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知识点汇总(全) - 山农大·胡

更新时间:2023-10-04 07: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畜共患病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人畜共患病的概念

1、人畜共患病(zoonosis):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 考2、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

(1)按病原体种类进行分类,可分为由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2)按病原的生活史分类(这种分类的优点是有利于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制定防治措施),分类:①直接传播性人畜共患病;②周生性人畜共患病(又称为循环传播性人畜共患病),常见的有猪绦虫病和牛绦虫病;③后生性人畜共患病(又称为媒介传播性人畜共患病)④腐生性人畜共患病(又称为腐物传播性人畜共患病);

(3)按病原储存宿主的性质分类:①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又称兽源性人畜共患病);②人源性人畜共患病;③双(互)源性人畜共患病(又称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④真性人畜共患病。 3、人畜共患病多数表现为隐性,亚临床或慢性轻型。 多数人畜共患病,人是其终端宿主。

4、人畜共患病包括:人畜共患传染病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除病原不同外,有很多相似性,如传染性、流行性、群发性。 5、什么是后生性人畜共患病?

后生性人畜共患病又称为媒介传播性人畜共患病。此类病的病原体在其生活史中需要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共同参与,即在无脊椎动物体内繁殖完成一定的发育史,经过一个潜伏期后才能传到另一脊椎动物宿主,其主要感染途径为皮肤。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巴西焦虫病和丝虫病等。

6、真性人畜共患病是什么?

真性人畜共患病是指病原体的生活史(多见于寄生虫病)需在人和动物体内连续进行,缺一不可(如猪绦虫病和牛绦虫病)

第二章 第一节 狂犬病

7、狂犬病(人畜共患病rabies) 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多种动物和人的一种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临诊以家畜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死亡为特征。 8、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可防、可控、不可治,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 考○9、预防: (1)平时预防 \管、免、灭\①搞好动物管理,对家中饲养的犬、猫应登记挂牌。

②控制和消灭传染源。消灭野犬、捕杀狼、狐等对人类有害的野生动物。 ③在流行区对家养犬、猫应严格控制并普遍接种疫苗。 (2)被疯狗咬伤后的处理 ①人或家畜被咬伤后,首先尽快妥善处理伤口尽可能使伤口出血,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伤口,再用75%的酒精消毒。 ②条件允许时,可应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绕伤口做浸润注射,局部处理愈早愈好。

③被咬伤的人或动物还应注射狂犬病疫苗,如咬伤严重,在接种疫苗的同时,应注射免疫血清,联合使用抗血清和疫苗,是目前人类防治狂犬病的最好方法。

第二节 痘病毒

10、三大瘟疫?鼠疫、天花、流感;(天花不是人畜共患病,因其只至感染人)。 11、痘病毒长期进化后有明显的宿主选择性(每种动物都有其相应的痘病毒)。 12、痘病毒感染后以细胞免疫为主。

1 / 8

13、最大的病毒是痘病毒(最新研究到的和细菌差不多)。

14、猴痘(又称猴天花)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中非和西非热带雨林的罕见的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发热和全身不适,伴以皮肤出诊。

15、猴痘的防治:①对进口动物实施检疫,对宠物加强卫生防疫管理;②发现病患动物立即捕杀并焚烧其尸体,对人早期采取措施;③使用天花疫苗预防人类猴痘,保护易感人群。

具体防治:①避免接触任何疑似有病的土拨鼠或冈比亚巨鼠;②在接触土拨鼠、冈比亚巨鼠或其它任何有病动物后都要彻底洗手;③暴露或密切接触、医疗护理、调查追踪确诊疑似病例或病畜者应接种天花疫苗;④防止病毒传入:对来自非洲和美国所有的啮齿类动物施行禁运;⑤暴露后接种疫苗;医疗费方面尚无资料,暴露前接种有效。

16、在正痘病毒家族中只有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痘苗病毒和猴痘病毒四种可以引起人类感染。 17、人痘病毒是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的动物源性病毒。 18、潜伏期为10~14d,通常为12d。

