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330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

更新时间:2023-04-17 06: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330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2)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330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10)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330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20)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330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30)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330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40)

第1 页,共49 页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330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

五套卷(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包过学员内部使用资料。——————————————————————————————————————————一、名词解释

1.实践

【答案】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答案】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兔。

3.矛盾

【答案】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剩余价值率

【答案】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或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工人受到资本家剥夺程度的表现。用公式表示:

剩余价值率一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一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一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第2 页,共49 页

5.矛盾同一性

【答案】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中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那部分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必要产品或必要价值。与“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必要劳动时间主要包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必要劳动时间: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一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分析与综合

【答案】(1)分析是指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构成这一认识对象的基础的部分、本质的方面。

(2)综合是同分析相对应的方法。综合通常被看做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但是综合绝不是把各部分、各组成因素机械地凑合起来或装配在一起,而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本质的方面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分析与综合的实质,就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客观事物的辩证联系和过程在思维中的再现。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也是辩证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

8.经济基础

【答案】经济基础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名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二、简答题

9.简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答案】(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达。

①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生产劳动,所以,语言、意识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②人的自然属性也不是纯粹的本能,无不打上社会的印记,融入了人的社会性,受到人的社

第3 页,共49 页

会属性的制约和规定,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动活动和社会需要而表现出来的。

③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它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阶级性,人“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但是,人的本质都带有阶级性却并非只有阶级性,即使在对立的阶级之间也有着某些共同的社会属性(如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因此,我们在坚持人的本质有阶级J险时,又反对片面地将人的本质只归结为阶级性的简单化倾向。

(2)关于人的本质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中最重要的原理,只有正确地把握它,才能懂得如何从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人出发去正确分析、认识各种社会历史现象,而不致陷入抽象的人性论的迷雾之中。

10.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①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就构成特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将起阻碍作用。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

1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1)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其主要原因在于: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是需要无产阶级长期奋斗的事业,也是需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事业。完成这一伟大的事业,需要在思想、政治和组织方面强有力的领导。

无产阶级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能够结合实际条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党,是能够组织、动员人民群众的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无论任何时期,无产阶级事业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

第4 页,共49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hn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