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02 05:4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8分) 1.(2010 沈阳)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2010 沈阳)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3.人们生活所需的用品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移动电话﹣﹣超声波 B.验钞机﹣﹣红外线 C.电热水器﹣﹣电流的热效应 D.筷子﹣﹣省力杠杆 4.(2010 沈阳)下列做法能减慢蒸发的是( ) A.在通风处晾衣服 B.用风筒吹干湿头发 C.用扫帚摊开篮球场地的积水 D.将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

5.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原则的是(

A.雷天站在大树下避雨 6.(2010 沈阳)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豆浆的密闭杯子,以下列四种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杯子上表面面积是下表面面积的2倍,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分别是p甲、p乙、p丙、p丁,则(

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 C.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 D.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A.p甲<p乙<p丙<p丁 7.(2010 沈阳)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冬季用暖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C.看见校服呈蓝色,是因为校服吸收了蓝色的光 D.饮水机上的指示灯是发光二极管,它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 8.(2010 沈阳)关于运动项目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B.p乙<p甲<p丁<p丙 C.p乙<p甲=p丁<p丙 D.p丙<p乙<p丁=p甲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A.骑自行车刹车时,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人和车具有惯性 B.滑雪时,人从高处自由滑下,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人登上较高的山顶时,会感觉不适,是因为山顶气压大于山脚下的气压 D.人潜入较深的水中时,必须穿潜水服,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9.(2010 沈阳)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物理方法.下列根据现象所作出的推测符合事实的是( ) A.扩散现象推测分子是运动的 B.电路中的灯泡发光推测电路中有电流 C.小磁针放在磁体旁受力偏转推测磁体周围有磁场 D.街边的路灯同时亮、灭推测路灯是串联的

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18分) 10.(2010 沈阳)夏天太阳光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面上会形成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阳的像;将放大镜正对着太阳,调整它与地面的距离,地面上会形成很小很亮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 11.(2010 沈阳)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_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12.(2010 沈阳)同学们自制电磁铁并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小铁钉,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_________ (填“C”或“D”)端移动,如图中的甲端是电磁铁的 _________

极.

13.(2010 沈阳)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 _________ ,所以热空气 _________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

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14.(2010 沈阳)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 _________ m/s.在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 _________

的.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15.(2010 沈阳)如图所示,在水桶中装满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缓慢地按入水中,在饮料罐浸没之前,越往下按感觉浮力越 _________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 _________

有关.

16.(2010 沈阳)如今小型风力发电机已走入家庭,它把 _________ 能转化为电能,其中电能是 _________ (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17.(2010 沈阳)将蜡块磨碎放入试管中加热,蜡吸热后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由此可知蜡是 _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停止加热后,液态蜡的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内能逐渐 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10 沈阳)目前利用地热的主要方法是地热发电和地热供暖.若有85℃的地热水,质量为400t,经过散热器放热后的水温为35℃,则这些地热水放出了 _________ J的热量.[c地热水=4.2×10J/(kg ℃)].

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49分) 19.(2010 沈阳)小欣家收藏了一架老式照相机,如图是它内部结构酌简图.取景时,来自景物的光线经过镜头后,再由平面镜OM反射进入人眼;按下快门时,平面镜OM首先绕支点O迅速向上翻起(此时OM可视为杠杆),接着快门开启,胶片曝光.

(1)画出取景时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射入人眼的光路; (2)画出OM在图中位置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它的力臂l

3

20.(2010 沈阳)船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受到水的阻力较大,影响了航行速度.下图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请你判断水翼的形状应该是图中甲、

乙的哪一个?并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当船在高速航行时,船体被抬高的原因.

2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0Ω,R2=20Ω,灯L标有“6V 1.8W”的字样.当S1、S2闭合时,灯L正常发光,求:

(1)通过电阻R1的电流;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2)当S1、S2断开时,灯L

两端的电压.

