63%)的学生对学习马哲持消极态度,他们认为马哲不一定要学,如果学校或者政策没有相关的硬性规定,这门课是可有可无的,但这个比例并不能说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发生动摇这个问题,因为,让学生们认为学习马哲可有可无的原因并不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了动摇,关于这一点,在本次调查后面还将论述。当然也有26%的学生认为马哲是国家为了维护其信仰体系、防止西方腐朽思想入侵的工具,在他们看来在高校中设立马哲课程是一种国家意志,我们应该服从,11%的学生则认为马哲是伟大的,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有积极的影响。这样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执政党,我国政府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居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着一些偏颇。

我并不认为一定要学,只是学校这么要求63%样本总体对学习马哲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正确、伟大的哲学,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有积极的影响11%马哲是国家为了维护其信仰体系、防止西方腐朽思想侵入的工具26%

8

(六)样本总体对马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

图1-6-1

对马哲课感兴趣49%样本总体对马哲课的感兴趣与否对马哲课不感兴趣51%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马哲课不感兴趣,这个比例对于一门公共必修课来是不正常的

图1-6-2

391人对马哲课没有兴趣的原因对马哲本身没有兴趣;32%老师的授课方式没有吸引力马哲课只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不重要因为是文科生,对马哲的基本原理已经有了解,马哲课的内容没有新意 在101个对马哲课没有兴趣的学生当中,39%的学生是由于老师的授课方式缺乏吸引力,占据各种原因中的主流,这跟学生直接的感受有关,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往往很高,如果是一个好老师教,即使是一门特别枯燥无趣的课也可以被上的活泼生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对马哲课不感兴趣的直接原因是老师授课的方式出现了问题。而第二大原因则是学生对马哲本身没有兴趣,比例为32%,另外马哲课的性质,高中的学习经历对学生的态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图1-6-3

6(2人对马哲没有兴趣的原因 9 66%马哲的内容枯燥、抽象、晦涩,无趣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有别的哲学信仰马哲课意识形态色彩太浓,有种抵触情绪

在32%由于不喜欢马哲本身而对马哲课没有兴趣的学生当中,多数的学生是因为马哲内容的枯燥、抽象、晦涩、无趣,这跟马哲这门课理论性强的特点是有关的,同时学生们之所以会感觉马哲内容晦涩,无趣跟他们的人生阅历较浅,还未体会到马哲的重大作用有关。28%的学生则是出于政治上的抵触,关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动摇,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仅仅占32个人中的6%,占样本总体的0.97%。因此这个原因并不是主流。

总的来说,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对马哲课,对学习马哲的态度,相比较其它实用性或者专业性课程表现要消极得多,无论是从上课的出勤率还是课堂的表现或者是课外学习马哲的积极性上来看,都反映出本校学生对马哲课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热情也有限。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一些学生对马哲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我们的个案采访中就遇到这样的同学,不仅阅读书本,还阅读了大量的马哲理论书籍,对马哲与其他哲学的对比,马哲与其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马哲在实践中的应用都有一定的研究。

只是我们想要强调的是,虽然大学课堂相比较高中阶段自由许多,可以自己决定上不上,但是作为一门全国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马哲遭遇学生的“冷落”势必会对马哲本身价值的发挥,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如果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对以马哲为代表的政治性、理论性强的课程的忽视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这对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本校学生在马哲课出勤率低,上课表现不好,课外阅读较少,对马哲没有兴趣,马哲课在学生中不受欢迎,学生对马哲课不重视的现象呢?我们考虑结合问卷,个人访谈以及文献查阅进行一点探讨。

二、原因分析

一、社会背景

1、

互联网致使大学生接触面极大地扩展,学生思想多元化现象较为普遍

10

我国是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至2003年我国青少年网络用户已达1700万,近年发展速度应该更快。另据调查,中国网络用户在年龄上呈低龄化特点。今天的少年儿童几乎是与电脑、网络等一起成长起来的,被称为“数字化”成长的一代。

