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基地筹建

更新时间:2024-01-03 22: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多渠道基地筹建,多途径岗位对接,多方面保障效果,多举措监督考核——

全团扎实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

【来源】中国共青团网 2009年5月15日 【评论】【大 中 小】【打印】【关闭】

中国共青团网5月15日讯(记者悦丹)作为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重点工作,今年年初,团中央启动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截至4月底,各级团委共建立见习基地8835个,提供见习岗位279059个,目前已有64394名青年到岗见习,其中被见习基地正式聘用的有2477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见习基地建设启动伊始,全团就形成了广泛共识,团中央、省级团委、地市团委纷纷成立见习基地联合工作办公室,县区团委和学校团委也积极开展人员招收和岗位对接。各地在筹建见习基地、组织青年到岗见习、完善见习管理、加强跟踪服务等工作环节,想办法、出实招,全团扎实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

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多渠道筹建见习基地

团中央明确提出,团中央、省级团委、地市团委和高校团委负责筹建见习基地,凡提供10个以上见习岗位的企事业单位即可申请成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按照这一要求,各级团组织遵循市场机制和社会公益的基本规则,通过组织化和社会化渠道,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各级团组织通过共青团的组织网络,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联合会、青年文明号集体等会员单位中,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鼓励他们提供岗位、建立见

习基地。在由团中央联系建立的首批见习基地中,很多就是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企业。

除了组织化动员,各级团组织还采用了上门走访协商、媒体宣传吸引、依托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接受报名等多种社会化动员方式。比如中国共青团网、中国青年网等网站通过专题报道的形式,宣传、服务见习基地建设;《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先后用40个版面公布了四批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名单;浙江团组织与个私协会合作,每年提供200个以上见习岗位;团武汉市委上门走访50余家4S汽车服务店,与其中24家达成建立见习基地协议;超半数的省级团委在当地有影响力的报纸、网站及时公布每批见习基地名单和岗位信息??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20个省、市设立了见习基地网站或专题网页。其中,团重庆市委还与重庆经济广播台合作推出“重庆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岗前指导课堂”,每周三次定期播出,方便青年详细了解见习活动。目前,各省级团委均建立了相当数量的见习基地,广东、浙江等省已经实现了“见习基地”覆盖省内所有地市。

集中性招募与经常性招募相结合,多途径实现岗位对接

人员和岗位的有效对接,是整个见习基地建设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各级团组织按照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地市团委统一协调,县区团委和学校团委具体负责的工作原则,纷纷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式,将集中性招募与经常性招募相结合,多途径实现岗位对接。

各级团组织在招募过程中,纷纷开展了“见习招聘会”、“招聘双选会”、“送岗位进校园”、“岗位推介会”等成规模的集中招募形式,得到了企事业单位和有就业创业意愿青年的广泛认同。另外,他们还探索了“网络、热线报名平台”、“劳动力市场见习专设窗口”、“乡村社区摸排登记”等经常性的分散招募方式。比如,团北京市委

依托“创业北京”网站设立了见习基地报名平台,并开通报名热线,采取“网络报名+直接报名”两种方式接受青年报名;团杭州市委举办了岗位推荐会;团宁波市委在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专门设置和开辟了“见习台”、“见习窗”;团南京市委在41所高校安装了475块液晶显示屏,滚动播放见习岗位信息;团许昌市委组织乡村、街道社区团组织,对已毕业未就业的往届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排查登记,组织有见习意向、符合岗位条件的青年到岗见习??一系列创新性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人员和岗位对接工作的有效开展。

见习基地管理与团组织服务相结合,多方面保障见习效果

按照《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的相关规定,各见习基地严格履行义务,制定见习方案规章,加强见习管理。基层团组织推出各种配套服务,提高基地工作实效性。

各见习基地为见习人员提供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一定的生活补贴,还科学设置见习安排,加强见习管理,很多见习基地为见习人员提供了岗前培训和全程导师带徒。比如,中央金融系统建立的民生银行电子银行华中运营中心见习基地,为见习人员安排了丰富的见习内容,即第1个月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学习及户外拓展训练,第2个月在支行大堂实习,第3个月上岗实习业务操作;山东新星集团为每名见习人员配备了帮扶导师,见习人员达到见习业务要求的,集团对“师徒”双方予以奖励。

另外,各级团组织还为有创业意向的见习青年,提供了小额贷款和创业培训等配套服务,提高了基地工作的实效性。比如,团宁夏区委为掌握一定技能、有创业意向的见习青年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其就地创业;团宁波市委依托现有的创业孵化基地、宁波青年创业学院等阵地,接受青年的创业见习,并通过开展“创办你的企业(SYB)”、“创业教育项目(KAB)”等培训,为他们提升自主创业能力创造条件??见习基地管理与

团组织服务相结合,多方面保障了见习效果。

信息报送与实地探访相结合,多举措开展监督考核

为扎实推进见习基地建设工作,各地团组织按照团中央的工作要求,普遍完善了见习工作信息登记和上报汇总制度,加强跟踪摸底和走访调研,对见习基地进行动态管理和过程控制。通过信息报送与实地探访的结合,实现了多举措开展监督考核。

据了解,团中央在4月初即建立了见习基地信息月报制度,对各地见习基地的运行数据进行分类汇总,通过数据查找问题、分析对策。各省级团委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完善信息登记和报送制度,有利于各地团组织实现对见习青年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个人资料信息库,加强了团的领导机关对各地工作情况的及时了解,也有助于基层团组织及时掌握见习基地运行动态。

另外,各地团组织还进行了各类调研评估机构的实地探访,如2月5日至7日,团中央联合工作办公室派出4个工作指导组,赴4省调研指导,召开14场座谈会,实地走访了18个见习基地;4月1日至7日,河南各地市团委就见习基地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互查;团湖北省委联合市场研究咨询公司,对全省100个市州、区县团组织工作联系人进行了电话调查和暗访,根据反馈结果,有针对性地研究存在的问题、部署改进措施??这些调研和评估,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天津“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现状调查

3月3日,共青团中央公布了第二批2131个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提供61844个见习岗位。据了解,本市第二批“见习基地”招收的对象以各高校应届毕业生为主。

毕业生:既学本领也调心态

姚毅是天津财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2006届毕业生,毕业后他一直没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今年年初,姚毅得知共青团中央启动“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后,立即报了名。“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一个既有发展前途也相对稳定的工作。”姚毅说,尽管已经毕业两年,但他接触社会并不深,无论是技能方面还是在职业心态方面都需要调整。姚毅如今已经在天津青年联合实业公司培训了一周,也签订了见习协议,再经过三四天的培训,姚毅就要正式上岗。

张博阳去年从天津大学毕业,毕业后因为准备考研一直没找工作。张博阳报名后,天津青年联合实业公司根据他有一定工业知识背景的专业特点,给他安排到工程安全维护团队中见习。经过一周培训,张博阳也即将上岗。“我没有工作过,总是感觉课本上学的知识跟现实应用有很大差距,希望通过见习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记者从团市委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已经有数十位青年在首批“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上岗见习。

企业:好多岗位都还空着

据了解,首批“见习基地”公布后,本市各媒体大多向社会公布了消息,高校也通过各种方式将此消息传递给每位毕业生,但并没有出现争相报名的场景,目前实际上岗的人数相对于公布的岗位数来说仍有很大距离。

