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范文:如何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的重要要求

更新时间:2023-09-07 19:07: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党课讲稿范文:如何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的重要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对扎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提出明确要求,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各项安全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当前,一些领域的风险点多,影响面广,且相互叠加,传导机制复杂。如果应对不当,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干扰和冲击。

(一)安全生产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努力推动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各生产单位要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等重大战略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方面。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指出,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四)维护社会稳定方面。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切实落实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解析国家安全领域各项安全工作类型

(一)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领域中侧重民生安全的一部分

1.公共安全包括公安部门主管的安全,也包括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安全生产领域、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安全领域。公共安全风险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狭义公共安全风险,主要指安全生产风险;二是广义公共安全风险,除了安全生产风险,还包括自然灾害风险、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社会安全风险等;三是最广义的公共安全风险,除了上述公共安全风险,还包括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市场调控等社会生活领域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以最广义的公共安全风险为目标,探讨防范化解之道。

2.公共安全风险的本质是指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种安全也是公众共同拥有的安全。对公共安全本质的把握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系统、辩证思维看待公共安全。总体上,公共安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重要的民生领域的安全。具体来看,公共安全涉及以下三个维度:一是安全价值维度,公共安全既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也包括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二是安全形态维度,公共安全有传统公共安全,如一般的四大类突发事件问题,也有非传统公共安全,如新型的网络安全事件、跨境安全事件问题。三是安全空间维度,公共安全有内部安全,即国内的公共安全;也有外部安全,如外国公众和中国海外公众利益安全。

3.重大公共安全风险一般说来,是指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风险。这里涉及对“重大”的测度。对各类公共安全风险等级的判定要综合考虑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危害,将风险在风险矩阵图中分为低级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和最高风险四级。因此,所谓重大风险应该主要是指较高和最高级风险。这些风险发生概率不低,发生后损失重大、影响重大,直至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4.讨论重大公共安全风险,还需要澄清“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这两个比喻性的流行语及其与公共安全风险的关联。“黑天鹅”事件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负面事件。“灰犀牛”事件指的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重大负面事件。准确地说,“灰犀牛”事件的风险是在风险矩阵图中处于发生概率高、危害大的高风险;而“黑天鹅”事件的风险则是在前期风险识别阶段很难被估计到的风险,因此也就无从对其进行风险分析,也难以在一般的风险矩阵图上找到它。因此,就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安全风险而言,“灰犀牛”事件可以通过常规的风险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来防范和化解;而对于“黑天鹅”事件则一方面需要提升常规机制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另一方面则需要从战略高度更好地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注重铲除重大风险的根源与土壤。

(二)突发公共事件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突发公共事件安全是指对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的管理。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三)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在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根本任务、基本原则等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为新时代践行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指明了方向。

三、针对不同安全生产类型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一)建立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的预警系统

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的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确定风险预警的指标,对其中的主要因素进行检测;二是对风险预警信息进行管理,对其进行管理能够提前对人员进行转移,继而降低自然风险造成的损失;三是对预警技术进行管理,预警技术管理的关键点就是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1.加强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的规避工作。当重特大自然灾害来临时,只有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够将影响降到最低。实施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规避工作的过程中,要将该工作落到实处,并将每个工作流程进行不断完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当重特大自然风险发生时,政府要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大多数社会风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灾害,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报和管理。一是要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二是要提高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救援效率,避免错过救援的最佳时机;三是要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给予有效的管理,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将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2.优化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的治理环境。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的治理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激励以及自然风险规避的宣传两方面内容。在建立社会激励制度的过程中,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自然灾害风险救援,提高社会公民的参与度。同时,在此过程中要协调救援人员之间的利益,最终达到有序救援的目的。此外,要对自然社会风险进行宣传,一方面,要对相关部门进行宣传,包括学校以及企业等;另一方面,要扩大宣传范围,面向整个社会进行宣传,通过建立安全平台的方式,或者利用当代的多媒体技术等,对全社会人员展开有效的宣传。