传染源:被猴痘病毒感染的动物(如宠物土拨鼠)和人群。

第三节 禽流感

10、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如何预防人类禽流感?(1)管理传染源,严格封锁疫区。疫点周围三公里内,封杀病禽;疫点周围五公里内,对禽类进行强制性免疫接种;对于疫区环境,尤其是禽舍,要进行彻底消毒,限制活禽在地区或国家间的流动和运输。(2)切断传播途径。发生疫情时,尽量减少与禽类接触,接触病禽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隔离服,戴口罩,接触病禽后应立即洗手,并记得戴护目镜和橡胶手套。(3)保护易感人群。注意个人卫生,注意饮食营养,注意饮食平衡,注意身体锻炼,注意室内通风,注意休息,提高身体素质。 11、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有:H3N1、H7N7、H9N2。

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发热、流感样症状,小儿和老人易并发肺炎。 12、禽流感根据其致病性分为三类:非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H5N1属高致病性) 1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呼吸道传播为主

潜伏期:1~3d 临床特点:急性起病,发热39℃以上。 主要危险因素:感染的病毒亚型、H5N1亚型、老年病例,有慢性病者、学龄前儿童。 14、禽流感为禽畜人共患传染病。 15、H7N9流感特点:(1)禽病首见人间;(2)感染源未明;(3)尚未证实人传人的特点;(4)流感变异快,新致病血清亚型将会不断被发现。 第四节 疯牛病

16、牛海绵状脑病——人类自己制造的疾病。 特点:(1)朊病毒,一般杀菌方式无法彻底去除;(2)不可逆的间接性发展;(3)病原为正常蛋白变异而来。 临床表现:三觉过敏,运动障碍。 考○17、什么是疯牛病?疯牛病全称为“牛海绵状脑病”(BEC),是一种发生在牛身上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病变,与脑组织中异常普里昂病毒蛋白有关,这种疾病与感染反刍类动物的羊瘙痒病的分化蛋白有关。 18、疯牛病的死亡率为100%,比艾滋病更可怕,病毒杀不死,防不胜防,疯牛病无法引起生物体免疫系统的警觉,并可以自由地从一个物种传播到另一个物种。

*部分老年痴呆症是由染病毒感染引起的,可垂直传播。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19、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

2 / 8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蚊虫叮咬,主要是库蚊(黑花蚊子))

潜伏期:10~14d

20、临床类型: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

临床表现: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儿童尤其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21、预防措施:①预防接种疫苗,在乙脑流行期前一个月完成接种;②切断传播途径,灭蚊是预防乙脑的根本措施;③隔离乙脑患者,隔离至体温正常,并着重防蚊;④搞好畜类卫生清洁,同时对仔猪应注射疫苗。

22、防治工作应该从形成传染病的三个因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着手,具体的措施有三个:(1)控制好传染源,管理好家畜;(2)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灭蚊防蚊工作;(3)增强免疫能力,做好易感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

第六节 登革热

考○23、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虫媒病,也就是通过蚊虫的刺叮吸血传播的,他的病原是登革病毒,重要媒介是埃及伊蚊(花蚊子)和白纹伊蚊。

24、登革热是仅次于疟疾的重要热带病,主要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 25、登革热的两种类型:(1)古典型登革热(死亡率低):高热、头痛、极度疲乏、肌肉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皮疹;(2)登革出血热(有较高病死率):以高热、出血、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是较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

26、如何预防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措施。环境治理,是预防和控制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暴发流行的一个有效手段,需要持之以恒;翻缸倒罐,消灭一切蚊子幼虫的孳生地;注意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第七节 流行性出血热

27、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主要传染源:鼠。(会引起严重的肾炎) 28、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概念: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在20世纪初叶由前苏联学者巴甫洛夫斯基提出的,当疾病在自然界并不依靠人类及人类的活动而存在,这类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29、人类只是偶然地介入自然界中的疾病循环,才可能发生感染。 考○30、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理空间,称为自然疫源地。由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宿主、一定的媒介以及支持病原微生物、宿主和媒介生存的自然条件。因此决定了这种类型的疾病必定只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之内,因此,自然疫源地并不仅止于空间的概念,而是指存在于这一地理空间中的生态系统。 31、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概念(其二):人被感染是与带有病原体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结果,人的感染和流行对病原体长期在自然界中保存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而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成为自然疫源地。 32、病原体:1709种(病毒/细菌/真菌/蠕虫) 我国发现的有三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和登革病毒。

33、流行性出血热和出血热的关系:流行性出血热是出血热的一种。出血热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组疾病,或一组综合征的统称,这些疾病或综合征是以发热、皮肤和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不同脏器的损害和出血,以及低血压和休克等为特征的。