天津青年联合实业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张旭告诉记者,首期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20多个毕业生即将上岗。“来公司见习的毕业生,除了市政府给的补贴之外,公司还给300元补助,上保险、管午餐,工作业绩好还会另外奖励。”张旭说,“凡是想干活的,表现好的,基本都能留下。但目前,公司仍有大量的岗位空缺。”

天津神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见习基地”的负责人徐练忠告诉记者,一个多月来只有几位同学进行过相关咨询,而且他们的专业大都不对口。“我现在也非常着急,希望能有兽医、营养、繁殖类专业背景的应届毕业生到公司来。干得好,公司肯定会留用。”

调查:三大原因阻碍报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阻碍大学生报名的原因主要有三:

1.部分学生还未返校 “第一批‘见习基地’公布的时候,学校还在放寒假,学生都没有返校。如今,高校刚刚开学,一些应届毕业生还在外地找工作,也没有回来。”某高校一位团委负责人分析说,这可能是影响部分毕业生报名的原因。

2.担心影响找工作 一位应届毕业生表示,3月份之后正是大学生找工作的黄金季节,如果这段时间去“见习”,搞不好会错过求职的最佳时间。“去‘见习’肯定要牵扯时间和精力,不能专心求职,见习期满后如果企业不予录用,找工作也耽误了,两头落空。”这样的担心在应届毕业生中十分普遍,见习期满后的不确定性让不少大学生进退两难。

3.部分企业引发误会 天津商业大学的梁强说:“我们学校不少毕业生询问‘见习基地’的事,但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国电天津第一热电厂等一些大单位要么标明只要南大或财大毕业生,要么就说现在暂时还不招收??”

对毕业生们所反映的一些“条件多”的“见习基地”,记者进行了联系,据他们介绍,所谓指定高校,其实是公司总部和地方分公司在建立“见习基地”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误会,并不是排斥其他高校毕业生。(刘晓艳 谷岳)

永康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经济的飞速发展突显了人才的结构性矛盾,“人难招,人难留”的现象比比皆是,成为了困扰和制约永康经济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永康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永康市人才资源开发目标——到2005年全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总量要达到2万人。而目前实际在永康的人才总量不超过1.4万人。到2005年,永康具有大专以上的人才总量将有四

五千人左右的缺口。针对一边是企业叹息招才难,另一边是大批的大学毕业生徘徊在人才市场待聘的现状,团市委提出了要从事关城市发展的高度,深入探讨以服务大中专毕业生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战略。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需求状况调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次调查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要了解大中专毕业生的生活、学习、婚姻等工作状况和环境。 二是全面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各类青年组织对大中专毕业生的教育管理的工作现状,提炼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等。 三是在提高大中专毕业生整体素质、思想道德、就业创业能力、团组织设置方面作探索。 四是前瞻性地思考大中专毕业生在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定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在永就业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为对象。基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的办法,以发放问卷为主,采取自填形式。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86.7%。为了弥补抽样调查的不足,我们还组织进行了个案访谈,深入访谈7位大学毕业生。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在接受调查的156个有效样本中,男青年87人占55.8%;女青年69人占44.2%。基本情况调查分政治面貌、户籍和工作性质三方面,统计列表如下: 表1-1 政治面貌

政治面貌 无党派 中共党员 共青团员 民主党派 百分比(%) 4.5% 14.7% 80.8% 0% 表1-2 户籍

户 籍 永康市 本省其他市县 外省 百分比(%) 36.5% 21.2% 42.3% 表1-3从事工作

企业操作工或技术人员 工程师 服务业 企业行政人员 机关事业工作人员 自主创业 其他 46.8% 5.8% 14.1% 7.7% 12.8% 1.9% 10.9%

根据上述调查发现:1、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0.8%为共青团员,说明团组织在大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拓展等发挥积极作用,在大学生树立正确而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在地域上,浙江省已成为毕业生们选择就业的热门地区;在单位性质上,专业技术岗位、服务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受到了众多毕业生的青睐,这说明专业技术岗位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追捧,而风险较大的自主创业仅占到1.9 %,表明许多大学生承担风险的能力还较弱。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

(一)生存需求已不再是大学生的第一需求。主要体现在月收入与月消费、主要开支以及对现实生活满意度三个方面: 表2-1大中专毕业生月收入情况

月收入(元) 600以下 601-800 801-1200 1201以上 百分比(%) 5.8 15.4 38.5 40.4 表2-2 大中专毕业生的月消费情况

月消费(元) 200以下 201-400 401-600 601以上 百分比(%) 1.9 32.7 48.1 17.3 表2-3 平时主要的开支方面

基本生活费 人情往来 银行储蓄 学习培训 文体娱乐 其他 34.6% 14.7% 4.5% 26.3% 16.7% 3.2% 表2-4对现实生活满意原因

经济收入 与上级关系 工作性质 能力的发挥 生活条件 10.8% 25.8% 20% 30.9% 12.5%

根据表2-1、2-2、2-3、2-4分析,总体上看来78.9%的大中专毕业生月收入已经超过800元,而82.7%的大学生月消费在600元以下;其中基本生活费只占34.6%,而学习培训方面的花费在主要开支中则上升为第二位,并且经济收入并不是造成大学生们对现实生活的满意的主要原因,这充分说明生存需求已不再是当今大学生的第一需求。

(二)个人发展需求已成为大学生择业的首选。主要体现在工作要求、业余时间、遇到的问题、对生活是否满意等四个方面。

1、发展前景最为看重 从对“工作要求”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52.6%),其次为专业对口(23.7%)、经济收入(16.0%)。可以看出相对于就业的一些现实问题,大学生更加关注个人自身发展。虽然经济收入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更多地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大学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在“对现实生活感到满意或不满意的原因”一栏中,31.4%的人选择自己能力的发挥,分别有23.7%、19.9%的人选择同事间的关系及工作性质,而只有1.9%的人选择经济收入,说明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眼前利益,而把个人发展放在首位。

对于“是否更换过工作单位”方面,有72.4%的回答是更换过但次数不多,24.3%的大学生回答没有,也有3.3%的人是经常更换。进一步调查统计表明,在72.4%回答更换过的大学生中,100%都是为了换更好的工作,反映了毕业生对得到一份满意工作的渴望。

2、业余时间希望得到培训 在回答“您工作之余的时间主要用于?”这个问题时,其中读书看报30.8%,上网、看电视了解信息分别为28.2%和10.9%。在回答“目前工作和生活中通常遇到的问题”时,28.8%的人认为自己知识、技术不够,在“您最希望获得哪些帮助?”一栏中,“技术培训”占53.8%,“就业信息”占38.5%。已有研究成果表明职业培训对一个人收入影响重大,它的作用不亚于正规教育。个案访谈得知,大学生参加工作后很少有职业培训的机会,绝大多数大学生渴望参加培训提高技能。但也有个别企业通过“外请内训”方式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充分体现“职工培训是老板给员工最好的礼物”的人才理念。而大部分大学生不仅意识到其缺乏知识技术的不利局面,而且在平时也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3、自主创业热情高涨 在调查中,有过自我创业想法的占85.2%,但69.9%的大学生对创业所需程序和创业所需条件不太清楚,而对这些问题根本就不知道的竟占到11.5%。在“影响创业,你认为最大的难题”时60.9%的人认为缺少资金,39.1%的认为缺少创业有关技能,这充分说明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传授和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准备创业的行业”选项上,选择贸易业和五金制造业分别为38.5%和23.1%,选择电脑信息业的有14.1%,这表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主导产品和城市的开放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方向。