(二)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要切实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加强对材料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加强对制度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1.建立健全安全责任落实制度。各相关单位部门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之下,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各级层单位、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岗位和全体施工人员在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

2.加强内部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最终进行落实的是人,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并予以认真落实到位,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将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岗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到位。

3.加强安全生产监督考核。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标准化安全管理队伍,并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作业制度,建立标准化安全作业规程。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的安全作业操作制度和规程,包括一般性作业制度、专项性作业制度和特种作业安全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遵守安全规定情况进行监督,落实标准化安全操作制度。

(三)从政治层面、战略层面和操作层面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领域风险

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领域风险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要从多方面加强保障。

1.在政治层面,党的领导是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安全风险的根本保证。一是要树立政治意识,明确任务和使命。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精力和心思用在防风险、保稳定上,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以高超的思想理论水平把握大势。二是要提高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强化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错误思潮、模糊认识、不良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要提高风险处置能力,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转换通道,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演变为政治风险”。三是要明确职责和责任。要把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安全风险与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有机结合。具体来看,要全面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公共安全的责任。近年来,相关制度规范日益完善,比如,2018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等。这些制度规范明确了有关党政部门和党政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的具体责任,必须严格加以落实。四是要发挥广大党员作用。要广泛教育和动员广大党员在公共安全事务中勇于担当,随时随地发挥先锋模范带头示范作用。所有党员都应当以对党的事业、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于重大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要想在前面、干在前面,在党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在战略层面,要从方向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高度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提升落到实处。一是要制定和实施国家公共安全战略。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安全发展理念,制定国家总体公共安全战略规划。战略规划要把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作为发展保驾护航的关键支撑要素,把自然与生态、生产与技术、卫生与食品、治安与网络等领域的安全风险防范统筹考虑,把公共安全内置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努力规避人为的风险、新兴的风险和非传统的风险。二是要全面深化公共安全领域的改革。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框架下,完善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加强各级政府的部门协调、上下协调,不断完善国家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注重发动社会力量,加强政府与全社会的协同,完善培育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参与机制,不断提升国家整体公共安全能力。三是要加强公共安全法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修订完善各主要下位法律。在完善各项相关法律制度基础上,辅之以相应的各级政府规章,推动形成体系较为完善的公共安全法治体系。四是要着力提升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支持和引导公共安全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帮助其提高专业化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为其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要扎实做好提升公众安全能力的工作。

3.在操作层面,要针对各种可能的公共安全风险和具体突发事件,以有力的措施加以防范化解,努力避免风险转变为事件,减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重大公共安全风险排查机制。要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要坚持问题导向,把重大公共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落到实处。在风险研判机制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定期风险隐患排查机制。要运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依靠专业力量和人民群众,确保那些可以发现的重大公共安全风险隐患全排查、不遗漏。在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健全重大决策事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其他相关的重大风险评估的制度。对于任何重大决策,都要着眼于政治安全、经济稳定、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来评估其风险。此外,还要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公共安全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着力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二是要为化解和应对重大公共安全风险和事件做好准备。应急准备的任务就是要“打好有准备之战”。要着重构建基层安全网络体系,即“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实现城乡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网格化、一体化”。要切实提升应急救援与应急保障能力。各级政府要狠抓应急队伍与救援装备能力提升,优化应急专业力量结构和区域分布结构;要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结构、提升快速调运配送效率,健全应急资源共享和应急征用补偿机制;要提升应急信息发布和传播能力;要夯实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提高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挖掘应急产业市场潜力。三是要做好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善后处置。对于突发事件应对,“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领导干部必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强化救早、救小,及时掌握灾情信息,早研判、早行动,快速响应、科学施救,整合各方力量,组织引导群众,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要抓好善后处置工作,因势利导、化危为机。既要抓好原因调查和问题查处,给人民以满意的交代;也要抓好问题整改,举一反三,使有关责任主体受到教育,推动查找和化解相关的风险。

