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整理】2022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3-04-07 09: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20高考全真模拟卷12

地理

(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中国建材之乡”福建南安市是国家级生态县级市,也是我国最大的石材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基地。近年来,南安市先后关闭几百家石材企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新疆已成为我国石材产业重要的承接地,被称为“中国石材的希望”。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南安市石材企业大量关闭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源枯竭B.环境压力C.市场饱和D.生产成本上升

2.新疆承接石材产业转移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A.技术B.劳动力C.交通D.市场

3.相较大理岩主要用于室内装饰,花岗岩广泛应用于外墙装饰,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抗腐蚀B.辐射少C.坚硬耐划痕D.品种多样美观

【答案】1.B 2.C 3.A

【解析】1.由材料可知,福建南安市是国家级生态县级市,由于福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降水季节变率大,大力发展石材,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环境压力大,所以关停,故选B。2.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不便于石材的运输,成为限制新疆石材生产的最主要因素,而该地原料丰富,劳动力、技术及市场对石材生产影响不大,故选C。

3.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岩浆岩,属于深层侵入岩。花岗岩由于其硬度高,不易风化,抗腐蚀,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因此相对比大理岩主要用于室内装饰,花岗岩不仅可以用作室内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外墙装饰。故选A。

图1为北京市居民日平均出行距离变化图,图2是2018年北京市居民各种出行方式随距离变化占比累计图。完成4—5题。

4.造成北京市居民平均出行距离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①城市规模扩大②城市布局调整③城市等级上升④城市经济衰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关于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远距离出行最适合使用出租车B.乘坐地铁出行人数占比逐渐减小

C.自行车最适合与地铁结合出行D.小汽车出行占比受距离影响较大

【答案】4.A 5.C

【解析】4.从图1可以看出,北京市居民平均出行距离变大。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居民上下班距离扩大,购物和休闲距离也随之加大,①符合题意。城市布局调整会导致居住地与其它功能区分开,会导致城市功能区之间的距离加大,从而导致居民出行距离变大,②符合题意。北京的城市等级一直以来都是最高,城市等级不存在上升,③不符合题意。北京不存在城市经济衰落的现象,且城市经济衰落不会造成居民平均出行距离变大,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5.从图2可以看出,当出行距离较远时,累积占比上升最快的是地铁,其次是小汽车,说明远距离出行最适合使用地铁和小汽车,A错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出行距离变大,地铁出行所占比例会变大,B 错误。自行车适合短距离出行,地铁适合远距离出行,居民可以利用自行车到达地铁站,通过地铁到达目标地地铁站,再利用自行车从地铁站到达目的地,因此自行车最适合和地铁结合出行,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小汽车出行在不同距离上比较均匀,因此小汽车出行占比受距离影响较小,D错误。

川西北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地势起伏和缓,高原面海拔4000米左右,多季节性冻土。高原面上河谷浅切,谷底宽阔平坦,河谷内阶地组成为基本无分选的砂砾层,而高原面以下河谷深切,谷底狭窄,谷坡陡峻。如下图,川西北高原的地貌垂直地带性明显。请完成6—8题。

6.推测图中甲、乙、丙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冻融侵蚀D.冻融侵蚀、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7.川西北高原面上的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B.针阔混交林C.针叶林D.灌丛草甸

8.岩石性质对川西北高原地貌的形成演化带来的影响是

A.花岗岩强度高,抗寒冻风化能力强,形成冰斗角峰

B.砂板岩风化岩土含土量较高,易富水,强度高,形成冻融土流

C.砂板岩构造破碎较强烈,抗寒冻风化能力强

D.花岗岩风化岩土含土量低,透水性差,易被侵蚀

【答案】6.B 7.D 8.A

【解析】6.甲乙丙分别位于流水地貌带、冰缘地貌带和冰川地貌带,且甲处海拔较高,坡度较大,以流水侵蚀为主,乙处相对较平缓,应为冻融侵蚀,丙海拔较高,冰川侵蚀明显。B正确。

7.川西北高原面海拔4000米左右,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川西北高原面夏季最高温在10℃以内,不适合高大的乔木生长,应为灌丛草甸,D正确。

8.由图可知,海拔较高处为冰川地貌带,是因花岗岩强度高,抗寒冻风化能力强,形成冰斗角峰,A正确,D错误。砂板岩构造破碎较强烈,强度低,抗寒冻风化能力弱,B、C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渐普遍,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0.此隧道

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

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

11.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A.黑龙江省B.山东省C.内蒙古自治区D.陕西省

【答案】9.C 10.D 11.D

【解析】该题注重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察。1月份气温低,故曲线℃和℃表示1月份隧道内外温度日变化曲线;7月份气温高,故曲线℃和℃代表的是7月份隧道内外温度日变化曲线;7月份隧道外升温快,温度变化幅度大,℃日温差较大,应为7月份隧道外温度变化曲线,℃为隧道内温度变化曲线;1月份隧道外降温快,温度变化幅度大,℃为隧道外温度变化曲线,℃为隧道内温度变化曲线。

