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及管理细则

更新时间:2023-04-13 06: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及

管理细则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及管理细则

备课细则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与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的职业生涯、职业使命、职业荣耀紧密关联的每日不可或缺的社会分工。教学质量的高下,历来是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教育成效的重要依据之一。而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备好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现将备课的环节做如下规定:

备课要求:

1.每一位教师在备课之前,都应该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在备课本的首页纪录学生情况分析(简称:学情分析)。

2.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钻研自己本年度所施教的教材,在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期授课计划。

3.备课要有超前性,一般提前一周。课前准备一天,杜绝无教案上讲台现象,严格禁止使用旧教案。教师有义务接受上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对教案的检查。

4.教案格式要规范: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和学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及课后反思必须齐全。

备课格式:

1.课题名称:每节课要求写清楚课题的完整名称,如果是练习课,要求写清课时序号。如:练习一(1)。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所在,是教师要在四十分钟内教学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因此,目标制定应根据所教班级的学情制定,可高,可低。要求从知识和技能方面、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情感和态度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切忌盲目跟从。

3.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本节课突出的重要内容,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师在描述时要简明扼要。切忌语言罗嗦雷同。

4.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本节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在备课时要加强思考。

5.教具和学具准备:教师应写清上课所需的每一样物件。

6.课时安排:只要在新单元开始时注明即可,后面的分课备课中可不在出现。

7.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备课中的重中之重。不同教师要显示不同教学个性,不可千篇一律。但是,同一教研组要求相互探讨教学过程,必须要写清教学的中心环节以及题目的解题思路。

8.作业设计:同一教研组要求相互探讨作业布置的最优化方案,作业布置尽量做到分层设计,尽可能考虑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作业的要求也不一样。

9.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允许有不同的个性。但,必须完整。

10.课后反思:教师在备课时应在备课笔记中留有一定反思的空间,上课完毕后及时根据课堂的动态生成,写好课堂反思。

各种课型的要求:

新授课:

一、新授课的任务: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2.让学生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新授课的操作程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联系现实生活,情境引入。

可采用谈话、汇报、讲故事、玩游戏、现实场景、动手操作、情景图等方式,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2.分析情境信息,提出问题。

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境,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挖掘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置学生于问题情境之中,使其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又并非完全明白的心理状态。教师顺势利导,导入课题,使学生饱含强烈的学习动机,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此段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环节。本环节可通过以下四步完成:1.独立思考,探索尝试。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问题提出后,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可能不一,有的学生甚至存在疑难,在此情况下进入下一环节。

2.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交流、合作,通过争论、讲解、操作、帮扶等形式,形成小组共同意见,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并指定组员做好发言准备。

3.成果展示,质疑评价。

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全班交流。各小组充分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逐步形成较统一的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质疑、评价、互动,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精神。

4.教师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不但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激励和点拨,而且要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小结,对于问题解决的方法,要进行提炼和升华,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思维模型的形成。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环节。本环节可分三步进行:

1.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针对例题类型,设计一组基本题。题量相对较大,主要目的是面向全体,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技能技巧。

2.拓展练习,发展能力。

联系学生生活或变化例题特征,设计一组拓展题。拓展题要体现综合性、现实性、挑战性。题目不宜过多、过难,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不但拓展学生思维,更为以后教学做好铺垫和孕伏。

3.课堂评价,课后延伸。

作为课的终结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自己表现怎样,哪个小组或同学表现好。然后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进行肯定,使每个学生都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充满后继学习的信心。然后布置适量的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练习课:

一、练习课的意义和目的

学生的练习活动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的,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要进行批改与指导。因此,学生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多高,都不能取消或代替练习课。练习课的意义表现为:

(一)及时消化、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并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练习课的直接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及时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技巧与智力。

(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练习课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独立活动,独立完成。练习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自学,最终成为能立足社会独立工作的人。

(三)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等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

二、练习课中练习的要求

(一)练习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符合学生的一般水平。不可脱离教学大纲漫无边际地乱出题。

(二)练习要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应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并练习一些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练习。

(三)练习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要重视练习的质量,不加重学生的负担。

(四)要做到因材施教。在从多数学生实际水平出发的情况下,尽可能照顾优秀生和后进生的程度,对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不同要求。

(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练习的时间、认真读题、独立完成练习、自觉检查与改错、书面整洁等良好的练习习惯。

(六)把课内练习与课外练习结合起来,使课内练习成为课外练习的基础,课外练习作为课内练习的继续。

(七)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等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

三、练习课的练习种类

练习大致可分为:一是口头练习,复述、口头解释和分析问题等;二是书面练习,包括书面解答、习题演算、图表制作。。。。。。等等;三是实践活动练习,包括观察、实践、测量、测绘、制作、社会调查等。

