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自检自测3

更新时间:2023-10-08 13: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水力学自检自测3

(第三章)

【思 考 题】

3—1描述液体运动有哪两种方法?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3—2什么是流线和迹线?流线具有什么性质?

3—3什么是过水断面和断面平均流速?为何要引入断面平均流速? 3—4叙述流动的分类和其特征?

3—5有人说“均匀流一定是恒定流,急变流一定是非恒定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6动水压强与静水压强有什么不同?在推导恒定总流能量方程时,为什么过流断面必须位于渐变流段?

3—7在使用能量方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8应用能量方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水一定从高处向低处流动;(2)水一定从压强大的地方向压强小的地方流动;(3)水总是从流速大的地方向流速小的地方流动?

3—9建立动量方程有哪些条件?应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3—1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两种方法。其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以液体的个别液体质点为着眼点,而后者是以固定空间点为着眼点。

3—2迹线是液体质点运动的轨迹,它是某一个质点不同时刻在空间位置的连线,迹线必定与时间有关。而流线是某一瞬间在流场中画出的一条曲线,这个时刻位于曲线上各点的质点的流速方向与该曲线相切。流线的性质:流线即不能相交,也不能转折;流线的形状和疏密反映了某瞬时流场内液体的流速大小和方向,流线密的地方表示流速大,流线疏处表示流速小。

3—3一般情况下组成总流的各个元流过水断面上的点流速是不相等的,而且有时流速分布很复杂。为了简化问题的讨论,我们引入了断面平均流速v的概念。这是恒定总流分析方法的基础,也称为一元流动分析法,即认为液体的运动要素只是一个空间坐标(流程坐标)的函数。断面平均流速v等于通过总流过水断面的流量Q除以过水断面的面积A,即V=Q/A。

3—4水流运动分类。按水流的运动要素是否随时间变化,可将水流分为恒定流与非恒定流;按流线是否为相互平行的直线,可将水流分为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按流线的不平行程度和弯曲程度,可将水流分为渐变流与急变流;按水流运动要素与空间自变量有关的个数,

又可将水流分为一维流、二维流、三维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均匀流??有压流?恒定流?渐变流??水流?非均匀流 ??急变流????无压流?非恒定流?非均匀流?3—5提示:流动均匀与否是对于空间分布而言,流动恒定与否是相对时间而言,这是判别流动的两个不同标准。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6解答:静水压强具有下列特性:即静水液体内任何点的(z+p/γ)=常数。而动水压强只在一定条件下才具有这个特性,即在均匀流过水断面上的各点其(z+p/γ)=常数。对于渐变流,可以近似将(z+p/γ)=常数,这在推导能量方程时,可以将它作为常数提出积分号外,使积分运算变的十分简便。

3—7 a)为了计算能量方程中的位置水头,必须确定基准面。基准面可以任意选择,但尽可能使所选的基准面能简化能量方程,便于求解。例如所选基准面使z = 0,这样能量方程项数减少。还必须强调,同一个能量方程只能选择同一个基准,否则能量方程就不能成立。 b)计算压强水头 ,既可选择绝对压强也可选用相对压强,但两个断面必须选用一

?致。实际工程计算中一般采用相对压强更为方便。

c)因为渐变流过水断面上各点的( z ? p )值相等,在过水断面上要选好计算点,便

?pz?于计算测压管水头( )。对于管流,计算点通常取在管轴线上;对明渠水流,计算点

?取在自由表面上,这里的相对压强为零,所以( z ? p )=c。

?d)选取过水断面除了满足渐变流条件外,还应使所选断面上未知量仅可能少,这样可以简化能量方程的求解过程。

e)求解能量方程必须确定动能修正系数α。α值与断面流速分布有关,流速分布越均匀,α值趋向于1,断面流速分布不同,α值也不同。严格地讲两个断面上的α1与α2是不相等的,但是实际工程中的动能修正系数大多在1.05~1.10之间,一般可以取α1=α2=1计算。对于流速分布相当不均匀的水流(例如层流运动),动能修正系数远大于1,这将在第4章讨论。

f)能量方程中水头损失hw是十分重要又非常复杂的一项,不能正确地计算液体流动的hw,能量方程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关于hw的讨论和计算也将在第四章专门讨论。

g)当一个问题中有2~3个未知数的时候,能量方程需要和连续方程、动量方程组成方程组联合求解。

3—8三种说法均是不正确的。由于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因此水流只能从能量大的地方流向能量小的地方,而位置的高低、压强的大小、流速的大小不是确定液体流动方向的依据。

p3—9 a)水流是恒定流,并且控制体的进出口断面都是渐变流,但两个断面之间可以是急变流。

b)动量方程是矢量方程,方程中的流速和作用力都具有方向的。因此,应用动量方程解题必须建立坐标系。坐标系可以任意选择,但所选的坐标系应使流速和作用力的投影分量

越少越好,这样可以减少方程中的未知数。还必须注意,当流速或者作用力的投影分量与坐标方向一致时,则为正值,否则应为负值。这一点在解题中经常容易发生错误,学生应特别注意。

