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文化

更新时间:2024-01-14 03: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体味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

文化的内涵。

课前预习

1、从自己对文化生活的感受,说说文化是什么——内涵 2、你是怎样理解文化的内涵的——特征? 3、文化对社会、个人有哪些作用——作用?

自学引导

知识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考点一)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3、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非物质现象)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非自然现象)

(3)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非天生具有)

(4)文化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物质活动、物质载体:书籍、艺术品、历史文物、人们的社会行为等。(非独立存在)

知识点二: 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1、文化的内容

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又包括自

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2、文化的形式(考点二)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静态——产品)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活动)

知识点三: 文化的社会作用(考点三)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3、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课堂探究:

(一)感受文化现象 说一说:

(1)你参加过哪些学校的文化活动?

(2)看看我们的校园存在哪些文化现象(如教室、寝室、校园) (3)我们平陆有哪些著名古代文化?

(4)自己的老家文化有什么特色(饮食、艺术、民俗)? (二)探究文化内涵

试一试:下列属于文化活动或文化现象的有:

A人们在超市购买水果(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B参加人大代表选举。

C参加学校运动会(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D相对论、生物进化论 (三)探究文化特点:

1.思考:教室外的仙人掌花在荒郊野外是不是文化?大同云冈石窟在未雕刻之前是不是文化景观?这说明文化什么特点? 2.情景模拟:

背景:冬日的早晨,寒风凛冽 时间:上午第一节课刚刚开始

活动:二位学生(男女各一人)表演迟到者不同的进门方式,(女学生,轻轻推开门,然后关上,男生重重推开门,若无其事走向自己位子)其他学生观察,点评:谁有文化?

思考:那这个重重地推门且不关的学生是不是就没救了?不是。如果老师和同学提醒他一句话,他回头轻轻关好门。也就是说,人的文化素养是可以改变的,特别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经过大家的提醒,男同学的素养就提高了。 这启示我们如何提高文化素养? 3.思考: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 种观点吗?根据教材说明? 试一试:

2、下列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人所特有的,是人与生俱来的

B.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因为文化只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C.人类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范畴,而精神活动的产品属于其他范畴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四)感受文化力量 说一说:

“让生命充满爱”属于文化的什么形式?它对你有哪些触动?还有哪些文化形式在你成长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 自主检测: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太阳和月亮 B.长江和黄河 C.泰山和黄山 D.长城和故宫

2.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人大代表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3.文化在实践应用中具有多样性,我们所说的文化( ) A是广义的“文化” B是狭义的“文化”

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D是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4.《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这说明( )

A文化是对神的描绘 B文化是神的恩赐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是动物的反映

5.之所以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建设和开展红色旅游实践活动,是因为( )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B某些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C文化场馆建得越多,人的文化素养就会越高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传承发展 6.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

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知识误区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只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2.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而人们游山玩水则属于文化活动 3.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健康成长。 4.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5.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知识补充

1、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非意识形态是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有了世界观,也就会产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评价。

3、文化内涵的理解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概念,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1)“大文化”(广义):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广义的文化与“文明”含义相近); (2)“中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精神文明”)。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小文化”(狭义):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拓展延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i1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