四、练习课的练习设计

(一)确定练习目的。目的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知识、能力进行巩固和提高,二是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水平。三是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巩固优点弥补缺陷。四是改进教学工作同时要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练习,掌握练习的主动权,主动探求知识、发展能力。

(二)科学地设计练习题。设计练习题是练习课的关键,关系到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质量和标准,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的保证。练习课的练习设计应做到:第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双基”为主,难易搭配;第二,覆盖面要宽,正确处理“双基”与智力、能力的关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兼顾理解、记忆、分析、综合、操作、运用几个方面,把不同要求和类型的题目加以组合,并合理分布,形成从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的层次。每堂练习课都应有适量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提高题;第三,练习的分量和难度要互相配合,做到适量、可行。要从练习时间的长短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考虑上、中、下学生的差别,使各类学生都得到激励、发展;第四,题型宜多样化,把选择、填空、比较异同、判断正误、解释概念、计算应用、分析思路、作图等动手实践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等题型结合起来;第五,练习题必须语言明确,表述清晰,不生歧意,准确反映题意。

(三)将口试、笔试、实践操作等、灵活结合的练习方式。

复习课: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要的课型,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整理与复习)、期末复习和毕业复习三种。因此,上好复习课是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复习课的上法提一些基本要求:

一、复习课的课前准备

1.要收集、整理好与本节复习课有关的信息、资料(包括教具、学具)。教师和学生都要去收集,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也是一种学习,要让学生从小养成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好习惯。

2.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本单元、本册和整个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学生还没有掌握,是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还是少数学生没有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是否形成了能力等。

3.要认真设计好教案。根据收集和了解的情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一是如何将本节要复习的内容整理成块,给学生以整体的意识;二是精选例题,复习内容的组织可以理解为例题的选择和练习题设计。备课时,一要在情境的创设中引入基础知识的复习,二要通过基础内容的发展,呈现复习例题,让学生根据例题能举一反三的学习其他内容;三是精选学生的习题,杜绝炒冷饭或打题海战术。

4.要设计好教学课件。要根据复习内容设计必要的课件,使课件在复习的过程中为知识的整理、夯实、巩固、提高服务。

二、复习课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1.复习课教学中要注意体现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单元复习的重点是整理,其次是复习;期末复习也应该将本册的内容加以整理为重点,为学生理清知识

的脉络,构建知识的整体意识;毕业复习更应该把知识的整理作为重点,通过分线复习、分类复习将零散的知识内容串起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复习课教学中要注意复习方法的新颖性。要教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整理中去体会、去感悟、去理解、去掌握、去运用,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新的理解,体验成功的喜悦。

3.复习课教学要注重时效性。复习课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获,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连起来,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的整体,从而形成能力去理解实际问题。

4.复习课教学要注重针对性。不论是单元复习、期末复习还是毕业复习都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此,复习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本册或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5.复习课教学要注重全面性。这里讲的全面性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要面对全体学生。要注意让好的学生“吃”好,差的学生“吃”了,中等学生“吃饱,也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获。因此,在复习中不要就题讲题,要统筹安排,全面部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6.要安排好复习课的时间。特别是期末复习和毕业复习一定要把各阶段复习的时间安排好,查漏补缺。。

三、复习课后的反思

复习课上完后一定要认真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试卷点评课:

紧扣中心,知道自己要评什么

既要分析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也要分析个性的问题。因此,在评讲试卷之前,教师要对试卷作一个整体的把握,不仅要整班原有的知识基础比较,还要与同轨班级比较,做到防微杜渐。教师应该紧紧围绕着单元重点的知识结构,在试卷评讲的过程中紧扣知识点进行点评。

适时点评,知道自己该怎么评

试卷分析,不完全是分析错误的知识,重点提醒下次再做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层层深入,知道评是为了什么

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将书本有厚变薄,再有薄变厚时,一定也是学生将知识进行了很好地迁移。

课堂教学细则

一、教师素质(10%)

1.文化功底:教师应该熟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应该熟练掌握任教本学科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2.教学理念:要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的教育观。且在数学教学中能认真落实“整体观、重学观(学法指导)、发展观、愉快观”。

3.管理技能:能够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及时调控课堂教学中临时生成的的一些情况与问题,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应变机制,抓住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评价艺术:对学生课堂上的发言、板演等反馈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出及时、恰当、合理的表扬和针对性很强的评价。

二、教学设计(50%)

1.情意过程的设计

⑴环境的管理:能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合作。

⑵兴趣的培养:教师能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挖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之中。

⑶自信心的建立: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

2.认知过程的设计

⑴情境的创设:能合理使用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与生活相接近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想学。

⑵学习的引导: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有价值的引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主导为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⑶思维的发展: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初步的反思意识。让学生在一题多解、一题优解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⑷问题的解决:能有效的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并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学效果(40%)

