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与属性数学的讨论

更新时间:2024-06-21 14: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中医与属性数学的讨论

1、了解古中医

依据望、闻、问、切手段诊断疾病,在具体诊断确定之后,依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如何采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择药之君臣佐使下方开药,中医基础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八纲辩证等属性科学为基础理论构建起来的医学系统。

用一句数学的行业术语来说,中医理论应该是建立在属性符号函数体系下的一个适用科学学科。

阴阳、五行、八纲是用符号金、木、水、火、土;阴阳、虚实、里表、寒热组合成的一个逻辑函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器官、组织、细胞构成的经络,都有自己的逻辑函数属性。

如木、火、土、金、水可以表达心、肝、脾、肺、肾。虽然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心、肝、脾、肺、肾的具体疾病或变化,但是,我们分别可以通过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唇、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来观察其疾病的产生与发展。

且舌、目、唇、鼻、耳皆再可五轮辩证。环环相扣,周密无遗。

2、西医和中医不同源自东西方思想(哲学科学)体系的不同

当今人类文化中,量值认知法与属性认知法是量值思维与属性思维的分水岭。形成了东西方文化壁垒、东西方数学壁垒、东西方医学壁垒的特殊文化现象。

西方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牛顿、爱因斯坦两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洗礼而走到今天,经典量值数学的基础理论已经成为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显着障碍。经典量值观与线性方程理论已经成了人类科学继续发展的数学理论羁绊。

从牛顿永动机设计的失败到宇宙源动力的寻找,从爱因斯坦对时空结构框架的设想到三维坐标上加一个时间轴的设计无法兑现,……,经典量值数学的基础理论框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经典数学基础理论的人还真不仅仅是牛顿与爱因斯坦两个人,哥德巴赫对数论属性问题的猜想、黎曼对素数颁布规律方程的假设、……等有关属性数学的难题经历了几个世纪也无法破解。

我们不能不说,当代的经典量值数学在基础理论的理论结构上暴露出不可弥补的缺陷。按照西方习惯的说法,在西方经典数学发展史上迄今为止出现了三次数学危机。

经过众多的西方数学家对这三次数学危机问题的补救,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公理化集合论。使西方经典数学成为了数学基础理论公理化的数学科学。但是,公理化后的西方经典数学在破解属性疑难问题时,仍然不能排除经典数学基础理论破解属性疑难问题的量值概念障碍。在属性疑难问题面前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仍然在继续。

伴随这种尴尬局面,人类发现数学发展面临着一个更难跨越的鸿沟。量变与质变、值变与性变都是经典数学不能用量化数学理论完善表达的未涵盖范畴。

中国人没有涌现出挽救西方经典数学三次危机的数学家,西方经典数学基础理论发展的里程中没有中国人的名字,更没有中国人创立的公理。尽管中国的勾股弦定理、圆周率发现的时间要比西方经典数学早,但是,中国的属性数学理论与方法却不能写入经典数学理论系统。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东西方文化是两个哲学体系,两个数学结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两个系统。一个是量值数学,一个是属性数学。量值数学展示的哲学思想是以量值化物质世界的量值分析认知物质;属性数学展示的哲学思想是大自然兴衰更替、繁衍生息规律的属性分析探索。

中西医科学就是两个哲学系统,两个数学结构框架下诞生的具体适用科学。在中西医壁垒层面上来认知这个问题,其实是反映了东西方数学基础理论的壁垒,是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壁垒,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壁垒。而横在两个壁垒中间的鸿沟正是量变与质变;值变与性变问题等待揭晓的知识谜团。显而易见,消除中西医基础理论壁垒问题,绝对不是量值分析法与属性分析法简单选择的认知之谈,更不是谁取代谁、谁改造谁的一厢情愿。而是壁垒双方各自对被壁垒的知识范畴提高认知水平、跨越壁垒形成的知识鸿沟,在一个崭新的层面上的完美合璧。

中西医科学发展如此,量值数学与属性数学的发展如此,东西方哲学的发展也如此。当前,我们需要的不是坚持各自理论原则的固步自封,而是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无论是量值数学还是属性数学、无论是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需要在认识量与质、值与性;形与质、形与性领域的基础理论创新范畴进行一次基础理论革命。冲出壁垒、摆脱羁绊、跨越鸿沟,开辟更广阔的知识空间。

众所周知,物质的最基本属性是运动;变化是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

如何用数学形式构建一个可以表达永衡运动、永恒变化属性规律的数学基础结构框架,如何把属性哲学思想演义成数学领域的具体科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西方哲学与西方数学的促进发展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当代西方数学在活跃的西方哲学迅猛发展过程中看到哲学与数学的和谐。

