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叉夹具设计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4-04-30 14: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青海大学机械系课程设计任务书 ............................. 2 1.加工零件的介绍 ......................................... 5 1.1被加工零件 ........................................ 5 1.2加工零件的介绍 ..................................... 5 2.定位方案的选择 ......................................... 6 2.1工艺过程分析....................................... 6 2.2确定夹具类型....................................... 7 2.3拟定定位方案和选择定位元件 ......................... 7 2.3.1拟定定位方案 .................................. 7 2.3.2选择定位元件 .................................. 7 2.3.3定位误差的计算 ................................ 8 3.夹紧方案的选择 ......................................... 9 3.1确定夹紧方案....................................... 9 3.2夹紧力的估算....................................... 9 4.夹具的结构设计 ........................................ 12 5.夹具的使用说明 ........................................ 12 6.设计小结 .............................................. 13 参考文献 ................................................ 14

1 / 14

青海大学机械系课程设计

任 务 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设计题目:拨叉零件夹具设计

——在铣床上铣削长端反端面卡具 教研室:机制教研室 指导教师:郭崇善 指导班级:机制2007 指导人数:35

设计时间:2010年7月5日

—2010年7月16日

青海大学机械系 印

2 / 14

青海大学机械系机制2007级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课程设计题目:拨叉零件夹具设计 2.指导教师:郭崇善 3.课程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比较、归纳、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查阅和搜集资料、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3)通过对拨叉零件夹具设计,使学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

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掌握编制技术文件的方法与步骤。 4.给定条件和基本数据 4.1给定条件:

(1)详见拨叉1、拨叉2零件图。

(2)拨叉零件材料QT40-17,毛坯为精铸件,生产批量为2000件/年

4.2基本数据:详见拨叉1、拨叉2零件图。 5.具体设计要求 拨叉1工艺过程为:

(1)在铣床上铣削Φ24H7孔长端端面 (2)在铣床上铣削Φ24H7孔短端端面 (3)在钻床上钻削Φ24H7孔 (4)在铣床上铣削小台阶面 (5)在铣床上铣削大台阶面 (6)在铣床上铣削R25弧形面 (7)在铣床上铣削R25弧形端面

(8)在钻床上钻削M8-6H螺纹底孔并攻螺纹 拨叉2工艺过程为:

(1)在铣床上铣削长端端面 (2)在铣床上铣削长端反端面 (3)在铣床上铣削短端端面 (4)在钻床上钻削Φ10H7孔

(5)在钻床上钻削Φ12H8、Φ25H8

针对以上工序,以2~3人为一小组,学生应该翻阅和查找相关

3 / 14

设计手册和资料,确定夹具设计方案,,每人设计一套完整的夹具工作图。

6.学生分工

第一组课题:拨叉1在铣床上铣削Φ24H7孔长端端面夹具 第二组课题:拨叉1在铣床上铣削Φ24H7孔短端端面夹具 第三组课题:拨叉1在钻床上钻削Φ24H7孔夹具 第四组课题: 拨叉1在铣床上铣削小台阶面夹具 第五组课题: 拨叉1在铣床上铣削大台阶面夹具 第六组课题: 拨叉1在铣床上铣削R25弧形面夹具 第七组课题: 拨叉1在铣床上铣削R25弧形端面夹具

第八组课题: 拨叉1在钻床上钻削M8-6H螺纹底孔并攻螺纹夹具 第九组课题:拨叉2在铣床上铣削长端端面夹具 第十组课题:拨叉2在铣床上铣削长端反端面夹具 第十一组课题:拨叉2在铣床上铣削短端端面夹具 第十二组课题: 拨叉2在钻床上钻削Φ10H8孔夹具

第十三组课题: 拨叉2在钻床上钻削Φ12H7、Φ25H7孔夹具 7.完成期限

2周,2010年7月5日--7月16日

4 / 14

1.加工零件的介绍

1.1被加工零件(拨叉2)零件图,如图1所示:

图1

1.2加工零件的介绍:

拨叉零件是机床变速箱里用于拨动齿轮的零件,要求对齿轮拨位准确,因此有一定的加工精度要求。又由于拨叉零件的形状不是很规范,因此在机床上使用通用夹具难于加工,故需设计专用夹具。拨叉类零件主要加工平面和孔。

该拨叉零件材料QT40-17,毛坯为精铸件,生产批量为2000件/年。

5 / 14

2.1工艺过程分析:

2.定位方案的选择

拨叉2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为: (1)在铣床上铣削长端端面 (2)在铣床上铣削长端反端面 (3)在铣床上铣削短端端面 (4)在钻床上钻削Φ10H7孔 (5)在钻床上钻削Φ12H8、Φ25H8孔

本次设计的夹具——铣削长端反端面夹具,属铣床夹具。长端反端面铣削夹具用于第二道工序,即铣削长端反端面,如图2所示:

图2

经分析可知,在本工序之前已加工好的表面为长端端面。

??0A2,本工序需要保证的尺寸为A1?28?0.3mm,加工之前的尺寸为??0加工余量为?A。实际上除了保证A1?28?0.3mm外,还隐含应保证长端

端面与反端面的平行度要求,只不过该平行度要求控制在A1尺寸范围

6 / 14

内。

本工序使用普通立式铣床铣削,刀具为盘状铣刀。 2.2确定夹具类型:

本工序为铣削长端反端面,除了保证尺寸公差外,为便于后续工序的加工,还应保证与底面即长端端面的平行度误差。因此采用普通铣床夹具即可。

2.3拟定定位方案和选择定位元件: 2.3.1拟定定位方案:

以右图所示坐标系为例,为铣削长端反端面,在图2中,应限制工件的三个自由度,分别是Z轴方向的线性自由度和绕X、Y轴的旋转自由度,工件其余的自由度可限制,也

可不限制,但在限制时,形成过定位,要考虑这个过定位是否影响加工或装卡。考虑到前一个工序已加工完成,并保证他们的精度要求,选择以长端端面为第一基准面,即可限制工件的三个自由度。但是该定位基准面在X方向太小,定位不太稳定,所以再选择工件的侧面为定位基准,限制工件的三个自由度。实际限制了工件的五个自由度,即:X、Y、Z三个方向的线性自由度和绕X、Y的旋转自由度。 2.3.2选择定位元件:

以底面为第一定位基准面,在底面放置两个固定支撑钉来限制工Z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以及绕X轴的旋转自由度;侧面为第二定位基准面,由于要限制工件绕Y轴的旋转自由度,并且考虑到工件为圆柱

7 / 14

型,选择一个V型块为定位元件,实际限制5个自由度即X、Y、Z轴方向的线性自由度和绕X,Y轴的旋转自由度;考虑到侧面还需加夹紧装置,将V型块改成活动的,由活动V型块的特性,相当于释放了Y轴方向的线性自由度;这样实际限制了工件X,Z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绕X,Y轴的转动自由度;定位方案能够保证加工尺寸精度和上下端面的平行度要求。

同样的方法,在长端小头部分也加一个V型块,这样有两个V型块分别在工件的两端,可以限制工件绕Z轴的旋转自由度,以利于减少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窜动,也有利于减小夹紧力。 2.3.3定位误差的计算:

本工序的定位误差主要以两支撑钉的定位误差为主,V型块主要起辅助作用,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1)基准不重合误差为0; (2)两支撑钉引起的误差:

两支撑钉可以认为是一个平面,所以两支撑钉引起的误差就是平面产生的位移误差,该误差由加工平面时的精度决定,一般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总误差也很小,定位误差显然在工件允许误差的范围内,所以加工精度足以保证。

