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1-24 01: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时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栗木中学 徐翔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过程 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2.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情感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态度 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价值观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并通过“生活经验——化学实验——科学技术”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1】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投影图片) (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通过学生熟悉的宏观生活现象,引发学生观看,思考,并作出猜想: “花香”、水、学生感悟“宏观的物质可能是由肉眼 糖块可能都是由看不见看不见的微小粒子的更小的东西构成的。 构成的”,并带着(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 困惑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实验,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入的品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验“物质是由我们肉 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红,在水中慢慢的扩散。 继续让学生感知 【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品红可能是由更小的看不见的“品红粒子”构成的,这种粒子还在不停的运动。 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展示图片】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倾听 观看图片,并思考图片所表示的意义——宏观物质确实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环节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料卡片】水分子自述: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问题4】根据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21-26 阅读、分析所给材料,并经过讨论得出下列结论: (1)分子的体积很小;(2)分子的质量也很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演示实验】教材P49“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A烧杯中无变化,说明(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题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 【演示实验】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红墨水。 【问题6】请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能够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色。 2.试管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2)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对比实验的意义。 3.A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B烧杯中的氨分子进入到了A烧杯中。 思考,得出结论: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思考,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液体体积? 思考,总结出:分子之间【问题6】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分子有什么基本特征? 是有间隔的。 观察,发现实验结果“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竟然不是10050mL”。 通过实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并板书】二、分子的基本特征 1.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学生整理,记录。 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条理。 环节三、学以致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请你试着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为什么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3.为什么物质可以由固态→液态→气态? 4.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为什么会上升? 思考,交流表达。 一是进一步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二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i9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