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历史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

更新时间:2023-05-28 14:0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新考纲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本课概览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_____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能够__________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_____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____________作用。

提醒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具有二重性,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_____。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的状况_____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

产力具有________。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__________。

- 1 -

点拨一般来说,如果材料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如果材料涉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______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运动中,在社

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提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三、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______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提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构成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__________的创造者,是社会__________的创造者,是__________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

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______群众,一切______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高频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核心突破

1.原理内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

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

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注意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

- 2 -

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2.方法论要求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2)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类别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

区别[来

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

史领域的体现

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命题特点

2011江苏单科·31

2011天津文综·9 2011新课标全国卷·39(2) 2010江苏单科·32

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训练1 (2011·天津文综)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

进作用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命题点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训练2 (2011·江苏单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误区警示

易错点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提醒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所以,社会意识决定于社

- 3 -

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训练3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B.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高频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核心突破

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①原理: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

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方法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①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②方法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

始终的基本矛盾。

②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

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

区别:①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

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是人们应该首先或者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②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联系:①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②社会基本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根本矛盾,它规定着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本质,也规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而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直接表现。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

- 4 -

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注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提醒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而是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命题特点

2011山东文综·24 2011浙江文综·29 2011江苏单科·32 2009安徽文综·11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考查,尤其后者,在理解上难度很大。

训练4 (2009·安徽文综)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③改革是社会

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命题点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训练5 (2011·山东文综)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高频考点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核心突破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作用具体阐释

- 5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

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2.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地位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

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

地位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重大作用的关系

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依赖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如果只承认杰出人物的伟大作用而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就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观。

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命题特点

2011大纲全国卷·29 2011海南单科·16 2010广东文综·35 2010安徽文综·7此考点一方面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人民群众地位、作用的理解;另一方面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运用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说明党和政府有关民生政策的必然性和重

- 6 -

要性。

训练6 (2011·大纲全国卷)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

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命题点2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训练7 (2010·安徽文综)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

限性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误区警示

易错点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提醒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的作用,个人总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或大或小、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训练8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实现。党员干部必须心装人民疾苦,坚持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个人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③认识来源于实践④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关注安全:小校车牵动大民生

- 7 -

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运送

幼儿的校车与一辆重型自卸货车发生正面相撞,造成21人死亡(其中幼

儿19人)、43人受伤。

2011年12月12日,徐州丰县首羡镇发生一起运送小学生车辆因为

躲避人力三轮车发生侧翻,车辆翻进了路边水深达到60厘米的沟内。

事故造成12人死亡,11人受伤,其中3人伤势较重。

为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于2011年12月11日起正式全文公布,并广纳民意。经过反复征求部门、地方、专家的意见,形成了保障就近入学,大力发展公交,重点支持农村校车服务的总体思路。为保障校车通行和停靠安全,草案对校车赋予了三项优先权:校车运载学生时,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校车优先通行;校车可以在公交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校车需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时,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禁止超越等。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人民的利益出发,真正体现人民的利益需要。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们必须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体现了政府的宗旨、原则和职能,是依法行政的表现。

1.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有利于学生安全的校车安全条例,国务院反复征求部门、地方、专家的意见,广纳民意。《校车安全条例》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③认识来源于实践④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针对校车安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环节,迅速制定法规“力保”校车安全,体现着党和政府

- 8 -

对民生的重视。从哲学角度看,党和政府重视民生的原因在于( )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变化的②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③党和政府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④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于2011年12月11日起正式全文公布,并广纳民意。作为中学生,如果你准备反映自己的意见,可以( ) A.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B.召开听证会听取群众意见

C.通过电话、网络等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D.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

4.为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于2011年12月11日起正式全文公布,并广纳民意。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征求民智、尊重民意的正确性。

1.2009年以来随着房价的一路飙升,出现了“房奴”称呼,进入2011年10月份以来,随着多地新楼盘大幅降价促销,又出现了“房闹”称呼。这些新词的出现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具有一致性2.2011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我国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3.(2011·海南单科)“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首家喻户晓的《娘子军军歌》歌颂了1931年在海南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红色娘子军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等50多场战斗,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红色娘子军的光辉事迹反映出人民群众

( )

①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②自己解放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

决定力量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唐太宗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今天,我

- 9 -

们常用“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必竭”来告诫政府官员。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办事情应立足整体,搞好局部

C.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D.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5.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

2011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幸福”成为其中一大热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共识。各地代表根据本省省情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具体做法,如:北京代表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代表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各地代表根据本省省情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理由。

课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据此回答1~4题。

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人们社会慈善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慈善活动的热情日益提高。慈善事业也快速发展,在救助贫困群众、调节贫富差距、

- 10 -

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B.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的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D.人民群众是社会慈善事业的主体

2.时下,取自人名“亚历山大”谐音的“压力山大”一词颇受网友追捧。有评论指出,“蜗居族”、“奔奔族”、“捏捏族”的不断涌现,凸显了都市人生存状态新特点,局促的生活环境必然造成都市白领普遍感到“压力山大”的新问题。这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3.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即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门古老的艺术仍富有活力。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4.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观颠倒,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颠倒的荣辱观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据此回答5~8题。

5.为推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出台政策调整了农村土地制度,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程度

B.只要调整生产关系就一定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的调整必然引起经济基础的根本变化

6.(2011·浙江文综)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③适合上

- 11 -

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这里的“时务”喻指( )

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规律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

C.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D.人类社会支配自然界的规律

8.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据此回答9~12题。

9.下面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③人民

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基层是新闻工作的源泉所在,人民群众是新闻报道的最大主角,群众的生产生活是真正的国情,这是新闻战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②维护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③为人民服务是

最高的价值追求④坚定的理想信念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必须依法推选产生,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任意指定、撤换。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不履行职责的,经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小组讨论同意,可以另行推选。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个人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

定力量④村民集体利益是天然合理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11年某省新农合又出台新举措:实行省市级定点医院即时结报,患者在哪住院在哪报销,当天出院当天报销,极大地方便了参合农民。这充分体现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 )

- 12 -

A.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B.一切为了群众

C.一切依靠群众D.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题组分类及练后反思

题组题号错题错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2、3、4

社会发展的规律5、6、7、8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9、10、11、12

二、非选择题(

13.当前,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矛盾易发多发。江苏省政府建立健全重大政策制定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风险评估机制,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都要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是否为绝大多数群众接受,是否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等。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以及行政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领导和直接负责人的责任。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12分)

1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试说明其哲学依据。(10分)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6分)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一、1.决定

- 13 -

2.反作用于阻碍积极的推动

二、1.(1)基础(2)决定反作用

2.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3.基本矛盾

4.(1)前进曲折(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三、1.(1)推动(2)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社会变革

2.(2)为了依靠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训练1 A 训练2 A 训练3 C 训练4 A 训练5 C 训练6 C 训练7 C

训练8 B

热点聚焦·视野拓宽

命题视角

1.C 2.D 3.C

4.(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广泛征求民智、尊重民意是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体现。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

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效果检测·学以致用

1.A 2.B 3.C 4.A

5.(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地代表根据本省的实际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标准。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通过提

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

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不断增进人民的幸福感。

课时规范训练

1.C 2.D 3.A 4.B 5.C 6.A 7.C 8.B 9.C 10.C 11.B 12.A

13.(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

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4.(1)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 14 -

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②只有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

(2)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 1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g8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