22.(2010 沈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已走进家庭.一辆小轿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100km,

7

消耗汽油10L.若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用来驱动汽车做有用功,所用汽油的热值为4.6×10J/kg,密

33

度为0.7×10kg/m,求:

(1)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这辆轿车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23.回顾我们学习过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乙两个实验中,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磁场中的导体ab发生运动的是 _________ (填“甲”或“乙”);若把甲图中的磁体N、S极上下对调,再闭合开关,则与对调前相比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 . (2)在丙、丁两图中,演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内能减少的实验是 _________ (“丙”或“丁”),这个实验中容器内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

(1)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 _________ ;b _________ .

(2)实验过程中小欣观察到第2次所成的像 _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次所成的像. (3)当把蜡烛调到距离透镜8cm的位置时,小欣发现无论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 _________ (“同”或“异”)侧.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1)下图是甲组同学连接的实验电路,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不正确,请你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补画出正确

的导线.

(2)电路错误改正后,甲组同学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_________ A.

(3)如表是乙组同学所测量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数据,他们发现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与其他组不同,请你判断乙组同学所连接的实验电路应该是图中 _________

26.(2010 沈阳)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_________ 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_________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_________

27.如图甲所示,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里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如图乙),它可以让小灯泡发出的光又远又直,这种设计应用了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_________

的原理.

小欣猜想:声音也有反射现象,凹形面对声音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呢?于是,小欣利用雨伞和机械手表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1)如图丙所示,水平放置并固定雨伞,他把耳朵贴在伞柄上,逐渐改变耳朵在伞柄上的位置,直到听到周围的声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记下这个位置A.这说明声音在凹形面上反射时,凹形面对声音有 _________ 的作用. (2)为了进一步探究凹形面对声音的作用,他把一块机械手表挂在伞柄上的A点,当他的耳朵位于三米远的B点时(B与A在同一水平高度),听不到手表声.经过擒到分析,他又找到另一把相同的雨伞,在做了必要的调试后,终于听刭了手表声.那么这两把伞的摆放方式应该如下图中的 _________ (填“甲”或“乙”

)所示.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8分) 1.(2010 沈阳)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考点:响度。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所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解答:解:吼猴“雷鸣般”的叫声,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2.(2010 沈阳)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考点:温度。 专题:估算法。

分析:根据我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物体温度的了解来作答,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解答:解:A、正常人的体温是37℃左右,高烧病人的体温可以达到40℃,所以A是正确的;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左右,所以B是错误的;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的温度约为100℃左右,所以C是错误的; D、加冰的橙汁饮料的温度应该在0℃或0℃以上,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于温度的感性认识,是一道基础题;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3.人们生活所需的用品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移动电话﹣﹣超声波 B.验钞机﹣﹣红外线 C.电热水器﹣﹣电流的热效应 D.筷子﹣﹣省力杠杆 考点: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杠杆的分类;超声波与次声波;红外线。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来工作的,既能发射电磁波,又能接受电磁波; (2)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个道理工作的;

(3)电流通过导体要发热,这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如电灯、电炉、电烙铁、电焊等都是电流的热效应的例子; (4)判断杠杆的类型从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上进行分析.

解答:解:A、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与超声波无关,该选项说法错误; B、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的道理工作的,该选项说法错误;

C、电热水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成内能,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筷子、镊子都是费力杠杆,目的是省距离,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比较多,包括了力学、光学、声学、电磁学,综合性较强,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重点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4.(2010 沈阳)下列做法能减慢蒸发的是( )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A.在通风处晾衣服 B.用风筒吹干湿头发 C.用扫帚摊开篮球场地的积水 D.将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及其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可以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采取措施.

解答:解:A、通风处晾衣服,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快,蒸发加快,不符合题意;

B、风筒吹干湿头发,即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又使液体表面的温度升高,蒸发加快,不符合题意; C、摊开篮球场地的积水会使液体的表面积变大,蒸发加快,不符合题意;

D、把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即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又降低了温度,所以会使蒸发减慢,利于保鲜,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要减慢蒸发,就要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从而选取适当的措施.