四、扎实抓好各项安全工作还需注意几个问题

(一)警惕安全生产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过去几年,发生的一些惨痛的生产事故背后,是制度办法低效甚至无法执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有效落实,安全监管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酿成的苦果。具体表现在:一是以口号替代重视。在落实上级精神和工作部署时,热衷于用口号来展示工作落实。这些口号往往“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使群众产生心理疲惫和抵触。二是以标语替代宣贯。标语和牌板一味求多,相互抄袭、内容雷同,口号式、传递式、共享式的标语或牌板内容看似高大上,但缺乏实质内容,没有起到宣传鼓动的作用。三是以经验替代制度。拿来主义盛行,没有将国家、行业和上级出台的法律规范、操作规程、制度要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的好经验、好做法相融合,并细化分解制定出好的办法和措施。四是以签字替代培训。为了完成培训任务,只关心签字记录,不注重培训效果。以文件替代整改。上级部门对下级缺乏有效业务指导,经常发个文件了事。五是以会议替代落实。在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时,往往以“落实会议”代替“落实精神”。一方面,会议过多过滥,影响正常安全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出了会场不到现场”,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六是以外行替代内行。面对繁重的安全监管任务,经常有临时抽调非专业人员滥竽充数凑合检查的情况发生。到了现场走马观花,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也提不出合理的检查建议。七是以汇报替代检查。上级检查“不到现场到会场”,下级单位投其所好,把力气都用在了会场布置和汇报材料撰写上。用虚虚实实的数据堆砌安全成绩,虚化、淡化甚至回避问题和隐患。八是以台账替代现场。考核好不好,台账说了算。基层把时间、精力用在了收集、整理台账上。上级检查考核时摆出来,导致虚假台账层出不穷,掩盖了基层问题。九是以罚款替代追责。上级监管部门和检查人员只注重检查,隐患整改措施的跟踪、落实和验证没了下文。处罚之后,下级以文件落实文件,敷衍了事,造成问题依旧;事故过后,一地鸡毛。

(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坚持底线思维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底线思维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科学方法。底线思维强调“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把功夫下在平时,把精力倾注在基层,随时做好出事、出大事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要着眼最严峻最复杂局面,深入研究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动态演化规律,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突发事件防范及应急能力建设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应急准备,牢牢把握主动权。

(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增强意识形态安全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的各种威胁,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其中,文化安全占有重要地位,而文化安全的核心就在于意识形态安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维护国家指导思想的安全,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须维护人民政治信仰的安全,保护民众精神健康发展免受资本主义错误观念的毒害;必须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安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维护民族精神的安全,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四)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守住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中要善于利用网络舆论,不断创新网络宣传方式,积极传播正能量。要遵循网络传播规律,重点把握时、度、效的统一。

1.要强调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时效性。适应网络舆论传播迅捷的特点,必须先人一步、先声夺人,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第一时间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进行网上引导。”要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分寸和尺度。既要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主导权,也要尊重和支持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保证舆论引导适度而不过度。要巩固网络舆论引导的效果、效益。网络舆论引导要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为重要使命,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2.齐抓共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一项社会实践,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需要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建筑师”来总体规划、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一是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度和政治辨别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站定立场,在政治原则问题上敢于发声、敢于斗争,起到“领头羊”和“主心骨”的作用。二是要构建大宣传格局,充分挖掘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的能量和作用,紧密结合意识形态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各项工作,共同形成强大合力。其中,宣传思想部门作为承担重要责任和使命的“一线部门”,务必守土有责、尽职尽责。党报党刊等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要坚定政治方向,坚守党性原则,弘扬主旋律,巩固党和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为国家建设大局服务。同时,各大高校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也要积极配合各级党委开展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其他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也必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既做业务专家,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配合好各级党委和宣传部门的工作,共同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dzh.html

Top