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数学七年级试卷分析

更新时间:2023-04-30 05: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为了准确地掌握本次考试试卷的命题情况、学生应答情况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情况,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近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分析如下:

一、试卷整体分析评价

期末考试是学生结束一学期学习的一次重要考试,既是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一次测试,又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检测。今年数学试卷寓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于一身,在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有利于指导初中数学教学,有利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试卷命题分析

1、题型与题量

2、考查的内容及分布

从试卷考查的内容来看,几乎覆盖了七年级数学下册所列的主要知识点,并且对主要内容:函数、公式、几何推理都作了重点考查。

3、试题的主要特点

1

本试卷强调了应用性,增加了探究性,注重了综合性。试题集“双基、实践、探究”于一身,突出了以下几方面:

(1)、重视基础知识,关注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

今年的数学试卷,突出考查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特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

(2)、重视情境创设,关注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整张试卷有多道题涉及到数学应用,处处充满生活气息,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机地融入试题当中,突出数学有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3)、注重学生对研究性学习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而是应该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形成学生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内化,方法获得迁移,能力得以形成(如第16题、附加题)。

(4)、回归教材,指导教学,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很多试题都从教材中直接选用或稍做变形,从中挖掘和组合并升华出来的,让考生处处能见到教材中题目的影子,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让“抓纲务本”的学生和老师占到优势, 有效地避免了”题海战术”, 发挥良好的导向功能。

(5)、改变问题呈现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探索的时空

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2

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知识得以内化,方法得以迁移,能力得以形成。

(6)、尊重学生的差异,赋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试题的中许多题的解答起点低、入口宽、解法开放,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让人人都可以动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学生答卷分析

1、答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获取信息,整合信息能力差

(2)、合情推理能力不到位

(3)、数学思维缺乏严谨性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主要表现在审题不认真,不仔细。

二、是缺乏良好的思维习惯,不能就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三、是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四、教学建议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多数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也就是说,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为编拟中考数学试题提供了丰富的题源。所以,

3

我们的教学要回到教材,认真研究教材,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

2、注重过程,发展能力

教学中,要将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来进行,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结论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一是重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是重视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互译的教学;

三是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四是重视思维训练,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3、关注生活,加强应用

教学中要时常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编拟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着实际背景的数学应用性试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审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这样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启迪学生平时关心生活,关注社会。

4、科学训练,规范解题

运用变式训练,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克服熟能生笨的毛病.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善于将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iy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