5.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原则的是(

A.雷天站在大树下避雨 考点:安全用电原则。

分析:从安全用电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触电有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两种.

解答:解:A、雷雨天里,大树也是很好的导体,电流会沿大树传到大地,所以雷雨天千万不要在大树下避雨,故A错;

B、小孩用手指直接插入插座的孔内,直接接触火线而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故B错;

C、因为湿抹布是导体,当用湿抹布接触带电体时,可能会使电源通过人体与大地形成通路,使人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故C错;

D、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使用三孔插座,是由于这些用电器的外壳是金属,金属是导体,当用电器漏电时,会使金属外壳带电,若接上地线,电流就通过地线,流入大地,而防止了触电事故的发生,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特别注意水容易导电,不要把衣服挂在电线上和用湿手拨开关,雷雨时不要在树下避雨. 6.(2010 沈阳)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豆浆的密闭杯子,以下列四种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杯子上表面面积是下表面面积的2倍,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分别是p甲、p乙、p丙、p丁,则(

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 C.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 D.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A.p甲<p乙<p丙<p丁 B.p乙<p甲<p丁<p丙 C.p乙<p甲=p丁<p丙 D.p丙<p乙<p丁=p甲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杯子放在水平地面上,杯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本子自身的重力; 地面的受力面积等于杯子和桌面的接触面积;

可以设一个杯子的重力为G,杯子的下表面积为S1,杯子的上表面积为S2; 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P=求出各种情况下的压强,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解答:解:两个装满豆浆的密闭杯子的重力是一定的,杯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就等于杯子的重力; 设一个装满豆浆的杯子的重力为G,杯子正放时地面的受力面积等于杯子的下表面积S1,倒放时地面的受力面积等于杯子的上表面积S2,S2=2S1; 甲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强P甲

=

=

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强P乙

===;

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强P丙

==;

丁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强P丁

====.

通过比较可知,p乙<p甲=p丁<p丙.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我们需要知道:

①某种情况下,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自身重力; ②受力面积等于物体和被压物体表面的接触面积; ③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7.(2010 沈阳)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冬季用暖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C.看见校服呈蓝色,是因为校服吸收了蓝色的光 D.饮水机上的指示灯是发光二极管,它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 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半导体的特点;物体的颜色;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热传递有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形式;我们能看见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因为它反射了色光到我们眼里;二极管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解答:解:A、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符合题意;

B、冬季用暖气取暖是通过热辐射(热传递的一种形式)来提升室内的温度的,符合题意; C、看见校服呈蓝色,是因为校服反射了蓝色的光,不符合题意; D、发光二极管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方面的物理知识,综合性较强,但都属于基础性的知识. 8.(2010 沈阳)关于运动项目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A.骑自行车刹车时,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人和车具有惯性 B.滑雪时,人从高处自由滑下,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人登上较高的山顶时,会感觉不适,是因为山顶气压大于山脚下的气压 D.人潜入较深的水中时,必须穿潜水服,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惯性现象;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应用题。

分析: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现象对应的物理规律,然后与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规律相对比,从而可以获得答案.

解答:解:A、骑着自行车的人原来处于运动状态,刹车时,人和车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所以不能立即停下来.故A正确.

B、从高处下滑,是一个下降过程,在此过程中,人的高度在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在增加,动能在增大.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正确.

C、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人在高山上时,由于大气压的减小导致了人吸入肺内的气体减少,所以人感到不适,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低于山脚下的气压造成的.故C错误. D、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人潜入深水中时,水对人体的压强很大,为了保护人体,所以要穿潜水服.故D正确.

故选 A、B、D.