四、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传统的就业观念与当今社会就业形势的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打破了“铁饭碗”和“大锅饭”,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 而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科技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多样化,就业形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近年来,经济发达国家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自由就业、自营业、弹性工作制等非正规部门就业人员不断增加,传统的8小时坐班制正在被更为自由的、形式多样的工作方式所替代。然而,与此形势不相适应的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念上。他们认为读了大学就应当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的

工作,不敢面对就业中的风险,追求保险就业;还有的人则只想到企事业单位而不愿到个体私营企业或乡镇企业去就业等。凡此种种,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制约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正确选择。

(二)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与大学生自身实力不足的矛盾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种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全面的知识结构,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的精神。但是,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多数大学毕业生表现得信心不足,缺乏足够的就业实力。往往是专业面、知识面窄,心理素质差,缺乏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这种社会的高要求与大学生低素质的矛盾,使得大学毕业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态势下,今后如何深化就业指导机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尖锐突出的问题摆在政府面前。 (三)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的强烈反差 从问卷调查中不难看出,当前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常常表现出一种盲目心态,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为此,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择业集中选择“热门”行业和大城市的一些待遇条件优厚的行业,集中选择发达地区,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位置相对偏远的地方就业。这样势必造成大城市、大单位和条件优厚的单位人才济济,甚至人才浪费。而恰恰是急需人才去开发、去管理的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前去应聘的毕业生门可罗雀,无法吸纳所急需的人才,加剧了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这对供需矛盾。

(四)要求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与政府就业指导工作不力的矛盾 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能否在就业竞争中获胜。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无疑是提高他们就业竞争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尤其是大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偏差,从就业准备到职业选择都有许多的困惑和不解,就业指导也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政府开展的就业指导,大多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仍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忽视人才潜能的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引导,缺乏职业能力测试等内容。就业指导比较狭隘,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大都只是局限于牵线搭桥,提供信息。这样的现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五、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更新观念。 大学生职业意识折射出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色彩,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中价值多样化在大学生职业意识中的反映。为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的教育与引导。当前,我市一些中小企业发展急需大批技术工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去为之奋斗。要坚决冲破求全责备的旧观念,牢固确立以人为本,人才浪费是最大浪费的观念,关心、爱护、理解、信赖大学生,在培养上“扬长补短”,在使用上“扬长避短”,在保护上“扬长容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释放大学生的潜力。要教育与引导大学生勇于到中小企业发展,在奋斗中去搏击人生。宣传媒介要加大力度宣传在改变落后地区面貌中做出成绩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引导一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在非公企业中创造人生的辉煌。

(二)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改革,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实力。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增强本地区综合经济实力,首先要解决人才资源问题,各级政府首先要完善规范就业市场。畅通就业渠道,真正做到公平竞争,择优用人。其次,

加强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创造条件帮助毕业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求职招聘活动。要从加快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将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千方百计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针对目前只有1.9的大学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政府要从建立和完善创业培训体系的高度,做好创业宣传,建立创业基金,提供创业贷款,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这将对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宣传,强化服务,在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上发挥作用。

1、积极探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要找准找好切入点,准确定位,发挥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结合当前党政中心工作和就业形势,探索团组织行之有效的服务手段。探索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岗位推荐的有效途径,如建设“学士后流动站”,动员各级青联、学联、青企协、青乡企协和社会各界的力量,联系一批企事业单位,帮助企事业单位和大学毕业生搭建有效的对接;挖掘社会资源,动员企事业单位加盟“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为大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见习岗位。 2、充分发挥团的组织优势服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团组织要始终坚持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竭诚服务,扎实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要深入基层,服务到人,为做好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可以运用广泛的联系优势,为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基础;可以发挥强大的号召力,通过开风气之先的活动,争取青年学生的认可,为做好创业就业服务工作赢得舆论基础;可以整合已经开展得很好的各种工作项目,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为进一步服务大学生提供坚实的工作基础。

3、完善青年组织网络。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从单纯以单位为依托向以单位、社区、阵地等多种依托并重转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团的组织,健全团的基层组织网络,努力扩大基层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坚持“区域覆盖,条块结合,块为中心,多点辐射”的基本思路,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完善青年社团、青年协会等中介组织,设立青年创业发展基金会,建立社区和农村青年服务中心,扩大基层民主,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

共青团三台县委关于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需求的

调查报告

近段时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持续下滑的影响,省内外的一些企业已经或即将关停,导致我县外出打工青年农民纷纷返乡,已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害对我县经济的影响,抓住农村外出务工青年集中返乡的时机,深入推进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按照团市委《关于做好2009年全市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团绵发〔2009〕8号)文件精神,我们对全县青年农民返乡创业进行了一次自下而上的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台县返乡青年农民基本情况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北邻绵阳,南连射洪,西靠中江,东接盐亭。省道绵(阳)渝(重庆)公路和成(都)南(充)公路横贯全境。三台是四川19 个百万人口丘陵大县之一,幅员面积2661 平方公里,辖63 个镇乡、936 个村,总人口148 万。

2008年9月至今,全县返乡青年农民工已达到25571人,其中省外返乡15854人,省内返乡9717人。我县返乡青年大多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和加工制造业,较多的工作机会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吸引我县农村青年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年龄30至35岁的占60%,30岁以下的占40%。文化程度参次不齐,大多为全日制普通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且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为多,因而从事技术工人的青年相对较多。 二、返乡主要原因:

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减少,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企业遭遇困难,裁员大多为农民工。由于城市生活费用较高,被解雇的农民工选择返乡。二是灾后重建劳动力紧缺,外出务工青年纷纷回到家乡参与灾后重建,同时本地党委、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引导。三是一些农民工经过数年的奋斗,积蓄了资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进行创业。 三、就业创业需求及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返乡青年农民工就业创业需求,我们在部分有条件的镇乡举行了青年农民工座谈会,通过各镇乡上报座谈会信息汇总,大多数青年农民工的意愿是在继续留在原务工的城市继续工作、生活。同时,许多青年农民工也向团组织表达了希望能够接受进一步的专业知识和电脑知识培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还有一少部分青年表达了想回家乡自主创业但苦于无启动资金的情况。

在以座谈会形式进行调研的同时,团县委还采取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工作。调研信息经汇总分析后得出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劳务开发还缺少投入,软硬件设施建设还不到位,人手少,信息还不够通畅,制约了劳务开发工作的开展。二是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序还不高,相当一部分还是传统的外出方式,盲目性大。三是培训质量有待提高。集中培训难,培训时间短,资源整合差,培训面大,制约了培训工作,青年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尚未形成我县劳常务品牌。四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影响,今年劳务输出压力大,青年农民工就业难,企业降薪多,要实现农民工输出人数下降、收入不减难度非常大。 四、对策及建议

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认真落实返乡青年农民就业创业工作责任,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逗硬奖惩,努力把各种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地增长。