9.1月份气温较低,隧道内温度较高,温差较小,故曲线℃符合1月隧道内气温变化曲线,因此正确答案为C。

10.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含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日照长短、海拔高地,通过气温变化不能判断太阳辐射量的大小,A错;隧道墙壁隔绝内外的热量交换,具有保温作用,隧道内温差变化小,且通过材料图示也可以看出,隧道内温差小,B错;据材料可看出,1月份6时左右隧道内外温差最大,C排除;7月份℃相对℃温度较低,说明夏季隧道内较两块,1月份℃相对℃温度较高,说明冬季隧道内气温较高,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11.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日气温在15时为最高值。日气温最大值一般为当地时间午后2时左右,该地日气温最高值为北京时间15时,说明其时间晚于北京时间约1小时,应在东七区。四个答案中,黑龙江省在东八区—东九区,时间比北京早,A排除;山东省在东八区,与北京大致一致,B排除;内蒙古自治区跨时区广,C排除;陕西省在东七区—东八区,晚于北京时间约1小时,符合题意,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

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新疆吐鲁番盆地山麓冲积扇地下水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约3200小时。当地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扩大“春提早”“秋延晚”鲜食葡萄品种的种植面积,生产反季节鲜食葡萄,由原来以制干为主,鲜食为辅,向鲜食与制干并重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吐鲁番地区大力推广滴灌技术的实施与应用,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吐鲁番葡萄现已成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l)写出吐鲁番盆地山麓冲积扇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2)分析吐鲁番地区生产反季节鲜食葡萄的原因。(8分)

(3)说明吐鲁番葡萄向鲜食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4)说出当地大力推广滴灌技术的理由。(4分)

12.【答案】(1)周围高山的冰雪融水顺地势流到山麓地带,因冲积扇的组成物质粒径较大且疏松,利于地下水下渗及存储。(4分)

(2)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使寒冷期缩短;地势低洼,热量不易扩散,生长期较长;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培育了优良品种;知名度高,市场需求量大。(8分)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糖分较高,口感好;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善及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反季节葡萄的种植,错峰上市,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销售鲜食葡萄利润更高。(任答四点即可,8分)

(4)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精准施肥;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有效缓解土壤盐碱化;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任答两点即可,4分)

【解析】吐鲁番盆地山麓冲积扇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应从位置出发分析水源、和土质特征对地下水的影响;吐鲁番地区生产反季节鲜食葡萄的原因应从自然条件(热量、地形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农业科

技、市场等);吐鲁番葡萄向鲜食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可从市场需求与交通运输条件的完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利润高、市场竞争力强等方面分析;从提高水肥利用率、保护土壤、抑制病虫害等方面分析当地大力推广滴灌技术

(1)吐鲁番盆地山麓冲积扇位于天山山麓,地势地平,雪水和周围高山的大量冰雪融水顺地势流到山麓地带,同时大量下渗,冲积扇上层粒径较大且疏松有利于下渗,下层粒径较细,不利于继续下渗,有利于地下水储存。

(2)由材料可知:吐鲁番盆地年日照时数长,光热资源丰富,通过扩大“春提早”“秋延晚”鲜食葡萄品种的种植面积,生产反季节鲜食葡萄。吐鲁番盆地势低洼,导致热量不易扩散,使葡萄生长期较长;地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使寒冷期缩短;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培育了优良品种;吐鲁番盆地是我国著名的葡萄之乡,知名度高,市场需求量大。

(3)由材料可知,吐鲁番葡萄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吐鲁番盆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糖分较高,口感好;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善及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鲜葡萄外运;反季节葡萄的种植,错峰上市,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与葡萄干相比,销售鲜食葡萄利润更高。

(4)吐鲁番盆地所处的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大,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本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灌溉水源,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土地盐碱化。当地大力推广滴灌技术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精准施肥;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有效缓解土壤盐碱化;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等。

【点睛】吐鲁番盆地所处的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大,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本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灌溉水源,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土地盐碱化;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封闭,高山冰雪融水丰富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交通运输的改善、农业科技的发展为该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便利条件。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哈得孙湾是北冰洋伸入加拿大东北部内陆的大海湾。海湾中生长的鱼类有蝶、鳕、鲑等。哈得孙湾南部地区的居民为印第安人,北部地区的居民为因纽特人。当地居民主要以渔猎为生。加拿大政府把整个哈得孙湾划为封闭海区,以保护其生态环境。位于北美洲大陆中部的五大湖南部分布着高度不大(一般在500m 以下)的冰碛山地,成为北美洲大陆的分水岭,分水岭以北的河流多注入哈得孙湾。下图示意注入哈得孙湾的主要河流。

(1)概括哈得孙湾地区的水系分布特点。(8分)

(2)指出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6分)

(3)分析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沼泽湿地的形成与河流水文水系的关系。(4分)