点评:由于外界压强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一些影响,甚至会影响生物的生命.人在高山上和深水中的不适应都是由于外界压强的变化造成的.与此类似的还有如:生活深海中的鱼到了海面会胀破肚子而死亡,也是由于外界水压的变化造成的. 9.(2010 沈阳)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物理方法.下列根据现象所作出的推测符合事实的是( ) A.扩散现象推测分子是运动的 B.电路中的灯泡发光推测电路中有电流 C.小磁针放在磁体旁受力偏转推测磁体周围有磁场 D.街边的路灯同时亮、灭推测路灯是串联的 考点:物理学方法。 专题:推理法。

分析:本题用到物理学方法“推理法”即: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

解答:解:A、扩散现象是大量物质微粒运动的宏观表现,所以可以推测分子是运动的,符合事实; B、有电流通过灯泡时,灯泡就可能发光,所以可推测发光的灯泡中有电流,符合事实; C、当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时可发生偏转,所以可推测磁体周围有磁场,符合事实;

D、路灯同时亮、灭是开关作用的结果,不能推测它们的串并联情况,此选项不符合事实; 故选A、B、C.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了解“推理法”的实验过程,然后回忆所学内容,得到答案.

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18分) 10.(2010 沈阳)夏天太阳光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面上会形成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太阳的像;将放大镜正对着太阳,调整它与地面的距离,地面上会形成很小很亮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 折射 形成的.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简答题。

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直线传播;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解释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形成的光斑.

解答:解:树叶下面的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太阳光可近似看成平行光,当它照在凸透镜上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在凸透镜后成一个明亮的光斑(即凸透镜的焦点).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折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现象,要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11.(2010 沈阳)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凝固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 根据我们对于凝华和凝固的理解来作答.

解答:解: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霜是固体,是由冰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水蒸气在凝华的过程中要放热;

湿抹布上还有很多的水分,擦冰箱侧壁时粘在了侧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分凝固为冰所导致的. 故答案为:凝华;放出;凝固.

点评: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 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12.(2010 沈阳)同学们自制电磁铁并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小铁钉,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C (填“C”或“D”)端移动,如图中的甲端是电磁铁的 N

极.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右手螺旋定则;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专题:转换法。

分析: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强弱有关,故为了增强电磁铁的磁性应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则由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可知滑片的移动方向;

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磁铁的磁极.

解答:解:要想吸引更多的小铁钉应增大磁性,因电磁铁的磁性与电流强弱有关,故应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则应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由图可知,应将滑片向C端移动; 电流由乙端流入,则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甲端为电磁铁的N极; 故答案为:C,甲.

点评:本题考查了右手螺旋定则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右手螺旋定则为重点内容,应熟练掌握. 13.(2010 沈阳)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 减小 ,所以热空气 上升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

扇叶转起来

考点:密度与温度。 分析:(1)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温度、气压、状态. (2)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

(3)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0﹣﹣4℃的水除外).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4)在相同条件下,针对气体来讲,气压越高,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5)在相同条件下,固态的密度>液态的密度>气态的密度(水除外)

解答:解:点燃蜡烛上方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吹动扇叶转动.

故答案为:减小;上升. 点评:(1)气体的密度受压强的影响比较大.(2)液体和固体物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物质的种类. 14.(2010 沈阳)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 4 m/s.在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 运动

的.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图析法。

分析:先从图象中找出跑步者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最好都是整数),然后根据速度公式v=算出跑步者的速度; 判断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要看跑步者与骑车者的速度关系如何:若他们的速度相同,则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静止的;若他们的速度不相同,则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运动的. 所以我们需要比较跑步者和骑车者的速度关系,比较他们的速度关系,我们可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解答:解: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跑步者的时间为50s时,对应的路程是200m, 则跑步者的速度:v跑步者=

=

=4m/s;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骑车者骑完200m时,所用的时间是30s,而跑步者跑完200m所用的时间是50s,由于骑车者骑完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所以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的速度大,则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 4,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尤其第二个空的问题问的比较好,它并没有直接问骑车者和跑步者的速度大小关系如何,而是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间接的考查了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同时也进一步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15.(2010 沈阳)如图所示,在水桶中装满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缓慢地按入水中,在饮料罐浸没之前,越往下按感觉浮力越 大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 体积

有关.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压轴题。

分析:空饮料罐的浮力可通过手感受到,按得越深浮力越大,根据生活常识可知,溢出的水越多.由此可以引发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排水的多少有关.