而中国古哲学的现代化所缺少的正是中国特色哲学与中国特色数学之间的发展和谐。至少缺乏属性哲学与属性数学之间的发展和谐。

而属性哲学与属性数学的和谐,也正是中医学基础理论更新换代所需要的。

也就是说,中国特色医学、中国特色科技、中国特色经济、中国特色文化的基础理论发展,都离不开中国特色哲学与中国特色数学和谐发展的基础。而中国的古属性哲学与古属性数学正是其发展的基础与源泉。

3、具体属性量化与系统属性量化是中西医发展的焦点

当今医学的发展在现代量值科学系统大爆炸发展的格局下,也走进了一个绝对量值化趋势的误区。如一个人的体温以37℃标准,超过这个数值,就是发烧,血压、眼压、脑压……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而这些具体的量值又不能直接确定人体各器官属性变化的内涵与内容。所以,我们暂且称这类指标为非属性化的具体量值标准。

而中医在具体量化内容方面,应该说尚是一个空白领域。因为它的核心理论是阴阳五行、八纲辩证,展示出来的具体内容是文字符号构成的相关关系。具体内容都用:木、火、土、金、水;阴阳、虚实、里表、寒热具体属性系统来表达。所以,我们暂且称这类无具体量值指标的属性系统为非量值化的具体属性标准。

显而易见,中西医结合的焦点问题,应该是西医理论的具体量值系统属性化;中医具体属性标准的系统量值化。那么,如何寻找一个即可以把非属性化的具体量值标准系统属性化;又可以把非量值化的具体属性标准系统量值化的共用知识平台呢?我们需要作下面三个阶段的具体基础准备工作。

1、通过数学工具,揭示量值数学与属性数学之间的内在规律与函数联系。把属性哲学与属性符号科学通过量值、属性内在关联构建一个新的函数理论结构平台。系统展示量值与属性的科学结构与规律。

2、把非属性化的具体量值标准,以算术函数的具体形式进行具体属性化。把非量值化的具体属性标准,以属性属性函数的具体形式进行具体的量值化。

3、归纳属性函数的量值规律;归纳算术函数的属性规律,重新建立医学本体的基础理论结构系统。

综上所述,这不是中西医自身的任务,是人类医学发展的必然之路。是需要中西医各自在自身进化的过程中共同完成的一项事业。而中医的发展则在其中起到了基础核心作用。是这一计划成败的关键。

用整体概念分析中西医壁垒

属性数学的整体概念产生于属性函数的两个个性属性量值系统的有序变化结构组成的函数结构体。体的一体三态,一体三变规律,构成了整体概念的数学生成原器。也就是说,整体的定义包括两个部分,

A、一体三态的全部结构形式,我们称为全体;

B、一体三变的全部变化过程,我们称为总体。

所以,依据属性相对条件下的整体概念,我们归纳为:整体概念是全体与总体的和。全体表达结构三态,总体表达三变过程。

并用六分法,确定了三个相对条件来表达一体三态与一体三变的属性结构与变化关系:

A、体的虚实关系,用实体与虚体的变化表述,

B、体的主从关系,用主体与从体的变化来表述,

C、体的标本关系,用标体用本体的变化来表述。

现在我们用属性数学确定的这个整体概念,来对中西医壁垒现象进行具体系统分析,看看中西医学各自的系统在它们的整体新医学结构中的具体地位,位置,作用及相关关系。

首先,我们依据整体概念,对照中西医两个系统的理论涵盖范畴,分析一下他们在整体中的地位。

西医学,是建立在物质认识基础上的系统科学:器官结构学、组织结构学、细胞结构学,结构清晰,物质结构明确。是一个可以具体量值表达的物质结构实体。但是,其中的属性关系表达则欠缺完整。故称之谓,属性表达的虚体。在虚实体结构关系上,质实而性虚。

中医学则恰恰相反,虽然没有物质结构形式,却通过阴阳五行的生克理论,对属性变化规律作出了完整的表达。故可以称之谓是属性结构实体。但是,欠缺物质结构的表达与量值关系的对应,则又称之为物质结构的虚体。在虚实结构关系上,质虚而性实。

