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18-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4-03-12 23: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南省永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命题人:唐 悟(道县一中) 廖志华(永州一中) 张秀华(双牌二中) 审题人:唐柏青(永州市教科院)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共21道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2.考生务必将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 后只交答题卡。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D-2 C-12 O-16 Na-23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 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B. 严禁排放未经处理的有毒工业废水 C.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 D. 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答案】C

【解析】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节省大量的能源,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A正确;B.工业废水任意排放造成水资源污染,严禁排放未经处理的有毒工业废水,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B正确;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一次性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故措施不合理,故C错误;D.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D正确;故选C。 2. 由德、法、英及波兰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通过试验获得了6个罕见的子数是

A. 19 B. 26 C. 30 D. 45 【答案】A

45

【解析】26Fe的中子数是45-26=19,故选A。

原子,则该原子的中

3.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与下图相符的是

A. 高温煅烧石灰石 B. 氧化钙与水反应 C. 氢气还原氧化铜

D. Ba(OH)2·8H2O晶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 【答案】B

【解析】根据图像,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A. 高温煅烧石灰石,是一个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错误;B. 氧化钙与水反应是一个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B正8H2O晶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是一个吸确;C. 氢气还原氧化铜,属于吸热反应,故C错误;D. Ba(OH)2·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

4. 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 油脂 B. 葡萄糖 C. 淀粉 D. 蛋白质 【答案】B

A.油脂属于酯,【解析】可以发生酯的水解反应;B.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 淀粉 是多糖,可以发生糖的水解反应;D.蛋白质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最终成为氨基酸。故选B。

点睛: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卤代烃、酯类、糖类、肽、盐等。

5.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A. H2O B. CO2 C. KOH D. MgCl2

【答案】D

【解析】A.水分子中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C.氢氧化钾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氯化镁中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判断,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来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D,注意氯化镁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 6. 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 氮气的电子:

C. 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答案】C

D. 蔗糖的分子式:C6H12O6

【解析】A. 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CH2=CH2,故A错误;B. 氮气分子中每个氮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

,故B错误;C. 硅为14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故C正确;

D. 蔗糖是二糖,分子式:C12H22O11,故D错误;故选C。 7. 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

A. 热稳定性:HCl>HBr B. 沸点:H2O>H2S C. 碱性:Ca(OH)2>Mg(OH)2 D. 酸性:H3PO4>H2SO4 【答案】D

【解析】A.由于同一主族的非金属性从上而下逐渐减弱,故即热稳定性:HCl>HBr,故A正确;B.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的沸点高于不能形成氢键的,故沸点:H2O>H2S,故B正确;C.同一主族的金属性从上而下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碱性逐渐增强,碱性:Ca(OH)2>Mg(OH)2,故C正确;D.同H3PO4<H2SO4,周期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则酸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D。 8. 如图,将铁棒和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电子从碳棒经导线流向铁棒 B. 铁棒是负极,碳棒是正极 C. 电池反应为:Fe+2H+=Fe2++H2↑ D. 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c(H+)减小 【答案】A

【解析】将铁棒和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其中铁为负极,碳为正极。A. 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应该从铁棒经导线流向碳棒,故A错误;B. 铁棒是负极,碳棒是正极,故B正

+2+

确;C. 铁与硫酸反应,电池总反应为:Fe+2H=Fe+H2↑,故C正确;D. 碳棒上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得+

到电子放出氢气,溶液c(H)减小,故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分析判断,电极判断,电极名称,电极反应是解题关键。本题中铁为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碳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9. 下列措施是为了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合成氨的反应中,选择“触媒”作催化剂 B. 保存浓硝酸时,通常用棕色瓶并放在阴凉处 C. 在试管中进行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稍微加热

D. 用纯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答案】B

【解析】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故A错误;B.棕色试剂瓶能吸收光,且升高温度,促进浓硝酸分解,所以用棕色试剂瓶并放在阴凉处来保存浓硝酸,目的是降低反应速率,故B正确;C.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加快反应速率,故C错误;D.用纯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会构成Cu、Zn原电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明确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