解答:解:当饮料罐浸入装满水的桶中时,会有水溢出,随着饮料罐浸入的深度增加,它排开水的体积也在增大,溢出的水也会越多,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 故答案为:大;体积.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6.(2010 沈阳)如今小型风力发电机已走入家庭,它把(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考点:能源的分类;能量转化的现象。 专题:简答题。 分析:(1)发电机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设备;

(2)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可以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如:电能、煤气、核能、酒精等.

解答:解:风力发电机是把风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设备,需要消耗风能,才能得到电能,所以电能是二次能源; 故答案为:机械、二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风力发电的能量转化和二次能源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 17.(2010 沈阳)将蜡块磨碎放入试管中加热,蜡吸热后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由此可知蜡是 非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停止加热后,液态蜡的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内能逐渐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内能的概念。 专题:简答题。 分析:(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和状态.

解答:解:蜡块磨碎放入试管中加热,蜡吸热后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蜡是非晶体;

物体内能的大小和温度有关,对于质量一定蜡块,温度逐渐降低,内能会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非晶体,变小.

点评:本题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18.(2010 沈阳)目前利用地热的主要方法是地热发电和地热供暖.若有85℃的地热水,质量为400t,经过散热器放热后的水温为35℃,则这些地热水放出了 8.4×10 J的热量.[c地热水=4.2×10J/(kg ℃)]. 考点:热量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放热公式Q放=cm△t求热水放出的热量. 解答:解:热水的质量: m=400t=400×10kg, 热水放出的热量:

Q放=cm△t=4.2×10J/(kg ℃)×400×10kg×(85℃﹣35℃)=8.4×10J.

10

故答案为:8.4×1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放热公式Q放=cm△t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49分) 19.(2010 沈阳)小欣家收藏了一架老式照相机,如图是它内部结构酌简图.取景时,来自景物的光线经过镜头后,再由平面镜OM反射进入人眼;按下快门时,平面镜OM首先绕支点O迅速向上翻起(此时OM可视为杠杆),接着快门开启,胶片曝光.

(1)画出取景时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射入人眼的光路; (2)画出OM在图中位置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它的力臂l.

3

3

10

3

10

3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考点:重力示意图;力臂的画法;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学科综合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反射光线;

③重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力臂的画法.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焦点,即a光线经凸透镜后过F点,如图所示; 过焦点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被平面镜反射,射入人眼,如图所示;

(2)从杠杆的重心,即杠杆的中点起,沿竖直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如图所示;

力臂的画法是从支点向重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了力臂,光的折射和反射以及重力的作图题,是一道难题,是中招的重点. 20.(2010 沈阳)船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受到水的阻力较大,影响了航行速度.下图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请你判断水翼的形状应该是图中甲、

乙的哪一个?并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当船在高速航行时,船体被抬高的原因.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简答题;信息给予题;设计与制作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应用﹣﹣机翼的升力:机翼的上方是弧形,空气流过上方时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方是平面,空气的流速小,压强大这一压强差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 解答:解:甲图.

原因: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当船在水中高速航行时,水翼上表面凸起,它与船体间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水翼下表面的水流速度小,压强大,因此在水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向上的压力(压强)差,所以船体被抬高了.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机翼的形状特点以及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并将它应用于水翼船水翼的造型原理中.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2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0Ω,R2=20Ω,灯L标有“6V 1.8W”的字样.当S1、S2闭合时,灯L正常发光,求:

(1)通过电阻R1的电流;

(2)当S1、S2断开时,灯L

两端的电压.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当S1、S2闭合时,此时灯泡和R1是并联的,灯L正常发光,电源电压、R1的电压和灯泡的额定电压都相等,为6V.

知道R1的电压和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流.

当S1、S2断开时,此时灯泡和R2是串联的,电源电压为6V不变,求出灯泡电阻,又知道R2的电阻,能求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能求总电流.