而整体中的主体与从体的结构成变化关系,则是整体概念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一个结构形式与变化过程。它表达了生命过程的核心内容。包括生命中的每一个构成元素相互之间的主导与非主导,控制与非控制,主要与次要,主属与从属,……关系确定的结构形式与变化形式。也就是说,人体中大到器官、组织,小到细胞所有相关主从结构的构成关系与变化关系,都涵盖在主体与从体结构与变化关系之中,显而易见,这是一个随机变化过程。这个随机变化过程,赵致生虽然已经通过属性数学可以作出函数的表述。但是在当前的中西医基础理论概念中,无论是中医心主神,肺主魄,脾主意,肝主魂,肾主志的理论也好,还是西医的神经、意识调节与控制理论也好。距离展示这个理论的全面性,皆属差距其远。

整体概念中的本体与标体认知,对于生命科学来说,生命本体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答案。而西医中的新陈代谢与吐故纳新理论、中医讲的兴衰更替与繁衍轮回理论,也只是大自然的一个普适通理。在医学中使用,缺少医学具体理论支持与本质上的说明。而西医以当前的层次结构,中医以其里表结构的形式来说明标本关系,则都显得过于粗糙。仅仅只是表达了标本的方位概念而已。即原始又简陋。距离整体概念中的主体概念,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分析到这里,我们再看看中西医的壁垒,哪个能称得上是整体医学?那个是建立在整体概念上的整体医学?充其量,一个只能称得上是物质结构医学,一个只能称得上是属性结构医学。哪个也不够资格称为整体医学。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整体概念来认知中西医理论系统的壁垒关系。可以看出,中西医理论系统,都是人类整体医学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距离整体医学差距甚远的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当你看到了整体的时候,才能清晰的区别整体与局部的区别,才能从局部与局部的壁垒中走出来。才能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与方向。看到了整体,就知道应该从壁垒的另外一个局部中吸取什么,应该与另外一个局部共同研究什么。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中西医理论系统的壁垒现象,根本不是什么壁垒,而是它们与整体医学差距的不同点。

中西医壁垒如此,东西方文化壁垒也如此,东西方数学、东西方哲学、东西方社会学、经济学……共同如此。

4、个体化诊疗与健康医学

5、中医的核心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

当前的现代科学对阴阳五行学说并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观点的新解释。尤其是具体使用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科学,也只剩下了中医学一个孤岛学科。想走西医发展的路,等待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产生后再引进到医学中应用的路,显而易见,没有属性科学的综合发展,是行不通的。所以,属性数学研究的先行地位,则在中医整体发展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

在属性数学研究中发现,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国古属性科学阴阳八卦理论的后继发展理论。但是,由于中国天子文化的易经封顶统治地位决定,阴阳五行理论必须限定在阴阳范畴内进行解释。由于九宫学说的失传,阴阳五行理论与阴阳八卦理论之间缺少或者遗失了一个连续后继发展的数学结构形式(如三焦)。

在赵致生的属性数学概论中,称为鼎足三分法、或者鼎足一统法(如三焦观)。也就是说,研究的内容是一分为三,三合而一。而阴阳五行学说,则是研究一个整体的一分为五,五合而一。

正是,中国天子文化的易经封顶统治地位造成的这两个连续后继理论的失传,才使得中医学,几千年如一日,无法产生重大的理论进步与核心理论上的突破。

因为,阴阳五行理论,对人体进行心、肝、脾、肺、肾五体划分后。系统出现了二十对阴阳生克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中医现存理论又没有五合而一的具体归纳法,从而,造成心之阴阳、肝之阴阳、肺之阴阳、脾之阴阳、肾之阴阳,续说无统的混沌状态。

虽然中医在突破易经天子封顶统治地位的限制上,保留下来一些一分为三,三合而一的属性后继理论特色。如三焦论,三部九候辩证法则,三阴三阳六气论……,但是,三分、三合的理论内涵表达尽失,仅仅只能局限在阴阳范畴内作出对应的理解与解释。从而,使阴阳理论更神秘,更天子文化迷信化了。

正因为如此,五分后的心之阴阳、肝之阴阳、肺之阴阳、脾之阴阳、肾之阴阳认知,只能返回了八卦认知的原始,进行里表、虚实、内外的具体属性分析,五分、五合的属性对立统一法则,只剩下了五行生克循环的理论架构。

五分、五合的对立统一法则表达障碍,来源于三分、三合的对立统一法则与阴阳对立统一法则的连续认知后继理论的遗失与欠缺。

也就是说,中国医学发展面临的第一道小河,就是鼎足三分法与鼎足一统法的研究。如何还原中医的三焦论、三部九候、三阴三阳六气论……等具体理论,并链接阴阳五行理论之间的一分为二,一分为五之间的一分为三认知。链接二合而一,三合而一,五合而一的连贯理论发展过程。完备其系统认知的基础理论结构。则中医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有望的问题,而且必然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人类医学的主体。