而网络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因其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泛,具有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体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生接触到的东西更加多元和复杂,特别是一些西方腐朽思想也通过网络进入到了大学生的思想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这样的主流价值观产生了抵触情绪,同时我们也能从中了解到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但是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因为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还不至于动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社科院青年人文社科中心撰写的“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的调查报告就表明,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有78.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有4.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而有16.4%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一些青年学生反映,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以经济杠杆为手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金钱关系。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否趋同的问题,有19%的学生认为趋同论正确,有13.5%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还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而在我们的调查中,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仅占样本总体的0.97%,因此这个原因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并不居于主流,特地说出这一点是因为这样的结论与我们先前的预测是有一些出路的,而且这个原因属于政治层面上的,我们认为应该要说清楚。

对此,我们应该从社会大背景的另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2、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对实用型的人才需求量大,整个社会更新换代的周期缩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和重视程度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因素。实用性的专业课程最受大学生重视,而像马哲这种政治哲学类的课程反而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它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实际效益的,易被大学生的忽视。

从近几年每年高考金融、会计、国际经济贸易等专业占据热门专业前列的现实中就可以看出学生专业选择的实用化与功利化倾向。而像政治、社会、哲学等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和大学生对各类课的重视程度不同。

11

专业向来属于冷门专业,学生要么是填报失误,要么是分数不够被调剂过来的。大学生在专业上、在各类课程上的不同价值取向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马哲这类课程的态度。因此,马哲课遭学生“冷待”其实并不是本校的一个个例,而是全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关于这一点,在我们采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马哲课的李淑文博士时也得到了证实“这应该可以说是个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个时代背景,整个社会环境都比较轻视政治哲学类的基础课程,而比较重视专业技能学习。大学生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所以普遍来说是比较轻视马哲的。”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我校学生对马哲课的不重视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在学校方面,由于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学校为了保证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相应地会存在重视专业实践课程,忽视理论基础课;加大对热门专业的投入和建设力度而缩减冷门专业建设资金和投入等等的学校学科建设不平衡问题。这也是社会经济大潮下,学校为适应市场化社会所必然出现的现象。因此,对马哲这样的冷门学科的建设力度就自然而然地要削弱不少。学科建设资金的不到位,学科资源的有限,自然要影响到整个学科的发展,以及这个学科在学生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

在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的指挥棒下,大学及其学生在面对马哲课时所作出的选择可能也是颇为无奈的。

二、学校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目前仍是以艺术类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艺术类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从我们对选取的文学院、工学院和动画学院三个典型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艺术类学生与普通类学生相比,对马哲课更加不重视,在基本上去上课的比例中,文学院和工程信息学院的学生都占到了60%以上,而动画学院的学生仅仅只有12%。

图2-1

807060 504030 2010 0676212三个学院在马哲课出勤情况上的差异11131311130111325文学院动画学院工程信息学院比例只要没有别的特殊、紧急情况(如生病等)我都会去一半以上时间会去偶尔会去 选项 12 除非点名,不然不会去

这与艺术类学生的本身特点有关,艺术类学生在招生的时候更加看重的是专业课成绩,相比较之下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较低,而且在大一教学阶段专业课课程比重很大,任务也重,也从客观上导致了艺术类学生对马哲这样的基础课更加不重视。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实用性强,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专业划分细致,培养的学生属于应用型人才,“上手快”,而对像马哲课这样的公共基础课有些忽视,在师资力量、教师待遇和课时安排等问题上都不能和专业课程相比。这样的特点在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的同时也造成了“后劲不足”的一些问题。这并不只是我们学校存在的问题,而是现在传媒类和艺术类院校学生的通病。

三、学科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第一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但因为马哲课属于纯理论研究的哲学课课程,对刚进入大学的大一学生来说,大多数人都感觉马哲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晦涩和无趣,这也与大一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力和生活阅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关系。

就像我们调查中所显示的32%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马哲才不喜欢马哲课的,这跟马哲本身的比较枯燥、抽象、理论性强的特点有关。而在对李淑文博士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研究生比本科生更能理解马哲的意义和价值,这也证明了大一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力与当前的马哲学习所需的底蕴不相匹配的事实。

