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防治预案20130923

更新时间:2023-10-09 20: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国白蛾防治预案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 (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截至目前,全市共监测到2万多只美国白蛾成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去年的数字仅仅不足7000只。一只雌蛾一年可繁殖出3000万只—2亿只后代!如果不加以控制,一只雌蛾就具备摧毁性破坏。

一些林业专家对北京今年美国白蛾疫情的判断为:形势十分严峻,美国白蛾在京津冀地区已经具备了大暴发的基本条件。专家指出,美国白蛾在北京迅速蔓延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繁殖力强等原因外,北京恰恰是美国白蛾的宜居地。美国白蛾适生区域广,从北纬20°到50°都适合生存,北京正处于美国白蛾的最佳适生区范围内。加上近几年持续暖冬等的气候影响,使美国白蛾越冬存活量提高。进入休眠期滞后 ,解除休眠提前,活动危害期明显延长。

一、 分布及危害特点

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1979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1985年由于运输等人为因素,跳跃式地入侵到陕西省武功县一个工厂,严重时可从宿舍中扫出大量幼虫;1992年,它大举入侵河北省山海关,唐山市疫情严重;1995年,天津市也出现了严重疫情;美国白蛾入侵北京是近两年的事,2003年9月,平谷金海湖发现了疑似美国白蛾;次年在大兴、通州、顺义、平谷怀柔,监测到美国白蛾,去年它扩展到顺

四龄幼虫可将成片的树林横扫一光

义、大兴、通州、平谷、怀柔和丰台等9个区县。美国白蛾幼虫食性很杂,被害植物主要有白蜡、臭椿、法桐、山檀、桑树、苹果、海棠、金银木、紫叶李、桃树、榆树、柳树等。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危害,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

生长。

二、 形态特征

成虫:白色中型蛾子,体长9-17c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23-2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有的前翅上有暗色斑点。成虫前足基节及腿节

端部 为桔黄色 ,胫节和跗节大部分为黑色,前中跗节的前爪长而弯,后爪短而直。寿命一般4至8天。

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雌蛾一般将卵产在树冠外围叶片的背面,有少部分雌蛾将卵产在枝条上,呈单层块状排列,卵块上覆盖有雌蛾脱落的体毛(白色鳞毛).产卵量多为500至800粒.

幼虫老熟幼虫:长28-35mm,头黑,光泽,部有一条灰黑色或深褐色宽纵带,黑色毛疣发达,毛丛呈白色,杂有黑色或棕色长毛.(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幼虫4龄前有结网习

性,4龄后分散危害。幼虫有较强的耐饥力,5龄以上的幼虫,9至15天不

取食仍可继续生存,这种生物学特性可导致害虫通过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

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雄蛹瘦小,雌蛹较肥大,蛹外被有黄褐色薄丝质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老熟幼虫有从树上向下爬行转移寻找隐蔽场所化蛹的习性。

三、 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在华北地区一般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是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并产卵,幼虫5月上旬开始危害,一直延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当年第一代成虫出现,成虫期延至7月下旬。第二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中旬为其危害盛期,经常发生整株树叶被吃光的现象。8月中旬当年第二代成虫开始羽化,第三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危害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三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越冬期一直持续到第二年5月,由于气候及各种天敌的作用,越冬蛹残废率很高,能达到70%至80%。

成熟的雄性美国白蛾 正在产卵的雌性美国白蛾 成虫喜夜间活动和交尾,交尾后即产卵于叶背,卵单层排列成块状,一块卵有数百粒,多者可达千粒,卵期15天左右。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候即吐丝结网,开始吐丝缀叶1-3片,随着幼虫生长,食量增加,更多的新叶被包进网幕内,网幕也随之增大,最后犹如一层白纱包缚整个树冠。幼虫共7龄,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把树叶蚕食一光后,转移

危害。大龄幼虫可耐饥饿15天。这有利于幼虫随运输工具传播扩散。幼虫蚕食叶片,只留叶脉,使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死亡。

四、 应急预案

(一)防治规划设计

由于美国白蛾发生区域不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美国白蛾防治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各地根据年度实施计划,结合本地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发生区地理位置、林分用途、发生规律等因素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进行施工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行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的原则。设计要包括不同类型区的地点、防治范围和面积,根据以上情况制定治理对策。把治理面积、技术措施和工程量落实到小班或林权所有者,并绘制施工作业图表和说明。 (二)虫情监测

一、趋势预测

经过踏查,如发现了新的疫情,应立即对疫情发生区进行详细调查,调查有虫(网)株数和林木被害程度。被害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标准如下:

轻:有虫(网)株率0.1%-2%为轻度发生区(+)。

中:有虫(网)株率2%-5%为中度发生区(++)。 重:有虫(网)株率5%以上为重度发生区(+++)。 (三)发生区划分及治理对策

一、 发生区划分

根据美国白蛾危害程度、发生面积、林分用途、工程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将治理区划分为除治区、监控区、保护区三个类型区,实施分区治理。

除治区:本区为工程区内重要防治区域,特点是发生集中连片,局部地区疫点密集,虽经连年防治仍不断发生。

监控区:本区虽尚未发现疫情,但与发生区相连和相近。 保护区:本区是监控区中的重点保护区域。

白蛾网幕

二、 不同发生区的治理对策

美国白蛾防治要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以预测预报为先导,全面加强联防联治,采用仿生药剂、生物防治、植物性杀虫剂为主,以人工、物理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采取飞机和地面相结合的方法,全面降低虫口密度 ,压缩发生面积,要在科学用药的同时 ,提高生物防治措施的比例,达到有虫不成灾,实现大范围、长期有效的控制效果。

除治区:在虫情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首先使用Bt、阿维菌素、病毒制剂等生物制剂及灭幼脲类仿生剂为重点的除治措施,尤其要做好第一代美国白蛾的除治工作,要由外向内全面封锁压缩,强化外缘的防治力度,逐步拔除孤立的、发生较轻和重要敏感地区的疫点,治理一片,巩固一片。重灾区要通过生物防治压低冲口密度,减少有虫株率,并释放周氏啮小峰增加天敌数量,形成林间自然种群,达到长期控制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监控区:加强监测手段,提高虫情调查、预报的准确性。要充分发挥监测点的作用。在监测区、发生区的边缘和重点部位,要加大性诱剂和诱虫灯的使用数量。继续实行专群结合的办法,定人、定点、定期进行监测和普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科学除治害虫提供可靠依据。

保护区:在全面实施监控和检疫的基础上,结合营造多树种混交林,增加营造银杏、常绿针叶树等美国白蛾抗性树种。 (四)防治措施

一、 人工物理防治

1、 剪除网幕:美国白蛾幼虫3龄前,每隔2-3天仔细查找一遍美国白

蛾幼虫网幕,发现网幕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

2、 围草诱蛹:适用于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木。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

干离地面1-1.5m左右处,用谷草、稻草把或草帘上松下紧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化蛹期间每隔7-9天换一次草把,解下的草把要集中烧毁或深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ez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