尤其是中国的十二经络学说,是一个只有用鼎足三分法、鼎足一统法的辩证关系才能表达出它的客观存在。只有通过中国古老的九宫学说才能完整的表达它存在的客观性与整体性。中国中医学的发展不渡过这条河,五行理论只能是一个中国古医学结构的框架,而无法仅仅通过阴阳关系的简单调节,进入具体医疗的实际应用状态。

5、如何开拓属性函数的生理研究之路

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繁衍生息的有序轮回与事物发展的兴衰更替。西方现代医学理论的发展基础是新陈代谢与吐故纳新。看得出,中国的古老文明与现代科学发展上的认知和谐与理论共识。也就是说,中医与西医在基础理论上的基点,具有整体的一致性。那么,在基础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又为什么出现了现代的壁垒现象呢?

概括来说,来自东西方文化的哲学认知差距。也就是说,西方的哲学发展,就其辩证法中对立统一法则的认知水平上来看,还没有完全摆脱一分为二、二合而一的原始线性争论。

而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阴阳八卦辩证认知理论系统,并且产生了其连续后继的一分为三,三合而一,一分为五,五合而一的连续认知系统理论。也可以说,中国的远古文明,要比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观念先进一万年至多不少。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远古文化成果,黄道历法、中医学、古算术、……才能在文化坎坷的历史巨变中艰难的流传到今天。靠的是什么?就是这种先进认知的不可替代性。哲学如此,数学也如此,医学也同样如此。所以,中医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哲学认知问题,是一个数学的具体方法问题。如同摸着石头过河问题一样,需要解决具体方向上的方法问题。

对于中医学科的具体发展如何进行现代科学实验的问题。同样需要一个属性函数的生理研究方法表达。这个函数我们可以称为新陈代谢函数、或者称繁衍生息轮回函数。把繁杂的生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数学函数问题。用属性数学的分析法与归纳法具体解出唯一对应结果、多对应结果之间的相对条件变化规律。方法问题,就会以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程序的方式展现再来了。这就是中国属性数学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医学的精髓。也就是说,如何认知生命过程中的新陈代谢,需要有一个具体的认知方法。解决不了具体方法问题,只能说这只是一个科学的理念或者一种哲学思想。而这种方法的产生,则不能产生于盲目的试验,而是产生于一种属性数学表达的具体程序。

就新陈代谢的具体过程而言,是一个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属性运动与变化的具体程序。而属性运动与变化产生的具体程序,决定了生命物质运动与变化的固有过程。也就是说,生命体中物质的运动变化,一定要与生命体外的同类物质运动变化具有生命程序赋予的特殊性。这就是生命中的物质可以构成生命,而生命外的同类物质为什么没有生命特征的根本区别。而生命特征的千差万别则不仅仅是物质结构的不同,更重要的是生命过程的属性函数所展示的程序过程不同。

中医学中的展示的生命特征理论,应用三焦理论与鼎足三分理论的内容已经有其名而无其实。因为精、气、神三元论,已经再也找不到鼎足三分的基础理论来表述。从当前理论论述的格局来说,没有摆脱阴阳结构论的格局,突出表达了气与血的辩证结构关系,把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为生命过程的主要辩证认知内容。精、气、神的鼎足一统认知已经片瓦皆无。

中医的这种基础理论认知变化,主要来自周易八百年天子文化专治时代的影响。因为周公彖易之后,天下独有易经可以流传。与易经相违的其它科学内容及与易经不同的学术观念与观念,都被禁止流传与流通了。所以,医学的理论则多用易学,而不敢再涉及易经之外的内容。故中国自周之后,也称医学为易医。

易医是把医学从一分为三,一分为五的连续后继属性认知法则中,又倒退回到阴阳理论认知医学的一次天子文化专治的历史特殊时期原因形成的。因为易经形成的天子文化封顶,限定了中医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不能超出易经的范畴,限止了中医继续前进的步伐。虽然后人假黄帝与素女之问而作了黄帝内经,对其易经之外的内容进行了有限的补充。但是,基本上也没有敢于有超越易经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突破。仅仅延用了上古时代的五行格局与三分法产生的一些名词,并没有系统理论的继承。从而使中医的三分内容中的三焦、经络、精气神三元论,五分中的二十生克属性等内容更加神秘化了。竟成为现代科学无法研究的不解之迷。发展中医,就要从这些属性函数的挖掘开始,就要从生理函数的研究开始。先跨越封建帝王文化造成的远古文明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鸿沟。健全属性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中国古老医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6、用鼎足三分法,重新认知精、气、神