四、教学水平与方式

影响一门课上的好坏,是否受学生欢迎的关键其实并不在课本身的难易或者晦涩与否而在于上这门课的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否足够好,教学风格是否受学生欢迎,老师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灵活生动。在我们的调查中,学生对马哲课没有兴趣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老师的授课方式没有吸引力就足以说明老师在课程教学中扮演的重要地位。因此授课方式没有吸引力是影响学生喜欢马哲课与否最直接的原因,如果老师上的好,那出现像听讲座那样的学生热潮也不是不可能,就像学校中有些老师的课受学生欢迎的程度,足以引来许多外班的学生抢占座位,导致本班的学生没有座位。

13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有这样的一个问题:

Q8:您认为马哲课老师的教学方式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可多选)() A 采用课程图表教学方法,帮助记忆;23 B 将理论知识结合热点事件进行专题教学96

C 实践教学方式,如组织小组对某一理论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辩论赛阅读相关文献或者小组作业等形式;156

D 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形式更活泼;76 E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结果发现,在197个抽取的样本中,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多项选项,他们希望老师能够从各方面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善,比如可以将理论知识结合热点

图2-2

事件进行专题教学,比如可以采取实践教学方式(如图2-2)。

200 150 采用课程图表教学方法,帮样本总体认为教学方式可以改进的方面助记忆154156120人数100 231选项将理论知识结合热点事件进行专题教学50 0 实践教学方式,如组织小组对某一理论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辩论赛阅读相关文献或者小组作业等形式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形式更活泼在我们对学生的个案采访过称中问及这方面的问题,该学生很鲜明地告诉我们要提高马哲课的出勤率应该从老师手上入手。以下摘录我们的部分对话: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觉得我们马哲课出勤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以下简称学):马哲课逃课率高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是老师讲课的水平,你看我们的老师讲课的语调,口气,一节课都不变,没有波澜,课堂也缺少互动,整节课都死气沉沉的,而且老师所教的内容我们在高中都学过,即使喜欢马哲的同学也不想吃这炒了一遍又一遍的冷饭呀。

记:你认为马哲课所教授的内容高中都学过是老师的错吗?

14

学:这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体制性问题,我们国家规定大学生必须学习马哲,而且是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但是一样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东西,我们高中完全是因为应试教育去背那些条条干干,枯燥无味的什么“联系是普遍的”。现在我们是大学生了,老师应该更多地要扩展我们的思维,从更新鲜,更深入的角度去解释,去教授马哲,而事实上,老师还是重复高中的东西,该扩展的也没扩展,还是“联系是普遍的”然后给我们举一些用烂了的例子。这应该是老师的问题吧。

记:那这样的马哲课,你为什么还认真几乎每节课去听呢?

学:我这人不喜欢缺课,这可能是高中养成的习惯吧。我觉得既然人家都给你辛辛苦苦讲了,你总该听一听吧,不然不是太不懂得尊重了?

记:那这学期的马哲课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了吗? 学:说实话,虽然我很认真地听,但是几乎没什么影响。 记:那你认为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盖上教学?

学:我觉得至少要改变高中老师为了考试按部就班地画知识点,举例子这样的教学方式吧。老师应该添加一些东西,使马哲更能够适合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理解能力。向我们比较陌生的领域延伸和扩展,多讲一些对我们生活有用的理论,这样可以理论结合实践。然后上课多提问,多互动,语言可以幽默一点。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更多地从直观的角度把课不好归咎于老师上课上的不好,因此在调查中老师授课方式没有吸引力是最主要的原因。

但是当我们这样问教授马哲的李淑文老师的时候,她说她也有一肚子的苦水“我们老师也希望这样,但是同学们也应该考虑到我们的课时和师资力量问题,我们总共只有3个老师来上全部大一学生哲学部分的课,课时又被压缩得只有一星期两节了,内容都很难上完,就很难找出什么时间和精力来弄各种活动和用其他的形式。”与身在马哲教学一线的老师谈过后,我们发现,其实老师也有很多的难言之隐。在我们学校,各个学院发展很不平衡,政治与法律学院属于弱势学院,去年政治与法律学院没有新生,学院建设得到的资金和电视与新闻学院等强势学院相比少的可怜,老师的待遇和同等级别的老师比起来也相对差一些。学校对政治与法律学院不够重视,对马哲课的课时和学分也一减再减。这对马哲课的教学显然造成了负面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改善马哲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不能仅仅是老师的改变,学校对马哲的重视与支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如果学校方面没有改变,单单是老师的一点点改变完全不足以改变马哲课的“尴尬”局面。