10. 阿托酸是一种常用的医药中间体,其结构如右下图所示。下列关于阿托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9H10O2

B. 能发生取代、加聚、氧化等反应 C. 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

D. 1 mol阿托酸最多能和5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B

【解析】A.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式为C9H8O2,故A错误;B.阿托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能够发生取C.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故B正确;阿托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D.分子中只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1mol阿托酸最多能和1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注意体会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明确烯烃、酸的性质即可解答。本题中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含有羧基,可发生中和、取代反

应。

1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0 g D216O中所含中子数为5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乙烷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为7NA C. 7.8g Na2O2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目为0.4NA

D. 密闭容器中,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的分子数一定大于2NA 【答案】C

16

【解析】A. 10 g D2O的物质的量为

=0.5mol,含有中子0.5mol×10=5mol,所含中子数为5NA,故A

=7mol,所含共价键数

正确;B. 标准状况下,22.4 L乙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共价键1mol×目为7NA,故B正确;C. 7.8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

=0.1mol,含有0.1mol阴离子和0.2mol阳离子,所

D.氮气与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密闭容器中,1 mol N2和3 mol H2含阴、阳离子总数目为0.3NA,故C错误;充分反应后,减少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少于2mol,剩余气体大于2mol,故D正确;故选C。 12. 在海带提取碘的实验中,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海带提碘实验中,首先应在坩埚中灼烧海带,海带灰中含有碘化钾等物质,溶于水,浸泡过滤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溶液,加入硫酸和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然后加入石油醚发生萃取,将萃取液敞口挥发,得到碘,涉及的操作有灼烧、溶解、过滤、萃取、分液等,不会用到的装置是D,故选D。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之间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 第I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II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C. 短周期中,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D. 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还原性越强,对应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弱 【答案】D

【解析】A.非金属元素之间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硝酸铵等铵盐,故A错误;B.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不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如Li比Ca、Ba等金属的金属性弱,故B错误;C.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小于阴离子半径,故C错误;D.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弱,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强,对应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弱,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把握比较物质性质的角度。本题的易错点为D,注意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 14.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不相符的是 操作和现象 将一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A 烧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石蜡油加强热生B 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向盛有Na2CO3固体的锥形瓶中滴加稀盐C 酸,产生无色气体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D 时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水、乙醇都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根据生成氢气的剧烈程度可以比较得出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故A正确;B.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石蜡油加强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证明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故B正确;C. 向盛有Na2CO3固体的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盐酸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

蔗糖未水解 碳元素 不能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 中的氢原子活泼 结论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强于碳元素,故C正确;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需要首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催化剂——硫酸,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才能检验蔗糖是否水解,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性质、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等知识,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 15. 有aW、bX、cY、dZ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最外层电子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W元素的单质常温下是气体 B. X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 C. Y元素的单质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 D. 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答案】C

,且W、X、Y的最外层电子数总和大于Z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明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解答本题可以采用假设的方法进行解答,再用“W、X、Y的最外层电子数总和大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验证。 16. MO2受热分解为+ 4和+ 2价的混合氧化物,+ 4价的M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l2,将1mol MO2加热分解得到O2,再向残余固体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得到Cl2,所得 O2和Cl2物质的量之比为3 : 2,则残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A. M3O4、MO 1 : 1 B. MO2、MO 3 : 1 C. M3O4、MO2 2 : 1 D. MO2、MO 1 : 4 【答案】A

【解析】MO2受热分解得到氧气和铅的氧化物的混合物(M为+4、+2价),该混合物再与盐酸作用时,+4价M还原为+2价,Cl-被氧化为Cl2,此时得到溶液为MCl2溶液,利用“电子转移守恒”知1molMO2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共转移电子为1mol×(4-2)=2mol,设该过程得到O2的物质的量为3xmol,则Cl2的物质的量为2xmol,利用电子转移守恒有:3x×4+2x×2=2,解得x=0.125,故1mol MO2在受热分解过程中产生O2为