(一)摸清青年农民工具体情况。一是在协助县民政、社保部门立一定数量的青年农民工失业返乡监测点,实行返乡青年农民工人数统计周报制、培训意愿统计月报制、就业意愿统计月报制。二是各级团组织深入乡镇、村社调查研究,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动态情况,特别是技能、就业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开展就业服务。三是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岗位流失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定期不定期向企业团组织负责人了解具体情况,随时掌握企业劳动关系的变化新情况。

(二)有针对性地实施青年农民工技能培训。一是和县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建立青年农民培训对象和培训机构信息库,实现培训信息对接。二是积极开展青年农民工引导性培训、将有培训意愿的返乡青年农民工全部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三是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努力提高培训后的转移就业率。四是加强择业观念教育。帮助返乡农民工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积极主动投入到市场就业中去。

(三)大力开展失业返乡青年农民工就业帮扶。一是搭建信息平台。通过共青团三台县委网站、三台青年等团内宣传阵地,定期不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引导农民工实现就业的合理流动。二是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积极组织返乡青年农民工投身灾后农房重建、基础设施重建等工作,解决灾后重建“用工荒”。三是组织返乡青年农民工参与再就业专场招聘会,切实把岗位送到青年农民工家门口,引导青年农民工就业。四是积极为有志创业的返乡青年农民工申请ybc创业资金,吸引更多的青年农民参与到自主创业中来。

(四)依法维护返乡青年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工作力度,充分利用青少年维权岗的积极作用,严厉打击侵害青年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的行为,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三法”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和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努力把青年农民维权工作落到实处。

江苏无业失业青年就业与创业状况调查报告

http://news.jschina.com.cn 2006-9-15 18:51:43

就业为民生之本、创业乃民富之路。然而我国就业与创业状况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实现均衡发展,就业与创业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据2004年9月份国家再就业工作会议报道,今后两三年内,每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1000万左右,而城镇年度需要岗位安排的就业劳动力达2400万人,这意味着每年将有1400万就业劳动力缺口。如果再根据国家最新对“失业”口径的调整,即失业人员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但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那么城镇以外的适龄劳动力,特别是农村流动劳动力也必将是国家需要面对的就业群体。这样一来,我国的每年就业劳动力缺口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400万。在我国就业压力中,青年就业问题日益显示出社会转型期的战略性、主体性和特殊性,而国家政策对此还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与充分体现。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在失业人口中,15-19岁的占22.2%,20-24岁的占20.5%,25-29岁的占14.5%,30-34岁的占12.3%(邱泽奇),总体上讲,15-34岁的失业青年已经占总失业人口的69.5%。最近,国家对此已经有所警觉,国务院新闻办2004年4月26日发表的《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即中国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青年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在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中,35岁以下的占70%左右。两个几乎相同的数据说明,青年已经取代过去的下岗工人群体而逐渐成为失业人群的主体。对于这个失业群体,依据目前有关的资料,清华大学的专家孙立平认为至少可以得出这样两个基本判断:第一,在一些地方,“新失业群体”——青年的绝对人数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失业下岗人员的人数;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群体将会成为我国失业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青年就业与创业问题是国家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从世界范围来讲,青年失业成了全球性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2004年世界就业趋势》报告说,全球青年失业人数目前已达8800万,创历史最高纪录。据报告提供的统计,2003年,全球15岁至24岁的青年人仅占15岁至64岁劳动力人口的25%,而他们的失业人数

却占全球1.86亿失业总人数的约47%。因此,关注、研究青年失业问题已刻不容缓。

为了充分了解江苏青年的无业失业状况,寻求促进青年就业与创业的有效途径与解决方法,我们于2004年2月至9月,在全省范围内对16—35周岁的无业失业青年进行了抽样调查。本调查对象是指调查前一周内没有固定工作和任何报酬收入,正在寻找工作的城镇无业失业青年。

本次抽样调查涉及全省13个省辖市,共发放问卷3900份,有效回收率为89.3%。有效样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地区分布见图1、图2、图3、图4。

图1 样本的年龄分布(%)

图2 样本的性别分布

图3 样本的文化程度分布(%)

图4 样本的地区分布

根据以上有效样本,我们对江苏无业失业青年的基本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 无业失业青年就业与创业的基本状况 1、有一半的无业失业青年对目前的生活状况不满意

总体而言,无业失业青年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满意的比例只有10.6%,不满意的比例为48.1%,认为一般的比例为41.2%。详见图5。

图5 生活状况满意度比例(%)

就地区而言,苏北无业失业青年对生活状况不满意比例为43.9%,显著低于苏南的51.4%和苏中的50.1%。对目前生活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较高的地区有宿迁20.1%、盐城16.5%、南京13.8%,满意比例较低的地区是泰州3.0%。相对的,不满意比例较高的地区是泰州60.7%,不满意率较低的地区有扬州35.7%、盐城33.3%。具体原因待进一步研究。

从性别来看,对目前生活表示满意的比例男女两性没有差异,但是不满意的比例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对目前生活表示不满意的比例为51.5%,而女性只有45.0%。

2、生活目标现实又不乏个性追求

根据调查结果,他们的工作目的,按重要程度排在第一位的两个选择是挣钱过日子(60.3%)、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19.8%)。排在第二位的三个选择是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34.8%)、寻找社会交往(16.2%)、为工作而工作(15.8%)。他们挣钱过日子的同时又不忘自我价值的实现。

他们最崇尚的生活方式是追求符合自己兴趣的生活以及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一方面追求符合自己兴趣的生活,以彰显个性,另方面又崇尚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人的似乎有点“土”的为人准则,且不讳言拼命工作成为有钱人。详见表1。

表1 无业失业青年崇尚的生活方式 选项 拼命工作成为有钱人 选择比例 20.2% 刻苦学习能出人头地 追求符合自己兴趣的生活 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与世无争,悠闲度日 牺牲个人利益,奉献社会事业 详见表2。

表2 无业失业青年对信仰的看法

选项 非常重要,不可缺少 需要,但并不重要 没有必要,无所谓 说不清楚 13.1% 32.7% 25.4% 5.5% 3.2% 他们对信仰的看法,近半数的人认为信仰需要但并不重要。具体

选择比例 23.7% 43.0% 16.0% 17.3% 总之,这些无业失业的青年由于生活的压力所迫,不得不面对现实,面对生存问题,同时又不愿放弃心中的个性理想,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求平衡。

3、1/3的已婚青年双双无工作

本次调查对象中46.3%的人有配偶,配偶无工作的占36.1%;53.7%的人无配偶。也就是说已婚青年中有超过1/3的人双双无工作。夫妻双双没有工作的人中有62.3%的人还有孩子。本人和配偶都没有工作的被调查者有44.6%的人在30岁以上。

夫妻双双没有工作的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43.8%,这个比例远远高于高中文化程度的31.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0.5%。

就地区而言,苏北地区夫妻双方都没有工作的比例为45.7%,远远高于苏南的30.7%、苏中的28.3%。比例最高的地区是徐州为63.4%,比例最低的地区是南通为13.8%。