当然,影响马哲课在本校中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对马哲课态度消极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学生自己的原因,比如政策性因素,我们这里只是列出了比较重要

15

的几点。

第三部分 总结与建议

其实在本校,面临和马哲课相同境遇的课不止马哲课一门,同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下的一门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同样如此,据我们了解,政治学导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军事理论,法律基础,中国哲学等公共基础偏理论性的课程都面临着这样的尴尬。

正如本文在调查背景中所说的,马哲等公共基础理论课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个要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一个要成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学好马哲等公共基础理论课,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提升自己的理论深度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一所要向综合性大学迈进的学校,一所要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学校,建设高水平的基础理论学科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在正视马哲等公共基础理论课对于一个大学生,对于一所大学的重要意义后,我们期待从改变学生对马哲课的态度入手,改变本校对公共基础理论课不够重视的现状,从而为学校的更好发展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一、 学校要加强对马哲课的重视和建设,保证马哲课的师资,资金力量

对于学校来说,特色专业是突出自己的特点,提高自身竞争性的不可缺少的元素,理应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可以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在用人单位和自己的岗位上的竞争是长期的,越到后来越是考验学生的文化底蕴、自身学习能力以及创造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一方面是要依靠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更需要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等学科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对我校的传媒类特色专业来说,深厚的知识储备对学生长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在抓好特色和重点专业的同时也应该更加重视相对比较弱势的、基础型理论学科,实现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这也是将学校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的必然要求。

针对学生对马哲课不够重视的现状,学校应积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增加对马哲学科资金投入,增加马哲课的课时和学分,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努力改变学生对马哲的态度,争取使马哲课达到更好的效果。

16

二、 老师要改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

在本次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马哲课老师教学方式没有吸引力,这虽然存在客观上的原因,但是作为一名教授马哲课的老师也应该采用不同于别科目的教学方法,力图将马哲讲授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实践。 为此,我们认为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理论联系当前社会热点,采用实践,讲授,讨论,小组作业等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将马哲讲授好的一个重要途径。 针对学生认为马哲太过深奥,晦涩,以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解力无法深刻地理解马哲的精髓的现状,老师应该深入浅出,将马哲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学科,通过新鲜明白的事例揭示深刻的道理。而有些学生认为现在学习的马哲太过“高中化”,仅仅是一点点解释,没有深入教授的问题,老师则应该避开高中一些烂熟于胸的东西,而着重讲解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点,甚至对于一些知识点可以不讲,对于一些问题则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推荐阅读书籍,提出时代性,哲理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去思考。上面看似矛盾的两个问题,其实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对马哲的兴趣点没有落到正确的地方,老师的责任就是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起对马哲的兴趣,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三、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科价值观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对马哲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在很多学生的眼中,尤其是偏艺术类的学生,马哲课理论性强,就是一些干干条条,没有实在的意义,不实用,与日后的就业更没有直接的联系,学了没有什么用处,更何况它还晦涩难懂,无趣枯燥,就更不会去学了。其实这都是一种短视,一个学生要取得人生事业上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要有理论的厚度作为积淀,社会上对中传学生的评价“上手快,后劲不足”正是因为我们对这些理论课,基础课不重视的后果,没有自身深厚的理论基础,技术掌握得再好也只是一时,很快就会被他人超过,而拥有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即使没有学过技术,也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举一反三等思维迅速掌握新技术。而马哲正是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的一门学科,学习它大有裨益。

因此们更应该重视基础理论课对自身素质的塑造,积极对待马哲课,课外主动进行扩展阅读,培养起对马哲课的兴趣,增强自己的理论修养。

17

参考文献:

①《当代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其对策研究》 朱桂芳、焦颜伟 《陕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吴琼 《边疆经济与文化》 ③《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王成光 王立平 ④ 华中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品课程网站 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理念和策略.医学教育探索》王宪平 ⑥《关于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刘剑 遵义师范学院学

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 陈跃 西南师范大学学

18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一: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态度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态度,了解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高校中的生存现状,以求改进该课程,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用的有效途径。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你的回答将被完全保密,请放心。谢谢你的协助和支持。