0.125mol×3=0.375mol,利用原子守恒可知受热后的剩余固体中n(O)=2mol-0.375mol×2=1.25mol,所以剩余固体中n(M):n(O)=1mol:1.25mol=4:5。A.当M3O4与M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n(M):n(O)=(3×1+1):(4×1+1)=4:5,故A正确;B.当MO2和M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n(M):n(O)=(1×3+1):(2×3+1)=4:7,故B错误;C.当M3O4和M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n(M):n(O)=(1+2×3):(1×2+2×4)=7:10,故C错误;D.当MO2和M0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n(M):n(O)=(1+4):(1×2+1×4)=1:2,故D错误;故选A。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

17.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化学用语回答:

(1)②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

(2)比较元素③和⑦的原子半径大小:③_____⑦(填“>”或“<”)。 (3)绘出元素⑤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①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将该氢化物通入④和⑥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F (2). < (3). 略 (4).

(5). 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N元素,②为F元素,③为Na元素,④为Al元素,⑤为S元素,⑥为Cl元素,⑦为K元素。 (1)②的元素符号为F,故答案为:F;

(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③和⑦的原子半径大小:③<⑦,故答案为:<; (3)元素⑤为S元素,为16号元素,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学+

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18. 如图所示的过程是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研究热点。人们把通过人工光化学手段合成燃料的过程叫做人工光合作用。

(1)在上图构想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__能。

(2)人工光合作用的途径之一就是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将CO2和H2O转化为CH3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g)+4H2O(g)

2CH3OH(g)+3O2(g)。

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测得n(CH3OH)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n(CH3OH)/mol

0.000 0.040 0.070 0.090 0.100 0.100 0.100 ①用CH3OH表示0~3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

v正(H2O)=2v逆(CO2)

b.n(CH3OH) :n(O2)=2 :3 c.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3)用人工光合作用得到的甲醇、氧气和稀硫酸制作燃料电池,则甲醇应通入该燃料电池的____极(填“正”或“负”),通入氧气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1-1+ -

【答案】 (1). 热 (2). 0.015mol·L·min (3). ad (4). 负 (5). O2 + 4H+ 4e= 2H2O

【解析】(1)由据图可知,太阳能首先转化为化学能,其次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答案为:热; (2)①用CH3OH表示0~3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L-1·min-1; 为:0.015mol·

②a.v正(H2O)=2v逆(CO2)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b.n(CH3OH) :n(O2)=2 :3,c.容不能说明物质的量是否变化,因此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错误;器的体积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错误;d.该反应属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的反应,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正确;故选ad;

(3)甲醇、氧气和稀硫酸制作燃料电池,甲醇应通入该燃料电池的负极,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CH3OH+8OH--6e-═CO32-+6H2O;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 + 4H+ + 4e- = 2H2O,故答案为:

+ -

负;O2 + 4H+ 4e= 2H2O。

=

=0.015mol·L-1·min-1,故答案

19. 下表是A、B、C、D四种常见有机物的相关信息。 有机物A 有机物B 有机物C 有机物D ①由C、H两种元素①可用于果实催熟 组成 ②比例模型为 ②球棍模型为 ①生活中常见的液态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与有机物A相同 ②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反应 ①相对分子质量比有机物C大14 ②能由有机物C氧化生成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有机物A、B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A、B均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A、B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c.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d.A、B分子均含有官能团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

(3)写出有机物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C与有机物D反应能生成具有水果香味的物质E,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次实验中,以5.0gD为原料,制得4.4gE,则D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2H4 (2). b (3). CH3OCH3 (4).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5). 60%

【解析】根据图示以及相关信息,A用于果实催熟,比例模型为

,则A为乙烯;B由C、H两种元

素组成,球棍模型为,B为苯;C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反应,是生活中常见的液态有