4、生活来源主要靠父母

目前有53.9%的人和父母合住,自己有房单住的占22.0%,自己租房子住的有14.9%。有配偶的人中有36.2%的人和父母合住。

有22.6%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有基本保障,48.4%的人认为自己的

生活没有保障,另有29.0%的人说不清楚。认为自己生活没有保障的人与其年龄大小没有多大关系,与文化程度也没有关系,与性别密切相关,53.5%的男性认为自己生活没有保障,认为生活没有保障的女性只有44.0%,两者差异显著,也就是说男性比女性更多的感到生活没有保障。

调查时点的上个月生活费用来源依次为父母给的为43.1%,以前的积蓄为25.8%,配偶给的为19.1%,政府失业金只有6.4%。这表明无业失业青年的生活费用来源主要还是父母,社会化的支持网络还比较缺乏。

这种现象有人称之为“啃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啃老”的条件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从不用承担生活重担的年轻人进入结婚生子的年龄,这意味着他们要独立承担起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对于至今仍然没有工作或没有稳定工作的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从他们父母的角度来说,由于时间的推移,有的已经过世了,有的已经由于退休而收入减少了,还有的自己也加入失业下岗的队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过去所依赖的经济来源正在失去,“啃老”的条件越来越差。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生活刚刚开始,未来的生活将是充满一条艰辛的路。

5、2/3的人是第一次失业,半数以上的人失业时间在半年以内 无业失业持续时间3个月以内的占28.4%,3-6个月的占24.5%,6-12个月的占18.8%,12-18个月的占6.4%,18-24个月的占6.2%,24个月以上的占15.7%。71.6%的人是第一次失业,22.2%的人已是第二次失业,还有6.2%的人已是三次以上失业。

还有一现象值得注意,有59.5%的人失业后并不到有关主管部门登记。这一方面反映无业失业青年寻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法治观念比较淡薄;另一方面说明社会隐形失业比较严重,青年失业率还没有引起国家的足够重视与关注。同时也暴露目前政府失业登记与统计制度上的政策缺陷与口径差别。相似的问题也存在劳动合同的签订与社会保险金的缴纳制度上,值得政府深入研究。上海的一个统计数据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这一现象,目前上海25岁以下的青年失业人数已超过10万,接近本市失业人数总和的40%。在今年一季度本市公共

职介机构发布的17.9万个岗位中,要求求职者年龄在35岁以下的岗位达12万个以上,但实际进入职场求职的青年人只有5万多人。一方面是超过10万的上海青年处于失业状态;另一方面是上海公共职介机构发布的针对青年的大批岗位却乏人问津,两者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6、毕业即失业及企业改制是主要原因

无业、失业类型,25.4%的人是由于学校毕业,没有继续升学也没有找到工作,16.9%的人是由于企业改制,13.4%的人是由于与单位劳动合同到期,12.4%的人是由于单位效益不好,裁员,12.0%的人是由于企业破产。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对接,初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即失业成为就业问题的新特征。

导致失业比较多的行业有制造业22.6%,社会服务业16.4%,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12.4%。江苏省的产业定位为国际制造业基地,而目前不少地区出现“技工荒”现象,劳动力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充分说明我省人力资源结构失衡,需求最旺盛的制造业竟然是失业无业比较多的产业,值得深思。

7、大众媒体是了解就业信息的主渠道

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最多的是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其比例为31.3%,其次是人才与劳动市场、听亲友、同事、熟人介绍分别为28.9%和28.4%。利用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比例为10.3%,通过共青团与其他青年组织的比例只有2.1%,可见共青团在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

图6 不同地区通过熟人了解就业信息的比例(%)

图7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通过熟人了解就业信息的比例(%) 通过亲友、同事、熟人了解就业信息有地区差异,苏北更趋向于这种渠道,苏南则较少使用这种渠道,见图6。通过亲友、同事、熟人了解就业信息比例比较高的地区有泰州45.1%、淮安42.65,通过亲友、同事、熟人了解就业信息比例较低的地区是南通5.9%。与此相对,苏北地区比苏南、苏中更少通过市场了解就业信息,苏北通过人才和劳动市场了解就业信息的比例为14.6%,远远低于苏南、苏中的38%的比例。女性比男性更喜欢通过亲友、同事、熟人了解就业信息,女性的比例为31.0%,男性的比例为25.9%,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通过亲友、同事、熟人了解就业信息的比例有显著差异,文化程度越高越不倾向于使用这种方式了解就业信息,见图7。通过人才与劳动市场了解就业信息的比例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也升高,且有显著差异,见图8。

图8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通过市场了解信息的比例(%) 对就业信息与机会的渠道选择,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我省无业失业青年的市场意识、网络依赖和媒介设施便利程度上的差异。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发现,劳动和人才市场还没有成为青年就业的第一信息源,

经济欠发达的苏北苏中的青年更多地依赖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网络,其中文化程度较低的与女性青年更倾向于此。所以,对市场信息网络中心的偏离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青年充分就业的偏差。而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和信息网络使用能力的增长,青年就业偏差逐步被市场机制所纠正。

8、通过市场应聘是找工作最现实可行的途径

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找到工作最现实可行的途径,首先是通过人才市场应聘,其比例为39.9%,其次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其比例为23.1%,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安臵的比例为16.1%,自己创业的比例为5.2%,通过共青团组织介绍的比例只有1.6%。从中可以看出,找工作市场化倾向较为明显,但希望政府安臵的依赖思想依然明显,另外熟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仍然较强。

找工作的方式与性别相关,男性更多的倾向于通过市场找工作,女性则更多的倾向于通过熟人找工作,见图9。不同年龄段的人找工作的方式也有不同,23-25岁年龄段的人更倾向于通过市场找工作,30岁以上的人则更倾向于通过熟人找工作,见表3。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找工作的方式也不相同,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通过市场找工作,文化程度越低越倾向于通过熟人找工作,见表4。不同地区间也有差异,苏中地区倾向于通过市场找工作的比例最高,苏北最低,见图10。通过熟人找工作的比例苏中苏北没有差异,苏南的比例则显著低于苏中苏北。

表3 不同年龄段的人找工作方式比较(%) 通过市场 通过熟人 通过市场 通过熟人 16-22 39.1 19.9 初中以下 26.2 28.0 23-25 55.7 17.4 26-29 42.0 23.6 高中 40.7 23.1 30以上 30.7 29.4 大专以上 58.2 16.3 表4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找工作比较(%)

图9 不同性别找工作途径比较(%)

图10 不同地区的人通过市场找工作的比例(%)

9、选择工作注重稳定与有保障

选择具体工作时首先注重的是工作稳定、有保障,其比例为34.0%,还有就是收入高,其比例为32.3%;排于第二位的还是工作稳定、有保障,还有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有发展前途。希望工作稳定几乎是所有失业者的共同心态,希望能发挥的自己的专长则是青年的积极向上求发展的表现。从选择工作的态度可以看出,无业失业青年就业观念务实保守,就业能力相对脆弱,创业风险意识不高,创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工作取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0、有四成的人没有参加过培训,超过1/3的人认为培训没用 被调查者有58.8%的人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其中64.8%的人认为这种培训对找工作有作用,有35.2%的人则认为这种培训对找工作没有作用。被调查者有41.2%的人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其中有49.4%的人不知道培训信息,21.8%的人认为参加培训没有作用,14.8%的人