引起出血热的病毒种类多,它们分别属不同的病毒科。 考○34、防治措施:(1)人间疫情监测:包括及时掌握疫情,分析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疫情登记要详细,必要时应进行个案调查与采血检查抗体,以核实疫情,对每个案例都应进

3 / 8

行个案调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学核实;(2)鼠间疫情检测:逐渐查清疫区和非疫区宿主动物的种类、分部、密度和带毒率;监测地区:重要城市港口与交通要道;监测时间:在本病高峰期前进行;检测对象和数量:家鼠、野鼠、大白鼠;(3)灭鼠防鼠,控制鼠密度;(4)灭螨防螨;(5)加强食品卫生及其管理;(6)加强消毒工作,治理环境,搞好卫生,阻断传播途径;(7)注意个人防护和饮食卫生;(8)疫苗免疫,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知识;(9)一旦误食鼠类污染的食物或被鼠类咬伤或抓伤,要及时清理伤口,并及时接种疫苗。 35、预防与治疗:(1)灭鼠、防鼠;(2)注意个人防护;(3)三类HFRS疫苗:①纯化鼠脑灭活疫苗,②细胞培养灭活疫苗,③基因工程疫苗。

第七节 鼠疫

36、鼠疫是细菌性人畜共患病;鼠疫别名“黑死病”。 37、重要人物:伍连德。

38、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染菌的鼠为媒介进行传播。我国列为法定甲类传染病之首。

39、传染源:肺鼠疫患者及褐家鼠是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

类型:①腺鼠疫—眼型;②败血症鼠疫—肠炎型;③轻型鼠疫—咽喉型;④皮肤鼠疫。 40、如何预防:(1)管理传染源①灭鼠、灭蚤,监测和控制鼠间鼠疫;②加强疫情报告,严格隔离病人;③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彻底消毒,尸体严密包扎后焚烧;(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各口岸的检疫,对来自疫区的车、船、飞机严格检疫,并灭鼠灭蚤;对可疑旅客应隔离检疫;(3)保护易感人群:①加强个人防护,参与治疗与进入疫区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防护,②预防服药,磺胺嘧啶或四环素,③预防接种,对象:疫区及其周围的人群,参加防疫和治疗的所有人员;疫苗:鼠疫菌苗,产生抗体时间:接种后10天,1月达高峰,免疫期为1年;每年加强一次。

第八节 布氏杆菌病

41、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42、布病的性质:①传染病;②人畜共患病;③自然疫源性疾病;④职业病;⑤地方病。

43、羊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最危险的传染源。也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染源。 44、我国已从池塘水中检出羊种和牛种布氏杆菌。 考○45、综合性防治措施:在我国推广以“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同时针对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来采取相应措施。A病人治疗;B扑杀淘汰病畜;C场地消毒;D做好个人防护;E人群预防接种。(1)管理传染源。对牧场、乳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卫生检查。检出的病畜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须深埋。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病畜及其制品必须煮沸消毒,皮毛消毒后还应放置3个月以上,方准运出疫区。(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畜产品的卫生监督,禁食病畜肉及其乳品,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对与牲畜或畜产品接触密切者,要进行宣传教育,做好个人防护。(3)保护易感人群及健康家畜。(4)人畜进行疫苗免疫。

第九节 沙门菌属

46、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位列美国食品污染之首,仅少数对人致病。

47、防治原则:①加强水源和食品卫生管理;②有疫苗可用;③可治疗,可防范。

如何预防:主要从三个环节采取措施:①首先是防止沙门氏菌污染肉类食品,食品生产企业要加强家禽、家畜屠宰前后的检测,防止肉类食品在储存、运输、加工、烹调、销售等环节的污染,尤其防止熟肉类食品被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带菌容器及生食物污染,对病死、死因不明的畜禽禁止销售和食用;②其次是控制沙门氏菌在食品中的繁殖,所以应低温储存肉类食品并做到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加工后的熟肉制品应尽快食用,尽可能缩短储存时间;③彻底加热,以杀灭沙门氏菌,不污染蛋白尤其肉制品不要长时间存放。

第十节 大肠杆菌

48、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4 / 8

根据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抗原(O)和鞭毛抗原(H)不同的血清型,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五大类: 一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炎(ETEC) 二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EPEC) 三类: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EIEC) 四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EHEC) 五类:肠粘附性大肠杆菌肠炎(EAEC)