中国传媒大学 大学生对马哲课态度调查小组

(请将答案对应的大写字母填在括号处)

Q1:在学校开设马哲课期间,您去上课的频率是()

A 只要没有别的特殊、紧急情况(如生病等)我都会去; B 一半以上的时间会去;

C 偶尔会去

D 除非要点名,不然不会去; Q2:您去上课的时间是 () A上课之前准时到; B迟到一段时间;

C 在最后点名的时间到;

Q3:您是否就马哲课进行课外相关书籍的扩展阅读 ()

A 会,我对这方面很有兴趣; B 从来没有关注过;

C 只会看指定的跟考试有关的书籍;

Q4:你认为大学生之所以要学习马哲的原因是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正确、伟大的哲学,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有积极的影响; B 马哲是国家为了维护其信仰体系、防止西方腐朽思想侵入的工具; C 我并不认为一定要学,只是学校这么要求; Q5:在马哲课的课堂上你主要做的事情是 ()

A 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 B 自己看马哲的书本;

C 做与课堂毫不相关的事情,如发短信、聊天、睡觉等; (回答A的同学跳转到Q8(40),回答B的同学直接跳转到Q7(52),回答C的同学请继续作答(101))

Q6:您之所以对马哲课没有兴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对马哲本身没有兴趣;

19

B 老师的授课方式没有吸引力;

C 马哲课只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不重要;

D因为是文科生,对马哲的基本原理已经有了解,马哲课的内容没有新意; E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A的同学请继续作答,其他的同学请跳转到Q8) 52+101 Q7:您之所以对马哲没有兴趣的原因是()

A 马哲的内容枯燥、抽象、晦涩,无趣;

B 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有别的哲学信仰; C 马哲课意识形态色彩太浓,有种抵触情绪;

Q8:您认为马哲课老师的教学方式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可多选)()

A 采用课程图表教学方法,帮助记忆; B 将理论知识结合热点事件进行专题教学

C 实践教学方式,如组织小组对某一理论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辩论赛阅读相关文献或者小组作业等形式;

D 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形式更活泼; E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9:你认为马哲课应该采用的结课方式是()

A 以闭卷考的方式,以巩固学到的知识;

B 以开卷考的方式,注重考查运用理论的能力;

C 以论文结业,强调对知识理论的深层次的理解和自己的看法;

D 结合实践活动考察的方式,就某个专题进行小组调查等,在最后总成绩中占一定的比重

Q10:您对大学将马哲课作为必修课和考研必考科目的态度 ()

A 支持,这对大学生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的塑造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B 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多种分支中的一种,我们应该将它回归到它应属的地位上,作为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

C 无所谓,只是把它当做是考试科目来对待,没有别的想法。

需要调查的问题结束,如果您对本次调查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或者有什么建议,请告诉我们,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您的基本信息:

年级:_______ 性别_________ 高考类别(文/理)________

20

所属院系___________ 所在专业_______________

附录二:个案访谈问卷

大学生对马哲课态度调查小组对老师的采访提纲

1、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这是党中央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青年大学生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您认为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思想和信仰体系建立方面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2、在大学生中马哲课并不受欢迎,无论是我们在网上收集的资料还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同学们普遍反映马哲课没意思,马哲课的出勤率在大学各个科目中算是比较低的。您怎么看待这些情况?您认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这些是我们整理的一些原因,您看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您对这些观点是怎么看的?)

1有给马哲课加上了意识形态教化的作用,从小学开始的意识形态化教育引起学生的反感;2内容和高中重复,没有新的、与时代接轨的内容的加入;3教学形式的呆板,难以引起同学的兴趣;4社会现实和就业压力导致学生重视应用性学科,忽视理论性学科;5西方各种思想的进入导致的信仰多元化;6新自由主义强调的淡化意识形态的影响;7学校的不够重视等。缺了什么就追问对于这些的看法)

3、就我们刚刚提到的因为互联网等手段的不断发展导致各种不同思想进入的问题,现在有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信仰产生了动摇和怀疑,对大学马哲课的不重视就是这种思想的表现,对于这个您怎么看?