则是因为交不起培训费用。职业技能培训对无业失业者找工作应该起积极的帮助作用,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参加培训对找工作没有作用,这就启示我们的有关培训机构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公开培训信息,提高广大无业失业青年参加培训的参与度。

从成长的环境说,他们基本属于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是作为“小皇帝”被养大的,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较弱,是普遍的现象。而在以升学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中,在初级和中等教育阶段上,他们也没有学到或得到多少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因此,他们在如今的就业市场中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可言,培训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11、最希望得到一般职业技能和计算机的培训

就目前而言,无业失业青年最希望参加的培训是一般职业技能,其次是计算机。详见图11。

图11 希望参加培训的类型

目前最希望获得的帮助依次为推荐工作46.9%,技能培训35.7%,读书的机会9.7%,生活救助2.7%,法律方面的咨询与援助1.8%。这也表明了无业失业青年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技能培训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来改变现状,改善生活。

12、有超过一半的人想自己创业

创业是解决自主就业的有效途径,对青年来说尤其是这样。如果中国实现发达国家平均每20-30人就拥有一个小企业的水平(目前中国大约每60人拥有一个企业),中国就业总量将大大增加。为此,必须把促进创业作为提高就业水平的重点。

本次调查表明,目前无业失业的青年有自己创业想法的为52.1%,

没有创业想法的为31.0%,见图12。

图12 有无自己创业想法的比例

有无自己创业想法与年龄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年纪越轻越有创业的想法,30岁以上的青年的创业愿望和30岁以下的青年的创业愿望相比,显著下降。见图13。

图13 不同年龄段有创业想法的比例(%)

有无自己创业想法和性别相关,男性自己创业愿望显著高于女性。见图14。

创业愿望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初中以下有自己创业想法的比例为43.8%,高中文化程度有自己创业想法的比例为53.5%,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自己创业想法的比例高到61.6%,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的创业愿望有显著差异。见图15。

图14 不同性别创业愿望比较(%)

图15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创业愿望比较(%)

图16 不同地区创业愿望比较(%)

创业愿望与地区也相关。本次调查表明,创业愿望最高的是苏中地区的无业失业青年,其次是苏北的无业失业青年,苏南的无业失业青年的创业愿望最低。见图16。就具体地区而言,无业失业青年创业愿望比较高的地区有南通79.2%,连云港63.7%,盐城56.8%,泰州55.7%,这些地区的无业失业青年的创业愿望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相对而言,无业失业青年创业愿望较低的地区有苏州42.5%,无锡

43.7%,扬州44.3%,这些地区的无业失业青年的创业愿望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创业愿望的地区差异,我们认为一是苏南青年就业状况与家庭经济基础总体比较好,青年生存压力不大、创业热情不高;二是苏南地区的人文环境和区域文化使青年更趋于选择相对安逸悠闲的生活。而苏中苏北青年普遍就业条件不太理想,生存压力大,自主创业多是别无选择;三是苏南无业失业青年基本上是青年阶层中的弱势群体,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的的约束,不少青年创业能力比较薄弱。

13、就业与创业指导普遍不够

无业失业后是否能够及时得到有关部门的就业或创业指导、帮助?24.6%的被调查者作了肯定的回答,46.9%的人作了否定回答,28.5%的人回答“说不清楚”。这也就是说目前无业失业的青年得到有关部门关心帮助的比例比较低。不同年龄的人得到的关心帮助有差异,30岁以上的物业失业青年得到有关部门关心帮助的比例明显高于30岁以下的青年,30岁以下的无业失业青年得到有关部门关心帮助的比例则没有显著差异。见图17。

图17 不同年龄段得到帮助的比例(%)

得到有关部门指导帮助的比例地区间差异非常显著。苏南最高为31.3%,苏中最低位17.0%,见图18。

所在社区与街道有无就业与创业指导机构?调查显示,38.4%的人回答有,33.2%的人回答没有,28.3%的人回答“说不清楚”。地区差异显著,苏南回答有的占52.1%,苏中占32.0%,苏北占29.9%,苏南明显高于苏中、苏北。就具体地区而言,机构建设较好的地区有无

锡73.7%,南京58.1%,泰州57.0%。相对较差的地区有南通8.6%,淮安20.7%,连云港21.5%。

图18 不同地区得到帮助比例比较(%)

14、超过半数的人不清楚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

被调查者有3.3%的人回答很清楚,20.4%的人回答比较清楚,53.2%的人回答不清楚,9.0%的人回答说不清楚。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政策的了解越多。见图19。与文化程度也相关。初中文化程度清楚创业优惠政策的比例为20.3%,高中为23.6%,大专以上为28.4%,不同文化对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有显著差异。见图20。

图19 不同年龄回答清楚创业优惠政策的比例(%)

图20 不同文化程度回答清楚创业优惠政策的比例(%)

15、苏南被认为较适合青年创业

适合青年创业的地区。认为不适合创业的地区苏南、苏中、苏北有明显的差异。苏南地区的无业失业青年有23.1%的人认为生活的城市不适合创业,苏中有32.3%的人认为生活的城市不适合创业,苏北有40.8%的人认为生活的城市不适合创业。就具体的地区而言,认为自己生活的城市适合创业比例较高的地区有常州54.5%,盐城47.2%,南通45.3%,扬州43.7%,相对而言认为适合创业比例较低的地区有泰州25.3%,连云港27.5%。

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按重要程度排在第一位的两个选择是政策不够优惠(31.9%),融资、贷款困难(29.0%);排在第二位的两个选择是技术创新不够(30.6%),人文环境不佳(22.0%)。

16、影响创业最重要的因素是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

就个人素质而言,对创业成功影响较大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在第一位的两个选择是文化素质(51.5%)、创新能力(15.8%);排在第二位的两个选择是吃苦耐劳(38.3%)、创新能力(22.7%)。

哪种人更有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按重要程度排,被调查者认为排在第一位的三个选择是学历较高的人(19.5%)、有技术专长的人(14.9%)、有资产的人(14.8%);排在第二位两个选择则是有创新能力的人(19.3%)、有管理经验的人(14.5%)。

对个人事业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在第一位的是本人努力(31.5%)、本人家庭背景好(23.6%)、本人社会关系丰

富(19.3%),排在第二位的是本人努力(27.4%)、国家有利的政策(27.1%)。

很显然,从无业失业青年对成功的看法中,可以看出,他们崇尚知识、崇尚技能、崇尚个人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二、 无业失业青年就业与创业的主要特征与问题

本次抽样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6道选择题,涉及无业失业青年就业与创业的主体意识、态度、环境、政策、组织等多方面情况,从调查的基本数据和部分地区的基层调研实际看,作为特殊的边缘青年群体具,无业失业青年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社会特征:

(一)虽然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度比较低,但是他们具有积极良好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就业目标明确、创业热情高涨。

(二)虽然对生活来源依赖性比较强,但是他们自主意识与公民责任开始觉醒,就业观念已经超越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国家的盲目期望,而是注重市场机制的游戏规则,强调自我就业。

(三)虽然对国家就业与创业环境、政策和指导机构了解不够,但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个人就业与创业成功充满信心,并热切盼望得到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专业支持。

(四)虽然受到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而渴望成为有钱的人,但是并没有放弃朴素高尚的道德原则,诚实做事、清白做人成为他们的普遍选择。这在社会转型期道德思想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实属难能可贵。