49、预防: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烹调不足的牛、羊肉类,不吃不净的食品、水果、蔬菜等,不饮生水,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②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向疾病控制系统报告,立即隔离治疗;③当出现血便时处理患者粪便要戴一次性橡胶手套,一旦接触到粪便应用消毒液或肥皂洗干净;④确诊后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随时进行消毒,并对病人接触的环境、衣物、用品进行煮沸或用药消毒;⑤从全世界的流行情况来看,基本上是先有散发病例,继而小型暴发,然后才有可能发生暴发流行;⑥加强饮食、饮水卫生,整治清理环境,提高全民对出血性肠炎0157:H7防病、治病的卫生健康知识。

第十一节 猪链球菌

50、猪链球菌Ⅱ型致病性最强;病原:猪溶血性链球菌2型。

51、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预防与控制:①采取严禁宰杀病死猪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综合经验?“五不一无害”:不宰杀、不加工、不食用、不外运、不销售、无害化处理);②贯彻“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③注意加强猪等家畜的链球菌感染的控制;④加强个人防护,防止职业性感染(如从事宰杀、加工、销售家畜的工作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从事病(死)猪等尸体剖解、病料采集人员;接触病(死)猪戴防护手套和口罩。

补充:如何预防及控制人猪链球菌病:(1)宣传教育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传染源是感染的病猪,应采取多种形式像群众宣传教育:①发现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要及时请兽医;②一旦猪患病死亡,要立即报告畜牧兽医部门;③不宰杀、贩运、销售、购买、食用病猪和死猪;④不乱抛乱扔病死猪尸,对于病死猪尸应火焚或加双层我漂白粉远离水源深埋;⑤宰杀、贩运、加工人员应穿长袖工作服、戴手套、穿高靴,注意个人防护,皮肤有伤者暂不从事。(2)主动进行传染源检测 疾病防控机构应主动开展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传染源的主动检测工作①主动与当地兽医畜牧兽医站联系,建立猪间疫情通报机制②主动到当地养猪专业户、养猪场调查了解驻兵情况,在炎夏高温季节应每周一次③通过各种途径,随时随机收集猪病信息;(3)主动病人检测报告:各级疾病控制机构要主动开展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人间疫情的监测工作(4)疫点和疫源地处理 疾病控制机构对于追踪调查出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传染源,存在的猪场、院、舍、圈要进行终末消毒①在农牧部门处理病死猪后,对于场、院、圈、舍、台的地墙、顶、面、壁使用500mg/L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喷洒、喷湿消毒,对排泄物等用生石灰覆盖混拌②对发生链球菌病、死猪的屠宰、加工、饲养、贩运者,进行医学观察7d,主要观察:发热、皮疹、头痛、呕吐、及其他生命指征;(5)建立应急工作体系 各级疾病控制机构要建立完善高效的应急工作体系①制定好应急预案;②准备好追踪、调查、消毒、处理、采样、化验的物资③成立应急组织;(6)做好个人防护工作①进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消毒、处理工作时,应穿戴长筒高靴、乳胶手套、工作帽、眼镜、防水工作服和一次性口罩②防止皮肤破损并裸露进入疫点、疫区接触病人③工作时不得有任何饮食和吸烟行为④工作完毕应洗澡⑤防护用品用后要及时进行熏蒸或照射消毒;(7)防控对策①采取严禁宰杀病死猪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积累经验“四不一无害”;不宰杀、不加工、不食用、不外运、不销售、无害化处理)②贯彻“四早”,降低病死率③预防为主,关口前移(8)预防控制措施①加强信息沟通与部门协作②猪等家畜链球菌感染的预防控制 补充2:1、①链球菌共有20个群(从A~V),数百个血清型;②主要感染人类的是A、B群和肺炎链球菌并致病;③主要感染猪的有D/L/R/S/T/U/V群,多带菌;④链球菌为G+,球菌成对,短链状排列。 2、传播途径:①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②经口传播。

第十二节 破伤风

52、病原:梭状芽孢杆菌。

53、预防制剂:破伤风类毒素注射?自动免疫法

5 / 8

54、治疗制剂:破伤风抗毒素(精破抗)?被动免疫法 55、发挥作用的条件:游离的毒素。 考○如何预防破伤风:(1)自动免疫法 破伤风类毒素注射;(2)被动免疫法 尽早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1500~3000μ;被动免疫用于①污染明显的伤口②细而深的伤口③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④未及时清创的伤口⑤陈旧性创伤术前;(3)治疗:①消除毒素来源②所有破伤风抗毒素③控制和解除痉挛④防治并发症;(4)防治原则:①防止创口厌氧微生物环境的形成②注射类毒素以进行特异性预防③对可疑外伤病人,可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以获得被动免疫作紧急预防④对已发病者,特异性治疗包括早期足量使用抗毒素及抗生素两方面。