c)动量方程式的右端应该是流出液体的动量减去流入液体的动量。

? d)∑ F 包括作用在控制体上的全部外力,不能遗漏,也不能多选,这也是解题中常

会发生错误的地方。

外力通常包括重力(质量力)、压力和周围固体边界对水体的反作用力。求水流与固体边界之间的作用力是应用动量方程解题的主要任务,当所求的力的方向不能事先确定时,可以先假设其方向进行求解。如果求出该力为正值,表示假设方向正确;否则表示该力的实际作用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

e)动量方程只能求解一个未知数,如果方程中的未知数多于1个,必须与连续方程能量方程联合求解。

【练 习 题】

习题3—1如图所示水泵管路系统,已知:流量Q=101m/h,管径d=150mm,管路的总水头损失hw1-2=25.4m,水泵效率η=75.5%,试求:

(1)水泵的扬程HP (2)水泵的功率Np

3

答案

解:(1) 计算水泵的扬程Hp

以吸水池水面为基准写1-1和2-2断面的 能量方程

p?2p?2z?1?1?H?z?2?2?h1?p2w1?22g?2g即 0+0+0+Hp=102+0+0+hw1-2 ∴ Hp=102+ hw1-2=102+25.4=127.4m (2)计算水泵的功率Np

?QH9800?101/3600?127.4??46.4KW?0.755NP?此题主要说明在水流中有能量输入或输出时能量方程的应用。由于水泵是输给水流能量,因此Hp前取正号,这样才能与2-2断面的能量相等。同时要搞清楚水泵扬程Hp概念,Hp=z+hw1-2。

习题3—2水从A水箱经B水箱流入C水箱。A、C两水箱水位不变,其差值为10m,

2

水头损失hWA-B=5.75υ1/2g,hWB-C=5.5υ22/2g,管径d1=25cm,d2=20cm,忽略各水箱中的动能影响。求:①流量Q;②A、B两水箱的水位差h。

答案 解: (1)取水池C的水面为基准面,断面取A和C水箱,计算点取在水面上,列A—A和C—C断面的能量方程:

zA?pA??2?A?zC2g?pC?C?hwA?C?2g?2

252 由连续性方程得 ?2?2?1?2?1?1.5625?1 代入能量方程

d2201.56252?1210?5.75?5.5?19.18?122g2g ?1?3.2ms则流量为Q?A1?1?d12?12

3?4?0.252?3.2?0.157ms (2)取水池C的水面为基准面,断面取A和B水箱,计算点取在水面上,列A—A和B—B断面的能量方程:

p?2p?2z?A?A?z?B?B?hABwA?B?2g?2g 则 A、B两水箱的水位差为 h?hwA?B3.22?5.75?5.75??3m

2g2?9.8?12习题3—3如图所示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弯管,直径从d1 =30cm渐变到d2 =20cm,转角

??60?,已知弯管1—1断面的平均动水压强p1 =35000N/m2,断面2—2的平均动水压强为

p2 =25840N/m2,通过弯管的流量Q =150L/s。求水流对弯管的作用力。

答案 解:根据题意要求水流对弯管的作用力,应该用动量方程进行求解。

P12P21Ryv2Rxy2Rx′R′v11αθRy′x (1)取弯管的1—1与2—2断面之间的水体作为脱离体(如图)。断面1—1和2—2两过水断面的动水压力可以按静水总压力的公式计算。

(2)分析作用在脱离体上的外力:

断面1-1和2-2上的动水总压力分别为P1与P2,

P1=p1A1, P2=p2A2。

管壁对水流作用力R,它实际上是水流对管壁作用力R′的反作用力,二者大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一作用力R′包括水流对管壁的动水总压力与水流对管壁表面作用的摩擦阻力,如果求出作用力R,也就求得了水流对管壁的总作用力R′。为了计算方便,将作用力R分解为x和y方向上的两个分量Rx和Ry,Rx和Ry 的方向可以任意假设,如果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假设方向是正确的,若为负值,说明假设方向与实际作用力方向相反。

重力(脱离体内水体自重)垂直于水平面,对弯管水流运动没有影响。 (3)建立x轴与y轴方向的动量方程,所取坐标系如图所示。取动量修正系数

?1??2??=1.0。

沿x轴方向列动量方程,得

?Q?(?2cos60???1)?P1?P2cos60??Rx

?1??2?QA1QA2?4?150?103??3023?212.3cm/s?2.12m/s

150?10?4???477.7cm/s?4.78m/s

?20222?d10.3P?3.14??2472.8N 1?p14?350004?d20.22P?25840?3.14??811.4N 2?p244Rx?P1?P2cos60????Q(?2cos60???1)2?2472.8?811.4?12?1.0?1000?0.15(4.78?12?2.12)

?2472.8?405.7?40.5?2026.5N(假设方向正确)沿y轴方向列动量方程得

P2sin60??Ry???Q(??2sin60??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iy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