D可以由乙醇氧化生成,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为2,C为乙醇;相对分子质量比有机物C大14,D为乙酸。 (1)A为乙烯,分子式为,故答案为:C2H4;

(2)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错误;b.乙烯和苯均为平面分子,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故b正确;c.乙烯和苯的最简式不同,等质量的乙烯和苯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同,故c错误;d.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但能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故选b;

(3)乙醇的同分异构体为二甲醚,结构简式为CH3OCH3,故答案为:CH3OCH3;

(4)在一定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能生成具有水果香味的物质乙酸乙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5.0g乙酸的物质的量为

= mol,4.4g乙酸

乙酯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乙酸的转化率为×100%=60%,故答案为: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60%。

20.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Na+、Mg2+、Cl-、Br-等化学资源。将海水淡化与浓缩海水结合是综合利用海水资源的途径之一。以浓缩海水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可以提取Mg、Br2等产品。 (1)如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示意图。

淡化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而海水中其他分子和离子均不能通过。加压后,左侧淡水中增加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B冶炼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吹出法是用于工业规模海水提溴的常用方法,其中一种工艺是以预先经过酸化的浓缩海水为原料,通过以下步骤提取溴:

步骤一:用氯气置换溴离子使之成为单质溴;

步骤二: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SO2发生作用转化成氢溴酸; 步骤三:用氯气将氢溴酸氧化得到产品溴。

①步骤一和步骤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过滤 (3). MgCl2(熔融) 均可得分) (5). Br2 + SO2 + 2H2O = 2HBr + H2SO4

【解析】(1)由图示知,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到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故尽管左侧海水中的离子个数不变,溶质的质量不变,但水分子却在增大,溶剂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增大,因此浓度会越来越小,即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选b;

(2)①在海水中加入石灰水,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因此操作a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②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冶炼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熔融)

Mg + Cl2↑;

Mg + Cl2↑,故答案为:MgCl2(熔融)

Mg + Cl2↑ (4). 富集溴(其他合理答案

(3)①步骤一用氯气置换溴离子使之成为单质溴、步骤二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SO2发生作用转化成氢溴酸,目的是富集溴,故答案为:富集溴;

②步骤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 + SO2 + 2H2O = 2HBr + H2SO4,故答案为:Br2 + SO2 + 2H2O = 2HBr + H2SO4。

21. 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根据设计要求回答:

(1)在B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光照,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 写出置换出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KI粉末,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装置用于吸收HCl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该装置还不完善,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主要成分 可能有______(填编号)。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l3 e.CCl4

(5)其他条件均不变,若去掉A装置,则D中所得盐酸的浓度将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你认为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H4 +2 Cl2

C +4HCl (2). 吸收未反应的Cl2 (3). 防止倒吸 (4). ab (5).

变小 (6). CH4和Cl2混合不均导致反应不充分或生成的HCl结合水蒸气形成液滴残留在硬质玻璃管中(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解析】(1)甲烷与氯气在强光下反应生成碳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CH4+2Cl2CH4+2Cl2

C+4HCl;

C+4HCl;故答案为:

(2)氯气具有氧化性,KI中-1价的碘能被氯气氧化,产物为氯化钾固体和碘单质,所以,D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KI粉末,能吸收过量的氯气,故答案为:吸收过量的氯气;

(3)装置中最后剩余的氯化氢气体需要吸收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氯化氢易溶于水需要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4)反应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均是油状的液体,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还可能有过量的甲烷,故答案为: ab;

(5)其他条件均不变,若去掉A装置,CH4和Cl2混合不均导致反应不充分或生成的HCl结合水蒸气形成液滴残留在硬质玻璃管中,则D中所得盐酸的浓度将变小,故答案为:变小;CH4和Cl2混合不均导致反应不充分或生成的HCl结合水蒸气形成液滴残留在硬质玻璃管中。

点睛:本题考查氯气的制备以及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熟悉氯气的制备原理和性质,熟悉甲烷的取代反应是解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1)和(5),注意把握题给信息,注意把握产物的判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gk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