知道R2的电流和电阻,求出电压. 解答:解:(1)当S1、S2闭合时.灯L与R1并联 ∵L正常发光, ∴UL=6V, U1=U=UL=6V, I

1=

=

=0.6A.

(2)当S1、S2断开时.灯L与R2串联, ∵P=

∴R

L=UL'=IR

L=

=

R

L=

=20Ω.

×20Ω=3V.

答:(l)通过电阻R1的电流是0.6A.

(2)当S1、S2断开时,灯L两端的电压是3V.

点评:此题很典型,通过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改变电路连接,是中考的热点.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也是解题关键. 22.(2010 沈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已走进家庭.一辆小轿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100km,

7

消耗汽油10L.若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用来驱动汽车做有用功,所用汽油的热值为4.6×10J/kg,密

33

度为0.7×10kg/m,求:

(1)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这辆轿车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考点:热量的计算;密度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能量利用效率;功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1)知道汽油的体积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汽油的质量;又知道汽油的热值,利用Q放=mq求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2)求出了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又知道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用来驱动汽车做有用功,据此求出用来驱动汽车做的有用功W;

知道轿车行驶的距离,根据W=Fs求轿车牵引力;

又知道轿车匀速行驶,根据F=f求匀速行驶时轿车受到的阻力. 解答:解:(1)∵ρ=,v=10L=10×10m, ∴m=ρv

=0.7×10kg/m×10×10m =7kg,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

7

=7kg×4.6×10J/kg

8

=3.22×l0J;

(2)由题知,用来驱动汽车做的有用功: W有=Q放×30%

8

=3.22×l0J×30%

7

=9.66×10J ∵W有=Fs, 轿车牵引力:

F==

3

3

﹣3

﹣3

3

3

=966N,

又∵轿车匀速行驶, ∴轿车受到的阻力: f=F=966N.

答:(1)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22×l0J; (2)这辆轿车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966N.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功的计算、效率的计算、燃料燃烧放热的计算,公式多,环环相扣,注意灵活运用,属于难题.

23.回顾我们学习过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乙两个实验中,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磁场中的导体ab发生运动的是 甲 (填“甲”或“乙”);若把甲图中的磁体N、S极上下对调,再闭合开关,则与对调前相比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 导体ab向相反方向运动 . (2)在丙、丁两图中,演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内能减少的实验是 丁 (“丙”或“丁”),这个实验中容器内出现的现象是: 有雾出现

8

考点:电磁感应;液化及液化现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实验题;比较思想。

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导体运动方向跟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解答:解:(1)甲:通电导体ab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导体运动方向跟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N、S对调,磁感线方向相反,导体运动方向相反.

乙:导体ab左右运动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2)丙:向下推动活塞,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燃内部燃料.

丁:推动打气筒,瓶内水蒸气的压强增大,推开瓶塞,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看到白雾现象. 故答案为:(l)甲;导体ab向相反方向运动;(2)丁;有雾出现. 点评:本题通过图片和文字结合考查了很相似的两对知识点:

(1)有电流产生运动的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和有运动产生电流的电磁感应现象,两者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2)物体对外做功和外界对物体做功两种情况下能的转化是怎样的.

(1)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 缩小 ;b 倒立 .

(2)实验过程中小欣观察到第2次所成的像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次所成的像.

(3)当把蜡烛调到距离透镜8cm的位置时,小欣发现无论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 异

(“同”或“异”)侧.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 分析:(1)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且实像越大.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会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不会在光屏上显示,因成的像与物在同侧,须使眼睛通过凸透镜看物体成的像. 解答:解:(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第1次与第2次的物距分别为45cm和30cm,均大于2倍焦距20cm, 所以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处填:缩小,又因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所以B处填:倒立; 故答案为:缩小、倒立.

(2)当第2次的物距小于第1次的物距,所以实像会变大,故答案为:大于;

(3)因当物距为8cm时,小于焦距10cm,所以会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则不会在光屏上成像,所以必须在光屏处透过凸透镜观看物体的像,故答案为: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1)下图是甲组同学连接的实验电路,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不正确,请你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补画出正确

的导线.