(4)从河流与哈得孙湾的关系人手,说明哈得孙湾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13.【答案】(1)河流由南、东、西注入哈得孙湾,形成向心状水系;河流大多流程较短;流域内多沼泽、湖泊;河流落差较小,河流下游河床宽阔。(8分)

(2)主要补给水源为雨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2分)

理由:哈得孙湾地区主要位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夏季降雨多,雨水大量补给河流;冬季漫长严寒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水补给河流。(4分)

(3)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河流大多由南向北流,春初与秋末易发生凌汛,河水受阻,造成地表积水;流经地势低平的沿岸平原,河流落差小,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地表积水,形成沼泽。(4分)

(4)注人哈得孙湾的河流给哈得孙湾海域带来丰富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带来泥沙,使哈得孙湾沿岸海域海水较浅,水下阳光充足,水温较高,利于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与繁殖。(4分)

【解析】本大题以加拿大的哈得孙湾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水系特征、河流补给、湿地形成、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水系分布特点一般源头、注入地、流向、流程、支流形态、河道特征、流域特征等方面进行描述。图中显示,哈得孙湾地区的河流由南、东、西注入哈得孙湾,形成向心状水系;河流流程有长有短,大多流程较短;流域内多平原,河流落差较小,河流侧蚀为主,河道弯曲;下游河道常与沼泽、湖泊相连,河床宽阔。

(2)图中显示,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流域大多在50°~60°N之间,冬季漫长严寒,冬季温带气旋和锋面活动活跃,导致降雪量较大,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升高,大量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因此积雪融水是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夏季,因北美中部地形平坦,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容易导致该地,形成较丰富的降水,大量雨水补给河流形成夏汛,因此雨水是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

(3)题目要求从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方面分析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从河流水系角度来看,

图中显示,当地河流众多,河流密度较大,流经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流速缓慢,河水排泄不畅,地表容易积水,形成沼泽。从河流水文角度来看,当地河流有明显地夏汛和春汛,汛期流量大,容易洪水泛滥形成沼泽;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河流大多由南向北流,且有结冰期,春初与秋末易发生凌汛,河水泛滥,造成地表积水形成沼泽。

(4)哈得孙湾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很多,题目要求从河流与哈得孙湾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主要应从鱼类的饵料、光照条件等方面分析,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泥沙富含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准备了丰富的饵料;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哈得孙湾淤积,导致哈得孙湾大多海域海水较浅,阳光可以照射到海底,水下阳光充足,利于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与繁殖。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4.[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中国首批传统村落、河北历史文化名村井陉县吕家村位于冀晋交界,太行山腹地因“环村皆山”,吕家先祖就地取材,依山建造券石窑居,在6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吕考清宅院、吕巨怀宅院、吕栓科宅院、福寿古宅、新院为主的明清老院;以古庙、古阁、古槐、古农耕器具、古家谱、绿色采摘为主的特色民俗景观;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长生口战役指挥部旧址、抗战烈士纪念碑、晋奉战备防御洞、战备长墙为主的红色之旅;以深沟寨垴、泂宾山为主的自然景观——“四位一体”的旅游文化发展脉络和格局。下图示意吕家村古建筑景观。

评价井陉县吕家村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区位条件。

14.【答案】有利条件: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美学、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教育价值;景点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较好。(4分)

不利条件:位于太行山腹地交通通达度较低;村落规模较小,游览所需时间短,游览效率较低;地处山区,经济比较落后,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地区接待能力较低。(6分)

【解析】本题以河北历史文化名村井陉县吕家村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评价井陉县吕家村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区位条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应从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通达度、旅游接待能力、

环境承载力等条件进行梳理分析。从有利条件来看,材料信息表明,吕家村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河北历史文化名村,说明该村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美学、历史文化;材料信息表明,吕家村具有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长生口战役指挥部旧址、抗战烈士纪念碑、晋奉战备防御洞、战备长墙等红色旅游资源,说明革命传统教育价值;材料信息表明,材料信息表明,吕家村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旅游文化发展脉络和格局,说明当地旅游资源丰富,且景点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较好。从不利条件来看,位于太行山腹地,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交通通达度较低;村落规模较小,环境承载力不大,且游览所需时间短,游览效率较低;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吃、住、玩等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接待能力较低。

15.[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垃圾气化技术,是指在高温状态下将垃圾气化熔融和分解,其中有机物转化为合成气(主要为CO和H2),无机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的废固灰渣。有效的垃圾收集与分类是垃圾气化技术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未来有望替代传统的垃圾焚烧技术。

说出垃圾“气化”技术相较垃圾焚烧技术的优点,并说明我国推广垃圾气化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15.【答案】优点:无二次污染,效率高,无毒无害化,提高资源利用率。(4分)

问题:垃圾分类水平低,技术水平低,资金投入大。(6分)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垃极气化技术,将垃圾气化熔融和分解,有机物转化为合成气,无机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的废固灰渣无二次污染并且无毒无害化,能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问题可以根据气化技术的重要保障是有效的垃圾收集与分类所以我国垃圾分类水平低,技术水平低,资金投入大是推广垃圾气化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et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