4、您怎样看待一些学生提出的将马哲课回归到它的本质,只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存在,并在大学教育中引入其他哲学流派,如叔本华和尼采等的意见?您认为这会对我国的主流思想、信仰体系造成冲击吗?

5、同学有提到马哲课课堂传授方式的问题,认为马哲课和高中时期的思想政治课内容重复,没有加入新的、和时代接轨的内容,而且是填鸭式的教育,效果并不好,您怎么看?您认为这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变?我们有收集一些同学的意见,比如说采用问题解决的模式,联系热点问题采用专题讲解模式和针对不同专业特色进行小组作业等方式。您认为这些方法可行吗,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21

附录三:对李淑文老师的采访稿

本小组成员对政治与法律学院的李淑文老师进行了采访,以下是我们的谈话内容:

记者(以下简称 记):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这是党中央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您认为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思想和信仰体系建立方面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李淑文老师(以下简称 李)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像专业课那样的、能在工作岗位上带来直接效益的课程,但是它对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提高大学生的判断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为大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等问题上有着指导意义。同时它也是维护国家主流价值体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它也是很重要的。

记:但是与马哲课的目前在大学生中马哲课并不受欢迎,以传媒大学为例,就我们做的调查问卷来看马哲课的出勤率并不高,上课听课的人也较少,同学们普遍反映对马哲课没有兴趣,您怎么看待这些情况?您认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李(看过调查报告的结果后) 答:同学们反映的这些问题,我们其实都清楚,但是有些问题并不好解决。比如说认为老师上课方法过于呆板,希望能用一些别的形式。我们老师也希望这样,但是同学们也应该考虑到我们的课时和师资力量问题,我们总共只有3个老师来上全部大一学生哲学部分的课,课时又被压缩得只有一星期两节了,内容都很难上完,就很难找出什么时间和精力来弄各种活动和用其他的形式。

记:也就是说学校并不是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吗,这是只我们学

22

校的问题还是在各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呢?

李 答:这应该可以说是个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个时代背景,整个社会环境都比较轻视政治哲学类的基础课程,而比较重视专业技能学习。大学生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所以普遍来说是比较轻视马哲的。再加上马哲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身要求也是比较低的,同学们也就无所谓了。而我们学校与像清华北大人大这样的综合性的大学相比较,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在这方面你可以调查一下我们学校的课程安排、专业设置以及招生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记 问:就我们刚刚提到的因为互联网等手段的不断发展导致各种不同思想进入的问题,现在有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信仰产生了动摇和怀疑,对大学马哲课的不重视就是这种思想的表现,对于这个您怎么看?

李 答:这种可能性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对大一的学生来说我想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只是课程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你们刚刚提到的上课效果或者说是对学科的重视程度等等问题。我以前也看过这方面的调查报告,那份报告显示这种问题在大学生中并非像传闻中的那么普遍。

记 问:您怎样看待一些学生提出的将马哲课回归到它的本质,只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存在,并在大学教育中引入其他哲学流派,如叔本华和尼采等的意见?您认为这会对我国的主流思想、信仰体系造成冲击吗?

李 答:我们应该知道在大学的哲学类专业课程学习中还是有各种哲学流派的学习的。但是想在整个大学的基础教育中引进其他流派的哲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是马哲是我们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这里就有个统一价值观的问题,要知道我们是全国都是通用一本教材,这在其他学科中是没有的。另一方面,其他的哲学流派也是相当复杂的,既要学习马哲又要学习其他的,可能学生的经历应付不过来,也许反而更没有效果。

记 问:同学有提到马哲课课堂传授方式的问题,认为马哲课和高中时期的思想政治课内容重复,没有加入新的、和时代接轨的内容,而且是填鸭式的教育,效果并不好,您怎么看?您认为这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变?我们有收集一些同学的意见,比如说采用问题解决的模式,联系热点问题采用专题讲解模式和针对不同专业特色进行小组作业等方式。您认为这些方法可行吗,我们在实践的过程

23

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李 答:这些方法和方式当然是好的,我们老师也在努力的多采取新的、好的方法,但是我们老师也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局限,比如说师资力量和课时,我们就3个老师,每周两节课,那么多的学生,我们首先得保证内容要讲完,至于这些形式的革新等问题我们也就只能尽力而为了。

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j0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