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案例与分析

更新时间:2023-06-10 12:0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案例与分析

小学美术《以墨代色》

一、设计思想。

《以墨代色》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彩墨与宣纸的特性,体验彩墨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加深对基本用笔、用墨方法的了解,并运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尝试完成一幅水墨小品画。

2.在开放式的笔墨游戏中体验、感受笔墨变化,学习水墨的画法。

3.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去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

教学难点:笔上水分的多少与不同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观察并比较在生宣纸上作画和在图画纸上作画有什么不同?初步了解宣纸和毛笔的特征。

(二)、运用实物投影创设游戏氛围,集体感知体验

笔墨游戏:

提出活动要求:分四小组合作做一个笔墨游戏。要求先由同学们大胆地在纸上用颜色或用墨画点画线,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画的像个什么,继续添画。其他同学观察笔墨的变化。

教师小结:

1.笔墨真神奇,大家画的凑在一起,用笔用墨不同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说说学生画得多有趣,寥寥几笔一种新的事物就跃然纸上。

[设计思想:游戏创设了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营造出笔墨艺术的情境,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及时地发现笔墨的神奇变化,用笔用墨的不同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感受点线魅力以及彩墨浓淡干湿的变化,运用课件,感受理解完整作品。

1、比较欣赏一组水墨作品。

2、欣赏《吴家作坊》感受点线结合的魅力及彩墨在生宣纸上浓淡干湿变化。

3、欣赏名家作品。

4、欣赏儿童作品,为创作做准备。

[设计思想:感受彩墨作品独特的视觉效果,拓宽学生视野。美术教学是视觉艺术,一张完整的中国画应具备的韵味只有通过视觉感官才会有感触。在教学中通过使用课件欣赏吴冠中经典的作品,不仅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画具备那些韵味,而且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浓郁的艺术氛围。学生在感受、理解作品的同时会自发地发掘其人文内涵,从而深刻地感受到一种人文精神。]

(四)、用音乐创设创作氛围,学生进行练习。

1.提出创作要求:完成一件作品,起一个名字。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2.学生进行创作,体验笔墨情趣播放节奏舒缓、优美的乐曲,创设创作氛围。

[设计思想:优美的乐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首合适的乐曲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和表现欲望。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陶,绘画表现时才会把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表现出来。]

(五)、总结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学生作品评价,还将学习内容延伸。

教师:有的同学可能画得不是很理想,这没关系。国画必须要有很多很多年的功夫,不然掌握不好笔墨效果。有位画家曾说过“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这就是说同学们要更多、更好地练习,才会用笔墨的韵味表现自己的情绪。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又回到生活中。

五、教学案例分析:

国画课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技能、技法的讲授。小学生上国画课,不能作为专业化的技术训练,更不能用成人化的一套技巧去要求学生,以免扼杀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针对这节国画课,我的方法是体验式学习。体现在学习环境的设计上。如课堂开始笔墨游戏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游戏是围绕知识点展开的。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笔墨浓淡的变化,以及中锋、侧锋的使用。体验到国画是如何用笔、用墨、用色的。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学习,教学过程非常自然,整个学习过程是师生在互动式的情境下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愉悦的,在其中也解决了这节课的知识点。

这节课的另外一个知识点是画面情趣的表达。教师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让学生看大量的名家作品。学生在欣赏、理解的同时感受一幅中国画应该具有的韵味,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人文精神,从中发掘人文内涵。经典的作品为学生构建了浓郁的艺术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堂结束时,学生受到教师的启发和鼓励,并且进行课外延伸。在美术课中渗透文化的熏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愿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h5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