中医的基础理论核心,是人的精、气、神三元结构论。它逼近了生命科学的原理。这里的精、气、神,不是特指的一种物质或者一种结构。而是一种泛指的属性特征、生命程序与环节中的具体事物。精,是相对于耗散与集聚属性产生一个综合概念;气,是相对于运动变化属性过程中的盈亏产生的一个属性描述;神,是相对于生命程序系统的总设计、控制与操作。

显而易见,精、气、神的属性三体认知,是属性数学中的一分为三、合三而一的辩证对立统一法则。我们在研究摸着石头过河问题的方法时,引入了一个中国古代着名的算术函数,叫作‘千卒渡漠’,题目:一将率千卒渡七日行程大沙漠,每卒仅能携带三日的食品与水,问,如何过?需要多少天?中国属性数学的这类题目,主要展示的是一个程序设计,解决的是具体的方法问题。所以,摸着石头过河问题的方法问题,可以把它具体的简化为算术问题,来研究其方法。方法一经解决。摸着石头过河就变成了可实现的具体目标。

生命科学的内涵,也同样是一个方法认知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展示的内容是生命过程中所固有的一个设置程序。古代医学原始的称呼已经无法考究了,自易医之后,则称之‘神’。也就是说,神是一个具体程序的表达,而构成这个固有程序设置的内容则是精、气的具体运动变化过程。如以卒代气,以水与食品代精。那么,千卒渡漠问题,可以演义一个生命整体运动变化的最基础结构程序。而这个程序具有无限变化的结构形式与无限多个不同的程序设计与结果。正反映出生命过程中的千差万别。古医学用神表达了精、气在生命运动变化的总体程序中的千变万化。精、气表达了耗散与集聚,盈亏与兴衰等复杂的繁衍过程。也就是说,它可以整体反映生命科学的三个焦点问题。故称三焦。

三焦的属性数学概念是三体属性、属性三体确定的辩证法则,从量值数学角度来说,它可能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沌随机问题。但是,它在属性数学中,却是一个可以通过程序控制与操作的具体算术问题。相对不同的控制程序与操作,只能产生唯一的对应结果。而控制程序的设计则可以有随机变化的无穷多种。也就是说,混沌随机问题,不是量值的随机属性,而是存在控制程序与具体操作的唯一对应。而唯一对应的相对条件,则是产生于唯一结果的控制程序。中医学就是建立在属性科学综合发展基础上的一门实用科学。所以,需要具有自己的属性数学程序控制理论。

赵致生在属性数学概论中讲到了辩证法的连续后继认识形式。讲到了混沌事物可认识的方法。

一分为三、三合而一,是辩证法对立统一法则连续后继认知。在古代有一个着名的属性函数叫作‘三才’是描述天、地、人三体问题的一种结构关系。周公在易经中,把这个问题化解成天地合一,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三合问题。变成了三种具体的思想。由于周公实行了八百年唯独只允许流传易经一书的封建文化专治。鼎足三分法与三足一鼎之合则被易经文化封顶的统治地位所限,‘鼎’文化从而失传了。所以,产生于一分为三,三合而一辩证对立统一法则下的属性科学成果:黄道历法、医学三焦论、经络学说,都变成了远古属性科学的不解之迷。中国人的思维被限定在易经的总原则下。易经则成为至高无上的天书。易经之外的属性科学内容也自然成了封建思想认识之外的反动思想。或者称为非正统思想。中国医学能在这种环境中被保留下来已经是万幸了。

由此可以看出,中医学的发展是一个中国文化系统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一个当代科学进步的大理念问题。因为中医被易经的封建天子文化封顶限止了几千年,接着就是走西学东渐后在中国形成的西学独尊的文化发展主流制约下的中西医结合之路。也就是说,中医学的发展完全没有了属性科学方法上的自我。被封建天子文化易经牵着牛鼻子走了几千年,现代又被西学独尊的当代医学牵着牛鼻子走了几十年。中医面临的急迫问题就是要发展,只有发展中才能获得生存。这正是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理论中的硬道理。摸着石头过河过河,要有具体的‘摸’方法,属性数学通过算术函数可以作出数学上的操作程序方法表达。中医基础理论也涉及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研究方法问题。自然也需要一个具体操作程序的数学方法设计。所以,用三焦属性数学观念,重新认识精、气、神。并用属性数学的函数形式表达出它特有的属性程序可控制性。中医的发展就不再是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ii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