(五)虽然在青年群体中处于社会弱势地位,但是他们仍然注重个性理想追求和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认同成功经验中的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

(六)虽然有就业热情、创业激情,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过程中,他们还是比较注重工作的稳定和生活的保障,开放中有保守、流动中求稳定、融合中显个性成为他们的独有的性格特点。

无业失业青年就业与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无业失业青年总体素质比较低,缺乏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素养和工作经验,是青年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虽然就业愿望比较强烈,但就业机会不多,从而导致他们生活状况不尽人意。

2、由于现在的不少无业失业青年是“独生子女一代”,从小就缺

乏艰苦生活的磨练,所以相当多的人不愿意从事艰苦的工作岗位,就业期望值比较高,就业观念较为滞后。

3、无业失业青年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这里一方面是青年的法治观念不强,对国家的政策信息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国家对青年的失业问题重视不够,关注的重点依然放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群体。

4、无业失业青年的就业与创业政策和资金支持不够,就业与创业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无业失业青年的失业救助、就业扶持、社会保障、培训推动和创业指导等机制不够完善,可以用于创业的启动资金比较匮乏,政策、资金和专业制约是无业失业青年就业与创业的三大瓶颈。

5、无业失业青年的主体是初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毕业的初次求职者或第一次失业者,究其根源是目前的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形成有效的对接与融合,忽视职业技能开发和市场需求导向的教育体制是青年失业的首要因素。

三、 无业失业青年就业与创业的对策建议

青年不能充分就业不仅是国家战略性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对国家与地区的均衡发展与社会安全构成潜在的危险。根据中国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与特征,就业问题被不少专家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定时炸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所形成的结构性张力极有可能在部分地区引爆,对此,国家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密切的关注。本次调查的结果也表明一个新的事实,即无业失业青年已经成为失业人群的主体,他们主要有三种类型的青年组成,一是学校毕业青年,二是企业改制失业青年,三是城市化进程中迁入转户的农村青年。这些青年的就业与创业对于他们自身成长、社区发展、产业推动和社会和谐都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将青年发展和国家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人才强国、青年为先;全面发展、就业优先”战略先导理念。

(二)发展经济、提升产业,将青年发展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匹配性和适应性,创造多元化就业机会。

(三)统一市场、规范运作,将青年发展和人才市场完善有机结合起来,破除部门、产业与区域壁垒,增强市场机制对青年人力资源配臵的主导作用。

(四)创新体制、整合资源,将青年发展和执政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无缝隙链接,强化资源使用的质量与效率。

(五)优化环境、创造氛围,将青年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制订以“救助失业、支持就业、激励创业”为价值导向的公共政策框架,探索建立社会互惠机制和激励机制。

(六)注重规划、推进网络,将青年发展和科技进步结合起来,提高弱势青年群体人生职业参与能力与规划能力,减少经济波动对他们的权益损害和影响。

张扬个性的一代―关于我市青年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

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0日04:34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为了解当代青年的就业、创业状况,日前团市委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青年在就业、创业方面更注重施展自己的才能,张扬自我的个性,其中,干一番自己的事业成为创业青年的人生目标。

此次采取个人问卷调查和企业问卷访问等形式,从市内四区的本地青年、应届毕业生和外地来青青年三个群体中,各挑选了200名青年进行了调查。

本地青年:活力比稳定更有吸引力

调查显示,本地青年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欢现有工作和收入太少,分别占29%和24%。其中,主动辞职的占73%,被动辞职仅占27%。调查表明,主动辞职是青年失业的主要原因,

可见青年工作的变化多是主动寻求变化,他们独立自主性更强,较少被动接受现状。

在可选择就业的企业类型中,三资企业成了本地青年就业选择的热点,比例达到46.8%,由于三资企业工资待遇相对较高,对青年求职者很有吸引力。此外,29.7%的青年将私营企业作为选择目标,选择国有企业的青年仅占23.4%,只有13.9%的青年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和集体企业。调查表明,原先青年选择“稳定”单位的状况已经发生很大改变,现在青年更喜欢到有活力的三资和私营企业里去一试身手。

大学生:对将来找工作充满信心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将来找工作充满信心,其中,很有信心的占44.7%,比较有信心的占34.2%,完全没信心的为零。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未来还是有一点担心。在选择企业类型上,大学生与本地青年一样,都将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放在选择的首位,但有更多的人表示不看重企业类型,只要适合自己的兴趣就行。

外地青年:来青为了学习、创业、长见识

调查显示,外地青年主要是抱着学习、创业、长见识的目的来青,分别为34%、26.6%和22.2%的比例。意料之外的是,为赚钱谋生的比例较少,仅仅占14.8%。外地青年来青找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认为青岛就业机会多、创业机会多和自然环境好,其中48.6%的外地青年认为青岛适合创业。大部分外地青年对青岛情有独钟,64.8%的青年表示即便暂时找不到工作也会继续留在青岛,15.8%的青年考虑在青岛独立创业,到其他城市再找工作的占11.7%。

独立创业:缺少启动资金,对政策较少了解

调查显示,考虑创业的青年目的很少是为了“赚钱谋生”,83%的青年都将“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作为创业的目标。调查中,有80%的青年都考虑过独立创业,但只有16%确实在积极考虑筹备,另外的大部分被访者考虑过,却没有付诸实施。

打算独立创业的青年准备从事的行业比较分散,从事社会服务行业的相对较集中,其次

是零售行业、科技服务、文化艺术方面,这些行业的普遍特点是初期投入资金较少,起步较容易。

创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是计划创业者没有付诸实施的主要原因,首先因为缺乏创业启动资金,调查显示有74%的准备创业者缺少启动资金。其次,大部分青年对政府扶植青年创业的政策还不太了解。在相关扶植政策中,“减少税收”最为广大青年所关注,其次是希望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创业机会以及简化审批手续等。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调研的报告

受去年下半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截止到2008年底,我省返乡农民工已达近60万,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问题最为紧迫。团省委在2009年春节前夕出台了《关于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全省共青团组织在春节期间培训返乡农民工2000人,09年全年将培训2万人。为贯彻落实团的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共青团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做好返乡农村青年、农村“两后生”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积极研究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的有效途径,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团省委机关春节后统一开展基层调研的安排及部署,农村青年工作部全体人员

于2月11—15日,分三路分别赴张家口、承德、保定、唐山、秦皇岛等地,采取听取情况介绍、实地走访了解调查、座谈等形式,就如何服务返乡农民工、农村“两后生”等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现将赴唐山、秦皇岛

两地四县(区)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基本现状

唐山、秦皇岛两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地处环渤海湾经济圈地带,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极其重要的走廊。唐山下辖6区、6县、2个代管县级市以及芦台、海港开发区和汉沽管理区,人口共计700多万。秦皇岛下辖3区、4县和一个开发区,人口共计280多万。两市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煤、铁、石油、金、水力、渔业等资源,经济以钢铁、煤炭、电力、机械、造纸、化工、旅游等为主,经济比较发达,位列河北省前列。其中唐山是河北省的重工业基地,新首钢和南堡油田都位于唐山曹妃甸,秦皇岛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和避暑胜地。