第十三节 肺结核

56、结核杆菌为胞内菌;3.24为防结核病日。

57、结核病可防可治,我国免费提供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

58、结核病患者需要坚持每天服药,6~8个月,治疗疗程较长,病人很容易出现耐药性和耐多药性肺结核。 补充:结核病是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如果治疗过程不规范,结核病很容易出现耐药性。 59、肺结核病例数居世界首位(耐多药肺结核)。

60、当前,结核病防治存在早期发现和治疗管理两个薄弱、困难环节。 61、我国对此病防控的困难:人口流动大,耐药性增加。

62、WHO显示:世界上每十个结核病中有一个为耐药结核病,且其已创世界纪录水平。 考○63、结核病防治重点:控制传染源,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人来说,加强防护的最好措施是加强锻炼、平时注意房室通风、勤洗手。

64、诊断:一般来说,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持续两周的话就应该高度怀疑是肺结核患者,应到专业的机关或到医院进行检查,再进一步确诊。

第十四节 鹦鹉热

65、鹦鹉热又名鸟疫,衣原体病。 考○66、鹦鹉热:是人类、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均易感的自然疫源性衣原体病,原是鸟类的特种传染病,可传播于人,主要是由排菌鸟极其污染物引起人类感染的,也是典型的动物源性疾病。 67、鹦鹉热衣原体包括人类的鹦鹉热、鸟类的鸟疫等的病原体。

68、控制措施:①预防措施:健康教育:预防本病主要是勿与病鸟接触,进口的鸟类应检疫。治疗可用四环素族、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②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严格养禽场和鸟类贸易集市以及运输过程的检疫制度。对发生过感染的场所和房舍,给予检疫监督和消毒处理。在家禽和鸟类运输前后,应在饲料中掺拌四环素,以加强预防作用。必要时尚需采取检疫和进行隔离观察等措施。

第十五节 真菌感染

考○69、如何预防真菌病:(1)对易发生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注意监测,一旦发现真菌侵袭,应及早处理;(2)在曲霉、毛霉等真菌污染的环境、实验室、尘埃飞扬的工作场所应注意防护,佩戴口罩等清洁物品;(3)消毒 对真菌污染的空间、场所、物品等注意消毒;(4)注意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病动物,忌吃霉变花生、果品等食物;(5)预防治疗 对一般治疗无效,高度怀疑真菌感染而尚无真菌学的确切证据,可应用抗真菌药物适当治疗。 70、真菌病按感染部位分类可分为浅部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 71、最常见的真菌病是皮肤真菌病。 72、治疗“服、搽、洗、剃、煮”。

第十六节 炭疽杆菌

73、人类炭疽主要有哪几种?(1)皮肤炭疽:接触患病动物及皮毛;(2)肺炭疽:吸入含芽孢的浮沉或粉末;(3)肠炭疽:食入病畜的肉或病菌污染的食物;(4)脑膜炎型炭疽:继发于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5)炭疽败血症:可经发于1~3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

6 / 8

74、防治原则:(1)预防:①严格隔离病畜;②死畜严禁解剖、焚烧或深埋2米以下;③对易感人群接种减毒活疫苗。(2)治疗:人类炭疽应以青霉素G为首选抗生素;同时可使用炭疽抗毒素。

75、炭疽病畜的处理: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家畜或受到保护的野生动物应严加隔离并由专人饲养治疗。一般家畜应以“不流血”的方式处死,尸体经表面消毒处理后火化。 考○76、炭疽动物尸体处理:严禁剥皮食用死于炭疽的牲畜,畜尸体应按处理死于炭疽的人类尸体的方式完整地火化,不得肢解。若死于炭疽的动物已被宰杀,则须将畜尸的剩余部分尽可能地搜集完全并焚毁。临床上遇到急性死亡的大家畜尤其是草食动物,禁止随意剖检,应首先排除炭疽病。 77、植物炭疽病病原菌是真菌。

7 / 8

8 /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gb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