(2)电路错误改正后,甲组同学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0.26 A.

(3)如表是乙组同学所测量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数据,他们发现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与其他组不同,请你判断乙组同学所连接的实验电路应该是图中 D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实物的电路连接;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电压表的使用。 专题:实验题;作图题;错解分析题。 分析:(1)实物连接图中找错误之处,主要从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上考虑: 从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连接方式、正负接线柱的接入方法上考虑. 从滑动变阻器接线柱的接入和滑片的位置考虑.

(2)电流表读数:确定使用的量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 (3)实验中,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源电压一定,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电路中电流增大,灯泡两端电压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知,滑动变阻器电压减小. 电路中电流减小,灯泡两端电压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知,滑动变阻器电压增大. 根据这种现象可以判断乙组同学使用的电路. 解答:解:(1)经分析: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和灯泡的两端,测滑动变阻器和灯泡两端的总电压是错误的,电

压表应该并联在灯泡两端.如图.

(2)电流表使用的0~0.6A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电流为0.26A. (3)A、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并联,移动滑片,不能改变灯泡支路的电流和电压,不符合题意.

B、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当滑片左移时,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灯泡电压增大,电压表测灯泡电压,电压表示数增大,不符合题意. C、同B.

D、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当滑片左移时,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灯泡电压增大,滑动变阻器电压减小,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电压,电压表示数减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0.26;(3)D.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点评:伏安法测灯泡电阻和功率的实验中,一般情况下,电压表与灯泡并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相同(都变大或都变小),当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相反(一个变大,另一个变小). 26.(2010 沈阳)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改变力的方向 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砝码质量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考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专题:实验探究题。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要从大小上、是否一条直线上,经过实验逐步得出结论; 知道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解答:解:(1)甲图中的是木块,它与桌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而乙图中的是小车,它与桌面之间是滚动摩擦,其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实验更准确些;

(2)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砝码的质量改变两个拉力的大小,其中利用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二力只有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会平衡,因此利用该环节可以验证二力方向问题; 故答案为:(1)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改变力的方向,砝码质量; (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点评:此题考查了探究二力平衡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需要注意问题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此题考查较为全面,是中考题目的典范.

27.如图甲所示,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里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如图乙),它可以让小灯泡发出的光又远又直,这种设计应用了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可逆

的原理.

小欣猜想:声音也有反射现象,凹形面对声音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呢?于是,小欣利用雨伞和机械手表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如图丙所示,水平放置并固定雨伞,他把耳朵贴在伞柄上,逐渐改变耳朵在伞柄上的位置,直到听到周围的声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记下这个位置A.这说明声音在凹形面上反射时,凹形面对声音有 会聚 的作用. (2)为了进一步探究凹形面对声音的作用,他把一块机械手表挂在伞柄上的A点,当他的耳朵位于三米远的B点时(B与A在同一水平高度),听不到手表声.经过擒到分析,他又找到另一把相同的雨伞,在做了必要的调试后,终于听刭了手表声.那么这两把伞的摆放方式应该如下图中的 甲 (填“甲”或“乙”)所示.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考点:凸面镜和凹面镜;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实验探究题。 分析:(1)光在传播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光线可以沿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入,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2)凹面形状的物体对光波和声波都有会聚作用;

(3)凹面形状物体对声音有会聚作用,凸面形状物体对声音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1)光无论在折射还是在反射过程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2)耳朵贴在伞柄上,逐渐改变耳朵在伞柄上的位置,直到听到周围的声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说明声音在凹形面上反射时,凹形面对声音有会聚作用;

(3)凹形面对声音的作用,凸形面对声音有发散作用,所以应该让两把伞的凹面相对,才能听到声音. 故答案为:可逆;(1)会聚;(2)甲.

点评:凹形物体对光波、声波、电磁波都有会聚作用,例如锅型卫星天线,就是利用了凹面反射会聚电磁波的原理,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ez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