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对口升学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更新时间:2024-06-14 09: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对口升学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说明:

一、本试卷共4页,包括七道大题31道小题,共120分。其中前三道大题(20个小题)为选择题。

二、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所有试题均需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三、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四、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桎梏 沽名 余勇可贾 雇佣劳动 ....

B.马厩 针灸 鸠占鹊巢 咎由自取 ....C.解差 枕藉 心存芥蒂 戒骄戒躁 ....D.枭雄 发酵 响彻云霄 惟妙惟肖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盘缠 撼卫 刻苦自励 仗义直言 B.撮和 作揖 心荒意乱 不辨菽麦 C.干燥 潦草 秋毫无犯 呀呀学语 D.筵席 委曲 推心置腹 星罗棋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 ,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

②现在社会上经常听到老师、家长 孩子“太不听话了”。

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遭受突然打击的人在一段时间内性情会变得异常 ,反复无常。

A.扶持 报怨 乖张 B.扶植 抱怨 乖张 C.扶持 抱怨 乖戾 D.扶植 报怨 乖戾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老百姓的生活幸福与否,跟收入是否有增加、社会是否有保障、社区是否功能健全这三大指标休戚相关。 ....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有些企业可能没有应对经验,但可以向有经验的优秀

企业邯郸学步,从而渡过难关。 ....

D.在这届大学生辩论赛上,南开大学代表队辩手们陈述时振振有词,妙语连珠,....获得了评委的认可和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京津冀地区连续多日雾霾笼罩,不见天日,虽然人们采取了紧闭门窗、取消晨练、戴口罩出行等措施,但医院呼吸道病人仍然扎堆,群众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B.“掘地尽石,凿井无泉”。林县的地方文献——《林县志》上的短短8个字,写出了当地人民求水无果的惨痛记忆。

C.分析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就能知道中国经济发生了何种变化?因为这三者是判断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D.“校园吉尼斯”挑战赛增加了部分亲子活动:筷子夹球、背靠背合作运篮球、两人三足等,这些活动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关部门认为,因过量开采地下水,我国华北地区在多年前就已形成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南水北调仍不能解决水荒现象。

B.美国《预防》杂志刊文指出,年龄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如果每天干家务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他们会更健康。

C.肖复兴认为,如今少数网络作品的走红,依然掩盖不了整体网络文学创作水准和思想含量不高,因此,我们要辨证地看待网络作品的火热现象。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7.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人吃早饭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此后,华夏大部分地区,大都实行早午晚三餐制,利于生活也利于生产。 , , , , , ,一样样精致的茶点,被一双双灵巧的手赋予生命。

①在广州,早餐享受的就是过程,师傅为准备一份点心可能需要忙碌整整三个小时

②现代城市里,早餐的首要需求就是简单快捷 ③天津人最懂得这一点 ④不是所有早餐都以快取胜

⑤尽管一日三餐,几乎成为人类共同的饮食制度,同样的饭食在中国,却变幻出不同的生活节奏,塑造出各异的人生感受

⑥煎饼果子,外柔内脆,鲜香兼备,享受它只需要两分钟

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①②⑥③④ C.⑤②③⑥④① D.②④⑥③①⑤ 8.对下面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湖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1

③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D.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即景寓情,而在于穷形尽相的工致刻画,在

④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A.借代 拟人 比喻 反问 B.借喻 拟人 拟人 反问

C.借喻 比喻 比喻 夸张 D.借代 比喻 拟人 夸张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也擅长诗文,他有“书圣”的美称。

B.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他的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如《背影》《想北平》《荷塘月色》等。

C.儒家经典的“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D.《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当代女作家铁凝的成名作。

10.下列加点词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早.

出暮归 C.范增数目.项王 D.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11.下列各句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

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

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12.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通过对生机盎然的春景的描绘,抒写了作者对钱塘

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

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

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于华丽辞藻的运用。

二、单项选择题Ⅱ(每小题2分,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报道和发表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这就是“键盘依赖症”。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

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

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

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

化之精髓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

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

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

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

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

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不如找

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

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

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

每年的木兰秋围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

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

仅成为一项技能,更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

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

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做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3.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14.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15.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围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不太多,但偶尔也会有所需要。 B.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手书汉字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 C.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使得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生存和生活技能也会更新换代。 D.御牛耕地,烧火做饭等基本技能的逐渐退出也是现代化发展的结果。 三、单项选择题Ⅲ(每小题2分,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劝 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

B.假舆马者 假:借助 .C.而绝江河 绝:断绝 .D.用心躁也 躁:浮躁 .