1.目标的达成:在各种形式的教学反馈中教学的三维目标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2.面向全体: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全体学生人人都充分参与到学习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

3.个性的尊重:教师能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能采取相应的作法和措施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分析问题,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整体效果:教师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数学教学服务,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好。

作业细则

一、作业布置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掌握技能的水平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作业布置,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1.作业设计精心

作业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思考性、综合性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倡根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程度和数量的作业,提倡贴近生活适时适量设计一些具有研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2.作业布置适当

作业布置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在精选作业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作业数量.,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作业要符合学科特点,对完成作业的形式、时间和书写要有明确要求。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都必须提前做。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作业本外观要求

1.作业本封面的书写要统一。左上角写明作业的类别:“课堂练习”标为A;“家庭作业”标为B;“随堂练习”标为C。本子封面上的三条横线上分别写明校名、班级、姓名。

2.作业本要保持整洁,做到无卷角、无破损,不随意撕本子和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未经老师同意,不得随意更换作业本。

三、作业书写要求

1.学生的数学作业用铅笔书写,字迹要端正清楚。书写阿拉伯数学时要平写在底线上,约占整个空格的三分之二。

2.每次作业在开始处用一行写明“练习×”、“第×页”、“×月×日”。

3.每做一道算题,先在竖线栏内按课本原顺序写明题号,如果一道式题中包括若干个小题的,一般应先按从左到右、再从上到下的顺序去做,但有些上下关联的题组,可从上到下一组一组地做。

4.每一道算题(不论大题或小题)计算完毕,都要空一行,然后再做下道题。

5.在书写中,如果一道题算术用一行写不完,可分两行写,但不能把一个数字分开写成两段。第二行数字前要带运算符号。

a.计算题:一步计算直接写等号。如要列竖式则写在横式下面正中间的地方。两步以上计算要用递等式,等号对齐、长度约半厘米。

b.文字题:不抄题,不写答案,列式离题次格约半厘米,计算按上面的要求。

例:25乘66减去54的差,积是多少

c.解方程:“解”要写在题次格的右边,“设”要离“解”约半厘米,按课本的格式规范书写。

例:男生有36人,比女生的2倍少2人,女生有多少人 d.应用

称;若分步列式解答,每步要标明序号,单位名称加:“括号”。“答”字写在题次e.作图:用铅笔将图画在题目的下面,约占四横格,大小适中,并按要求标上字母或数字。

6.不准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打草稿。

四、作业的订正要求

要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作业,对做错的题,一定要弄懂后在老师批改的“订正”下面,按题号的顺序及时订正,主动送任课教师批改。

五、教师批改作业要求

1.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错的作业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各类作业订正在作业本上都要体现,并有批改;要尽可能使学生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

2.不出现错批漏批现象。学生错题改正后要及时批改。每一道小题目都要打上一个钩,体现老师的精批细改。每次批完作业打的等第也要美观、清楚,给学生以榜样示范。

3.教师一律用红色钢笔或红圆珠笔批改学生作业,一本作业本,前后批改用笔要一致。

4.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分“优、良、及格、不及格”等评定;对优秀作业可用批语或“优☆”表明,给予表扬。

5.批改作业要重视研究学生解题错误所在,对典型性的问题要作出记录,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6.学困生坚持面批。

六、分层作业要求

1.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由年级组在集体备课时商议,每单元保证有1-2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分层作业在题次格内注明☆、☆☆或☆☆☆。

3.对做得好的加“☆”或激励性的评价语。

考查细则

为了使我区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进行数学科的总复习指导,更准确地把握各项知识和能力的内容和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现制订出小学数学学科复习考查的内容与要求。

数学学科考查宗旨:测试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考查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考查要求作如下说明:

一、知识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有关内容,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直接应用。

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二、能力要求

1.逻辑思维能力: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推断;能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2.运算能力: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和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并能进行近似计算。

3.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画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形。

4.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

个别辅导细则

课外个别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学生夯实基础和拓展延伸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课外个别辅导要注重差异,分类指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

课外个别辅导的要求:

1.辅导对象包括学优生和学困生。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并加强有关意志、情感、兴趣、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的发展,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不断提高。

2.辅导内容包括:学习目的、态度、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思想品德的培养。对优秀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指导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完成练习和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分析原因,从提高学生兴趣或抓学习常规入手,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应重在查漏补

缺,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增强学习信心。在通过个别指导或有计划的补课,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并对他们的特长予以鼓励和培养。

3.对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体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课内关心学困生,不放任自流,课外辅导要根据学生特点、物质条件、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安排,认真组织实施,体现教育性、实践性、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4.辅导要纳入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研计划,做到认真、及时、具体、经常。

5.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优秀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补充教材,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学科竞赛人员选拔做好准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f3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