通过几天来赴唐山乐亭、玉田、丰南和秦皇岛抚宁两地四县(区)的调研情况看,两地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外出打工的较少,大多能够达到劳动力本地消化。唐山和秦皇岛两地经济较省内其他地市发达,企业众多,企业大多先在占地村周边招工,能够解决不少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的较少,大多能

够达到劳动力本地消化,特别是唐山农民工返乡的情况不是很多。而且两地还吸引不少外地青年来当地打工、就业。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产生的农村青年再就业问题较少。金融危机对两地的影响各有不同,对秦皇岛影响不是很大,对唐山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以钢铁为主的企业有较大影响,唐山以钢铁企业居多,但是企业并没有因此而裁减员工,而是通过减产、部分停产、技术革新或降低成本等多方举措度过难关,从去年12月份开始,金融危机对唐山钢铁企业的影响已渐渐消除,企业效益重新好转,因此较少存在农村青年因失业而出现再就业的问题。三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多是联合其他单位或部门开展培训。两地共青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主要是联合劳动就业部门或通过企业团组织或依托当地农合组织开展以职工岗前培训、安全生产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农业科技培训等为主的培训活动。四是企业职工文化程度较高。通过实地走访企业的情况来看,企业不仅吸纳了周边农村的“两后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职工也占很大比例,很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本地农村青年回乡就业,成为企业职工。同时也吸引不少外地高学历人

才到当地企业工作,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二、共青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情况

唐山、秦皇岛两地四县(区)总体经济基础较好,返乡农民工不是很多,因此共青团组织把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

的重点大多放在对农村青年的岗前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农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且认为单依靠共青团组织来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力量薄弱,作用不明显,多是联合劳动就业等部门来开展。但四县(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实际情况也不尽相

同,在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方面也各有特点。 1、针对岗位需求对失地农村青年开展培训。两地经济发展较快,很多农村百姓由于企业占地而失去了土地,从调研的情况看,有的县(区)不是盲目对失地农村青年开展培训,而是针对岗位需求搞培训,例如乐亭县,乐亭团县委在服务失地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方面,先从找岗位入手,多方联系企业等用人单位,针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

技能而联合劳动就业部门开展什么样的培训。 2、依托农合组织或通过电视媒体开展农业技能培训。玉田是唐山的农业大县,从到玉田县调研的情况看,当地团组织根据县域实际情况依托当地较为成熟的农合组织对农村青年开展农业技能和科技方面的培训。同时在县电视台开

辟了农业知识专题讲座栏目,宣传农业科技。 3、通过村企联建的团组织对企业青年职工开展培训。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企业较多,农村青年大多在周边的企业打工,在团组织建设上形成村企联建的建团模式,例如唐山市丰南区,丰南区近几年有40多家企业和周边农村联合建团,在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方面主要

是通过村企联建团组织对企业职工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在丰南区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调研了解到,公司共有1200多名团员,占企业总人数的1∕4还多,其中青年骨干113名,附近洼里村共有43名团员,其中25名在该公司就业,古庄村有49名团员,28名在该公司就业。该村企联建团组织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另外凡是团员每年的培训还增加一次。除了安全生产培训外,还组织法制专题讲

座、岗前培训、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活动。 4、组成农业专家服务队伍,对农村青年指导培训。有的农业较为发达的市县,团组织成立了农业专家服务队伍,针对农村青年的需求和实际,组织专家对农村青年指导培训。例如唐山玉田团县委组成了农业宣讲团,深入到农户或集中到乡镇开展农业培训。秦皇岛团市委成立了农业创业导师团,开展“百名专家驻百村”活动,下基层对农村青年开

展农业技能培训。

5、实施“百村覆盖工程”。秦皇岛团市委今年启动了“百村覆盖工程”,要求团市委机关、“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直属团委分包100个农村,达到百村组织、活动、培训等全覆盖。在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劳动力转移方面规定,帮助每个村培训农村青年10—30人,转移劳动力5—10

人。

三、“青年学徒计划”调研情况

团省委拟开展的“青年学徒计划”是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很好的方式和抓手,以农村能人带学徒的形式,帮助带动未就业的农村青年。通过几天来的调研看,大多团组织认为“青年学徒计划”是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很好的手段,将促进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同时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

建议。

(一)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1、充分利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合组织中建立团组织,利用农合组织中的农村能人来帮助带动未就业的农村

青年。

2、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农村青年的需求,根

据需求寻找相应的农村能人来带学徒。

3、实施“科技播火”计划。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抚宁团县委从08年6月开始,联合组织部组织实施了类似于“青年学徒计划”的“科技播火”计划。主要是按照村内推荐(并经本人同意)、乡镇审查、县委审批等程序选拔一批农村能人作为“科技星火带头人”,通过自行结对等方式,组织“科技星火带头人”对农村群众进行培训,进行传帮带,使农村青年掌握1—2门实用技术,促进农村青年科技素质的提高和致富能力的增强。整个计划采取突出重点、分层施教的方式,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组织农业专家对全县“科技星火带头人”进行培训,第二阶段是由各乡镇组织“科技

星火带头人”对农村群众进行培训、传帮带。据团县委介绍,农村能人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也比较好。

(二)顾虑

1、学徒愿不愿意被带。有的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村

的年轻人存在到附近城市打工的想法。

2、农村能人愿不愿意带学徒。开展“青年学徒计划”能给农村能人带来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是否给学徒工资?学徒是否有培养前途也是农村能人考虑的问题。

四、目前在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村青年思想观念相对于南方而言较为落后,存在一定不劳而获的思想。由于唐、秦两地经济较为发达,能够解决当地很大一部分劳动力就业,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相对不多,即使外出务工也是多到唐、秦两市周边或京津地区,到南方发达省份务工的很少(当然,由于金融危机对南方冲击较大,唐、秦两地到南方务工的较少,因而返乡农民工不多)。另外部分农村青年存在一定恋家守土、懒惰散漫和不

劳而获的思想,总想轻轻松松挣大钱。

2、农村青年在就业创业方面对共青团的认可度不高,团组织作用的发挥还不是十分充分。有的地方的农村青年在就业创业方面不太认可共青团,遇到问题只找劳动就业部门,导致团组织只能联合劳动就业部门或劳动技术学校开展培训活动,限制了共青团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且在服务农

村青年就业创业的形式上较为单一,主要是培训,其他形式

的服务较少。

3、信息少。由于共青团不是主要的就业创业职能部门,信息来源少,不能及时了解企业用工动态,存在着信息不对

称情况,难以实现劳动力和岗位的有效对接。

五、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1、广泛宣传,引导农村青年转变观念。发挥团组织的组织和网络优势,借助媒体力量,大力开展宣传。从转移就业政策、劳动保障、权益保护、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宣传着手,力求通过宣传,使农村青年转变观念,在就业创业方

面增强对共青团的认可程度。

2、整合资源,做好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各类培训机构较多,我们要积极整合资源,及时了解和掌握用工需求和劳动力市场变化,采取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网络各种培训机构,搞好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

高农村青年的素质,增强他们的致富和就业本领。 3、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积极和劳动就业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掌握用工信息、科技信息和其他政策信息,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 4、创新服务形式,积极探索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新举措、新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增强农村青年的致富本领和就业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fw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