18.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因之以饥馑 C.以勇气闻于诸侯 D.秦人不暇自哀

19.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 B.于是相如前进缻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20.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即例证法来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可能进步的道理。

B. 文中作者主要论述了后天的学习对人的品性具有决定性意义,强调后天的教育可以改变人。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 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了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四、填空(每空1分,共5分)

21. ,师不必贤于弟子。 22.彤管有炜, 。

23.《雨巷》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派”代表诗人 。 24.诚既勇兮又以武, 。 25.《林黛玉进贾府》选自《 》。 五、应用文写作(共5分)

26.15园林班的李小明生病了,经医生检查确诊为肺炎,医生建议他休息三天,请你以李小明的身份给班主任吴老师写一张请假条。(格式要规范,限200字以内)

六、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7~30题。

守巷者 庄 因

从我的门口通往闹街,是一条长巷。

巷子的前一段,左右对立的是些高级住宅,朱门白墙,煞是美观,经常有几辆小汽车停靠在巷的一边。巷子的后一段,是参差不齐的克难房子,我所住的,便也是其中的一个。

午间,巷内行人不绝,人们像走马灯似的往来于闹区与冷静之间。到了晚上,一切活动都被黑暗所掩蔽,巷子里静得犹如一条无声的河。

我每晚都要经过这条巷子,而时间往往接近午夜了。当我自巷口下了汽车,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震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

我很愿意用这段富有诗意的宁静,去澄清脑子里一天来堆积着的琐碎的片段问题,同时,结构一些对于新事物的思绪。

我放缓了步子走,虽然在我感觉中,这条巷子是很长的,但走过去却非常快。每次转过一个小弯以后,远远的一盏微弱的灯火便像流星般滑落在巷口,这颗星似的灯,体积固然很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

当我每次快走进那个转弯的时候,心里便自问着:“它仍在么?”

然后,我转过弯,承受着希望的欣喜,我的脚步也像有力而加速了,仿佛新的明天已经有这一点光亮,先透露给我。

这盏孤灯的主人,是一个卖馄饨的老人,我说他老,也许并不确实,不过,他确已鬓发斑白。我与他相识,是在一个寒雨凄风的夜晚。

我竖起衣领,向前倾斜着疾行。再也没有往常那种悠闲的想法,只觉得这巷子长的讨厌。风加了细雨,喷洒在身上,有一股刁缓的风溜进衣领,全身像触电似的痉挛起来。忽然一阵竹梆子的声音从前面递过来,我抬头看,一层雨雾散在那灯火的四周,老人笼着手,靠了墙壁坐着。我忽然觉得他是异常孤独的。

坐在面摊旁的长条凳上,热的蒸气扑在脸上,隔着水雾,渗过凄迷的光,看见的是他满脸的皱纹,和一双似乎困倦的眼。

“吃啥?”他问。

于是我们便由一碗牛肉面交谈起来。

“俺在大陆时当过县长,谁知道要来台湾卖面?” 真的,谁会想到来台湾一住十年呢?

我想,谁也料不到自己的生活,那么,处在一个新环境里,便去多多培养自己,料理新生活吧!生活没有绝对的舒适与穷苦,那只是感受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于它单纯肯定而产生的印象。我与他真是素昧平生,相遇他乡,不是奇迹么?

我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我拭过嘴,微笑地望着他。 “你不要看俺头发白了,没关系,俺儿子可大了!”他似乎猜透我心中优越的感觉,于是这样说。

我没有再答他什么,心里忽地充实起来。我想:是的,我们的下一代都大起来了!回家,快了!

雨仍下着,风仍刮着,我站起来向他告别,转身走去,不禁回头又看了看,想,只留下他一人在深夜守着这长巷,是太不该了!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选》)

27.“守巷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3分)

28.在写卖馄饨的老人之前,写长巷、写夜晚归来,有什么作用?(3分)

29.“守巷者”作为这篇散文的题目,有什么象征意蕴?(2分)

30.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守巷者”——一个在大陆当过县长到台湾却卖馄饨的老人的事,来抒发自己的孤寂、落寞之情。

B.“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震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以动衬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

C.“这颗星似的灯??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一句,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灯”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D.“我”吃面时“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表现了在生活的艰难时期“我”因吃一碗面就感到满足的心理。

七、作文(共60分)

3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当我们对偶像的血型、爱好、婚恋等津津乐道,当我们对参加诸如“一站到底”等节目争相奔走……我们是否会因这些琐碎的知识把人生变成了碎片。

鲍鹏山《警惕知识》警示我们:无聊的知识会让人生变得无聊,琐碎的知识会让人格变得琐碎,甚至猥琐。

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中的结论就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经历、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hu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