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28 21: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 (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二、1?“书”的意思________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 本文分

______________ 层,写出各层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

2?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 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

2

(1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___________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_________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 象是 ____________, “藻、荇"是指 __________ ,此句运用了 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X”。

A ?“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

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 ? “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 叫张怀民的人。

C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 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 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1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⑴ 或王命急宣 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哀转久绝 ___________ ⑷四时俱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2

分) 13 .两文都写到了 “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⑶怀民亦未寝( ) ⑵遂至承天寺( ) ⑷相与步于中庭(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①晓雾将歇.()②月色入户.()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__________________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__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3

1.信给谢中书的信

2.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 (1)对偶⑵对偶,借代

4. 三(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5.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1.(1)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

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4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四、参考答案:

(一)1.1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2 ?月色,月光竹柏影比喻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

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

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53 ? A ? vB ? XC ? V D ? V

11 ? (1)或:有时。(1分)(2)奔:飞奔的马。(1分)(3)绝:消失。(1分)(4)俱:全,都。(1分)

12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分)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

13 ?《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1分)《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1分)

4

1.信给谢中书的信

14 ? (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2分)(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2分)

5

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

一处给0.5分)

10.B (2 分)

11.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仙(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6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h6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