13 8 / 14

3.夹紧方案的选择

3.1确定夹紧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在上图中,丝杠左端为左旋,右端为右旋,通过转动丝杠,可以使丝杠上的两个滑块产生相对运动,从而滑块上的斜面对压紧杠杆施加作用力,使工件达到夹紧的作用。当丝杠反向转动时可以将工件松开。

3.2夹紧力的估算:

通常,由于切削力本身是估算的,工件与支承件间的摩擦因数也是近似的,因此夹紧力也是粗略估算的。在计算夹紧力时,将夹具和工件看作一个刚性系统,以切削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处于最不利于夹紧时的状况为工件受力状况,根据切削力、夹紧力(大工件还应考虑重力,运动速度较大时应考虑惯性力),以及夹紧机构具体尺寸,

9 / 14

列出工件的静力平衡方程式,求出理论夹紧力,再乘以安全系数,作为实际所需夹紧力。

安全系数一般可取S?2?3,或按下式计算:

S?S1S2S3S4

式中

S1— 一般安全系数,考虑工件材料性质及余量不均匀等引起切

削力

变化,S1?1.5?2;

S2— 加工性质系数,粗加工S2=1.2,精加工 S2?1; S3— 刀具钝化系数,S3?1.1?1.3;

S4— 断续切削系数,继续切削时S4?1.2,连续切削时S4?1。

工件与支承元件之间的摩擦因数,以及工件与夹紧元件间的摩擦因数,可由支承表面特点决定。该夹具支承表面为光滑表面,摩擦因数?取0.15~ 0.25。

该夹具设计时依次取S1?2、S2?1、S3?1.2、S4?1,则

S?S1S2S3S4?2?1?1.2?1?2.4

取最不利于切削时的压紧力为F,切削力为FA,又,??0.25,此时压紧力在工件上产生的摩擦力刚好克服切削力,即

?F?FA,得F?F?FA?

10 / 14

图4

由上图4可根据杠杆原理得:

80F1?40F ,即 F1?111FA1FAF?F????2FA 222?20.25

图5

又?F1是由丝杠的旋转,并带动滑块作用在压紧杠杆上的一个力,并

知丝杠的直径为D?20mm ,螺距为5mm ,单头,导程角为?。

?由上图5可得:tan??55??0.08 ?D3.14?20 11 / 14

并得:F2?F1?tan??2FA?tan??0.16FA

所以,为使工件夹紧,必须要施加一个转矩T以产生F2,但是考虑到安全,则再乘以安全系数即可,设切削力为FA?40N,得: 夹紧力矩 T?0.02?0.16SFA?0.02?0.16?2.4?600?4.6N/m

4.夹具的结构设计

考虑到工件要在立式铣床上加工,所设计的夹具最后要在铣床上一起夹紧,因此在保证加工要求的基础上,夹具必须尽可能简单,结构紧凑,装拆工件容易,操作方便。底面通过支撑钉将工件定位在夹具体上,并在工件下面的肋板上用四个压紧杠杆将工件固定在夹具体上;调节左边的辅助压紧装置,消除工件与夹具的间隙,再通过转动丝杠由压紧杠杆将工件夹紧,并一起固定在支撑板上,并在工件的加工面要留退刀间隙。由于工件的生产批量不大,可以不设置对刀装置。

5.夹具的使用说明

本工序是要加工长端反端面,因此在装载工件时,应将工件短端端面朝上放置,然后通过活动V型块来调节定位,消除间隙,旋转丝杠将工件压紧;再进一步旋紧活动V型块,推动V型块直至无间隙为止;在夹紧时应当注意,夹紧力不要太大,以免工件产生变形,工件不能移动为准。

12 / 14

6.设计小结

这次课程设计为期两周,在郭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和自己查阅相关设计手册的情况下,我按照计划完成了设计任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锻炼了我参与实际生产的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完这个课程设计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13 / 14

参考文献

[1]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 机械制图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2] 冯辛安.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 [3]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 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7月。

[4]崇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2月。

14 /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gn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